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歌詞的賞析 誰能告訴我《茉莉花》歌詞的賞析
這首民歌的五聲音階曲調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另一方面,它又具有流暢的旋律和包含著周期性反復的勻稱結構;江浙地區(qū)的版本是單樂段的分節(jié)歌,音樂結構較均衡,但又有自己的特點,此外句尾運用切分節(jié)奏,給人以輕盈活潑的感覺;
《茉莉花》旋律優(yōu)美,清麗、婉轉,波動流暢,感情細膩,樂聲委婉中帶著剛勁,細膩中含著激情,飄動中蘊含堅定。
歌中抒寫了自然界的景物,表現(xiàn)出一種淳樸優(yōu)美的感情,將茉莉花開時節(jié),滿園飄香,美麗的少女們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愛花、惜花、憐花、欲采又舍不得采的美好心愿,表達得淋漓盡致。這首民歌旋律優(yōu)美平和,符合中國人“以柔克剛”的個性。
擴展資料
《茉莉花》是中國民歌,起源于南京六合民間傳唱百年的《鮮花調》,由軍旅作曲家何仿采自于六合的民歌匯編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編曲、詞。
此歌曲先后在香港回歸祖國政權交接儀式、雅典奧運會閉幕式、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南京青奧會開幕式等重大場面上演出。在中國以及國際具有極高的知名度,在中國及世界廣為傳頌,是中國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譽為“中國的第二國歌”。
最早關于《茉莉花》的曲譜(《鮮花調》工尺譜)收錄在道光年間(1821年,一說1837年)的《小慧集》中;這種曲調是在明代已流行的《鮮花調》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在各地方言語調、風土人情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衍生出各種風格的“同宗民歌”,流傳于各省的不同版本曲調各異,但歌詞基本上以反映青年男女純真愛情為主題。
這些民歌以江蘇的《茉莉花》流傳最廣、影響最大;1942年冬天,新四軍淮南大眾劇團的文藝兵何仿記錄下了在南京六合金牛山地區(qū)一位民間藝人那里聽到的民歌版本《鮮花調》,后將原詞中三種鮮花(茉莉花、金銀花、玫瑰花)修改為一種,集中突出茉莉花的特點,對歌詞的順序也做了調整,把有封建意味的“奴”改成了“我”字,將其他一些歌詞改為老少咸宜的語句;
對原曲的頭尾作了一定的改動,將毫無變化重復的前兩句加入了一點“轉”音,用同一曲調演唱三段歌詞,三段的結束音由上揚改為下抑,并增加了以翻高拖腔做結束;
至1957年、1959年之前,共作了兩次修改,進一步豐富其旋律,將歌詞將“滿園花草”改為“滿園花開”,將“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改為“又怕看花的人兒罵”。
參考資料:茉莉花-百度百科
對國人而言,民歌《茉莉花》早已超出了耳熟能詳?shù)姆秶仙矫褡遄院栏械某潭攘恕拇_,作為最早有曲譜記載傳入國外的中國民歌,作為被各國音樂教材收錄、介紹的曲目,作為外國人心目中“中國的‘一歌二曲’”中的“一歌”,作為《圖蘭朵》的主要音樂素材,作為鳥巢的開篇,稱《茉莉花》為中國民歌的NO.1是絲毫不為過的。不過,我們今天要討論的不是《茉莉花》的成就,也不是《茉莉花》的流傳歷史,而是說一下各地不同的《茉莉花》。
