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明朝的行政區(qū)劃 明朝行政區(qū)劃的簡介
自開原以北,直至黑龍江兩岸,東至烏蘇里江以東達海,北抵外興安嶺,這一廣大地區(qū)總轄于設在黑龍江下游特林的奴爾干都司,所屬衛(wèi)達400余個。與遼東不同的是,朝廷不派官,皆以當?shù)厣贁?shù)民族的酋長為各衛(wèi)的指揮使司等官,管理當?shù)孛褡濉K麄兌ㄆ谙虺⒊暎c明朝保持著政治上的隸屬關系。所以明稱這一地區(qū)的衛(wèi)所〃羈縻〃衛(wèi)所,不過是籠絡之意。這就是說,明實行〃以夷制夷〃的政策,間接統(tǒng)治。這樣,在整個東北地區(qū),以兩大都司分轄南北,構成了明統(tǒng)治東北的政治與軍事體系。從兩大都司及其轄境的劃分,明顯地反映了民族間的根本分野。遼東都司所轄為漢民族的聚居區(qū),而開原以北為各少數(shù)民族散居區(qū)域。明朝如此劃分,最鮮明地體現(xiàn)了歷代所謂〃華夷之辨〃的傳統(tǒng)思想。因為開原以北今吉林、黑龍江兩省不在明朝直接派官的管轄之內(nèi),當時所〃關之東〃、〃關外〃,一般來說,是指遼東都司所轄的遼東地區(qū)。不言而喻,在明代中后期習稱的〃關東〃之名,是很有局限性的。
明朝政府除京師、南京以外,分設十三個布政使司(省):
京師(北直隸),治所北京,今北京。
下轄府: 順天、保定、河間、真定、順德、廣平、大名、永平
南京(南直隸),治所南京,今江蘇南京。
下轄府:應天、鳳陽、淮安、揚州、蘇州、松江、常州、鎮(zhèn)江、廬州、安慶、太平、池州、寧國、徽州
山東,治所濟南,今山東濟南。
下轄:濟南、兗州、東昌、青州、萊州、登州
山西,治所太原,今山西太原。
下轄:太原、平陽、汾州、潞安、大同
河南,治所開封,今河南開封。
下轄:開封、河南、歸德、汝寧、南陽、懷慶、衛(wèi)輝、彰德
陜西,治所西安,今陜西西安。
下轄:西安、鳳翔、漢中、延安、慶陽、平?jīng)觥㈧柌⑴R洮
四川,治所成都,今四川成都。
下轄:成都、保寧、順慶、夔州、重慶、遵義、敘州、龍安、馬湖、鎮(zhèn)雄、烏蒙、烏撒、東川
江西,治所南昌,今江西南昌。
下轄:南昌、瑞州、九江、南康、饒州、廣信、建昌、撫州、吉安、臨江、袁州、贛州、南安
湖廣:治所武昌,今湖北武昌。
下轄:武昌、漢陽、黃州、承天、辰州、德安、岳州、荊州、襄陽、寶慶、鄖陽、長沙、常德、衡州、永州、寶慶
浙江,治所杭州,今浙江杭州。
下轄: 杭州、嚴州、嘉興、湖州、紹興、寧波、臺州、金華、衢州、處州、溫州
福建:治所福州,今福建福州
下轄:福州、興化、建寧、延平、汀州、邵武、泉州、漳州
廣東,治所廣州,今廣東廣州。
下轄:廣州、肇慶、韶州、惠州、潮州、高州、雷州、廉州、瓊州
廣西,治所桂林,今廣西桂林。
下轄:桂林、平樂、梧州、潯州、柳州、廣遠、南寧、思恩、太平、思明、鎮(zhèn)安
云南,治所云南,今云南昆明。
下轄:云南、曲靖、臨安、激江、廣西、廣南、元江、楚雄、鶴慶、姚安、武定、景東、鎮(zhèn)沅、大理、麗江、永寧、永昌、蒙化、順寧
貴州,治所貴陽,今貴州貴陽。
下轄:貴陽、安順、都勻、平越、黎平、思南、思州、鎮(zhèn)遠、銅仁、石阡
在黑龍江流域,明朝政府在西起阿嫩河、東至庫頁島,北達烏第河,南瀕日本海的廣大地區(qū),建立了都指揮使司、衛(wèi)、所等各級行政機構幾百個。永樂七年(1409年),在黑龍江口附近特林地方設置奴兒干都指揮使司,統(tǒng)轄這些行政機構。
明代和清代的行政區(qū)域
清朝初期,為了統(tǒng)治明朝故土,繼續(xù)使用明制的布政使司,后改稱為省。康熙年間,隨著布政使司制度的過大,全國被劃分為18省。在邊疆地區(qū),清朝實行不同于內(nèi)地的行政區(qū)劃,設立了將軍轄區(qū)和辦事大臣轄區(qū)。光緒年間,新疆省、臺灣省被設立,進一步明確了省級行政區(qū)的數(shù)量。清代的省以下行政區(qū)劃單位基本沿用了...
