誰有關(guān)于李廣的故事?? 李廣的故事
李將軍廣者,隴西成紀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時為將,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故槐里,徙
成紀。廣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蕭關(guān),而廣以良家子從軍擊胡。用善騎射,
殺首虜多,為漢中郎。廣從弟李蔡亦為郎,皆為武騎常侍,秩八百石。嘗從行,有所沖陷折
關(guān)及格猛獸,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
及孝景初立,廣為隴西都尉,徙為騎郎將。吳、楚軍時,廣為驍騎都尉,從太尉亞夫擊
吳、軍,取旗,顯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廣將軍印,還,賞不行。徙為上谷太守,匈奴日以
合戰(zhàn)。典屬國公孫昆邪為上泣曰:“李廣才氣,天下無雙,自負其能,數(shù)與虜敵戰(zhàn),恐亡
之。”于是乃徙為上郡太守。后廣轉(zhuǎn)為邊郡太守,徙上郡。嘗為隴西、北地、雁門、代郡、
云中太守,皆以力戰(zhàn)為名。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貴人從廣勒習兵擊匈奴。中貴人將騎數(shù)十縱,見匈奴三人,與
戰(zhàn)。三人還射,傷中貴人,殺其騎且盡。中貴人走廣。廣曰:“是必射雕者也。”廣乃遂從
百騎往馳三人。三人亡馬步行,行數(shù)十里。廣令其騎張左右翼,而廣身自射彼三人者,殺其
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縛之上馬,望匈奴有數(shù)千騎,見廣,以為誘騎,皆
驚,上山陳。廣之百騎皆大恐,欲馳還走。廣曰:“吾去大軍數(shù)十里,今如此以百騎走,匈
奴追射我立盡。今我留,匈奴必以我為大軍之誘,必不敢擊我。”廣令諸騎曰:“前!”前
未到匈奴陳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馬解鞍!”其騎曰:“虜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廣曰:“彼虜以我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堅其意。”于是胡騎遂不敢擊。有白馬將出
護其兵,李廣上馬與十余騎奔射殺胡白馬將,而復還至其騎中,解鞍,令士皆縱馬臥。是時
會暮,胡兵終怪之,不敢擊。夜半時,胡兵以為漢有伏軍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
旦,李廣乃歸其大軍。大軍不知廣之所之,故弗從。
居久之,孝景崩,武帝立,左右以廣為名將也,于是廣以上郡太守為未央衛(wèi)尉,而程不
識亦為長樂衛(wèi)尉。程不識故與李廣俱以邊太守將軍屯,及出擊胡,而廣行無部伍行陣,就善
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擊刀斗以自衛(wèi),莫府省約文書籍事,然亦遠斥候,未嘗遇害。
程不識正部曲行伍營陳,擊刀斗,士吏治軍簿至明,軍不得休息,然亦未嘗遇害。不識曰:
“李廣軍極簡易,然虜卒犯之,無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樂,咸樂為之死。我軍雖煩擾,然
虜亦不得犯我。”是時漢邊郡李廣、程不識皆為名將,然匈奴畏李廣之略,士卒亦多樂從李
廣而苦程不識。程不識孝景時以數(shù)直諫為太中大夫,為人廉,謹于文法。
后漢以馬邑城誘單于,使大軍伏馬邑旁谷。而廣為驍騎將軍,領(lǐng)屬護軍將軍。是時單于
覺之,去,漢軍皆無功。其后四歲,廣以衛(wèi)尉為將軍,出雁門擊匈奴。匈奴兵多,破敗廣
軍。生得廣。單于素聞廣賢,令曰:“得李廣必生致之。”胡騎得廣,廣時傷病,置廣兩馬
間,絡(luò)而盛臥廣。行十余里,廣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兒騎善馬,廣暫騰而上胡兒馬,因推墮
兒,取其弓,鞭馬南馳數(shù)十里,復得其余軍,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騎數(shù)百追之,廣行取胡
兒弓,射殺追騎,以故得脫。于是至漢,漢下廣吏。吏當廣所失亡多,為虜所生得,當斬,
贖為庶人。
頃之,家居數(shù)歲。廣家與故潁陰侯孫屏野居藍田南山中射獵。嘗夜從一騎出,從人田間
飲。還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廣。廣騎曰:“故李將軍。”尉曰:“今將軍尚不得夜
行,何乃故爾!”止廣宿亭下。居無何,匈奴入殺遼西太守,敗韓將軍,韓將軍后徙右北
平。于是天子乃召拜廣為右北平太守。廣即請霸陵尉與俱,至軍而斬之。
廣居右北平,匈奴聞之,號曰“漢之飛將軍”,避之,數(shù)歲不敢入右北平。
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因復更射之,終不能復入
石矣。廣所居郡聞有虎,嘗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騰傷廣,廣亦竟殺之。
廣廉,得賞賜輒分其麾下,飲食與士共之。終廣之身,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無余財。
終不言家產(chǎn)事。廣為人長,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雖其子孫他人學者,莫能及廣。廣訥口
少言,與人居則畫地為軍陳。射闊狹以飲。專以射為戲,竟死。廣之將兵,乏絕之處,見
水,士卒不盡飲,廣不近水。士卒不盡食,廣不嘗食。寬緩不苛,士以此愛樂為用。其射,
見敵急,非在數(shù)十步之內(nèi),度不中不發(fā),發(fā)即應(yīng)弦而倒。用此,其將兵數(shù)困辱,其射猛獸亦
為所傷云。
居頃之,石建卒,于是上召廣代建為郎中令。元朔六年,廣復為后將軍,從大將軍軍出
定襄,擊匈奴。諸將多中首虜率以功為侯者,而廣軍無功。后二歲,廣以郎中令將四千騎出
右北平。博望侯張騫將萬騎與廣俱,異道。行可數(shù)百里,匈奴左賢王將四萬騎圍廣,廣軍士
皆恐,廣乃使其子敢往馳之。敢獨與數(shù)十騎馳,直貫胡騎,出其左右而還,告廣曰:“虜易
與耳!”軍士乃安。廣為圜陳外向,胡急擊之,矢下如雨。漢兵死者過半,漢矢且盡。廣乃
令士持滿毋發(fā),而廣身自以大黃射其裨將殺數(shù)人,胡虜益解。會日暮,吏士皆無人色,而廣
意氣自如,益治軍。軍中自是服其勇也。明日,復力戰(zhàn),而博望侯軍亦至,匈奴軍乃解去。
漢軍罷,弗能追。是時廣軍幾沒,罷歸。漢法,博望侯留遲后期,當死,贖為庶人。廣軍功
自當,無賞。
初,廣之從弟李蔡與廣俱事孝文帝。景帝時,蔡積功勞至二千石。孝武帝時,至代相。
以元朔五年為輕車將軍。從大將軍擊右賢王,有功中率,封為樂安侯。元狩二年中,代公孫
弘為丞相。蔡人在下中,名聲出廣下甚遠,然廣不得爵邑,官不過九卿,而蔡為列侯,位至
三公。諸廣之軍吏及士卒或肉侯。廣嘗與望氣王朔燕語曰:“自擊匈奴而廣未嘗不在其
中,而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擊胡軍功取侯者數(shù)十人,而廣不為后人,然無尺
