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jgcgs88.cn-狠狠久久亚洲欧美专区不卡,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无毒不卡,噼里啪啦国语版在线观看,zσzσzσ女人极品另类

  • <strike id="qgi8o"><td id="qgi8o"></td></strike>
  • <ul id="qgi8o"><acronym id="qgi8o"></acronym></ul>
  • <li id="qgi8o"></li>
    <ul id="qgi8o"></ul>
    <strike id="qgi8o"><rt id="qgi8o"></rt></strike>
    <ul id="qgi8o"><center id="qgi8o"></center></ul>
  • <kbd id="qgi8o"></kbd>

    關(guān)于中國名勝古跡的資料 中國名勝古跡的資料?

    1、北京故宮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筑之精華。

    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占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間。是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zhì)結(jié)構(gòu)古建筑之一。

    北京故宮于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shè),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

    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墻,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紫禁城內(nèi)的建筑分為外朝和內(nèi)廷兩部分。

    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tǒng)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內(nèi)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tǒng)稱后三宮,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宮。

    2、長城

    長城(The Great Wall),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墻,而是以城墻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jié)合的防御體系。

    長城修筑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發(fā)生在首都鎬京(今陜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戲諸侯”就源于此。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列國爭霸,互相防守,長城修筑進入第一個高潮,但此時修筑的長度都比較短。秦滅六國統(tǒng)一天下后,秦始皇連接和修繕戰(zhàn)國長城,始有萬里長城之稱。明朝是最后一個大修長城的朝代,今天人們所看到的長城多是此時修筑。

    長城資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陜西、甘肅、內(nèi)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青海、寧夏、新疆等15個省區(qū)市。

    其中河北省境內(nèi)長度2000多千米,陜西省境內(nèi)長度1838千米。根據(jù)文物和測繪部門的全國性長城資源調(diào)查結(jié)果,明長城總長度為8851.8千米,秦漢及早期長城超過1萬千米,總長超過2.1萬千米。

    3、大明湖

    大明湖,山東省濟南市區(qū)湖泊、濟南三大歷史名勝之一。位于濟南市歷下區(qū)舊城區(qū)北部,是由濟南眾多泉水匯流而成,湖水經(jīng)濼水河注入小清河。湖水面積46公頃,水深平均2~3米。

    大明湖歷史悠久,紀念古人政績、行蹤的建筑以及自然景觀很多,諸如歷下亭、鐵公祠、小滄浪、北極閣、匯波樓、南豐祠、遐園、稼軒祠等,引得歷代文人前來憑吊、吟詠。唐代以后的歷代詩人,都留下了著名的詩篇。

    解放后,于1957年正式辟建成公園,幾經(jīng)修繕美化,成為濟南市著名的游覽勝地之一。

    4、峨眉山

    峨眉山(Mount Emei)位于北緯30°附近,四川省西南部,四川盆地的西南邊緣,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勢陡峭,風景秀麗,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稱,山上的萬佛頂最高,海拔3099米,高出峨眉平原2700多米。

    峨眉山處于多種自然要素的交匯地區(qū),區(qū)系成分復雜,生物種類豐富,特有物種繁多,保存有完整的亞熱帶植被體系,有植物3200多種,約占中國植物物種總數(shù)的1/10。

    峨眉山還是多種稀有動物的棲居地,動物種類達2300多種。山路沿途有較多猴群,常結(jié)隊向游人討食,為該山一大特色。

    峨眉山是普賢菩薩的道場,宗教文化特別是佛教文化構(gòu)成了峨眉山歷史文化的主體,所有的建筑、造像、法器以及禮儀、音樂、繪畫等都展示出宗教文化的濃郁氣息。

    山上多古跡、寺廟,有報國寺、伏虎寺、洗象池、龍門洞、舍身崖、峨眉佛光等勝跡,是中國旅游、休養(yǎng)、避暑目的地之一。

    5、劍門蜀道

    劍門蜀道是首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以劍門關(guān)為核心,北起陜西寧強,南到成都,全長450公里。劍門蜀道沿線三國文化深厚,龐統(tǒng)、蔣琬、姜維、鄧艾、馬超、鮑三娘等在此留下了精彩的故事;

    劍門蜀道沿線古跡眾多,三星堆遺址、德陽文廟、昭化古城、七曲山大廟、皇澤寺、千佛崖等都是重要文物;

    劍門蜀道沿線美景密布,富樂山四季花似錦,翠云廊古柏三百里,明月峽“飛梁架絕嶺”。

    因1000年前詩仙李白的“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得以名揚天下。數(shù)百里古蜀道上,峰巒疊嶂,峭壁摩云,雄奇險峻,壯麗多姿,構(gòu)成了川陜交通的一大屏障。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北京故宮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長城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大明湖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峨眉山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劍門蜀道



    杭州名勝古跡

    西湖風景名勝區(qū)

    【西湖風景名勝區(qū)】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總面積60.04平方公里。東起杭州城區(qū)松木場、保路轉(zhuǎn)少年宮廣場北,經(jīng)白沙路、環(huán)城西路、湖濱路、南山路至萬松嶺以南及吳山、紫陽山、云居山景點全部;南自鼓樓沿吳山、紫陽山、云居山東側(cè)山麓經(jīng)鳳山門沿鳳凰山路于天花山沿西湖引水渠道至錢塘江北岸,轉(zhuǎn)珊瑚沙貯水庫至留芳嶺以北;西自留芳嶺、竹竿山、九曲嶺、名人嶺至美人峰、北高峰、靈峰山至老和山山脊線以東;北自老和山山麓(浙江大學西圍墻)轉(zhuǎn)青芝塢路北側(cè)30米,接玉古路、浙大路、曙光路至松木場以南。外圍保護區(qū)面積35.64平方公里,東起南星橋江濱公園、江城路、鳳山橋、中山南路、鼓樓轉(zhuǎn)河坊街、延安南路、延安路,轉(zhuǎn)慶春路、武林路、教場路至環(huán)城西路以西地區(qū);南至錢塘江主航道中線,杭富路至轉(zhuǎn)塘以北地區(qū);西為留轉(zhuǎn)路以東地區(qū);北自留下,經(jīng)杭徽路、天目山路至武林門以南地區(qū)。西湖風景名勝區(qū)內(nèi)以西湖為核心,有國家、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60處和風景名勝點100余處,其中主要有西湖十景、西湖新十景。西湖舊稱武林水、錢塘湖,又稱明圣湖、金牛湖等。北、西、南三面環(huán)山,東面為市區(qū),三面云山一面城。唐人因湖在州城之西,故稱西湖。蘇東坡守杭時有詩: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因此又有西子湖之名。湖體輪廓近似橢圓形,面積6.03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積5.66平方公里,湖岸周長15公里。湖底較平坦,水深平均在1.5米左右,最深處2.8米左右,最淺處不到1米。白堤、蘇堤,將湖面分成外湖、里湖、岳湖、西里湖、小南湖5個部分。湖中有孤山、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4島。注入西湖的主要溪流有金沙港、龍泓澗、長橋溪。西湖引水工程鉆地穿山,引來錢塘江清流。調(diào)節(jié)西湖水位的主要出水口,一是圣塘閘,經(jīng)圣塘河流入運河;一是涌金閘,經(jīng)浣紗河地下管道,流入武林門外的城河。西湖遠古時是與錢塘江相通的淺海灣,以后由于泥沙淤塞,大海被隔斷,在沙嘴內(nèi)側(cè)的海水成了一個瀉湖。所以民間諺語說:西湖明珠從天降,龍飛鳳舞到錢塘。西湖承受山泉活水沖洗,又經(jīng)歷代人工疏浚治理。詩人白居易(772~846)和蘇東坡(1037~1101)等人任杭州地方長官時,都悉心治理西湖,疏挖湖泥,興修水利,灌溉農(nóng)田,而且構(gòu)成了湖中三島、白蘇二堤、湖上塔影的佳麗景色。環(huán)湖山巒疊翠,花木繁茂,峰、巖、洞、壑之間穿插著泉、池、溪、澗,青碧黛綠叢中點綴著樓閣、亭榭、寶塔、石窟。湖光山色,風景如畫。清漪碧波和綠云翠谷間,閃爍著無數(shù)秀麗的自然景觀和璀璨奪目的歷史古跡。中國民間傳誦: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佳是杭州。并說西湖之美,古今難畫亦難詩。明正統(tǒng)間,有日本國使者游西湖,曾題詩說:昔年曾見此湖圖,不信人間有此湖。今日打從湖上過,畫工還欠著工夫。西湖十景題名源于北宋山水畫家宋迪題畫的四字句,他用平沙落雁、山市晴嵐、遠浦歸帆等等來標出自己所畫的作品內(nèi)容。后來山水畫家競相仿效。公元13世紀,南宋畫家馬遠、陳清波在擷取西湖風景精華所作的畫中,也分別標上柳浪聞鶯、兩峰插云、平湖秋月、斷橋殘雪、三潭印月、雷峰夕照、蘇堤春曉和南屏晚鐘,以后又畫了花港觀魚、曲院荷風兩幅,于是便有了西湖十景的說法。清朝康熙皇帝南巡游西湖,為十景題名立碑,并改兩峰插云為雙峰插云,曲院荷風為曲院風荷。西湖十景就這樣確定下來了。1985年,杭州日報社、杭州市園林文物管理局等單位發(fā)起征集新景點、新景名的活動,有5萬人參加,歷時8個月。結(jié)果,遴選出云棲竹徑、滿隴桂雨、虎跑夢泉、龍井問茶、九溪煙樹、吳山天風、阮墩環(huán)碧、黃龍吐翠、玉皇飛云和寶石流霞等十景,人們稱之為新西湖十景。陳云、劉海粟、趙樸初等10位名家為之題名立碑。西湖風景名勝區(qū)內(nèi),除十景、新十景外,著名景點還有天竺、五云山、鳳凰山、玉山、北高峰、湖心亭、白堤、孤山、放鶴亭、劉莊、杭州花圃、植物園、南高峰、水樂洞、獅峰、葛嶺、紫云洞、西溪、靈峰探梅等。�

    蘇堤春曉蘇堤在西湖西側(cè),南北兩端銜接南山路與北山路,全長2.8公里。是北宋詩人蘇東坡在杭州為官時,組織民工開浚西湖,挖泥堆筑而成。堤上還安排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跨虹6座石拱橋,起伏相間,突破了筆直長路的單調(diào)。堤上兩邊夾種桃樹、柳樹,風光旖旎。堤岸現(xiàn)已鋪上柏油路,兩旁寬闊的草坪添植了各式花木,每隔一定距離,便設(shè)有一張長靠背椅,十分幽靜。白天,游人信步瀏覽,一片閑情逸致;入夜,則成為當?shù)厍閭H幽會的姻緣道。蘇堤景色四時不同,晨昏各異,晴、陰、雨、雪均有情趣。尤以春天早晨,湖面薄霧似紗,堤上煙柳如云,故有蘇堤春曉之稱。�

