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一些關(guān)于美國總統(tǒng)山的資料 美國的總統(tǒng)山有哪十位總統(tǒng)啊?他們分別有什么貢獻?
拉什莫爾山國家紀念公園(Mount Rushmore National Memorial),是一座坐落于南達科他州基斯通附近的美利堅合眾國總統(tǒng)紀念公園(United States Presidential Memorial)。公園內(nèi)有四座高達60英尺(約合18米)的美國前總統(tǒng)頭像,他們分別是喬治·華盛頓、托馬斯·杰弗遜、西奧多·羅斯福和亞伯拉罕·林肯,這四位總統(tǒng)被認為代表了美國建國150年來的歷史。整個公園占地面積1278英畝(5.17平方公里),最高處海拔為5725 英尺 (1745 米)。 公園由美國內(nèi)政部下屬的一個分局——國家公園管理局(National Park Service)進行管理,每年能吸引大約兩百萬游客前來觀光旅游。
1885年,美國紐約的著名律師查爾斯·E·拉什莫爾(Charles E. Rushmore)將其在南達科他州布拉克山(Black Hills)所擁有的礦山附近的一座花崗巖山以其姓氏命名為“拉什莫爾山”,這就是拉什莫爾山名字的來由。數(shù)十年后拉什莫爾山國家紀念公園的建造計劃正式啟動后,拉什莫爾還曾捐助了5000美元。在拉什莫爾山上建造雕塑的初衷是為了吸引更多的人們前來布拉克山地區(qū)旅游,然而這個建造計劃卻引發(fā)了美國國會和時任總統(tǒng)卡爾文·柯立芝(Calvin Coolidge)之間曠日持久的爭論。最終,建造計劃獲得了國會的批準。整個工程的建設(shè)于1927年開始,并于1941年宣告完成。
時至今日,拉什莫爾山不僅成為了一個世界級的旅游勝地,還成為了美國文化中美國總統(tǒng)的象征。同時,在當代流行文化的影響之下,拉什莫爾山也衍生出了許多其他含義。
二、歷史
早在1923年,就有一位名叫多恩·羅賓遜(Doane Robinson)的歷史學家提出在拉什莫爾山雕刻總統(tǒng)群像,以為南達科他州吸引更多游客。為此他在1924年說服了雕刻家格曾·博格勒姆(Gutzon Borglum)前往布拉克山地區(qū)勘察,以判定這一地區(qū)是否適宜進行這一巨大的雕刻工程。起初設(shè)想的雕刻地點是布拉克山地區(qū)的尼德爾斯(Needles),那里有許多花崗巖柱可供雕刻。然而后來博格勒姆發(fā)現(xiàn)尼德爾斯地區(qū)的花崗巖長年受侵蝕作用損耗,難以在上面雕刻如此巨大的作品。而拉什莫爾山卻符合雕刻的條件。博格勒姆在他看到拉什莫爾山時曾說:“美利堅將在這條天際線上延伸。”("America will march along that skyline.")1925年3月,美國國會正式批準建設(shè)拉什莫爾山國家紀念公園。此間柯立芝總統(tǒng)強調(diào),除了不可缺少的華盛頓之外,雕刻的其他三位總統(tǒng)必須為兩位共和黨人、一位民主黨人。
從1927年10月4日到1941年10月31日,格曾·博格勒姆和約四百名工人花了整整14年時間,雕刻出了高達60英尺(約合18米)的四位美國總統(tǒng)巨像。這四位總統(tǒng)是喬治·華盛頓、托馬斯·杰弗遜、西奧多·羅斯福和亞伯拉罕·林肯——他們代表了美國前150年的歷史。博格勒姆之所以選擇這四位總統(tǒng),是因為他們在美國歷史上享有的重要地位。
自1933年起,拉什莫爾山歸入國家公園管理局的管轄范圍。此后,工程師朱利安·斯波茨(Julian Spotts)對工程施工中的一些設(shè)施進行了改進。譬如他對施工用的吊車采取的加固措施,就使工人能夠更輕松地從地面到達拉什莫爾山頂部。1934年7月4日,華盛頓的面部雕刻率先完成。兩年后,托馬斯·杰弗遜的雕像也雕刻完成了。第三個完工的是亞伯拉罕·林肯的雕像,這部分工程在1937年9月17日宣告竣工。同年,有人在國會提出議案,要求在整個雕刻中添加民權(quán)領(lǐng)袖蘇珊·安東尼。但由于當時美國政府的年度預算案中有一個附加條款,規(guī)定投入這一工程的聯(lián)邦基金只能用于已開始施工的四座雕刻上,這一計劃被迫流產(chǎn)。1939年,雕刻的最后一部分——西奧多·羅斯福的頭像宣告完工。
1939年,格曾·博格勒姆指導設(shè)立了雕刻家工作室(Sculptor's Studio),用于陳列相關(guān)的縮微石膏模型以及制作工具。1941年3月,博格勒姆因血栓去世。他的兒子林肯·博格勒姆(Lincoln Borglum)接替了他的工作,繼續(xù)領(lǐng)導整個工程的進展。但在他去世七個月后,工程由于受到資金問題的困擾被迫停止下來。按照原先的計劃,四位總統(tǒng)的雕像應均為半身像,即雕刻要包括腰部以上所有部分。由于半途停工,華盛頓的雕像只是一座胸像,而其他三位總統(tǒng)的雕像更只完成了頭像部分。整個工程共耗資989992.32美元。值得稱道的是,這樣一個浩大的工程在其施工過程中沒有任何工人死亡。