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豈吾相不當侯邪?且固命也?”朔曰:“將軍自念,豈嘗有所恨
乎?”廣曰:“吾嘗為隴西守,羌嘗反,吾誘而降,降者八百余人,吾詐而同日殺之。至今
大恨獨此耳。”朔曰:“禍莫大于殺已降,此乃將軍所以不得侯者也。”
后二歲,大將軍、驃騎將軍大出擊匈奴,廣數(shù)自請行,天子以為老,弗許,良久乃許
之,以為前將軍。是歲,元狩四年也。
廣既從大將軍青擊匈奴,既出塞,青捕虜知單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廣并于右
將軍軍出東道。東道少回遠,而大軍行水草少,其勢不屯行。廣自請曰:“臣部為前將軍,
今大將軍乃徙令臣出東道,且臣結(jié)發(fā)而與匈奴戰(zhàn),今乃一得當單于,臣愿居前,先死單
于。”大將軍青亦陰受上誡,以為李廣老,數(shù)奇,毋令當單于,恐不得所欲。而是時公孫敖
新失侯,為中將軍從大將軍,大將軍亦欲使敖與俱當單于,故徙前將軍廣。廣時知之,固自
辭于大將軍。大將軍不聽,令長史封書與廣之莫府。曰:“急詣部,如書。”廣不謝大將軍
而起行,意甚慍怒而就部,引兵與右將軍食其合軍出東道。軍亡導,或失道,后大將軍。大
將軍與單于接戰(zhàn),單于遁走,弗能得而還。南絕幕,遇前將軍、右將軍。廣已見大將軍,還
入軍。大將軍使長史持□〔繁體“備”字,“亻”換“米”旁〕醪遺廣,因問廣、食其失道
狀,青欲上書報天子軍曲折。廣未對,大將軍使長史急責廣之幕府對簿。廣曰:“諸校尉無
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
至莫府,廣謂其麾下曰:“廣結(jié)發(fā)與匈奴大小七十余戰(zhàn),今幸從大將軍出接單于兵,而
大將軍又徙廣部行回遠,而又迷失道,豈非天哉!且廣年六十余矣,終不能復對刀筆之
吏。”遂引刀自剄。廣軍士大夫一軍皆哭。百姓聞之,知與不知,無老壯,皆為垂涕。而右
將軍獨下吏,當死,贖為庶人。
廣子三人,曰當戶、椒、敢,為郎。天子與韓嫣戲,嫣少不遜,當戶擊嫣,嫣走。于是
天子以為勇。當戶早死,拜椒為代郡太守,皆先廣死。當戶有遺腹子名陵。廣死軍時,敢從
驃騎將軍。廣死明年,李蔡以丞相坐侵孝景園〔土需〕地,當下吏治,蔡亦自殺,不對獄,
國除。李敢以校尉從驃騎將軍擊左賢王,力戰(zhàn),奪左賢王鼓旗,斬首多,賜爵關(guān)內(nèi)侯,食邑
二百戶,代廣為郎中令。頃之,怨大將軍青之恨其父,乃擊傷大將軍,大將軍匿諱之。居無
何,敢從上雍,至甘泉宮獵。驃騎將軍去病與青有親,射殺敢。去病時方貴幸,上諱云鹿觸
殺之。居歲余,去病死,而敢有女為太子中人,愛幸。敢男禹有寵于于太子,然好利,李氏
陵遲衰微矣。
李陵既壯,選為建章監(jiān),監(jiān)諸騎。善射,愛士卒。天子以為李氏世將,而使將八百騎。
嘗深入匈奴二千余里,過居延視地形,無所見虜而還。拜為騎都尉,將丹陽楚人五千人,教
射酒泉、張掖以屯衛(wèi)胡,數(shù)歲。
天漢二年秋,貳師將軍李廣利將三萬騎擊匈奴右賢王于祁連天山,而使陵將其射士步兵
五千人出居延北可千余里,欲以分匈奴兵,毋令專走貳師也。陵既至期還,而單于以兵八萬
圍擊陵軍。陵軍五千人,兵矢既盡,士死者過半,而所殺傷匈奴亦萬余人。且引且戰(zhàn),連斗
八日,還,未到居延百余里匈奴遮狹絕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虜急擊,招降陵。陵曰:
“無面目報陛下。”遂降匈奴。其兵盡沒,余亡散得歸漢者四百余人。
單于既得陵,素聞其家聲,及戰(zhàn)又壯,乃以其女妻陵而貴之。漢聞,族陵母妻子。自是
之后,李氏名敗,而隴西之士居門下者皆用為恥焉。
太史公曰: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李將軍之謂也?
余睹李將軍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
信于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喻大也。
李廣將軍夜獵的故事
李廣(西漢名將,?—前119 )作戰(zhàn)勇敢,騎術(shù)和箭法都極為高超。由于軍功卓越,他被任命為右北平郡太守,負責對匈奴族的邊防。他殺敵英勇,敵人聞名喪膽,稱他為“飛將軍”,連年不敢再發(fā)兵南侵。
邊患雖然寧息下來,但是,右北平地帶,燕山蜿蜒,草木茂密,常有猛虎出 沒其間,傷害人畜。為了除滅虎害,李廣不辭勞瘁,冒著危險,親自出動獵殺。
一個月黑夜,李廣又出去獵虎了,他和隨從軍士,搜索行進,接近了一座黑森森的大樹林。猛然,一陳夜風掠過,樹葉紛紛墜落,李廣警覺起來,他定晴望著一個隱僻角落,見到茂密的草叢里,蜷伏著一個黑色物體,一動也不動。李廣暗想:“這無疑是一只伺機傷人的猛虎了。”于是,揮手示意從人們蔭蔽起來,自己搭好箭,認定目標,不偏不倚地射了過去,只見火星濺射,同時,耳邊傳來重重的金屬和石塊撞擊聲。大家趕上去驗看獵物,原來射中的并不是猛虎,而是塊青色的臥牛石。李廣射出的箭鏇,深深地鉆進石縫里。
大家對飛將的神力和技藝,贊嘆不止,無不現(xiàn)出驚訝的神色。
李廣(?—前119年),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縣北)人,西漢著名軍事家。做過騎郎將、驍騎都尉、未央衛(wèi)尉、郡太守,鎮(zhèn)守邊郡使匈奴不敢犯多年,被稱為“飛將軍”。其一生未得封侯,或許時運不濟,有歷史典故“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公元前119年,隨衛(wèi)青出征匈奴,兵敗,引頸自刎。
李廣出生不詳,祖先是秦朝將軍李信,曾率軍戰(zhàn)敗燕太子丹。李廣接受世傳弓法,射得一手好箭。
漢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匈奴大舉入侵邊關(guān),李廣以良家子弟從軍抗擊匈奴。因善于用箭,殺死和俘虜了眾多敵人,升為郎中,以騎士侍衛(wèi)皇帝。多次跟隨文帝射獵,格殺猛獸,文帝曾慨嘆:“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史記·李將軍列傳》)
漢景帝即位后,李廣為隴西都尉,不久升為騎郎將。吳楚七國之亂時,李廣任驍騎都尉跟隨太尉周亞夫抗擊吳楚叛軍。因奪取叛軍帥旗由此在昌邑城下立功顯名。雖有功,但由于李廣接受了梁王私自授給他的將軍印,回朝后,沒得到封賞。
諸王叛亂平定后,李廣任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戰(zhàn)。典屬國公孫昆邪上書:“李廣才氣,天下無雙,自負其能,數(shù)與虜敵戰(zhàn),恐亡之。”(《史記·李將軍列傳》)于是被任為上郡太守。后李廣又在隴西、北地、雁門、代郡、云中等地做太守,以打硬仗而聞名。
匈奴入侵上郡(郡治膚施,今陜西榆林東南魚河堡),景帝派一個寵信宦官同李廣一起統(tǒng)率和訓練軍隊抗擊匈奴。一次宦官帶幾十個騎兵出獵,路遇三名匈奴人騎士,與其交戰(zhàn),結(jié)果,匈奴人射殺了所有隨從衛(wèi)士,還射傷宦官,宦官慌忙逃回報告給李廣。李廣認定三人是匈奴的射雕手,于是親率百名騎兵追趕三名匈奴射雕手。