    柳浪聞鶯位于西湖東南岸,南山路清波門附近。這里原為南宋皇帝的御花園--聚景園,園中原有柳浪橋,沿湖遍植垂柳,密密柳絲仿佛在湖邊掛起綠色帳幔。春風吹拂,碧浪翻飛,濃蔭深處時時傳來嚦嚦鶯聲。因而名為柳浪聞鶯。現(xiàn)擴建為夜公園,面積從原來的一隅之地擴大為17公頃,全園分為友誼、聞鶯、聚景和南園4個景區(qū)。聞鶯館中新添了百鳥天堂,百鳥飛翔其中,鶯歌燕舞。公園內(nèi)綠草如茵,繁花似錦。�曲院風荷原來的曲院風荷在蘇堤北端跨虹橋下(康熙題碑處)。宋代,那里有一家釀造官酒的曲院,里面種了許多荷花,芰荷深處,清香四溢,因此便有曲院風荷之說。現(xiàn)在的曲院風荷比原來擴大了數(shù)百倍,布局十分精巧。賞荷區(qū)廣闊的水面上,有無數(shù)種荷花。傍水建造的賞荷廊、軒、亭、閣,古樸典雅,與綠云、荷香相映成趣。還辟有西湖密林度假村。公園中的密林區(qū),參天的樹木,濃蔭蔽天,頗似深山老林。林中豎有幢幢架空的樺木結(jié)構(gòu)小屋,以及木板平房,還有炊具,可供游人宿營野餐。�

    平湖秋月位于白堤西端,三面臨水,背倚孤山。唐代,這里建有望湖亭。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改建為御書樓,并在樓前挑出水面鋪筑平臺,立碑亭,故題名為平湖秋月。置身平臺,眺望西湖景色,無論晴雨都有奇趣,尤其是皓月當空的秋夜,一色湖光萬頃秋,更充滿詩情畫意。�

    三潭印月在西湖三島之一的小瀛洲周圍。島基是蘇東坡組織民工疏浚西湖時,用挖出的葑泥堆筑而成的,明代又沿島筑起環(huán)形堤埂等,才構(gòu)成湖中有島,島中有湖,宛如蓬萊仙島的絕妙佳境,因而起名為小瀛洲。現(xiàn)在島上有曲橋和造型別致的亭、榭。在綠云荷香掩映下,景觀富于層次,意境深邃。小瀛洲島南的水面上有3座造型美麗的小石塔,是當年蘇東坡組織疏浚西湖時在深水處立的坐標。明代重建,即今之樣式。秋夜,皓月當空,如在塔內(nèi)點上燈燭,洞口蒙上薄紙,燈光從中透出,便宛如一個個小月亮倒影水中,構(gòu)成天上月一輪,湖中影成三的奇麗景色。三潭印月由此得名。�

    雷峰夕照西湖南岸夕照山上,舊有雷峰塔,為975年吳越王因慶賀黃妃得子而建,取名黃妃塔。后人因塔在名為雷峰的小山上,改稱雷峰塔。夕陽西照時,塔影橫空,金碧輝煌。雷峰夕照由此而名。雷峰塔初建時為13層,可以登臨。明代遭火后,改為7層,后又成5層8面。雷峰塔與保?塔隔湖相對,所以有南北相對峙,一湖映雙塔、雷峰似老衲,保?如少女之說。湖上雙塔,水中雙影,與湖中三島、蘇白二堤相輝映,曾給游人增添了無限美感,又帶來了豐富的神話與歷史傳說,使歷代多少詩人、畫家為之傾倒。以后,雷峰塔因被鄉(xiāng)人竊磚,挖空了塔基,1924年9月25日下午傾圮。雷峰夕照一景也因此僅有美名。國務(wù)院1983年5月批準的《杭州城市總體規(guī)劃》中已明確:恢復西湖十景之一,并為民間流傳極廣的雷峰塔。不久的將來,這一景點將重放光彩。�

    南屏晚鐘是指南屏山下凈慈寺的鐘和鐘聲。凈慈寺系954年吳越王為高僧永明禪師而建,原名永明禪院,南宋時改名為凈慈禪寺,是西湖四大叢林寺院之一。寺前原有一口大鐘,每到傍晚,鐘聲在蒼煙暮靄中回蕩,便將人帶入玉屏青嶂暮煙飛,紺殿鐘聲落翠微的意境之中。南屏晚鐘與雷峰夕照隔路相對,塔影鐘聲組成了西湖十景中兩處最迷人的晚景。凈慈寺還伴有濟公的神話傳說,寺內(nèi)有運木神井,引得無數(shù)游人前來觀賞。自宋至清代,凈慈寺時有興廢,1959、1984年兩次進行整修后已恢復一新,新鑄了一口重達1.5萬公斤的銅鐘,悠揚的鐘聲又回蕩在西子湖的夜空。�

    斷橋殘雪斷橋是白堤的東起點,正處于外湖和北里湖的分水點上。斷橋之名起于唐代詩人張祜斷橋荒蘚澀之句,又因孤山之路到此而斷,故名斷橋。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的《白蛇傳》故事,于此地發(fā)生。舊時石拱橋上有臺階,橋中央有小亭,冬日雪霽,橋上向陽面冰雪消融,陰面卻是玉砌銀鋪,橋似寸斷,又似橋與堤斷,構(gòu)成了奇特的景觀,因有斷橋殘雪之名。�

    雙峰插云位于靈隱路上的洪春橋邊,雙峰插云御碑亭所在之處。雙峰指的是天竺山環(huán)湖南、北兩支山脈中最為著名的南高峰、北高峰。兩峰遙相對峙,相去10余里。山雨欲來時,向巍然聳立的雙峰望去,濃云如遠山,而遠山又淡得像浮云,是云是山,一片朦朧,難以分辨,雙峰的峰尖忽隱忽現(xiàn)插入云端。這時,游人如同面臨一幅巨大的潑墨山水畫,云海浩茫茫,峰尖隱隱然。雙峰插云便由此得名。�

    花港觀魚位于蘇堤南端,北倚西山,它是西湖風景區(qū)內(nèi)規(guī)模最大的一級公園。古代,因有小溪自花家山流經(jīng)此處入西湖,所以稱花港。宋時,花家山下建有盧園,為南宋內(nèi)侍官盧允升的私人花園,園內(nèi)栽花養(yǎng)魚,風光如畫,被畫家標上花港觀魚之名。清代康熙時廢園重建。這個景點原來僅有一碑、一亭、一池和三畝地,現(xiàn)已建成為占地20多公頃的大型公園。花港觀魚,以魚為中心,穿過大草坪,便是魚樂園,游人圍攏魚池投餌,群魚翻騰水面,追逐爭食,紅光波音,有色有聲,呈現(xiàn)一番魚樂人也樂的景象。�

    云棲竹徑在離湖濱約20公里的五云山云棲塢里。相傳五云山飄來的五彩云霞常常在此棲留,故名云棲。從云棲石牌坊進入,沿途是一徑萬竿綠參天,幾曲山溪咽細泉的天然景色。竹徑旁有陳云題書云棲竹徑的碑亭以及洗心亭。亭前小池,水清見底,十分涼爽,可以一洗塵埃。�

    滿隴桂雨滿隴指的是南高峰與白鶴峰夾峙下的蹊徑滿覺隴。這條山道沿途種植7000多株桂花。金秋季節(jié),林壑窈窕,珠英瓊樹,空山香滿,沁人肺腑。古人有詩曰:西湖八月是清游,何處香通鼻觀幽?滿覺隴旁金粟遍,天風吹墮萬山秋。故取名滿隴桂雨。南高峰和青龍山間的石屋嶺南麓,有洞形如石屋,名石屋洞,洞前有桂花廳。�

    虎跑夢泉虎跑即虎跑泉,在大慈山定慧禪寺內(nèi)。虎跑之名,因夢泉而來。傳說唐代高僧性空住在這里,后來因水源短缺,準備遷走。有一天,他在夢中得到神的指示:南岳衡山有童子泉,當遣二虎移來。果見兩虎跑地作穴,涌出泉水。虎跑夢泉由此得名。虎跑游覽的樂趣在泉。進山門之后,清泉便在腳下發(fā)出絲弦般的聲響,酷似滴珠落盤的琵琶樂曲。虎跑泉十分清澈,水質(zhì)潔凈,龍井茶葉虎跑水,歷來被譽為西湖雙絕。從聽泉、觀泉、品泉、試泉直到夢泉,能使人自然進入一個繪聲繪色、神幻自得的美妙境界。虎跑還是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濟公歸葬的地方,濟公殿、濟公塔院坐落于此。近代藝術(shù)大師李叔同在此出家為僧,弘一法師紀念室也很引人關(guān)注。�

    龍井問茶龍井在西湖西面的風篁嶺上。晉朝葛洪在此煉丹,大旱時井水不涸,人以為與海通,故名龍井。龍井之水的奇特之處在于攪動它時,水面上就出現(xiàn)一條分水線,仿佛游絲一樣,不斷擺動,然后慢慢消失。這一小小奇觀為游人增添了樂趣。自古以來,人們以消受山中水一杯為最佳的享受。龍井既是名泉,又是中國著名的龍井綠茶的產(chǎn)地,所以命名為龍井問茶。龍井綠茶具有色綠、香濃、形美、味甘四大特色。�

    九溪煙樹即著名風景點九溪十八澗。位于西湖西邊群山中的雞冠垅下,一端連接煙霞三洞,一端貫連錢塘江。中心點是九溪菜館前面的一片溪灘和公園。從這里沿雞冠垅拾級而上,可直達山頂望江亭。在亭前眺望錢塘江,之字形彎曲的江流盡收眼底,遠處煙波浩渺,水天一色。九溪的主景是水。所謂九與十八均為虛指,是多的意思。九溪的水源自楊梅嶺,沿途匯合了青灣、宏法、唐家、小康、佛石、百丈、云棲、諸頭、方家等9個山塢的溪流,曲曲折折、忽隱忽現(xiàn)地流入錢塘江。十八澗源于龍井山,于詩人嶼、孫文隴、雞冠隴之間穿林繞麓,匯合了無數(shù)溪澗。九溪十八澗水隨山轉(zhuǎn),山因水活。這里的山和樹,都因有了這縱橫交錯、蜿蜒曲折而又奔流不息的水而被點活,構(gòu)成了青山縹緲白云低,萬壑爭流下九溪、重重疊疊山,曲曲環(huán)環(huán)路,丁丁東東泉,高高下下樹的絕妙佳境。所以被贊美為九溪煙樹。�

