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詩中的意象淺析
在送別詩中常見的意象如“長亭、短亭,陽關(guān)、古道,北梁、南浦,芳草、楊柳,明月、夕陽,青燈、美酒”等。
原文:
送別詩【作者】佚名【朝代】隋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譯文:
楊柳枝青青的垂到地面,楊花漫天飛舞。柳條折盡了楊花也已飛盡,借問一聲遠行的人什么時候回來呢?
千里黃云遮天蔽日,天氣陰沉,北風送走雁群又吹來紛揚大雪。不要擔心前路茫茫沒有知己,天下還有誰不認識你呢?就像鳥兒四處奔波無果只能自傷自憐,離開京洛已經(jīng)十多年。大丈夫貧賤誰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錢。
賞析:
這首出自隋朝的《送別》,其作者已無法考證,然而詩中借柳抒發(fā)的那份戀戀不舍的心境,卻流傳至今。據(jù)說,折柳送別的風俗始于漢代。古人贈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樹速長,角它送友意味著無論漂泊何方都能枝繁葉茂,而纖柔細軟的柳絲則象征著情意綿綿。
二是柳與“留”諧音,折柳相贈有“挽留”之意。而我們今天從詩歌中所看到的用“柳”來表現(xiàn)離情別緒的詩句,要早于這種“習俗”。柳條折盡了楊花也已飛盡,借問一聲遠行的人什么時候回來呢注。
古人常折楊柳枝表送別也有一種說法認為此時表面是送別詩實際表達的是對隋朝滅亡的詛咒,因為隋煬帝姓楊。這又另一種解釋末兩句寫春已歸去而人未歸來。折柳,本意在贈別;今柳條折盡,則意味著離別已久,睹舊物而懷遠人。
飛花,本意指春暮;今楊花飛盡,則意味著春歸已久,覺行人反不如春之知情。末句直扣題旨,問夫歸否;說明她已憂思滿懷,情渴似火,故似火山熔巖迸涌而出。其氣度韻味,自不尋常。
送別詩中的意象
這兩句中“青山”對“白水”,“北郭”對“東城”,首聯(lián)即寫成工麗的對偶句,別開生面;而且“青”、“白”相間,色彩明麗。“橫”字勾勒青山的靜姿,“繞”字描畫白水的動態(tài),用詞準確而傳神。詩筆揮灑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麗的圖景。未見“送別”二字,其筆端卻分明飽含著依依惜別之情。詩人借...
用意象表達情感的詩
南浦,是一個與水路送別緊密相連的意象。屈原《九歌·河伯》中的“與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賦予了南浦深厚的文化意義。南朝文學家江淹的《別賦》進一步將南浦引入送別文化,使得這一意象在送別詩詞中頻繁出現(xiàn)。唐代詩人白居易在《南浦別》中寫道:“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南浦的意象在此處更加...
李叔同《送別》結(jié)合意象分析情感
一、《送別》結(jié)合意象分析情感:《送別》的意象和語言,基本上是對中國古典送別詩的繼承。長亭飲酒、古道相送、折柳贈別、夕陽揮手、芳草離情,都是千百年來送別詩中常用的意象。但《送別》以短短的一首詞,把這些意象都集中起來,以一種“集大成”的沖擊力,強烈震撼著中國人離別的“集體無意識”,...
從互文性角度分析《送別》中的意象美
營構(gòu)意象時應注意幾個問題是:其一要注意意象的鮮明和具體;其二要注意群體效應;其三要注意掌握好意象的密度和節(jié)奏;其四要注意賦予意象的性質(zhì)。詩中營造好的意象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某種感情色彩,制造出一個特定的藝術(shù)天地【摘要】從互文性角度分析《送別》中的意象美【提問】意象,簡單地說就是沾染或滲...
寫離別的意象
4、《清平樂·別來春半》——五代李煜 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譯文:離別的愁恨正像春天的野草,越行越遠它越是繁生。5、《雨霖鈴·寒蟬凄切》——宋代柳永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譯文:誰知我今夜酒醒時身在何處?怕是只有楊柳岸邊,面對凄厲的晨風和黎明的殘月了。
送別詩表達的情感有哪些
古時候由于交通不便,通信極不發(fā)達,親人朋友之間往往一別數(shù)載難以相見,所以古人特別看重離別。離別之際,人們往往設酒餞別,折柳相送,有時還要吟詩話別,因此離情別緒就成為古代文人吟詠的一個永恒的主題。一般是按時間、地點來描寫景物,表達離愁別緒,從而體現(xiàn)作者的思想感情。送別詩中常用的意象有長亭...
