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秧歌 作文 《扭秧歌》作文
秧歌舞,又稱扭秧歌,歷史悠久,是我國最具代表性的其中一種民間舞蹈形式,也是一種民間廣場中獨具一格的集體歌舞藝術(shù),也因扭秧歌舞姿豐富多彩,深受農(nóng)民歡迎而熱鬧非凡。秧歌舞具有自己的風格特色,一般由舞隊十多人至百人組成,扮成歷史故事、神話傳說和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物邊舞邊走,隨著鼓聲節(jié)奏,善于變換各種隊形,再加上舞姿豐富多彩,深受廣大觀眾的歡迎。 特點 秧歌舞表演起來,生動活潑,形式多樣,多姿多彩,紅火熱鬧,規(guī)模宏大,氣氛熱烈,鬧得熱火朝天。每逢重大節(jié)日,例如新年等,城鄉(xiāng)都組織隊,拜年問好,互相祝福、娛樂。另外,不同的村鄰之間還會扭起秧歌互相訪拜,比歌賽舞,可見扭秧歌對古代農(nóng)民來說是多么重要。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秧歌益處 這一切促使扭秧歌成為大型群眾性娛樂,歡慶,宣傳的主要形式。因為秧歌內(nèi)容包含量大,多姿多彩,形式多樣又富于變化;再加上扭秧歌舞蹈動態(tài)豐富,使看秧歌的人也心花怒放,豪情倍增,因而深受廣大觀眾的歡迎,是人民喜聞樂見的藝術(shù)形式,這也給林區(qū)人民、廣大民眾帶來了快活和歡樂,舒緩身心疲卷的好方法。 秧歌起源 秧歌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勞動生活,它又和古代祭祀農(nóng)神祈求豐收,祈福禳災時所唱的頌歌、禳歌有關(guān),并在發(fā)展過程中不斷吸收農(nóng)歌、菱歌(民歌的一種形式)、民間武術(shù)、雜技以及戲曲的技藝與形式,從而由一般的演唱秧歌發(fā)展成為民間歌舞,至清代,“秧歌”已在全國各地廣泛流傳。為示區(qū)別,人們常把某地區(qū)或形式特征冠于前面。如“鼓子秧歌”(山東)、“陜北秧歌”、“地秧歌”(河北、北京、遼寧)、“滿族秧歌”、“高蹺秧歌”等;而南方的“花鼓”、“花燈”、“采茶”以及廣東與香港流行的“英歌”,其名稱雖異,但都屬于“秧歌”這一類型,是從“秧歌”中派生出來的形式。
上個星期,雪后晴朗的好天氣,使我們?nèi)滩蛔∫鋈マD(zhuǎn)一下,地點是寧溪的一個農(nóng)家山莊。
我們吃慣了城市的大魚大肉,現(xiàn)在品嘗一下鄉(xiāng)村的特色農(nóng)家菜,也是別有一番滋味。就在我們酒醉飯飽的時候,那邊傳來了一陣熱鬧的鑼鼓聲,這是怎么回事呢?出去一看,原來是廣場上正在舉行扭秧歌活動。
這個廣場四面環(huán)山,雖然是冬天,但周邊的有些樹木仍然枝繁葉茂,郁郁蔥蔥。平坦寬闊的廣場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臉上都充滿了笑容,特別是小孩子,異常興奮,東奔西跑,也想上去扭兩步。
這時候,人越來越多,連小山坡都站滿了。歡快地樂曲中,一個穿著綠衣褲,右手拿著金邊大扇子,左手捏著紅色綢帶一角的人,腳踩著鼓點,拉開了這次活動的序幕。
一剎那,廣場上紅綢飛舞,鼓聲驚天,她們動作整齊,手中的綢布時而向前直伸,時而上下翻飛,時而左右擺動,如銀蛇,似飛練,讓人眼花繚亂,博得觀眾陣陣喝彩。更引人注目的是,一群老奶奶,你看,她們左扭一下,右扭一下,雙手不斷變著花樣,左手拿著八角巾,右手拿著紅扇子。八角巾一會兒甩在肩上,一會兒搖下來,扇子一開一合,靈活無比,真是精神十足,絕不遜色于那些小伙子。
熱鬧的場面一直延續(xù)到下午三點左右,喇叭聲,鑼鼓聲,把這個寒冬的冬意吹得一干二凈。我們都在看著,聽著,在幸福和歡樂中陶醉著……
去年寒假我是在姥姥家度過的。姥姥家在農(nóng)村,春節(jié)年味很濃,貼春聯(lián),放鞭炮,吃年糕,但我最喜歡的是看扭秧歌。
大年初二,姥姥姥爺一大早就起了床,掃干凈院子里長長的甬路,放上大圓桌,擺上瓜子花生、香煙、糕點和熱騰騰的茶水,然后大人們高興地聊著天,我和妹妹則興奮地歡蹦亂跳,時不時跑到門口張望。今天秧歌隊第一個來我家拜年咧!