    吳山天風吳山在西湖東南面,山體延入市區(qū),高僅100米,然而山奇石秀,風景獨好,是西湖周圍群山中內(nèi)涵最豐富、最耐人游賞的一座山。山頂北部的巫山十二峰,怪石嶙峋,有筆架、香爐、棋盤、象鼻、玉筍、龜息、盤龍、舞鶴、鳴鳳、伏虎、劍泉、牛眠等名稱,又因這些巖山酷似十二生肖中的動物,也稱十二生肖石。吳山是吳越、南宋文化薈萃之地,山上頗多摩崖石刻。蘇東坡的詠牡丹詩和明吳東升書寫的歲寒松柏4字刻于原寶成寺旁的感化巖上,下面山崖上有宋代書法家米芾的手跡第一山3字。山上的許多古樟樹,冠蓋如云,古樸蒼勁,樹齡一般都在四五百年以上,最老的宋樟已達800歲高齡。吳山左挹錢塘江,右掠西子湖,是匯觀江湖,鳥瞰市容的勝地。山巔新建了江湖匯觀亭,亭前楹聯(lián)是從山上原城隍廟前移來的明代徐文長題辭: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圖畫,十萬家煙火盡歸此處樓臺。恰好點明了吳山天風的佳境。�

    阮墩環(huán)碧阮墩即阮公墩,西湖中三島之一,是清代浙江巡撫阮元疏浚西湖時用淤泥堆積而成。島上土質(zhì)松軟,原無建筑物,近年來營造了青竹結(jié)構(gòu)的亭、軒、堂、閣,造型樸素而又典雅,短籬茅舍的周圍花木扶疏,組成了頗具特色的水上園林。因它處在粼粼碧波上,籠罩于郁郁叢林下,四面環(huán)碧,所以被定名為阮墩環(huán)碧。夏秋之夜,島上舉辦環(huán)碧莊仿古游,重現(xiàn)了古代莊園迎接、宴請賓客的盛況。游人上島,皆作為古莊園主的客人,在輕歌曼舞中受到款待,情趣十分古雅。

    黃龍吐翠黃龍指棲霞嶺下的黃龍古洞,是棲霞洞景中最著名的一處。傳說宋代一個名叫慧開的和尚來此建寺修行,黃龍隨之飛來,泉水從龍口噴出,因而得名。黃龍洞四周綠蔭濃密,曲徑通幽,以竹景取勝。方竹園內(nèi),栽有節(jié)上生刺的方竹,乃竹中珍品。整個園內(nèi)還植了許多琴弦竹、鳳尾竹、紫竹、斑竹、箬竹、雞毛竹等,株株吐翠。洞內(nèi)近年也辟為仿古園。因此,長樂亭內(nèi)古樂聲聲,悠揚悅耳,置身于洞壑幽深之間,令人飄然欲仙。�

    玉皇飛云玉皇指玉皇山,位于西湖的南面。民間傳說西湖是天上掉下來的一顆明珠,它由玉龍、金鳳護衛(wèi),來到錢塘。嗣后,玉龍變成玉皇山,又名玉龍山,金鳳變成它旁邊的鳳凰山。玉皇山高237米,最高處建有登云閣,登此閣,即云飛腳下,如登仙境,并可眺望錢塘江、俯視西子湖,一覽杭州全城風光,故命名為玉皇飛云。山上有慈云洞、紫來洞、慈云宮、天一池等名勝古跡。�

    寶石流霞在西湖北岸的寶石山上。寶石山的保?塔,姿態(tài)挺秀,如美人倚立西子湖畔,故有保?如美人之稱。它是西湖風景輪廓線上有代表性的標志。保?�塔左面的來鳳亭,曾列為西湖十八景之一。來鳳亭前有巨石名落星石(又名壽星石),塔后還有巨石,如云凝霞聚,因而題名為屯霞、綺云,又稱為看松臺。寶石山的主景是塔,當峰一塔微,落木凈煙浦。在朝霞初露或落日余暉中,保?塔影亭亭玉立于一片紫褐色的山巖上,嵐光霞彩流溢,俏麗無比,故名寶石流霞。�

    天竺在杭州市靈隱寺南面山中。有上天竺、下天竺、中天竺之分。上天竺的法喜寺,中天竺的法凈寺,下天竺的法鏡寺,分別創(chuàng)建于五代、隋代、東晉年間,是杭州著名的佛教寺院。

    五云山在杭州市西湖西南面,瀕臨錢塘江。相傳古時有五色瑞云縈繞山巔,因而得名。海拔344米,高聳入云。從山腳到山巔,石磴千余級,曲折七十二彎,前人有句道:石磴千盤倚碧天,五云輝映五峰巔。山腰有亭,近瞰錢江,回望西湖,亭上有聯(lián)長堤劃破全湖水,之字平分兩浙山,點景極妙。山巔有古井,大旱不涸。井之東首,有銀杏一棵,樹高21米,冠幅28米,胸徑2.5米,粗可5人合抱,樹齡達1400年,為杭州罕見的名木古樹。�

    鳳凰山在杭州市的東南面。主峰海拔178米,北近西湖,南接江濱,形若飛鳳,故名。隋唐在此肇建州治,五代吳越設(shè)為國都,筑子城。南宋建都,建為皇城。方圓九里之地,興建殿堂四、樓七、臺六、亭十九。還有人工仿造的小西湖,有六橋、飛來峰等風景構(gòu)筑。南宋亡后,宮殿改作寺院,元代火災,成為廢墟。現(xiàn)還有報國寺、勝果寺、鳳凰池及郭公泉等殘跡。�

    玉泉在杭州市棲霞山和靈隱山之間的青芝塢口。泉水晶瑩明凈似玉。原在清漣寺內(nèi),寺建于南朝齊建元年間,今寺已不存。1964年改建成為具有江南園林特色的新庭院,在長方形的池中養(yǎng)有大魚,池畔筑軒,憑欄觀魚,有魚樂人亦樂,泉清心共清的意趣。魚樂園匾額是明代書畫家董其昌的手跡。玉泉東面內(nèi)院還有古珍珠泉、晴空細雨池,泉如拋珠、細雨,各有特色。�

    北高峰在杭州市靈隱寺后。與南高峰相對峙,海拔314米。自山下有石磴數(shù)百級,盤折三十六彎通山頂。登臨眺望,群山屏列,西子湖云光倒垂,波平如鑒。錢塘江從南面重山背后繞出東去,有如新濯匹練。�

    湖心亭在西湖中。初名振鷺亭,又稱清喜閣。初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明萬歷后才稱湖心亭。今亭于1953年重建,一層二檐四面廳形式,金黃琉璃瓦屋頂,宏麗壯觀。昔人有詩云:百遍清游未擬還,孤亭好在水云間,停闌四面空明里,一面城頭三面山。島上有乾隆蟲二謎碑,暗寓風月無邊。湖心平眺為古西湖十八景之一。�

    白堤原名白沙堤。橫亙在杭州西湖東西向的湖面上,從斷橋起,過錦帶橋,止于平湖秋月,長1公里,唐代詩人白居易任官杭州時有詩云: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里白沙堤。即指此堤。后人為紀念這位大詩人,改稱為白堤。堤上桃柳成行,芳草如茵。回望群山含翠,湖水漾碧,如在畫中游。

    孤山孤峰聳立于杭州西湖的里湖與外湖之間,故名孤山。又因多梅花,一名梅嶼。海拔38米,地廣約20公頃。這里是風景勝地,也是西湖文物薈萃之處。南麓有文瀾閣、浙江圖書館、浙江博物館、中山公園、西湖天下景庭園,東南面有平湖秋月,山巔有西泠印社,山后有中山紀念亭,北麓有放鶴亭及湖上賞梅諸景。古人有詩曰:人間蓬萊是孤山,有梅花處好憑欄。�

    放鶴亭在孤山北麓。是元代人為紀念宋代隱逸詩人林和靖而建,近年重修。林和靖(967~1028)名逋,北宋初年杭州人。居孤山20年,種梅養(yǎng)鶴,有梅妻鶴子的傳說。他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詠梅名句,流傳至今。亭壁刻有南朝宋鮑照的《舞鶴賦》,為清康熙帝臨摹明董其昌書。亭外附近種有許多梅花,為湖上賞梅勝地。�

    劉莊一名水竹居,原為晚清劉學詢別墅,俗稱劉莊。在杭州市西湖丁家山前隱秀橋西。面積36公頃,背山瀕水,環(huán)境幽雅。今園內(nèi)有迎賓館、夢香閣、望山樓、湖山春曉諸樓臺水榭,室內(nèi)陳設(shè)古樸別致。1954年以來經(jīng)過著名建筑師精心設(shè)計改建之后,尤具東方園林特色,譽為西湖第一名園。為毛澤東來杭州的住所,1953年冬毛澤東在此親自組織起草新中國第一部憲法。�

    杭州花圃在杭州市西湖西北側(cè),占地約26公頃。分設(shè)盆景、月季、蘭花、菊花、香花、露地草花、水生花卉、溫室花卉、牡丹芍藥等景區(qū),其中以盆景、蘭花、月季為重點。蘭花是杭州的名花,這里主要培育各具特色的春蘭、夏蘭、秋蘭、寒蘭。蘭苑內(nèi)有國香室和同賞清芬匾額,系朱德元帥手書。�

    植物園在杭州西湖西北面,地處雙峰插云與玉泉觀魚之間的丘陵地帶。1956年新建。全園面積250公頃,分展覽區(qū)和實驗區(qū)兩大部分。展覽部分主要有植物分類區(qū)、經(jīng)濟植物區(qū)、觀賞植物區(qū)、竹類植物區(qū)、樹木園;實驗區(qū)主要包括植物引種馴化、抗性樹種實驗、果樹實驗三部分。已搜集、引種中外植物4000多種,200多科,1000多屬。其中稀有珍貴植物有我國特有樹種水杉、夏臘梅、華東黃杉、澳洲梧桐、美國紅杉、希臘油橄欖、比利時王蓮等。園內(nèi)丘陵起伏,園林布局采用自然風景式,既富有科學內(nèi)容,又具有公園風貌,是西湖著名園林風景之一。�

    南高峰在杭州煙霞嶺西北,與北高峰遙相對峙,海拔256.9米。山麓有煙霞洞、水樂洞諸風景點。登臨眺望,錢塘江縈回若帶,西子湖清瑩如鏡,一面城市三面山,杭州景物,盡收眼底。�

    水樂洞在南高峰煙霞嶺東麓。是一個石灰?guī)r的地下溶洞,洞深60余米,洞中有泉,水聲從洞中出來,鏗鏘悅耳,有音樂的節(jié)奏感。北宋熙寧二年(1069)題名為水樂洞。�

    獅峰在杭州市龍井寺西側(cè),天竺乳竇峰右邊。兀立在層巒疊嶂之中,若雄獅蹲踞,人稱獅峰。獅峰茶葉與龍井齊名,素稱上品。獅峰之下舊胡公廟前有茶樹18棵,曾經(jīng)清乾隆帝品為御茶,是當時上貢的珍品。�

