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jgcgs88.cn-狠狠久久亚洲欧美专区不卡,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无毒不卡,噼里啪啦国语版在线观看,zσzσzσ女人极品另类

  • <strike id="qgi8o"><td id="qgi8o"></td></strike>
  • <ul id="qgi8o"><acronym id="qgi8o"></acronym></ul>
  • <li id="qgi8o"></li>
    <ul id="qgi8o"></ul>
    <strike id="qgi8o"><rt id="qgi8o"></rt></strike>
    <ul id="qgi8o"><center id="qgi8o"></center></ul>
  • <kbd id="qgi8o"></kbd>

    在李白的古體詩“夢游天姥吟留別”中“天姥”指的是什么? 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寫的天姥在哪里?

    天姥山:在浙江新昌東面。傳說登山的人能聽到仙人天姥唱歌的聲音,山因此得名。天姥山位于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境內(nèi),屬于道家七十二福地,第十六福地——天姥嶺——在剡縣南,屬真人魏顯仁治之。以唐代詩人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而著稱。

    夢游天姥吟留別

    李白 〔唐代〕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云霞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

    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四萬 一作:一萬)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巖萬轉(zhuǎn)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fēng)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譯文】:


    聽海外來客們談起瀛洲,在煙波浩渺的遙遠(yuǎn)地方,實在難以找到。

    越中來人說起天姥山,在云霞的明滅掩映之間有時候能看見。

    天姥山高聳入云,連著天際,橫向天外;山勢高峻超過五岳,遮掩過赤城山。

    天姥山極為高峻,就連四萬八千丈高的天臺山,面對著它好像要向東南傾斜拜倒一樣。

    我想根據(jù)越人說的話夢游到吳越,一天夜晚飛渡過明月映照下的鏡湖。

    鏡湖上的月光照著我的身影,一直送我到剡溪。

    謝靈運住的地方如今還在,清澈的湖水蕩漾,猿猴清啼。

    我腳上穿著謝公當(dāng)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

    上到半山腰就看見了從海上升起的太陽,空中傳來天雞報曉的啼鳴之聲。

    無數(shù)山巖重疊,山道曲折,盤旋變化不定。迷戀著花,依倚著石,不覺天色很快就暗了下來。

    熊在怒吼,龍在長鳴,巖中的泉水在震響,使深林戰(zhàn)栗,使高聳而重疊的山峰震驚。

    云層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動蕩生起了薄薄的煙霧。

    電光閃閃,雷聲轟鳴,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

    仙府的石門,訇的一聲從中間打開。

    洞中蔚藍的天空廣闊無際,看不到盡頭,日月照耀著金銀做的宮闕。

    用彩虹做衣裳,將風(fēng)作為馬來乘,云中的神仙們紛紛下來。

    老虎彈奏著琴瑟,鸞鳥拉著車。仙人們排成列,多如密麻。

    忽然我魂魄驚動,猛然驚醒,不禁長聲嘆息。

    醒來時只有身邊的枕席,剛才夢中所見的煙霧云霞全都消失了。

    人世間的歡樂也是像夢中的幻境這樣,自古以來萬事都像東流的水一樣一去不復(fù)返。

    告別諸君,此番遠(yuǎn)去不知何時才能回來?暫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間,等到要遠(yuǎn)行時就騎上它訪名山。

    豈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權(quán)貴,讓自己不能有舒心暢意的笑顏!


    【注釋】:


    天姥山:在浙江新昌東面。傳說登山的人能聽到仙人天姥唱歌的聲音,山因此得名。

    瀛洲:古代傳說中的東海三座仙山之一(另兩座叫蓬萊和方丈)。

    煙濤:波濤渺茫,遠(yuǎn)看像煙霧籠罩的樣子。

    微茫:景象模糊不清。

    信:確實,實在。

    越人:指浙江一帶的人。

    明滅:忽明忽暗。

    向天橫:遮蔽天空。橫,遮蔽。

    ”勢拔“句:山勢高過五岳,遮掩了赤城。拔,超出。五岳,指東岳泰山、西岳華(huà)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赤城,和下文的“天臺(tāi)”都是山名,在今浙江天臺北部。

    四萬八千丈:一作“一萬八千丈”。

    ”對此“句:對著天姥這座山,天臺山就好像要倒向它的東南一樣。意思是天臺山和天姥山相比,顯得低多了。

    因:依據(jù)。之:指代前邊越人的話。

    鏡湖:又名鑒湖,在浙江紹興南面。

    剡(shàn)溪:水名,在浙江嵊(shèng)州南面。

    謝公:指南朝詩人謝靈運。謝靈運喜歡游山。游天姥山時,他曾在剡溪這個地方住宿。

    淥(lù):清。

    清:這里是凄清的意思。

    謝公屐(jī):謝靈運穿的那種木屐。《南史·謝靈運傳》記載:謝靈運游山,必到幽深高峻的地方;他備有一種特制的木屐,屐底裝有活動的齒,上山時去掉前齒,下山時去掉后齒。木屐,以木板作底,上面有帶子,形狀像拖鞋。

    青云梯:指直上云霄的山路。

    半壁見海日:上到半山腰就看到從海上升起的太陽。

    天雞:古代傳說,東南有桃都山,山上有棵大樹叫桃都,樹枝綿延三千里,樹上棲有天雞,每當(dāng)太陽初升,照到這棵樹上,天雞就叫起來,天下的雞也都跟著它叫。

    暝(míng),日落,天黑。

    殷巖泉:即“巖泉殷”。殷(yǐn ),這里用作動詞,震響。

    栗:同栗。栗、驚,使動用法。

    青青:黑沉沉的。

    澹澹:波浪起伏的樣子。

    列缺:指閃電。

    洞天石扉,訇(hōng)然中開:仙府的石門,訇的一聲從中間打開。洞天,仙人居住的洞府。扉,門扇。訇然,形容聲音很大。

    青冥浩蕩:青冥,指天空。浩蕩,廣闊遠(yuǎn)大的樣子。

    金銀臺:金銀鑄成的宮闕,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云之君:云里的神仙。

    鸞回車:鸞鳥駕著車。鸞,傳說中的如鳳凰一類的神鳥。回,旋轉(zhuǎn),運轉(zhuǎn)。

    恍:恍然,猛然。

    覺:醒。

    失向來之煙霞:剛才夢中所見的煙霧云霞消失了。向來,原來。煙霞,指前面所寫的仙境。

    東流水:像東流的水一樣一去不復(fù)返。

    白鹿:傳說神仙或隱士多騎白鹿。須,等待。

    摧眉折腰:低頭彎腰。摧眉,即低眉。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作于李白出翰林之后,其作年一說公元745年(天寶四載),一說公元746年(天寶五載)。公元744年(唐玄宗天寶三載),李白在長安受到權(quán)貴的排擠,被放出京,返回東魯(在今山東)家園。之后再度踏上漫游的旅途。這首描繪夢中游歷天姥山的詩,大約作于李白即將離開東魯南游吳越之時。

    【賞析】:



      這是一首記夢詩,也是一首游仙詩。此詩以記夢為由,抒寫了對光明、自由的渴求,對黑暗現(xiàn)實的不滿,表現(xiàn)了蔑視權(quán)貴、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詩人運用豐富奇特的想象和大膽夸張的手法,組成一幅亦虛亦實、亦幻亦真的夢游圖。全詩構(gòu)思精密,意境雄偉,內(nèi)容豐富曲折,形象輝煌流麗,感慨深沉激烈,富有浪漫主義色彩。其在形式上雜言相間,兼用騷體,不受律束,筆隨興至,體制解放,堪稱絕世名作。


      這首詩的題目一作《別東魯諸公》。其時李白雖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憤怨仍然郁結(jié)于懷,所以在詩的最后發(fā)出那樣激越的呼聲。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云霞明滅或可睹。”詩一開始先說古代傳說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虛無縹緲,不可尋求;而現(xiàn)實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霓中時隱時現(xiàn),真是勝似仙境。以虛襯實,突出了天姥勝景,暗蘊著詩人對天姥山的向往,寫得富有神奇色彩,引人入勝。


      天姥山臨近剡溪,傳說登山的人聽到過仙人天姥的歌唱,因此得名。天姥山與天臺山相對,峰巒峭峙,仰望如在天表,冥茫如墮仙境,容易引起游者想入非非的幻覺。浙東山水是李白青年時代就向往的地方,初出川時曾說“此行不為鱸魚鲙,自愛名山入剡中”。入翰林前曾不止一次往游,他對這里的山水不但非常熱愛,也是非常熟悉的。