終于鳴鑼開道的鑼鼓家什響起來了,一會兒就看見一群穿著花花綠綠服裝的大媽、老奶奶向我家走來了,我和妹妹向著院子里的大人們喊:“來啦!來啦!”一位老爺爺走在最前面,一進了院子,就雙手拱拳,說:“過年好!過年好!”姥姥姥爺忙迎了上去,也說:“過年好!”然后熱情地招待他喝茶吸煙。
一只煙后隊長令下:“開始!”鑼鼓響起來了,時而輕,時而重,時而慢,時而快。秧歌隊員們隨著鼓點扭了起來,她們左手揮著五顏六色的手帕,右手搖著鮮艷的扇子,有時排成一字長龍,有時又分成紅綠鮮明的兩列。當她們的手帕和扇子一起揮向空中時,天空中像飛起了一只只的彩蝶。圍觀的人越來越多了,淘氣的大孩子們都爬上了墻頭。姥姥也迫不及待地想跳了,她跑進屋,拿出了扇子和手帕,也加入了秧歌隊,還不時和有的隊員逗著跳,引得大伙直樂。慢慢地慢慢地,鑼鼓聲停下來了,胖胖的姥姥筋疲力盡了,可也和姥爺笑開了懷。
這時一個精干利索的小伙子拿起鼓槌有力地敲了起來,兩個鼓槌忽高忽低,上下翻飛,加上鑼聲的配合,真像鞭炮炸開了花兒,連躲在巢里過冬的喜鵲都被驚得喳喳叫著沖向藍天。終于,所有的聲音都停下來了了,姥姥姥爺忙不迭地請大伙坐到圓桌前休息,大家吃著糕點,聊著天。
我問媽媽:“為什么過年要扭秧歌?”媽媽告訴我:“很久很久以前,我們北方漢族人辛苦一年了,為了慶祝豐收,娛樂鄉(xiāng)親,大家組織起隊伍唱歌跳舞。敲鑼打鼓則是要嚇走一切妖魔鬼怪,祈求來年風調(diào)雨順。逐漸地,就成為了現(xiàn)在的秧歌。清朝時,秧歌已在全國各地廣泛流傳了。”原來這紅火熱鬧的秧歌還有這樣悠久的歷史呢!
