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 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 翻譯 《莊子》 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 翻譯
惠子相梁翻譯:
惠施做了梁國的國相,莊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訴惠施說:“莊子到梁國來,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國都搜捕三天三夜。莊子前去見他,說:“南方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你知道嗎?從南海起飛飛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樹不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時貓頭鷹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鳥從它面前飛過,貓頭鷹仰頭看著,發(fā)出‘嚇’的怒斥聲。現(xiàn)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國來‘嚇’我吧?”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鯈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翻譯:
莊子與惠施在濠水的橋上游玩。莊子說:“白魚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閑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惠施說:“你不是魚,怎么知道魚的快樂呢?”莊子說:“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惠施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是可以肯定的!”莊子說:“請從我們最初的話題說起。你說‘你哪兒知道魚快樂’的話,說明你已經(jīng)知道我知道魚快樂而在問我。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
語出《莊子》的成語典故2007年09月05日 15:01語出《莊子》的成語典故
望洋興嘆
出處:《莊子·秋水》
原文:河伯到了海邊:“望洋向若而嘆”。
釋義:原指看到人家的偉大,才感到自己的渺小。現(xiàn)喻做事力量不夠或缺乏條件而感到無可奈何。
朝三暮四
出處:《莊子·齊物論》
原文:狙公賦茅,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
釋義:原指僅改變形式而不改變內(nèi)容。后指變化無常。
薪火相傳
出處:《莊子·養(yǎng)生主》
原文:“指窮于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釋義:柴雖燃盡,火種仍留傳。喻師父傳業(yè)于弟子,一代代地傳下去。
探驪得珠
出處:《莊子·列御寇》
原文:“取石來鍛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淵,而驪龍頷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驪龍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
釋義:原指抓住機會獲得成功,后演變?yōu)樯朴谧プ∫c。
越俎代皰
出處:《莊子·逍遙游》
原文:“皰人雖不治皰,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釋義:喻超出自己的職責(zé),越權(quán)辦事或包辦代替。
螳臂當(dāng)車
出處:《莊子·人間世》
原文:“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當(dāng)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
釋義:喻自不量力,招致失敗。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出處:《莊子·山木》
原文:“睹一蟬,方得美蔭而忘其身,螳螂執(zhí)翳而搏之,見得而忘其形;異鵲從而利之,見利而忘其真。”
釋義:喻目光短淺,只想到算計別人,沒想到別人在算計他。
屠龍之技
出處:《莊子·列御寇》
原文:“朱平漫學(xué)屠龍于支離益,單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無所用其巧。”
釋義:喻技術(shù)雖高,但無實用。
以強凌弱
出處:《莊子·盜跖》
原文:“自是以后,以強凌弱,以眾暴寡。湯武以來,皆亂人之徒也。”
釋義:仗著自己強大就欺侮弱者。
運斤成風(fēng)
出處:《莊子·徐無鬼》
原文:“郢人堊漫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斫之。匠石運斤成風(fēng),聽而斫之,盡堊萬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
釋義:喻手法純熟,技術(shù)高超。
莊周夢蝶
出處:《莊子·齊物論》
原文:“昔日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
釋義:不知是莊周做夢變成了蝴蝶呢,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莊周。亦真亦幻。
捉襟見肘
出處:《莊子·讓王》
原文:“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纓絕,捉襟而肘見,納履而踵決。”
釋義:喻顧此失彼,窮于應(yīng)付。
《莊子》是一種處世的態(tài)度,亦是一本智慧的大書,此僅舉寥寥數(shù)語,遺漏之處肯定還有很多。(馬康桃輯)
譯文
惠施在梁國做國相,莊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訴惠施說:“莊子(到梁國)來,是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國都搜捕三天三夜。莊子前去見他,說:“南方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它嗎?那鹓鶵從南海起飛飛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樹不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此時貓頭鷹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從它面前飛過,(貓頭鷹)仰頭看著,發(fā)出‘喝!’的怒斥聲。現(xiàn)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國來嚇我嗎?”