其實呢,如果我讓你唱一下《茉莉花》,你可能會給我兩個答案——年輕一點的大概張口就是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而上了年紀的可能會輕輕地唱著“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實際上這兩個都沒錯,都是《茉莉花》,不過前者是清朝末年流傳到國外、被普切尼改編為《圖蘭朵》、后被張藝謀推向世界的“中國之歌”,而后者是上承《鮮花調》、以揚州清曲的形式流傳、后被何仿記錄整理加以推廣的民歌小調,說到底,這是不同地域的兩首同名作品(當然不是專門研究的一般不會在意這種區(qū)別,就算在意也說不出為什么不一樣)。而實際上叫“茉莉花”這個名字的中國民歌可謂是浩如煙海,別說不一個地區(qū),就算是同一個省、同一個市,隔上那么幾十里路就會有一朵不一樣的茉莉在等著你。除去少數(shù)幾個地方的詞曲已經完全不一樣了,大部分的《茉莉花》還是用大致相同的段落結構和意思相近的遣詞造句講述了同一個故事。
說到《茉莉花》,不得不提一下它的前身《鮮花調》(又名《仙花凋》,曾用名《雙疊翠》,流傳于清朝,大概脫胎于明朝的《十二紅》),不過此類考據文章網上有很多,我就不加以引用了,只是想說一下即便到了現(xiàn)在,幾種基本的《鮮花調》還在六合、揚州一帶傳唱,這便給我們的賞析和比較帶來了方便——
1、清代《鮮花調》,地域未知(不一定產自江蘇,因為下面提到的兩首江蘇的《鮮花調》跟這個差別比較大)
好一朵鮮花 好一朵鮮花
飄來飄去落到我的家
我本待不出門就把那鮮花兒彩留下 茉莉花
好一朵鮮花 好一朵鮮花
飄來飄去落到我的家
我本待要出門想問那鮮花兒香留下 茉莉花
我本待要出門想問那鮮花兒香留下 茉莉花
好一朵鮮花 好一朵鮮花
香來香去落到我的家
我本待要出門想問那鮮花兒香留下 茉莉花
我本待要出門想問那鮮花兒香留下 茉莉花
我懷疑當年希特納在《中國旅行記》中記錄的就是這首歌,因為每一段僅僅開頭兩句跟江蘇的《鮮花調》相似,往后則更加接近《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其實伴奏更像,不過那是后來編曲故意的,肯定不算數(shù));除此之外,也只有這首歌跟《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在歌詞上并沒有敘述了一個采花少女有心無膽的故事,而都是說茉莉花來到家門前,自己愛花想留下,更能佐證兩者的繼承關系。這首歌聽上去十分的溫婉,風格還是很類似江蘇通行的《茉莉花》的,而單看歌詞則更有風塵女子閑暇時刻吟唱的意味(這么說的原因是一般老百姓都說《茉莉花》早先是妓院的姐兒們唱的曲兒,后來新四軍小戰(zhàn)士沿街串巷采風聽到后記了下來)。
2、江蘇六合《鮮花調》(六合是南京的一個區(qū))
好一朵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
滿園花草香也香不過它
奴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來年不發(fā)芽
好一朵金銀花 好一朵金銀花
金銀花開好比勾兒芽
奴有心采一朵戴 看花的人兒將奴罵
好一朵玫瑰花 好一朵玫瑰花
玫瑰花開碗呀么碗口大
奴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刺兒把手扎
這就是通行的《茉莉花》最直接的前身,原作是十二朵花輪著唱(即前面提到的《十二紅》),到了清代就只剩下三朵花了,然后1942年何仿的采風使這首歌成了茉莉花的專屬(當然曲調改了不少)。這首歌非常“民俗”,因為其調式唱腔和一唱三嘆的特點讓人一聽就能將產地猜得八九不離十,咿咿呀呀的吳儂軟語配上二胡仿佛能把人聽醉,好像反過來再聽《茉莉花》會覺得特色都丟掉了似的。
相里衍一3、江蘇揚州《鮮花調》
好一朵鮮花 好一朵鮮花
鮮花那個開放別的花開不過它
我想要掐枝頭上戴 又怕看花的人兒 人兒罵
好一朵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
茉莉花開別的花香不過它
我想要掐枝頭上戴 又怕看花的人兒 人兒罵
這是首揚州清曲,因此地方色彩更濃。個人覺得單從可聽度的方面來說,這首歌除非你對評彈、清曲等傳統(tǒng)曲藝感興趣,否則會覺得不是很好聽,當然大部分旋律還是很接近六合的《鮮花調》,畢竟是一個省的。另外,上面的歌詞并不完整,但之后的歌詞是什么我也沒有查到。