    葛嶺在杭州市寶石山西面,海拔166米。據(jù)傳是因東晉咸和年間著名道士葛洪在此結(jié)廬煉丹而得名。山上有抱樸道院、煉丹臺、煉丹井等遺跡。葛嶺頂巔有初陽臺,是觀日出的好地方。葛嶺朝暾為錢塘八景之一。�

    紫云洞在杭州市岳王廟后山棲霞嶺上。洞分前洞、后洞,洞洞相連。前洞較寬敞,光線從半掩半覆的懸?guī)r峭壁間透入,巖石略帶紫色,紫云洞之名由此而來。洞內(nèi)濕潤陰涼,清乾隆帝游紫云洞有詩云:春暄攀陟汗流漿,牝洞入才迫體涼。卻上丹梯不數(shù)武,轉(zhuǎn)溫仍欲換衣裳。�

    西溪位于西湖西北部約6公里處,素有副西湖之稱。河渚清溪,縈流環(huán)繞,富有江南水鄉(xiāng)風情。自唐代以來,以賞梅、竹、蘆、花而聞名。西溪探梅為西湖十八景之一。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康熙帝南巡至此,寫詩曰:十里清溪曲,修篁入望森。暖催梅竹早,水落草痕深。名勝古跡有秋雪庵、兩浙詞人祠堂等。西溪蘆蕩風情園現(xiàn)正在籌建中。

    靈峰探梅位于西湖青芝塢,1988年重新復建開放,面積12公頃。植梅5000余株,收集品種42種,梅樹成片成叢,建筑因地而設(shè),淡雅、簡捷,樸實無華,有濃郁的山林鄉(xiāng)土情趣。已成為杭州早春的旅游熱點,日游人最多可達3.4萬余人次。�

    良渚文化遺址

    【良渚文化遺址】位于杭州城北18公里處余杭市良渚鎮(zhèn)。發(fā)現(xiàn)于1936年,是新石器時代晚期人類聚居的地方。出土的石器有鐮、鏃、矛、穿孔斧、穿孔刀等,磨制精致,特別是石犁和耘田器的使用,說明當時已進入犁耕階段。出土的陶器,以泥質(zhì)灰胎磨光黑皮陶最具特色,采用輪制,器形規(guī)則,圈足器居多,用鏤孔、竹節(jié)紋、弦紋裝飾,也有彩繪。玉器發(fā)現(xiàn)很多,有璧、琮、璜、環(huán)、珠等,大部分出土于墓葬中。與良渚遺址同類型的遺址,在長江下游的蘇南,直至錢塘江以北的平原地區(qū),分布較廣,考古學界統(tǒng)稱為良渚文化。據(jù)對有關(guān)遺址出土文物的碳14測定,其年代距今約4700~5300年,先后延續(xù)達千年之久。1986、1987年,從良渚墓葬中出土大量隨葬品,其中玉器占90%以上,象征財富的玉器和象征神權(quán)的玉琮和象征軍權(quán)的玉鉞,為研究階級的起源提供了珍貴的資料,而且使世界上許多大博物館對舊藏玉器重新鑒定、命名,使一些原被誤認為是漢玉(實際上是良渚玉器)的歷史推前了2000多年。1994年又發(fā)現(xiàn)了超巨型建筑基址,面積超過30萬平方米,確認是人工堆積的大土臺,土層最厚處達10.2米,其工程之浩大,世所罕見。考古學界認為良渚文化是中華文明的一個源頭。�

    靈隱寺

    【靈隱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亦名云林禪寺。中國佛教禪宗十剎之一。在西湖西北靈隱山麓。前臨冷泉,面對飛來峰。東晉咸和初年印度僧人慧理開創(chuàng)。他當時面對飛來峰嘆道:佛在世日,多為仙靈所隱。遂面山建寺,取名靈隱。清康熙帝南巡時賜名云林禪寺。五代吳越國時,曾兩次擴建,當時有9樓、18閣、72殿,僧徒3000人,房屋1200余間,極盛一時。以后迭經(jīng)興衰,毀建多次,現(xiàn)存寺院系19世紀重建。1956、1970年曾兩次大修。寺有東西二山門,與天王殿并列,天王殿居中,二山門旁列。殿內(nèi)正面有彌勒佛坐像,彌勒背后有木雕韋馱立像,二像均置于精工雕鏤的佛龕中。韋馱像傳為宋代遺物。兩旁分列四大天王坐像。殿后過園林登石砌月臺,有大雄寶殿,與天王殿在同一中軸線上。殿高53.6米,高甍飛宇,琉璃瓦頂。正中有金裝釋迦牟尼像,高19.6米,莊嚴靜穆,結(jié)跏趺坐蓮座上。像后有影壁,上齊殿頂。壁背面塑有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故事,正中塑觀音立鰲魚背上,四周山巖云水之間,滿綴鳥獸神怪。殿周沿壁環(huán)列二十諸天、十三元覺的金裝像。殿左有聯(lián)燈閣、大悲閣。大雄寶殿后新建了藥師殿。大雄寶殿前有兩座八角九層石塔,天王殿前有兩座石經(jīng)幢,均五代吳越國末期遺物。寺前古木蒼郁,遮天蔽日。寺前冷泉流經(jīng)處筑有青淙、壑雷、冷泉諸亭,清幽靜謐。靈隱寺內(nèi)兩經(jīng)幢、兩石塔,亦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兩經(jīng)幢在天王殿前,原為11層,現(xiàn)已殘損。兩幢均有開寶二年(969)吳越國王建幢愿文。幢身經(jīng)文字跡清晰,書刻亦佳。兩石塔在大雄寶殿丹墀兩側(cè),為八面九層仿木結(jié)構(gòu)多層樓閣式石塔。三層有石匾書吳興廣濟普恩真身寶塔10字。塔身浮雕佛像,書刻經(jīng)文精美。�

    吳漢月墓

    湖風景名勝區(qū)

    【西湖風景名勝區(qū)】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總面積60.04平方公里。東起杭州城區(qū)松木場、保路轉(zhuǎn)少年宮廣場北,經(jīng)白沙路、環(huán)城西路、湖濱路、南山路至萬松嶺以南及吳山、紫陽山、云居山景點全部;南自鼓樓沿吳山、紫陽山、云居山東側(cè)山麓經(jīng)鳳山門沿鳳凰山路于天花山沿西湖引水渠道至錢塘江北岸,轉(zhuǎn)珊瑚沙貯水庫至留芳嶺以北;西自留芳嶺、竹竿山、九曲嶺、名人嶺至美人峰、北高峰、靈峰山至老和山山脊線以東;北自老和山山麓(浙江大學西圍墻)轉(zhuǎn)青芝塢路北側(cè)30米,接玉古路、浙大路、曙光路至松木場以南。外圍保護區(qū)面積35.64平方公里,東起南星橋江濱公園、江城路、鳳山橋、中山南路、鼓樓轉(zhuǎn)河坊街、延安南路、延安路,轉(zhuǎn)慶春路、武林路、教場路至環(huán)城西路以西地區(qū);南至錢塘江主航道中線,杭富路至轉(zhuǎn)塘以北地區(qū);西為留轉(zhuǎn)路以東地區(qū);北自留下,經(jīng)杭徽路、天目山路至武林門以南地區(qū)。西湖風景名勝區(qū)內(nèi)以西湖為核心,有國家、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60處和風景名勝點100余處,其中主要有西湖十景、西湖新十景。西湖舊稱武林水、錢塘湖,又稱明圣湖、金牛湖等。北、西、南三面環(huán)山,東面為市區(qū),三面云山一面城。唐人因湖在州城之西,故稱西湖。蘇東坡守杭時有詩: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因此又有西子湖之名。湖體輪廓近似橢圓形,面積6.03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積5.66平方公里,湖岸周長15公里。湖底較平坦,水深平均在1.5米左右,最深處2.8米左右,最淺處不到1米。白堤、蘇堤,將湖面分成外湖、里湖、岳湖、西里湖、小南湖5個部分。湖中有孤山、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4島。注入西湖的主要溪流有金沙港、龍泓澗、長橋溪。西湖引水工程鉆地穿山,引來錢塘江清流。調(diào)節(jié)西湖水位的主要出水口,一是圣塘閘,經(jīng)圣塘河流入運河;一是涌金閘,經(jīng)浣紗河地下管道,流入武林門外的城河。西湖遠古時是與錢塘江相通的淺海灣,以后由于泥沙淤塞,大海被隔斷,在沙嘴內(nèi)側(cè)的海水成了一個瀉湖。所以民間諺語說:西湖明珠從天降,龍飛鳳舞到錢塘。西湖承受山泉活水沖洗,又經(jīng)歷代人工疏浚治理。詩人白居易(772~846)和蘇東坡(1037~1101)等人任杭州地方長官時,都悉心治理西湖,疏挖湖泥,興修水利,灌溉農(nóng)田,而且構(gòu)成了湖中三島、白蘇二堤、湖上塔影的佳麗景色。環(huán)湖山巒疊翠,花木繁茂,峰、巖、洞、壑之間穿插著泉、池、溪、澗,青碧黛綠叢中點綴著樓閣、亭榭、寶塔、石窟。湖光山色,風景如畫。清漪碧波和綠云翠谷間,閃爍著無數(shù)秀麗的自然景觀和璀璨奪目的歷史古跡。中國民間傳誦: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佳是杭州。并說西湖之美,古今難畫亦難詩。明正統(tǒng)間,有日本國使者游西湖,曾題詩說:昔年曾見此湖圖,不信人間有此湖。今日打從湖上過,畫工還欠著工夫。西湖十景題名源于北宋山水畫家宋迪題畫的四字句,他用平沙落雁、山市晴嵐、遠浦歸帆等等來標出自己所畫的作品內(nèi)容。后來山水畫家競相仿效。公元13世紀,南宋畫家馬遠、陳清波在擷取西湖風景精華所作的畫中,也分別標上柳浪聞鶯、兩峰插云、平湖秋月、斷橋殘雪、三潭印月、雷峰夕照、蘇堤春曉和南屏晚鐘,以后又畫了花港觀魚、曲院荷風兩幅,于是便有了西湖十景的說法。清朝康熙皇帝南巡游西湖,為十景題名立碑,并改兩峰插云為雙峰插云,曲院荷風為曲院風荷。西湖十景就這樣確定下來了。1985年,杭州日報社、杭州市園林文物管理局等單位發(fā)起征集新景點、新景名的活動,有5萬人參加,歷時8個月。結(jié)果,遴選出云棲竹徑、滿隴桂雨、虎跑夢泉、龍井問茶、九溪煙樹、吳山天風、阮墩環(huán)碧、黃龍吐翠、玉皇飛云和寶石流霞等十景,人們稱之為新西湖十景。陳云、劉海粟、趙樸初等10位名家為之題名立碑。西湖風景名勝區(qū)內(nèi),除十景、新十景外,著名景點還有天竺、五云山、鳳凰山、玉山、北高峰、湖心亭、白堤、孤山、放鶴亭、劉莊、杭州花圃、植物園、南高峰、水樂洞、獅峰、葛嶺、紫云洞、西溪、靈峰探梅等。

