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五年級奧數(shù)題(用方程解答,過程要詳細,題目在問題補充里) 一道五年級奧數(shù)題(列方程解應(yīng)用題)要過程!
沒有孩子的家庭和有2個孩子的家庭一樣多,就相當(dāng)于每個家庭都有且只有1個孩子,
5000個家庭,所以共有:
5000個孩子
考點:列方程解應(yīng)用題(兩步需要逆思考).
分析:(1)要求此城鎮(zhèn)共有多少個小孩,應(yīng)把5000戶居民可以分為三部分:(1)只有1個小孩的;(2)有2個小孩的;(3)沒有小孩的;然后根據(jù)題意進行分析,即可得出問題答案.
(2)設(shè)x戶家庭有1個孩子,所以2個孩子家庭是(5000-x)÷2,0個孩子的家庭也是(5000-x)÷2,
即:x×1+(5000-x)÷2×2+(5000-x)÷2×0,進而解答求出該鎮(zhèn)共有孩子的個數(shù).
解答:解:方法一:5000戶居民可以分為三部分:(1)只有1個小孩的;(2)有2個小孩的;(3)沒有小孩的;
其中(2)與(3)的居民相同,我們就可以將有2個小孩的家庭的其中1個孩子分給沒有小孩的家庭,
這樣5000戶居民每個家庭都有1個小孩,所以這城鎮(zhèn)共有5000個小孩;
方法二:設(shè)x戶家庭有1個孩子,所以2個孩子家庭是(5000-x)÷2,0個孩子的家庭也是(5000-x)÷2,
即:x×1+(5000-x)÷2×2+(5000-x)÷2×0,
=x+5000-x=5000;
答:此城鎮(zhèn)共有5000個小孩;
點評:此題屬于邏輯分析題,做此類題的關(guān)鍵是抓住題中的關(guān)鍵量,然后進行分析推理,得出結(jié)論.
5000個,相當(dāng)于每戶一個。除了每戶一個的,其余的一半是2個,因為不會有多于2個的情況,所以還有的沒孩子。
你好好看看你題目是不是打錯了,完全不成立的
五年級數(shù)學(xué)奧數(shù)題,列方程解決問題,求解(一元一次)
1、設(shè)小華今年x歲,則:(x-7)*3+14=(x+7)*2,解得:x=21歲;2、設(shè)原來的被除數(shù)為x,則:x-13=5(80-x-13),解得:x=58,80-58=22,即原來的被除數(shù)為58,除數(shù)為22;3、設(shè)最開始教室里有x名男生,則:5(x-9)=x\/2,解得:x=10,10+10\/2+10=25,即最開始教室里有25名...
五年級奧數(shù)題。急!用方程解!
第4題。解:設(shè)山羊x只,綿羊y只:x+y=800 且 2\/5x-1\/2y=50 列方程組得:x=500 y=300 所以有:山羊500只,綿羊300只。第5題。師傅的5\/8與徒弟的5\/8的和就是840的5\/8,即840×5\/8=525個,因為師傅的5\/8比徒弟的2\/3多60,也就是師傅的5\/8等于徒弟的2\/3加上60,即 師傅...
6道五年級奧數(shù)題求解(有計算過程)、
3:設(shè)除數(shù)為X 則 745-574=10X-9 直接解得x=18 帶入 余數(shù)16 4:觀察總計66元 因此1元的只有可能是 1、6、11、16……張。 又因為1元比10元的多2張,故1元的一定為6張 帶入得 10元的為4張 5元的為4張 5:設(shè)變后乙為X ,則 甲為2X-20 得方程2X-20+X=2000+...
一道五年級奧數(shù)題(列方程解應(yīng)用題)要過程!!
設(shè)丁X分 X-4=(90+88+85+X)÷4 X-4=263\/4+X\/4 X-X\/4=263\/4+4 3X\/4=279\/4 X=93 丁93分 四個人的平均成績=(90+88+85+93)÷4=89分
小學(xué)五年級奧數(shù)題,要過程,先謝謝各位了。
5*30=150個人 6*20=120個人 每分鐘新來的人數(shù)為:(5*30-6*20)\/(30-20)=3個人 原來排隊的人數(shù)為:5*30-3*30=60個人 每分鐘新來的3個人需要3個驗票口,才可無滯留;原有的排隊需要:60\/10=6個檢票口 所以如果要使10分鐘消失,那么需要同時開3+6=9個檢票口。方程 解:設(shè)檢票口打開之前就...
五年級奧數(shù)題。用方程解。急!
用完本子有10張紙,剩下20張紙,這20張紙是計劃里剩下的5天的,也就是每天用4張,三十天一共是120張紙,減掉多余的30張,本子是90張紙
五年級奧數(shù)題,一元一次方程解答?
