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于虛實結合的詩句
1.虛實結合的古詩詞有哪些
虛實結合的詩歌有:杜甫的《月夜》、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陳陶的《隴西行》、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等。
虛實結合的詞有:李煜的《虞美人》、李清照的《武陵春》等。
具體分析:如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這首詩大約作于唐玄宗開元二十九年(741)以后。王昌齡當時為江寧(今南京)丞,剛由洛陽到江南,恰巧辛漸正要回洛陽,于是作此詩送朋友辛漸。
前兩句是詩的第一層,點明送別的時間、地點,它如同用一幅巨大的水墨山水畫作背景,襯以高高的芙蓉樓,奔騰的大江,如織的冷雨,接天連江,友人、高樓、整個吳地都籠罩在瀟瀟冷雨中,為即將的離別平添幾分悲涼氣氛。“楚山孤”既是寫實景,也是詩人孤寂心情的寫照。一向豪邁的王昌齡,一場送別,一陣冷雨,怎會如此落寞?原來詩人被貶嶺南,自負甚高的王昌齡在官場上很不得意。
再如:李清照的《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李清照晚年,處于國破家亡,流離異鄉(xiāng)時作此詞。上闋多用實字側重外形實寫:女詞人被無情的風雨鎖在家中,十分苦悶;天放晴后,落花已化為塵土,令人惋惜。因金兵南侵,丈夫趙明誠在離亂中辭世,自己只身流落浙江金華,目睹春景及丈夫遺物、遺著《金石錄》,覺得物是人非,悲從中來,萬事皆休,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且懶于梳頭,甚至有時正想開口,可是眼淚已奪眶而出。
上闋只在第四句用了虛字“欲語”,出語看似平易,用意無比精妙:把那種難以控制的悲痛狀態(tài)和滿腹憂愁表現(xiàn)出來,扣人心弦!
下闋側重內心發(fā)掘:女詞人聽說金華郊外的雙溪,正春光明媚、游人如織,也來了出游之興,準備劃船前往。但又擔心舴艋“輕舟”太小,載不動自己那許許多多的憂愁。
前三句一連用了“聞說”、“也擬”、“只恐”三組虛字,作為詞意轉折,配合實字表達,收到尺水興波,感人至深的效果。實詞“輕舟”為下文的“愁重”作鋪墊和烘托,使“愁”變得沉重,亦是女詞人感情的無比深沉!也使抽象的“愁”變得具體可感,“奇氣縱橫”!無怪乎有人評論:后主李煜將“愁”變成水,秦觀將“愁”變成隨水而流去的物,李清照又進一步把“愁”搬上了船,而寫《西廂記》的董解元卻把“愁”從船上卸下,又駝到馬背上去了。似此,也不怪李清照在《聲聲慢》詞末,絕望地悲鳴,無助的呻吟,撕心裂肺,催人淚下地再寫“愁”——“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2.運用了虛實結合手法的古詩
這個有很多,“實”即眼前所見之景,“虛”即想象、聯(lián)想產物,主客易位(想象對方),寫夢等等都是“虛”的表現(xiàn).這里稍微舉個例子:很熟悉的一首詩: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這里作者想象家里兄弟對自己的思念,與現(xiàn)實中“在異鄉(xiāng)”,“為異客”作對比,從兩個方面展現(xiàn)思家之情.再如: 邯鄲驛里逢冬至, 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 還應說著遠行人. 三、四兩句,正面寫“思家”.其感人之處是:他在思家之時想象出來的那幅情景,卻是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這個冬至佳節(jié),由于自己離家遠行,所以家里人一定也過得很不愉快.當自己抱膝燈前,想念家人,直想到深夜的時候,家里人大約同樣還沒有睡,坐在燈前,“說著遠行人”吧!“說”了些什么呢?這就給讀者留下了馳騁想象的廣闊天地.每一個享過天倫之樂的人,有過類似經歷的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想得很多. 這種手法(主客易位),叫做“代為之思”,使情感抒發(fā)地更含蓄,曲折,動人.再如王昌齡的送魏二: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引雨入舟涼.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里長.[這是高考中的一題,就是問后兩句有什么好處.作者想象友人孤身一人在湘水之上輾轉反側,愁聽猿啼的情境,使自己對友人離去的不舍與關切更為深遠,動人.。
3.虛實結合的古詩詞有哪些
