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風(fēng)·秦風(fēng).黃鳥》全文解釋及賞析
《黃鳥》,《詩經(jīng)·秦風(fēng)》的一篇。為先秦時代秦地漢族民歌。全詩三章,每章十二句。是諷刺秦穆公以人殉葬,痛悼“三良”的挽詩。此詩在藝術(shù)上的主要特點(diǎn)是雙關(guān)語的運(yùn)用,增強(qiáng)了凄慘悲涼氣氛,渲染了以人為殉的慘象,從而控訴了人殉制的罪惡。清陳繼揆《讀詩臆補(bǔ)》評之為“惻愴悲號,哀辭之祖”,誠然。《詩經(jīng)》是漢族文學(xué)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對后代詩歌發(fā)展有深遠(yuǎn)的影響,成為中國古典文學(xué)現(xiàn)實(shí)主義傳統(tǒng)的源頭。
黃鳥
題解:哀悼殉葬秦穆公的三位賢臣。
【原文】
交交黃鳥①,止于棘②。誰從穆公③?子車奄息④。維此奄息,
百夫之特⑤。臨其穴⑥,惴惴其栗。彼蒼者天⑦,殲我良人⑧!
如可贖兮,人百其身⑨!
交交黃鳥,止于桑⑩。誰從穆公?子車仲行④。維此仲行,
百夫之防⑾。臨其穴,惴惴其栗。彼蒼者天,殲我良人!
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交交黃鳥,止于楚⑿。誰從穆公?子車針虎④。維此針虎,
百夫之御。臨其穴,惴惴其栗。彼蒼者天,殲我良人!
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譯文】
交交黃鳥鳴聲哀,棗樹枝上停下來。是誰殉葬從穆公?子車奄息命運(yùn)乖。
誰不贊許好奄息,百夫之中一俊才。眾人悼殉臨墓穴,膽戰(zhàn)心驚痛活埋。
蒼天在上請開眼,坑殺好人該不該!如若可贖代他死,百人甘愿赴泉臺。
交交黃鳥鳴聲哀,桑樹枝上歇下來。是誰殉葬伴穆公?子車仲行遭禍災(zāi)。
誰不稱美好仲行,百夫之中一干才。眾人悼殉臨墓穴,膽戰(zhàn)心驚痛活埋。
蒼天在上請開眼,坑殺好人該不該!如若可贖代他死,百人甘愿化塵埃。
交交黃鳥鳴聲哀,荊樹枝上落下來。是誰殉葬陪穆公?子車針虎遭殘害。
誰不夸獎好針虎,百夫之中輔弼才。眾人悼殉臨墓穴,膽戰(zhàn)心驚痛活埋。
蒼天在上請開眼,坑殺好人該不該!如若可贖代他死,百人甘愿葬蒿萊。
【注釋】
①交交:鳥鳴聲。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交交,通作‘咬咬’,鳥聲也。"黃鳥:即黃雀。
②棘:酸棗樹。一種落葉喬木。枝上多剌,果小味酸。棘之言"急",雙關(guān)語。
③從:從死,即殉葬。穆公:春秋時秦國國君,姓贏,名任好。
④子車:復(fù)姓。奄息:人名。下文子車仲行、子車針(zhēn)虎同此。
⑤特:杰出的人材。
⑥"臨其穴"二句:鄭箋:"謂秦人哀傷其死,臨視其壙,皆為之悼栗。"
⑦彼蒼者天:悲哀至極的呼號之語,猶今語"老天爺哪"。
⑧良人:好人。
⑨人百其身:猶言用一百人贖其一命。
⑩桑:桑樹。桑之言"喪",雙關(guān)語。
⑾防:抵當(dāng)。鄭箋:"防,猶當(dāng)也。言此一人當(dāng)百夫。"
⑿楚:荊樹。楚之言"痛楚"。亦為雙關(guān)。
【賞析一】:
《黃鳥》描寫秦穆公死時,以大量的活人殉葬,其中子車氏的三兄弟都被殉葬。詩描寫三兄弟殉葬時的情景,表現(xiàn)了對三壯士的哀悼和惋惜,也表現(xiàn)了對慘無人道的殉葬制度的無比憤怒和強(qiáng)烈抗議。詩以黃鳥止于棘樹不得其所,暗示了子車氏之子殉葬的不得其所,這樣的能勇士臨穴也“惴惴其栗”,正在控訴殯葬的殘酷。詩的寫實(shí)性很強(qiáng),《左傳》文公六年曾這樣記載“秦伯任好卒,以子車氏三奄息,仲行、針虎為殉,皆秦之良也,國人哀之,為之賦《黃鳥》。”