By the way, 其實《鮮花調》的版本也不少,能在網上搜到的并不止這三首,但其余的僅僅只有詞而已,所以就不加以記錄了。
說完《鮮花調》,就該說一下《茉莉花》了。建國后,隨著政府對民族音樂的推廣,尤其是八十年代初程桂蘭的演唱使這首本已沉寂的歌重新煥發(fā)出光彩,《茉莉花》開始走入千家萬戶。到了九十年代,《圖蘭朵》開始登陸中國,再加上2000年左右張藝謀的申奧、申博,《茉莉花》開始在全世界回蕩。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我們先從江蘇的《茉莉花》說起——
好一朵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
滿園花草香也香不過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
我有心采一朵戴 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
好一朵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
茉莉花開雪也白不過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旁人笑話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旁人笑話
好一朵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
滿園花開比也比不過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來年不發(fā)芽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來年不發(fā)芽
其實從國家的對外推廣和八十年代以來歌手們的傳唱來看,中國的《茉莉花》指的是“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可對于千千萬萬的老百姓、音樂工作者、曲藝愛好者而言,中國的《茉莉花》只有一朵,就是“好一朵茉莉花”。脫胎于傳統(tǒng)曲藝,借鑒現(xiàn)代音樂進行改良,江蘇的《茉莉花》以其清新與柔美贏得了千千萬萬人的心,以至于全國各地凡是跟《茉莉花》沾邊的都在爭當這首歌的發(fā)源地(個人覺得江蘇省內的各市區(qū)搶還好說,畢竟這的確是江蘇民歌,可外省的也參與爭奪就很沒意思了)。言歸正傳,跟其前身相比,這首歌少了很多曲藝的痕跡,去掉了每段結束時那個拔高的花腔,從而簡單易唱,朗朗上口;而歌詞中由“奴”變成“我”,仿佛從一位婦人變成了一個少女,詞的改動應和著曲的改動,帶來撲面的清新(按我自己的感覺,原先是花在你面前,你在賞花的同時還會被香氣所包圍;而現(xiàn)在你是在遠遠地賞花,你所感受到的是那種亭亭玉立、清幽致遠的風姿)。
接下來聊聊《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原本這首歌一直被掛名在江蘇境內,原因是絕大部分人都不能區(qū)分這首歌和“好一朵茉莉花”,而研究者們也只能提出這是被傳到國外的那一首,根據希特納的羅馬拼音歌詞來看有廣東方言的痕跡,但真正的來源也是說不清。直到最近我在一張老唱片上找到一首《東北茉莉花》,試聽之后發(fā)現(xiàn)竟然就是那首“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芬芳美麗滿枝椏 又香又白人人夸
讓我來將你摘下 送給別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有朝一日落在我家 對著鮮花我樂哈哈
滿園花兒賽不過它 芳香飄萬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茉莉花呀茉莉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芬芳美麗滿枝椏 又香又白人人夸