秧歌舞,又稱扭秧歌,歷史悠久,是我國最具代表性的其中一種民間舞蹈形式,也是一種民間廣場中獨具一格的集體歌舞藝術(shù),也因扭秧歌舞姿豐富多彩,深受農(nóng)民歡迎而熱鬧非凡。秧歌舞具有自己的風格特色,一般由舞隊十多人至百人組成,扮成歷史故事、神話傳說和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物邊舞邊走,隨著鼓聲節(jié)奏,善于變換各種隊形,再加上舞姿豐富多彩,深受廣大觀眾的歡迎。 特點 秧歌舞表演起來,生動活潑,形式多樣,多姿多彩,紅火熱鬧,規(guī)模宏大,氣氛熱烈,鬧得熱火朝天。每逢重大節(jié)日,例如新年等,城鄉(xiāng)都組織隊,拜年問好,互相祝福、娛樂。另外,不同的村鄰之間還會扭起秧歌互相訪拜,比歌賽舞,可見扭秧歌對古代農(nóng)民來說是多么重要。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秧歌益處 這一切促使扭秧歌成為大型群眾性娛樂,歡慶,宣傳的主要形式。因為秧歌內(nèi)容包含量大,多姿多彩,形式多樣又富于變化;再加上扭秧歌舞蹈動態(tài)豐富,使看秧歌的人也心花怒放,豪情倍增,因而深受廣大觀眾的歡迎,是人民喜聞樂見的藝術(shù)形式,這也給林區(qū)人民、廣大民眾帶來了快活和歡樂,舒緩身心疲卷的好方法。 秧歌起源 秧歌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勞動生活,它又和古代祭祀農(nóng)神祈求豐收,祈福禳災時所唱的頌歌、禳歌有關(guān),并在發(fā)展過程中不斷吸收農(nóng)歌、菱歌(民歌的一種形式)、民間武術(shù)、雜技以及戲曲的技藝與形式,從而由一般的演唱秧歌發(fā)展成為民間歌舞,至清代,“秧歌”已在全國各地廣泛流傳。為示區(qū)別,人們常把某地區(qū)或形式特征冠于前面。如“鼓子秧歌”(山東)、“陜北秧歌”、“地秧歌”(河北、北京、遼寧)、“滿族秧歌”、“高蹺秧歌”等;而南方的“花鼓”、“花燈”、“采茶”以及廣東與香港流行的“英歌”,其名稱雖異,但都屬于“秧歌”這一類型,是從“秧歌”中派生出來的形式。
你好! 給你一篇作為參考。。。 最近,每天晚上都可以聽到“咚咚咚鏘鏘鏘”、“咚,鏘”、“咚咚咚鏘”的敲鑼打鼓的聲音。我很好奇,于是我昨天晚上,放下飯碗,去探個究竟。(這段交代好奇的原因,引起下文。)
在我家北邊一個十字路口,聚集著許多老人。哦,原來在扭秧歌啊!其中兩位老人,一個打鼓,一個敲鑼。因為沒有鼓,所以用塑料桶代替。“咚咚”和“鏘鏘”兩種聲音一唱一和,可又趣了!
跟著節(jié)奏,老奶奶們開始扭了,她們手拿一把漂亮的扇子,然后兩只手左一擺右一擺地甩了起來,腳下前三步,后一步,左一步,右一步,停頓一下,就這樣,跳來跳去,扭來扭去。(描寫扭秧歌的動作惟妙惟肖,這時小作者認真觀察的結(jié)果。)奶奶們嘴里還說著:“咚咚咚,鏘!”、“咚咚,鏘!咚鏘咚鏘 !”……
有些調(diào)皮的孩子,不時還竄到人群中瞎扭一番,那手舞足蹈的動作,逗得人們哈哈大笑起來。細心穩(wěn)重的女生,則在一旁觀看。看著那奇怪的動作,我說:“怎么看怎么像是喝醉了酒的人,路都走不穩(wěn)了。像是在耍醉拳!”“呵呵呵……”
幾把椅子,一個塑料桶,幾個銅板,幾根棍子,加上幾個“扭秧歌的演員,構(gòu)成了一個小舞臺。(語言簡潔,概括能力強。)
九點了,我才依依不舍地離開現(xiàn)場了。睡在床上,耳邊又響起打鼓敲鑼的聲音。秧歌兒聲伴著我進入了夢鄉(xiāng)……
簡評:文章來自現(xiàn)實生活。本文小作者通過對現(xiàn)實生活的觀察,感悟,用簡練的語言,具體生動地描寫了扭秧歌的場景,條理清楚,感情真實。
祁樺17713659156: 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一等獎作文
洛陽市螺距: ______ 在現(xiàn)代生活中發(fā)揚中華民族文化 每一個國家都會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傳統(tǒng),他們是奪目的,絢爛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挠嘘P(guān)2022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一等獎作文(...
祁樺17713659156: 寫一篇秧歌的作文三百字 -
洛陽市螺距: ______ 家鄉(xiāng)的大秧歌我的家鄉(xiāng)在黃河邊的一個小鎮(zhèn)上,那里雖然沒有城市的繁華,卻有著自己獨特的韻味.但最能吸引我的還是家鄉(xiāng)那赫赫有名的大秧歌!提起大秧歌,在我們那兒算得上是家喻戶曉了.家鄉(xiāng)里...