1966年10月15日,拉什莫爾山被正式列入國家史跡名錄(National Register of Historic Places)。1975年,管理當局在老博格勒姆當年的工作室樹立了一根特制的銅柱。銅柱上端是一塊銅制的牌匾,上面鐫刻著一篇四十年前由來自內(nèi)布拉斯加州的威廉·安德魯·伯基特(William Andrew Burkett)所寫就的獲獎文章。1934年格曾·博格勒姆曾與美國報業(yè)大亨威廉·倫道夫·赫斯特(William Randolph Hearst)合作,在后者擁有的報紙上舉辦了一次有獎征文比賽,以擴大這一工程的影響。最終,當時參加大學組征文的伯基特成為了幸運兒,雖然他的文章直到1975年才被真正在拉什莫爾山留下印記,但這篇獲獎作文足以使他在當時獲得了四年的大學獎學金。由于整個雕刻并沒有按原定計劃完成,長時間以來,拉什莫爾山國家紀念公園從來沒有宣布正式落成。直到1991年7月3日,時任美國總統(tǒng)的老布什才為拉什莫爾山舉行了官方的落成典禮。而這一天剛好是拉什莫爾山雕刻工程結(jié)束50周年。
1998年,歷時十年的拉什莫爾山整修工程告一段落。工程中最后完工的部分包括游客中心、博物館、總統(tǒng)之路以及人行便道等便利游客游覽的設(shè)施。整個公園(特別是主要的雕刻部分)的日常維護工作相當復雜和繁瑣,其中以清除雕像上的苔蘚并對雕像進行清洗最為艱巨,而這項工作需要經(jīng)常進行。2005年7月8日,德國的清洗機器制造商凱馳(Kärcher)為總統(tǒng)雕像的面部進行了一次免費清潔。清潔過程中使用的高壓水溫度高達200華氏度(約合90攝氏度)。
三、爭議
居住于附近的印第安人部落認為布拉克山是他們的圣山。在1876至1877年的布拉克山戰(zhàn)爭(Black Hills War)后,美國政府從拉科塔部落手中奪取了這塊地區(qū),而后者則是1776年在與夏延部落的戰(zhàn)爭中獲得這片土地的。此后被趕出這片地區(qū)的拉科塔人與美國政府間的矛盾一直沒有消失。而拉什莫爾山的總統(tǒng)雕像也成為拉科塔人批評的靶子。即便是在2004年有關(guān)當局任命了拉什莫爾山國家公園歷史上第一位印第安裔負責人杰勒德·貝克(Gerard Baker)之后,這樣的批評仍然沒有停止。作為對于總統(tǒng)山工程的回應,拉科塔人在布拉克山區(qū)的另外一個地方建造了紀念歷史上著名的拉科塔酋長狂馬的狂馬紀念雕像(Crazy Horse Memorial)。雖然狂馬紀念雕像工程只得到了來自于美國政府的一小筆撥款,不過由于得到了狂馬生前所屬的拉科塔部落的酋長的大力支持,這座比總統(tǒng)山整體還略大些的雕像最終還是順利完工了。
四、生態(tài)環(huán)境
拉什莫爾山動植物的分布和構(gòu)成情況與其所在的南達科他州布拉克山地區(qū)類似,紀念公園已經(jīng)成為了許多布拉克山地區(qū)具有代表性的動植物棲息的樂土。諸如紅頭美洲鷲、禿鷲、鷹和草地鷚等大型鳥類經(jīng)常在拉什莫爾山上空盤旋,它們還時常將自己的巢穴筑在山體的巖壁上。而一些體形相對較小的鳥類,比如鳴禽類、五子雀、啄木鳥等,則大都生活在山腳四周的松樹林里。此外,公園里還繁衍生息著老鼠、花鼠、松鼠、臭鼬、豪豬、浣熊、海貍、郊狼、大角山羊和野貓等哺乳動物,它們中有不少是美國原產(chǎn)的動物。 同時公園里面還生活著若干種青蛙和蛇。公園中還有兩條小溪,分別叫“灰熊溪”和“椋鳥洼地溪”,它們?yōu)殚L鼻鰷魚和溪鱒魚提供了棲身之地。并非所有生活在當?shù)氐膭游锒际峭辽灵L的。當?shù)氐纳窖蚓褪怯蓮目ㄋ固刂萘⒐珗@(Custer State Park)中逃出來的羊群繁衍而來,而后者則是由加拿大作為一件禮物贈送給卡斯特公園的。
在海拔較低處,主要由北美黃松(Ponderosa Pine)構(gòu)成的的針樹林覆蓋了公園的絕大部分地區(qū),制造了大片的綠蔭,當然還有其它諸如刺果櫟(Bur Oak)、云杉和白楊等樹木夾雜其間。拉什莫爾山附近一共生長著9種灌木,同時還有種類繁多的野花,特別是金魚草(Snapdragon)、向日葵和紫羅蘭等。而在海拔較高的地方,植被則相對稀疏。值得一提的是,在拉什莫爾山所在的布拉克山區(qū),僅有接近5%左右的植物是土生土長的。
盡管拉什莫爾山所在的地區(qū)年平均降水量達到了18英寸(460毫米),但是卻仍然無法滿足動植物的巨大需水要求。植物們都竭力吸收著地表水以防止其流失;水溝、巖石滲水和泉涌等為動物們提供了引水之處,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地表水流失帶來的影響。此外,諸如砂巖和石灰?guī)r的巖石構(gòu)成也有利于地下水的形成。
通過對樹木年輪抽樣調(diào)查時發(fā)現(xiàn)的因火燒而留下的傷疤分析得知,拉什莫爾山附近的黃松林大約每27年發(fā)生一次森林火災,這有助于清除長期堆積在地表上的殘枝敗葉,維持生態(tài)的自然循環(huán)。不過大規(guī)模的山林火災卻非常罕見,但可以確信的是,在這一地區(qū)的歷史上一定發(fā)生過這樣規(guī)模的大火。
五、地質(zhì)概況
拉什莫爾山主要由花崗巖構(gòu)成。紀念雕塑位于布拉克山區(qū)的哈尼峰(Harney Peak)巖基的西北面巖壁上,所以在拉什莫爾山的雕刻上布拉克山區(qū)的地質(zhì)構(gòu)造一目了然。大約在16億年以前的前寒武紀時期,巖基的巖漿侵入了正在形成中的云母和頁巖層。然而,巖漿和云母、頁巖層的不均勻冷卻形成了紋理細密且?guī)в写植陬w粒的礦石巖層,包括石英、長石、白云母和黑云母等。而巖層之間的縫隙則填滿了結(jié)晶花崗巖。總統(tǒng)雕像前額上的淺色紋路就是這些結(jié)晶花崗巖帶的杰作。