【賞析二】
《黃鳥》是諷刺秦穆公以人殉葬,痛悼“三良”的挽詩。
《左傳·文公六年》載:“秦伯任好卒(卒于周襄王三十一年,即公元前621年),以子車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針虎為殉,皆秦之良也。國人哀之,為之賦《黃鳥》。”據(jù)此,不僅詩的本事有信史可征,作詩年代亦有據(jù)可考。《史記·秦本紀(jì)》亦載其事:“繆(穆)公卒,從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輿(車)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針虎,亦在從死之中。秦人哀之,為作歌《黃鳥》之詩。”殉葬,是奴隸社會的一種惡習(xí),被殉的不僅是奴隸,還有統(tǒng)治者生前最親近的人,秦穆公以“三良”從死,就是一例。《黃鳥》一詩只哀悼“三良”之死而不及其余,由此可知,那174人均為奴隸無疑。
詩分三章。第一章悼惜奄息,分為三層來寫。首二句用“交交黃鳥,止于棘”起興,以黃鳥的悲鳴興起子車奄息被殉之事。據(jù)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的解釋,“棘”之言“急”,是語音相諧的雙關(guān)語,給本詩渲染出一種緊迫、悲哀、凄苦的氛圍,為全詩的主旨定下了哀傷的基調(diào)。中間四句,點(diǎn)明要以子車奄息殉葬穆公之事,并指出當(dāng)權(quán)者所殉的是一位才智超群的“百夫之特”,從而表現(xiàn)秦人對奄息遭殉的無比悼惜。詩的后六句為第三層,寫秦人為奄息臨穴送殉的悲慘惶恐的情狀。“惴惴其栗”一語,就充分描寫了秦人目睹活埋慘象的惶恐情景。這慘絕人寰的景象,滅絕人性的行為,使目睹者發(fā)出憤怒的呼號,質(zhì)問蒼天為什么要“殲我良人”。這是對當(dāng)權(quán)者的譴責(zé),也是對時代的質(zhì)詢。如果可以贖回奄息的性命,即使用百人相代也是甘心情愿的啊!由此可見,秦人對“百夫之特”的奄息的悼惜之情了。第二章悼惜仲行,第三章悼惜針虎,重章疊句,結(jié)構(gòu)與首章一樣,只是更改數(shù)字而已。
本詩在藝術(shù)上的主要特點(diǎn)是雙關(guān)語的運(yùn)用,增強(qiáng)了凄慘悲涼氣氛,渲染了以人為殉的慘象,從而控訴了人殉制的罪惡。清陳繼揆《讀詩臆補(bǔ)》評之為“惻愴悲號,哀辭之祖”,誠然。
秦穆公用殉177人,而作者只痛悼“三良”,那174個奴隸之死卻只字未提,則此詩作者的身分地位不言而喻。殉葬的惡習(xí),春秋時代各國都有,相沿成習(xí),不以為非。《墨子·節(jié)葬》篇即云:“天子殺殉,眾者數(shù)百,寡者數(shù)十;將軍大夫殺殉,眾者數(shù)十,寡者數(shù)人。”不過到了秦穆公的時代,人們已清醒地認(rèn)識到人殉制度是一種極不人道的殘暴行為,《黃鳥》一詩,就是一個證據(jù)。盡管本詩作者僅為“三良”遭遇大鳴不平,但仍然是歷史的一大進(jìn)步。(秦惠民)
【賞析三】
《左傳·文公六年》記載:“秦伯任好卒,以子車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針虎為殉,皆秦之良也。國人哀之,為之賦《黃鳥》。”