匈奴射雕手因無馬而步行,幾十里后被追上,李廣命令騎兵張開左右兩翼,自己親自射殺二名匈奴射雕手,生擒一名。剛把俘虜縛上馬往回走,匈奴數(shù)千騎兵趕來,見到李廣的軍隊,以為是漢軍誘敵的疑兵,都大吃一驚,立刻上山擺開陣勢。李廣的一百名騎兵,也十分害怕,都想掉轉(zhuǎn)馬頭往回奔。李廣說:“吾去大軍數(shù)十里,今如此以百騎走,匈奴追射我立盡。今我留,匈奴必以我為大軍之誘,必不敢擊我。”(《史記·李將軍列傳》)李廣命令所有的騎兵說前進,一直走到離匈奴陣地不到二里多路的地方才停了下來。李廣又下令道:“皆下馬解鞍!”(《史記·李將軍列傳》)他手下的騎兵說:“虜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史記·李將軍列傳》)李廣說:“彼虜以我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堅其意。”(《史記·李將軍列傳》)匈奴騎兵果真不敢冒攻。這時一名騎白馬的匈奴將領(lǐng)出陣來監(jiān)護他的士兵。李廣騎上馬,帶十幾個騎兵,射殺白馬將,然后重回到他的隊里,卸下了馬鞍。他命士兵都放開馬匹,睡臥地上。這時天色已晚,匈奴兵始終覺得他們可疑,不敢前來攻擊。半夜時分,匈奴以為漢軍在附近有伏兵,想乘夜襲擊他們,便引兵而去。第二天一早,李廣回到了部隊。
公元前140年,漢武帝即位,眾臣認為李廣是名勇將,武帝于是調(diào)任李廣任未央宮的衛(wèi)尉。這時程不識也任長樂宮衛(wèi)尉,他倆從前都以邊郡太守的身份統(tǒng)帥軍隊,卻有截然不同的帶兵方法。李廣治軍簡易,行軍沒有嚴格的編制、隊列和陣勢。常找靠近水源的草地駐扎。士兵人人自便,晚上不打更巡邏自衛(wèi)。軍隊的文書簿籍一概從簡,但是也遠遠布置偵察人員,所以沒遭遇過危險。程不識則以嚴格治軍而聞名,他注重部隊的編制,隊列和陣式。晚上敲刁斗巡邏,軍官處理軍事文件到天亮,軍隊得不到休息,也沒遇到過危險。可是士兵卻苦于程不識之嚴,都喜歡跟隨李廣作戰(zhàn)。程不識景帝時因數(shù)次直諫而被任為太中大夫,為人清廉,謹于文法。
漢武帝三年(前133年),漢用馬邑城(今山西朔縣)誘匈奴單于入塞。派大軍埋伏在附近的山谷中,李廣擔任驍騎將軍,受護軍將軍韓安國節(jié)制。單于發(fā)覺這種情況,引兵離去。
四年后,李廣率軍出雁門關(guān),被成倍的匈奴大軍包圍,李廣終因寡不敵眾而受傷被俘。匈奴單于久仰李廣威名,命令手下:“得李廣必生致之”(《史記·李將軍列傳》)匈奴騎兵便把當時受傷得病的李廣放在兩匹馬中間,讓他躺在用繩子結(jié)成的網(wǎng)袋里。走了十多里路,李廣裝死,斜眼瞧見他旁邊有個匈奴兵騎著一匹好馬,李廣突然一躍,跳上匈奴少年的戰(zhàn)馬,把少年推下馬,摘下他的弓箭,策馬揚鞭向南奔馳,匈奴騎兵數(shù)百人緊緊追趕。李廣邊跑邊射殺追兵,終于逃脫,收集余部回到了京師。漢朝廷把李廣交給法官,法官判李廣部隊死傷人馬眾多,自己又被匈奴活捉,應(yīng)當斬首,后用錢贖罪,成為平民。
李廣在家閑居期間,常與穎陰侯灌嬰的孫子灌強到藍田南山中射獵。曾有一次在夜間帶著一個隨從騎馬外出,跟別人在鄉(xiāng)間飲酒。歸來時路過霸陵亭,霸陵亭尉喝醉了酒上前呵斥李廣不讓通行。李廣的隨騎說:“這是前任的李將軍。”亭尉說:“就是現(xiàn)任將軍尚且不能夜間通過,何況是前任將軍!”于是就扣留了李廣等人,留宿霸陵亭下。過了不久,匈奴攻人遼西,擊敗了韓安國的軍隊。于是皇帝召李廣,封他為右北平太守。李廣隨即請求武帝,準許派遣霸陵亭尉一同前去。到了軍中李廣就把亭尉殺了,然后向皇帝上書謝罪。皇帝回報說:“將軍,是國家的爪牙。《司馬法》講:登車不撫車前橫木以禮敬人,遇到喪事不根據(jù)親疏關(guān)系穿規(guī)定的喪服,振兵興師去征伐不順服的人,出征時,要統(tǒng)率三軍之心,協(xié)同戰(zhàn)士之力,這樣才能做到一怒千里驚懼,威振則萬物歸順,是以名聲顯露于夷貉,神威使鄰國畏懼。報仇除害這是我期望于將軍的,您若叩頭請罪,這豈是我所指望的!”看來皇帝并沒有因此而責備李廣,倒欣賞他的這種做法。這件事從一個側(cè)面反映出李廣心胸的狹窄。
李廣任右北平太守后,匈奴畏懼,稱李廣“漢之飛將軍”,避之,數(shù)年不敢入侵右北平。
李廣出獵,看到草叢中的一塊石頭,以為是老虎,張弓而射,一射箭去把整個箭頭都射進了石頭里。仔細看去,原來是石頭,再射,就怎么也射不進石頭里去了。李廣一聽說哪兒出現(xiàn)老虎,他就常常要親自去射殺,居守右北平時一次射虎,惡虎撲傷了李廣,李廣帶傷也終竟射死了這只虎。
李廣為將廉潔,常把自己的賞賜分給部下,與士兵同吃同飲。他做了四十多年俸祿二千石的官,家里沒有多少多余的財物,始終不談購置家產(chǎn)的事,深得官兵愛戴。李廣身材高大,臂長如猿,有善射天賦,他的子孫和他人李廣學射箭,但都不及李廣。李廣不善言辭,與人閉居時亦以射箭來賭酒為樂,一生都以射箭為消遣。李廣愛兵如子,凡事能身先士卒。行軍遇到缺水斷食之時,見水,見食,士兵不全喝到水,他不近水邊;士兵不全吃遍,他不嘗飯食。對士兵寬緩不苛,這就使得士兵甘愿為他出死力。李廣射殺敵人時,要求自己箭無虛發(fā),所以非在數(shù)十步之內(nèi)不射,常常是箭一離弦,敵人應(yīng)聲而亡。也由此多次被敵人圍追,射猛獸時也由于距離太近而幾次受傷,但李廣從不畏懼。
不久,郎中令石建死,李廣被任命為郎中令。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李廣再為后將軍,從大將軍衛(wèi)青軍出定襄,擊匈奴。諸將多數(shù)因立功而被封侯,而李廣軍無功而還。
公元前121年,李廣以郎中令身份率四千騎兵從右北平出塞,與博望侯張騫的部隊一起出征匈奴。李廣部隊前進了數(shù)百里,突然被匈奴左賢王帶領(lǐng)的四萬名騎兵包圍。李廣的士兵們都非常害怕,李廣就派自己的兒子李敢先入敵陣探察敵情。李敢率幾十名騎兵,沖人敵陣,直貫匈奴的重圍,抄出敵人的兩翼而回。回來后向李廣報告說:“匈奴兵很容易對付。”李廣的軍士聽了才安定下來。李廣布成圓形陣勢面向四外抗敵。匈奴猛攻漢軍,箭如雨下,漢兵死傷過半,箭也快射光了。李廣就命令士兵把弓拉滿,不要發(fā)射,他手持強弩“大黃”射殺匈奴裨將多人,匈奴兵將大為驚恐,漸漸散開。這時天色已晚,漢官兵都嚇得面無人色,但李廣卻意氣自如,更加地整飭軍隊。軍中官兵從此都非常佩服李廣的勇氣。第二天,他又和敵兵奮戰(zhàn),這時博望侯張騫的救兵才趕到,解了匈奴之圍。李廣的軍隊幾乎全軍覆沒,李廣功過相抵,沒有得到賞賜。博望侯張騫當斬,后用錢贖罪,成為平民。
李廣前后與匈奴作戰(zhàn)四十多年,卻始終得不到封侯,當年同他一起為郎中的堂弟李蔡,人品才能不及中等,名聲也遠在李廣之下,卻連連得封,元朔五年為輕車將軍,后封為樂安侯,元狩二年中,代公孫弘為丞相。李廣的許多部下也被封侯,而李廣卻未得爵邑,官職也沒有超過九卿。一次李廣與望氣算命的王朔交談,說:“自擊匈奴而廣未嘗不在其中,而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擊胡軍功取侯者數(shù)十人,而廣不為后人,然無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豈吾相不當侯邪?且固命也?”(《史記·李將軍列傳》)王朔說:“將軍想想難道做過什么可悔恨的事情么?”李廣想想說:“我為隴西太守時,羌族人造反,我誘降了他們之后卻又殺死了他們。至今最大的悔恨只有這事。王朔說:“罪過沒有比殺已降的人更大了。這就是你不得封的原因了。”