虛實結合的詩歌有:杜甫的《月夜》、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陳陶的《隴西行》、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等。
虛實結合的詞有:李煜的《虞美人》、李清照的《武陵春》等。 具體分析:如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這首詩大約作于唐玄宗開元二十九年(741)以后。
王昌齡當時為江寧(今南京)丞,剛由洛陽到江南,恰巧辛漸正要回洛陽,于是作此詩送朋友辛漸。 前兩句是詩的第一層,點明送別的時間、地點,它如同用一幅巨大的水墨山水畫作背景,襯以高高的芙蓉樓,奔騰的大江,如織的冷雨,接天連江,友人、高樓、整個吳地都籠罩在瀟瀟冷雨中,為即將的離別平添幾分悲涼氣氛。
“楚山孤”既是寫實景,也是詩人孤寂心情的寫照。一向豪邁的王昌齡,一場送別,一陣冷雨,怎會如此落寞?原來詩人被貶嶺南,自負甚高的王昌齡在官場上很不得意。
再如:李清照的《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李清照晚年,處于國破家亡,流離異鄉(xiāng)時作此詞。上闋多用實字側重外形實寫:女詞人被無情的風雨鎖在家中,十分苦悶;天放晴后,落花已化為塵土,令人惋惜。
因金兵南侵,丈夫趙明誠在離亂中辭世,自己只身流落浙江金華,目睹春景及丈夫遺物、遺著《金石錄》,覺得物是人非,悲從中來,萬事皆休,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且懶于梳頭,甚至有時正想開口,可是眼淚已奪眶而出。 上闋只在第四句用了虛字“欲語”,出語看似平易,用意無比精妙:把那種難以控制的悲痛狀態(tài)和滿腹憂愁表現(xiàn)出來,扣人心弦! 下闋側重內心發(fā)掘:女詞人聽說金華郊外的雙溪,正春光明媚、游人如織,也來了出游之興,準備劃船前往。
但又擔心舴艋“輕舟”太小,載不動自己那許許多多的憂愁。 前三句一連用了“聞說”、“也擬”、“只恐”三組虛字,作為詞意轉折,配合實字表達,收到尺水興波,感人至深的效果。
實詞“輕舟”為下文的“愁重”作鋪墊和烘托,使“愁”變得沉重,亦是女詞人感情的無比深沉!也使抽象的“愁”變得具體可感,“奇氣縱橫”!無怪乎有人評論:后主李煜將“愁”變成水,秦觀將“愁”變成隨水而流去的物,李清照又進一步把“愁”搬上了船,而寫《西廂記》的董解元卻把“愁”從船上卸下,又駝到馬背上去了。似此,也不怪李清照在《聲聲慢》詞末,絕望地悲鳴,無助的呻吟,撕心裂肺,催人淚下地再寫“愁”——“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4.虛實結合的詩句有哪些
1)冬帶著它的莊重過去了,留給人的不盡是輕松,還有隱隱約約的疲憊;春帶著它的羞澀消逝了,留給人的不盡是歡欣,還有淡淡的惆悵。
冬是漫長的,春是短暫的。 (2)夏歡跑著來了,帶著他的火熱與熱誠。
于是,我們幾個不安分的女孩子迫不及待的撲向奇妙、豐富的大自然,去做一個溫馨的夢。 (3)我們來到田野,覓那新的意境,尋那緊張的學習之后的片刻安逸。
(4)伏下身來撫摩一下所鐘愛的小草吧。春天我曾來過這里,柔嫩而纖弱的小草像是雛雞的小嘴,一片鵝黃。
我們竟不忍心再來“踏青”了。看呀,現(xiàn)在的小草,他們伸出堅實的雙臂,托舉游人的腳步,賦予大地奮發(fā)向上的基調. 嘿嘿,以上是問題的答案,另附上課后題答案,希望能幫到你 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 ps: 好好學習吆,雖然有答案,但也只能是僅供參考,開動腦筋鍛煉自身的理解力和洞察力是粉重要的~~ 本文結尾處的三個比喻句有什么深刻含義? 本文結尾處的三個比喻句,從不同的角度形象地反映了春天的特征,是全文的點睛之筆。
它把春天比作“娃娃”,因為春到人間,給人帶來希望,具有“新”的特征;把春天比作“小姑娘”,因為春天美化了人間,使人感到活潑可愛,具有“美”的特征;把春天比作“青年”,因為春天有不可遏止的生命力,使人充滿活力,具有“力”的特征。這三個比喻句既是對春天的贊美,又形象地揭示了人們對春天的向往,表達了作者對美好未來的執(zhí)著追求。
二、主旨及整體把握 主旨:《春》是一篇優(yōu)美的寫景抒情散文,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點,準確、生動地描繪出江南的春天特有的景象,抒發(fā)了對春天的贊美和熱愛之情,表達了作者熱愛生活,積極進取,奮發(fā)向上的思想感情。 整體把握:當我們深入到《春》的藝術境界中時,我們會為那美麗的春光所陶醉,會為那洋溢的詩情所感染,會為那盎然的生機所激勵。
