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明史.何楷傳》的文言文翻譯 碎金魚文言文翻譯
翻譯:楊士奇楊士奇,名寓,以字行于世,泰和人。很早就失去父親,母親改嫁,他隨母親到羅家,不久恢復本宗。家中十分貧困。他努力學習,教授學生以維持自己的生活。經常出游湖、湘之間,在江夏設立書塾最久。建文初年,朝廷召集各地儒士修纂《太祖實錄》,楊士奇已因推舉召為教授正要出發(fā),王叔英又以有治史之才推薦,于是被召進翰林院,充任編纂官。不久,朝廷命吏部考核評定史館的各位儒士。尚書張魷得到楊士奇的策論,說:“這不是經生所能說的話。”上奏為第一。授官吳王府審理副,仍舊在史館供職,成祖登位,改任編修。不久,被挑選進入內閣,主管機要事務,幾個月后晉升為侍講。永樂二年,挑選太子屬官,任命楊士奇為左中允。永樂五年,晉升為左諭德。楊士奇任職十分謹慎,在私人居室從不談公事,即使是最親密交厚的人也從來聽不到。在皇上面前,舉止恭敬謹慎,善于應答,論事總是合乎皇上意旨。別人有小過失,曾經為之掩蓋。廣東布政使徐奇裝載著嶺南的土特產饋贈給朝廷的大臣,有人得到他準備送人的捆目名冊進呈皇上。皇上看上面沒有楊士奇的名字,就召見詢問他。楊士奇回答說:“徐奇去廣東時,各位大臣作詩歌文章送行,臣正值生病沒有參加,所以只有我沒上名單。現(xiàn)在各位大臣接受與否還不知道,況且禮物輕微,應當沒有其他的意思。”皇上急忙下令燒毀了名冊。永樂六年,皇上出巡北方,命楊士奇與蹇義、黃淮留下輔助太子。太子喜愛文章詞采,贊善王汝玉以作詩之法進呈。楊士奇說:“殿下應當留心《六經》,有空閑可看兩漢的詔令。詩歌是雕蟲小技,不值得去做。”太子稱好。當初,皇上起兵的時候,漢王多次奮力作戰(zhàn)有功,皇上許諾事成之后立他為太子。后來沒有得到冊立,就怨恨失望。皇上又憐惜趙王年紀輕,十分寵愛他。于是兩位親王就聯(lián)合起來離間太子和皇上的關系,皇上很是心動。永樂九年,皇上返回南京,召見楊士奇詢問太子代理國事的情況,楊士奇回答說很孝敬,并且說:“殿下的天資高,即使有了過失一定會知道,知道了一定會改正,一心愛人,決不會辜負陛下的托付。”皇上很高興。永樂十一年正月初一,出現(xiàn)日食。禮部尚書呂震請求不要免去朝賀。侍郎儀智堅持說不行。楊士奇也引用宋仁宗的事竭力論說。于是免去了朝賀。第二年,皇上出征北方。楊士奇仍然輔助太子駐守京師。漢王暗中攻擊太子更加急迫。皇上返京,因太子接駕慢了一步,將太子屬官黃淮等人全部關進監(jiān)獄,楊士奇后到,原諒了他。召見他詢問太子的事。楊士奇叩頭說:“太子還和原來一樣孝敬。拖延接駕的事,都是臣等人的罪過。”皇上怒意緩解了。隨皇上出征的各大臣紛紛上奏章彈劾楊士奇不應當被單獨寬宥,于是被關進錦衣衛(wèi)的監(jiān)獄,不久釋放。永樂十四年,皇上返回京師,稍微聽說了一些漢王爭奪嫡位的陰謀以及各種越軌的行為,以此事詢問蹇義,蹇義不回答,于是問楊士奇。回答說:“臣與蹇義都侍奉太子,外面人沒有敢對我們兩人說漢王事情的。但是漢王兩次被派去藩地,他都不肯動身。現(xiàn)在知道陛下將要遷都,就馬上請求留守南京。希望陛下深入地觀察漢王的意圖。”皇上沉默,起座還宮。