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宸章”的詩句大全
1、宸章屬望丁寧甚,上答天恩莫愛身。——出自洪咨夔《恭和御制賜吳叔告已下聞喜宴詩》
2、杰閣侵霄漢,宸章煥壁奎。——出自黃公度《御賜閣額二首》
3、宸章類河漢,垂象滿中州。——出自唐·王維《奉和圣制暮春送朝集使歸郡應(yīng)制》
4、宸章一褒賁,道不愧如仁。——出自蘇頌《恭和御制賜…仕文彥…六韻詩一首》
5、宸章振遠(yuǎn)響,寂寞喑眾籟。——出自周必大《東宮出示和御制秋懷詩恭和二首》
6、宸章在云表,垂象滿皇州。——出自唐·王維《奉和圣制與…王三月…池春禊應(yīng)制》
7、宸章忽降容瞻睹,疑是神龜負(fù)九疇。——出自楊億《奉和御制社日詩》
8、禮物生光輝,宸章備恩詡。——出自唐·源乾曜《奉和圣制送張尚書巡邊》
9、寵宴均堯酒,宸章起漢風(fēng)。——出自夏竦《奉和御制大醫(yī)》
10、宸章粲星斗,蜂目見丹青。——出自龐謙孺《聞虜酋被戕淮南漸平喜而作詩》
11、宸章先造化,摛藻自春林。——出自毛滂《春詞》
12、宸章炳煥神物護(hù),斷碑零落蒼苔封。——出自江邦佐《游潯州南山》
13、瓊苑宴開慈惠浹,宸章寵錫歌明良。——出自王邁《贈(zèng)蕭棠仲致政》
14、宸章飛動(dòng)凌奎彩,瀑溜清涼漲井華。——出自葉參《入天章道中》
15、上圣惟聰炳帝文,宸章奎畫冠生民。——出自夏竦《奉和御制筆歌》
16、宸章獨(dú)與春爭麗,恩許賡歌豈易陪。——出自北宋·王安石《和御制賞花釣魚二首》
17、竣事更容窺曲雅,宸章應(yīng)陋柏梁篇。——出自曾懷《恭和御制玉津園宴射》
18、圣酒千鐘洽,宸章七曜懸。——出自唐·蘇味道《初春行宮侍宴應(yīng)制》
19、圣祚山河固,宸章日月昭。——出自唐·鮑君徽《奉和麟德殿宴百僚應(yīng)制》
20、御筆騰驤題玉署,宸章照耀詠辭林。——出自李沆《伏睹禁林新…思歌詠…蕪上李學(xué)士》
21、祖宴初留賞,宸章更寵行。——出自唐·韓休《奉和圣制送張說巡邊》
22、宸章軼麟袞,正聲出天球。——出自鄭清之《送繼一郭處士》
23、宸章紆寶思,休詠掩樓船。——出自宋祁《奉和御制后苑賞花詩》
24、宸章粲褒賁,倬彼云漢盛。——出自宋·宗澤《渭南道中逢…出印本…馬溫公范文》
“宸章”結(jié)尾的詩句
1、璧輝河彩絢宸章,鼎飪需云盛國光。——出自項(xiàng)安世《進(jìn)和御制聞喜宴詩》
2、瑤池供壽酒,銀漢麗宸章。——出自唐·楊巨源《春日奉獻(xiàn)圣壽無疆詞十首》
3、登庸崇禮送,寵德耀宸章。——出自唐·蕭嵩《奉和御制左…少傅乾…上官…賜詩》
4、栗棘金圈提祖令,奎文寶墨閟宸章。——出自李洪《題雪峰》
“宸章”在中間的詩句
1、被曲宸章爛,傳芳信策青。——出自宋庠《從幸化誠殿觀芝草奏御》
2、旌仰宸章降,降彌睿眷回。——出自陳堯叟《賡上賜病歸韻》
3、群生遂性宸章悅,從此人間不識(shí)愁。——出自徐鉉《奉和御制聞早蟬》
4、況有宸章長對(duì)越,昭回云漢不違顏。——出自陳傅良《林宗易劉進(jìn)之見訪有詩再用前韻》
5、百壺天酒凝甘露,二雅宸章掩大風(fēng)。——出自楊億《秘閣賜讌送…夫種放…終南山應(yīng)制》
6、李仙丹熟山魈遁,尚有宸章寄紫煙。——出自宋·白玉蟾《白石巖》
7、大才深結(jié)九重知,親灑宸章出禁闈。——出自宋·蔡戡《胡長文給事挽詩》
8、人間秘境不可識(shí),千載宸章煥巖壁。——出自錢惟演《送張無夢(mèng)歸天臺(tái)山》
帶“河漢”的詩句大全(163句)
24、宸章類河漢,垂象滿中州。——出自唐·王維《奉和圣制暮春送朝集使歸郡應(yīng)制》25、江天望河漢,水館折蓮花。——出自唐·徐鉉《驛中七夕》26、起來瓊戶啟無聲,時(shí)見疏星渡河漢。——出自唐·孟昶《木蘭花》27、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出自唐·孟浩然《句》28、夜云起河漢,朝雨灑高林。——出自唐·...