祁樺17713659156: 2023元宵節(jié)話題作文600字
洛陽市螺距: ______ 元宵節(jié)的開燈祈福通常在正月十四夜便開始“試燈”,十五日夜為'“正燈',民間要點燈盞,又稱“送燈盞”以下是小編整理的2023元宵節(jié)話題作文600字,歡迎大家借...
祁樺17713659156: 家鄉(xiāng)的大秧歌作文600 -
洛陽市螺距: ______ 我的家鄉(xiāng)在都安的一個小縣,那里雖無都市的繁華,卻有著自己獨特的韻味,尤其是小縣的大秧歌,更是小縣上一道亮麗的風景. 提起大秧歌,那真是家喻戶曉.家鄉(xiāng)的男女老少,個個都能扭上一段!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小縣大大小小的廣場...
祁樺17713659156: 關(guān)于陜北秧歌的作文 -
洛陽市螺距: ______ 陜北秧歌 延安人喜觀扭秧歌.正月初七八過后,延安人喜氣洋洋開始鬧秧歌.這是一年一度村社活動最集中的一段時間.通過這種“鬧紅火”活動,慶賀過去的一年的勞動收獲,祈保來年風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秧歌隊組織嚴密,依照當?shù)氐牧?..
祁樺17713659156: 以''這兒真熱鬧啊!',為中心句寫一篇作文250字左右. -
洛陽市螺距: ______ 今天是周末,由于剛考完試,作業(yè)不多,我很快做完作業(yè),吃過晚飯,就和媽媽一起到南門廣場去散步.聽媽媽說,南門廣場晚上非常熱鬧,有唱戲的,跳舞的,還有扭秧歌的.特別是扭秧歌的,男女老少都有,扭得非常火爆,就連許多看熱鬧...
祁樺17713659156: 看圖寫話看秧歌 -
洛陽市螺距: ______ 今年的春節(jié)我在河南姥姥家過的,鄉(xiāng)村過年雖然不象北京那么繁華但也非常熱鬧.剛到姥姥家,就被表姐拉著去看扭秧歌,原來,村里有個秧歌隊,我的姥姥、二姥姥都是秧歌隊員.為增加過節(jié)的喜慶,逢年過節(jié)都要鑼鼓喧天地表演幾場.等了...
祁樺17713659156: 描寫陜北秧歌的作文 -
洛陽市螺距: ______ 綏德可謂陜北秧歌的中心,那里的農(nóng)村至今仍保留傳統(tǒng)的秧歌表演程式、禮俗和風格特色,其中既有古代鄉(xiāng)人驅(qū)儺的"神會秧歌"、"二十八宿老秧歌",也有1942年之后才興起的新秧歌.秧歌表演者常有數(shù)十人,有的多達近百人,在傘頭的率...
祁樺17713659156: 五年級上冊八單元作文500字大秧歌梗概 -
洛陽市螺距: ______ 小背簍,沿著這條沙礫路走下去,每走一步撿一塊石頭放進你的背簍. 在路的盡頭,凡人背著沉重的背簍,十分痛苦,他再次見到了哲學家;哲學家說:“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我們也背著一個小背簍,然而我們每走一步都想要從這個世界上...
祁樺17713659156: 難忘的一件事滿分作文
洛陽市螺距: ______ 難忘的一件事滿分作文1一個暑假的早晨,爸爸媽媽都上班去了,我一個人在家里做早飯,我想:還是煎雞蛋餅吧.隨后就開始行動起來.我拿起雞蛋輕輕在碗邊一磕,雞...