前寒武紀末期,布拉克山區(qū)的花崗巖因為裸露而不斷受到侵蝕。然而到了寒武紀時期,它卻被大量的砂巖和其它沉積物所掩埋。該地區(qū)在整個古生代都沉睡于地下,但到了大約7000萬年前因為受到地質(zhì)抬升的作用而再次裸露并受到侵蝕。布拉萊克山地區(qū)在抬升過程中形成了一個海拔達20000英尺(約合6公里)的穹頂形地貌,但是隨后經(jīng)年累月的自然侵蝕使其只剩下了4000英尺(1.2公里)的海拔高度。自然侵蝕去除了覆蓋在花崗巖層上的沉積物和其它質(zhì)地相對較軟的巖層,使之有利于雕塑的建造。至今在華盛頓總統(tǒng)頭像雕塑的下面,仍然可以看到花崗巖層和顏色更深的片巖之間的分界線。
博格勒姆之所以選擇拉什莫爾山作為雕塑的建造地主要是基于以下幾點考慮:首先,拉什莫爾山主要由平整的、紋理細密的花崗巖構(gòu)成。花崗巖非常堅固,且其化學性質(zhì)也非常穩(wěn)定,每一萬年的自然侵蝕僅有1英寸(2.5厘米),這就使其足夠堅固以支撐整個雕塑;另外,5725英尺(1745米)的海拔也使其成為這一地區(qū)的最高峰;同時這座山的花崗巖裸露部分恰好朝向東南方向,這可以使雕像在一天的大部分時間內(nèi)都沐浴在陽光下,從而呈現(xiàn)出更好的觀賞效果。
六、觀光旅游
旅游業(yè)是南達科他州的第二大產(chǎn)業(yè)。拉什莫爾山一直以來就是該州吸引游客數(shù)目最多的景點,僅2004年就有超過200萬的游客慕名前來觀光。
林肯·博格勒姆博物館(Lincoln Borglum Museum)坐落于紀念公園內(nèi)。它擁有兩個125個座位的電影院,這兩個電影院不停地播放著一部長度為13分鐘的關(guān)于拉什莫爾山的短片。博格勒姆博物館的上方,就是觀賞雕塑的最佳地點是——大觀景臺(Grandview Terrace)。總統(tǒng)之路(The Presidential Trail),是指一條從大觀景臺開始并穿過黃松林最終到達雕刻家工作室(Sculptor's Studio)的小徑,它為人們更近距離地接觸紀念館提供了很好的機會。雕刻家工作室由林肯·博格勒姆的父親格曾·博格勒姆(Gutzon Borglum)建造,內(nèi)有對于整個雕塑建造過程以及所使用的工具的簡介。臨近黃昏時,電影院還講播放一部長度為30分鐘的介紹紀念公園的節(jié)目。隨后,整座拉什莫爾山將會被燈光所照亮,燈光照明每天持續(xù)2個小時。
七、流行文化中的拉什莫爾山
由于拉什莫爾山以其壯觀的總統(tǒng)頭像雕刻聞名于世,流行媒介常常會在惡搞時將四位總統(tǒng)換成其他人物或角色。在電影《超人2》(Superman II)中,頭號反面角色佐德將軍(General Zod)和其同伙就利用他們的超能力將四位總統(tǒng)的頭像換成了他們?nèi)说哪槨M瑯樱诘倌贰げD的著名惡搞科幻電影《火星人玩轉(zhuǎn)地球》里,火星人也利用他們的飛碟發(fā)射的激光把拉什莫爾山上的總統(tǒng)像雕刻成了火星人的頭像。搖滾樂隊深紫(Deep Purple)也曾從拉什莫爾山身上得到啟發(fā)——在他們的專輯Deep Purple in Rock的封面上,他們將拉什莫爾山上的總統(tǒng)雕像換成了樂隊五位成員的頭像。無獨有偶,同樣在專輯封面上利用拉什莫爾山作文章的還有一支由虛擬人物組成的樂隊金花鼠(The Chipmunks)。在他們的專輯Chipmunk Rock的封面上,拉什莫爾山上的四位總統(tǒng)的雕像變成了冥河樂隊成員詹姆斯·揚(James Young)、動畫角色土撥鼠阿爾文(Alvin Chipmunk)以及另外兩位歌手喬伊·拉莫內(nèi)(Joey Ramone)和弗蘭克·扎帕(Frank Zappa)的頭像。在紅矮星系列的小說《Better Than Life》當中,當主角戴夫·利斯特(Dave Lister)發(fā)現(xiàn)了大部分都被垃圾掩埋起來的拉什莫爾山時,他才意識到自己已經(jīng)回到了地球。此外,故事中的拉什莫爾山還新增了虛構(gòu)的美國總統(tǒng)伊萊恩·塞林格(Elaine Salinger)的頭像。
由于拉什莫爾山是一個極具歷史意義的地理標志,在許多動作片和小說的故事中,它常常會被作為某一方勢力基地的所在。在惡搞人偶片《美國之隊:世界警察》(Team America: World Police)中,拉什莫爾山就被美國之隊辟為他們的基地。不過,最后它卻被邁克爾·摩爾(Michael Moore)的自殺炸彈炸毀了。在Wildstorm漫畫中,來自外星的超級英雄Mr. Majestic也把它的秘密基地設(shè)在拉什莫爾山內(nèi)。而在系列漫畫DC Universe里,All Purpose Enforcement Squad也在拉什莫爾山設(shè)立了一個秘密基地。
在電視劇集《巴克·羅杰斯在25世紀》(Buck Rogers in the 25th Century)的某一集中,被控引發(fā)毀滅地球的戰(zhàn)爭的主人公巴克·羅杰斯發(fā)現(xiàn)他正身處一個位于拉什莫爾山下的房間。
在《星艦奇航記》系列小說中,拉什莫爾山上新增了一位虛構(gòu)總統(tǒng)的雕像。