過了幾天,皇上全面了解了漢王的事情,削減了兩個護衛(wèi),將他安排在樂安。第二年,晉升楊士奇為翰林學士,兼任原來的官職。永樂十九年,改任左春坊大學士,仍然兼任學士。第二年再次以輔助教導太子有差錯而獲罪,關進錦衣衛(wèi)監(jiān)獄,十天后被釋放。仁宗登位,提升為禮部侍郎兼華蓋殿大學士。皇上駕臨便殿,蹇義、夏原吉奏事還沒有退下。皇上遠遠看見楊士奇,對兩人說:“新任華蓋殿大學士來了,一定有正直的言論,我們試著一起聽他說。”楊士奇入殿說:“皇上下恩詔減去每年宮廷用度才二天,惜薪司就傳下旨意徵收紅棗八十萬斤,與前面恩詔相抵觸。”皇上立即下令減少一半。朝廷中穿喪服守孝二十七天期滿,呂震請求馬上換成吉服。楊士奇認為不可以,呂震厲聲地斥責他。蹇義兼取雙方意見奏進。第二天,皇上穿戴著白帽和麻衣麻帶臨朝聽政。朝廷大臣中只有楊士奇及英國公張輔的衣服和皇上一樣。朝見結束,皇上對左右的人說:“靈柩還停留在宮中,換下喪服難道是臣子所忍心說的?楊士奇堅持是對的。”晉升為少保,與同僚楊榮、金幼孜一起被賜予“督察過失糾正謬誤”的銀質徽章,準許密封奏章論事。不久晉升為少傅。當時布政使、按察使、知府、縣令等地方官員來京朝見皇上,尚書李慶建議發(fā)派軍隊中多余的馬給這些官吏,每年向他們徵收產下的馬駒。楊士奇說:“朝廷選擇賢才授予官職,卻讓他們去養(yǎng)馬,這是重視牲畜而輕視士子,用什么給天下后世的人樹立榜樣呢?”皇上同意并親自頒發(fā)圣旨取消這一做法,旋即又沒有聲息了。楊士奇再次竭力上言,又沒有答覆。過了一段時間,皇上駕臨思善門,召見楊士奇對他說:“朕以前豈是真的忘了這件事?聽說呂震、李慶等人都不喜歡你,朕是擔心你孤立,恐怕被他們所傷害,不想是因為你的上言而取消這件事罷了,現(xiàn)在有托辭了。”拿出陜西按察使陳智論養(yǎng)馬不便利的奏疏,讓楊士奇起草敕令并實行之。楊士奇叩頭謝恩。群臣練習正月初一朝賀的禮儀,呂震請用音樂,楊士奇與黃淮上疏制止。沒有答覆。楊士奇又上奏,在庭中一直等到夜漏下十刻,答覆說同意。過了一天,皇上召見楊士奇對他說:“呂震每件事情都耽誤朕,不是你們上言,后悔也來不及了。”命楊士奇兼任兵部尚書,同時領取三種職務的俸祿。楊士奇辭掉了尚書的俸祿。皇上代理國事時,怨恨御史舒仲成,到這時候想加罪于他。楊士奇說:“陛下登位,下詔說從前違逆過皇上意旨的都將得到寬宥。如果治舒仲成的罪,那么詔書就失去信用,害怕的人就多了。如漢景帝那樣對待衛(wèi)綰,不也很好嗎?”皇上立即作罷,不治罪了。有人議論說大理寺卿虞謙上言論事不機密,皇上發(fā)怒,將他降了一級。楊士奇為他辯白其中的冤屈,得以恢復原來的級別。又,大理寺少卿弋謙因上言論事而獲罪。楊士奇說:“弋謙響應皇上的詔令陳述自己的意見。如果加罪于他,那么各位大臣從此就不敢說話了。”皇上立刻晉升弋謙為副都御史,并下敕令承認自己的過失。當時有上書歌頌天下太平的人,皇上把它拿給眾大臣看,都認為確實如此。只有楊士奇說:“陛下雖然是恩澤遍布天下,然而流離失所的人還沒有返回家鄉(xiāng),滿目瘡痍還沒有恢復,人民的生活還十分艱難。再休養(yǎng)生息幾年,也許太平盛世就可以期待了。”皇上說:“是這樣的。”因此回頭看著蹇義等人說:“朕以至誠對待你們,希望得到匡救輔助。只有楊士奇曾五次上奏章。你們都沒有一句話。