讓我來將你摘下 送給別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茉莉花呀茉莉花
這就是被國人引以為豪的那首《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不過歌手們一般只唱第一段,然后重復兩三遍,基本沒有人唱過第二段。怎么說呢,這首歌與所有同屬《鮮花調》體系的《茉莉花》相比要文雅許多,甚至可以說舉世“下里巴人”、惟它“陽春白雪”——當然,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它曾出口過,然后又被引進了,無論曲調還是歌詞都被淬煉得格外高雅;也正因如此,這首歌基本失去了作為一首民歌的“俗”味,不應該算作是一首民歌了。但說一千道一萬,這首歌畢竟代表了中國,它的地位和價值或許已不在民歌領域,可在音樂史上絕對是濃濃的一筆。
相里衍一下面的就沒這么集中了,一個省一首而已,不過基本都是北方的——
1、甘肅《茉莉花》
好的個茉莉花 好的個茉莉花
茉莉子開花紅呀紅不過它
我有心折兩朵戴呀 恐怕看花的人兒罵呀哎喲
好的個茉莉花 好的個茉莉花
茉莉子花香飄呀飄得遠啊
南也有 北也有 花香四溢誰也是賽不過它呀
南也有 北也有 花香四溢誰也是賽不過它呀哎喲
曲子很像是江蘇《茉莉花》的變奏,不過也是有自己的地方特色的,你的確能聽出陜甘寧的味兒來。不過由于是外地遷過來的歌,所以還是不如本土歌那么有張力,聽著舒緩一下身心也就是了。
2、青海《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呀 好一朵茉莉花呀
滿園的鮮花勝呀么勝不過它呀
我有心折兩朵戴呀 恐怕是看花人罵呀咿呀咿嗨喲
我有心折兩朵戴呀 恐怕是看花人罵呀咿呀咿嗨喲
我也不折它呀 我也不戴它呀
有朝一日連根么移在家呀
我每日不出門呀 身陪著鮮花坐呀咿呀咿嗨喲
我每日不出門呀 身陪著鮮花坐呀咿呀咿嗨喲
曲調非常接近上面的甘肅《茉莉花》,大概是離得太近了吧,不過也是有自己的特點的——節(jié)奏輕快,花腔少,每句末尾會升上去,讓聽眾心胸為之一開。注意到第二段的詞,該女子一反同類作品女主人公有心無膽的毛病,直接連根拔起帶回家,不再望花興嘆,而且“家門口”式的描寫又跟被出口的那兩首“中國之歌”有異曲同工之妙,其中緣由值得玩味。
3、河南《茉莉花》
一朵茉莉花 一朵茉莉花
茉莉子開花人人都愛它
掐一朵茉莉花戴誒 你呀樂得笑哇啊哈哈哈哈哈哈
喜鵲喳喳叫哇 給俺把喜報啊
姑娘今夜就要出閣
樣樣東西準備好耶 咱的那個喜日子來哎嗨嗨嗨喲
仿佛約好了似的,這首歌就像江蘇《茉莉花》的另一首變奏,不過歌詞改了不少,除了句式還保留之外,內容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大姑娘上轎頭一回,摘朵花戴不僅不會被罵,而且還代表了娘家人和姐妹淘最深切的祝福。這樣一來,江蘇《茉莉花》原有的婉轉用到這里就多了一份羞澀和“喜上眉梢”。
4、陜西《茉莉花》
好呦一朵茉莉花 好呦一朵茉莉花
花開那個千萬朵 朵朵比不下
妹妹吶有心掐朵花兒戴呀 哎呀呀只可惜情哥哥不在家
哎呀呀只可惜情哥哥不在家
那一年南風吹 茉莉它開了花
我送我的情哥哥去遠方
摘一朵茉莉花哥哥你帶上它 妹妹有句貼心話哥哥你要記下
等到翌年茉莉開 你要回到家
春盡夏又等 茉莉花開了花
我喚我的情哥哥快回來
再等來年茉莉花兒開呀 莫讓妹妹空等待
再等來年茉莉花兒開 莫讓妹妹空等待
陜西的《茉莉花》是一首原創(chuàng)本土歌曲,其中的內容相信對秦晉民歌有所了解的都不會覺得陌生,依舊是哥哥走了妹妹思念,君不見《走西口》、《藍花花》啥的都是這么癡男怨女——不過跟別的陜西民歌不同的是,這里面的音樂元素沒那么“土”,貌似經過加工了,所以這應該是建國后出現(xiàn)的歌吧。本歌曲三段旋律一致,兩頭快、中間緩,將女主角的思念和不舍表現(xiàn)得恰到好處……這跟《茉莉花》還有啥關系呢?