元狩四年(前119年),大將軍衛(wèi)青與驃騎將軍霍去病深入漠北打擊匈奴。李廣多次請求隨軍出征,武帝認為他年老未被啟用。直到元狩六年才被任命為前將軍,隨衛(wèi)青出征。出塞,衛(wèi)青得知單于的駐扎地,衛(wèi)青決定自率精銳部隊襲擊單于。而命李廣與右將軍趙食其從東路出擊。東路道遠,而且水草極少,不利于行軍。李廣親自請求為先鋒,說:“臣部為前將軍,今大將軍乃徙令臣出東道,且臣結(jié)發(fā)而與匈奴戰(zhàn),今乃一得當單于,臣愿居前,先死單于。”(《史記·李將軍列傳》)可是衛(wèi)青曾暗中受到武帝的囑咐,認為李廣年老又命數(shù)不好,不要讓他與單于正面對陣。這時候,衛(wèi)青的好友公孫敖新失掉侯爵,擔任中將軍隨大將軍出征,衛(wèi)青想給他立功機會,所以把李廣調(diào)開讓公孫敖與自己一同與單于對陣。
李廣當時知道這一內(nèi)情,仍堅決拒絕調(diào)動。衛(wèi)青不接受他的請求,命令長史下道文書,讓李廣趕快到所在部隊去,照文書說的辦。李廣沒有向衛(wèi)青告辭就動身了,內(nèi)心極其惱怒地回到營中,領(lǐng)兵與右將軍會合,從東路出發(fā)。部隊因無向?qū)В允Я说缆罚湓诖髮④姾竺妫⒄`了約定的軍期。衛(wèi)青的部隊因單于逃跑也無收獲,在回軍的路上才與右翼部隊會合。
回師后,衛(wèi)青派長史拿了干糧酒食送給李廣,順便問起李廣等迷路的情況。李廣不予回答,衛(wèi)青又派長史緊催李廣的幕府人員前去聽候?qū)弳枴@顝V說:“諸校尉無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史記·李將軍列傳》)
李廣回到軍部,對他的部下說:“廣結(jié)發(fā)與匈奴大小七十余戰(zhàn),今幸從大將軍出接單于兵,而大將軍又徙廣部行回遠,而又迷失道,豈非天哉!且廣年六十余矣,終不能復對刀筆之吏。”(《史記·李將軍列傳》)言畢引拔刀自刎。李廣部下軍士大夫一軍皆哭。百姓聞之,無論認識與不認識他的,無論老者青年,皆為之流淚。 一代名將,就這樣隕落了。
李廣有子三人,長子李當戶早死,有遺腹子李陵。次子李椒為代郡太守,也先于李廣而死。幼子李敢常隨軍出征,李廣死時,李敢正跟隨驃騎將軍霍去病征戰(zhàn)。李廣死第二年,李蔡因罪自殺。李敢以校尉身份隨霍去病擊左賢王,力戰(zhàn),奪左賢王鼓旗,斬首甚多,被賜爵關(guān)內(nèi)侯,食邑二百戶,代李廣為郎中令。不久,懷恨其父李廣之死而擊傷大將軍衛(wèi)青,衛(wèi)青卻沒有聲張。后李敢至上雍,到甘泉宮狩獵,被驃騎將軍霍去病射殺。當時霍去病正被武帝所寵,武帝辨說:“鹿觸殺之”,(《漢書·李廣蘇建傳》)
李廣射虎
李廣,隴西(今甘肅)人,是漢朝大將,善騎射,祖輩精通箭術(shù),故他自幼即練就了過硬的射箭本領(lǐng),在歷次戰(zhàn)斗中,勇猛殺敵,屢立戰(zhàn)功。
漢武帝時,李廣為右北平郡太守。當時這一帶常有老虎出沒,危害人民。出于為民除害,李廣經(jīng)常帶兵出獵。
一日,李廣狩獵回來,路過虎頭石村,已是夜幕降臨時分,月色朦朧。這里怪石林立,荊棘叢生,蒿草隨風搖曳,刷刷作響。行走間,突然發(fā)現(xiàn)草叢中有一黑影,形如虎, 似動非動。這時,李廣讓士兵閃過,拉弓搭箭,只聽“嗖”的一聲,正中獵物,于是策 馬上前察看,當正要搜取獵物時,不覺大吃~驚,原來所射并非一虎,而是虎形巨石。仔 細一看,鏃已入石。這時眾隨從也圍攏過來觀看,均贊嘆不已。當時李廣也不自信,又 回到原處上馬重射,比前更加用力,可是連射數(shù)箭,都沒入石。
事后,當?shù)匕傩章劼牬耸赂泳茨健P倥猜勶L喪膽,多年不敢入侵。
李廣任太守時,關(guān)心土兵,將士同心,愛護百姓,水乳交融,深受軍民愛戴。
參考資料:http://www.cctv.com/lm/618/52/36165.html
回答者:rain623 - 經(jīng)理 五級 4-1 18:03
語文課本中有李廣
史記·李廣列傳
李將軍廣者,隴西成紀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時為將,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故槐里,徙
成紀。廣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蕭關(guān),而廣以良家子從軍擊胡。用善騎射,
殺首虜多,為漢中郎。廣從弟李蔡亦為郎,皆為武騎常侍,秩八百石。嘗從行,有所沖陷折
關(guān)及格猛獸,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
及孝景初立,廣為隴西都尉,徙為騎郎將。吳、楚軍時,廣為驍騎都尉,從太尉亞夫擊
吳、軍,取旗,顯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廣將軍印,還,賞不行。徙為上谷太守,匈奴日以
合戰(zhàn)。典屬國公孫昆邪為上泣曰:“李廣才氣,天下無雙,自負其能,數(shù)與虜敵戰(zhàn),恐亡
之。”于是乃徙為上郡太守。后廣轉(zhuǎn)為邊郡太守,徙上郡。嘗為隴西、北地、雁門、代郡、
云中太守,皆以力戰(zhàn)為名。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貴人從廣勒習兵擊匈奴。中貴人將騎數(shù)十縱,見匈奴三人,與
戰(zhàn)。三人還射,傷中貴人,殺其騎且盡。中貴人走廣。廣曰:“是必射雕者也。”廣乃遂從
百騎往馳三人。三人亡馬步行,行數(shù)十里。廣令其騎張左右翼,而廣身自射彼三人者,殺其
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縛之上馬,望匈奴有數(shù)千騎,見廣,以為誘騎,皆
驚,上山陳。廣之百騎皆大恐,欲馳還走。廣曰:“吾去大軍數(shù)十里,今如此以百騎走,匈
奴追射我立盡。今我留,匈奴必以我為大軍之誘,必不敢擊我。”廣令諸騎曰:“前!”前
未到匈奴陳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馬解鞍!”其騎曰:“虜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廣曰:“彼虜以我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堅其意。”于是胡騎遂不敢擊。有白馬將出
護其兵,李廣上馬與十余騎奔射殺胡白馬將,而復還至其騎中,解鞍,令士皆縱馬臥。是時
會暮,胡兵終怪之,不敢擊。夜半時,胡兵以為漢有伏軍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
旦,李廣乃歸其大軍。大軍不知廣之所之,故弗從。
居久之,孝景崩,武帝立,左右以廣為名將也,于是廣以上郡太守為未央衛(wèi)尉,而程不
識亦為長樂衛(wèi)尉。程不識故與李廣俱以邊太守將軍屯,及出擊胡,而廣行無部伍行陣,就善
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擊刀斗以自衛(wèi),莫府省約文書籍事,然亦遠斥候,未嘗遇害。
程不識正部曲行伍營陳,擊刀斗,士吏治軍簿至明,軍不得休息,然亦未嘗遇害。不識曰:
“李廣軍極簡易,然虜卒犯之,無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樂,咸樂為之死。我軍雖煩擾,然
虜亦不得犯我。”是時漢邊郡李廣、程不識皆為名將,然匈奴畏李廣之略,士卒亦多樂從李
廣而苦程不識。程不識孝景時以數(shù)直諫為太中大夫,為人廉,謹于文法。
后漢以馬邑城誘單于,使大軍伏馬邑旁谷。而廣為驍騎將軍,領(lǐng)屬護軍將軍。是時單于