      天姥山號稱奇絕,是越東靈秀之地。但比之其他崇山峻嶺如我國的五大名山──五岳,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仍有小巫見大巫之別。可是李白卻在詩中夸說它“勢拔五岳掩赤城”,比五岳還更挺拔。有名的天臺山則傾斜著如拜倒在天姥的足下一樣。這個天姥山,被寫得聳立天外,直插云霄,巍巍然非同凡比。這座夢中的天姥山,應(yīng)該說是李白平生所經(jīng)歷的奇山峻嶺的幻影,它是現(xiàn)實中的天姥山在李白筆下夸大了的影子。


      接著展現(xiàn)出的是一幅一幅瑰麗變幻的奇景:天姥山隱于云霓明滅之中,引起了詩人探求的想望。詩人進入了夢幻之中,仿佛在月夜清光的照射下,他飛渡過明鏡一樣的鏡湖。明月把他的影子映照在鏡湖之上,又送他降落在謝靈運當(dāng)年曾經(jīng)歇宿過的地方。他穿上謝靈運當(dāng)年特制的木屐,登上謝公當(dāng)年曾經(jīng)攀登過的石徑──青云梯。


      只見:“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巖萬轉(zhuǎn)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繼飛渡而寫山中所見,石徑盤旋,深山中光線幽暗,看到海日升空,天雞高唱,這本是一片曙色;卻又于山花迷人、倚石暫憩之中,忽覺暮色降臨,旦暮之變何其倏忽。暮色中熊咆龍吟,震響于山谷之間,深林為之戰(zhàn)栗,層巔為之驚動。不止有生命的熊與龍以吟、咆表示情感,就連層巔、深林也能戰(zhàn)栗、驚動,煙、水、青云都滿含陰郁,與詩人的情感,協(xié)成一體,形成統(tǒng)一的氛圍。前面是浪漫主義地描寫天姥山,既高且奇;這里又是浪漫主義地抒情,既深且遠(yuǎn)。這奇異的境界,已經(jīng)使人夠驚駭?shù)牧耍娙瞬⑽吹酱酥共剑娋硡s由奇異而轉(zhuǎn)入荒唐,全詩也更進入高潮。


      在令人驚悚不已的幽深暮色之中,霎時間“丘巒崩摧”,一個神仙世界“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fēng)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洞天福地,于此出現(xiàn)。“云之君”披彩虹為衣,驅(qū)長風(fēng)為馬,虎為之鼓瑟,鸞為之駕車,皆受命于詩人之筆,奔赴仙山的盛會來了。這是多么盛大而熱烈的場面。“仙之人兮列如麻”!群仙好象列隊迎接詩人的到來。金臺、銀臺與日月交相輝映,景色壯麗,異彩繽紛,何等的驚心眩目,光耀奪人!仙山的盛會正是人世間生活的反映。這里除了有他長期漫游經(jīng)歷過的萬壑千山的印象、古代傳說、屈原詩歌的啟發(fā)與影響,也有長安三年宮廷生活的跡印,這一切通過浪漫主義的非凡想象凝聚在一起,才有這般輝煌燦爛、氣象萬千的描繪。


      值得注意的是,這首詩寫夢游奇境,不同于一般游仙詩,它感慨深沉,抗議激烈,并非真正依托于虛幻之中,而是在神仙世界虛無飄渺的描述中,依然著眼于現(xiàn)實。神游天上仙境,而心覺“世間行樂亦如此”。


      仙境倏忽消失,夢境旋亦破滅,詩人終于在驚悸中返回現(xiàn)實。夢境破滅后,人,不是隨心所欲地輕飄飄地在夢幻中翱翔了,而是沉甸甸地躺在枕席之上。“古來萬事東流水”,其中包含著詩人對人生的幾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此時此刻詩人感到最能撫慰心靈的是“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徜徉山水的樂趣,才是最快意的,也就是在《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中所說:“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本來詩意到此似乎已盡,可是最后卻憤憤然加添了兩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一吐長安三年的郁悶之氣。天外飛來之筆,點亮了全詩的主題:對于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出之于對權(quán)貴的抗?fàn)帲龇饨ㄉ鐣卸嗌賾巡挪挥龅娜说男穆暋T诘燃壣瓏?yán)的封建社會中,多少人屈身權(quán)貴,多少人埋沒無聞!唐朝比之其他朝代是比較開明的,較為重視人才,但也只是比較而言。人才在當(dāng)時仍然擺脫不了“臣妾氣態(tài)間”的屈辱地位。“折腰”一詞出之于東晉的陶淵明,他由于不愿忍辱而賦“歸去來”。李白雖然受帝王優(yōu)寵,也不過是個詞臣,在宮廷中所受到的屈辱,大約可以從這兩句詩中得到一些消息。封建君主把自己稱“天子”,君臨天下,把自己升高到至高無上的地位,卻抹煞了一切人的尊嚴(yán)。李白在這里所表示的決絕態(tài)度,是向封建統(tǒng)治者所投過去的一瞥蔑視。在封建社會,敢于這樣想、敢于這樣說的人并不多。李白說了,也做了,這是他異乎常人的偉大之處。


      這首詩的內(nèi)容豐富、曲折、奇譎、多變,它的形象輝煌流麗,繽紛多彩,構(gòu)成了全詩的浪漫主義華贍情調(diào)。它的主觀意圖本來在于宣揚“古來萬事東流水”這樣頗有消極意味的思想,可是它的格調(diào)卻是昂揚振奮的,瀟灑出塵的,有一種不卑不屈的氣概流貫其間,并無消沉之感。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jù)《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明堂賦》《早發(fā)白帝城》等多首。



    在李白的古體詩“夢游天姥吟留別”中“天姥”指的是天姥山,在浙江新昌東面。傳說登山的人能聽到仙人天姥唱歌的聲音,山因此得名


    原文: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云霞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
    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巖萬轉(zhuǎn)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fēng)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譯文:

    聽海外來客們談起瀛洲,在煙波浩渺的遙遠(yuǎn)地方,實在難以找到。
    越中來人說起天姥山,在云霞的明滅掩映之間有時候能看見。
    天姥山高聳入云,連著天際,橫向天外;山勢高峻超過五岳,遮掩過赤城山。
    天姥山極為高峻,就連四萬八千丈高的天臺山,面對著它好像要向東南傾斜拜倒一樣。
    我想根據(jù)越人說的話夢游到吳越,一天夜晚飛渡過明月映照下的鏡湖。
    鏡湖上的月光照著我的身影,一直送我到剡溪。
    謝靈運住的地方如今還在,清澈的湖水蕩漾,猿猴清啼。
    我腳上穿著謝公當(dāng)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
    上到半山腰就看見了從海上升起的太陽,空中傳來天雞報曉的啼鳴之聲。
    無數(shù)山巖重疊,山道曲折,盤旋變化不定。迷戀著花,依倚著石,不覺天色很快就暗了下來。
    熊在怒吼,龍在長鳴,巖中的泉水在震響,使深林戰(zhàn)栗,使高聳而重疊的山峰震驚。
    云層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動蕩升起了薄薄的煙霧。
    電光閃閃,雷聲轟鳴,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
    仙府的石門,訇的一聲從中間打開。
    洞中蔚藍的天空廣闊無際,看不到盡頭,日月照耀著金銀做的宮闕。
    用彩虹做衣裳,將風(fēng)作為馬來乘,云中的神仙們紛紛下來。
    老虎彈奏著琴瑟,鸞鳥拉著車。仙人們排成列,多如密麻。
    忽然我魂魄驚動,猛然驚醒,不禁長聲嘆息。
    醒來時只有身邊的枕席,剛才夢中所見的煙霧云霞全都消失了。
    人世間的歡樂也是像夢中的幻境這樣,自古以來萬事都像東流的水一樣一去不復(fù)返。
    告別諸君,此番遠(yuǎn)去不知何時才能回來?暫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間,等到要遠(yuǎn)行時就騎上它訪名山。
    豈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權(quán)貴,讓自己不能有舒心暢意的笑顏!