帶“巖壁”的詩句大全
5、已同七老圖巖壁,便是龍華會(huì)里人。——出自王綱《詩贈(zèng)富樂山海公長老》6、四楹倚巖壁,一徑臨煙塢。——出自劉仲堪《沂風(fēng)亭》7、留詩在巖壁,明日更相尋。——出自翁卷《南澗尋韓仲止不遇》8、人間秘境不可識(shí),千載宸章煥巖壁。——出自錢惟演《送張無夢(mèng)歸天臺(tái)山》9、翠蔓走巖壁,芳...
古詩里帶麗的詩句
宸章獨(dú)與春爭麗,恩許賡歌豈易陪。 《曲江春望圖》 年代:元 作者: 王冕 高堂忽見芙蓉苑,恰似兩京全盛時(shí)。 翠幕高張公子燕,錦衣齊集內(nèi)官儀。 樓臺(tái)影出青天近,弦管聲回白日遲。 花萼相輝銀榜麗,水光山色綠差差。 《北平家傳成》 年代:宋 作者: 馬廷鸞 三百年間事屢危,降之人杰豈中衰。 巍巍祖烈將...
席慕容關(guān)于綠茶的詩句
箬奩開處足芬芳,鼻觀微參渴先避.竹符調(diào)水走金沙,井汲云根靜試共.蚯蚓竅鳴火初活,落落旋聽蟹爪爬.蒙頂嫌寒顧渚瘠,六安陽羨殊標(biāo)格.三篇好補(bǔ)季疵經(jīng),七碗試聽玉川說.懿茲芳茗記高岑,辨才玉局曾幽尋.湖山佳景此第一,宸章璀璨映華林.茶坡近辟卷阿里,更誰妄肆中郎毀.謹(jǐn)將土物志錢塘,顧比瑤琛納包匭....
帶“壺天”的詩句大全
“壺天”在中間的詩句 1、屬予寄傲諒茲契,隱肆壺天許分席。——出自蘇泂《書懷》2、假榻壺天追勝集,尚憐歸興更徘徊。——出自釋凈珪《寓宿洞霄》3、山是玉壺天里到,水從銀漢罅中流。——出自何坦《次張友使吳令君游石洞韻》4、百壺天酒凝甘露,二雅宸章掩大風(fēng)。——出自楊億《秘閣賜讌...
帶“云漢”的詩句大全(61句)
17、宸章粲褒賁,倬彼云漢盛。——出自宋·宗澤《渭南道中逢二蜀兵出印本手詔司馬溫公范文》18、請(qǐng)回云漢詩,為君歌樂職。——出自唐·皎然《同薛員外誼久旱a href='.com\/baike\/224\/295762.html' target='_blank' >謝臣募娉噬涎釷咕\/p> 19、但見瀑泉落,如潈?cè)茲h來。——...
帶有億的詩句
8、新曦照危峨,億丈恒高袤。——出自唐·韓愈《南山詩》9、身披六銖衣,億劫為大仙。——出自唐·顧況《歸陽蕭寺有丁行者能修無生忍擔(dān)水施僧況歸命稽首作詩》10、楚纍千萬億,知有幾人還。——出自金·劉著《出榆關(guān)》11、廣林瞻二圣,有眾拱萬億。——出自北宋·黃庭堅(jiān)《次韻章禹直開元寺...
