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詩》卷六百七十三
卷673_1 【題甘露寺】周樸
層閣疊危壁,瑞因千古名。幾連揚子路,獨倚潤州城。
云近銜江色,雕高背磬聲。僧居上方久,端坐見營營。
卷673_2 【題玄公院】周樸
院深塵自外,如佛值玄公。常跡或非次,志門因得中。
衣巾離暑氣,床榻向涼風(fēng)。是事不逾分,只應(yīng)明德同。
卷673_3 【福州東禪寺】周樸
甌閩在郊外,師院號東禪。物得居來正,人經(jīng)論后賢。
瓟槽柳塞馬,蓋地月支綖。鸛鵲尚巢頂,誰堪舉世傳。
卷673_4 【贈大溈和尚】周樸
大溈清復(fù)深,萬象影沈沈。有客衣多毳,空門偈勝金。
王侯皆作禮,陸子只來吟。我問師心處,師言無處心。
卷673_5 【秋夜不寐寄崔溫進士】周樸
愁多難得寐,展轉(zhuǎn)讀書床。不是旅人病,豈知秋夜長。
歸鄉(xiāng)憑遠(yuǎn)夢,無夢更思鄉(xiāng)。枕上移窗月,分明是淚光。
卷673_6 【春中途中寄南巴崔使君】周樸
旅人游汲汲,春氣又融融。農(nóng)事蛙聲里,歸程草色中。
獨慚出谷雨,未變暖天風(fēng)。子玉和予去,應(yīng)憐恨不窮。
卷673_7 【寄處士方干】周樸
桐廬江水閑,終日對柴關(guān)。因想別離處,不知多少山。
釣舟春岸泊,庭樹曉鶯還。莫便求棲隱,桂枝堪恨顏。
卷673_8 【寄塞北張符】周樸
隴樹塞風(fēng)吹,遼城角幾枝。霜凝無暫歇,君貌莫應(yīng)衰。
萬里平沙際,一行邊雁移。那堪朔煙起,家信正相離。
卷673_9 【次梧州卻寄永州使君】周樸
隨風(fēng)身不定,今夜在蒼梧。客淚有時有,猿聲無處無。
潮添瘴海闊,煙拂粵山孤。卻憶零陵住,吟詩半玉壺。
卷673_10 【贈念經(jīng)僧】周樸
庵前古折碑,夜靜念經(jīng)時。月皎海霞散,露濃山草垂。
鬼聞拋故冢,禽聽離寒枝。想得天花墜,馨香拂白眉。
卷673_11 【董嶺水】周樸
湖州安吉縣,門與白云齊。禹力不到處,河聲流向西。
去衙山色遠(yuǎn),近水月光低。中有高人在,沙中曳杖藜。
卷673_12 【早春】周樸
良夜歲應(yīng)足,嚴(yán)風(fēng)為變春。遍回寒作暖,通改舊成新。
秀樹因馨雨,融冰雨泛蘋。韶光不偏黨,積漸煦疲民。
卷673_13 【秋深(一作塞上行)】周樸
柳色尚沈沈,風(fēng)吹秋更深。山河空遠(yuǎn)道,鄉(xiāng)國自鳴砧。
巷有千家月,人無萬里心。長城哭崩后,寂絕至如今。
卷673_14 【贈雙峰山和尚】周樸
峨峨雙髻山,瀑布瀉云間。塵世自疑水,禪門長去關(guān)。
茯神松不異,藏寶石俱閑。向此師清業(yè),如何方可攀。
卷673_15 【贈無了禪師】周樸
不學(xué)世所惜,是何無了公。靈匡虛院外,虎跡亂山中。
晝夜必連去,古今爭敢同。禪情豈堪問,問答更無窮。
卷673_16 【王霸壇】周樸
王君上升處,信首古居前。皂樹即須朽,白龜應(yīng)亦全。
云間猶一日,塵里已千年。碧色壇如黛,時人誰可仙。
卷673_17 【送梁道士】周樸
舊居桐柏觀,歸去愛安閑。倒樹造新屋,化人修古壇。
晚花霜后落,山雨夜深寒。應(yīng)有同溪客,相尋學(xué)煉丹。
卷673_18 【邊思】周樸
年高來遠(yuǎn)戍,白首罷干戎。夜色薊門火,秋聲邊塞風(fēng)。
磧浮悲老馬,月滿引新弓。百戰(zhàn)陰山去,唯添上將雄。
卷673_19 【哭陳庾】周樸
系馬向山立,一杯聊奠君。野煙孤客路,寒草故人墳。