    注釋:

    1.天姥山:在浙江新昌東面。傳說登山的人能聽到仙人天姥唱歌的聲音,山因此得名。

    2.瀛洲:古代傳說中的東海三座仙山之一(另兩座叫蓬萊和方丈)。

    3.煙濤:波濤渺茫,遠(yuǎn)看像煙霧籠罩的樣子。

    4.微茫:景象模糊不清。

    5.信:確實,實在。

    6.越人:指浙江一帶的人。

    7.明滅:忽明忽暗。

    8.向天橫:遮蔽天空。橫,遮蔽。

    9.”勢拔“句:山勢高過五岳,遮掩了赤城。拔,超出。五岳,指東岳泰山、西岳華(huà)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赤城,和下文的“天臺(tāi)”都是山名,在今浙江天臺北部。

    10.四萬八千丈:一作“一萬八千丈”。

    11.”對此“句:對著天姥這座山,天臺山就好像要倒向它的東南一樣。意思是天臺山和天姥山相比,顯得低多了。

    12.因:依據(jù)。之:指代前邊越人的話。

    13.鏡湖:又名鑒湖,在浙江紹興南面。

    14.剡(shàn)溪:水名,在浙江嵊(shèng)州南面。

    15.謝公:指南朝詩人謝靈運。謝靈運喜歡游山。游天姥山時,他曾在剡溪這個地方住宿。

    16.淥(lù):清。

    17.清:這里是凄清的意思。

    18.謝公屐(jī):謝靈運穿的那種木屐。《南史·謝靈運傳》記載:謝靈運游山,必到幽深高峻的地方;他備有一種特制的木屐,屐底裝有活動的齒,上山時去掉前齒,下山時去掉后齒。木屐,以木板作底,上面有帶子,形狀像拖鞋。

    19.青云梯:指直上云霄的山路。

    20.半壁見海日:上到半山腰就看到從海上升起的太陽。

    21.天雞:古代傳說,東南有桃都山,山上有棵大樹叫桃都,樹枝綿延三千里,樹上棲有天雞,每當(dāng)太陽初升,照到這棵樹上,天雞就叫起來,天下的雞也都跟著它叫。

    22.暝(míng),日落,天黑。

    23.殷巖泉:即“巖泉殷”。殷(yǐn ),這里用作動詞,震響。

    24.栗:同栗。栗、驚,使動用法。

    25.青青:黑沉沉的。

    26.澹澹:波浪起伏的樣子。

    27.列缺:指閃電。

    28.洞天石扉,訇(hōng)然中開:仙府的石門,訇的一聲從中間打開。洞天,仙人居住的洞府。扉,門扇。訇然,形容聲音很大。

    29.青冥浩蕩:青冥,指天空。浩蕩,廣闊遠(yuǎn)大的樣子。

    30.金銀臺:金銀鑄成的宮闕,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31.云之君:云里的神仙。

    32.鸞回車:鸞鳥駕著車。鸞,傳說中的如鳳凰一類的神鳥。回,旋轉(zhuǎn),運轉(zhuǎn)。

    33.恍:恍然,猛然。

    34.覺:醒。

    35.失向來之煙霞:剛才夢中所見的煙霧云霞消失了。向來,原來。煙霞,指前面所寫的仙境。

    36.東流水:像東流的水一樣一去不復(fù)返。

    37.白鹿:傳說神仙或隱士多騎白鹿。須,等待。

    38.摧眉折腰:低頭彎腰。摧眉,即低眉。


    賞析:

    這是一首記夢詩,也是一首游仙詩。意境雄偉,變化惝恍莫測,繽紛多采的藝術(shù)形象,新奇的表現(xiàn)手法,向來為人傳誦,被視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這首詩的思想內(nèi)容相當(dāng)復(fù)雜。李白從離開長安后,因政治上遭受挫折,精神上的苦悶憤怨郁結(jié)于懷。在現(xiàn)實社會中找不到出路,只有向虛幻的神仙世界和遠(yuǎn)離塵俗的山林去尋求解脫。這種遁世思想看似消沉,卻不能一筆抹殺,它在一定程度上表現(xiàn)了李白在精神上擺脫了塵俗的桎梏。而這才導(dǎo)致他在詩的最后發(fā)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那樣激越的呼聲。這種堅決不妥協(xié)的精神和強烈的反抗情緒正是這首詩的基調(diào)。

    值得注意的還是此詩的藝術(shù)特點。讀者可能有一種誤解,以為杜甫寫詩是講求藝術(shù)技巧和表現(xiàn)手法的,而李白只是以磅礴氣勢和豪言壯語來抒發(fā)情志,不大注意字句的推敲和意境的締造。其實不然。在神采飛揚和昂頭天外的豪邁詩篇里,李白同樣是注重修辭煉句和章法結(jié)構(gòu)的。這首《夢游天姥吟留別》便足以說明這方面的特點。這是一首樂府歌行體的雜言古詩。而古詩的傳統(tǒng)特征,是以韻腳的轉(zhuǎn)換來體現(xiàn)詩義的轉(zhuǎn)折和詩境的轉(zhuǎn)移的。因此,這首詩就應(yīng)根據(jù)其韻腳的變換來劃分它的層次和章節(jié)。全詩分為三個段落。開頭是引子,末段是結(jié)語,中間是夢游正文。結(jié)構(gòu)很完整,純系散文格局。

    第一段凡三換韻腳,實即有三層轉(zhuǎn)折。詩中明言行將離開東魯,南下吳越,從旅程看,游天姥山不過是個因由,但全詩重點,卻放在“夢游”上。至于夢游之境是否真的天姥,那倒無關(guān)緊要。東魯瀕海,故以海上仙山起興。第一,二兩句與三、四兩句看似對舉平起,而一、二句實為陪筆。蓋人在現(xiàn)實社會中每遭際坎坷不平,于是乃追求神仙世界,李白亦不例外。這雖是理想,卻只是幻想。神仙世界在現(xiàn)實中并不存在,李白并非不了解;倒是名山大川風(fēng)景勝地可供遁世隱居者游賞,這還是比較現(xiàn)實的。所以作者認(rèn)為“海客”侈談神山,實際卻未必能真蒞其境;而越人所說的天姥山,盡管高入重霄,因云霞明滅而時隱時現(xiàn),卻是實有其地,只要到了那里,便能騎鹿遨游,也仿佛得成仙之趣了。進入第三層,便撇開瀛洲,專寫天姥。評論者謂之“雙提”而“單承”。但前四句作者所用技巧尚不止此。這四句是五、七言相間錯的,平韻二句在前,仄韻二句在后,這自然是古詩作法。而這四句為已有了近體詩之后的古詩,它已吸取了近體詩的特點。倘將“越人”二句提前,“海客”二句移后,就是一副上五下七的對仗工整的長聯(lián)。此可悟古近體詩相互為用之法。杜甫早期有《望岳》一首,五言八句,中四句對仗工整,人皆以古詩目之,其實是一首仄韻五律。李白這一首的前四句亦屬同工異曲,似有意似無意,仿佛也從近體變化而來。惟七言對稱的兩句平仄與近體格律不盡相合,故終是古詩而非近體。第三層“天姥連天”四句,第一句不僅寫其高,兼亦狀其遠(yuǎn)闊雄峻。“向天橫”三字真是奇崛之至。蓋寫山勢之高易,狀山形之偉難,作者乃以“向天橫”三字形容之,仿佛連天姥山的恣睢狂肆的個性也寫出來了,誠為神來之筆。但這還不夠,為了使讀者感受得更深切一些,于是又連寫“五岳”、“赤城”和天臺山。“五岳”是海內(nèi)名山,然距天姥較遠(yuǎn),故云“勢拔”,意思說以五岳同天姥相比,天姥或?qū)⒂谐沃畡荩艘粚咏摚欢喑巧奖咎炫_山門戶,距天姥較近,故用“掩”字,有壓倒之意,此一層稍實。但作者認(rèn)為寫得還不夠氣派,更加上“天臺”兩句與天姥山相映襯。天臺山可謂高矣,但以之與天姥相比,仍將甘拜下風(fēng)。此推崇揄揚天姥山可謂不遺余力矣,可是天姥山究竟有何特色,詩人并未加以具體描寫。此蓋僅從越人口中聽到,自己并不曾親身經(jīng)歷,故只從虛處落筆,著意烘托而已。然從中亦可悟?qū)懺娙痢7蛱摶顒t易造聲勢,滯實反失之瑣碎。兩漢大賦之所以不及詩詞有吸引力,非其體物之不工,而正由于體物太質(zhì)實,反嫌空靈不足,無一氣呵成之妙。