難道果真朝廷中沒有錯誤的政事,天下太平了嗎?”眾大臣慚愧謝罪。這一年的四月,皇上賜給楊士奇詔書說:“從前朕受命代理國事,你侍奉左右,同心同德,為了國家而舍身,多次經歷艱難險阻,從不改變志向。一直到朕繼位以來,有好的建議就入宮稟告,期望朕治理好國家,堅貞而沒有貳心,這些都刻在朕的心中。現(xiàn)在制作‘楊貞一印’賜給你,希望能繼續(xù)盡心匡輔,以成就君主賢明臣下良善的美譽。”不久修纂《太宗實錄》,與黃淮、金幼孜、楊溥一起充任總裁官。不多久,皇上病了,召楊士奇與蹇義、黃淮、楊榮到思善門,命令楊士奇起草敕令去南京召回太子。。宣宗登位,修纂《仁宗實錄》,仍然充任總裁。宣德元年,漢王朱高煦反叛。皇上親自征討,平定了叛亂。軍隊返回,駐扎在獻縣的單家橋,侍郎陳山迎接覲見皇上,說漢、趙二位親王其實是同一條心,請求乘此機會襲擊彰德拿下趙王。楊榮竭力贊同。楊士奇說:“事情應當有實據,天地和鬼神是可以欺騙的嗎?”楊榮厲聲說:“你想阻撓大計嗎!現(xiàn)在逆黨說趙王其實參與了陰謀,怎么說沒有理由?”楊士奇說:“太宗皇帝有三個兒子,當今皇上只有兩位叔父。有罪的人不可赦免,而其無罪的應當厚待他,懷疑就防著他,只要不出事就行了。怎么能突然使用軍隊,傷害皇祖在天之意呢?”當時只有楊溥與楊士奇的意見相同。正要入宮諫諍,楊榮先進去了,楊士奇跟在他后面,守門人不放他進去。不久皇上召蹇義、夏原吉進去。二人將楊士奇的意見告訴皇上。皇上當初就沒有加罪于趙王的意思,發(fā)兵的事得以平息。等到返回京師,皇上考慮楊士奇的意見,對他說:“現(xiàn)在議論的人大多上言論趙王的事情,怎么辦?”楊士奇說:“趙王是皇上最親的人,陛下應當保全他,不要被群臣的言論所迷惑。”皇上說:“我想把群臣的奏章加封后給趙王看,讓他自行處理怎么樣?”楊士奇說:“太好了,再得到一份詔書那就更好了。”于是派使者出發(fā)帶著詔書抵達趙王的藩地。趙王得到詔書大喜。哭泣著說:“我有生路了。”立即上表謝恩,并且獻上王府護衛(wèi),那些言官才不說了。皇上對趙王日益親近而疏遠陳山。對楊士奇說:“趙王之所以能保全,是你的功勞。”賜給金銀彩帛。當時交址幾次叛亂。朝廷多次發(fā)大部隊征討,都戰(zhàn)敗覆滅。交址的黎利派人來京假意請求冊立陳氏的后裔。皇上也厭倦了打仗,想準許這一請求。英國公張輔、尚書蹇義以下的人,都說給他封號沒有名義,白白地向天下人示弱。皇上召見楊士奇、楊榮謀劃,二人竭力說:“陛下體恤百姓的生命所以安撫荒遠的邊地,不是沒有名義。漢代放棄珠匡,前朝史書以此作為美談,不算作示弱,準許他只會帶來便利。”不久皇上下令選擇出使交址的人,蹇義推薦伏伯安有口才。楊士奇說:“說話不符合忠信,即使是蠻荒之地也不能讓他去。伏伯安是小人,出使將會玷辱國家。”皇上贊同他的意見,另外派遣使者。從這以后放棄交址,停止出兵,每年節(jié)省軍事費用成千上萬。宣德五年春季,皇上侍奉皇太后拜謁祖先陵墓,召英國公張輔、尚書蹇義以及楊士奇、楊榮、金幼孜、楊溥,在皇太后所住的臨時宮殿中朝見太后。太后慰勞了他們。皇上又對楊士奇說:“太后對朕說,先帝在東宮做太子時,只有你不怕違忤,先帝能夠聽從,因此沒有壞過事。又教誨朕應當接受直言進諫。”楊士奇回答說:“這是皇太后具有美盛品德的話,愿陛下記住。”