琴韻歸流水,詩情寄白云。日斜休哭后,松韻不堪聞。
卷673_20 【宿玉泉寺】周樸
野寺度殘夏,空房欲暮時。夜聽猿不睡,秋思客先知。
竹迥煙生薄,山高月上遲。又登塵路去,難與老僧期。
卷673_21 【題赤城中巖寺】周樸
浮世師休話,晉時燈照巖。禽飛穿靜戶,藤結(jié)入高杉。
存沒詩千首,廢興經(jīng)數(shù)函。誰知將俗耳,來此避囂讒。
卷673_22 【塞上行】周樸
秦筑長城在,連云磧氣侵。風(fēng)吹邊草急,角絕塞鴻沈。
世世征人往,年年戰(zhàn)骨深。遼天望鄉(xiāng)者,回首盡沾襟。
卷673_23 【玉泉寺】周樸
寺還名玉泉,澄水亦遭賢。物尚猶如此,人爭合偶然。
溪流云斷外,山峻鳥飛還。初日長廊下,高僧正坐禪。
卷673_24 【春宮怨(一作杜荀鶴詩)】周樸
早被嬋娟誤,欲妝臨鏡慵。承恩不在貌,教妾若為容。
風(fēng)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年年越溪女,相憶采芙蓉。
卷673_25 【宿劉溫書齋】周樸
不掩盈窗日,天然格調(diào)高。涼風(fēng)移蟋蟀,落葉在離騷。
回筆挑燈燼,懸圖見海潮。因論三國志,空載幾英豪。
卷673_26 【登福州南澗寺】周樸
萬里重山繞福州,南橫一道見溪流。天邊飛鳥東西沒,
塵里行人早晚休。曉日青山當(dāng)大海,連云古塹對高樓。
那堪望斷他鄉(xiāng)目,只此蕭條自白頭。
卷673_27 【望中懷古】周樸
齊心樓上望浮云,萬古千秋空姓名。堯水永銷天際去,
姬風(fēng)一變世間平。高蹤盡共煙霞在,大道長將日月明。
從此安然寰海內(nèi),后來無復(fù)謾相傾。
卷673_28 【升山寺】周樸
升山自古道飛來,此是神功不可猜。氣色雖然離禹穴,
峰巒猶自接天臺。巖邊折樹泉沖落,頂上浮云日照開。
南望閩城塵世界,千秋萬古卷塵埃。
卷673_29 【哭李端】周樸
三年剪拂感知音,哭向青山永夜心。竹在曉煙孤鳳去,
劍荒秋水一龍沈。新墳日落松聲小,舊色春殘草色深。
不及此時親執(zhí)紼,石門遙想淚沾襟。
卷673_30 【福州神光寺塔】周樸
良匠用材為塔了,神光寺更得高名。風(fēng)云會處千尋出,
日月中時八面明。海水旋流倭國野,天文方戴福州城。
相輪頂上望浮世,塵里人心應(yīng)總平。
卷673_31 【福州開元寺塔】周樸
開元寺里七重塔,遙對方山影擬齊。雜俗人看離世界,
孤高僧上覺天低。唯堪片片紫霞映,不與濛濛白霧迷。
心若無私羅漢在,參差免向日虹西。
卷673_32 【春日秦國懷古】周樸
荒郊一望欲消魂,涇水縈紆傍遠(yuǎn)村。牛馬放多春草盡,
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積雪蒼山晚,煙伴殘陽綠樹昏。
數(shù)里黃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卷673_33 【春日游北園寄韓侍郎】周樸
灼灼春園晚色分,露珠千點映寒云。多情舞蝶穿花去,
解語流鶯隔水聞。冷酒杯中宜泛滟,暖風(fēng)林下自氛氳。
仙桃不肯全開拆,應(yīng)借馀芳待使君。
卷673_34 【喜賀拔先輩衡陽除正字】周樸
黃紙晴空墜一緘,圣朝恩澤洗冤讒。李膺門客為閑客,
梅福官銜改舊銜。名自石渠書典籍,香從蕓閣著衣衫。
寰中不用憂天旱,霖雨看看屬傅巖。
卷673_35 【客州賃居寄蕭郎中】周樸
松店茅軒向水開,東頭舍賃一裴徊。窗吟苦為秋江靜,