    第二段是全詩主干,以全力大寫夢境。昔金圣嘆評詩文,每好用“筆酣墨飽”和“筆歌墨舞”八字。此詩寫夢境實兼而有之。“酣飽”極言其足與暢,“歌舞”極言其活與變。從詩的韻腳看,第二段凡七換韻。換韻多即轉(zhuǎn)折變化多,此不待言矣;但還須注意這七次換韻中,短則兩句一韻,長則六句或八句一韻。韻腳換得頻,一是為了文字剪裁洗煉,二是為了體現(xiàn)瞬息萬變。如“我欲因之夢吳越”兩句為一韻,寫入夢只一筆帶過,詩人從東魯轉(zhuǎn)眼即到了越中,不但文字簡潔凝煉,而且給人以一躍而行千里之感。而“千巖萬轉(zhuǎn)”二句為一韻,則狀其倏忽間變化萬千,迅疾異常;稍費筆墨,便覺冗贅。而六句或八句始一換韻者,則詩人意在把楚騷、漢賦、駢四儷六融為一體,從較長的篇幅中來體現(xiàn)鋪排之功力。這樣錯綜組合,疾徐相間,使讀者耳目俱不暇給,而詩境亦因之迷離惝恍,一似無端倪可尋、蹤跡可察。這正是李白戛戛獨造之境,不惟盛唐獨步,抑且千古絕唱,其所以被尊為“詩仙”者,正在此等處也。韻七換詩亦有七層轉(zhuǎn)折。第一層寫入夢即到剡中。第二層寫夜行之景,宛然夢境。詩人循當(dāng)年謝靈運的游蹤所至而達于天姥山。這一層八句為一韻,目見湖中之月影,耳聞水畔之猿啼,沿前人登山之徑,直至半壁與懸空之處,所見為海日之光,所聞為天雞之鳴,似已見到光明而仍在夢中曖昧之境。這一節(jié)描寫雖移步換形卻并無轉(zhuǎn)折,故一韻到底,長達八句之多。中間有兩個七言句,使文勢略有變化,不致平衍無絲毫起伏。這是夢境中最恬靜安適的一段描寫,再經(jīng)過第三層的兩句一韻以寫其所見之變化迅疾,下面便轉(zhuǎn)入千奇百怪的神仙境地了。第四層用楚騷句法,只第一句寫聽到熊咆龍吟,使巖谷殷若雷鳴,從而感到身居高危之地,不免驚栗。但這還是從遠(yuǎn)處傳來的聲音,而舉目所見,依然一片寧靜。緊接著第五層便寫到震耳欲聾的霹靂聲,山崩地裂聲,然后仿佛《天方夜譚》中的石穴洞開一樣,一幅奇異而璀璨的景象呈現(xiàn)在眼前,由晦暗突然轉(zhuǎn)為光芒萬丈,一方面是深不見底,一方面卻又珍奇畢現(xiàn)。古人說山中別有洞天,李白在詩中有意識地把它形象化了。第五層所寫乃物象,畢竟是靜態(tài);故第六層寫了兩句仙人紛至沓來的動態(tài),情景俱變。作者久久所憧憬的與神仙遨游的幻想居然在剎那間實現(xiàn)了,這實在是一個使人歡暢而快慰的夢境。然而好景無常。第七層隨即寫由夢境而驚醒,又回到了現(xiàn)實的人間。這里“虎鼓瑟兮”兩句本與上文為一氣,從“忽魂悸而魄動”以下才寫詩人從夢中醒來,這兩層混為一韻,正是此詩的好處。上一層寫仙人紛紛到來,這一層前二句一面接著上文嬗聯(lián)寫下來,一面卻與自己若離若即。盡管列仙如麻,自己卻已魂悸魄動,在他們還未從眼前消逝時自己已驚醒了。一說,“虎鼓瑟”二句乃醒后跟前依稀恍惚之景象,而以倒裝之筆出之。說亦可通。總之,這七層似乎飄忽無定,實則層次井然,有本有末,耳聞目睹,歷歷如畫。吟誦時如大氣包裹,玩味時又結(jié)構(gòu)謹(jǐn)嚴(yán)。非李白之天才無以紛呈此奇幻之景,非李白之膽識無以控馭此神來之筆。此真李詩中上上乘之作。

    最后一段結(jié)語只有兩層。第一層是詩人閱世既深總結(jié)出來的道理:“古來萬事東流水。”雖含消極意味,然此乃是現(xiàn)實給他的教訓(xùn)。第二層則為述志。正緣權(quán)貴在朝,才使得萬事全非,自己絕不會依附豪門,摧眉折腰以辱身降志。“摧眉”與“揚眉”為對文,用字精當(dāng)之至。而詩體又回到七古正格,與開頭入夢前寫法相一致(中有一單句“須行即騎訪名山”,表示語氣堅決;“安能”句為九言,更顯得理直氣壯)。這樣,中間的夢境因用筆造語之不同而使讀者感到詩境之奇幻夐絕亦有所不同,此即思想與藝術(shù)較大程度的統(tǒng)一。

    這首詩的內(nèi)容豐富、曲折、奇譎、多變,它的形象輝煌流麗,繽紛多彩,構(gòu)成了全詩的浪漫主義華贍情調(diào)。它的主觀意圖本來在于宣揚“古來萬事東流水”這樣頗有消極意味的思想,可是它的格調(diào)卻是昂揚振奮的,瀟灑出塵的,有一種不卑不屈的氣概流貫其間,并無消沉之感。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作于李白出翰林之后,其作年一說公元745年(天寶四載),一說公元746年(天寶五載)。公元744年(唐玄宗天寶三載),李白在長安受到權(quán)貴的排擠,被放出京,返回東魯(在今山東)家園。之后再度踏上漫游的旅途。這首描繪夢中游歷天姥山的詩,大約作于李白即將離開東魯南游吳越之時。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jù)《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明堂賦》《早發(fā)白帝城》等多首。



    在李白的古體詩“夢游天姥吟留別”中“天姥”指的是什么?——答:指天姥山,它在浙江新昌東面,傳說登山的人能聽到仙人天姥唱歌的聲音,山因此得名。


    【作品概述】

    《夢游天姥吟留別》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創(chuàng)作的一首古體詩。

    此詩是李白離開長安后第二年寫的,是一首記夢詩,也是游仙詩。詩寫夢游仙府名山,著意奇特,構(gòu)思精密,意境雄偉。感慨深沉激烈,變化惝恍莫測于虛無飄渺的描述中,寄寓著生活現(xiàn)實。雖離奇,但不做作。內(nèi)容豐富曲折,形象輝煌流麗,富有浪漫主義色彩。 形式上雜言相間,兼用騷體,不受律束,體制解放。全詩信手寫來,筆隨興至,詩才橫溢,堪稱絕世名作。


    【作品原文】

    《 mèng yóu tiān mǔ yín liú bié》

    《 夢游天姥吟留別[1]》

    hǎi kè tán yínɡ zhōu, yān tāo wēi mánɡ xìn nán qiú。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2]。

    yuè rén yǔ tiān mǔ, yún ní mínɡ miè huò kě dǔ。

    越人[3]語天姥,云霞明滅[4]或可睹。

    tiān mǔ lián tiān xiànɡ tiān hénɡ, shì bá wǔ yuè yǎn chi chénɡ。

    天姥連天向天橫[5],勢拔五岳掩赤城[6]。

    tiān tái sì wàn bā qiān zhànɡ,duì cǐ yù dǎo dōnɡ nán qīnɡ。

    天臺一萬八千丈[7],對此欲倒東南傾[8]。

    wǒ yù yīn zhī mènɡ wú yuè, yī yè fēi dù jìnɡ hú yuè。

    我欲因之[9]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10]。

    hú yuè zhào wǒ yǐnɡ, sònɡ wǒ zhì shān xī。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11]。