    蘇堤春曉蘇堤在西湖西側(cè),南北兩端銜接南山路與北山路,全長2.8公里。是北宋詩人蘇東坡在杭州為官時,組織民工開浚西湖,挖泥堆筑而成。堤上還安排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跨虹6座石拱橋,起伏相間,突破了筆直長路的單調(diào)。堤上兩邊夾種桃樹、柳樹,風光旖旎。堤岸現(xiàn)已鋪上柏油路,兩旁寬闊的草坪添植了各式花木,每隔一定距離,便設(shè)有一張長靠背椅,十分幽靜。白天,游人信步瀏覽,一片閑情逸致;入夜,則成為當?shù)厍閭H幽會的姻緣道。蘇堤景色四時不同,晨昏各異,晴、陰、雨、雪均有情趣。尤以春天早晨,湖面薄霧似紗,堤上煙柳如云,故有蘇堤春曉之稱。

    柳浪聞鶯位于西湖東南岸,南山路清波門附近。這里原為南宋皇帝的御花園--聚景園,園中原有柳浪橋,沿湖遍植垂柳,密密柳絲仿佛在湖邊掛起綠色帳幔。春風吹拂,碧浪翻飛,濃蔭深處時時傳來嚦嚦鶯聲。因而名為柳浪聞鶯。現(xiàn)擴建為夜公園,面積從原來的一隅之地擴大為17公頃,全園分為友誼、聞鶯、聚景和南園4個景區(qū)。聞鶯館中新添了百鳥天堂,百鳥飛翔其中,鶯歌燕舞。公園內(nèi)綠草如茵,繁花似錦。曲院風荷原來的曲院風荷在蘇堤北端跨虹橋下(康熙題碑處)。宋代,那里有一家釀造官酒的曲院,里面種了許多荷花,芰荷深處,清香四溢,因此便有曲院風荷之說。現(xiàn)在的曲院風荷比原來擴大了數(shù)百倍,布局十分精巧。賞荷區(qū)廣闊的水面上,有無數(shù)種荷花。傍水建造的賞荷廊、軒、亭、閣,古樸典雅,與綠云、荷香相映成趣。還辟有西湖密林度假村。公園中的密林區(qū),參天的樹木,濃蔭蔽天,頗似深山老林。林中豎有幢幢架空的樺木結(jié)構(gòu)小屋,以及木板平房,還有炊具,可供游人宿營野餐。

    平湖秋月位于白堤西端,三面臨水,背倚孤山。唐代,這里建有望湖亭。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改建為御書樓,并在樓前挑出水面鋪筑平臺,立碑亭,故題名為平湖秋月。置身平臺,眺望西湖景色,無論晴雨都有奇趣,尤其是皓月當空的秋夜,一色湖光萬頃秋,更充滿詩情畫意。

    三潭印月在西湖三島之一的小瀛洲周圍。島基是蘇東坡組織民工疏浚西湖時,用挖出的葑泥堆筑而成的,明代又沿島筑起環(huán)形堤埂等,才構(gòu)成湖中有島,島中有湖,宛如蓬萊仙島的絕妙佳境,因而起名為小瀛洲。現(xiàn)在島上有曲橋和造型別致的亭、榭。在綠云荷香掩映下,景觀富于層次,意境深邃。小瀛洲島南的水面上有3座造型美麗的小石塔,是當年蘇東坡組織疏浚西湖時在深水處立的坐標。明代重建,即今之樣式。秋夜,皓月當空,如在塔內(nèi)點上燈燭,洞口蒙上薄紙,燈光從中透出,便宛如一個個小月亮倒影水中,構(gòu)成天上月一輪,湖中影成三的奇麗景色。三潭印月由此得名。

    雷峰夕照西湖南岸夕照山上,舊有雷峰塔,為975年吳越王因慶賀黃妃得子而建,取名黃妃塔。后人因塔在名為雷峰的小山上,改稱雷峰塔。夕陽西照時,塔影橫空,金碧輝煌。雷峰夕照由此而名。雷峰塔初建時為13層,可以登臨。明代遭火后,改為7層,后又成5層8面。雷峰塔與保?塔隔湖相對,所以有南北相對峙,一湖映雙塔、雷峰似老衲,保?如少女之說。湖上雙塔,水中雙影,與湖中三島、蘇白二堤相輝映,曾給游人增添了無限美感,又帶來了豐富的神話與歷史傳說,使歷代多少詩人、畫家為之傾倒。以后,雷峰塔因被鄉(xiāng)人竊磚,挖空了塔基,1924年9月25日下午傾圮。雷峰夕照一景也因此僅有美名。國務(wù)院1983年5月批準的《杭州城市總體規(guī)劃》中已明確:恢復西湖十景之一,并為民間流傳極廣的雷峰塔。不久的將來,這一景點將重放光彩。

    南屏晚鐘是指南屏山下凈慈寺的鐘和鐘聲。凈慈寺系954年吳越王為高僧永明禪師而建,原名永明禪院,南宋時改名為凈慈禪寺,是西湖四大叢林寺院之一。寺前原有一口大鐘,每到傍晚,鐘聲在蒼煙暮靄中回蕩,便將人帶入玉屏青嶂暮煙飛,紺殿鐘聲落翠微的意境之中。南屏晚鐘與雷峰夕照隔路相對,塔影鐘聲組成了西湖十景中兩處最迷人的晚景。凈慈寺還伴有濟公的神話傳說,寺內(nèi)有運木神井,引得無數(shù)游人前來觀賞。自宋至清代,凈慈寺時有興廢,1959、1984年兩次進行整修后已恢復一新,新鑄了一口重達1.5萬公斤的銅鐘,悠揚的鐘聲又回蕩在西子湖的夜空。

    斷橋殘雪斷橋是白堤的東起點,正處于外湖和北里湖的分水點上。斷橋之名起于唐代詩人張祜斷橋荒蘚澀之句,又因孤山之路到此而斷,故名斷橋。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的《白蛇傳》故事,于此地發(fā)生。舊時石拱橋上有臺階,橋中央有小亭,冬日雪霽,橋上向陽面冰雪消融,陰面卻是玉砌銀鋪,橋似寸斷,又似橋與堤斷,構(gòu)成了奇特的景觀,因有斷橋殘雪之名。

    雙峰插云位于靈隱路上的洪春橋邊,雙峰插云御碑亭所在之處。雙峰指的是天竺山環(huán)湖南、北兩支山脈中最為著名的南高峰、北高峰。兩峰遙相對峙,相去10余里。山雨欲來時,向巍然聳立的雙峰望去,濃云如遠山,而遠山又淡得像浮云,是云是山,一片朦朧,難以分辨,雙峰的峰尖忽隱忽現(xiàn)插入云端。這時,游人如同面臨一幅巨大的潑墨山水畫,云海浩茫茫,峰尖隱隱然。雙峰插云便由此得名。

    花港觀魚位于蘇堤南端,北倚西山,它是西湖風景區(qū)內(nèi)規(guī)模最大的一級公園。古代,因有小溪自花家山流經(jīng)此處入西湖,所以稱花港。宋時,花家山下建有盧園,為南宋內(nèi)侍官盧允升的私人花園,園內(nèi)栽花養(yǎng)魚,風光如畫,被畫家標上花港觀魚之名。清代康熙時廢園重建。這個景點原來僅有一碑、一亭、一池和三畝地,現(xiàn)已建成為占地20多公頃的大型公園。花港觀魚,以魚為中心,穿過大草坪,便是魚樂園,游人圍攏魚池投餌,群魚翻騰水面,追逐爭食,紅光波音,有色有聲,呈現(xiàn)一番魚樂人也樂的景象。

    云棲竹徑在離湖濱約20公里的五云山云棲塢里。相傳五云山飄來的五彩云霞常常在此棲留,故名云棲。從云棲石牌坊進入,沿途是一徑萬竿綠參天,幾曲山溪咽細泉的天然景色。竹徑旁有陳云題書云棲竹徑的碑亭以及洗心亭。亭前小池,水清見底,十分涼爽,可以一洗塵埃。

    滿隴桂雨滿隴指的是南高峰與白鶴峰夾峙下的蹊徑滿覺隴。這條山道沿途種植7000多株桂花。金秋季節(jié),林壑窈窕,珠英瓊樹,空山香滿,沁人肺腑。古人有詩曰:西湖八月是清游,何處香通鼻觀幽?滿覺隴旁金粟遍,天風吹墮萬山秋。故取名滿隴桂雨。南高峰和青龍山間的石屋嶺南麓,有洞形如石屋,名石屋洞,洞前有桂花廳。

    虎跑夢泉虎跑即虎跑泉,在大慈山定慧禪寺內(nèi)。虎跑之名,因夢泉而來。傳說唐代高僧性空住在這里,后來因水源短缺,準備遷走。有一天,他在夢中得到神的指示:南岳衡山有童子泉,當遣二虎移來。果見兩虎跑地作穴,涌出泉水。虎跑夢泉由此得名。虎跑游覽的樂趣在泉。進山門之后,清泉便在腳下發(fā)出絲弦般的聲響,酷似滴珠落盤的琵琶樂曲。虎跑泉十分清澈,水質(zhì)潔凈,龍井茶葉虎跑水,歷來被譽為西湖雙絕。從聽泉、觀泉、品泉、試泉直到夢泉,能使人自然進入一個繪聲繪色、神幻自得的美妙境界。虎跑還是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濟公歸葬的地方,濟公殿、濟公塔院坐落于此。近代藝術(shù)大師李叔同在此出家為僧,弘一法師紀念室也很引人關(guān)注。

    龍井問茶龍井在西湖西面的風篁嶺上。晉朝葛洪在此煉丹,大旱時井水不涸,人以為與海通,故名龍井。龍井之水的奇特之處在于攪動它時,水面上就出現(xiàn)一條分水線,仿佛游絲一樣,不斷擺動,然后慢慢消失。這一小小奇觀為游人增添了樂趣。自古以來,人們以消受山中水一杯為最佳的享受。龍井既是名泉,又是中國著名的龍井綠茶的產(chǎn)地,所以命名為龍井問茶。龍井綠茶具有色綠、香濃、形美、味甘四大特色。

    九溪煙樹即著名風景點九溪十八澗。位于西湖西邊群山中的雞冠垅下,一端連接煙霞三洞,一端貫連錢塘江。中心點是九溪菜館前面的一片溪灘和公園。從這里沿雞冠垅拾級而上,可直達山頂望江亭。在亭前眺望錢塘江,之字形彎曲的江流盡收眼底,遠處煙波浩渺,水天一色。九溪的主景是水。所謂九與十八均為虛指,是多的意思。九溪的水源自楊梅嶺,沿途匯合了青灣、宏法、唐家、小康、佛石、百丈、云棲、諸頭、方家等9個山塢的溪流,曲曲折折、忽隱忽現(xiàn)地流入錢塘江。十八澗源于龍井山,于詩人嶼、孫文隴、雞冠隴之間穿林繞麓,匯合了無數(shù)溪澗。九溪十八澗水隨山轉(zhuǎn),山因水活。這里的山和樹,都因有了這縱橫交錯、蜿蜒曲折而又奔流不息的水而被點活,構(gòu)成了青山縹緲白云低,萬壑爭流下九溪、重重疊疊山,曲曲環(huán)環(huán)路,丁丁東東泉,高高下下樹的絕妙佳境。所以被贊美為九溪煙樹。