上個星期,雪后晴朗的好天氣,使我們?nèi)滩蛔∫鋈マD(zhuǎn)一下,地點是寧溪的一個農(nóng)家山莊。
我們吃慣了城市的大魚大肉,現(xiàn)在品嘗一下鄉(xiāng)村的特色農(nóng)家菜,也是別有一番滋味。就在我們酒醉飯飽的時候,那邊傳來了一陣熱鬧的鑼鼓聲,這是怎么回事呢?出去一看,原來是廣場上正在舉行扭秧歌活動。
這個廣場四面環(huán)山,雖然是冬天,但周邊的有些樹木仍然枝繁葉茂,郁郁蔥蔥。平坦寬闊的廣場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臉上都充滿了笑容,特別是小孩子,異常興奮,東奔西跑,也想上去扭兩步。
這時候,人越來越多,連小山坡都站滿了。歡快地樂曲中,一個穿著綠衣褲,右手拿著金邊大扇子,左手捏著紅色綢帶一角的人,腳踩著鼓點,拉開了這次活動的序幕。
一剎那,廣場上紅綢飛舞,鼓聲驚天,她們動作整齊,手中的綢布時而向前直伸,時而上下翻飛,時而左右擺動,如銀蛇,似飛練,讓人眼花繚亂,博得觀眾陣陣喝彩。更引人注目的是,一群老奶奶,你看,她們左扭一下,右扭一下,雙手不斷變著花樣,左手拿著八角巾,右手拿著紅扇子。八角巾一會兒甩在肩上,一會兒搖下來,扇子一開一合,靈活無比,真是精神十足,絕不遜色于那些小伙子。
熱鬧的場面一直延續(xù)到下午三點左右,喇叭聲,鑼鼓聲,把這個寒冬的冬意吹得一干二凈。我們都在看著,聽著,在幸福和歡樂中陶醉著……
去年寒假我是在姥姥家度過的。姥姥家在農(nóng)村,春節(jié)年味很濃,貼春聯(lián),放鞭炮,吃年糕,但我最喜歡的是看扭秧歌。
大年初二,姥姥姥爺一大早就起了床,掃干凈院子里長長的甬路,放上大圓桌,擺上瓜子花生、香煙、糕點和熱騰騰的茶水,然后大人們高興地聊著天,我和妹妹則興奮地歡蹦亂跳,時不時跑到門口張望。今天秧歌隊第一個來我家拜年咧!
終于鳴鑼開道的鑼鼓家什響起來了,一會兒就看見一群穿著花花綠綠服裝的大媽、老奶奶向我家走來了,我和妹妹向著院子里的大人們喊:“來啦!來啦!”一位老爺爺走在最前面,一進了院子,就雙手拱拳,說:“過年好!過年好!”姥姥姥爺忙迎了上去,也說:“過年好!”然后熱情地招待他喝茶吸煙。
一只煙后隊長令下:“開始!”鑼鼓響起來了,時而輕,時而重,時而慢,時而快。秧歌隊員們隨著鼓點扭了起來,她們左手揮著五顏六色的手帕,右手搖著鮮艷的扇子,有時排成一字長龍,有時又分成紅綠鮮明的兩列。當她們的手帕和扇子一起揮向空中時,天空中像飛起了一只只的彩蝶。圍觀的人越來越多了,淘氣的大孩子們都爬上了墻頭。姥姥也迫不及待地想跳了,她跑進屋,拿出了扇子和手帕,也加入了秧歌隊,還不時和有的隊員逗著跳,引得大伙直樂。慢慢地慢慢地,鑼鼓聲停下來了,胖胖的姥姥筋疲力盡了,可也和姥爺笑開了懷。
這時一個精干利索的小伙子拿起鼓槌有力地敲了起來,兩個鼓槌忽高忽低,上下翻飛,加上鑼聲的配合,真像鞭炮炸開了花兒,連躲在巢里過冬的喜鵲都被驚得喳喳叫著沖向藍天。終于,所有的聲音都停下來了了,姥姥姥爺忙不迭地請大伙坐到圓桌前休息,大家吃著糕點,聊著天。
我問媽媽:“為什么過年要扭秧歌?”媽媽告訴我:“很久很久以前,我們北方漢族人辛苦一年了,為了慶祝豐收,娛樂鄉(xiāng)親,大家組織起隊伍唱歌跳舞。敲鑼打鼓則是要嚇走一切妖魔鬼怪,祈求來年風調(diào)雨順。逐漸地,就成為了現(xiàn)在的秧歌。清朝時,秧歌已在全國各地廣泛流傳了。”原來這紅火熱鬧的秧歌還有這樣悠久的歷史呢!