    xiè ɡōnɡ xiǔ chǔ jīn shànɡ zài, lǜ shuǐ dànɡ yànɡ qīnɡ yuán tí,

    謝公[12]宿處今尚在,淥[13]水蕩漾清[14]猿啼。

    jiǎo zhù xiè ɡōnɡ jī, shēn dēnɡ qīnɡ yún tī。

    腳著謝公屐[15],身登青云梯[16]。

    bàn bì jiàn hǎi rì, kōnɡ zhōnɡ wén tiān jī。

    半壁見海日[17],空中聞天雞[18]。

    qiān yán wàn zhuǎn lù bù dìnɡ, mí huā yǐ shí hū yǐ mínɡ。

    千巖萬轉(zhuǎn)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19]。

    xiónɡ páo lónɡ yín yīn yán quán, lì shēn lín xī jīnɡ cénɡ diān。

    熊咆龍吟殷巖泉[20],栗深林兮驚層巔[21]。

    yún qīnɡ qīnɡ xī yù yǔ, shuǐ dàn dàn xī shēnɡ yān。

    云青青[22]兮欲雨,水澹澹[23]兮生煙。

    liè quē pī lì, qiū luán bēnɡ cuī。

    列缺[24]霹靂,丘巒崩摧。

    dònɡ tiān shí shàn, hǒnɡ rán zhōnɡ kāi。

    洞天石扉,訇然中開[25]。

    qīnɡ mínɡ hào dànɡ bù jiàn dǐ, rì yuè zhào yào jīn yín tái。

    青冥浩蕩[26]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27]。

    ní wéi yī xī fēnɡ wéi mǎ,yún zhī jūn xī fēn fēn ér lái xià。

    霓為衣兮風(fēng)為馬,云之君[28]兮紛紛而來下。

    hǔ ɡǔ sè xī luán huí chē, xiān zhī rén xī liè rú má。

    虎鼓瑟兮鸞回車[29],仙之人兮列如麻。

    hū hún jì yǐ pò dònɡ,huǎnɡ jīnɡ qǐ ér chánɡ jiē。

    忽魂悸以魄動,恍[30]驚起而長嗟。

    wéi jué shí zhī zhěn xí, shī xiànɡ lái zhī yān xiá。

    惟覺[31]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32]。

    shì jiān xínɡ lè yì rú cǐ, ɡǔ lái wàn shì dōnɡ liú shuǐ。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33]。

    bié jūn qù xī hé shí hái?qiě fànɡ bái lù qīnɡ yá jiān, xū xínɡ jí qí fǎnɡ mínɡ shān。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34]。

    ān nénɡ cuī méi zhé yāo shì quán ɡuì,sh ǐwǒ bù dé kāi xīn yán!

    安能摧眉折腰[35]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1]


    【語句注釋】

    1.天姥山:在浙江新昌東面。傳說登山的人能聽到仙人天姥唱歌的聲音,山因此得名。

    2.瀛洲:古代傳說中的東海三座仙山之一(另兩座叫蓬萊和方丈)。煙濤:波濤渺茫,遠(yuǎn)看像煙霧籠罩的樣子。微茫:景象模糊不清。信:確實,實在。

    3.越人:指浙江一帶的人。

    4.明滅:忽明忽暗。

    5.向天橫:直插天空。橫,直插。

    6.”勢拔“句:山勢高過五岳,遮掩了赤城。拔,超出。五岳,指東岳泰山、西岳華(huà)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赤城,和下文的“天臺(tāi)”都是山名,在今浙江天臺北部。

    7.一萬八千丈:一作“四萬八千丈”。

    8.”對此“句:對著天姥這座山,天臺山就好像要倒向它的東南一樣。意思是天臺山和天姥山相比,顯得低多了。

    9.因:依據(jù)。之:指代前邊越人的話。

    10.鏡湖:又名鑒湖,在浙江紹興南面。

    11.剡(shàn)溪:水名,在浙江嵊(shèng)州南面。

    12.謝公:指南朝詩人謝靈運。謝靈運喜歡游山。游天姥山時,他曾在剡溪這個地方住宿。

    13.淥(lù):清。

    14.清:這里是凄清的意思。

    15.謝公屐(jī):謝靈運穿的那種木屐。《南史·謝靈運傳》記載:謝靈運游山,必到幽深高峻的地方;他備有一種特制的木屐,屐底裝有活動的齒,上山時去掉前齒,下山時去掉后齒。木屐,以木板作底,上面有帶子,形狀像拖鞋。

    16.青云梯:指直上云霄的山路。

    17.半壁見海日:上到半山腰就看到從海上升起的太陽。

    18.天雞:古代傳說,東南有桃都山,山上有棵大樹叫桃都,樹枝綿延三千里,樹上棲有天雞,每當(dāng)太陽初升,照到這棵樹上,天雞就叫起來,天下的雞也都跟著它叫。

    19.”迷花“句:迷戀著花,依靠著石,不覺天色已經(jīng)很晚了。暝(míng),日落,天黑。

    20.”熊咆“句:熊在怒吼,龍在長鳴,巖中的泉水在震響。“殷巖泉”即“巖泉殷”。殷,這里用作動詞,震響。

    21.”栗深林“句:使深林戰(zhàn)栗,使層巔震驚。栗、驚,使動用法。

    22.青青:黑沉沉的。

    23.澹澹:波浪起伏的樣子。

    24.列缺:指閃電。

    25.洞天石扉,訇(hōng)然中開:仙府的石門,訇的一聲從中間打開。洞天,仙人居住的洞府。扉,門扇。訇然,形容聲音很大。

    26.青冥浩蕩:青冥,指天空。浩蕩,廣闊遠(yuǎn)大的樣子。

    27.金銀臺:金銀鑄成的宮闕,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28.云之君:云里的神仙。

    29.鸞回車:鸞鳥駕著車。鸞,傳說中的如鳳凰一類的神鳥。回,旋轉(zhuǎn),運轉(zhuǎn)。

    30.恍:恍然,猛然。

    31.覺時:醒時。

    32.失向來之煙霞:剛才夢中所見的煙霧云霞消失了。向來,原來。煙霞,指前面所寫的仙境。

    33.東流水:像東流的水一樣一去不復(fù)返。

    34.”且放“二句:暫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間,等到要行走的時候就騎上它去訪問名山。白鹿,傳說神仙或隱士多騎白鹿。須,等待。

    35.摧眉折腰:低頭彎腰。摧眉,即低眉。


    【譯文】

    海外來客們談起瀛洲,煙波渺茫實在難以尋求。越中來人說起天姥山,在云霧忽明忽暗間有人可以看見。天姥山仿佛連接著天遮斷了天空。山勢高峻超過五岳,遮掩過赤城山。天臺山雖高四萬八千丈,面對著它好像要向東南傾斜拜倒一樣。

    我根據(jù)越人說的話夢游到吳越,一天夜晚飛渡過明月映照下的鏡湖。鏡湖上的月光照著我的影子,一直伴隨我到了剡溪。謝靈運住的地方如今還在,清澈的湖水蕩漾,猿猴清啼。我腳上穿著謝公當(dāng)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上到半山腰就看見了從海上升起的太陽,在半空中傳來天雞報曉的叫聲。無數(shù)山巖重疊,道路盤旋彎曲,方向不定,迷戀著花,依倚著石頭,不覺天色已經(jīng)晚了。熊在怒吼,龍在長鳴,巖中的泉水在震響,使森林戰(zhàn)栗,使山峰驚顫。云層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動蕩生起了煙霧。電光閃閃,雷聲轟鳴,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仙府的石門,訇的一聲從中間打開。洞中蔚藍的天空廣闊無際,看不到盡頭,日月照耀著金銀做的宮闕。用彩虹做衣裳,將風(fēng)作為馬來乘,云中的神仙們紛紛下來。老虎彈奏著琴瑟,鸞鳥駕著車。仙人們成群結(jié)隊密密如麻。忽然魂魄驚動,我猛然驚醒,不禁長聲嘆息。醒來時只有身邊的枕席,剛才夢中所見的煙霧云霞全都消失了。

    人世間的歡樂也是像夢中的幻境這樣,自古以來萬事都像東流的水一樣一去不復(fù)返。告別諸位朋友遠(yuǎn)去(東魯)啊,什么時候才能回來?暫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間,等到要遠(yuǎn)行時就騎上它訪名山。豈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權(quán)貴,使我不能有舒心暢意的笑顏![2]

    折疊編輯本段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作于李白出翰林之后。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李白在長安受到權(quán)貴的排擠,被放出京。天寶四載(745年),李白將由東魯(在今山東)南游吳越,寫了這首描繪夢中游歷天姥山的詩,留給在東魯?shù)呐笥眩砸差}作《夢游天姥山別東魯諸公》。