在那些包含有以拉什莫爾山為背景的場景的影片中,最著名的是阿爾弗雷德·希區(qū)柯克的《西北偏北》(另名《北西北》,North by Northwest)。這部經(jīng)典懸疑片的最后一個場景(即著名的飛機追殺)的背景就是拉什莫爾山。不過這個場景并沒有在拉什莫爾山實地拍攝。由于在事先遞交的拍攝備案中,提到影片中有一個鏡頭包含有飛機試圖射擊爬上總統(tǒng)雕像面部的主人公的內(nèi)容,公園管理方面沒有允許劇組進入拍攝。最后這組鏡頭是在攝影棚里通過搭建模型完成的。
在電視電影《10.5: Apocalypse》,拉什莫爾山被地震所摧毀。
在電影《富貴小當家》(Richie Rich)中,富氏家族將3位家庭成員的頭像雕刻在一座巨大的石頭山上,并將此山命名為“富氏山”(Mount Richmore)。
在電影《國家的寶藏2》中,拉什莫爾山上的總統(tǒng)雕像被認為是用來保護傳說中的“黃金城”寶藏,由尼古拉斯·凱奇扮演的本杰明·富蘭克林·蓋茨最終找到了這座位于拉什莫爾山上的地下寶藏。
拉什莫爾山國家紀念公園(Mount Rushmore National Memorial)
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類別V(風景/海景保護地)
位於: 美國南達科他州
最近的城市: 基斯通 (南達科他州)(Keystone, SD)
經(jīng)緯度: 北緯43度52分44秒,西經(jīng)103度27分33秒43.8788888889;-103.459166667
占地: 1,278.45英畝(5.17平方公里)
創(chuàng)建於: 1925年3月3日
訪客數(shù): 2,037,820人 (2004年)
所屬轄區(qū): 國家公園管理局(National Park Service)
拉什莫爾山國家紀念公園(Mount Rushmore National Memorial),俗稱美國總統(tǒng)山、美國總統(tǒng)公園,是一座座落于南達科他州基斯通附近的美利堅合眾國總統(tǒng)紀念公園(United States Presidential Memorial)。公園內(nèi)有四座高達60英尺(約合18米)的美國前總統(tǒng)頭像,他們分別是喬治·華盛頓、托馬斯·杰斐遜、西奧多·羅斯福和亞伯拉罕·林肯[1],這四位總統(tǒng)被認為代表了美國建國150年來的歷史。整個公園占地面積1,278英畝(5.17平方公里),[2] 最高處海拔為5,725 英尺 (1,745 米)。 [3] 公園由美國內(nèi)政部下屬的一個分局——國家公園管理局(National Park Service)進行管理,每年能吸引大約兩百萬游客前來觀光旅游。[4]
1885年,美國紐約的著名律師查爾斯·E·拉什莫爾(Charles E. Rushmore)將其在南達科他州布拉克山(Black Hills)所擁有的礦山附近的一座花崗巖山以其姓氏命名為“拉什莫爾山”,這就是拉什莫爾山名字的來由。數(shù)十年后拉什莫爾山國家紀念公園的建造計劃正式啟動后,拉什莫爾還曾捐助了5,000美元。[5] 在拉什莫爾山上建造雕塑的初衷是為了吸引更多的人們前來布拉克山地區(qū)旅游,然而這個建造計劃卻引發(fā)了美國國會和時任總統(tǒng)卡爾文·柯立芝(Calvin Coolidge)之間曠日持久的爭論。最終,建造計劃獲得了國會的批準。整個工程的建設(shè)于1927年開始,并于1941年宣告完成。
拉什莫爾山與空軍一號一樣,儼然成為了美國總統(tǒng)的象征,圖為空軍一號正在飛越拉什莫爾山。時至今日,拉什莫爾山不僅成為了一個世界級的旅游勝地,還成為了美國文化中美國總統(tǒng)的象征。同時,在當代流行文化的影響之下,拉什莫爾山也衍生出了許多其他含義。
目錄
1歷史
2爭議
3生態(tài)環(huán)境
4地質(zhì)概況
5觀光旅游
6流行文化中的拉什莫爾山
7注釋
8深度閱讀
9外部鏈接
[編輯]歷史
雕像中從左至右依次為喬治·華盛頓、托馬斯·杰斐遜、西奧多·羅斯福和亞伯拉罕·林肯。他們代表了美國歷史的前150年。
雕刻拉什莫爾山上的這些頭像需要使用炸藥,而在此之前必須先在山體表面上構(gòu)造類似于蜂房的結(jié)構(gòu)。早在1923年,就有一位名叫多恩·羅賓遜(Doane Robinson)的歷史學家提出在拉什莫爾山雕刻總統(tǒng)群像,以為南達科他州吸引更多游客。為此他在1924年說服了雕刻家格曾·博格勒姆(Gutzon Borglum)前往布拉克山地區(qū)勘察,以判定這一地區(qū)是否適宜進行這一巨大的雕刻工程。起初設(shè)想的雕刻地點是布拉克山地區(qū)的尼德爾斯(Needles),那里有許多花崗巖柱可供雕刻。然而后來博格勒姆發(fā)現(xiàn)尼德爾斯地區(qū)的花崗巖長年受侵蝕作用損耗,難以在上面雕刻如此巨大的作品。而拉什莫爾山卻符合雕刻的條件。博格勒姆在他看到拉什莫爾山時曾說:“美利堅將在這條天際線上延伸。”("America will march along that skyline.")[6]1925年3月,美國國會正式批準建設(shè)拉什莫爾山國家紀念公園。[6]此間柯立芝總統(tǒng)強調(diào),除了不可缺少的華盛頓之外,雕刻的其他三位總統(tǒng)必須為兩位共和黨人、一位民主黨人。[7]