不久皇上敕令鴻臚寺,楊士奇年老有病,趕著上朝有時落在后面,不必論罪上奏。皇上曾經改裝出行,夜晚駕臨楊士奇的宅邸。楊士奇慌忙出來迎接,叩頭說:“陛下怎么能不珍惜自己關系到國家社稷命運的身體呢?”皇上說:“朕想與你說句話,因此就來了。”過了幾天,抓獲二個盜賊,有不軌的企圖。皇上召見楊士奇,告訴他這件事,并且說:“從今以后知道你愛護朕了。”皇上因各地頻頻發(fā)生水災旱災,召見楊士奇商議下詔令寬大體恤,免除受災地區(qū)的租稅和養(yǎng)官馬所虧空數額的事情。楊士奇因而請求一并免除拖欠的賦稅以及徵收柴火乾草的稅錢,減少官田賦稅的定額,清理滯留的冤案,淘汰到京城服役的工匠,以擴大皇上布施恩德的意愿。百姓非常高興。過了二年,皇上對楊士奇說:“體恤百姓的詔令下達已久,現(xiàn)在還有什么可以撫恤的嗎?”楊士奇說:“上次詔令減免官田的租稅,但戶部仍然按以前的定額徵收。”皇上不高興地說:“現(xiàn)在開始執(zhí)行詔令,違反規(guī)定的人將依法定罪。”楊士奇又請求安撫逃荒的人民,糾察貪官污吏,推舉有辭章修養(yǎng)的文人和勇猛果敢的武士,讓被判極刑人家的子孫都能夠在仕途上進升。又請求朝廷大臣三品以上的以及都察院和六科的官員各自推舉自己所了解的人才,以作為地方行政長官的人選。都答覆同意。在那一階段,皇上勵精圖治,楊士奇等輔臣同心輔助,四海之內號稱為政治修明,社會安定。皇上就效仿古代君王和臣子巡游的事,每當一年的開始,賜百官休息十天。皇上的車駕也時常駕臨西苑、萬歲山,眾學士都隨從左右,賦詩唱和,皇上安詳地詢問民間的疾苦。有什么論事上奏,皇上都虛心地傾聽接受。皇上當初登位的時候,內閣大臣有七人。陳山、張瑛因為是皇上當太子時的舊臣而蒙恩入閣,不稱職,調出內閣任別的官職。黃淮因病退休。金幼孜去世。內閣中只有楊士奇、楊榮、楊溥三人。楊榮爽朗果斷,遇事敢作敢為,幾次隨從成祖出征北方,能夠知曉邊疆將帥是否賢良,要塞的險阻平坦和距離遠近,敵國的歸附情況。但是他經常接受跡贈,邊疆的將帥每年按時送他好馬。皇上很清楚這事,就問楊士奇。楊士奇竭力上言:“楊榮精通邊塞事務,臣等人不如他,不應當以小毛病耿耿于心。”皇上笑著說:“楊榮曾經揭你和夏原吉的短處,你還要為他設想嗎?”楊士奇說:“愿陛下能像寬容臣那樣寬容楊榮。”皇上的怒氣才緩解。這以后,楊士奇所說的話漸漸傳出,楊榮因此愧對楊士奇,兩人相處得十分愉快。皇上也更加親近厚待楊士奇,先后賜給楊士奇的精美果品、祭品美酒、金綺衣、錢幣、書籍器皿多得無法計算。宣宗崩,英宗登位,才九歲,軍事國務大事稟告太皇太后后作決定。太后一心任用楊士奇、楊榮、楊溥三人,有事就派遣宦官去內閣咨詢商議,然后作出決策。三人也都很自信,從容不迫地表達自己的意見。楊士奇首先請求訓練士兵,嚴守邊防,設置南京參贊機務大臣,分別派遣文武官員鎮(zhèn)守巡撫江西、湖廣、河南、山東,取消偵事校尉。又請求按照次序免除租稅,慎重用刑斷案,嚴格考核各部門工作。都批準實行。正統(tǒng)的開頭幾年,朝廷政治清明,是楊士奇等人的功勞。正統(tǒng)三年,《宣宗實錄》修成,晉升為少師。正統(tǒng)四年,請求退休。不批準,敕令準他返鄉(xiāng)掃墓。不久,返回朝廷。當時宦官王振得寵于皇上,逐漸開始干預內庭之外的事務,引導皇上用威嚴管理下屬,大臣往往被關進監(jiān)獄。