春,會在我們的心靈中幻化出一派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好景象。 《春》所描繪的景物充盈著躍動的活力與生命的靈氣。
“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彩”,當人在觀照外物的時候,他的情感就會投射到外物中去,使外物也好像有了人的感情。美學家朱光潛先生將這種現(xiàn)象稱之為“宇宙的人情化”,他說:“移情的現(xiàn)象可以稱之為‘宇宙的人情化’,因為有移情作用,然后本來只有物理的東西可具人情,本來無生氣的東西可有生氣。”
你看,在朱自清先生的筆下,春天的“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太陽的臉也紅起來了;“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春風“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跟輕風流水應和著”……作者用心靈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將自己的情感傾注其中,通過比喻、擬人等藝術手法,使景物變得鮮活生動,形象逼真。朱自清先生曾經說過:“‘逼真’等于俗語所說的‘活脫’或‘活像’,不但像是真的,而且活像是真的。”
可以說,朱自清先生的散文達到了這樣的藝術境界。 《春》描寫細膩,富于情致。
盼春,是文章的開端。作者寫道:“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連用兩個“盼望著”,可見期待春天來臨的心情是多么殷切。東風來了,報告了春天的消息,你聽,那春天的腳步聲近了。
短短的十幾個字,就將作者殷切而又喜悅的心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作者細致地觀察了初春的山、水和太陽。
“山朗潤起來了”,寫積雪消融、春光明媚、嫩草新綠,顯得格外清爽和滋潤。“太陽的臉紅起來了”,將太陽擬人化,既表現(xiàn)了春天太陽的溫暖,抓住了春陽的特征,更表現(xiàn)了春天太陽的內在神韻。
寫初春的山、水和太陽,是從大處落筆,勾勒出一個總的輪廓,為下文細致的描繪張本。在下面的文字中,作者就從春草、春花、春風、春雨、春天里的人們等幾個方面來描繪春天的景象。
“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鉆”字用得何等傳神;“嫩嫩的,綠綠的”,“草軟綿綿的”,又是何等簡潔而富有質感地寫出了初春草的特點。
春天里的花更美。那花兒開得多么熱烈:“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那花兒的色彩多么美麗:“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那花兒的味道多么怡人:“花里帶著甜味兒;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還有野花呢,“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古木陰中系短蓬,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當春天的陽光照臨大地,楊柳吐出了新綠,微風輕拂,吹到人們的臉上,是那樣溫暖柔和,已經感覺不到一絲的寒意了。作者以“吹面不寒楊柳風”引起對春風的描寫,接著擷取了一個生活化的令人倍感親切的比喻“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寫盡了春風的氣韻神情。
然后,作者又以極細膩的筆觸,寫春風的味道:“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最后是寫春風中。
5.關于虛實的詩句
毛澤東的《沁園春 雪》:“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是實景;“須晴日,看紅裝素裹”是虛景.
《卜算子 詠梅》:“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是實景;“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是虛景.
朱熹的《水口行舟》:“昨夜扁舟雨一蓑,滿江風浪夜如何?今朝試卷孤篷看,依舊青山綠水多.”寫舟行江上,是見聞,是實景;詩中讓感悟到的風雨總是暫時的,風浪總歸會平息的,青山綠樹總是永恒的,一切美好的事物其生命力終究不可遏抑.詩人在繪景敘事中蘊含了人生的哲理,這是虛.