從1927年10月4日到1941年10月31日,格曾·博格勒姆和約四百名工人花了整整14年時間,雕刻出了高達60英尺(約合18米)的四位美國總統(tǒng)巨像。這四位總統(tǒng)是喬治·華盛頓、托馬斯·杰斐遜、西奧多·羅斯福和亞伯拉罕·林肯——他們代表了美國前150年的歷史。博格勒姆之所以選擇這四位總統(tǒng),是因為他們在美國歷史上享有的重要地位。[6]
自1933年起,拉什莫爾山歸入國家公園管理局的管轄范圍。此后,工程師朱利安·斯波茨(Julian Spotts)對工程施工中的一些設(shè)施進行了改進。譬如他對施工用的吊車采取的加固措施,就使工人能夠更輕松地從地面到達拉什莫爾山頂部。1934年7月4日,華盛頓的面部雕刻率先完成。兩年后,托馬斯·杰斐遜的雕像也雕刻完成了。第三個完工的是亞伯拉罕·林肯的雕像,這部分工程在1937年9月17日宣告竣工。同年,有人在國會提出議案,要求在整個雕刻中添加民權(quán)領(lǐng)袖蘇珊·安東尼。但由于當時美國政府的年度預算案中有一個附加條款,規(guī)定投入這一工程的聯(lián)邦基金只能用于已開始施工的四座雕刻上,這一計劃被迫流產(chǎn)。[8]1939年,雕刻的最后一部分——西奧多·羅斯福的頭像宣告完工。
拉什莫爾山工程中核心人物——格曾·博格勒姆(Gutzon Borglum)
1939年,格曾·博格勒姆指導設(shè)立了雕刻家工作室(Sculptor's Studio),用于陳列相關(guān)的縮微石膏模型以及制作工具。1941年3月,博格勒姆因血栓去世。他的兒子林肯·博格勒姆(Lincoln Borglum)接替了他的工作,繼續(xù)領(lǐng)導整個工程的進展。但在他去世七個月后,工程由于受到資金問題的困擾被迫停止下來。[6]按照原先的計劃,四位總統(tǒng)的雕像應均為半身像,即雕刻要包括腰部以上所有部分。[9]由于半途停工,華盛頓的雕像只是一座胸像,而其他三位總統(tǒng)的雕像更只完成了頭像部分。整個工程共耗資989,992.32美元。[10]值得稱道的是,這樣一個浩大的工程在其施工過程中沒有任何工人死亡。[11]
1966年10月15日,拉什莫爾山被正式列入國家史跡名錄(National Register of Historic Places)。1975年,管理當局在老博格勒姆當年的工作室樹立了一根特制的銅柱。銅柱上端是一塊銅制的牌匾,上面鐫刻著一篇四十年前由來自內(nèi)布拉斯加州的威廉·安德魯·伯基特(William Andrew Burkett)所寫就的獲獎文章。[8]1934年格曾·博格勒姆曾與美國報業(yè)大亨威廉·倫道夫·赫斯特(William Randolph Hearst)合作,在后者擁有的報紙上舉辦了一次有獎征文比賽,以擴大這一工程的影響。最終,當時參加大學組征文的伯基特成為了幸運兒,雖然他的文章直到1975年才被真正在拉什莫爾山留下印記,但這篇獲獎作文足以使他在當時獲得了四年的大學獎學金。[12]由于整個雕刻并沒有按原定計劃完成,長時間以來,拉什莫爾山國家紀念公園從來沒有宣布正式落成。直到1991年7月3日,時任美國總統(tǒng)的老布什才為拉什莫爾山舉行了官方的落成典禮。而這一天剛好是拉什莫爾山雕刻工程結(jié)束50周年。[13]
1998年,歷時十年的拉什莫爾山整修工程告一段落。工程中最后完工的部分包括游客中心、博物館、總統(tǒng)之路以及人行便道等便利游客游覽的設(shè)施。整個公園(特別是主要的雕刻部分)的日常維護工作相當復雜和繁瑣,其中以清除雕像上的苔蘚并對雕像進行清洗最為艱巨,而這項工作需要經(jīng)常進行。2005年7月8日,德國的清洗機器制造商凱馳(Kärcher)為總統(tǒng)雕像的面部進行了一次免費清潔。清潔過程中使用的高壓水溫度高達200華氏度(約合90攝氏度)。[14]
[編輯]爭議
居住于附近的印第安人部落認為布拉克山是他們的圣山。在1876至1877年的布拉克山戰(zhàn)爭(Black Hills War)后,美國政府從拉科塔部落手中奪取了這塊地區(qū),而后者則是1776年在與夏延部落的戰(zhàn)爭中獲得這片土地的。此后被趕出這片地區(qū)的拉科塔人與美國政府間的矛盾一直沒有消失。而拉什莫爾山的總統(tǒng)雕像也成為拉科塔人批評的靶子。即便是在2004年有關(guān)當局任命了拉什莫爾山國家公園歷史上第一位印第安裔負責人杰勒德·貝克(Gerard Baker)之后,這樣的批評仍然沒有停止。[15]作為對于總統(tǒng)山工程的回應,拉科塔人在布拉克山區(qū)的另外一個地方建造了紀念歷史上著名的拉科塔酋長狂馬的狂馬紀念雕像(Crazy Horse Memorial)。雖然狂馬紀念雕像工程只得到了來自于美國政府的一小筆撥款,不過由于得到了狂馬生前所屬的拉科塔部落的酋長的大力支持,這座比總統(tǒng)山整體還略大些的雕像最終還是順利完工了。
[編輯]生態(tài)環(huán)境