秦穆公,名任好,嬴姓,春秋時秦國的國君,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659年至公元前621年在位,繼位當(dāng)年就親自帶兵討伐茅津(今山西芮城東)的戎人,開始了擴(kuò)張疆土的事業(yè)。前647年,晉攻秦,雙方在韓原大戰(zhàn),秦軍生俘晉惠公。前628年,“崤之戰(zhàn)”,秦軍三帥被晉俘獲,“匹馬只輪無返者。”前626年,與晉軍再戰(zhàn),再次失敗。前624年,秦穆公親自率兵討伐晉國,一雪崤戰(zhàn)之恥。前623年,秦軍出征西戎,“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前621年,秦穆公死。任好一生真可謂戰(zhàn)斗的一生,可能是壯志未酬的遺憾,讓他對自己軍隊(duì)的深深地依戀竟至于昏昧,讓奄息、仲行、針虎這三位以一當(dāng)百的國之勇士及一百七十余人從死。秦穆公對人才的戕害,刺痛了已經(jīng)被綁架與戰(zhàn)車之上的國人的心,于是就有了《黃鳥》篇。
每讀到“交交黃鳥,止于棘;交交黃鳥,止于桑;交交黃鳥,止于楚……”仿佛就看到了幾個孩子圍著剛從雀巢里掏來的幼雀,看著,嬉笑著,爭相撫弄著。不遠(yuǎn)稍高處是在剛發(fā)生的這場錯誤的愛中失去幼雛的雀群,它們驚恐的尖叫著,焦急的徘徊著,蹦跳著,慢慢接近在那些頑皮的孩子的手上掙扎著的幼雀,雀群越聚越大,叫聲也更嘈雜凄切了。終于孩子們被激怒了,劈里啪啦,石塊木棒齊投了過去,“哄”一陣翅膀掀動空氣聲,叫聲也嘎然而止,雀群疾速飛落到不遠(yuǎn)的高樹上,略停,馬上又尖叫著聚攏來。如此往復(fù),直到孩子們散去不知將雛兒帶到什么地方去了。
黃鳥,鄭箋為黃雀。黃雀,多結(jié)群棲息于林中,鳴聲嘹亮,婉轉(zhuǎn)動聽。與常見的麻雀雖不同,但“結(jié)群棲息,結(jié)群掠食谷物”很相近。
《秦風(fēng)·黃鳥》以“交交黃鳥,止于棘……交交黃鳥,止于桑……交交黃鳥,止于楚……”興比,清學(xué)者馬瑞辰認(rèn)為:詩以黃鳥止于棘、止于桑、止于楚,為不得其所。興三良從死,為不得其死也。棘、楚皆小木,桑亦非黃鳥所宜止。《小雅·黃鳥》“無集于桑”是其證也。
我認(rèn)為馬說不確。一、“交交黃鳥……”興中有比,一群交交哀鳴的黃鳥喻百夫之御的三良恐怕不太合適。同樣,下文中“臨其穴,惴惴其栗”決不是描寫不懼死之士。以一當(dāng)百的猛士從死不會惴惴其栗,只會為死不得其所而悲愴。二、馬說“棘、楚皆小木,桑亦非黃鳥所宜止。《小雅·黃鳥》“無集于桑”是其證也。”《小雅·黃鳥》中有語:“ 黃鳥,黃鳥,無集于楮(音楚,葉似桑),無啄我粟……黃鳥,黃鳥,無集于桑,無啄我粱……黃鳥,黃鳥,無集于栩(即櫟lì樹),無啄我黍...”其中楮、桑、栩是田邊的樹,楮、桑、栩及粟、梁、黍的變換再現(xiàn)了雀群由此樹到彼樹,由此田到彼田,樹上田里與農(nóng)夫打游擊掠食的情景。這幾句的意思大概是:黃鳥啊黃鳥,請不要再聚集到田邊的楮樹上,不要再啄食我的粟了……黃鳥啊黃鳥,請不要再聚集到那面田邊的桑樹上,不要再啄食我的高粱……黃鳥啊黃鳥,請不要再聚集到田邊的樹上,請不要再啄食我的口糧……可看出,黃雀正是依仗楮、桑、栩這樣的安全平臺與農(nóng)夫糾纏不休。“無集于桑”恐怕不能支持“棘、楚皆小木,桑亦非黃鳥所宜止”的論斷。
“交交黃鳥”即交交哀鳴的雀群喻興國人之悲傷,與文中的“彼蒼者天,殲我良人!”的悲哀呼號相浸染。“止于棘……止于桑……止于楚……”通過描述雀群方位的變換,表現(xiàn)群雀失子,驚而疾鳴,驅(qū)而不去,從棘飛到桑,飛到楚……其恐慌徘徊不肯離去。在戰(zhàn)爭中求生存的秦人,對自斷手足,棄國人于不顧的野蠻殺殉驚懼、無奈、躁動和絕望與黃雀比有過而無不及。我想這位具有悲憫情懷的詩人,一定多次見到雀群失子。當(dāng)其目睹殺殉場面時,兩種場景交互疊加,由鳥到人,由人到鳥,亦人亦鳥,合二為一。突現(xiàn)了弱者對強(qiáng)權(quán)的無奈,譴責(zé)了強(qiáng)權(quán)的無知及其對弱者的傷害。詩中充滿了詩人對人生苦難的思索。( 江東柳林 )
《國風(fēng)·秦風(fēng).黃鳥》全文解釋及賞析
彼蒼天者,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什么意思?
