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襲"荷蘭要塞”臨戰(zhàn)受命
德國在1940年5月初,集結(jié)了136個師(其中包含10個坦克師、6個摩托化師),擁有3000多輛坦克和4500多架飛機,形成了3個集團軍群,準備對西歐發(fā)動攻勢。
A集團軍群由博克上將指揮,下轄第6和第18集團軍,共有28個師,負責突破德荷邊境防線,占領荷蘭全境和比利時北部。
B集團軍群由龍德施泰特上將指揮,下轄第4、第12和第16集團軍,共有44個師,主要突擊集團,任務是經(jīng)過盧森堡和比利時的阿登山區(qū),向圣康坦、阿布維爾和英吉利海峽實施突擊,割裂法國北部和比利時境內(nèi)的英法軍隊。
C集團軍群由萊布上將指揮,下轄第1和第7集團軍,共有17個師,配置在馬奇諾防線正面,開始時實施佯動,牽制法軍。
德軍戰(zhàn)略預備隊共有47個師,配置在萊茵河地區(qū)。
英法等盟國戰(zhàn)前未充分準備,法國認為德國可能會繼續(xù)向東進攻蘇聯(lián),英國則依賴海上封鎖和戰(zhàn)略轟炸。荷比盧三國抱有免遭侵略的幻想。盟軍作戰(zhàn)計劃直到1940年3月才確定,規(guī)定如果德軍向比利時實施主要突擊,則以兩個法國集團軍和一個英國集團軍向比利時機動,協(xié)助比利時軍隊阻止德軍。
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遠征軍共有135個師(3個坦克師、3個摩托化師),擁有3000余輛坦克和1300多架飛機,還利用英國本土1000多架飛機。荷蘭和比利時軍隊部署在本國東部邊界線附近,英法軍隊共103個師,配置在法國北方各省和德法邊境的馬奇諾防線及其以東地域。
1940年5月10日,德軍對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展開了全線進攻。荷蘭首當其沖。德軍在進攻荷蘭時使用了空降部隊,進行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的第一個戰(zhàn)役規(guī)模的空降作戰(zhàn)。
進攻荷蘭的德軍為A集團軍群的第18集團軍,下轄10個步兵師和1個傘兵師、1個機降師,由庫赫勒將軍指揮。德軍的作戰(zhàn)企圖是以空降兵的突然襲擊保障地面部隊快速越過荷蘭邊界,突破哥雷比-皮爾防線,向鹿特丹、海牙兩地進擊。
荷蘭在1939年9月成為首批進行戰(zhàn)爭動員的國家之一,在波蘭被入侵的第二天就下達了戰(zhàn)爭動員令,保持了防御作戰(zhàn)準備狀態(tài)。荷蘭的防御計劃根據(jù)英法荷比四國協(xié)議制定,規(guī)定荷蘭軍隊在英法軍隊到達前,僅在邊界線和縱深內(nèi)進行防御,以遲滯德軍進攻。
荷蘭軍隊兵力有限,不足以防守由馬斯特里赫特到北海的400公里長的邊界。為了防御德軍入侵,荷蘭設有三道防線:邊境地區(qū)構(gòu)筑有基本的筑壘陣地,部署少量兵力;而后是哥雷比-皮爾防線,荷蘭的10個步兵師主要依托這一防線組織防御;最后是“荷蘭要塞”,包括鹿特丹、阿姆斯特丹、烏德列支和海牙地區(qū),擁有天然障礙,東有北臨艾瑟爾運河的格雷伯筑壘地域,南有從瓦爾河到鹿特丹的防御工事做屏障,是荷蘭中樞神經(jīng)所在地。
德軍清楚荷蘭可能利用水障防御。為打破荷軍計劃并保護裝甲部隊免受洪水威脅,德軍計劃在地面部隊突破主要防線時,同時攻占下萊茵河、馬斯河和瓦爾河上的要害橋梁,以迅速通過。
早在1939年10月27日,德軍第7空降師師長斯圖登特將軍在希特勒召見下,討論了使用空降部隊的計劃。希特勒強調(diào)了在波蘭戰(zhàn)役后使用空降部隊的必要性,并命令斯圖登特制定作戰(zhàn)計劃。斯圖登特的計劃后來雖然有所修改,但基本設想并未改變。
為了實施這一計劃,德軍計劃在海牙和鹿特丹進行空降作戰(zhàn),以奪取關鍵地域和橋梁,保障地面部隊的快速推進。參加空降作戰(zhàn)的兵力為1.6萬人,其中傘降部隊4000人,機降部隊1.2萬人,由第2航空隊的約500架容克-52運輸機運送。荷蘭當局根據(jù)從德國諜報局獲得的情報,采取了一些反空降措施,但大多數(shù)軍官對此不夠重視,過于依賴防線和洪水的防御效果。