靖江王佐敬私下贈金子給楊榮。楊榮已先返鄉(xiāng)掃墓,回來后不知道這件事。王振想藉此機會扳倒楊榮,楊士奇竭力緩解這件事,得以平息。楊榮不久去世,楊士奇、楊溥更加孤立。第二年就大規(guī)模發(fā)兵征伐麓川,庫銀耗費巨大,士兵馬匹死去達幾萬。后年,太皇太后崩,王振的勢力更是大盛,大肆作威作福,文武百官稍有抵觸,就遭執(zhí)拿并拘禁。朝廷大臣人人恐懼不安,楊士奇也無法制止。楊士奇已經年老,兒子楊稷傲慢暴戾,曾經施暴殺人。言官紛紛上奏章彈劾楊稷。朝廷商議不立即定罪,將這些奏章封送給楊士奇看。又有人揭發(fā)楊稷橫行暴虐的幾十件罪狀,于是將他關進監(jiān)獄。當時楊士奇因年老有病正在休假。皇上恐怕傷了楊士奇的心,降旨慰勞勸勉。楊士奇感激流淚,憂傷得不能起床。正統(tǒng)九年三月去世,年八十。贈官太師,謚號文貞。有關部門于是論罪誅殺了楊稷。當初,正統(tǒng)初年,楊士奇上言瓦剌漸漸強大,將成為邊疆的禍患,而邊疆軍隊缺少馬匹,恐怕無法抵御。請求在附近的太仆寺馬群登記處領取馬匹,西番進貢的馬匹也全部發(fā)給軍隊。楊士奇死后不久,也先果然入侵,發(fā)生了“土木之難”,有識之士想起了楊士奇的話。又一直善于識別人才,喜歡推薦清貧的讀書人,他推薦的人中有從來沒有見過面的。于謙、周忱、況鐘等人,都是因為楊士奇的推薦,做官達一二十年,清廉和才干為天下之首,成為當代的名臣。第二子楊樋,以上代余蔭的資格被任命為尚寶丞。成化年間,晉升太常寺少卿,掌管太常事務。
收效,保證,公而忘私,震驚,愿望,著名的近義詞
宋 陸游 《條對狀》:“如措置酒坊,招捕海賊,未有毫發(fā)成效,而擾害之事,已饜滿聞聽。”《明史·孫承宗傳》:“ 承宗 以宰相再視師,皆粗有成效矣。” 浩然 《艷陽天》第五五章:“計策安排倒安排的挺好,就是沒地方下手,也不見成效。”擔保,譯為:它是一種承諾,是對擔保人和被擔保人...
誰知道《明史·何楷傳》翻譯,麻煩提供下,絕對好評
誰知道《明史·何楷傳》翻譯,麻煩提供下,絕對好評 我來答 1個回答 #熱議# 網文質量是不是下降了?匿名用戶 2013-09-22 展開全部 何楷(1594-1645),字玄子,號黃如,漳浦縣鎮(zhèn)海衛(wèi)人。居住湖西趙家城村下梧石湖山,又建居漳州府城“何衙內”。何楷小時候很聰明,讀書常常過目不忘,被村人稱為神童。天啟...
魏忠賢亂政文言文翻譯
5. 明史.何楷傳文言文翻譯 何楷,字元子,漳州鎮(zhèn)海衛(wèi)人。天啟五年進士。值魏忠賢亂政,不謁選而歸。崇禎時,授戶部主事,進員外郎,改刑科給事中。流賊陷鳳陽,毀皇陵。楷劾巡撫楊一鵬、巡按吳振纓罪,而刺輔臣溫體仁、王應熊,言:「振纓,體仁私人;一鵬,應熊座主也。逆賊犯皇陵,神人共憤。陛下輟講避殿,感動 何...
楊一改文文言文答案
6. 明史.何楷傳文言文翻譯 何楷,字元子,漳州鎮(zhèn)海衛(wèi)人。天啟五年進士。值魏忠賢亂政,不謁選而歸。崇禎時,授戶部主事,進員外郎,改刑科給事中。流賊陷鳳陽,毀皇陵。楷劾巡撫楊一鵬、巡按吳振纓罪,而刺輔臣溫體仁、王應熊,言:「振纓,體仁私人;一鵬,應熊座主也。逆賊犯皇陵,神人共憤。陛下輟講避殿,感動 何...