    李白早年就有濟世的抱負(fù),但不屑于經(jīng)由科舉登上仕途。因此他漫游全國各地,結(jié)交名流,以此廣造聲譽。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吳筠向玄宗推薦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長安來。李白對這次長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給妻子的留別詩《別內(nèi)赴征》中寫道:“歸時倘佩黃金印,莫見蘇秦不下機。” 李白初到長安,也曾有過短暫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與權(quán)貴同流合污,又因得罪了權(quán)貴,及翰林院同事進讒言,連玄宗也對他不滿。他在長安僅住了一年多,就被唐玄宗賜金放還,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夢幻從此完全破滅。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敗。離長安后,他曾與杜甫、高適游梁、宋、齊、魯,又在東魯家中居住過一個時期。這時東魯?shù)募乙杨H具規(guī)模,盡可在家中怡情養(yǎng)性,以度時光。可是李白沒有這么作,他有一個不安定的靈魂,他有更高更遠(yuǎn)的追求,于是離別東魯家園,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這首詩就是他告別東魯諸公時所作。


    【藝術(shù)特色】

    這是一首記夢詩,也是一首游仙詩。意境雄偉,變化惝恍莫測,繽紛多采的藝術(shù)形象,新奇的表現(xiàn)手法,向來為人傳誦,被視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賞析】

    這首詩的題目一作《別東魯諸公》。其時李白雖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憤怨仍然郁結(jié)于懷,所以在詩的最后發(fā)出那樣激越的呼聲。

    李白一生徜徉山水之間,熱愛山水,達到夢寐以求的境地。此詩所描寫的夢游,也許并非完全虛托,但無論是否虛托,夢游就更適于超脫現(xiàn)實,更便于發(fā)揮他的想象和夸張的才能了。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云霓明滅或可睹。”詩一開始先說古代傳說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虛無縹緲,不可尋求;而現(xiàn)實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霓中時隱時現(xiàn),真是勝似仙境。以虛襯實,突出了天姥勝景,暗蘊著詩人對天姥山的向往,寫得富有神奇色彩,引人入勝。

    天姥山臨近剡溪,傳說登山的人聽到過仙人天姥的歌唱,因此得名。天姥山與天臺山相對,峰巒峭峙,仰望如在天表,冥茫如墮仙境,容易引起游者想入非非的幻覺。浙東山水是李白青年時代就向往的地方,初出川時曾說“此行不為鱸魚鲙,自愛名山入剡中”。入翰林前曾不止一次往游,他對這里的山水不但非常熱愛,也是非常熟悉的。

    天姥山號稱奇絕,是越東靈秀之地。但比之其他崇山峻嶺如我國的五大名山──五岳,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仍有小巫見大巫之別。可是李白卻在詩中夸說它“勢拔五岳掩赤城”,比五岳還更挺拔。有名的天臺山則傾斜著如拜倒在天姥的足下一樣。這個天姥山,被寫得聳立天外,直插云霄,巍巍然非同凡比。這座夢中的天姥山,應(yīng)該說是李白平生所經(jīng)歷的奇山峻嶺的幻影,它是現(xiàn)實中的天姥山在李白筆下夸大了的影子。

    接著展現(xiàn)出的是一幅一幅瑰麗變幻的奇景:天姥山隱于云霓明滅之中,引起了詩人探求的想望。詩人進入了夢幻之中,仿佛在月夜清光的照射下,他飛渡過明鏡一樣的鏡湖。明月把他的影子映照在鏡湖之上,又送他降落在謝靈運當(dāng)年曾經(jīng)歇宿過的地方。他穿上謝靈運當(dāng)年特制的木屐,登上謝公當(dāng)年曾經(jīng)攀登過的石徑──青去梯。只見:“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巖萬轉(zhuǎn)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繼飛渡而寫山中所見,石徑盤旋,深山中光線幽暗,看到海日升空,天雞高唱,這本是一片曙色;卻又于山花迷人、倚石暫憩之中,忽覺暮色降臨,旦暮之變何其倏忽。暮色中熊咆龍吟,震響于山谷之間,深林為之戰(zhàn)栗,層巔為之驚動。不止有生命的熊與龍以吟、咆表示情感,就連層巔、深林也能戰(zhàn)栗、驚動,煙、水、青云都滿含陰郁,與詩人的情感,協(xié)成一體,形成統(tǒng)一的氛圍。前面是浪漫主義地描寫天姥山,既高且奇;這里又是浪漫主義地抒情,既深且遠(yuǎn)。這奇異的境界,已經(jīng)使人夠驚駭?shù)牧耍娙瞬⑽吹酱酥共剑娋硡s由奇異而轉(zhuǎn)入荒唐,全詩也更進入高潮。在令人驚悚不已的幽深暮色之中,霎時間“丘巒崩摧”,一個神仙世界“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fēng)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洞天福地,于此出現(xiàn)。“云之君”披彩虹為衣,驅(qū)長風(fēng)為馬,虎為之鼓瑟,鸞為之駕車,皆受命于詩人之筆,奔赴仙山的盛會來了。這是多么盛大而熱烈的場面。“仙之人兮列如麻”!群仙好象列隊迎接詩人的到來。金臺、銀臺與日月交相輝映,景色壯麗,異彩繽紛,何等的驚心眩目,光耀奪人!仙山的盛會正是人世間生活的反映。這里除了有他長期漫游經(jīng)歷過的萬壑千山的印象、古代傳說、屈原詩歌的啟發(fā)與影響,也有長安三年宮廷生活的跡印,這一切通過浪漫主義的非凡想象凝聚在一起,才有這般輝煌燦爛、氣象萬千的描繪。

    值得注意的是,這首詩寫夢游奇境,不同于一般游仙詩,它感慨深沉,抗議激烈,并非真正依托于虛幻之中,而是在神仙世界虛無飄渺的描述中,依然著眼于現(xiàn)實。神游天上仙境,而心覺“世間行樂亦如此”。

    仙境倏忽消失,夢境旋亦破滅,詩人終于在驚悸中返回現(xiàn)實。夢境破滅后,人,不是隨心所欲地輕飄飄地在夢幻中翱翔了,而是沉甸甸地躺在枕席之上。“古來萬事東流水”,其中包含著詩人對人生的幾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此時此刻詩人感到最能撫慰心靈的是“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徜徉山水的樂趣,才是最快意的,也就是在《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中所說:“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本來詩意到此似乎已盡,可是最后卻憤憤然加添了兩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一吐長安三年的郁悶之氣。天外飛來之筆,點亮了全詩的主題:對于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出之于對權(quán)貴的抗?fàn)帲龇饨ㄉ鐣卸嗌賾巡挪挥龅娜说男穆暋T诘燃壣瓏?yán)的封建社會中,多少人屈身權(quán)貴,多少人埋沒無聞!唐朝比之其他朝代是比較開明的,較為重視人才,但也只是比較而言。人才在當(dāng)時仍然擺脫不了“臣妾氣態(tài)間”的屈辱地位。“折腰”一詞出之于東晉的陶淵明,他由于不愿忍辱而賦“歸去來”。李白雖然受帝王優(yōu)寵,也不過是個詞臣,在宮廷中所受到的屈辱,大約可以從這兩句詩中得到一些消息。封建君主把自己稱“天子”,君臨天下,把自己升高到至高無上的地位,卻抹煞了一切人的尊嚴(yán)。李白在這里所表示的決絕態(tài)度,是向封建統(tǒng)治者所投過去的一瞥蔑視。在封建社會,敢于這樣想、敢于這樣說的人并不多。李白說了,也做了,這是他異乎常人的偉大之處。

    這首詩的內(nèi)容豐富、曲折、奇譎、多變,它的形象輝煌流麗,繽紛多彩,構(gòu)成了全詩的浪漫主義華贍情調(diào)。它的主觀意圖本來在于宣揚“古來萬事東流水”這樣頗有消極意味的思想,可是它的格調(diào)卻是昂揚振奮的,瀟灑出塵的,有一種不卑不屈的氣概流貫其間,并無消沉之感。


    【名家點評】

    《唐詩品匯》:范云:瀛洲難求而不必求,天姥可睹而實未睹,故欲因夢而睹之耳(“海客”四句下)。甚顯(“半壁”二句下)。甚晦(“千巖萬轉(zhuǎn)”二句下)。又甚顯(“洞天”四句下)。又甚晦(“霓為衣兮”四句下)。范云:“夢吳越”以下,夢之源也;次諸節(jié),夢之波瀾。其間顯而晦,晦而顯,至“失向來之煙霞”極而與人接矣,非太白之胸次、筆力,亦不能發(fā)此。“枕席”、“煙霞”二句最有力。結(jié)語平衍,亦文勢之當(dāng)如此也。