擴展資料
早在1939年10月德國就開始策劃對西歐的進攻,希特勒為此下達了第6號指令,陸軍總司令部擬制了行動計劃,代號為"黃色方案"。這個作戰(zhàn)計劃實際上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施里芬計劃"的翻版, 即通過比利時的中部向法國首都巴黎實施主要突擊。1940年1月10日,一名攜帶西線作戰(zhàn)計劃的德軍軍官因座機迷航在比利時期降,使該計劃落入英、法手中。有鑒于此,德軍"A"集團軍群參謀長曼施坦因認為,如果再執(zhí)行這一計劃,勢必難以達成戰(zhàn)略突然性。他在各種場合不斷強調(diào):法國陣地的弱點位于馬奇諾防線的西北端,即馬奇諾工事與盟軍機動地段的接合點。因此,進攻部隊的大部分兵力應直奔這個方向。曼施坦因不顧陸軍總參謀長哈爾德等高級將領的反對,建議改向阿登山區(qū)實施主要突擊。希特勒對此建議非常感興趣。1940年2月24日,德軍最高統(tǒng)帥部發(fā)布了一道指令,正式采納了曼施坦因的意見。經(jīng)過修改后的作戰(zhàn)計劃,主要進攻方向?qū)⑼ㄟ^阿登山區(qū),首先攻占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的北部,擊潰法國北部之英、法軍隊,爾后再從西、北兩個方向進攻巴黎;在馬奇諾防線正面,開始只以佯動進攻牽制,待主力攻占巴黎繞至該防線側(cè)背時,再進行前后夾擊,圍殲該線法軍主力。
襲的組詞有什么
襲的組詞:應襲、逆襲、承襲、因襲、襲擊、沿襲、抄襲、夜襲、十襲、侵襲等。1、應襲:指應對某種攻擊、襲擊或危機事件而采取反擊或應對措施。2、逆襲:指處于劣勢或不利情況下,采取相應措施,以扭轉(zhuǎn)局面取得勝利,反敗為勝。3、承襲:指繼承或接受某種遺產(chǎn)、家業(yè)、傳統(tǒng)、文化等資源或財富,如...
襲的意思
1、襲(拼音:xí),是漢語通用規(guī)范一級字。最早見于金文。本義表示死者穿的衣襟在左邊的內(nèi)衣,后引申為重疊、重復、承襲等義。 ?2、形聲字。西周金文及籀文所見從衣,龖聲。《說文》小篆從衣,龖省聲。漢代以降承襲省聲寫法,或下形上省聲,或外形內(nèi)省聲。楷書以下形上省聲結(jié)體。楷書簡體把...
襲怎么讀音是什么
襲拼音:[xí][釋義] 1.趁敵人不備時攻擊:~擊。~擾。夜~。偷~。侵~。 2.觸及:寒氣~人。“芳菲菲兮~予”。 3.照樣做,照樣繼續(xù)下去:因~。沿~。世~。
襲的讀音是什么
襲 [xí][釋義]1.趁敵人不備時攻擊:~擊。~擾。夜~。偷~。侵~。2.觸及:寒氣~人。“芳菲菲兮~予”。3.照樣做,照樣繼續(xù)下去:因~。沿~。世~。4.量詞,指成套的衣服:衣一~。5.衣上加衣,引申為重迭:“~朝服”。“山三~,陟”。6.合,和:“齊秦~”。
襲怎么組詞
1、1侵襲 造句這是令人感到沮喪的共識被沖突饑荒和疾病所包圍的非洲又被一場新的聯(lián)合災難所侵襲雖然非洲只制造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解釋侵入而襲擊2偷襲 造句該程序引起了媒體的爭相報道,各個地方愛;Xí偷襲,襲擊;襲讀音是xí 釋義趁敵人不備時攻擊 觸及 照樣做,照樣繼續(xù)下去 量詞,指成套...
襲組詞 襲的優(yōu)秀組詞
1、承襲chéngxí]繼承前人的爵位、產(chǎn)業(yè)或文化等。2、奔襲[bēnxí]迅速趕去,對遠方的敵人進行突然襲擊、。3、襲占[xízhàn](動)襲擊并占領。4、剿襲[chāoxí]剽竊人言以為己說。5、襲取[xíqǔ]襲取xíqǔ∶多指武裝沖突中出乎意料的奪取。6、空襲[kōngxí]用飛機、導彈等對敵方目標進行...
襲的筆順
筆順:橫、撇、豎彎鉤、撇、點、點、橫、撇、豎提、撇、捺 釋義:1、趁人不備突然攻擊。應用:襲擊,偷襲,夜襲,空襲 2、侵;逼。應用:侵襲,寒氣襲人 3、照已有的樣子做;照著過去的制度、方法等繼續(xù)使用。應用:抄襲,因襲,沿襲 世官九等,皆有襲職,有替職。——《明史·職官志一》賁...