文言文閱讀張永德字抱一
殷云霽就將所有屬吏聚集于公堂說:“我需要一個字寫得好的人,各呈上你們的字。”屬吏之中,姚明的字最像匿名信的筆跡,殷云霽就問他:“為什么殺朱鎧?”姚明大驚,只好招認說:“朱鎧將到蘇州做生意,我因貪圖他的財物,所以殺他。” 注釋 ①緩治:延緩破案。 ②狎:親近。 3. 明史.何楷傳文言文翻譯 何楷,字...
童尚書文言文翻譯
6. 明史.何楷傳文言文翻譯 何楷,字元子,漳州鎮(zhèn)海衛(wèi)人。天啟五年進士。值魏忠賢亂政,不謁選而歸。崇禎時,授戶部主事,進員外郎,改刑科給事中。流賊陷鳳陽,毀皇陵。楷劾巡撫楊一鵬、巡按吳振纓罪,而刺輔臣溫體仁、王應熊,言:「振纓,體仁私人;一鵬,應熊座主也。逆賊犯皇陵,神人共憤。陛下輟講避殿,感動 何...
文言文陳登字元龍
3. 明史.何楷傳文言文翻譯 何楷,字元子,漳州鎮(zhèn)海衛(wèi)人。天啟五年進士。值魏忠賢亂政,不謁選而歸。崇禎時,授戶部主事,進員外郎,改刑科給事中。流賊陷鳳陽,毀皇陵。楷劾巡撫楊一鵬、巡按吳振纓罪,而刺輔臣溫體仁、王應熊,言:「振纓,體仁私人;一鵬,應熊座主也。逆賊犯皇陵,神人共憤。陛下輟講避殿,感動 何...
尉遲拒婚文言文答案
【翻譯】唐太宗對尉遲恭說:"我想嫁女兒給你,你滿意嗎?"尉遲恭謝絕說:"我媳婦雖然目光短淺,長相丑陋,但我們仍沒有失去夫妻感情。 我常常聽到古人的話:“富貴了不改換妻子,就是仁義。”我暗暗羨慕這樣人,希望圣上停止這種恩德。 "他叩頭堅決推辭。皇帝贊許他并停止了嫁女的打算。 4. 明史.何楷傳文言文翻譯 ...
陸樹聲文言文閱讀翻譯
《百度文言文翻譯》 6. 明史.何楷傳文言文翻譯 何楷,字元子,漳州鎮(zhèn)海衛(wèi)人。天啟五年進士。值魏忠賢亂政,不謁選而歸。崇禎時,授戶部主事,進員外郎,改刑科給事中。流賊陷鳳陽,毀皇陵。楷劾巡撫楊一鵬、巡按吳振纓罪,而刺輔臣溫體仁、王應熊,言:「振纓,體仁私人;一鵬,應熊座主也。逆賊犯皇陵,神人共憤。陛...
尹會一文言文翻譯閱讀
4. 明史.何楷傳文言文翻譯 何楷,字元子,漳州鎮(zhèn)海衛(wèi)人。天啟五年進士。值魏忠賢亂政,不謁選而歸。崇禎時,授戶部主事,進員外郎,改刑科給事中。流賊陷鳳陽,毀皇陵。楷劾巡撫楊一鵬、巡按吳振纓罪,而刺輔臣溫體仁、王應熊,言:「振纓,體仁私人;一鵬,應熊座主也。逆賊犯皇陵,神人共憤。陛下輟講避殿,感動 何...
相關評說:
濉溪縣牙型: ______[答案] (1)此題考查文言詞語的解釋.涉及的詞語都是常見的文言實詞和虛詞.解答時要聯(lián)系上下文.根據語境作出判斷.①監(jiān)司很吃驚,請他校刊書籍.延:請.②加派兩人催促他.益:增加.③使者很生氣,想逮捕桑悅.恚:惱...
濉溪縣牙型: ______ 1、宋濂,本名景濂,最早來自金華遷西,后遷居浦江.年輕敏感,學會聞人夢,過... 7、宋濂死于魁地奇,享年72歲.謚號文獻后.本文,明史宋濂傳原文及翻譯,明史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