李忱的詩《瀑布》:“千巖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詩中描寫了雄偉壯觀而最終歷盡坎坷奔向大海的瀑布形象,這是客觀的景物,是實.而詩人在這首詩中寄托了自己決不可滿足于現(xiàn)狀,不懼艱難,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思想,這是言志,是虛.虛實結合的詩歌有:杜甫的《月夜》、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陳陶的《隴西行》、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等.
虛實結合的詞有:李煜的《虞美人》、李清照的《武陵春》等.
6.找?guī)资滋搶嵔Y合的詩,并加以分析
唐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唐肅宗寶應元年(762)冬十月,唐王朝官軍破賊于洛陽。次年春,杜甫正寓居在梓州(今四川三臺),忽聽官兵捷報,詩人欣喜若狂,寫下這首生平唯一的一首歡快的詩。
它前兩聯(lián)寫實。詩人初聞蜀中大地“收薊北”,意味著盤踞八年的“安史之亂”老巢被摧毀,杜甫禁不住“涕淚滿衣裳”!這是悲極而喜而又喜極而悲!他回頭看看與自己一同飽受戰(zhàn)亂苦難的妻子兒女,她們哪里還有愁云?遂卷起詩書,與家人同喜同樂!“收薊北、涕淚滿衣裳、卻看、漫卷詩書”都是突然之間“喜欲狂”的生活真實!
后兩聯(lián)寫虛。我們“放歌”、“縱酒”歡慶勝利,共慶失土的收復;我們煥發(fā)青春,返老還童,與年少的兒女作伴還鄉(xiāng),告別流離失所的生活。詩人雖然此時身在異域,思緒早已鼓翼而飛,沿著涪江入嘉陵江,穿巴峽入長江,再出巫峽至襄陽,轉向洛陽還故鄉(xiāng)。詩人回家暢想曲的節(jié)奏輕快、和諧,地點轉換讓人目不暇接!此時杜甫的感情,如洪峰迭起,向前奔涌,一瀉千里啊!
假如沒有這兩句虛筆,一路實寫到底,就難以表現(xiàn)詩人乍聞勝利消息時的喜極心情和急欲趕路返鄉(xiāng)的愿望!此詩之所以被譽為“杜甫生平快詩”,關鍵之一在于虛實妙合!虛寫尤不可缺,恰如王世貞《藝苑卮言》所云:“前疏者后必密,半闊者半必細,一實者一必虛。”
李清照的《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李清照晚年,處于國破家亡,流離異鄉(xiāng)時作此詞。上闋多用實字側重外形實寫:女詞人被無情的風雨鎖在家中,十分苦悶;天放晴后,落花已化為塵土,令人惋惜。因金兵南侵,丈夫趙明誠在離亂中辭世,自己只身流落浙江金華,目睹春景及丈夫遺物、遺著《金石錄》,覺得物是人非,悲從中來,萬事皆休,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且懶于梳頭,甚至有時正想開口,可是眼淚已奪眶而出。
上闋只在第四句用了虛字“欲語”,出語看似平易,用意無比精妙:把那種難以控制的悲痛狀態(tài)和滿腹憂愁表現(xiàn)出來,扣人心弦!
下闋側重內心發(fā)掘:女詞人聽說金華郊外的雙溪,正春光明媚、游人如織,也來了出游之興,準備劃船前往。但又擔心舴艋“輕舟”太小,載不動自己那許許多多的憂愁。
前三句一連用了“聞說”、“也擬”、“只恐”三組虛字,作為詞意轉折,配合實字表達,收到尺水興波,感人至深的效果。實詞“輕舟”為下文的“愁重”作鋪墊和烘托,使“愁”變得沉重,亦是女詞人感情的無比深沉!也使抽象的“愁”變得具體可感,“奇氣縱橫”!無怪乎有人評論:后主李煜將“愁”變成水,秦觀將“愁”變成隨水而流去的物,李清照又進一步把“愁”搬上了船,而寫《西廂記》的董解元卻把“愁”從船上卸下,又駝到馬背上去了。似此,也不怪李清照在《聲聲慢》詞末,絕望地悲鳴,無助的呻吟,撕心裂肺,催人淚下地再寫“愁”——“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這首詩大約作于唐玄宗開元二十九年(741)以后。王昌齡當時為江寧(今南京)丞,剛由洛陽到江南,恰巧辛漸正要回洛陽,于是作此詩送朋友辛漸。
前兩句是詩的第一層,點明送別的時間、地點,它如同用一幅巨大的水墨山水畫作背景,襯以高高的芙蓉樓,奔騰的大江,如織的冷雨,接天連江,友人、高樓、整個吳地都籠罩在瀟瀟冷雨中,為即將的離別平添幾分悲涼氣氛。“楚山孤”既是寫實景,也是詩人孤寂心情的寫照。一向豪邁的王昌齡,一場送別,一陣冷雨,怎會如此落寞?原來詩人被貶嶺南,自負甚高的王昌齡在官場上很不得意。
7.古詩中的虛實結合的詩句有哪些
何謂虛?即 空虛 ,空無所有;何謂實?即 真實 ,實在。