覺之,去,漢軍皆無功。其后四歲,廣以衛(wèi)尉為將軍,出雁門擊匈奴。匈奴兵多,破敗廣
軍。生得廣。單于素聞廣賢,令曰:“得李廣必生致之。”胡騎得廣,廣時傷病,置廣兩馬
間,絡(luò)而盛臥廣。行十余里,廣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兒騎善馬,廣暫騰而上胡兒馬,因推墮
兒,取其弓,鞭馬南馳數(shù)十里,復得其余軍,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騎數(shù)百追之,廣行取胡
兒弓,射殺追騎,以故得脫。于是至漢,漢下廣吏。吏當廣所失亡多,為虜所生得,當斬,
贖為庶人。
頃之,家居數(shù)歲。廣家與故潁陰侯孫屏野居藍田南山中射獵。嘗夜從一騎出,從人田間
飲。還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廣。廣騎曰:“故李將軍。”尉曰:“今將軍尚不得夜
行,何乃故爾!”止廣宿亭下。居無何,匈奴入殺遼西太守,敗韓將軍,韓將軍后徙右北
平。于是天子乃召拜廣為右北平太守。廣即請霸陵尉與俱,至軍而斬之。
廣居右北平,匈奴聞之,號曰“漢之飛將軍”,避之,數(shù)歲不敢入右北平。
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因復更射之,終不能復入
石矣。廣所居郡聞有虎,嘗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騰傷廣,廣亦竟殺之。
廣廉,得賞賜輒分其麾下,飲食與士共之。終廣之身,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無余財。
終不言家產(chǎn)事。廣為人長,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雖其子孫他人學者,莫能及廣。廣訥口
少言,與人居則畫地為軍陳。射闊狹以飲。專以射為戲,竟死。廣之將兵,乏絕之處,見
水,士卒不盡飲,廣不近水。士卒不盡食,廣不嘗食。寬緩不苛,士以此愛樂為用。其射,
見敵急,非在數(shù)十步之內(nèi),度不中不發(fā),發(fā)即應(yīng)弦而倒。用此,其將兵數(shù)困辱,其射猛獸亦
為所傷云。
居頃之,石建卒,于是上召廣代建為郎中令。元朔六年,廣復為后將軍,從大將軍軍出
定襄,擊匈奴。諸將多中首虜率以功為侯者,而廣軍無功。后二歲,廣以郎中令將四千騎出
右北平。博望侯張騫將萬騎與廣俱,異道。行可數(shù)百里,匈奴左賢王將四萬騎圍廣,廣軍士
皆恐,廣乃使其子敢往馳之。敢獨與數(shù)十騎馳,直貫胡騎,出其左右而還,告廣曰:“虜易
與耳!”軍士乃安。廣為圜陳外向,胡急擊之,矢下如雨。漢兵死者過半,漢矢且盡。廣乃
令士持滿毋發(fā),而廣身自以大黃射其裨將殺數(shù)人,胡虜益解。會日暮,吏士皆無人色,而廣
意氣自如,益治軍。軍中自是服其勇也。明日,復力戰(zhàn),而博望侯軍亦至,匈奴軍乃解去。
漢軍罷,弗能追。是時廣軍幾沒,罷歸。漢法,博望侯留遲后期,當死,贖為庶人。廣軍功
自當,無賞。
初,廣之從弟李蔡與廣俱事孝文帝。景帝時,蔡積功勞至二千石。孝武帝時,至代相。
以元朔五年為輕車將軍。從大將軍擊右賢王,有功中率,封為樂安侯。元狩二年中,代公孫
弘為丞相。蔡人在下中,名聲出廣下甚遠,然廣不得爵邑,官不過九卿,而蔡為列侯,位至
三公。諸廣之軍吏及士卒或肉侯。廣嘗與望氣王朔燕語曰:“自擊匈奴而廣未嘗不在其
中,而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擊胡軍功取侯者數(shù)十人,而廣不為后人,然無尺
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豈吾相不當侯邪?且固命也?”朔曰:“將軍自念,豈嘗有所恨
乎?”廣曰:“吾嘗為隴西守,羌嘗反,吾誘而降,降者八百余人,吾詐而同日殺之。至今
大恨獨此耳。”朔曰:“禍莫大于殺已降,此乃將軍所以不得侯者也。”
后二歲,大將軍、驃騎將軍大出擊匈奴,廣數(shù)自請行,天子以為老,弗許,良久乃許
之,以為前將軍。是歲,元狩四年也。
廣既從大將軍青擊匈奴,既出塞,青捕虜知單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廣并于右
將軍軍出東道。東道少回遠,而大軍行水草少,其勢不屯行。廣自請曰:“臣部為前將軍,
今大將軍乃徙令臣出東道,且臣結(jié)發(fā)而與匈奴戰(zhàn),今乃一得當單于,臣愿居前,先死單
于。”大將軍青亦陰受上誡,以為李廣老,數(shù)奇,毋令當單于,恐不得所欲。而是時公孫敖
新失侯,為中將軍從大將軍,大將軍亦欲使敖與俱當單于,故徙前將軍廣。廣時知之,固自
辭于大將軍。大將軍不聽,令長史封書與廣之莫府。曰:“急詣部,如書。”廣不謝大將軍
而起行,意甚慍怒而就部,引兵與右將軍食其合軍出東道。軍亡導,或失道,后大將軍。大
將軍與單于接戰(zhàn),單于遁走,弗能得而還。南絕幕,遇前將軍、右將軍。廣已見大將軍,還
入軍。大將軍使長史持□〔繁體“備”字,“亻”換“米”旁〕醪遺廣,因問廣、食其失道
狀,青欲上書報天子軍曲折。廣未對,大將軍使長史急責廣之幕府對簿。廣曰:“諸校尉無
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
至莫府,廣謂其麾下曰:“廣結(jié)發(fā)與匈奴大小七十余戰(zhàn),今幸從大將軍出接單于兵,而
大將軍又徙廣部行回遠,而又迷失道,豈非天哉!且廣年六十余矣,終不能復對刀筆之
吏。”遂引刀自剄。廣軍士大夫一軍皆哭。百姓聞之,知與不知,無老壯,皆為垂涕。而右
將軍獨下吏,當死,贖為庶人。
廣子三人,曰當戶、椒、敢,為郎。天子與韓嫣戲,嫣少不遜,當戶擊嫣,嫣走。于是
天子以為勇。當戶早死,拜椒為代郡太守,皆先廣死。當戶有遺腹子名陵。廣死軍時,敢從
驃騎將軍。廣死明年,李蔡以丞相坐侵孝景園〔土需〕地,當下吏治,蔡亦自殺,不對獄,
國除。李敢以校尉從驃騎將軍擊左賢王,力戰(zhàn),奪左賢王鼓旗,斬首多,賜爵關(guān)內(nèi)侯,食邑
二百戶,代廣為郎中令。頃之,怨大將軍青之恨其父,乃擊傷大將軍,大將軍匿諱之。居無
何,敢從上雍,至甘泉宮獵。驃騎將軍去病與青有親,射殺敢。去病時方貴幸,上諱云鹿觸
殺之。居歲余,去病死,而敢有女為太子中人,愛幸。敢男禹有寵于于太子,然好利,李氏
陵遲衰微矣。
李陵既壯,選為建章監(jiān),監(jiān)諸騎。善射,愛士卒。天子以為李氏世將,而使將八百騎。
嘗深入匈奴二千余里,過居延視地形,無所見虜而還。拜為騎都尉,將丹陽楚人五千人,教
射酒泉、張掖以屯衛(wèi)胡,數(shù)歲。
天漢二年秋,貳師將軍李廣利將三萬騎擊匈奴右賢王于祁連天山,而使陵將其射士步兵
五千人出居延北可千余里,欲以分匈奴兵,毋令專走貳師也。陵既至期還,而單于以兵八萬
圍擊陵軍。陵軍五千人,兵矢既盡,士死者過半,而所殺傷匈奴亦萬余人。且引且戰(zhàn),連斗
八日,還,未到居延百余里匈奴遮狹絕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虜急擊,招降陵。陵曰:
“無面目報陛下。”遂降匈奴。其兵盡沒,余亡散得歸漢者四百余人。
單于既得陵,素聞其家聲,及戰(zhàn)又壯,乃以其女妻陵而貴之。漢聞,族陵母妻子。自是
之后,李氏名敗,而隴西之士居門下者皆用為恥焉。
太史公曰: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李將軍之謂也?