5、山東《茉莉花》
春天的茉莉開呀 香噴噴多可愛呀
茉莉園邊住著個祝英臺
她有心去讀書喲 XXXXXXX
梁山伯祝英臺呀 同寒窗整三載呀
英臺父母催她個回家來
情難舍 走相送呀 一路上情實難猜
梁山伯訪友來呀 見紅妝迷解開呀
可憐英臺已定親馬文才
姻緣斷 心肝碎呀 到黃泉難了相思債
馬家他把人抬呀 梁兄不見哭聲哀呀
天崩地裂飛出一對彩蝶來
茉莉重重比翼飛呀 有情人永不分開
因為沒有現(xiàn)成歌詞,所以只得聽寫,于是中途出現(xiàn)了“XXXXXXX”(聽不出來了唄)。話說山東的這個原創(chuàng)《茉莉花》甚為強大,直接講述了“梁祝”這個故事,好在每段后兩句還是有江蘇《茉莉花》的影子的。不過我真沒覺得這個是山東民歌,地域色彩沒那么濃,貌似你放在哪個地方都沒問題,不信你跟《包楞調》比比。
6、臺灣《六月茉莉》
六月茉莉真正美 花開要得那并蒂蓮
愛情若不能成雙對 怎不叫人傷悲
六月茉莉正盛開 好花喜得意中人來采
愛情若只是夢一場 怎不叫人悲哀
六月茉莉香透天 好花喜得意中人來賞
愛情若沒有你在身旁 怎不叫人心涼
六月茉莉開滿山 好花喜得意中人來憐
愛情若像蝴蝶亂摘花 怎能叫人心安
六月茉莉正盛開 好花喜得意中人來采
愛情若只是夢一場 怎不叫人悲哀
臺灣的土民歌一般是指高山族那種,其余的不是解放后的移民創(chuàng)作的就是跟閩南交流來的,這首《六月茉莉》應該是后面那種情況,完全的小情歌,好似《綠島小夜曲》,又好似《望春風》。我聽到的是國語,但我覺得原歌應該是臺語歌,那種朦朧而又酥軟的感覺倒是跟茉莉的風姿不謀而合。另,不用說了吧,這個跟大陸的那個體系八竿子打不著。
好了,我已經將能找得到音頻的《茉莉花》都介紹了一遍,至于網上提到的河北南皮《茉莉花》、山西臨汾《茉莉花》、河北深澤《茉莉花》、山東日照《述羅》、寧夏固原《茉莉花》等等我都沒找到音頻,因此就不算在內了。
花香四溢遍神州,絢麗多彩滿天涯。每一首《茉莉花》都以自己各有的特點為中國民歌添上美麗的一劃。它們都包含著濃郁的生活氣息,散發(fā)著泥土的芬芳,給我們以最美好的藝術享受。在這里,我衷心祝愿每一朵茉莉花都能頑強地綻放,用絢爛多姿的生命表現(xiàn)中國民歌的生生不息!
好一朵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
滿園花草香也香不過它
奴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來年不發(fā)芽
好一朵金銀花 好一朵金銀花
金銀花開好比勾兒芽
奴有心采一朵戴 看花的人兒將奴罵
好一朵玫瑰花 好一朵玫瑰花
玫瑰花開碗呀么碗口大
奴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刺兒把手扎
這就是通行的《茉莉花》最直接的前身,原作是十二朵花輪著唱(即前面提到的《十二紅》),到了清代就只剩下三朵花了,然后1942年何仿的采風使這首歌成了茉莉花的專屬(當然曲調改了不少)。這首歌非常“民俗”,因為其調式唱腔和一唱三嘆的特點讓人一聽就能將產地猜得八九不離十,咿咿呀呀的吳儂軟語配上二胡仿佛能把人聽醉,好像反過來再聽《茉莉花》會覺得特色都丟掉了似的。
《茉莉花》是江蘇民歌,這是眾所周知的,因為江蘇的版本最早、也最具代表性,但發(fā)源地卻頗具爭論。現(xiàn)在的主流觀點是《茉莉花》起源于揚州。
上世紀90年代,江蘇省的南京、鹽城等城市爭相站出來說他們是民歌《茉莉花》的發(fā)源地,而且還在一些媒體上發(fā)表文章,加以證明。2000年10月16 日,兩位揚州文化人在媒體上發(fā)表了一篇《“茉莉花”源自揚州清曲》的文章,此后再沒有聽到其他不同的聲音了。這兩位文化人分別是揚州清曲研究室常務副主任朱祥生和副主任聶峰。其中,聶峰先生還師從于近代的揚州清曲表演大師王萬青。長期沉淀的清曲知識,使兩人堅信《茉莉花》源于揚州清曲。