關(guān)于離愁別緒的意象及詩句
2004年福建卷的詩詞鑒賞題為朱淑真的《秋夜》,其中就寫到了“梧桐”這一意象: 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 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 此詩中,涼床、月影和梧桐,共同營造出孤寂的意境。 5、別時“長亭”“柳”依依 在古典詩詞里,楊柳常常與離情相關(guān)聯(lián),《詩經(jīng)》中的《采薇》便寫道:“昔我往...
詩歌中常見的送別類意象有哪些
詩歌中常見的送別類意象有哪些?1、楊柳。“柳”與“留”諧音,古人在送別之時,往往折柳相送,以表達依依惜別的深情,以至許多文人用它來傳達怨別、懷遠等情思。2、長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餞別送行。“長亭”成為一個蘊含著依依惜別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別詩詞中不斷出現(xiàn)。3、南浦。多...
淺談古代詩詞中的常用意象
王維的《相思》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勸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詩人借生于南國的紅豆,抒發(fā)了對友人的眷念之情。菊花:隱逸、高潔、脫俗。菊花雖不能與國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與身價百倍的蘭花并論,但作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青睞,有人稱贊它堅強的品格,有人欣賞它...
送別詩帶賞析精選
【 #詩詞鑒賞# 導語】送別詩中常用的意象有長亭、楊柳、夕陽、酒、秋等。詩歌題目通常以“贈、別、送”等字眼。送別內(nèi)容有寫夫妻之別、親人之別、友人之別,也有寫同僚之別,甚至寫匆匆過客之別。所用的手法常常是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其藝術(shù)特點,有的格調(diào)豪放曠達,有的委婉含蓄,有的詞淺情深。下面 無 整理了...
相關(guān)評說:
化州市靜載: ______ 《山中送別》是唐代大詩人王維的作品.此詩寫送別友人,表達了對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題材非常普遍,構(gòu)思卻獨具匠心,極有特色.其最顯著的特點在于并非就“送別”二字做文章,而著墨于送別后的行動與思緒,并表達了詩中人期盼來年春草再綠時能與友人團聚的情懷.全詩語言樸素自然,感情深厚真摯,獨具匠心,耐人尋味.
化州市靜載: ______ "下面是我從《直播課堂》(語文)一書里看到的:楊柳:古人喜歡折柳送別,這種習俗產(chǎn)生于漢代,“柳”與“留”諧音,因此折柳送別有挽留、惜別、不舍之意. 長亭:古人往往在驛亭餞別送行.“長亭”因此成為一個蘊含著惜別之情的景物.如我們熟悉的《送別》“長亭外,古道邊……”.酒:古人離別多設宴餞行,如本課中的“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化州市靜載: ______ 楊柳,明月,江水,殘陽,孤云,遠帆,歧路,芳草
化州市靜載: ______ 選擇有代表性的“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送完朋友,回到山中的小屋,扣掩柴扉的時候,不免從心底泛起一絲思念,明年的草依然會綠,朋友仍然會歸來嗎?通過“復發(fā)的綠草”表達思念的生命力,通過“獨掩柴扉”表達孤獨的落寞,詩風自然簡單,卻表達至深的情感
化州市靜載: ______ 酒 臨行勸酒錢行是從唐朝開始流行的.友人分離,借酒寄情.從“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中可見一斑. 例:王維 《送元二使安西》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王維 《送別》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化州市靜載: ______ 送別詩 1、駱賓王 《于易水送人一絕》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fā)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崇敬荊軻古今一體,略去枝蔓直入史事,一種激越之情.后兩句寓情于景,景中帶比,荊軻精神千載猶存,還有詩人對現(xiàn)實環(huán)境的深切感受.沒...
化州市靜載: ______ 古詩文鑒賞是高考試卷中的重要一項.而對于我們來說,把握詩歌的內(nèi)容與詩人的感情尤為重要.通過體會詩的意象和意境,來挖掘詩歌本身潛在的思想感情,從而揭開詩人那獨特的內(nèi)心世界和曼妙無窮的智慧,是中學生應具備的一項能力和素...
化州市靜載: ______ 送別是中國詩歌中傳唱不衰的主題.李叔同的這首《送別》,文辭雋永,曲調(diào)悠遠,很多中國人都會唱.電影《城南舊事》更是以這首歌穿起童年的回憶.輕輕吟唱,心中的詩意便與旋律一同飄蕩開來…… 與友人相別,在悠悠長亭之外,漫漫...
化州市靜載: ______ 1.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別董大(唐·高適) 2.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唐代·王維) 3.分手脫相贈,平生一片心. 送朱大入秦(唐代·孟浩然) 4.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芙蓉樓送辛漸(...
化州市靜載: ______ 意象是詩歌藝術(shù)的精靈,是詩歌中熔鑄了作者主觀感情的客觀物象.在我國古典詩歌漫長的歷程中,形成了很多傳統(tǒng)的意象,它們蘊含的意義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們熟悉這些意象,會給鑒賞詩歌帶來很大幫助. 一、送別類意象(或表達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