為什么要帶走我們的好人!如果準(zhǔn)我們贖他的命,拿我們一百換他一個。出自詩經(jīng)·國風(fēng)·秦風(fēng)·黃鳥,秦穆公死后,以子車氏三兄弟陪葬,子車三兄弟都是當(dāng)時秦國的賢人。因此秦人做此挽歌,表現(xiàn)對于三良的惋惜。 本回答由網(wǎng)友推薦 舉報(bào)| 答案糾錯 | 評論 2 0 三只腳的大烏鴉 采納率:46% 擅長: 社會民生 歷史話題 ...
請問誰能幫我解釋下什么是貴族生活詩?特指《詩經(jīng)》里的。很急!麻煩了...
秦風(fēng)?黃鳥》[5]是諷刺秦穆公以人殉葬,痛悼“三良(三位賢臣)”的挽詩,是《詩經(jīng)》中為數(shù)不多的一首悼詞。《詩序》:“黃鳥,哀三良也。國人刺穆公以人從死而做詩。”暴露殉葬的殘酷。反對殘酷暴虐的落后的殉葬制度,鞭撻了秦穆公死時以人殉葬的不人道行為,表達(dá)了詩人對這種罪惡制度和做法...
子()行()
子車仲行。子車仲行(?—前621年),春秋時期秦國大夫,相傳是一位善戰(zhàn)的將領(lǐng),被譽(yù)為“百夫之防”。與子車奄息、子車針虎合稱為“子車氏三良”。兄弟三人在秦穆公死時為其陪葬,《國風(fēng)·秦風(fēng)·黃鳥》這首詩歌就是哀悼為秦穆公殉葬的子車三兄弟的事件。孔子編《詩經(jīng)·黃鳥》晚詩曰:“交交黃鳥...
彼蒼者天曷其有極出自于哪部經(jīng)典
彼蒼者天,出自《詩經(jīng) 國風(fēng) 秦風(fēng) 黃鳥》;曷其有極,出自《詩經(jīng) 國風(fēng) 唐風(fēng) 鴇羽》。“彼蒼者天,曷其有極。”出自韓愈《祭十二郎文》,此文是作者為祭奠侄兒韓老成,即十二郎所作。著名的韓湘子即是老成之長子。韓愈幼年喪父,靠兄嫂撫養(yǎng)成人。韓愈與其侄十二郎自幼相守,歷經(jīng)患難,感情特別深厚。
關(guān)于悼亡母親的詩句
4、《國風(fēng)·秦風(fēng)·黃鳥》先秦 《詩經(jīng)》 原文: 交交黃鳥,止于棘。誰從穆公?子車奄息。 維此奄息,百夫之特。臨其穴,惴惴其栗。 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譯文:交交黃鳥鳴聲哀,棗樹枝上停下來。是誰殉葬從穆公?子車奄息命運(yùn)乖。誰不贊許好奄息,百夫之中一俊才。眾人悼殉臨墓穴,膽戰(zhàn)心...
紀(jì)念友人的文言文
6、《國風(fēng)·秦風(fēng)·黃鳥》先秦:佚名 交交黃鳥,止于棘。 誰從穆公?子車奄息。維此奄息,百夫之特。 臨其穴,惴惴其栗。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交交黃鳥,止于桑。 誰從穆公?子車仲行。維此仲行,百夫之防。 臨其穴,惴惴其栗。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交交黃鳥,止...
成語“惴惴不安”是由哪個歷史人物引申出來的?它的原意是什么?_百度...
成語“惴惴不安”并非由某個具體的歷史人物直接引申出來,而是出自《詩經(jīng)·國風(fēng)·秦風(fēng)·黃鳥》中的“臨其穴,惴惴其栗”。原意:該成語原意是形容人們走近被活埋的忠臣子車氏三兄弟的墳?zāi)箷r,內(nèi)心感到極度不安和恐懼,身體戰(zhàn)栗。在《黃鳥》這首詩中,老百姓表達(dá)了對秦穆公用三兄弟陪葬做法的憤怒和悲痛,...