襲可以組什么詞語
1、襲擊。原義是指軍事上出其不意的攻擊,也用來喻指突然的打擊。2、襲用。沿襲采用的意思。3、突襲。出其不意地進攻;突然襲擊。4、襲封。子孫承繼前輩受封的爵位。5、襲擾。襲擊騷擾的意思。6、空襲。用飛機、導彈等襲擊敵方目標。7、承襲。承繼、沿襲的意思。8、襲取。沿襲采取的意思...
襲怎么組詞 襲如何組詞
1、襲組詞有:襲擊、偷襲、突襲、襲用、剿襲、奔襲、抄襲、世襲、侵襲、襲取、因襲、沿襲、剽襲。2、趁敵人不備時攻擊:襲擊。襲擾。夜襲。偷襲。侵襲。3、觸及:寒氣襲人。“芳菲菲兮襲予”。4、照樣做,照樣繼續(xù)下去:因襲。沿襲。世襲。5、量詞,指成套的衣服,衣一襲。6、衣上...
襲字組詞有哪些
沿襲、剽襲、奇襲、空襲、襲擾、承襲、蹈襲、三襲、襲常、討襲、掩襲、襲襲、擾襲、十襲、襲荷、襲害、尸襲、降襲、襲玩、沖襲、攻襲、襲破、襲職、襲履、慕襲、襲裘、嗣襲、襲仿、襲冒、襲蔭
相關評說:
潁泉區(qū)彈性: ______ 理由不用那么復雜,因為,袋鼠是澳大利亞特有的動物,其他地方?jīng)]有.
潁泉區(qū)彈性: ______ 在二戰(zhàn)前,前蘇聯(lián)侵略波蘭,侵略芬蘭,入侵愛沙尼亞(不少愛沙尼亞人認為是這樣的)----.當然戰(zhàn)前的德軍也在搶地盤,壯大自己.雙方行為導致1939年8月23日 德國與蘇聯(lián)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其中規(guī)定:雙方以波羅的海沿岸地區(qū)的立陶宛北部邊界、波蘭的那累夫河、維斯瓦河和散河為分界線.這個就是”堡壘”的由來
潁泉區(qū)彈性: ______[答案] Luxembourg,as a result of its special strategic location,became in front of the neutral country from the 16th century to 19th ... (from suddenly Gen trigram duke,to Hubbs fort family,to French and Spanish king,finally is saint Rome emperor) what in the hand,...
潁泉區(qū)彈性: ______ 空降戰(zhàn)例之——艾本艾瑪爾要塞 1、戰(zhàn)斗背景: 戰(zhàn)斗背景我就不太詳細說了,因為全是些廢話.簡單說就是曼失坦因的黃色計劃中,為要從阿鄧主攻,所以B集團軍必須奪取荷蘭境內(nèi)阿爾伯特運河上的三座橋梁,分別是:維德維策大橋、佛倫哈...
潁泉區(qū)彈性: ______ 征服, 拉丁, 拉丁,勇敢. Vic, 拉丁. Victor:呆板, 活躍的, 維托,生物欣欣向榮之狀, 維克多 拉丁,征服者.Vern有著兩個差異頗頗大的意義, 衛(wèi)維恩 拉丁. Vivian, 茂盛,氣力旺盛的人, 勝利者, 佛能,如藝術品般的男人, 很活...
潁泉區(qū)彈性: ______ 有好多.野生百合全株 朝鮮百合 百合-黑人蒙特 洪堡百合 荷蘭百合 麝香百合 歐洲百合 紫斑百合 豹紋百合 山丹百合 峨眉百合 艷紅鹿子百合
潁泉區(qū)彈性: ______ Junkers Flugzeug und Motorwerke AG 用 途 運輸機 1933年 Ju52/3MG3E 乘員2-3人 ... 1940年5月10日,德軍對荷蘭境內(nèi)的機場、橋梁等目標進行多目標大規(guī)模傘降和機降...
潁泉區(qū)彈性: ______ 這幅畫是17世紀荷蘭著名靜物畫家彼得·克萊茲的作品《Still Life with a Watch"》是他在1636年創(chuàng)作的. 用的透視是平行透視(有一面跟畫面平行,同時有一面與地面平行的透視.而且畫面中只有一個消失點)
潁泉區(qū)彈性: ______ 西方的“皇帝”一詞來自拉丁語的imperator或caesar,意思為羅馬軍隊的最高統(tǒng)治者... 1871年,普法戰(zhàn)爭結(jié)束,德意志統(tǒng)一,普魯士國王才接受這個頭銜.
潁泉區(qū)彈性: ______ 加勒城堡是16世紀由葡萄牙人建造的.公元十八世紀英國人入侵之前,加勒城堡一度輝煌,發(fā)展到了它的頂盛時期.它是歐洲人在南亞及東南地區(qū)建筑防衛(wèi)要塞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