明朝的行政區(qū)劃
428年放棄安南后,明朝在全國各地設置了13個兩國首都的使節(jié),包括首都、陜西、山西、山東、河南、南京、浙江、江西、湖廣、四川、廣東、福建、廣西、貴州、云南明代全國有15個省級單位,隸屬于政治部,改變了元朝入府的道路,成為主要的二級行政區(qū)劃。但同時有直隸省直屬,行政級別與府平起平坐。指揮官16...
明朝行政區(qū)劃
明朝行政區(qū)劃是指明朝時期對地方分級管理而實行的區(qū)域劃分。明初曾沿襲元朝的行省制,洪武九年改行省為承宣布政使司,承宣布政使司下設府和直隸州,府以下有縣和屬州,各直隸州以下有縣,形成了一個省府州縣四級制與省州縣三級制并存的大體格局。后分設都指揮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三司,...
明朝的行政區(qū)劃是怎樣的 清朝時期的行政區(qū)域是怎樣的
明朝的行政區(qū)劃是怎樣的 明朝時期大力加強中央集權統(tǒng)治,公元1428年取消行省制,境內(nèi)的州、府除分統(tǒng)于兩京南北兩直隸外,全國設13個承宣布政使司,簡稱十三司,俗稱十三省,包括山東、山西、河南、陜西、四川、湖廣、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云南、貴州。《明史·地理志一》:“洪武初,建都江表…...
列舉明朝的地方行政制度
明代行省的官署衙門雖已改稱“布政司”,但行政區(qū)劃和管理性質實際上與元代行省并無什么不同的地方,故人們?nèi)粤晳T于稱之為“省”。原因還有兩條,一是機構名稱好聽,二是念起來簡單順口。據(jù)《明史·地理志》中講:明成祖時開始設立兩京,以京畿府州直隸六部,外委13個布政使,以統(tǒng)諸府州縣。自宣德三年(1428)以后,...
明朝有多少個府州縣
在明代,全國被劃分為十五個省級行政單位。在這些單位之下,元朝的路被改為府,成為主要的二級行政區(qū)劃。然而,還有一類特殊的行政區(qū)劃——直隸州,它們直接隸屬于省,其行政級別與府相當。這樣的行政區(qū)劃設置,既保留了傳統(tǒng)的府縣制,又增添了新的行政層級,體現(xiàn)了明朝在行政管理上的靈活與創(chuàng)新。明代對...
明代的行政區(qū)劃和現(xiàn)在的行政區(qū)劃差別在哪?
明朝與現(xiàn)代的行政區(qū)劃存在顯著差異。明朝疆域雖不及元朝廣闊,但在其鼎盛時期,北至內(nèi)蒙古,西達新疆東部,東北控制女真地區(qū),西南管理云南、貴州,南方擁有交郡。明朝對于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實行羈縻衛(wèi)所制度與土司、土官制度。明朝的行政區(qū)劃主要包括直隸與布政使司(省)。直隸下設京師與南京兩處,而布政使司涵蓋了...
明朝行政區(qū)劃的疆域
還有同時兼任巡撫與總督的情況,稱督撫。此外,還有以監(jiān)察御史為巡按,任監(jiān)察之職。巡撫主理民政,原本是明宣宗時期派六部、都察院大臣以此為名義督撫地方行政,到明代宗時正式形成一級行政區(qū)。總督于明英宗時設置,分短期與長期兩種,管轄數(shù)個布政司的軍務。而巡撫與布政司的轄屬關系不一,有的巡撫轄...