余睹李將軍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
信于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喻大也。
李廣將軍夜獵的故事
李廣(西漢名將,?—前119 )作戰(zhàn)勇敢,騎術(shù)和箭法都極為高超。由于軍功卓越,他被任命為右北平郡太守,負責對匈奴族的邊防。他殺敵英勇,敵人聞名喪膽,稱他為“飛將軍”,連年不敢再發(fā)兵南侵。
邊患雖然寧息下來,但是,右北平地帶,燕山蜿蜒,草木茂密,常有猛虎出 沒其間,傷害人畜。為了除滅虎害,李廣不辭勞瘁,冒著危險,親自出動獵殺。
一個月黑夜,李廣又出去獵虎了,他和隨從軍士,搜索行進,接近了一座黑森森的大樹林。猛然,一陳夜風掠過,樹葉紛紛墜落,李廣警覺起來,他定晴望著一個隱僻角落,見到茂密的草叢里,蜷伏著一個黑色物體,一動也不動。李廣暗想:“這無疑是一只伺機傷人的猛虎了。”于是,揮手示意從人們蔭蔽起來,自己搭好箭,認定目標,不偏不倚地射了過去,只見火星濺射,同時,耳邊傳來重重的金屬和石塊撞擊聲。大家趕上去驗看獵物,原來射中的并不是猛虎,而是塊青色的臥牛石。李廣射出的箭鏇,深深地鉆進石縫里。
大家對飛將的神力和技藝,贊嘆不止,無不現(xiàn)出驚訝的神色
語文課本中有李廣
史記·李廣列傳
李將軍廣者,隴西成紀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時為將,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故槐里,徙
成紀。廣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蕭關(guān),而廣以良家子從軍擊胡。用善騎射,
殺首虜多,為漢中郎。廣從弟李蔡亦為郎,皆為武騎常侍,秩八百石。嘗從行,有所沖陷折
關(guān)及格猛獸,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
及孝景初立,廣為隴西都尉,徙為騎郎將。吳、楚軍時,廣為驍騎都尉,從太尉亞夫擊
吳、軍,取旗,顯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廣將軍印,還,賞不行。徙為上谷太守,匈奴日以
合戰(zhàn)。典屬國公孫昆邪為上泣曰:“李廣才氣,天下無雙,自負其能,數(shù)與虜敵戰(zhàn),恐亡
之。”于是乃徙為上郡太守。后廣轉(zhuǎn)為邊郡太守,徙上郡。嘗為隴西、北地、雁門、代郡、
云中太守,皆以力戰(zhàn)為名。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貴人從廣勒習兵擊匈奴。中貴人將騎數(shù)十縱,見匈奴三人,與
戰(zhàn)。三人還射,傷中貴人,殺其騎且盡。中貴人走廣。廣曰:“是必射雕者也。”廣乃遂從
百騎往馳三人。三人亡馬步行,行數(shù)十里。廣令其騎張左右翼,而廣身自射彼三人者,殺其
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縛之上馬,望匈奴有數(shù)千騎,見廣,以為誘騎,皆
驚,上山陳。廣之百騎皆大恐,欲馳還走。廣曰:“吾去大軍數(shù)十里,今如此以百騎走,匈
奴追射我立盡。今我留,匈奴必以我為大軍之誘,必不敢擊我。”廣令諸騎曰:“前!”前
未到匈奴陳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馬解鞍!”其騎曰:“虜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廣曰:“彼虜以我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堅其意。”于是胡騎遂不敢擊。有白馬將出
護其兵,李廣上馬與十余騎奔射殺胡白馬將,而復還至其騎中,解鞍,令士皆縱馬臥。是時
會暮,胡兵終怪之,不敢擊。夜半時,胡兵以為漢有伏軍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
旦,李廣乃歸其大軍。大軍不知廣之所之,故弗從。
居久之,孝景崩,武帝立,左右以廣為名將也,于是廣以上郡太守為未央衛(wèi)尉,而程不
識亦為長樂衛(wèi)尉。程不識故與李廣俱以邊太守將軍屯,及出擊胡,而廣行無部伍行陣,就善
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擊刀斗以自衛(wèi),莫府省約文書籍事,然亦遠斥候,未嘗遇害。
程不識正部曲行伍營陳,擊刀斗,士吏治軍簿至明,軍不得休息,然亦未嘗遇害。不識曰:
“李廣軍極簡易,然虜卒犯之,無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樂,咸樂為之死。我軍雖煩擾,然
虜亦不得犯我。”是時漢邊郡李廣、程不識皆為名將,然匈奴畏李廣之略,士卒亦多樂從李
廣而苦程不識。程不識孝景時以數(shù)直諫為太中大夫,為人廉,謹于文法。
后漢以馬邑城誘單于,使大軍伏馬邑旁谷。而廣為驍騎將軍,領(lǐng)屬護軍將軍。是時單于
覺之,去,漢軍皆無功。其后四歲,廣以衛(wèi)尉為將軍,出雁門擊匈奴。匈奴兵多,破敗廣
軍。生得廣。單于素聞廣賢,令曰:“得李廣必生致之。”胡騎得廣,廣時傷病,置廣兩馬
間,絡(luò)而盛臥廣。行十余里,廣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兒騎善馬,廣暫騰而上胡兒馬,因推墮
兒,取其弓,鞭馬南馳數(shù)十里,復得其余軍,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騎數(shù)百追之,廣行取胡
兒弓,射殺追騎,以故得脫。于是至漢,漢下廣吏。吏當廣所失亡多,為虜所生得,當斬,
贖為庶人。
頃之,家居數(shù)歲。廣家與故潁陰侯孫屏野居藍田南山中射獵。嘗夜從一騎出,從人田間
飲。還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廣。廣騎曰:“故李將軍。”尉曰:“今將軍尚不得夜
行,何乃故爾!”止廣宿亭下。居無何,匈奴入殺遼西太守,敗韓將軍,韓將軍后徙右北
平。于是天子乃召拜廣為右北平太守。廣即請霸陵尉與俱,至軍而斬之。
廣居右北平,匈奴聞之,號曰“漢之飛將軍”,避之,數(shù)歲不敢入右北平。
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因復更射之,終不能復入
石矣。廣所居郡聞有虎,嘗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騰傷廣,廣亦竟殺之。
廣廉,得賞賜輒分其麾下,飲食與士共之。終廣之身,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無余財。
終不言家產(chǎn)事。廣為人長,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雖其子孫他人學者,莫能及廣。廣訥口
少言,與人居則畫地為軍陳。射闊狹以飲。專以射為戲,竟死。廣之將兵,乏絕之處,見
水,士卒不盡飲,廣不近水。士卒不盡食,廣不嘗食。寬緩不苛,士以此愛樂為用。其射,
見敵急,非在數(shù)十步之內(nèi),度不中不發(fā),發(fā)即應(yīng)弦而倒。用此,其將兵數(shù)困辱,其射猛獸亦
為所傷云。
居頃之,石建卒,于是上召廣代建為郎中令。元朔六年,廣復為后將軍,從大將軍軍出
定襄,擊匈奴。諸將多中首虜率以功為侯者,而廣軍無功。后二歲,廣以郎中令將四千騎出
右北平。博望侯張騫將萬騎與廣俱,異道。行可數(shù)百里,匈奴左賢王將四萬騎圍廣,廣軍士
皆恐,廣乃使其子敢往馳之。敢獨與數(shù)十騎馳,直貫胡騎,出其左右而還,告廣曰:“虜易
與耳!”軍士乃安。廣為圜陳外向,胡急擊之,矢下如雨。漢兵死者過半,漢矢且盡。廣乃
令士持滿毋發(fā),而廣身自以大黃射其裨將殺數(shù)人,胡虜益解。會日暮,吏士皆無人色,而廣
意氣自如,益治軍。軍中自是服其勇也。明日,復力戰(zhàn),而博望侯軍亦至,匈奴軍乃解去。
漢軍罷,弗能追。是時廣軍幾沒,罷歸。漢法,博望侯留遲后期,當死,贖為庶人。廣軍功
自當,無賞。