揚州清曲又稱揚州小曲、揚州小調。《茉莉花》最早屬于揚州的秧歌小調,后經揚州清曲歷代藝人的不斷加工,衍變成揚州清曲的曲牌名【鮮花調】。清乾隆年間出版的一部匯集當時流傳廣泛的地方戲曲的《綴白裘》集里,收集刊登了《鮮花調》,有曲譜和曲詞。曲詞除了個別字與現(xiàn)在的《茉莉花》不同外,其他一字不差,這是目前為止,發(fā)現(xiàn)在的關于《鮮花調》的最早的最完整的記載。由此足以證明,《茉莉花》源自揚州清曲。兩位文化人又從其他方面,列出種種證據,佐證《茉莉花》與揚州的淵源。文章出來后,異音立即沒有了。后來不少其他地方的學者文人,也開始漸漸發(fā)表文章,稱《茉莉花》出自于揚州。
這首膾炙人口的揚州小調,隨著揚州在當時的影響而傳頌全國,且影響了其他許多地方的戲曲和曲藝。150年前,揚州作為當時中國的經濟文化中心和世界著名都市,其孕育出的《茉莉花》在當時可謂是家喻戶曉,人人會哼。幾十年后,普契尼創(chuàng)作《圖蘭朵》時,選用這樣一首既能代表東方韻味又風靡中國的《茉莉花》作為主題音樂,襯托中國人的愛情故事,既自然也屬必然。
發(fā)展和影響
我國地域遼闊,歷史悠久,民族眾多,因此廣泛流傳的民歌小調數(shù)量也甚多。它們就像暮春三月花園中的百花,姹紫嫣紅,姿態(tài)萬千,芳香四溢。其中有一個品種姿壓群芳,栽培悠久,廣受大眾喜愛,她就是大家耳熟能詳?shù)拿窀栊≌{《茉莉花》。
《茉莉花》自古以來流行全國,有各種各樣的變種,但以流行于江南一帶的一首傳播最廣,最具代表性。她旋律委婉,波動流暢,感情細膩;通過贊美茉莉花,含蓄地表現(xiàn)了男女間淳樸柔美的感情。早在清朝乾隆年間出版的戲曲劇本集《綴白裘》中,就刊載了它的歌詞,可見其產生流傳年代的久遠。
十八世紀末年,有個外國人將她的曲調記了下來,歌詞用意譯的英文和漢語拼音并列表示。后來,又有個叫約翰·貝羅的英國人來華,擔任英國第一任駐華大使的秘書。1804年,他出版了自己的著作《中國游記》。也許在他眼里《茉莉花》是中國民歌的代表吧,所以在著作中特意把《茉莉花》的歌譜刊載了出來,于是這首歌遂成為以出版物形式傳向海外的第一首中國民歌,開始在歐洲和南美等地流傳開來。
1924年,世界著名歌劇大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癌癥的病患中完成了歌劇《圖蘭多特》的初稿后逝世。該劇以中國元朝為背景,虛構了一位美麗而冷酷的公主圖蘭多特的故事。普契尼把《茉莉花》曲調作為該劇的主要音樂素材之一,將它的原曲改編成女聲合唱,加上劇中的角色全都穿著元朝服飾,這樣就使一個完全由洋人編寫和表演的中國故事,有了中國的色彩和風味。 1926年,該劇在意大利首演,取得了很大成功。從此,中國民歌《茉莉花》的芳香,隨著這部歌劇經典的流傳而在海外飄得更廣。
據近年來媒體報導,《茉莉花》原名《鮮花調》,本來有三段歌詞,依次歌唱茉莉花、金銀花和玫瑰花。1942年,音樂家何仿到隸屬江蘇省揚州市的儀征市六合金牛山地區(qū)采風,從當?shù)匾晃恢拿耖g藝人那里,采集到了這首在當?shù)貜V為傳唱的民歌,將她的曲調及歌詞一一記錄了下來。 1957年,他將原曲原詞作了改編,三段歌詞都用同一曲調,由原來歌唱三種花改成集中歌唱茉莉花,并以悠揚婉轉的拖腔作結束,遂成為現(xiàn)在大家所熟悉的這個樣子。該曲當年由前線歌舞團演唱,后由中國唱片社出了唱片,于是得到進一步的流傳。
本世紀初年,張藝謀在它導執(zhí)的申奧、申博宣傳片中,都用《茉莉花》作背景音樂。2003年8月3日,2008年奧運會徽——“中國印.舞動的北京”在北京天壇公園祈年殿隆重揭曉。當著名運動員鄧亞萍和著名影星成龍扶著會徽緩緩走上祈年殿時,管弦樂又響起了《茉莉花》的旋律。此時此刻你所聽到的《茉莉花》的樂聲,委婉中帶著剛勁,細膩中含著激情,飄動中蘊含堅定,似乎向世人訴說:《茉莉花》的故鄉(xiāng)——古老的中國正在闊步向前。隨著這些電視片的播放,相信《茉莉花》的芳香,將飄得更遠更廣。
哪個茉莉花???