宸章的詩詞宸章的詩詞是什么
宸章的詩詞有:《二圣圖書·宸章端與三墳并》《御書飛白玉堂之署三體宸章并宣禁苑睹茲盛事》。宸章的詩詞有:《御書飛白玉堂之署三體宸章并宣禁苑睹茲盛事》《二圣圖書·宸章端與三墳并》。拼音是:chénzhāng。結(jié)構(gòu)是:宸(上下結(jié)構(gòu))章(上下結(jié)構(gòu))。注音是:ㄔㄣ_ㄓㄤ。宸章的具體解釋是什么呢...
宸章的解釋宸章的解釋是什么
引唐王維《奉和圣制暮春送朝集使歸郡應(yīng)制》詩:“宸章類河漢,垂象滿中州。”宋王安石《和御制賞花釣魚》詩之一:“宸章獨(dú)與春爭麗,恩許_歌豈易陪。”明張居正《寶謨記》:“我太祖、成祖御藻宸章,_范內(nèi)訓(xùn),藏之天府者,彪炳煥爛,莫可_述矣。”清陸以_《冷廬雜識(shí)·龍井寺》:“高宗純...
宸章的結(jié)構(gòu)宸章的結(jié)構(gòu)是什么
二、引證解釋⒈皇帝所作的詩文。引唐王維《奉和圣制暮春送朝集使歸郡應(yīng)制》詩:“宸章類河漢,垂象滿中州。”宋王安石《和御制賞花釣魚》詩之一:“宸章獨(dú)與春爭麗,恩許_歌豈易陪。”明張居正《寶謨記》:“我太祖、成祖御藻宸章,_范內(nèi)訓(xùn),藏之天府者,彪炳煥爛,莫可_述矣。”清陸以_《...
相關(guān)評(píng)說:
玉溪市曲線: ______ 愛君才俊秀,李子通家舊.依依兩含情,宸章粲星斗.
玉溪市曲線: ______ 蔡家立志誰能似 雨露承天近尺咫 宸章寵錫歌明良 祝付化工應(yīng)念此 蔡家兄弟寄書還 雨歇南山積翠來 宸眷正隆時(shí)望重 祝堯嘉氣靄樓臺(tái) 蔡子下筆生濤瀾 雨晴端正見南山 宸章屬望丁寧甚 奇絕方名出世間
玉溪市曲線: ______ 士子世忠孝, 宸章在云表. 謝家山水興, 菲絮漢中道. 本心融明明, 一紙幸福報(bào). 人生得意早. 士生秉道義, 宸章煥巖壁. 謝公經(jīng)世心, 菲蓬平地起. 本自國風(fēng)高, 一門忠義氣. 人生志氣立.
玉溪市曲線: ______ 張生才高志自明 梓地故里第一人 宸章奧妙出華彩 福祿壽喜伴此生
玉溪市曲線: ______ 上聯(lián):宸章日月溢喜氣 下聯(lián):寧意煙霞生春風(fēng) 橫批:幽趣雅韻
玉溪市曲線: ______ 睿澤先寰海,功成殿武韶. 戈鋋清外壘,文物盛中朝. 圣祚山河固,宸章日月昭. 玉筵鸞鵠集,仙管鳳凰調(diào).
玉溪市曲線: ______ 秦陸當(dāng)年行樂地 顥歌閑把鐵如意 宸游風(fēng)景入初年 祝圣清場初展禮 秦人仍喜漢官存 顥浩天風(fēng)動(dòng)寶林 宸居穆清受天歷 好風(fēng)叢桂傳芳馨 秦宮一生花底活 顥嘆宗孫長去國 宸眷正隆時(shí)望重 致是清風(fēng)高處多 秦家祖龍還刻石 顥氣寒光動(dòng)石池 宸書麗天丹鳳翥 獻(xiàn)君超然鸞鶴姿 秦王十八已龍飛 顥氣含真玉片輝 宸心悅豫流新唱 強(qiáng)兵四合國將危
玉溪市曲線: ______ 我懷焉所窮,愛君心自弘.銀箭更籌緩,寶瑟和神農(nóng).我有辭鄉(xiāng)劍,愛月影為伴.銀漢麗宸章,寶瑟常馀怨.我本癲狂耽酒人,愛惜爾爺唯有我.銀河碧海共無情,寶襪香綦碎曉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