秧歌舞,又稱扭秧歌,歷史悠久,是我國最具代表性的其中一種民間舞蹈形式,也是一種民間廣場中獨具一格的集體歌舞藝術(shù),也因扭秧歌舞姿豐富多彩,深受農(nóng)民歡迎而熱鬧非凡。秧歌舞具有自己的風格特色,一般由舞隊十多人至百人組成,扮成歷史故事、神話傳說和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物邊舞邊走,隨著鼓聲節(jié)奏,善于變換各種隊形,再加上舞姿豐富多彩,深受廣大觀眾的歡迎。 特點 秧歌舞表演起來,生動活潑,形式多樣,多姿多彩,紅火熱鬧,規(guī)模宏大,氣氛熱烈,鬧得熱火朝天。每逢重大節(jié)日,例如新年等,城鄉(xiāng)都組織隊,拜年問好,互相祝福、娛樂。另外,不同的村鄰之間還會扭起秧歌互相訪拜,比歌賽舞,可見扭秧歌對古代農(nóng)民來說是多么重要。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秧歌益處 這一切促使扭秧歌成為大型群眾性娛樂,歡慶,宣傳的主要形式。因為秧歌內(nèi)容包含量大,多姿多彩,形式多樣又富于變化;再加上扭秧歌舞蹈動態(tài)豐富,使看秧歌的人也心花怒放,豪情倍增,因而深受廣大觀眾的歡迎,是人民喜聞樂見的藝術(shù)形式,這也給林區(qū)人民、廣大民眾帶來了快活和歡樂,舒緩身心疲卷的好方法。 秧歌起源 秧歌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勞動生活,它又和古代祭祀農(nóng)神祈求豐收,祈福禳災時所唱的頌歌、禳歌有關(guān),并在發(fā)展過程中不斷吸收農(nóng)歌、菱歌(民歌的一種形式)、民間武術(shù)、雜技以及戲曲的技藝與形式,從而由一般的演唱秧歌發(fā)展成為民間歌舞,至清代,“秧歌”已在全國各地廣泛流傳。為示區(qū)別,人們常把某地區(qū)或形式特征冠于前面。如“鼓子秧歌”(山東)、“陜北秧歌”、“地秧歌”(河北、北京、遼寧)、“滿族秧歌”、“高蹺秧歌”等;而南方的“花鼓”、“花燈”、“采茶”以及廣東與香港流行的“英歌”,其名稱雖異,但都屬于“秧歌”這一類型,是從“秧歌”中派生出來的形式。
你好! 給你一篇作為參考。。。 最近,每天晚上都可以聽到“咚咚咚鏘鏘鏘”、“咚,鏘”、“咚咚咚鏘”的敲鑼打鼓的聲音。我很好奇,于是我昨天晚上,放下飯碗,去探個究竟。(這段交代好奇的原因,引起下文。)
在我家北邊一個十字路口,聚集著許多老人。哦,原來在扭秧歌啊!其中兩位老人,一個打鼓,一個敲鑼。因為沒有鼓,所以用塑料桶代替。“咚咚”和“鏘鏘”兩種聲音一唱一和,可又趣了!
跟著節(jié)奏,老奶奶們開始扭了,她們手拿一把漂亮的扇子,然后兩只手左一擺右一擺地甩了起來,腳下前三步,后一步,左一步,右一步,停頓一下,就這樣,跳來跳去,扭來扭去。(描寫扭秧歌的動作惟妙惟肖,這時小作者認真觀察的結(jié)果。)奶奶們嘴里還說著:“咚咚咚,鏘!”、“咚咚,鏘!咚鏘咚鏘 !”……
有些調(diào)皮的孩子,不時還竄到人群中瞎扭一番,那手舞足蹈的動作,逗得人們哈哈大笑起來。細心穩(wěn)重的女生,則在一旁觀看。看著那奇怪的動作,我說:“怎么看怎么像是喝醉了酒的人,路都走不穩(wěn)了。像是在耍醉拳!”“呵呵呵……”
幾把椅子,一個塑料桶,幾個銅板,幾根棍子,加上幾個“扭秧歌的演員,構(gòu)成了一個小舞臺。(語言簡潔,概括能力強。)
九點了,我才依依不舍地離開現(xiàn)場了。睡在床上,耳邊又響起打鼓敲鑼的聲音。秧歌兒聲伴著我進入了夢鄉(xiāng)……
簡評:文章來自現(xiàn)實生活。本文小作者通過對現(xiàn)實生活的觀察,感悟,用簡練的語言,具體生動地描寫了扭秧歌的場景,條理清楚,感情真實。
相關(guān)評說:
洛陽市螺距: ______ 在現(xiàn)代生活中發(fā)揚中華民族文化 每一個國家都會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傳統(tǒng),他們是奪目的,絢爛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挠嘘P(guān)2022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一等獎作文(...