《茉莉花》的幾種版本及評注
錢仁康在《流傳到海外的第一首中國民歌——“茉莉花”》一文中提到,在我國最早刊載《茉》歌詞的出版物《綴白裘》中,記載《茉》的歌詞是《西廂記》的劇詞,也就是說,唱的是張生戲鶯鶯的故事。 何仿在他的《扎根中華大地,香飄四海五洲——記江蘇民歌“茉莉花”的搜集》(《江蘇音樂》1992\/4)一文中提到他在...
江蘇《茉莉花》的風格
民歌手往往采用吳語演唱這首歌曲,其風格細膩優(yōu)雅,聽來感到新穎親切,生動地刻畫了古代少女追求美好生活的形象,很有藝術感染力。 江蘇的《茉莉花》是“茉莉花”這個大家族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它采用五聲音階,bB徵調式,旋律婉轉流暢,節(jié)奏穩(wěn)重富于變化,音符的結合由于同吟誦歌詞的節(jié)奏基本一致,歌...
茉莉花歌詞(芬芳四溢的愛之歌)
步驟四:回憶起美好的愛情 茉莉花的歌詞中充滿了對愛情的贊美和渴望。當你聆聽歌曲時,回憶起自己曾經經歷過的美好愛情,或者幻想著未來會有的美好愛情。讓茉莉花的歌詞帶給你愛的力量和勇氣。步驟五:享受內心的寧靜 茉莉花的歌曲不僅帶給我們愛情的感覺,還能讓我們內心感到寧靜和平靜。當你聆聽歌曲時,...
誰能告訴我《茉莉花》歌詞的賞析
茉莉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芬芳美麗滿枝椏 又香又白人人夸 讓我來將你摘下 送給別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芬芳美麗滿枝椏 又香又白人人夸 讓我來將你摘下 送給別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 ...
經典名曲《茉莉花》
經典名曲《茉莉花》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背景和廣泛影響力的中國民歌。《茉莉花》以其清新脫俗的旋律和歌詞,成為了中國音樂的代表作之一。這首歌以其簡潔的曲調和富含詩意的歌詞,描繪出茉莉花的美麗和芬芳,同時也寄托了人們對純潔、真摯情感的向往。無論是在音樂會、歌舞劇還是各類文藝演出中,《茉莉花...
《茉莉花》歌曲創(chuàng)作背景
二、作詞編曲 能見到的最早與現(xiàn)代版本相似的《茉莉花》歌詞收編在明朝萬歷年間(1573-1620)馮夢龍的《掛枝兒》中;《茉莉花》歌詞的前身最早刊載于清朝乾隆年間(1764-1774)的戲曲劇本集《綴白裘》,在《綴白裘》中收錄的《花鼓曲》共有12段唱詞,敘述的是《西廂記》中“張生戲鶯鶯”的故事,前兩...
