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蘇軾的詳細介紹 關(guān)于蘇軾個人的詳細資料。急!!!
蘇軾 像
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漢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時為眉山城)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散文家、書畫家、文學家、詞人、政治家、詩人,是豪放派詞人的主要代表。同時,也是著名的美食家。他和父親蘇洵,弟蘇轍合稱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蘇”,與歐陽修合稱“歐蘇”,與辛棄疾合稱“蘇辛”。與黃庭堅的并稱“蘇黃”,與陸游并稱“蘇陸”。后代文人稱其為“坡仙”“詩神”“詞圣”等。蘇軾是蘇洵的次子(蘇洵長子夭折)。1057年(嘉祐二年),蘇軾與弟弟蘇轍同登進士。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在立新法中與王安石發(fā)生不快,被罷免官職[1]。《飲湖上初晴后雨》是描寫西湖的古詩中無人能超越的。世人說:“門下三父子,都是大文豪。”但在父子三人中,蘇軾的成就是最高的,勝過蘇洵和蘇轍。清人敬稱說:“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名號由來蘇東坡(1037~1101年),名蘇軾,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很多人或許并不知曉蘇軾名號的由來以及由此折射出的人生的悲歡離。蘇洵在給蘇軾取名時,是煞費一番苦心的。軾,是古代車前用做乘車人扶手的橫木。對于車載人這一功能而 言,軾是沒有用的。但是如果沒有軾,那就不僅僅是車的硬件設(shè)施不完善,乘車人在崎嶇顛簸的路上也難確保安穩(wěn)。蘇詢?nèi) 拜Y”名,是企望 其“外飾”,即巧為觀瞻,處世圓通。“軾”字出自《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君馮(憑)軾而觀”,蘇洵寫的《名二子說》是這樣解釋的:“輪、輻、蓋、軫,皆有職乎車。而軾獨若無所為者。雖然,去軾,則吾未見其為完車也。軾乎,吾懼汝之不外飾也!天下之車莫不由轍。而言車之功,轍不與焉。雖然,車仆馬斃,而患亦不及轍。是轍者善處乎禍福之間也。轍乎,吾知免矣。”說起“東坡居士”這個名字有一番來歷: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十二月,蘇軾被貶黃州。初到黃州,蘇軾生活困頓,黃州通判馬正卿是他的故人,便從州府要來了已經(jīng)荒蕪了的五十畝軍營舊地給他種。營地位于黃州的東坡,次年春天,蘇軾于其上筑雪堂,題之曰“東坡雪堂”,作《雪堂記》。為什么他要取號為東坡居士呢?因為他很仰幕唐朝的詩人白居易居士,而當年,白居易貶謫四川忠州時,也曾在其地的東坡種植花木,并寫下了不少閑適詩,如《步東坡》、《別東坡花樹》等,白居易曾寫一首《步東坡》的詩:“朝上東坡步,夕上東坡走,東坡何所愛,愛此新成樹。”蘇軾仰慕白居易,故自號曰“東坡居士”。“蘇東坡”一名也由此名垂千古。宋洪邁《容齋隨筆·三筆》卷五有一條“東坡慕樂天”云:蘇公謫黃州,始自稱東坡居士。詳考其意,蓋專慕白樂天而然。白公有《東坡種花》二詩云:“持錢買花樹,城東坡上栽”。又云:“東坡春向暮,樹木今何如?”又有《步東坡》詩云:“朝上東坡步,夕上東坡步。東坡何所愛?愛此新成樹”。又有《別東坡花樹》詩云:“何處殷勤重回首?東坡桃李種新成”。皆為忠州刺史時所作也。蘇公在黃,正與白公忠州相似,因憶蘇詩,如《贈寫真李道士》云:“他時要指集賢人,知是香山老居士”。《贈善相程杰》云:“我似樂天君記取,華顛賞遍洛陽春”。《送程懿叔》云:“我甚似樂天,但無素與蠻”。《入侍邇英》云:“定似香山老居士,世緣終淺道根深”。而跋曰:“樂天自江州司馬除忠州刺史,旋以主客郎中知制誥,遂拜中書舍人。某雖不敢自比,然謫居黃州,起知文登,召為儀曹,遂忝侍從。出處老少,大略相似,庶幾復(fù)享晚節(jié)閑適之樂”。《去杭州》云:“出處依稀似樂天,敢將衰朽較前賢”。序曰:“平生自覺出處老少粗似樂天”。則公之所以景仰者,不止一再言之,非東坡之名偶爾暗合也。
蘇軾《賀歐陽少師致仕啟》之名句[4]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shù)表現(xiàn)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chuàng)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蘇洵,弟蘇轍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進士,官至翰林學士、知制誥、禮部尚書。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詩刺新法下御史獄,遭貶。卒后追謚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壇領(lǐng)袖,文學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有《東坡全集》、《東坡樂府》。
http://baike.baidu.com/view/2517.htm#1 文字太長,自己慢慢消磨理解吧
蘇軾的資料
蘇軾的資料 一、基本信息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是宋代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政治家、文學家和詩人。蘇軾生于宋仁宗景佑三年,逝世于宋徽宗紹圣四年。蘇軾的生平經(jīng)歷豐富,學識淵博,才華橫溢,對后世影響深遠。二、文學成就 蘇軾是宋代文壇的杰出代表,他的詩文作品題材廣泛,...