    吳山天風吳山在西湖東南面,山體延入市區(qū),高僅100米,然而山奇石秀,風景獨好,是西湖周圍群山中內(nèi)涵最豐富、最耐人游賞的一座山。山頂北部的巫山十二峰,怪石嶙峋,有筆架、香爐、棋盤、象鼻、玉筍、龜息、盤龍、舞鶴、鳴鳳、伏虎、劍泉、牛眠等名稱,又因這些巖山酷似十二生肖中的動物,也稱十二生肖石。吳山是吳越、南宋文化薈萃之地,山上頗多摩崖石刻。蘇東坡的詠牡丹詩和明吳東升書寫的歲寒松柏4字刻于原寶成寺旁的感化巖上,下面山崖上有宋代書法家米芾的手跡第一山3字。山上的許多古樟樹,冠蓋如云,古樸蒼勁,樹齡一般都在四五百年以上,最老的宋樟已達800歲高齡。吳山左挹錢塘江,右掠西子湖,是匯觀江湖,鳥瞰市容的勝地。山巔新建了江湖匯觀亭,亭前楹聯(lián)是從山上原城隍廟前移來的明代徐文長題辭: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圖畫,十萬家煙火盡歸此處樓臺。恰好點明了吳山天風的佳境。

    阮墩環(huán)碧阮墩即阮公墩,西湖中三島之一,是清代浙江巡撫阮元疏浚西湖時用淤泥堆積而成。島上土質(zhì)松軟,原無建筑物,近年來營造了青竹結(jié)構(gòu)的亭、軒、堂、閣,造型樸素而又典雅,短籬茅舍的周圍花木扶疏,組成了頗具特色的水上園林。因它處在粼粼碧波上,籠罩于郁郁叢林下,四面環(huán)碧,所以被定名為阮墩環(huán)碧。夏秋之夜,島上舉辦環(huán)碧莊仿古游,重現(xiàn)了古代莊園迎接、宴請賓客的盛況。游人上島,皆作為古莊園主的客人,在輕歌曼舞中受到款待,情趣十分古雅。

    黃龍吐翠黃龍指棲霞嶺下的黃龍古洞,是棲霞洞景中最著名的一處。傳說宋代一個名叫慧開的和尚來此建寺修行,黃龍隨之飛來,泉水從龍口噴出,因而得名。黃龍洞四周綠蔭濃密,曲徑通幽,以竹景取勝。方竹園內(nèi),栽有節(jié)上生刺的方竹,乃竹中珍品。整個園內(nèi)還植了許多琴弦竹、鳳尾竹、紫竹、斑竹、箬竹、雞毛竹等,株株吐翠。洞內(nèi)近年也辟為仿古園。因此,長樂亭內(nèi)古樂聲聲,悠揚悅耳,置身于洞壑幽深之間,令人飄然欲仙。

    玉皇飛云玉皇指玉皇山,位于西湖的南面。民間傳說西湖是天上掉下來的一顆明珠,它由玉龍、金鳳護衛(wèi),來到錢塘。嗣后,玉龍變成玉皇山,又名玉龍山,金鳳變成它旁邊的鳳凰山。玉皇山高237米,最高處建有登云閣,登此閣,即云飛腳下,如登仙境,并可眺望錢塘江、俯視西子湖,一覽杭州全城風光,故命名為玉皇飛云。山上有慈云洞、紫來洞、慈云宮、天一池等名勝古跡。

    寶石流霞在西湖北岸的寶石山上。寶石山的保?塔,姿態(tài)挺秀,如美人倚立西子湖畔,故有保?如美人之稱。它是西湖風景輪廓線上有代表性的標志。保?塔左面的來鳳亭,曾列為西湖十八景之一。來鳳亭前有巨石名落星石(又名壽星石),塔后還有巨石,如云凝霞聚,因而題名為屯霞、綺云,又稱為看松臺。寶石山的主景是塔,當峰一塔微,落木凈煙浦。在朝霞初露或落日余暉中,保?塔影亭亭玉立于一片紫褐色的山巖上,嵐光霞彩流溢,俏麗無比,故名寶石流霞。

    天竺在杭州市靈隱寺南面山中。有上天竺、下天竺、中天竺之分。上天竺的法喜寺,中天竺的法凈寺,下天竺的法鏡寺,分別創(chuàng)建于五代、隋代、東晉年間,是杭州著名的佛教寺院。

    五云山在杭州市西湖西南面,瀕臨錢塘江。相傳古時有五色瑞云縈繞山巔,因而得名。海拔344米,高聳入云。從山腳到山巔,石磴千余級,曲折七十二彎,前人有句道:石磴千盤倚碧天,五云輝映五峰巔。山腰有亭,近瞰錢江,回望西湖,亭上有聯(lián)長堤劃破全湖水,之字平分兩浙山,點景極妙。山巔有古井,大旱不涸。井之東首,有銀杏一棵,樹高21米,冠幅28米,胸徑2.5米,粗可5人合抱,樹齡達1400年,為杭州罕見的名木古樹。

    鳳凰山在杭州市的東南面。主峰海拔178米,北近西湖,南接江濱,形若飛鳳,故名。隋唐在此肇建州治,五代吳越設(shè)為國都,筑子城。南宋建都,建為皇城。方圓九里之地,興建殿堂四、樓七、臺六、亭十九。還有人工仿造的小西湖,有六橋、飛來峰等風景構(gòu)筑。南宋亡后,宮殿改作寺院,元代火災,成為廢墟。現(xiàn)還有報國寺、勝果寺、鳳凰池及郭公泉等殘跡。

    玉泉在杭州市棲霞山和靈隱山之間的青芝塢口。泉水晶瑩明凈似玉。原在清漣寺內(nèi),寺建于南朝齊建元年間,今寺已不存。1964年改建成為具有江南園林特色的新庭院,在長方形的池中養(yǎng)有大魚,池畔筑軒,憑欄觀魚,有魚樂人亦樂,泉清心共清的意趣。魚樂園匾額是明代書畫家董其昌的手跡。玉泉東面內(nèi)院還有古珍珠泉、晴空細雨池,泉如拋珠、細雨,各有特色。

    北高峰在杭州市靈隱寺后。與南高峰相對峙,海拔314米。自山下有石磴數(shù)百級,盤折三十六彎通山頂。登臨眺望,群山屏列,西子湖云光倒垂,波平如鑒。錢塘江從南面重山背后繞出東去,有如新濯匹練。

    湖心亭在西湖中。初名振鷺亭,又稱清喜閣。初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明萬歷后才稱湖心亭。今亭于1953年重建,一層二檐四面廳形式,金黃琉璃瓦屋頂,宏麗壯觀。昔人有詩云:百遍清游未擬還,孤亭好在水云間,停闌四面空明里,一面城頭三面山。島上有乾隆蟲二謎碑,暗寓風月無邊。湖心平眺為古西湖十八景之一。

    白堤原名白沙堤。橫亙在杭州西湖東西向的湖面上,從斷橋起,過錦帶橋,止于平湖秋月,長1公里,唐代詩人白居易任官杭州時有詩云: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里白沙堤。即指此堤。后人為紀念這位大詩人,改稱為白堤。堤上桃柳成行,芳草如茵。回望群山含翠,湖水漾碧,如在畫中游。

    孤山孤峰聳立于杭州西湖的里湖與外湖之間,故名孤山。又因多梅花,一名梅嶼。海拔38米,地廣約20公頃。這里是風景勝地,也是西湖文物薈萃之處。南麓有文瀾閣、浙江圖書館、浙江博物館、中山公園、西湖天下景庭園,東南面有平湖秋月,山巔有西泠印社,山后有中山紀念亭,北麓有放鶴亭及湖上賞梅諸景。古人有詩曰:人間蓬萊是孤山,有梅花處好憑欄。

    放鶴亭在孤山北麓。是元代人為紀念宋代隱逸詩人林和靖而建,近年重修。林和靖(967~1028)名逋,北宋初年杭州人。居孤山20年,種梅養(yǎng)鶴,有梅妻鶴子的傳說。他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詠梅名句,流傳至今。亭壁刻有南朝宋鮑照的《舞鶴賦》,為清康熙帝臨摹明董其昌書。亭外附近種有許多梅花,為湖上賞梅勝地。

    劉莊一名水竹居,原為晚清劉學詢別墅,俗稱劉莊。在杭州市西湖丁家山前隱秀橋西。面積36公頃,背山瀕水,環(huán)境幽雅。今園內(nèi)有迎賓館、夢香閣、望山樓、湖山春曉諸樓臺水榭,室內(nèi)陳設(shè)古樸別致。1954年以來經(jīng)過著名建筑師精心設(shè)計改建之后,尤具東方園林特色,譽為西湖第一名園。為毛澤東來杭州的住所,1953年冬毛澤東在此親自組織起草新中國第一部憲法。

    杭州花圃在杭州市西湖西北側(cè),占地約26公頃。分設(shè)盆景、月季、蘭花、菊花、香花、露地草花、水生花卉、溫室花卉、牡丹芍藥等景區(qū),其中以盆景、蘭花、月季為重點。蘭花是杭州的名花,這里主要培育各具特色的春蘭、夏蘭、秋蘭、寒蘭。蘭苑內(nèi)有國香室和同賞清芬匾額,系朱德元帥手書。

    植物園在杭州西湖西北面,地處雙峰插云與玉泉觀魚之間的丘陵地帶。1956年新建。全園面積250公頃,分展覽區(qū)和實驗區(qū)兩大部分。展覽部分主要有植物分類區(qū)、經(jīng)濟植物區(qū)、觀賞植物區(qū)、竹類植物區(qū)、樹木園;實驗區(qū)主要包括植物引種馴化、抗性樹種實驗、果樹實驗三部分。已搜集、引種中外植物4000多種,200多科,1000多屬。其中稀有珍貴植物有我國特有樹種水杉、夏臘梅、華東黃杉、澳洲梧桐、美國紅杉、希臘油橄欖、比利時王蓮等。園內(nèi)丘陵起伏,園林布局采用自然風景式,既富有科學內(nèi)容,又具有公園風貌,是西湖著名園林風景之一。

    南高峰在杭州煙霞嶺西北,與北高峰遙相對峙,海拔256.9米。山麓有煙霞洞、水樂洞諸風景點。登臨眺望,錢塘江縈回若帶,西子湖清瑩如鏡,一面城市三面山,杭州景物,盡收眼底。