為什么稱《茉莉花》是《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對國人而言,民歌《茉莉花》早已超出了耳熟能詳?shù)姆秶?上升到民族自豪感的程度了——的確,作為最早有曲譜記載傳入國外的中國民歌,作為被各國音樂教材收錄、介紹的曲目,作為外國人心目中“中國的‘一歌二曲’”中的“一歌”,作為《圖蘭朵》的主要音樂素材,作為鳥巢的開篇,稱《茉莉花》為中國民歌的NO.1是絲毫不為過...
茉莉花的歌詞茉莉花的歌曲簡介
1、《茉莉花》的歌詞:好一朵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開香也香不過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看花的人兒罵。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茉莉花開雪也白不過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旁人笑話。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滿園花開比也比不過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來年不發(fā)芽。2、《茉莉花》...
...茉莉花...
我們現(xiàn)在能看到的各種《茉莉花》版本曲譜均統(tǒng)標為“江蘇民歌”,所以連蘇南蘇中 也不必去細究了。從《鮮花調》改編后的《茉莉花》仍保持其四樂句的單一部曲式。原曲歌詞中 唱了三種花,茉莉花、玫瑰花、金銀花,改編后只留了茉莉花,原歌詞中稱“奴”,改編成“我”。江 蘇《茉莉花》曲調未改,...
《茉莉花》有什么音樂特點?
旋律起伏大,曲折流暢,婉轉抒情。現(xiàn)在人們聽得較多的是江浙地區(qū)的《茉莉花》。曲調細膩優(yōu)美、委婉動人。這首小調與一般的小調相似,也是單樂段的分節(jié)歌,音樂結構也較均衡,但又有自己的特點:第三句和第四句歌詞連成一氣,在音樂上也很難從中剪斷。此外,句尾運用切分節(jié)奏,給人以輕盈活潑的感覺。
相關評說:
進賢縣有色: ______ 一、實驗目的: 流行音樂,是有一段時間在相當大的范圍內,流行于大眾的樂曲和通俗歌曲.流行音樂大多曲調流暢,歌詞通俗易懂、貼近生活,因此受到人們的喜愛.在某時期,總有幾首...
進賢縣有色: ______ 這個旋律歷史悠久簡單又容易記,很能體現(xiàn)我國的民族音樂特點,又很好改編成各種歌曲及大型交響樂.普契尼的歌劇《圖蘭朵》中就曾好幾次出現(xiàn)《茉莉花》的旋律,可見這首歌曲對國外的影響. ...
進賢縣有色: ______ 薩克斯十大名曲有《回家》、《茉莉花》、《瞬間》、《平安夜》、《昨日重現(xiàn)》、《清晨》、《友誼天長地久》、《巴比倫河》、《愛無止境》、《永浴愛河》. 1、《回家》 薩克斯《回家》這首樂曲作者為美國著名薩克斯演奏家肯尼·...
進賢縣有色: ______[答案] (1)集中(“匯合”、“一起”、“合唱”之類的意思均可);音樂(“唱歌”、“歌唱”亦可)、快樂(兩個意思的次序可以調換);家園、地球、綠色、和平、和諧等均可(只要寫出其中一個即可)(2)開放題,觀點...
進賢縣有色: ______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芬芳美麗滿枝芽,又香又美人人夸……”優(yōu)美的旋律在耳邊回蕩,優(yōu)雅的歌詞似乎已經讓我看見了那一朵朵散發(fā)著清香的白茉莉. 說起茉莉花,總是讓人贊不決口. 它有著初綻的花朵,默默地散...
進賢縣有色: ______ 和你結發(fā)成為夫妻,就從沒懷疑與你恩愛到老.和你相愛纏綿陶醉在今夜幸福的時刻,多么美好的時光呀!可是明天我就要為國遠行,不得不起來看看天亮沒亮是什么時候了.天一亮就要不得不與你辭別了,因為要到戰(zhàn)場上這一走不知道什么時...
進賢縣有色: ______ 你說的是日本蒲原有明的詩歌《茉莉花》吧:悲嘆嗚咽,我灰暗的心百無聊賴,室內懸著縹緲的紗帳,耀眼地映出你那日的芳顏,在妖媚的郊野,開著妖艷的茉莉花,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