文學家蘇軾生平經(jīng)歷
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千古名作,以此來寄托他謫居時的思想感情。于公余便帶領(lǐng)家人開墾城東的一塊坡地,種田幫補生計。“東坡居士”的別號便是他在這時起的。文學家蘇軾生平經(jīng)歷相關(guān)文章:1. 蘇軾的生平事跡介紹 2. 著名詩人蘇軾簡介 3. 蘇東坡簡介資料 4. 蘇軾生平軌事 5. 蘇軾有沒有后代 ...
蘇軾的簡介急急急
蘇軾,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他生于北宋的眉山,祖籍河北欒城,是一位杰出的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蘇軾在嘉祐二年(1057年)通過了科舉考試,成為進士。他的仕途并不平坦,宋神宗時期曾在多個地方任職,包括鳳翔、杭州、密州、徐州和湖州。然而,他的命運在元豐三年(1080...
蘇軾的資料
新黨們非要置蘇軾于死地不可。救援活動也在朝野同時展開,不但與蘇軾政見相同的許多元老紛紛上書,連一些變法派的有識之士也勸諫神宗不要殺蘇軾。王安石當時退休金陵,也上書說:“安有圣世而殺才士乎?”在大家努力下,這場詩案就因王安石“一言而決”,蘇軾得到從輕發(fā)落,貶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本州安置,受...
蘇軾的出生日期是什么?
蘇軾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1037年1月8日)出生于眉州眉山。嘉祐元年(1056年),蘇軾首次出川赴京,參加朝廷的科舉考試。蘇洵帶著二十一歲的蘇軾、十九歲的蘇轍,自偏僻的西蜀地區(qū),沿江東下,于嘉祐二年(1057年)進京應(yīng)試。嘉祐六年(1061年),蘇軾應(yīng)中制科考試,授大理評事。治平三年...
蘇軾的資料
分類: 文化\/藝術(shù) >> 文學 >> 小說 問題描述:請詳細介紹!!解析:蘇軾(1036-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省)人。蘇洵之子。嘉佑二年(1057)與弟蘇轍同登進士第。后考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科,中第三等,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累官杭州通判,知密、徐、湖三州。神宗...
宋蘇軾是什么文學家
本文介紹他的生平和書法藝術(shù)成就。 蘇軾,誕生于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卒于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 字子瞻,一字子平,又字平仲,自號東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從小接受優(yōu)良的文化教育,因其父蘇洵游學在外,曾由母親程氏教他讀書識字。 蘇軾自幼聰穎,才氣橫溢,奮勵有濟世志。 嘉祐二年(1057)...
蘇軾介紹
人物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漢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時為眉山城)人,祖籍欒城。北宋著名散文家、書畫家、詞人、詩人。蘇軾 是蘇洵的次子(蘇洵長子夭折),1057年(嘉祐二年),與弟蘇轍同登進士。蘇軾與父蘇洵、弟蘇轍并稱“三蘇”,父...
求蘇軾生平事跡介紹
時間一轉(zhuǎn)到了1079年,蘇軾因李定等人故意扭曲其詞中之意,而網(wǎng)織“文字毀謗君相”的網(wǎng)羅罪名,被捕入獄,史稱“烏臺詩案”。出獄以后,蘇軾被降職為黃州團練副使,此后心灰意冷,郁郁不發(fā),只每日寄情于山水,尋求心靈上的解脫。宋哲宗極為之后,以王安石為首的改革派受到打壓,司馬光被重啟為相。蘇軾...