拉什莫爾山動植物的分布和構(gòu)成情況與其所在的南達科他州布拉克山地區(qū)類似,紀念公園已經(jīng)成為了許多布拉克山地區(qū)具有代表性的動植物棲息的樂土。諸如紅頭美洲鷲、禿鷲、鷹和草地鷚等大型鳥類經(jīng)常在拉什莫爾山上空盤旋,它們還時常將自己的巢穴筑在山體的巖壁上。而一些體形相對較小的鳥類,比如鳴禽類、五子雀、啄木鳥等,則大都生活在山腳四周的松樹林里。此外,公園里還繁衍生息著老鼠、花鼠、松鼠、臭鼬、豪豬、浣熊、海貍、郊狼、大角山羊和野貓等哺乳動物,它們中有不少是美國原產(chǎn)的動物。 同時公園里面還生活著若干種青蛙和蛇。公園中還有兩條小溪,分別叫“灰熊溪”和“椋鳥洼地溪”,它們?yōu)殚L鼻鰷魚和溪鱒魚提供了棲身之地。[16] 并非所有生活在當?shù)氐膭游锒际峭辽灵L的。當?shù)氐纳窖蚓褪怯蓮目ㄋ固刂萘⒐珗@(Custer State Park)中逃出來的羊群繁衍而來,而后者則是由加拿大作為一件禮物贈送給卡斯特公園的。[17]
在海拔較低處,主要由北美黃松(Ponderosa Pine)構(gòu)成的的針樹林覆蓋了公園的絕大部分地區(qū),制造了大片的綠蔭,當然還有其它諸如刺果櫟(Bur Oak)、云杉和白楊等樹木夾雜其間。拉什莫爾山附近一共生長著9種灌木,同時還有種類繁多的野花,特別是金魚草(Snapdragon)、向日葵和紫羅蘭等。而在海拔較高的地方,植被則相對稀疏。[17] 值得一提的是,在拉什莫爾山所在的布拉克山區(qū),僅有接近5%左右的植物是土生土長的。[18]
盡管拉什莫爾山所在的地區(qū)年平均降水量達到了18英寸(460毫米),但是卻仍然無法滿足動植物的巨大需水要求。植物們都竭力吸收著地表水以防止其流失;水溝、巖石滲水和泉涌等為動物們提供了引水之處,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地表水流失帶來的影響。此外,諸如砂巖和石灰?guī)r的巖石構(gòu)成也有利于地下水的形成。[19]
通過對樹木年輪抽樣調(diào)查時發(fā)現(xiàn)的因火燒而留下的傷疤分析得知,拉什莫爾山附近的黃松林大約每27年發(fā)生一次森林火災,這有助于清除長期堆積在地表上的殘枝敗葉,維持生態(tài)的自然循環(huán)。不過大規(guī)模的山林火災卻非常罕見,但可以確信的是,在這一地區(qū)的歷史上一定發(fā)生過這樣規(guī)模的大火。[20]
[編輯]地質(zhì)概況
拉什莫爾山全景,正前方的石礫山為建造雕像時掉落的石塊碎片堆積而成。拉什莫爾山主要由花崗巖構(gòu)成。紀念雕塑位于布拉克山區(qū)的哈尼峰(Harney Peak)巖基的西北面巖壁上,所以在拉什莫爾山的雕刻上布拉克山區(qū)的地質(zhì)構(gòu)造一目了然。大約在16億年以前的前寒武紀時期,巖基的巖漿侵入了正在形成中的云母和頁巖層。[21] 然而,巖漿和云母、頁巖層的不均勻冷卻形成了紋理細密且?guī)в写植陬w粒的礦石巖層,包括石英、長石、白云母和黑云母等。而巖層之間的縫隙則填滿了結(jié)晶花崗巖。總統(tǒng)雕像前額上的淺色紋路就是這些結(jié)晶花崗巖帶的杰作。
前寒武紀末期,布拉克山區(qū)的花崗巖因為裸露而不斷受到侵蝕。然而到了寒武紀時期,它卻被大量的砂巖和其它沉積物所掩埋。該地區(qū)在整個古生代都沉睡于地下,但到了大約7000萬年前因為受到地質(zhì)抬升的作用而再次裸露并受到侵蝕。[21] 布拉萊克山地區(qū)在抬升過程中形成了一個海拔達20,000英尺(約合6公里)的穹頂形地貌,但是隨后經(jīng)年累月的自然侵蝕使其只剩下了4,000英尺(1.2公里)的海拔高度。[22] 自然侵蝕去除了覆蓋在花崗巖層上的沉積物和其它質(zhì)地相對較軟的巖層,使之有利于雕塑的建造。至今在華盛頓總統(tǒng)頭像雕塑的下面,仍然可以看到花崗巖層和顏色更深的片巖之間的分界線。
博格勒姆之所以選擇拉什莫爾山作為雕塑的建造地主要是基于以下幾點考慮:首先,拉什莫爾山主要由平整的、紋理細密的花崗巖構(gòu)成。花崗巖非常堅固,且其化學性質(zhì)也非常穩(wěn)定,每一萬年的自然侵蝕僅有1英寸(2.5厘米),這就使其足夠堅固以支撐整個雕塑[6] ;另外,5,725英尺(1,745米)的海拔也使其成為這一地區(qū)的最高峰;[3] 同時這座山的花崗巖裸露部分恰好朝向東南方向,這可以使雕像在一天的大部分時間內(nèi)都沐浴在陽光下,從而呈現(xiàn)出更好的觀賞效果。
[編輯]觀光旅游
公園入口。旅游業(yè)是南達科他州的第二大產(chǎn)業(yè)。拉什莫爾山一直以來就是該州吸引游客數(shù)目最多的景點,僅2004年就有超過200萬的游客慕名前來觀光。[4]
林肯·博格勒姆博物館(Lincoln Borglum Museum)坐落于紀念公園內(nèi)。它擁有兩個125個座位的電影院,這兩個電影院不停地播放著一部長度為13分鐘的關(guān)于拉什莫爾山的短片。博格勒姆博物館的上方,就是觀賞雕塑的最佳地點是——大觀景臺(Grandview Terrace)。總統(tǒng)之路(The Presidential Trail),是指一條從大觀景臺開始并穿過黃松林最終到達雕刻家工作室(Sculptor's Studio)的小徑,它為人們更近距離地接觸紀念館提供了很好的機會。雕刻家工作室由林肯·博格勒姆的父親格曾·博格勒姆(Gutzon Borglum)建造,內(nèi)有對于整個雕塑建造過程以及所使用的工具的簡介。臨近黃昏時,電影院還講播放一部長度為30分鐘的介紹紀念公園的節(jié)目。隨后,整座拉什莫爾山將會被燈光所照亮,燈光照明每天持續(xù)2個小時。[23]
[編輯]流行文化中的拉什莫爾山