    《批點唐詩正聲》:《夢游無姥吟》胸次皆煙霞云石,無分毫塵濁,別是一副言語,故特為難到。

    《增訂評注唐詩正聲》:郭云:恍恍惚惚,奇奇幻幻,非滿肚皮煙霞,決揮灑木出。

    《李杜詩選》:桂曰:騷語奇奇怪怪。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珽曰:出于千絲鐵網(wǎng)之思,運以百色流蘇之局,忽而飛步凌頂,忽而煙云自舒。想其拈筆時,神魂毛發(fā)盡脫于毫楮而不自知,其神耶!吳山民曰:“天臺四萬八千丈”,形容語,“白發(fā)三千丈”同意,有形容天姥高意。“千巖萬轉(zhuǎn)”句,語有概括。下三句,夢中危景。又八句,夢中奇景。又四句,夢中所遇。“唯覺時之枕席”二語,篇中神句,結(jié)上啟下。“世間行樂”二句,因夢生意。結(jié)超。

    《增訂唐詩摘鈔》:“忽魂”四句,束上生下,筆意最緊。萬斛之舟,收于一柁(末二句下)。

    《唐詩別裁》:“飛渡鏡湖月”以下,皆言夢中所歷。一路離奇滅沒,恍恍惚惚,是夢境,是仙境(“列缺霹靂”十二句下)。托言夢游,窮形盡相以極“洞天”之奇幻;至酲后,頓失煙霞矣。知世間行樂,亦同一夢,安能于夢中屈身權(quán)貴乎?吾當(dāng)別去,遍游名山,以終天年也。詩境雖奇,脈理極細(xì)。

    《唐宋詩醇》:七古歌行,本出楚騷、樂府。至于太白,然后窮極筆力,優(yōu)入圣域。昔人謂其“以氣為主,以自然為宗,以俊逸高暢為貴,詠之使人飄飄欲仙”,而尤推其《天姥吟》、《遠(yuǎn)別離》等篇,以為雖子美不能道。蓋其才橫絕一世,故興會標(biāo)舉,非學(xué)可及,正不必執(zhí)此謂子美不能及也。此篇夭矯離奇,不可方物,然因語而夢,因夢而悟,因悟而別,節(jié)次柑生,絲毫不亂;若中間夢境迷離,不過詞意偉怪耳。胡應(yīng)麟以為“無首無尾,窈冥昏默”,是真不可以說夢也特謂非其才力,學(xué)之立見躓踣,則誠然耳。

    《趙秋谷所傳聲調(diào)譜》:方綱按:《扶風(fēng)豪士歌》、《夢游天姥吟》二篇,雖句法、音節(jié)極其變化,然實皆自然入拍,非任意參錯也。秋谷于《豪士》篇但評其神變,于《天姥》篇則第云“觀此知轉(zhuǎn)韻元無定格”,正恐難以示后學(xué)耳。

    《網(wǎng)師園唐詩箋》:縱橫變化,離奇光怪,以奇筆寫夢境,吐句皆仙,著紙谷飛(“列缺霹靂”十句下)。砉然收勒,通體宗主攸在,線索都靈(“世間行樂”二句下)。

    《昭昧詹言》:陪起,令人迷。“我欲”以下正敘夢,愈唱愈高,愈出愈奇“失向”句,收住。“世間”二句,入作意,因夢游推開,見世事皆成虛幻也;不如此,則作詩之旨無歸宿。留別意,只末后一點。韓《記夢》之本。

    《老生常談》:《夢游天姥吟留別》詩,奇離惝恍,似無門徑可尋。細(xì)玩之,起首入夢不突,后幅出夢不竭,極恣肆幻化之中,又極經(jīng)營慘淡之苦,若只貌其右句字面,則失之遠(yuǎn)矣。一起淡淡引入,至“我欲因之夢吳越”句,乘勢即入,使筆如風(fēng),所謂緩則按轡徐行,急則短兵相接也。“湖月照我影”八句,他人捉筆可云已盡能事矣,豈料后邊尚有許多奇奇怪怪。“千巖萬轉(zhuǎn)”二句,用仄韻一束以下至“仙之人兮”句,轉(zhuǎn)韻不轉(zhuǎn)氣,全以筆力驅(qū)駕,遂成鞭山倒海之能,讀云似未曾轉(zhuǎn)韻者,有真氣行乎其間也。此妙可心悟,不可言喻。出夢時,用“忽動悸以魄動”四句,似亦可以收煞得住,試想若不再足“世間行樂”二句,非但叫題不酲,抑亦尚欠圓滿。“且放白鹿”二句,一縱一收,用筆靈妙不測。后來慢東坡解此法,他人多昧昧耳。

    《李太白詩醇》:嚴(yán)云:“半壁”一句,不獨境界超絕,語音亦復(fù)高朗。嚴(yán)云:有意味在“青青”、“澹澹”字作疊(“云青青兮”二句下)。嚴(yán)云:太白寫仙人境界皆渺茫寂歷,獨此一段極真,極雄,反不似夢中語(“霓為衣兮”四句下)。又云:“世間”云云,甚達,甚警策,然自是唐人語,無宋氣。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并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xiàn)出蔑視權(quán)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fēng)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zhuǎn)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于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yǎng)和素材,構(gòu)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shù)的巔峰。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天姥”指的是“天姥山”,在浙江新昌東面。傳說登山的人能聽到仙人天姥唱歌的聲音,山因此得名。


    原文: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云霞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
    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巖萬轉(zhuǎn)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fēng)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譯文:

    聽海外來客們談起瀛洲,在煙波浩渺的遙遠(yuǎn)地方,實在難以找到。越中來人說起天姥山,在云霞的明滅掩映之間有時候能看見。天姥山高聳入云,連著天際,橫向天外;山勢高峻超過五岳,遮掩過赤城山。天姥山極為高峻,就連四萬八千丈高的天臺山,面對著它好像要向東南傾斜拜倒一樣。

     我根據(jù)越人說的話夢游到越地(的天姥山)。夢中,我在一個夜晚飛渡過月光映照下的鏡湖。 湖上的月光映照著我的身影,一直伴隨我到了剡溪。 詩人謝靈運游天姥山時住宿的地方如今還在,清澈的溪流水波蕩漾,山中的猿猴叫聲極為凄清。 我腳上穿著謝公當(dāng)年發(fā)明的木屐,攀登上直入云霄般高峻陡峭的山路。 在半山腰,我看見了從海上升起的太陽,半空中傳來天雞報曉的啼鳴。 這里有無數(shù)山巖重疊,道路也曲折回旋,沒有一定(的方向)。(由于)迷戀奇花,我倚著山石休憩之際,才發(fā)現(xiàn)天已經(jīng)黑了。 巖泉發(fā)出的響聲,像熊在怒吼,龍在長鳴,使幽靜的樹林戰(zhàn)栗,使層層山巖驚顫。 云層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蕩漾,升起了陣陣煙霧。 電光閃閃,雷聲轟鳴,山峰好像要崩塌似的。 仙府的石門,轟隆一聲從中間打開了。 洞中蔚藍的天空廣闊無際,看不到盡頭,日月的光輝照耀著金銀筑成的宮殿。 云中的神仙用彩虹做衣裳,把清風(fēng)當(dāng)作馬,一個接一個地下來了。 老虎彈奏著琴瑟,鸞鳥駕著車,仙人們成群結(jié)隊密密如麻。 猛然間(我)心驚膽顫,神志恍惚,一驚而起,不禁長聲嘆息。 醒來時只有枕頭、床席還在,剛才夢中所見的的煙霧、云霞消失了。 

    人世間的歡樂也是像夢中的幻境這樣,自古以來萬事都像東流的水一樣一去不復(fù)返。告別諸君,此番遠(yuǎn)去不知何時才能回來?暫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間,等到要遠(yuǎn)行時就騎上它訪名山。豈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權(quán)貴,讓自己不能有舒心暢意的笑顏!