枕夢驚因曉角催。鄰舍見愁賒酒與,主人知去索錢來。
眼看白筆為霖雨,肯使紅鱗便曝腮。
卷673_36 【贈李裕先輩】周樸
曉擎弓箭入初場,一發(fā)曾穿百步楊。仙籍舊題前進士,
圣朝新奏校書郎。馬疑金馬門前馬,香認(rèn)蕓香閣上香。
閑伴李膺紅燭下,慢吟絲竹淺飛觴。
卷673_37 【桐柏觀】周樸
東南一境清心目,有此千峰插翠微。人在下方?jīng)_月上,
鶴從高處破煙飛。巖深水落寒侵骨,門靜花開色照衣。
欲識蓬萊今便是,更于何處學(xué)忘機。
卷673_38 【塞上】周樸
受降城必破,回落隴頭移。蕃道北海北,謀生今始知。
卷673_39 【塞上曲】周樸
一陣風(fēng)來一陣砂,有人行處沒人家。
黃河九曲冰先合,紫塞三春不見花。
卷673_40 【塞下曲】周樸
石國胡兒向磧東,愛吹橫笛引秋風(fēng)。
夜來云雨皆飛盡,月照平沙萬里空。
卷673_41 【詠猿】周樸
生在巫山更向西,不知何事到巴溪。
中宵為憶秋云伴,遙隔朱門向月啼。
卷673_42 【桃花】周樸
桃花春色暖先開,明媚誰人不看來。
可惜狂風(fēng)吹落后,殷紅片片點莓苔。
卷673_43 【薛老峰】周樸
薛老峰頭三個字,須知此與石齊生。
直教截斷蒼苔色,浮世人儕眼始明。
卷673_44 【吊李群玉】周樸
群玉詩名冠李唐,投詩換得校書郎。
吟魂醉魄知何處,空有幽蘭隔岸香。
卷673_45 【無等巖】周樸
建造上方藤影里,高僧往往似天臺。
不知名樹檐前長,曾問道人巖下來。
卷673_46 【句】周樸
古陵寒雨集,高鳥夕陽明。
高情千里外,長嘯一聲初。(以上見張為《主客圖》)
月離山一丈,風(fēng)吹花數(shù)苞。(見《吟窗雜錄》)
曉來山鳥鬧,雨過杏花稀。(見《優(yōu)古堂詩話》)
曲渚回灣鎖釣舟。
平潮晚影沈清底,遠(yuǎn)岳危欄等翠尖。(上見《海錄碎事》)
白日才離滄海底,清光先照戶窗前。(靈巖廣化寺,
見《閩志》)
連云天塹有山色,極目海門無雁行。
可憐黃雀銜將去,從此莊周夢不成。(《詠蝶》。
見《泉州志》)
禪是大溈詩是樸,大唐天子只三人。(《贈大溈》)
顏師古詳細(xì)資料大全
但不是所有注都能如此簡單地全取、全舍,有的注“指趣略舉,結(jié)約未伸”,顏師古則“衍而通之,使皆備悉”。如卷五七下《司馬相如傳》“罔若淑而不...《舊唐書·卷七十三·列傳第二十三》 《新唐書·卷一百九十八·列傳第一百二十三》 墓址紀(jì)念 顏師古墓位于今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qū)。據(jù)駱天驤《類編長安志...
唐詩共有多少首?有人知道嗎?
1.大部分唐詩都收錄在《全唐詩》,該書的序稱全書共“得詩四萬二千八百六三首,凡二千五百二十九人”2.近年日本學(xué)者平岡武夫編《唐代的詩人》、《唐代的詩篇》,將《全唐詩》所收作家、作品逐一編號作了統(tǒng)計,結(jié)論是:該書共收詩四萬九千四百零三首,句一千五百五十五條,作者共二千八百七十三人。3....
中秋月 齊已原文 寫作背景及翻譯
紀(jì)盷《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151稱:“宋人注杜甫《己上人茅齋詩》,謂齊己與杜甫同時,其謬自不待解。 岑仲勉先生《讀全唐詩札記》定齊己生年上限“不過生會昌四年”,亦頗疏泛。考齊己《荊渚感懷寄僧達(dá)禪弟三首》之一稱:“電擊流年七十三,齒衰氣沮竟何堪”;之二稱“十五年前會虎溪,白蓮齋后便來西。”由此...