初,廣之從弟李蔡與廣俱事孝文帝。景帝時,蔡積功勞至二千石。孝武帝時,至代相。
以元朔五年為輕車將軍。從大將軍擊右賢王,有功中率,封為樂安侯。元狩二年中,代公孫
弘為丞相。蔡人在下中,名聲出廣下甚遠,然廣不得爵邑,官不過九卿,而蔡為列侯,位至
三公。諸廣之軍吏及士卒或肉侯。廣嘗與望氣王朔燕語曰:“自擊匈奴而廣未嘗不在其
中,而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擊胡軍功取侯者數(shù)十人,而廣不為后人,然無尺
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豈吾相不當侯邪?且固命也?”朔曰:“將軍自念,豈嘗有所恨
乎?”廣曰:“吾嘗為隴西守,羌嘗反,吾誘而降,降者八百余人,吾詐而同日殺之。至今
大恨獨此耳。”朔曰:“禍莫大于殺已降,此乃將軍所以不得侯者也。”
后二歲,大將軍、驃騎將軍大出擊匈奴,廣數(shù)自請行,天子以為老,弗許,良久乃許
之,以為前將軍。是歲,元狩四年也。
廣既從大將軍青擊匈奴,既出塞,青捕虜知單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廣并于右
將軍軍出東道。東道少回遠,而大軍行水草少,其勢不屯行。廣自請曰:“臣部為前將軍,
今大將軍乃徙令臣出東道,且臣結(jié)發(fā)而與匈奴戰(zhàn),今乃一得當單于,臣愿居前,先死單
于。”大將軍青亦陰受上誡,以為李廣老,數(shù)奇,毋令當單于,恐不得所欲。而是時公孫敖
新失侯,為中將軍從大將軍,大將軍亦欲使敖與俱當單于,故徙前將軍廣。廣時知之,固自
辭于大將軍。大將軍不聽,令長史封書與廣之莫府。曰:“急詣部,如書。”廣不謝大將軍
而起行,意甚慍怒而就部,引兵與右將軍食其合軍出東道。軍亡導,或失道,后大將軍。大
將軍與單于接戰(zhàn),單于遁走,弗能得而還。南絕幕,遇前將軍、右將軍。廣已見大將軍,還
入軍。大將軍使長史持□〔繁體“備”字,“亻”換“米”旁〕醪遺廣,因問廣、食其失道
狀,青欲上書報天子軍曲折。廣未對,大將軍使長史急責廣之幕府對簿。廣曰:“諸校尉無
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
至莫府,廣謂其麾下曰:“廣結(jié)發(fā)與匈奴大小七十余戰(zhàn),今幸從大將軍出接單于兵,而
大將軍又徙廣部行回遠,而又迷失道,豈非天哉!且廣年六十余矣,終不能復對刀筆之
吏。”遂引刀自剄。廣軍士大夫一軍皆哭。百姓聞之,知與不知,無老壯,皆為垂涕。而右
將軍獨下吏,當死,贖為庶人。
廣子三人,曰當戶、椒、敢,為郎。天子與韓嫣戲,嫣少不遜,當戶擊嫣,嫣走。于是
天子以為勇。當戶早死,拜椒為代郡太守,皆先廣死。當戶有遺腹子名陵。廣死軍時,敢從
驃騎將軍。廣死明年,李蔡以丞相坐侵孝景園〔土需〕地,當下吏治,蔡亦自殺,不對獄,
國除。李敢以校尉從驃騎將軍擊左賢王,力戰(zhàn),奪左賢王鼓旗,斬首多,賜爵關(guān)內(nèi)侯,食邑
二百戶,代廣為郎中令。頃之,怨大將軍青之恨其父,乃擊傷大將軍,大將軍匿諱之。居無
何,敢從上雍,至甘泉宮獵。驃騎將軍去病與青有親,射殺敢。去病時方貴幸,上諱云鹿觸
殺之。居歲余,去病死,而敢有女為太子中人,愛幸。敢男禹有寵于于太子,然好利,李氏
陵遲衰微矣。
李陵既壯,選為建章監(jiān),監(jiān)諸騎。善射,愛士卒。天子以為李氏世將,而使將八百騎。
嘗深入匈奴二千余里,過居延視地形,無所見虜而還。拜為騎都尉,將丹陽楚人五千人,教
射酒泉、張掖以屯衛(wèi)胡,數(shù)歲。
天漢二年秋,貳師將軍李廣利將三萬騎擊匈奴右賢王于祁連天山,而使陵將其射士步兵
五千人出居延北可千余里,欲以分匈奴兵,毋令專走貳師也。陵既至期還,而單于以兵八萬
圍擊陵軍。陵軍五千人,兵矢既盡,士死者過半,而所殺傷匈奴亦萬余人。且引且戰(zhàn),連斗
八日,還,未到居延百余里匈奴遮狹絕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虜急擊,招降陵。陵曰:
“無面目報陛下。”遂降匈奴。其兵盡沒,余亡散得歸漢者四百余人。
單于既得陵,素聞其家聲,及戰(zhàn)又壯,乃以其女妻陵而貴之。漢聞,族陵母妻子。自是
之后,李氏名敗,而隴西之士居門下者皆用為恥焉。
太史公曰: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李將軍之謂也?
余睹李將軍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
信于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喻大也。
李廣將軍夜獵的故事
李廣(西漢名將,?—前119 )作戰(zhàn)勇敢,騎術(shù)和箭法都極為高超。由于軍功卓越,他被任命為右北平郡太守,負責對匈奴族的邊防。他殺敵英勇,敵人聞名喪膽,稱他為“飛將軍”,連年不敢再發(fā)兵南侵。
邊患雖然寧息下來,但是,右北平地帶,燕山蜿蜒,草木茂密,常有猛虎出 沒其間,傷害人畜。為了除滅虎害,李廣不辭勞瘁,冒著危險,親自出動獵殺。
一個月黑夜,李廣又出去獵虎了,他和隨從軍士,搜索行進,接近了一座黑森森的大樹林。猛然,一陳夜風掠過,樹葉紛紛墜落,李廣警覺起來,他定晴望著一個隱僻角落,見到茂密的草叢里,蜷伏著一個黑色物體,一動也不動。李廣暗想:“這無疑是一只伺機傷人的猛虎了。”于是,揮手示意從人們蔭蔽起來,自己搭好箭,認定目標,不偏不倚地射了過去,只見火星濺射,同時,耳邊傳來重重的金屬和石塊撞擊聲。大家趕上去驗看獵物,原來射中的并不是猛虎,而是塊青色的臥牛石。李廣射出的箭鏇,深深地鉆進石縫里。
大家對飛將的神力和技藝,贊嘆不止,無不現(xiàn)出驚訝的神色。
李廣射虎
李廣,隴西(今甘肅)人,是漢朝大將,善騎射,祖輩精通箭術(shù),故他自幼即練就了過硬的射箭本領(lǐng),在歷次戰(zhàn)斗中,勇猛殺敵,屢立戰(zhàn)功。
漢武帝時,李廣為右北平郡太守。當時這一帶常有老虎出沒,危害人民。出于為民除害,李廣經(jīng)常帶兵出獵。
一日,李廣狩獵回來,路過虎頭石村,已是夜幕降臨時分,月色朦朧。這里怪石林立,荊棘叢生,蒿草隨風搖曳,刷刷作響。行走間,突然發(fā)現(xiàn)草叢中有一黑影,形如虎, 似動非動。這時,李廣讓士兵閃過,拉弓搭箭,只聽“嗖”的一聲,正中獵物,于是策 馬上前察看,當正要搜取獵物時,不覺大吃~驚,原來所射并非一虎,而是虎形巨石。仔 細一看,鏃已入石。這時眾隨從也圍攏過來觀看,均贊嘆不已。當時李廣也不自信,又 回到原處上馬重射,比前更加用力,可是連射數(shù)箭,都沒入石。
事后,當?shù)匕傩章劼牬耸赂泳茨健P倥猜勶L喪膽,多年不敢入侵。
李廣任太守時,關(guān)心土兵,將士同心,愛護百姓,水乳交融,深受軍民愛戴。
飛將軍李廣講述的是怎樣的故事?
結(jié)果,他中了匈奴的埋伏,被匈奴活捉。匈奴捉得李廣,欣喜異常。這時李廣身傷數(shù)處,匈奴便用繩子編了一張網(wǎng),掛在兩馬之間,將李廣橫臥在網(wǎng)上。走了十幾里路,李廣躺在網(wǎng)上一動不動,如同死去。匈奴兵以為他傷勢過重,動彈不了,便放松了警惕。李廣偷偷瞧見旁邊有一匈奴兵騎著一匹好馬,于是乘其不...
關(guān)于李廣的故事有哪些?
關(guān)于李廣的故事有哪些? 我來答 1個回答 #熱議# 柿子脫澀方法有哪些?夢之緣文化 2022-10-04 · TA獲得超過2350個贊 知道小有建樹答主 回答量:169 采納率:98% 幫助的人:36萬 我也去答題訪問個人頁 關(guān)注 展開全部 語文課本中有李廣 史記·李廣列傳 李將軍廣者,隴西成紀人也。其先曰李信,...
李廣的故事
使敵軍聞之喪膽的一代名將,更讓后來各代的名將們往往以他為楷模。據(jù)說,一代偉人毛澤東佩服的名將不多,但對于飛將軍李廣的作戰(zhàn)特點也是蠻欣賞的。還是讓我們重溫一下唐朝著名詩人王昌齡贊頌李廣的詩吧:“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
李廣戰(zhàn)爭時的故事(50字左右)
一、吳楚起兵叛亂時,李廣任驍騎都尉,隨太尉周亞夫反擊吳楚叛軍。在昌邑城下,奪取敵人軍旗,立了大功,以此名聲顯揚。但因梁王授下授給他將軍印,還師后,沒有給予封賞。二、李廣以郎中令將四千騎出右北平,但卻被匈奴左賢王的四萬騎兵包圍,在軍士皆恐的危急狀態(tài)下,他不是臨戰(zhàn)慌逃。而是令其子...