    注釋:

    天姥山:在浙江新昌東面。傳說登山的人能聽到仙人天姥唱歌的聲音,山因此得名。
    瀛洲:古代傳說中的東海三座仙山之一(另兩座叫蓬萊和方丈)。
    煙濤:波濤渺茫,遠(yuǎn)看像煙霧籠罩的樣子。
    微茫:景象模糊不清。
    信:確實,實在。
    越人:指浙江一帶的人。
    明滅:忽明忽暗。
    向天橫:遮蔽天空。橫,遮蔽。
    因:依據(jù)。之:指代前邊越人的話。
    天雞:古代傳說,東南有桃都山,山上有棵大樹叫桃都,樹枝綿延三千里,樹上棲有天雞,每當(dāng)太陽初升,照到這棵樹上,天雞就叫起來,天下的雞也都跟著它叫。
    暝,日落,天黑。
    殷巖泉:即“巖泉殷”。殷(yǐn ),這里用作動詞,震響。
    澹澹:波浪起伏的樣子。
    列缺:指閃電。
    金銀臺:金銀鑄成的宮闕,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云之君:云里的神仙。
    鸞回車:鸞鳥駕著車。鸞,傳說中的如鳳凰一類的神鳥。回,旋轉(zhuǎn),運轉(zhuǎn)。
    恍:恍然,猛然。
    東流水:像東流的水一樣一去不復(fù)返。
    白鹿:傳說神仙或隱士多騎白鹿。須,等待。
    摧眉折腰:低頭彎腰。摧眉,即低眉。


    賞析:這是一首記夢詩,也是一首游仙詩。此詩以記夢為由,抒寫了對光明、自由的渴求,對黑暗現(xiàn)實的不滿,表現(xiàn)了蔑視權(quán)貴、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這首詩的內(nèi)容豐富、曲折、奇譎、多變,它的形象輝煌流麗,繽紛多彩,構(gòu)成了全詩的浪漫主義華贍情調(diào)。它的主觀意圖本來在于宣揚“古來萬事東流水”這樣頗有消極意味的思想,可是它的格調(diào)卻是昂揚振奮的,瀟灑出塵的,有一種不卑不屈的氣概



    此句中的天姥拍的是“天姥山″。位于浙江省紹興市。



    夢游天姥吟留別原文和翻譯,急急急!
    《夢游天姥吟留別》又名《別東魯諸公》,是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創(chuàng)作的一首古體詩,是一首記夢詩,也是游仙詩。內(nèi)容豐富曲折,形象輝煌流麗,富有浪漫主義色彩。詩才橫溢,堪稱絕世名作。這是一首記夢詩,也是游仙詩。詩寫夢游仙府名山,著意奇特,構(gòu)思精密,意境雄偉。感慨深沉激烈,變化惝恍莫測于虛無飄渺的...

    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意象
    石扉、青冥、日月、金銀臺等。唐代詩人李白的名作《夢游天姥吟留別》所用到的意象有:煙濤、天姥(山)、云霓、天臺(山)、鏡湖、月、(鏡)湖月、剡溪、淥水、清猿、謝公屐、青云梯、半壁、海日等。詩詞節(jié)選為“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云霞明滅或可睹”。

    夢游天姥吟留別信原文及翻譯
    洞天石扉,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fēng)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

    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全詩
    夢游天姥吟留別 李白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云霞明滅或可睹。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

    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天姥山位于哪里啊?
    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天姥山位于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境內(nèi)。天姥山屬于道家七十二福地,第十六福地——天姥嶺——在剡縣南,屬真人魏顯仁治之。以唐代詩人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而著稱。“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李白在詩中把天姥山的氣勢描繪的淋漓盡致...

    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全文
    夢游天姥吟留別 李白〔唐代〕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云霞明滅或可睹。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巖萬轉(zhuǎn)...

    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夢游天姥吟留別 李白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云霓明滅或可睹。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謝公宿處今尚在,綠水蕩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夢天游姥吟留別拼音
    《夢游天姥吟留別》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創(chuàng)作的一首古體詩。拼音為:mènɡ yóu tiān lǎo yín liú bié “天姥”亦可讀:“tiān mǔ”。

    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天姥山位于哪里
    從地理上看,天姥山是天臺山脈的一部分,位于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境內(nèi)的。但它實際是李白詩中的夢中圣山。經(jīng)全國中小學(xué)教材審定委員會通過,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收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國高中語文教科書,并注明天姥山在浙江省新昌縣境內(nèi)。距今約1700年西晉張勃所撰的《吳錄》最早有天姥山的記載:“...

    唐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原文及賞析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 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夢游天姥吟留別》是李白四十二歲時離開翰林院后所作。天寶三年,李白被唐玄宗賜金遣還,曾與杜甫、高適游梁、宋、齊、魯,到處流連和盤桓,一直過的是痛飲高歌、強自解懷的生活,用...

    相關(guān)評說:

  • 徭淑13847362049: 《夢游天姥吟留別》這首詩的意境是什么 -
    涪陵區(qū)井架: ______ 1 這首詩寫夢游奇境,不同于一般游仙詩,它感慨深沉,抗議激烈,并非真正依托于虛幻之中,而是在神仙世界虛無飄渺的描述中,依然著眼于現(xiàn)實.神游天上仙境,而心覺“世間行樂亦如此”. 2寫詩人進入了夢幻之中和夢游的路線.仿佛在...
  • 徭淑13847362049: 李白被貶到什么地方寫的夢游天姥云留
    涪陵區(qū)井架: ______ 李白離開長安后,先到洛陽與杜甫相會,結(jié)下友誼.隨后又同游梁、宋故地,這時高適也趕來相會,三人一同往山東游覽,到兗州不久,杜甫西入長安,李白南下吳、越故地.這首詩就是他行前寫的. 題目:“吟”,古詩的一種體式,內(nèi)容大多是悲愁慨嘆,形式上自由活潑,不拘一格.“夢游天姥吟留別”就是把夢中游歷天姥山的情形寫成詩,留給東魯?shù)呐笥炎鲃e.天姥山:主體在浙江省新昌縣(屬于紹興市)境內(nèi),從新昌與嵊州交界的黃泥橋延綿至新昌與天臺交界的橫渡橋
  • 徭淑13847362049: 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和李賀的《夢天》在主題和意境上的差異 -
    涪陵區(qū)井架: ______ 【主題上的區(qū)別】:凡寫夢者,皆與現(xiàn)實有聯(lián)系. 李賀《夢天》開篇就很壓抑(天色陰沉,景象凄冷),夢中逢著仙女體現(xiàn)現(xiàn)實中渴望知己,夢中的平和寧靜反襯現(xiàn)實中的苦悶失意.天上俯視大地,陸地海洋滄桑變化折射人生的短促與渺小,...
  • 徭淑13847362049: 夢游天姥吟留別的中心句 -
    涪陵區(qū)井架: ______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2、作品簡介 《夢游天姥吟留別》又名《別東魯諸公》,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創(chuàng)作的一首古體詩.內(nèi)容豐富曲折,形象輝煌流麗,富有浪漫主義色彩. 這首詩是李白離開長安后第二年寫的,是一首記夢詩,也是游仙詩.詩寫夢游仙府名山,著意奇特,構(gòu)思精密,意境雄偉.感慨深沉激烈,變化惝恍莫測于虛無飄渺的描述中,寄寓著生活現(xiàn)實.雖離奇,但不做作.內(nèi)容豐富曲折,形象輝煌流麗,富有浪漫主義色彩. 形式上雜言相間,兼用騷體,不受律束,體制解放.信手寫來,筆隨興至,詩才橫溢,堪稱絕世名作.
  • 徭淑13847362049: 李白 《夢游天姥吟留別》
    涪陵區(qū)井架: ______ 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 徭淑13847362049: 古代有哪些詩人追求自由?分別表現(xiàn)在哪些詩上?請說明
    涪陵區(qū)井架: ______ 《夢游天姥(mǔ)吟留別》寫于唐玄宗天寶四年(745),詩題又作《別東魯諸公》.天寶三年,李白因受權(quán)貴排擠,離開長安,到河南、山東一帶漫游.一年之后,他準(zhǔn)...
  • 徭淑13847362049: 下列有關(guān)文學(xué)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樂府詩屬于古體詩的范疇,這類詩歌的標(biāo)題有的加上“歌”“行”“引”“曲”等名稱,李白的《夢游天... -
    涪陵區(qū)井架: ______[答案] A.表述正確; B.表述正確; C.“浪漫主義”應(yīng)為“現(xiàn)實主義”; D.表述正確. 故選:C.
  • 徭淑13847362049: ...(???) A.舊體詩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大類,唐代以前的詩統(tǒng)稱為古體詩,如鮑照的《擬行路難》;唐代以后的詩統(tǒng)稱近體詩,如李白的《夢游天姥吟... -
    涪陵區(qū)井架: ______[答案] A(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為古體詩.) 略
  • 伦理电影免费| 国产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1| 99久久免费精品国产男女性高|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东京热| 性少妇VIDEOSEXFREEXXXX片| 国产成人无码A区视频在线观看| GOGOGO高清在线观看中文版| 国精产品一二二线精华液|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