解:設(shè)走了10個女生后,女生的人數(shù)為X,這時的男生人數(shù)為2X 5(2X-9)=X 10X-45=X 9X=45 X=5 原來女生的人數(shù)為:5+10=15人
五年級奧數(shù)題(用方程解答)
x=45 3,設(shè)味精一包重x則一包糖重(27-2x)\/5 (27-2x)\/5*4+8x=28 x=1 4,設(shè)每千克魚x元總錢數(shù)為單位1,則肉錢每千克(1-6x)\/8 3x+(1-6x)\/8*12=1 x=1\/12 所以魚12千克肉16千克 5,設(shè)第一組植x,第二組36-x,第三組34-x 36-x+34-x=19*2 x=16 其它的代入算一下...
奧數(shù)題(用方程解,方程要寫過程!)
解:設(shè)大客車有x輛,小客車有y輛。由題可列{x+y=10 ① {100x-60y=520② 由①,得y=10-x ③ 把③代入②,得 100x-60(10-x)=520 100x-600+60x=520 160x=1120 x=7 把x=7代入③,得y=3 所以x=7,y=3 答:大客車有7輛,小客車有3輛。
一道小學(xué)五年級奧數(shù)題,幫忙解答下謝謝!
解方程:5x-39=56 5x=56+39 5x=95 x=19 檢驗:5x19-39=95-39=56
相關(guān)評說:
海城市后角: ______ 設(shè)哥哥先騎馬走X小時后下馬栓馬,那么弟弟步行到此地需要3X小時,此時哥哥又已經(jīng)向前步行了2X小時了 最后各個還 需要步行的距離是(51-12X-2X*5)千米,弟弟還需騎馬的距離是(51-12X)千米 要求兩人同時到達那么就必須滿足(51-12X-2X*5)=3(51-12X) 求出了X的值就不難解決問題了 當(dāng)然,同樣的 道理,也可設(shè)弟弟先騎馬走,得到的答案有可能不一樣哦
海城市后角: ______ 解:設(shè)8點32分時,第二輛車離化肥廠的距離為x千米,則第一輛車離化肥廠3x千米 據(jù)題意,得:3x+60*(7÷60)=2[x+60*(7÷60) ] 解得x=7 所以第一輛車在8點32分時離化肥廠3*7=21千米,也就是離開化肥廠有60*(21÷60)=21分鐘,因此從8點11分離開化肥廠的.
海城市后角: ______ 甲的速度為y,則[(y-50)+(x+30)]*3=1080 x+y=380 從前可知y>x 可知y>190,x<190 且兩個人只相隔一圈,甲是a圈,乙a-1圈,k米處相遇45x=1080(a-1)+k45y=1080a+k y-x=24 y=202,y=178 其實甲跑了9090米,8圈450米,乙跑了8010米,7圈450米 方程:[(y-50)+(x+30)]*3=1080 45y-45x=1080 甲202米/分,乙178米/分
海城市后角: ______ 小學(xué)五年級奧數(shù)測試題 1、計算:(第 1 題 15 分,其余每題 7 分,共 120 分) (1)1.25*67.875+125*6.7875+1250*0.053375=( ) (2)2001-1998+1995-1992+……+15-12+9-6+3=( ) (3)1*2*3*4*5*……*97*98*99*100 積的末尾有()(4)設(shè) A...
海城市后角: ______[答案] 設(shè)剪去的長度為x米,依題意列方程 23-x=2(14-x) 23-x=28-2x x=5 答:從兩塊布中剪去的長度各5米.
海城市后角: ______ 解:設(shè)第一次不及格人數(shù)為x人,那么及格人數(shù)就是3x+4人, 第二次不及格人數(shù)是x-5人,及格人數(shù)是3x+4+5,由題意得: (x-5)*6=3x+4+5, 6x-30=3x+9, 3x=39, x=13, 參加競賽的人數(shù):13*3+4+13=56(人); 答:五(1)班有56人.
海城市后角: ______ 一部分家庭有1個孩子,其余的家庭的一半每家有2個孩子,(其余的家庭的另一半就是沒有孩子的家庭), 沒有孩子的家庭和有2個孩子的家庭一樣多,就相當(dāng)于每個家庭都有且只有1個孩子, 5000個家庭,所以共有: 5000個孩子
海城市后角: ______ 必要第一句:"解:設(shè)(要求的數(shù))為x( 單位)."把原式列出來,用x代替.用以前的辦法求未知數(shù)x.如有兩個未知數(shù).得在第一句后再設(shè)一個y;如為倍數(shù),則可為(兩數(shù)倍數(shù))x.第一句是重點,如寫漏一些.可無分全扣.
海城市后角: ______ 解:設(shè)乙每分鐘行x米. 2(40+5)x=40(50+x) 90x=2000+40x 90x-40x=2000 x=40答:乙每分鐘行40米.希望幫助到你
海城市后角: ______[答案] 33 人 題中可知只會打乒乓球的有18*1/2=9人 ,兩個都不會的有九人.故 51-18*1/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