洛陽市螺距: ______ 家鄉(xiāng)的大秧歌我的家鄉(xiāng)在黃河邊的一個小鎮(zhèn)上,那里雖然沒有城市的繁華,卻有著自己獨特的韻味.但最能吸引我的還是家鄉(xiāng)那赫赫有名的大秧歌!提起大秧歌,在我們那兒算得上是家喻戶曉了.家鄉(xiāng)里...
洛陽市螺距: ______ 元宵節(jié)的開燈祈福通常在正月十四夜便開始“試燈”,十五日夜為'“正燈',民間要點燈盞,又稱“送燈盞”以下是小編整理的2023元宵節(jié)話題作文600字,歡迎大家借...
洛陽市螺距: ______ 我的家鄉(xiāng)在都安的一個小縣,那里雖無都市的繁華,卻有著自己獨特的韻味,尤其是小縣的大秧歌,更是小縣上一道亮麗的風景. 提起大秧歌,那真是家喻戶曉.家鄉(xiāng)的男女老少,個個都能扭上一段!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小縣大大小小的廣場...
洛陽市螺距: ______ 陜北秧歌 延安人喜觀扭秧歌.正月初七八過后,延安人喜氣洋洋開始鬧秧歌.這是一年一度村社活動最集中的一段時間.通過這種“鬧紅火”活動,慶賀過去的一年的勞動收獲,祈保來年風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秧歌隊組織嚴密,依照當?shù)氐牧?..
洛陽市螺距: ______ 今天是周末,由于剛考完試,作業(yè)不多,我很快做完作業(yè),吃過晚飯,就和媽媽一起到南門廣場去散步.聽媽媽說,南門廣場晚上非常熱鬧,有唱戲的,跳舞的,還有扭秧歌的.特別是扭秧歌的,男女老少都有,扭得非常火爆,就連許多看熱鬧...
洛陽市螺距: ______ 今年的春節(jié)我在河南姥姥家過的,鄉(xiāng)村過年雖然不象北京那么繁華但也非常熱鬧.剛到姥姥家,就被表姐拉著去看扭秧歌,原來,村里有個秧歌隊,我的姥姥、二姥姥都是秧歌隊員.為增加過節(jié)的喜慶,逢年過節(jié)都要鑼鼓喧天地表演幾場.等了...
洛陽市螺距: ______ 綏德可謂陜北秧歌的中心,那里的農(nóng)村至今仍保留傳統(tǒng)的秧歌表演程式、禮俗和風格特色,其中既有古代鄉(xiāng)人驅(qū)儺的"神會秧歌"、"二十八宿老秧歌",也有1942年之后才興起的新秧歌.秧歌表演者常有數(shù)十人,有的多達近百人,在傘頭的率...
洛陽市螺距: ______ 小背簍,沿著這條沙礫路走下去,每走一步撿一塊石頭放進你的背簍. 在路的盡頭,凡人背著沉重的背簍,十分痛苦,他再次見到了哲學家;哲學家說:“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我們也背著一個小背簍,然而我們每走一步都想要從這個世界上...
洛陽市螺距: ______ 難忘的一件事滿分作文1一個暑假的早晨,爸爸媽媽都上班去了,我一個人在家里做早飯,我想:還是煎雞蛋餅吧.隨后就開始行動起來.我拿起雞蛋輕輕在碗邊一磕,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