吳喬 從傳統(tǒng)的 表現(xiàn)手法 “賦、比、興”去辨析古詩詞的虛實結合,闡明了虛實的辯證關系。他在《圍爐詩話》中云:“比興是虛句活句,賦是實句。有比興則實句變?yōu)?活句 ,無比興則虛句變?yōu)樗谰洹薄S衷啤拔恼聦嵶鰖hidao則有盡,虛做則無窮。雅頌多賦,是實做,騷多比興,是虛做,唐詩多宗風騷,所以靈內妙”。
詩歌理論的虛與實,通常包括四種內涵:1、實,指詩人描寫刻畫的實體形象;虛,指實體形象所暗示出來的空白形象。2、實,指客觀有形的物象;虛,指主觀的無形活動。3、實,指具體描繪;虛,指抽象的議論。4、實,指眼底景象;虛,指意中景物。總之,眼見為實,心想為虛;已然為實,未然為虛;身臨其境,仰觀俯察為實,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為虛。如 毛澤東 的《沁園春·雪》:“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是實景;“須晴日,看紅裝素裹”是虛景。又如《卜算子·容詠梅》:“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是實景;“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是虛景。他老人家詩詞中的虛景多數(shù)是未然的圖景。
記得采納哦親,祝學習進步
虛實結合的詩句有哪些?
1、《夜雨寄北》唐代: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譯文:你問我回家的日期,我無法確定,此刻巴山夜雨正盛,秋池水位上漲。何時我們才能在西窗下一起剪燭長談,重溫巴山夜雨時的思念之情。2、《月夜》唐代: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
虛實結合的詩句有哪些
1. 杜甫的《月夜》是一首虛實結合的詩,描繪了詩人在月夜中的感慨和周圍環(huán)境的寫實。2. 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通過回憶和現(xiàn)實對比,展現(xiàn)了詩人對遠方兄弟的思念之情。3. 陳陶的《隴西行》以邊塞風光為背景,融合了歷史與現(xiàn)實,表達了詩人對邊關將士的敬佩和對戰(zhàn)爭的思考。4. 王昌齡的《芙蓉樓...
虛實結合的詩句
虛實結合的詩如下:1、《夜雨寄北》唐代: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譯文:你問我回家的日期,歸期難定,今晚巴山下著大雨,雨水已漲滿秋池。什么時候我們才能一起秉燭長談,相互傾訴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2、《月夜》唐代: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
虛實結合詩句的典型例子
燈前一覺江南夢,惆悵起來山月斜。賞析:前兩句實寫,表達詩人客居天涯的豪邁和瀟灑。"江南夢"和"山月斜"都是虛寫,刻畫出現(xiàn)實困境的艱難,表達一種失意心情。水口行舟 宋代: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滿江風浪夜如何?今朝試卷孤篷看,依舊青山綠樹多。賞析:舟行江上的見聞是實景,但風浪總歸會平息,...
虛實結合的例子有哪些?
1、窗風雨,從今便憶,中夜笑談清軟。大概意思是:小窗外風雨依舊,但我們用清脆柔軟的聲音談笑到深夜的情景,從今往后,便成了回憶。這就是運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意思是現(xiàn)在我們還談笑風生直到深夜,但今天分別以后,這些美好的時光只能在回憶中再現(xiàn)了。這里的虛實結合是由眼前的實到將來的虛。2、君問...
虛實結合的詩句
1、曾為流離慣別家,等閑揮袂客天涯。燈前一覺江南夢,惆悵起來山月斜。2、昨夜扁舟雨一蓑,滿江風浪夜如何?今朝試卷孤篷看,依舊青山綠樹多。3、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虛實結合的詩句都有哪些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以上詩詞均采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既描繪了具體的景象,又融入了詩人的情感和想象,使得作品既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又不失深刻的內涵。
虛實結合的例子?