李廣的故事簡短概括
成為后世傳頌的佳話,激勵著無數(shù)將士為國家和民族的繁榮富強而奮斗。總的來說,李廣是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將領(lǐng),他的勇猛善戰(zhàn)、忠誠守信以及坎坷的人生經(jīng)歷,都使他成為了中國歷史上不可磨滅的英雄形象。他的故事不僅激勵著人們?yōu)閲液兔褡宓睦娑鴬^斗,更展現(xiàn)了一位偉大將領(lǐng)的崇高品格和堅定信念。
關(guān)于李廣的小故事?(不要太多哦)
李廣大喝:“我們遠離大軍數(shù)十里,逃必死!不逃,匈奴以為是誘敵之計,必不敢攻擊我們。”遂帶領(lǐng)兵士向匈奴騎兵迎去,離匈奴陣前二里之遙,他令士兵下馬解鞍,匈奴搞不清他們的意圖,果然不敢攻擊,只派一名將官出陣試探,李廣飛馬搶到陣前,將他射落馬下,然后從容歸隊。到夜半時,匈奴認為一定有...
關(guān)于李廣的故事 要有題目!要快啊~
李廣說:“吾去大軍數(shù)十里,今如此以百騎走,匈奴追射我立盡。今我留,匈奴必以我為大軍之誘,必不敢擊我。” 李廣命令所有的騎兵說前進,一直走到離匈奴陣地不到二里多路的地方才停了下來。李廣又下令道:“皆下馬解鞍!”他手下的騎兵說:“虜多且近,即有急,奈何?”李廣說:“彼虜以我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
古代李廣的故事
第二次,他的四千先鋒隊被右賢王四萬主力包圍,鏖戰(zhàn)六天,全軍只剩四百人,卻有力的配合了霍去病西出酒泉,痛擊渾邪王。從兩次戰(zhàn)役中可以看出李廣的特點,作戰(zhàn)勇猛,沖擊力迅速,戰(zhàn)斗力強大,卻多為以硬碰硬的打法,缺少戰(zhàn)術(shù)的變通,且貪功戀戰(zhàn),易于本隊脫離,造成被敵人包圍的不利局面。相比之下,...
李廣的故事
仔細看去,原來是石頭,再射,就怎么也射不進石頭里去了。李廣一聽說哪兒出現(xiàn)老虎,他就常常要親自去射殺,居守右北平時一次射虎,惡虎撲傷了李廣,李廣帶傷也終竟射死了這只虎。 李廣為將廉潔,常把自己的賞賜分給部下,與士兵同吃同飲。他做了四十多年俸祿二千石的官,家里沒有多少多余的財物...
李廣的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2)
1、譯文 李廣鎮(zhèn)守右北平,匈奴聽說他的名字,稱他是“漢朝的飛將軍”.躲避了他數(shù)年,不敢進右北平.過兩年,李廣作郎中令帶領(lǐng)四千名騎兵出右北平,博望侯張騫帶領(lǐng)一萬名騎兵和李廣一同去,各行一路.走了大約幾百里,匈奴左賢王帶領(lǐng)四萬名騎兵包圍李廣.李廣的軍士都恐慌,李廣就派他的兒子李敢向敵人馳去.李敢...
相關(guān)評說:
鄰水縣圓柱: ______ 1、吳楚起兵叛亂時,李廣任驍騎都尉,隨太尉周亞夫反擊吳楚叛軍.在昌邑城下,奪取敵人軍旗,立了大功,以此名聲顯揚.但因梁王授下授給他將軍印,還師后,沒有給予封賞. 2、李廣以郎中令將四千騎出右北平,但卻被匈奴左賢王的四...
鄰水縣圓柱: ______ 1、公元前119年,李廣已經(jīng)4歲的年齡了,漢武帝再次起兵準備攻打匈奴,還是衛(wèi)青擔任大將軍,李廣自復出之后還沒有什么戰(zhàn)功,現(xiàn)在或許是他最后能為國效力,為己立...
鄰水縣圓柱: ______ 李廣出生不詳,祖先是秦朝將軍李信,曾率軍戰(zhàn)敗燕太子丹.李廣接受世傳弓法,射得一手好箭. 漢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匈奴大舉入侵邊關(guān),李廣以良家子弟從軍抗擊匈奴.因善于用箭,殺死和俘...
鄰水縣圓柱: ______ 李廣(?-前119年),漢族,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秦安縣)人,中國西漢時期的名將.漢文帝十四年(前166)從軍擊匈奴因功為中郎.景帝時,先后任北部邊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為中央宮衛(wèi)...
鄰水縣圓柱: ______ 一次,匈奴進攻上郡,景帝派了一名親隨到李廣軍中,這名親隨帶了幾十騎衛(wèi)士出游,路上遭遇三名匈奴騎士.結(jié)果,衛(wèi)士們?nèi)簧錃?親隨本人也中箭逃回.李廣聞訊即率百名騎兵追擊,親自射殺其中兩人,生擒一人.剛把俘虜縛上馬,匈奴數(shù)千騎兵趕來,見到李廣等人,以為是漢軍誘敵之兵,連忙搶占了一座高地.李廣所帶的百騎兵士慌忙欲逃.李廣大喝:“我們遠離大軍數(shù)十里,逃必死!不逃,匈奴以為是誘敵之計,必不敢攻擊我們.”遂帶領(lǐng)兵士向匈奴騎兵迎去,離匈奴陣前二里之遙,他令士兵下馬解鞍,匈奴搞不清他們的意圖,果然不敢攻擊,只派一名將官出陣試探,李廣飛馬搶到陣前,將他射落馬下,然后從容歸隊.到夜半時,匈奴認為一定有漢軍埋伏夜襲,遂引兵而去.
鄰水縣圓柱: ______ 李廣(?—前119),漢族,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人,西漢名將.漢文帝十四年(前166)從軍擊匈奴因功為中郎.景帝時,先后任北部邊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為中央宮衛(wèi)尉.元光六年(前129),任驍騎將軍,領(lǐng)萬余騎出雁門(今山西右玉南)擊匈奴,因眾寡懸殊負傷被俘.匈奴兵將其置臥于兩馬間,李廣佯死,于途中趁隙躍起,奔馬返回.后任右北平郡(治平剛縣,今內(nèi)蒙古寧城西南)太守.匈奴畏服,稱之為飛將軍,數(shù)年不敢來犯.元狩四年,漠北之戰(zhàn)中,李廣任前將軍,因迷失道路,未能參戰(zhàn),憤愧自殺.
鄰水縣圓柱: ______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漢文帝時,馮唐是一位大臣,他當初以孝悌而聞名,拜為中郎署.由于他為人正直無私,敢于進諫,不徇私情,所以時時處處遭到排擠,直到頭發(fā)花白,年事已高,也沒有得到升遷,還只是個郎官. 后來,北方的匈奴族又...
鄰水縣圓柱: ______ 一次,匈奴進攻上郡,景帝派了一名親隨到李廣軍中,這名親隨帶了幾十騎衛(wèi)士出游,路上遭遇三名匈奴騎士.結(jié)果,衛(wèi)士們?nèi)簧錃?親隨本人也中箭逃回.李廣聞訊即率百名騎兵追擊,親自射殺其中兩人,生擒一人.剛把俘虜縛上馬,匈奴數(shù)千騎兵趕來,見到李廣等人,以為是漢軍誘敵之兵,連忙搶占了一座高地.李廣所帶的百騎兵士慌忙欲逃.李廣大喝:“我們遠離大軍數(shù)十里,逃必死!不逃,匈奴以為是誘敵之計,必不敢攻擊我們.”遂帶領(lǐng)兵士向匈奴騎兵迎去,離匈奴陣前二里之遙,他令士兵下馬解鞍,匈奴搞不清他們的意圖,果然不敢攻擊,只派一名將官出陣試探,李廣飛馬搶到陣前,將他射落馬下,然后從容歸隊.到夜半時,匈奴認為一定有漢軍埋伏夜襲,遂引兵而去.
鄰水縣圓柱: ______[答案] 人們稱他為飛將軍.課外閱讀講了他巧計退(匈奴)兵的故事. 故事是這樣的: 李廣巧計退兵 西漢時期,北方匈奴勢力逐漸強大,不斷興兵進犯中原.飛將軍李廣任上郡太守,奉命抵擋匈奴南進. 一天,有三名匈奴兵又來侵擾,李廣大怒,親自率領(lǐng)一百...
鄰水縣圓柱: ______ 李廣隨太尉周亞夫抗擊吳楚叛軍李廣終因寡不敵眾而受傷被俘,貶為平民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李廣再為后將軍,從大將軍衛(wèi)青軍擊匈奴李廣軍無功而還. 博望侯張騫的部隊一起出征匈奴,功過相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