南達科他州發(fā)行的紀念幣背面的拉什莫爾山。由于拉什莫爾山以其壯觀的總統(tǒng)頭像雕刻聞名于世,流行媒介常常會在惡搞時將四位總統(tǒng)換成其他人物或角色。在電影《超人2》(Superman II)中,頭號反面角色佐德將軍(General Zod)和其同伙就利用他們的超能力將四位總統(tǒng)的頭像換成了他們?nèi)说哪槨M瑯樱诘倌贰げD的著名惡搞科幻電影《火星人玩轉(zhuǎn)地球》里,火星人也利用他們的飛碟發(fā)射的激光把拉什莫爾山上的總統(tǒng)像雕刻成了火星人的頭像。搖滾樂隊深紫(Deep Purple)也曾從拉什莫爾山身上得到啟發(fā)——在他們的專輯《搖滾深紫》(Deep Purple in Rock)的封面上,他們將拉什莫爾山上的總統(tǒng)雕像換成了樂隊五位成員的頭像。無獨有偶,同樣在專輯封面上利用拉什莫爾山作文章的還有一支由虛擬人物組成的樂隊金花鼠(The Chipmunks)。在他們的專輯Chipmunk Rock的封面上,拉什莫爾山上的四位總統(tǒng)的雕像變成了冥河樂隊成員詹姆斯·揚(James Young)、動畫角色土撥鼠阿爾文(Alvin Chipmunk)以及另外兩位歌手喬伊·拉莫內(nèi)(Joey Ramone)和弗蘭克·扎帕(Frank Zappa)的頭像。在紅矮星系列的小說《Better Than Life》當中,當主角戴夫·利斯特(Dave Lister)發(fā)現(xiàn)了大部分都被垃圾掩埋起來的拉什莫爾山時,他才意識到自己已經(jīng)回到了地球。此外,故事中的拉什莫爾山還新增了虛構(gòu)的美國總統(tǒng)伊萊恩·塞林格(Elaine Salinger)的頭像。
由于拉什莫爾山是一個極具歷史意義的地理標志,在許多動作片和小說的故事中,它常常會被作為某一方勢力基地的所在。在惡搞人偶片《美國之隊:世界警察》(Team America: World Police)中,拉什莫爾山就被美國之隊辟為他們的基地。不過,最后它卻被邁克爾·摩爾(Michael Moore)的自殺炸彈炸毀了。在Wildstorm漫畫中,來自外星的超級英雄Mr. Majestic也把它的秘密基地設(shè)在拉什莫爾山內(nèi)。而在系列漫畫DC Universe里,All Purpose Enforcement Squad也在拉什莫爾山設(shè)立了一個秘密基地。
在電視劇集《巴克·羅杰斯在25世紀》(Buck Rogers in the 25th Century)的某一集中,被控引發(fā)毀滅地球的戰(zhàn)爭的主人公巴克·羅杰斯發(fā)現(xiàn)他正身處一個位于拉什莫爾山下的房間。
在星艦奇航記系列小說中,拉什莫爾山上新增了一位虛構(gòu)總統(tǒng)的雕像。
在那些包含有以拉什莫爾山為背景的場景的影片中,最著名的是阿爾弗雷德·希區(qū)柯克的《西北偏北》(另名《北西北》,North by Northwest)。這部經(jīng)典懸疑片的最后一個場景(即著名的飛機追殺)的背景就是拉什莫爾山。不過這個場景并沒有在拉什莫爾山實地拍攝。由于在事先遞交的拍攝備案中,提到影片中有一個鏡頭包含有飛機試圖射擊爬上總統(tǒng)雕像面部的主人公的內(nèi)容,公園管理方面沒有允許劇組進入拍攝。最后這組鏡頭是在攝影棚里通過搭建模型完成的。
在電視電影10.5: Apocalypse,拉什莫爾山被地震所摧毀。
在電影《富貴小當家》(Richie Rich)中,富氏家族將3位家庭成員的頭像雕刻在一座巨大的石頭山上,并將此山命名為“富氏山”(Mount Richmore)。
無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
美國“總統(tǒng)山”上雕刻的是哪四位總統(tǒng)
位于美國南達科他州基斯通附近的拉什莫爾山國家紀念公園,以其四座高達60英尺的美國總統(tǒng)頭像而聞名。這四位總統(tǒng)分別是華盛頓、杰斐遜、老羅斯福和林肯。華盛頓作為美國首任總統(tǒng),被譽為“國父”,領(lǐng)導美國獨立戰(zhàn)爭。杰斐遜則是《美國獨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之一,對美國建國初期的政策制定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老...
美國的那座有四位總統(tǒng)雕像的山叫什么名字?
在四位總統(tǒng)石刻頭像的山腳下,簇擁著蒼松、柏,下面是寬寬的大道。大道兩側(cè)豎立著十幾根方柱,美國五十個州的州旗分別以四面一組裝飾在大理石飾面的方柱上,象征美利堅合眾國的聯(lián)邦國體。據(jù)資料顯示,摩崖石刻人物雕像,竟有90%以上的雕刻任務,是用先進的控制爆破新技術(shù)來實現(xiàn)的。當年施工人員用石灰漿...
拉什莫爾山的介紹
拉什莫爾山國家紀念公園(Mount Rushmore National Memorial),或譯為若虛莫山,俗稱美國總統(tǒng)公園、美國總統(tǒng)山、總統(tǒng)雕像山,是一座坐落于美國南達科他州基斯通附近的美利堅合眾國總統(tǒng)紀念公園(United States Presidential Memorial)。公園內(nèi)有四座高達60英尺(約合18米)的美國歷史上著名的前總統(tǒng)頭像,他們...