1、運用了虛實結合手法的古詩 “實”即眼前所見之景,“虛”即想象、聯(lián)想產物,主客易位(想象對方),寫夢等等都是“虛”的表現(xiàn)。這里稍微舉個例子:很熟悉的一首詩: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作者想象家里兄旦激芹弟對自己的思念,與現(xiàn)實中“在異鄉(xiāng)”,...
運用虛實結合手法的詩句有哪些
1. 關于虛實手法的詩句 虛實結合的手法在古詩中廣泛運用,它通過對比眼前所見之景(實)與想象、聯(lián)想中的景象(虛),來表達詩人的情感和思想。例如,王之渙的《登鸛雀樓》中“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是實景,而“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則是詩人通過想象表達的愿望,虛實結合,展現(xiàn)了詩人開闊的...
運用了虛實相生的詩句
1. 關于虛實相生的詩句 關于虛實相生的詩句 1.那些詩句可以體現(xiàn)虛實相生 虛實結合這一創(chuàng)造意境的藝術手法,在詩人杜甫手中,得到充分的運用,收到了以少見多,以小見大,化虛為實,化實為虛的意境美的效果。 杜甫的《月夜》詩:“今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云鬢濕,清輝玉臂 寒。何日...
相關評說:
漢川市串級: ______ 詩人具體寫梅畫梅時,虛實結合,對比呈現(xiàn),使得全詩節(jié)奏起伏跌宕,色彩時濃所以在詠梅的詩歌當中,這首詩是非常突出的一首詩歌.特別是"疏影橫斜水
漢川市串級: ______ 商山早行中詩人采用虛實結合的方法表達思鄉(xiāng)之情的句子是: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xiāng). 《商山早行》是唐代文學家溫庭筠的詩作.此詩描寫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發(fā)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意,字里行間流露出人在...
漢川市串級: ______[答案] 答案:吳楚東南坼 乾坤日夜浮
漢川市串級: ______ 一輪皓月掛疏枝,玉兔逃禪正此時. 樹作天梯風借力,廣寒宮里拜仙師. 注:逃禪,遁世而參禪.
漢川市串級: ______[答案] 毛澤東的《沁園春·雪》上闋應用了虛實結合的寫作手法,其中,“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是實景,群山的如銀蛇在舞動,高原的似蠟像在奔馳,作者運用化靜為動的寫法,把靜態(tài)的群山和高原寫得栩栩如生;“須晴日,看紅裝素裹”是虛景,是對...
漢川市串級: ______[答案] 開篇第一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傳說費祎在此騎黃鶴,登仙而去.騎黃鶴是由傳說引發(fā)的想象,是虛席寫.此地空余黃鶴樓是眼前所見的一座樓,是實寫.
漢川市串級: ______ 卞之琳的《斷章》你站在橋下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我覺得朦朧詩都算吧. 還有馮至的《蛇》 我的寂寞是一條長蛇, 靜靜地沒有言語. 你萬一夢到它時, 千萬呵,不要悚懼. 它是我忠誠的侶伴, 心里害著熱烈的相思; 它想那茂密的草原—— 你頭上的、濃郁的烏絲. 它月光一般的輕輕地 從你那兒輕輕走過; 它把你的夢境銜了來, 象一只緋紅的花朵.
漢川市串級: ______ 一、實寫與虛寫1、實寫是“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 前四行詩句描寫滄海景象,有動有靜,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與“水何澹澹”寫...
漢川市串級: ______[答案] 泰山是如此雄偉,青翠的山色望不到邊際.大自然在這里凝聚了一切鐘靈神秀,山南山北如同被分割為黃昏與白晝.望著山中冉冉升起的云霞,蕩滌著我的心靈,極目追蹤那暮歸的鳥兒隱入了山林.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頂峰,俯瞰那眾山,而眾山就會顯...
漢川市串級: ______ 1)冬帶著它的莊重過去了,留給人的不盡是輕松,還有隱隱約約的疲憊;春帶著它的羞澀消逝了,留給人的不盡是歡欣,還有淡淡的惆悵.冬是漫長的,春是短暫的. (2)夏歡跑著來了,帶著他的火熱與熱誠.于是,我們幾個不安分的女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