蘇軾的資料簡介50字
蘇軾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 [1-3] 漢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美食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lǐng)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
相關(guān)評說:
潼關(guān)縣斜齒: ______ 蘇軾,字子瞻,又宇和仲,自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縣)人,生于北宋中期,即仁宗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母程氏是大里氏木(相當于最高法院院長)程文應(yīng)的女兒,書香門第出身,因從小耳聞目染,故品德、學識都相當好,蘇軾很幸運有這樣的母親,因此他能夠受到良好的家教.祖父蘇洵等人對他的出世都感到欣喜不已.三年后其弟蘇轍也誕生了.如果依照蘇洵編纂的"蘇氏族譜"記載,蘇家的祖先最遠可以追溯到唐朝的著名文人蘇味道,然而真相難以確定,但可證實蘇軾的祖先可追溯到五代前的蘇斬.
潼關(guān)縣斜齒: ______ 軾(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自號東坡居土,眉山人,有“東坡集”、“后集”... 但是我們試看蘇軾的“百步洪”第一首里寫水波沖瀉的一段:“有如兔走鷹隼落,駿...
潼關(guān)縣斜齒: ______ 1、《東坡》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2、這首小詩就以尋常生活小景——月夜里拄杖漫步于山石高低不平的東坡為樂,顯示了詩人幽獨高潔的心性和履險如夷的人生態(tài)度.
潼關(guān)縣斜齒: ______ 1、《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墻》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詞作.2、此詞作于作者貶謫黃州時期,是他當時鄉(xiāng)間幽居生活的自我寫照.3、上片寫景,下片刻畫人物形象,全詞描繪了一幅夏日雨后的農(nóng)村小景.4、詞中所表現(xiàn)的,是作者雨后游賞的歡快、閑適心境.5、詞人先寫游賞時所見村景,接著才點明詞中所寫之游賞和游賞所見均因昨夜之雨而引起,抒發(fā)自己雨后得新涼的喜悅.6、這種寫法,避免了平鋪直敘,讀來婉轉(zhuǎn)蘊藉,回味無窮.
潼關(guān)縣斜齒: ______ 率真的 ——蘇軾在《與楊元素》里說:“昔之君子,惟荊是師;今之君子,惟溫是隨.所隨不同,其為隨一也.老弟與溫相知至深,始終無間,然多不隨耳.”(《蘇軾文集》卷55)我們從“非隨時上下”、“然多不隨耳”可以看出,蘇軾始...
潼關(guān)縣斜齒: ______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又名蘇東坡,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文家、詩人、詞人,豪放派詞人代表.他與他的父親蘇洵(1009~1066)、弟弟蘇轍(1039~1112)皆以文學名世,世稱“三蘇...
潼關(guān)縣斜齒: ______ 1、《和董傳留別》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由鳳翔府回到長安時所作的一首七律.2、蘇軾在鳳翔府任職時,董傳曾與蘇軾相從,當時董傳生活貧困,衣衫樸素,但飽讀詩書,滿腹經(jīng)綸,平凡的衣著掩蓋不住他樂觀向上的精神風骨.3、蘇軾在詩中一面稱許了董傳的志向,同時預(yù)祝他黃榜得中.4、全詩巧于用典,蘊藉含蓄.5、其中“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句,廣為傳誦,膾炙人口.
潼關(guān)縣斜齒: ______ 熙寧二年(公元1069年),36歲的蘇軾丁憂起復(fù),正巧趕上王安石創(chuàng)行新法,蘇軾作為大理評事,參加政務(wù),是朝廷中第一個上書反對變法的官員."時安石創(chuàng)行新法,軾上書論其不便"神宗悟曰:"吾固疑此,得軾議,意釋然矣".即日召見,問:"方今政令得失安在?雖朕過失,指陳可也".由此可見,史學家評論北宋亡國之因,有的認為是由王安石變法亂政肇致、有的認為是蘇軾結(jié)黨亂政(反變法)肇致,這都沒有抓住問題的關(guān)鍵;實際上,神宗的"吾固疑此"才是真正的亡國之因——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神宗的彷徨猶豫才是造成黨爭之禍、新法不行的根源,并由此而導(dǎo)致了北宋皇朝的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