美國總統(tǒng)山上刻著哪幾位總統(tǒng)的頭像
美國總統(tǒng)山上刻著的四位總統(tǒng)頭像分別是:喬治·華盛頓、托馬斯·杰斐遜、西奧多·羅斯福和亞伯拉罕·林肯。美國總統(tǒng)山,正式名稱為拉什莫爾山國家紀念公園,是一座坐落于美國南達科他州基斯通山巔的巨型雕塑。這座雕塑由美國雕塑家格曾·博格勒姆于1927年開始創(chuàng)作,歷時14年完成...
美國的那座有四位總統(tǒng)雕像的山叫什么名字?
1923年,一名學者提出在南達科他州黑山區(qū)的花崗巖石山峰頂上雕刻象征美國的摩崖石刻人物雕像的構(gòu)想,得到雕塑家鮑格姆的支持。經(jīng)過數(shù)年策劃和準備,1927年工程正式開始。當時,全美雕塑家多達360多人參與,歷經(jīng)14年,1934年工程全面竣工。從此,“國立拉什莫峰紀念地”以嶄新的面貌出現(xiàn)在人們面前。“總統(tǒng)山...
拉什莫爾山國家紀念公園歷史記載
最初的設(shè)想是通過在拉什莫爾山上雕刻雕塑來提升布拉克山地區(qū)的旅游吸引力。然而,這個設(shè)想在實施過程中引發(fā)了爭議。美國國會和時任總統(tǒng)卡爾文·柯立芝之間對此進行了長時間的討論。盡管存在分歧,最終國會還是對這個計劃給予了支持。工程于1927年正式啟動,歷經(jīng)多年的辛勤努力,終于在1941年宣告完成。拉什莫爾...
總統(tǒng)山在美國什么州
總統(tǒng)山位于美國的南達科他州。總統(tǒng)山,正式名稱為拉什莫爾山國家紀念公園,是一座坐落于美國南達科他州基斯通附近的美利堅合眾國總統(tǒng)紀念公園。公園內(nèi)有四座高達60英尺的美國前總統(tǒng)頭像,分別是喬治·華盛頓、托馬斯·杰斐遜、西奧多·羅斯福和亞伯拉罕·林肯,這四位總統(tǒng)被認為代表了...
美國的四大以總統(tǒng)名字命名的山
總統(tǒng)山龜縮在美國南達科他州(South Dakota)的山旮旯子里面,可卻還大名鼎鼎的,到底名聲有多大?看看該州汽車牌照上的口號便知了,GREAT FACES, GREAT PLACES(臉兒大,地兒大),牛氣夠壯的吧。參考資料:http:\/\/www.176v.com\/shtml\/20\/n-413420.html ...
美國總統(tǒng)怎么才能上總統(tǒng)山?總統(tǒng)山為何如此令人神往?
美國總統(tǒng)山在拉什莫爾山國家紀念公園,俗稱美國總統(tǒng)公園,如今也只有四位總統(tǒng)雕像在美國總統(tǒng)山,而這四位總統(tǒng)分別是華盛頓、杰斐遜、林肯、羅斯福,只是聽到這幾位名字就知道他們在美國歷史都是作出大貢獻的人,推動美國向前發(fā)展,總統(tǒng)山是一種榮譽,就連特朗普曾表示也想登上總統(tǒng)山。01.總統(tǒng)山的由來 美國...
美國總統(tǒng)山刻的是哪幾位總統(tǒng)
位于美國西部南達科他州的“總統(tǒng)山”,正式名稱是拉什莫爾山國家紀念碑,是美國象征性建筑之一。山上雕有由雕塑家格曾·博格勒姆設(shè)計的華盛頓、杰斐遜、林肯和羅斯福4位美國前總統(tǒng)的頭像。整個工程從1927年開始,到1939年結(jié)束。參考資料:http:\/\/ks.cn.yahoo.com\/question\/1406083012098.html ...
相關(guān)評說:
乃東縣軸向: ______ 叫總統(tǒng)山 拉什莫爾山國家紀念公園,俗稱美國總統(tǒng)山、美國總統(tǒng)公園,是一座坐落于南達科他州基斯通附近的美利堅合眾國總統(tǒng)紀念公園
乃東縣軸向: ______ ..?你應該說的是美國總統(tǒng)山吧,那是人為雕刻的,上面四位總統(tǒng)從左到右依次分別為喬治·華盛頓、托馬斯·杰斐遜、西奧多·羅斯福和亞伯拉罕·林肯,這四位總統(tǒng)被認為代表美國建國150年來的歷史.
乃東縣軸向: ______ 雕塑家格曾·博格勒姆設(shè)計,他的著名作品還包括華盛頓特區(qū)的林肯巨型頭像、謝里登將軍的雕像,以及紐約市圣約翰大教堂的12位圣徒的浮雕等
乃東縣軸向: ______ 你好! 國會山俗稱美國總統(tǒng)山 Capitol Hill is commonly known as the American presidential mountain
乃東縣軸向: ______ 美國第1任總統(tǒng)喬治·華盛頓, 美國第3任總統(tǒng)杰斐遜, 美國第16任總統(tǒng)林肯 美國第26任總統(tǒng)西奧多·羅斯福
乃東縣軸向: ______ :開國元勛華盛頓、《獨立宣言》的起草者杰佛遜、奠定20世紀美國之基礎(chǔ)的西奧多.羅斯福和解放黑奴的領(lǐng)導者林肯
乃東縣軸向: ______ 漁人碼頭是舊金山最充滿歡樂氣息的地方.在這里,你可以大啖螃蟹酸面包:參觀驚悚搞怪的蠟像館(Wax Museum);遨游美麗的[水底世界](Underwater World);欣賞精彩的街頭藝人表演;或是在寬敞而有格調(diào)的購物中心血拼,等累得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