    水樂洞在南高峰煙霞嶺東麓。是一個石灰?guī)r的地下溶洞,洞深60余米,洞中有泉,水聲從洞中出來,鏗鏘悅耳,有音樂的節(jié)奏感。北宋熙寧二年(1069)題名為水樂洞。

    獅峰在杭州市龍井寺西側(cè),天竺乳竇峰右邊。兀立在層巒疊嶂之中,若雄獅蹲踞,人稱獅峰。獅峰茶葉與龍井齊名,素稱上品。獅峰之下舊胡公廟前有茶樹18棵,曾經(jīng)清乾隆帝品為御茶,是當時上貢的珍品。

    葛嶺在杭州市寶石山西面,海拔166米。據(jù)傳是因東晉咸和年間著名道士葛洪在此結(jié)廬煉丹而得名。山上有抱樸道院、煉丹臺、煉丹井等遺跡。葛嶺頂巔有初陽臺,是觀日出的好地方。葛嶺朝暾為錢塘八景之一。

    紫云洞在杭州市岳王廟后山棲霞嶺上。洞分前洞、后洞,洞洞相連。前洞較寬敞,光線從半掩半覆的懸?guī)r峭壁間透入,巖石略帶紫色,紫云洞之名由此而來。洞內(nèi)濕潤陰涼,清乾隆帝游紫云洞有詩云:春暄攀陟汗流漿,牝洞入才迫體涼。卻上丹梯不數(shù)武,轉(zhuǎn)溫仍欲換衣裳。

    西溪位于西湖西北部約6公里處,素有副西湖之稱。河渚清溪,縈流環(huán)繞,富有江南水鄉(xiāng)風情。自唐代以來,以賞梅、竹、蘆、花而聞名。西溪探梅為西湖十八景之一。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康熙帝南巡至此,寫詩曰:十里清溪曲,修篁入望森。暖催梅竹早,水落草痕深。名勝古跡有秋雪庵、兩浙詞人祠堂等。西溪蘆蕩風情園現(xiàn)正在籌建中。

    靈峰探梅位于西湖青芝塢,1988年重新復建開放,面積12公頃。植梅5000余株,收集品種42種,梅樹成片成叢,建筑因地而設(shè),淡雅、簡捷,樸實無華,有濃郁的山林鄉(xiāng)土情趣。已成為杭州早春的旅游熱點,日游人最多可達3.4萬余人次。

    良渚文化遺址

    【良渚文化遺址】位于杭州城北18公里處余杭市良渚鎮(zhèn)。發(fā)現(xiàn)于1936年,是新石器時代晚期人類聚居的地方。出土的石器有鐮、鏃、矛、穿孔斧、穿孔刀等,磨制精致,特別是石犁和耘田器的使用,說明當時已進入犁耕階段。出土的陶器,以泥質(zhì)灰胎磨光黑皮陶最具特色,采用輪制,器形規(guī)則,圈足器居多,用鏤孔、竹節(jié)紋、弦紋裝飾,也有彩繪。玉器發(fā)現(xiàn)很多,有璧、琮、璜、環(huán)、珠等,大部分出土于墓葬中。與良渚遺址同類型的遺址,在長江下游的蘇南,直至錢塘江以北的平原地區(qū),分布較廣,考古學界統(tǒng)稱為良渚文化。據(jù)對有關(guān)遺址出土文物的碳14測定,其年代距今約4700~5300年,先后延續(xù)達千年之久。1986、1987年,從良渚墓葬中出土大量隨葬品,其中玉器占90%以上,象征財富的玉器和象征神權(quán)的玉琮和象征軍權(quán)的玉鉞,為研究階級的起源提供了珍貴的資料,而且使世界上許多大博物館對舊藏玉器重新鑒定、命名,使一些原被誤認為是漢玉(實際上是良渚玉器)的歷史推前了2000多年。1994年又發(fā)現(xiàn)了超巨型建筑基址,面積超過30萬平方米,確認是人工堆積的大土臺,土層最厚處達10.2米,其工程之浩大,世所罕見。考古學界認為良渚文化是中華文明的一個源頭。

    靈隱寺

    【靈隱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亦名云林禪寺。中國佛教禪宗十剎之一。在西湖西北靈隱山麓。前臨冷泉,面對飛來峰。東晉咸和初年印度僧人慧理開創(chuàng)。他當時面對飛來峰嘆道:佛在世日,多為仙靈所隱。遂面山建寺,取名靈隱。清康熙帝南巡時賜名云林禪寺。五代吳越國時,曾兩次擴建,當時有9樓、18閣、72殿,僧徒3000人,房屋1200余間,極盛一時。以后迭經(jīng)興衰,毀建多次,現(xiàn)存寺院系19世紀重建。1956、1970年曾兩次大修。寺有東西二山門,與天王殿并列,天王殿居中,二山門旁列。殿內(nèi)正面有彌勒佛坐像,彌勒背后有木雕韋馱立像,二像均置于精工雕鏤的佛龕中。韋馱像傳為宋代遺物。兩旁分列四大天王坐像。殿后過園林登石砌月臺,有大雄寶殿,與天王殿在同一中軸線上。殿高53.6米,高甍飛宇,琉璃瓦頂。正中有金裝釋迦牟尼像,高19.6米,莊嚴靜穆,結(jié)跏趺坐蓮座上。像后有影壁,上齊殿頂。壁背面塑有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故事,正中塑觀音立鰲魚背上,四周山巖云水之間,滿綴鳥獸神怪。殿周沿壁環(huán)列二十諸天、十三元覺的金裝像。殿左有聯(lián)燈閣、大悲閣。大雄寶殿后新建了藥師殿。大雄寶殿前有兩座八角九層石塔,天王殿前有兩座石經(jīng)幢,均五代吳越國末期遺物。寺前古木蒼郁,遮天蔽日。寺前冷泉流經(jīng)處筑有青淙、壑雷、冷泉諸亭,清幽靜謐。靈隱寺內(nèi)兩經(jīng)幢、兩石塔,亦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兩經(jīng)幢在天王殿前,原為11層,現(xiàn)已殘損。兩幢均有開寶二年(969)吳越國王建幢愿文。幢身經(jīng)文字跡清晰,書刻亦佳。兩石塔在大雄寶殿丹墀兩側(cè),為八面九層仿木結(jié)構(gòu)多層樓閣式石塔。三層有石匾書吳興廣濟普恩真身寶塔10字。塔身浮雕佛像,書刻經(jīng)文精美。

    吳漢月墓

    故宮:舊稱紫禁城。在北京市中心。明、清兩代的皇宮,我國現(xiàn)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名永樂4年(1406年)始建,永樂18年基本建成。迄今560多年歷經(jīng)24個皇帝
    雖經(jīng)明、清兩代多次重修和擴建仍然保持原來的布局。占地72萬多平方米,樓宇9000余間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周圍宮墻長約三公里,四面矗立著風格絢麗的角樓,墻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環(huán)繞,形成一個森嚴壁壘的城堡。故宮宮殿的建筑布局由外朝、內(nèi)廷之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文化、武英兩殿為兩翼,是皇帝舉行大典和召見群臣、行使權(quán)利的主要場所。內(nèi)廷有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及東西六宮,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wù)和后妃、皇子們居住、游玩和奉神的地方。東南面為南北狹長的前庭,有天安門和瑞門,形成宮門前面一長系列建筑的前奏。正門即午門,北門為神武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午門后有一方形廣場有彎曲的金水河橫貫,河上跨五座漢白玉單孔石橋,橋北是九間重檐廡殿頂?shù)奶烷T,其兩側(cè)并列昭德、貞度二門。廣場東西有通往文華殿和武英殿的協(xié)和、頤和二門。三大殿是外朝的主體建筑,入太和門迎面是面闊11間重檐廡殿頂?shù)奶偷睿虚g是方形單檐攢尖頂?shù)闹泻偷睿詈鬄榫砰g重檐歇山頂?shù)谋:偷睿罱ㄔ谝粋€工字形三層漢白玉的臺基上,四周廊廡環(huán)繞,氣勢磅礴,為故宮中最壯麗的建筑群。內(nèi)廷從乾清門開始,在中軸線上的建筑物有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及周圍的十二座院落。乾清宮東西各有六組自成體系的院落,即東六宮和西六宮東六宮南面有奉先殿、齋宮,西六宮前面是養(yǎng)心殿。內(nèi)廷中軸線之東有寧壽宮一組建筑,俗稱外東路,西有慈寧宮、壽康宮、英華殿等。內(nèi)廷另有花園三座,御花園在故宮中軸線的煞尾處寧壽宮花園在寧壽宮養(yǎng)心殿之西,慈寧宮花園在慈寧宮之前。內(nèi)廷與外朝的建筑氣氛迥然不同。
    故宮建筑氣勢雄偉、豪華壯麗,是我國古代建筑藝術(shù)的精華。故宮還保存著大量珍貴文物是研究明、清兩代歷史和歷代藝術(shù)的重要資料。

    1、北京故宮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筑之精華。

    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占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間。是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zhì)結(jié)構(gòu)古建筑之一。

    北京故宮于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shè),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

    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墻,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紫禁城內(nèi)的建筑分為外朝和內(nèi)廷兩部分。

    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tǒng)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內(nèi)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tǒng)稱后三宮,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宮。

    2、長城

    長城(The Great Wall),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墻,而是以城墻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jié)合的防御體系。

    長城修筑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發(fā)生在首都鎬京(今陜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戲諸侯”就源于此。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列國爭霸,互相防守,長城修筑進入第一個高潮,但此時修筑的長度都比較短。秦滅六國統(tǒng)一天下后,秦始皇連接和修繕戰(zhàn)國長城,始有萬里長城之稱。明朝是最后一個大修長城的朝代,今天人們所看到的長城多是此時修筑。

    長城資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陜西、甘肅、內(nèi)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青海、寧夏、新疆等15個省區(qū)市。

    其中河北省境內(nèi)長度2000多千米,陜西省境內(nèi)長度1838千米。根據(jù)文物和測繪部門的全國性長城資源調(diào)查結(jié)果,明長城總長度為8851.8千米,秦漢及早期長城超過1萬千米,總長超過2.1萬千米。

    3、大明湖

    大明湖,山東省濟南市區(qū)湖泊、濟南三大歷史名勝之一。位于濟南市歷下區(qū)舊城區(qū)北部,是由濟南眾多泉水匯流而成,湖水經(jīng)濼水河注入小清河。湖水面積46公頃,水深平均2~3米。

    大明湖歷史悠久,紀念古人政績、行蹤的建筑以及自然景觀很多,諸如歷下亭、鐵公祠、小滄浪、北極閣、匯波樓、南豐祠、遐園、稼軒祠等,引得歷代文人前來憑吊、吟詠。唐代以后的歷代詩人,都留下了著名的詩篇。