明朝行政區(qū)劃的介紹
后分設都指揮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三司,分掌各省軍、司法權力,后逐漸被巡撫制度代替,巡撫常常成為各省權力統(tǒng)一的最高長官。明代在全國設有十五個省級行政區(qū),并改元朝的路為府,成為主要的二級行政區(qū),但是同時又有直屬于省的直隸州,行政級別等同于府。都指揮使司方面,共有16個都司、...
明朝行政區(qū)名稱的幾個問題
明朝行政區(qū)劃的調整 在1376年(洪武九年),明朝對行政區(qū)劃進行了調整,將行省改為承宣布政使司,但民間仍習慣稱其為“省”。都指揮使司的設立 1370年,明朝在各省設立都衛(wèi),后于1375年將其改為都指揮使司。兩京十省的設立 1428年,明朝放棄安南后,對全國行政區(qū)劃進行了調整,設置了兩京十省三使司...
相關評說:
臨潁縣復合: ______ ”1100萬平方公里.南海的“千里長沙,萬里石塘”盡入版圖.其聲教所訖,歲時納... 次年設置交趾布政使司,安南正式成為明朝的一個行政區(qū),下設十五府、卅六州、兩...
臨潁縣復合: ______[答案] 疆域和政區(qū) 明朝疆域 明朝疆域在嘉靖以前大體上是“東起朝鮮西據(jù)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磧,東西一萬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萬零九百四里.”1000萬平方公里.南海的“千里長沙,萬里石溏”盡入版圖.其聲教所訖,歲時納貢,而非命吏置籍,侯...
臨潁縣復合: ______ 奴爾干都司1409年(永樂七年)明成組設置的,所轄東到東海南到圖們江北到外興安嶺西到鄂嫩河,東北包括庫頁島
臨潁縣復合: ______[答案] 明代,行省有過變化但是變化不大. 給你一幅明朝行政區(qū)劃圖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江西的位置和范圍和今天差不多.
臨潁縣復合: ______[答案] 明代在全國設置十五個省級單位,包括:北直隸、南直隸、陜西、山西、山東、河南、浙江、江西、湖廣、四川、廣東、福建、廣西、貴州、云南.以上共十五個省級單位,為明朝穩(wěn)定的統(tǒng)治區(qū)域,稱為“兩京十三布政司”(注意:明朝與今名稱雖...
臨潁縣復合: ______ 秦在地方推行郡縣制度,全國劃分為36郡,郡最高長官為太守(郡相當現(xiàn)在的省,秦... 但相較于秦制而言,行政體制是更完備了,也更有效率. 明朝的行政體系很復雜,他...
臨潁縣復合: ______ 清代地方行政區(qū)劃:府、廳、州、縣 作者:何珍如 轉自:中國大百科全書 清代將地方行政區(qū)劃為省、府(直隸州、直隸廳)、縣(廳、州、縣)三級.府廳州縣為省級以下行政區(qū)劃. 府 省以下的一級行政區(qū)劃,管轄若干縣(州、廳).府的...
臨潁縣復合: ______ 明朝最末的行政區(qū)劃為縣級,沒有鄉(xiāng)這一級別.縣按照地域再劃分為“都”,稱一都、二都等,但這不是正式的行政區(qū)劃,沒有行政長官,多以當?shù)氐淖谧遄约壕S護治理.
臨潁縣復合: ______ 秦郡縣制,有九原郡,桂林郡等,西漢實行封國制,后來平定七國之亂后實行郡縣制,有州郡縣三級,唐宋也主要是郡縣制,唐后期藩鎮(zhèn)割據(jù)嚴重,宋在地方設三使,以文官為地方長官,加強地方控制,元實行行省制度,設有直隸行省,云南行省,嶺北行省等,在中央設宣政院管理原吐蕃地區(qū),明清也是行省制,明朝設貴州布政使司,奴兒干都司,清奠定了我國基本版圖,設過臺灣府,隸屬福建省,一些邊疆地區(qū)由將軍管轄
臨潁縣復合: ______ 六安,別稱“皋城”.位于安徽省西部,處于長江與淮河之間,大別山北麓,地理意義上的“皖西”特指六安.六安之名始于公元前121年,漢武帝取“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置六安國,歷史悠久. 隋朝,開皇初年(581年)改岳安縣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