唐詩、宋詞、元曲
《全唐詩》序中,謂全書共“得詩四萬二千八百六三首,凡二千五百二十九人”,后人多從其說。其實,玄燁所舉數(shù)并不精確,近年日本學(xué)者平岡武夫編《唐代的詩人》、《唐代的詩篇》,將《全唐詩》所收作家、作品逐一編號作了統(tǒng)計,結(jié)論是:該書共收詩四萬九千四百零三首,句一千五百五十五條,作者共二千八百七十三人。山水...
阿倍仲麻呂的死因
途中遇暴風(fēng),漂流至安南。十四載,輾轉(zhuǎn)再返長安。時誤傳其遇難,李白曾有《哭晁卿詩》以悼之。后歷官左散騎常侍、安南都護,官終潞州大都督(從二品)。滯留唐朝五十四年,七十三歲客死長安。詩作存于《全唐詩》中。《古今集》載其和歌一首,為在唐思鄉(xiāng)之作,後被選入《...
關(guān)于唐詩和宋詞的問題
一、增補詩什,《全唐詩》卷八八二以下補遺七卷,系據(jù)季胡二人未用的《唐百家詩選》、《分門纂類唐歌詩》殘本、《古今歲時雜詠》等書及石刻資料編成,正編各家詩亦有少量增補。二、考訂辨誤,包括六朝人誤作唐人如陳昭、衛(wèi)敬瑜妻等,六朝詩誤歸唐人,如吳均、劉孝勝詩誤歸曹鄴;誤將詩題中人名視作撰者,如...
“朝霞不出門”下一句是什么?
《全唐詩》:卷880-14 《全唐詩》簡介:《全唐詩》,中國規(guī)模最大的一部詩歌總集,是清朝初年編修的匯集唐代詩歌的總集,全書共九百卷,成書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全唐詩》共收錄唐代詩人四萬九千四百零三首詩,一千五百五十五條句子,作者共二千八百七十三人。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奉旨刊刻《全...
鄭谷和齊己是個怎樣的人
齊己的詩作數(shù)量豐富,講究以禪入詩,傳世詩歌有852首之多,《全唐詩》收錄他的詩歌數(shù)量名列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之后,名列第五位。齊己對詩歌理論有深入研究,著有《風(fēng)騷旨格》1卷,闡述詩的格式、類別、題材與寫作方法,對唐朝以后歷朝詩歌有影響。齊己的書法也非常優(yōu)秀,尤其擅長行書,筆跡灑落,...
唐詩、宋詞的由來
《全唐詩》序中,謂全書共“得詩四萬二千八百六三首,凡二千五百二十九人”,后人多從其說。其實,玄燁所舉數(shù)并不精確,近年日本學(xué)者平岡武夫編《唐代的詩人》、《唐代的詩篇》,將《全唐詩》所收作家、作品逐一編號作了統(tǒng)計,結(jié)論是:該書共收詩四萬九千四百零三首,句一千五百五十五條,作者共二千八百七十三人。 詞,...
早過漆林渡寄萬巨注釋
早過漆林渡寄萬巨,這首詩作于唐朝上元二年,當(dāng)時李白已經(jīng)76歲高齡,盡管關(guān)于創(chuàng)作的具體年份還有另一種說法,認(rèn)為是在天寶十三載的秋天。萬巨,這位詩中的主人公,原無詳細(xì)注釋,但根據(jù)盧綸和韓栩的送萬巨詩,可以推測他年輕時曾是江南幕職,與李白有過交往。據(jù)《寧國府志》記載,萬巨世居震山,其...
相關(guān)評說:
浮山縣轉(zhuǎn)動: ______ 、“翠束寒聲千里秋,井桐吟雨不勝秋”兩句原出于全唐詩; 2、有人將兩句子作彩票方向預(yù)測的箴言,信則有不信則無,反正是天機不可泄; 3、原句如下: 《全唐詩》卷670_19【隋堤】秦韜玉 種柳開河為勝游,堤前常使路人愁. 陰埋野色萬條思,翠束寒聲千里秋. 西日至今悲兔苑,東波終不反龍舟. 遠(yuǎn)山應(yīng)見繁華事,不語青青對水流. 4、《全唐詩》卷670_24【陳宮】秦韜玉 臨春高閣擬瀛洲,貪寵張妃作勝游. 更把江山為己有,豈知臺榭是身讎. 金城暗逐歌聲碎,錢甕潛隨舞勢休. 誰識古宮堪恨處,井桐吟雨不勝秋
浮山縣轉(zhuǎn)動: ______ 《全唐詩》凡900卷,目錄12卷,共計收詩48900余首,作者2200余人.全書以帝王后妃作品列于首;其次為樂章、樂府;接著是歷朝作者,基本按時代先后編排,附以作者小傳;最后是聯(lián)句、逸句、句媛、僧、道士、仙、神、鬼、怪、夢、諧...