關(guān)于《詩經(jīng)》中贊美男性的詩
詩經(jīng)·國風(fēng)·齊風(fēng)·還——贊美男子漢 子之還兮,遭我乎狃之間兮。并驅(qū)從兩肩兮,揖我謂我儇兮。子之茂兮,遭我乎狃之道兮。并驅(qū)從兩牡兮,揖我謂我好兮。子之昌兮,遭我乎狃之陽兮。并驅(qū)從兩狼兮,揖我謂我臧兮。詩經(jīng)·國風(fēng)·秦風(fēng)·無衣——雄赳赳的英雄氣概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
文言文懷舊朋友600字
6、《國風(fēng)·秦風(fēng)·黃鳥》先秦:佚名交交黃鳥,止于棘。 誰從穆公?子車奄息。維此奄息,百夫之特。 臨其穴,惴惴其栗。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交交黃鳥,止于桑。 誰從穆公?子車仲行。維此仲行,百夫之防。 臨其穴,惴惴其栗。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交交黃鳥,止于楚...
緬懷朋友的文言文
他應(yīng)該到世外攀折玉樹,身著霓裳登上那仙人壇。6、《國風(fēng)·秦風(fēng)·黃鳥》先秦:佚名交交黃鳥,止于棘。誰從穆公?子車奄息。維此奄息,百夫之特。臨其穴,惴惴其栗。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交交黃鳥,止于桑。誰從穆公?子車仲行。維此仲行,百夫之防。臨其穴,惴惴其栗...
相關(guān)評說:
師宗縣起始: ______ 夫唯不爭 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只有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師宗縣起始: ______[答案] 聰敏又勤學(xué),不以向職位比自己低、學(xué)問比自己差的人求學(xué)為恥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為他的謚號.[是以:所以.謂:稱為.文:這里的“文”是謚號.](一次,孔子去魯國國君的祖廟參加祭祖典禮,他不時向人詢問,差不多每件...
師宗縣起始: ______ 1、原文: 松風(fēng)閣在金雞峰下,活水源上.2、予今春始至,留再宿,皆值雨,但聞波濤聲徹晝夜,未盡閱其妙也.3、至是,往來止閣上凡十余日,因得備悉其變態(tài).4、...
師宗縣起始: ______ 1、韓娥入住酒店,因?yàn)樨毟F,韓娥被客棧老板辱罵,韓娥傷心欲絕,帶著“滿聲號哭”走了.她的聲音是如此悲傷,以至于每個聽到她唱歌的人都覺得自己好像沉浸在悲傷之中.一時間“老老少少傷心欲絕,相擁而泣,三天不吃飯”,客棧老板只好請她回去唱一首歡快的歌.韓娥》又成了曼聲長歌.2、后世有“余音繞梁”“三日繞梁”的成語典故,形容唱腔之妙,音樂之韻.755-79000作者是唐代無名氏詩人.本文,余音繞梁文言文翻譯,余音繞梁內(nèi)容介紹到此就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師宗縣起始: ______[答案] 一、原文: 吾昔少年時,所居書室前,有竹柏雜花,叢生滿庭,眾鳥巢其上.武陽君惡殺生,兒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鳥雀.數(shù)... 以人甚于蛇、鼠之類也. (節(jié)選自《東坡雜記》) 二、翻譯: 我在少年的時候,所居住的書房前,有翠竹松柏以及各種各樣...
師宗縣起始: ______ qíng rén1.感情深厚的友人.南朝·宋·鮑照·《翫月城西門廨中》詩:“回軒駐輕蓋,留酌待情人.”《太平廣記》卷三八七引 唐袁郊《甘澤謠·圓觀》:“慚愧情人遠(yuǎn)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 唐 韋應(yīng)物 《送汾城王主簿》詩:“芳草歸時...
師宗縣起始: ______[答案] 《風(fēng)俗通》(應(yīng)劭著)中有關(guān)女媧的兩則短文 1、原文:俗說天地開辟,未有人民,女媧(傳說是人面蛇身,創(chuàng)造了人類)摶黃土做人.劇務(wù)(工作繁忙),力 女媧造人不暇供(沒有多余的力量來供應(yīng)需要),乃引(牽、拉)繩于泥中,舉以為人.故...
師宗縣起始: ______[答案] 挾太山以超北海③,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為長者折枝④,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類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yùn)于掌⑤.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