    解放后,于1957年正式辟建成公園,幾經(jīng)修繕美化,成為濟南市著名的游覽勝地之一。

    4、峨眉山

    峨眉山(Mount Emei)位于北緯30°附近,四川省西南部,四川盆地的西南邊緣,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勢陡峭,風景秀麗,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稱,山上的萬佛頂最高,海拔3099米,高出峨眉平原2700多米。

    峨眉山處于多種自然要素的交匯地區(qū),區(qū)系成分復雜,生物種類豐富,特有物種繁多,保存有完整的亞熱帶植被體系,有植物3200多種,約占中國植物物種總數(shù)的1/10。

    峨眉山還是多種稀有動物的棲居地,動物種類達2300多種。山路沿途有較多猴群,常結(jié)隊向游人討食,為該山一大特色。

    峨眉山是普賢菩薩的道場,宗教文化特別是佛教文化構(gòu)成了峨眉山歷史文化的主體,所有的建筑、造像、法器以及禮儀、音樂、繪畫等都展示出宗教文化的濃郁氣息。

    山上多古跡、寺廟,有報國寺、伏虎寺、洗象池、龍門洞、舍身崖、峨眉佛光等勝跡,是中國旅游、休養(yǎng)、避暑目的地之一。

    5、劍門蜀道

    劍門蜀道是首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以劍門關(guān)為核心,北起陜西寧強,南到成都,全長450公里。劍門蜀道沿線三國文化深厚,龐統(tǒng)、蔣琬、姜維、鄧艾、馬超、鮑三娘等在此留下了精彩的故事;

    劍門蜀道沿線古跡眾多,三星堆遺址、德陽文廟、昭化古城、七曲山大廟、皇澤寺、千佛崖等都是重要文物;

    劍門蜀道沿線美景密布,富樂山四季花似錦,翠云廊古柏三百里,明月峽“飛梁架絕嶺”。

    因1000年前詩仙李白的“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得以名揚天下。數(shù)百里古蜀道上,峰巒疊嶂,峭壁摩云,雄奇險峻,壯麗多姿,構(gòu)成了川陜交通的一大屏障。

    中國有哪些名勝古跡
    中國的名勝古跡如下:1. 萬里長城 長城蜿蜒萬里,是中國宏偉的軍事防御工程,規(guī)模宏大,被譽為人類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跡。2. 桂林山水 桂林以其奇峰秀水著稱,吸引了無數(shù)文人墨客,他們留下了許多詩篇和文章,以及兩千余件石刻和壁書。桂林的山水被譽為“游山如讀史,看山如觀畫”。3. 故宮 北京故宮,...

    中國名勝古跡的地方有哪些
    安徽黃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黃山市境內(nèi),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chǎn),世界地質(zhì)公園,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qū)示范點,中國十大名勝古跡之一。黃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冬雪“五絕”著稱于世,擁有“天下第一奇山”“天開圖畫”“松海云川”之稱。長江三峽:西起...

    中國十大名勝古跡有哪些 中國十大名勝古跡介紹
    黃山山脈東起績溪縣的大嶂山,西接黟縣的羊棧嶺,北起太平湖,南臨徽州山區(qū)。主峰蓮花峰,海拔1864.8米。黃山是中國著名風景區(qū)之一,世界游覽勝地。7、長江三峽 長江三峽:中國長江上游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的合稱,簡稱三峽。是中國10大風景名勝之一,也是中國40佳旅游景觀之首。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奉節(jié)的...

    關(guān)于中國名勝古跡的資料
    山上多古跡、寺廟,有報國寺、伏虎寺、洗象池、龍門洞、舍身崖、峨眉佛光等勝跡,是中國旅游、休養(yǎng)、避暑目的地之一。5、劍門蜀道 劍門蜀道是首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以劍門關(guān)為核心,北起陜西寧強,南到成都,全長450公里。劍門蜀道沿線三國文化深厚,龐統(tǒng)、蔣琬、姜維、鄧艾、馬超、鮑三娘等在此留下了...

    中國名勝古跡有哪些
    中國的名勝古跡眾多,其中包括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風光秀麗的桂林山水以及歷史悠久的北京故宮。1. 萬里長城 萬里長城是古代中國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襲而修筑的一系列軍事防御工程。長城橫貫東西,全長超過一萬華里,因此得名“萬里長城”。現(xiàn)存的主要是明代長城,起自嘉峪關(guān),終至遼東虎山,總長約為8851.8...

    中國的名勝古跡有哪些
    1. 北京故宮,古稱紫禁城,是明清兩朝24位皇帝的皇宮,也是我國現(xiàn)存最完整的宮殿群。2. 八達嶺長城,作為中國古代偉大的防御工程,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古代人民的智慧與結(jié)晶。3. 承德避暑山莊,位于河北省,是清朝皇帝的避暑勝地,也被稱為熱河行宮。4. 兵馬俑,位于陜西省,是中國第...

    我國名勝古跡都有哪些
    6. 桂林山水:桂林以其秀美的山水風光而著稱,城市因盛產(chǎn)玉桂而得名,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譽。7. 蘇州園林:蘇州,歷史文化名城,以其精致的園林而聞名,體現(xiàn)了中國古典園林藝術(shù)的精髓。8. 黃山:黃山,位于安徽省,是中國著名的風景旅游區(qū),以其奇松、怪石、云海、溫泉聞名于世,有“天下第一奇...

    名勝古跡中國的名勝古跡有哪些
    中國的名勝古跡有長城、桂林山水、故宮、黃山、兵馬俑等。1、長城 長城,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墻,而是以城墻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jié)合的防御體系。2、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是中國山水的...

    中國十大文物古跡有哪些?
    布達拉宮是一座宮堡式建筑群,因其建造的悠久歷史,建筑所表現(xiàn)出來的民族審美特征,以及對研究藏民族社會歷史、文化、宗教所具有的特殊價值,而成為舉世聞名的名勝古跡,是中華民族古建筑的精華之作。6、鼓浪嶼 鼓浪嶼面積約1.88平方公里,島上氣候宜人,憑借其獨特的景色,有著“不游鼓浪嶼,枉費廈門行”...

    中國著名的名勝古跡有哪些
    中國的名勝古跡眾多,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例子:1. 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御工程,也是世界上最長的人工建筑。它東起山海關(guān),西至嘉峪關(guān),蜿蜒起伏,氣勢磅礴。2. 桂林山水: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著稱,被譽為“山水甲天下”。3. 杭州西湖:西湖以其“湖光山色”而聞名,是典型的江南水鄉(xiāng)風光...

    相關(guān)評說:

  • 始審18524386819: 描寫中國名勝古跡的句子 -
    烏達區(qū)磨損: ______ 五更樓下月,十里郭中煙.后塔聳亭后,前山橫閣前.
  • 始審18524386819: 我國有哪些名勝古跡被定為世界歷史文化遺產(chǎn)信息 -
    烏達區(qū)磨損: ______[答案] 長城 故宮 兵馬俑
  • 始審18524386819: 河南名勝古跡幫我介紹以下 -
    烏達區(qū)磨損: ______ 1.龍門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陽市南十三公里處,它同甘肅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岡石窟并稱中國古代佛教石窟藝術(shù)的三大寶庫.龍門石窟鑿于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4年),直至北宋,現(xiàn)...
  • 始審18524386819: 關(guān)于中國的名勝古跡? -
    烏達區(qū)磨損: ______ 長城
  • 始審18524386819: 中國的名勝古跡有哪些? -
    烏達區(qū)磨損: ______ 我們家鄉(xiāng)的趙州橋 1700多年歷史 有一首民謠: 趙州橋來什么人修 玉石欄桿什么人留 什么人騎驢橋上走 什么人推車軋了一道溝么一呀嗨 趙州橋來魯班修 玉石欄桿圣人留 張果老騎驢橋上走 柴王爺推車軋了一道溝么一呀嗨 坐落在河北省石家莊趙縣 被定為世界歷史文化遺產(chǎn)
  • 始審18524386819: 求介紹名勝古跡資料的文章兩篇.....不是游覽的 -
    烏達區(qū)磨損: ______ 太原市積淀了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如“晉祠”園林,稱得上是華夏文化的一顆璀璨明珠;建于明代的永祚寺,“凌霄雙塔”是我國雙塔建筑的杰出代表;龍山石窟是我國最大的道教石窟,被專家傳為世界之最. 晉祠 晉祠在太原市西南25公里懸甕...
  • 始審18524386819: 我國有哪些名勝古跡 簡要介紹一兩個 -
    烏達區(qū)磨損: ______ 薊縣、清東陵;塘沽洋貨市場、航母公園;友誼路酒吧街 ;東北角古文化街 商業(yè)街:和平路,濱江道,赤峰道(小店居多) 公園:水上公園 娛樂城:伊勢丹七樓天馬娛樂城 游樂園:天津兒童活動中心(樂園) 『海 河』 海河起自天津市西部的...
  • 始審18524386819: 名勝古跡資料
    烏達區(qū)磨損: ______ 請把問題說清楚,你需要哪個地方的名勝古跡資料?名勝古跡,就是指風景優(yōu)美和有古代遺跡的著名地方.中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國家之一,名勝古跡眾多.漫步在這些名山勝水之中,一方面可以領(lǐng)略祖國的大好河山,另一方面也從中感悟...
  • 始審18524386819: 全國的名勝古跡的詳細資料 -
    烏達區(qū)磨損: ______ 長城的位置 長城位于中國的北部,它東起河北省渤海灣的山海關(guān),西至內(nèi)陸地區(qū)甘肅省的嘉峪關(guān).橫貫河北、北京、內(nèi)蒙古、山西、陜西、寧夏、甘肅、遼寧等八個省、市、自治區(qū),全長約6700公里,約13300公里,在世上有“萬里長城”之譽.
  • 始審18524386819: 中國有哪些風景名勝.要有資料簡介.字不要太多
    烏達區(qū)磨損: ______ 龍門石窟是中國著名的三大石刻藝術(shù)寶庫之一,位于河南省洛陽市南郊12公里處的伊河兩岸.經(jīng)過自北魏至北宋400余年的開鑿,至今仍存有窟龕2100多個,造像10萬余尊,碑刻題記3600余品,多在伊水西岸.數(shù)量之多位于中國各大石窟之首.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書法魏碑精華,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所書的“伊闕佛龕之碑”則是初唐楷書藝術(shù)的典范.龍門石窟是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北京時間2000年11月30日洛陽龍門石窟被國際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
  • 99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铜铜铜铜铜铜铜铜好大好深色水好多| 午夜刺激黄瓜西瓜葡萄榴莲| 免费无码又爽又黄又刺激网站| 成全高清免费观看MV动漫| 国产成a人片在线观看视频首页| 亚洲AV人人澡人人爽人人夜夜| 亚洲午夜无码AV毛片久久| 日日摸日日碰夜夜爽亚洲综合| 18禁无码无无遮挡永久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