浮山縣轉(zhuǎn)動: ______ 全唐詩庫共收錄唐代詩人二千五百二十九人的詩作四萬二千八百六三首,共計九百卷. 《全唐詩》,900卷,清曹寅、彭定求等奉敕編纂.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揚州詩局刻本.半頁11行,行21字,白口,雙魚尾,左右雙欄.版框16.6cm*...
浮山縣轉(zhuǎn)動: ______ 《全唐詩》共收錄四萬八千九百余首,共九百卷,目錄12卷. 該書共收整個唐五代詩四萬八千九百多首,作者二千二百余人,是迄今為止古典詩歌總集中篇幅最多、影響最大的.
浮山縣轉(zhuǎn)動: ______ 面若桃花笑如靨下一句艷若桃李,出自《題都城南莊》,《題都城南莊》是唐代詩人崔護的作品,載于《全唐詩》卷三百六十八.這首詩設(shè)置了兩個場景,“尋春遇艷”與“重尋不遇”,雖然場景相同,卻是物是人非.開頭兩句追憶“去年今日”的情景,先點出時間和地點,接著描寫佳人,以“桃花”的紅艷烘托“人面”之美,結(jié)尾兩句寫“今年今日”此時,與“去年今日”有同有異,有續(xù)有斷,桃花依舊,人面不見.兩個場景的映照,曲折地表達(dá)出詩人的無限悵惘之情.此詩膾炙人口,尤其以“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二句流傳甚廣.
浮山縣轉(zhuǎn)動: ______ 清朝,清康熙年間. 全唐詩的編修過程是這樣的: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清圣祖玄燁即考慮編纂此書,至四十四年(1705年)三月,他第五次南巡至蘇州時,將主持修書的任務(wù)交給江寧織造曹寅,并將內(nèi)府所藏季振宜《唐詩》一部發(fā)下,作為校刊底本.同年五月,由曹寅主持,在揚州開局修書,參加校刊編修的有賦閑江南的在籍翰林官彭定求、沈三曾、楊中訥、潘從律、汪士綋,徐樹本、車鼎晉,汪繹、查嗣瑮、俞梅等十人.至次年十月,全書即編成奏上.得詩四萬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 共計900卷,目錄12卷.
浮山縣轉(zhuǎn)動: ______ 前村月落一江水,僧在翠微閉竹房. 《全唐詩》卷727_43 【宿巾子山禪寺】任翻 絕頂新秋生夜涼,鶴翻松露滴衣裳. 前峰月映半江水,僧在翠微開竹房.
浮山縣轉(zhuǎn)動: ______ 全唐詩簡介 《全唐詩》,900卷,清曹寅、彭定求等奉敕編纂.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揚州詩局刻本.半頁11行,行21字,白口,雙魚尾,左右雙欄.版框16.6cm*11.5cm.《全唐詩》是清朝初年編修的匯集唐一代詩歌的總集,全書共九百...
浮山縣轉(zhuǎn)動: ______ 《全唐詩》卷六:孟浩然句 .孟浩然的詩往往有一種“語淡而味終不薄”意境,其著名的一句詩“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出自他四十六歲游京師時,適逢中秋佳節(jié),長安諸學(xué)者邀他賦詩作會,他以此句令在坐眾詩人拍手稱絕,紛紛擱筆不敢再寫.此聯(lián)確實清淡優(yōu)美,宛如天籟之音,代表了孟浩然的詩風(fēng).
浮山縣轉(zhuǎn)動: ______[答案] 《全唐詩》,900卷,清曹寅、彭定求等奉敕編纂.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揚州詩局刻本.半頁11行,行21字,白口,雙魚尾,左右雙欄.版框16.6cm*11.5cm.《全唐詩》是清朝初年編修的匯集唐一代詩歌的總集,全書共九百卷.《全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