注釋
1.惠子:即惠施,戰(zhàn)國時宋國人,哲學(xué)家,莊子好友。
2.相梁:在梁國當(dāng)宰相。梁:魏國的都城,戰(zhàn)國時期魏國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后的別稱。根據(jù)史實魏國都城叫大梁,所以魏也叫梁。相:輔助君主的人,相當(dāng)于后代的宰相。這里用作動詞,做宰相的意思。
3.或:有人。
4.于是:與現(xiàn)代意思相同,可直接翻譯為“于是”。
5.恐:害怕。
6.國:國都。
7.往:前往。
8.鹓鶵(yuānchú):鶵,古同“雛”。鹓鶵為古代傳說中像鳳凰一類的鳥,習(xí)性高潔。
9.止:棲息。
10.練實:竹實,即竹子所結(jié)的子,因為色白如潔白的絹,故稱。
11.醴(lǐ)泉:甘泉,甜美的泉水。醴:甘甜。
12.于是:在這時。
13.鴟(chī):人教版語文書中解釋為貓頭鷹。
14.嚇(hè):模仿鷂鷹發(fā)怒的聲音。下文的“嚇”用作動詞。
15.夫(fú):句首語氣詞,可以不譯,也可以譯作那 那鹓鶵。
16.三:虛指,多次。
17.發(fā)于南海:于,從。
18.飛于北海:于,到。
19.子:你,指代惠子
一詞多義
①嚇
仰而視之曰:“嚇”:模仿鴟發(fā)怒的聲音。
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嚇用作動詞,威脅
②于
夫鹓鶵發(fā)于南海:起飛、從
于是鴟得腐鼠:在
而飛于北海:到達
③相
惠子相梁:做宰相
欲代子相:做宰相
④于是
于是惠子恐:表轉(zhuǎn)折
于是鴟得腐鼠:在這時
⑤之
仰而視之:代指鹓鶵
子之梁國:結(jié)構(gòu)助詞“的”
通假字
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邪, 通“ 耶” 語氣詞,相當(dāng)于“嗎”
特殊句式
省略句
原句 惠子相梁
改 惠子相于梁
譯 惠子在梁國做宰相
倒裝句
原句 夫鹓雛(芻鳥 同音)發(fā)于南海 狀語后置
改 夫鹓鶵于南海發(fā)
譯 鹓鶵從南海出發(fā)
詞類活用
名詞作動詞 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嚇:威脅,恐嚇
惠子相梁 相:做宰相
古今異義
①非梧桐不止
止:古義:棲息 今義:停止
②于是鴟得腐鼠
于是:古義:在這時 今義:因果關(guān)系
比喻意義
鹓鶵比喻意:莊子,志向高潔之士。
鴟比喻意:∶惠子,極力追求功名利祿的人。
腐鼠比喻意:功名利祿。
梧桐等比喻意:志趣
說明莊子是一個有遠大理想,不稀罕功名利祿的人。惠子是個醉心于功名利祿,見利忘義,沒主見的人。
鹓鶵的故事里,鹓鶵比喻志向高潔之士。鴟比喻醉心利祿猜忌君子的小人。莊子將自己比作鹓鶵,將惠子比作鴟,把功名利祿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和志趣,又極其辛辣地譏諷了惠子。莊子沒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講故事的方式來使惠子自己覺得愧疚,收到既尖銳痛快又余味不盡的效果。
惠施做了梁國的國相,莊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訴惠施說:“莊子到梁國來,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國都搜捕三天三夜。莊子前去見他,說:“南方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鵷鵮,你知道嗎?從南海起飛飛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樹不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時貓頭鷹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鳥從它面前飛過,貓頭鷹仰頭看著,發(fā)出‘嚇’的怒斥聲。現(xiàn)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國來‘嚇’我吧?”
惠子相梁對照翻譯:
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鵷鵮,子知之乎?夫鵷鵮發(fā)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于是鴟得腐鼠,鵷鵮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惠施做了梁國的國相,莊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訴惠施說:“莊子到梁國來,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國都搜捕三天三夜。莊子前去見他,說:“南方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你知道嗎?從南海起飛飛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樹不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時貓頭鷹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鳥從它面前飛過,貓頭鷹仰頭看著,發(fā)出‘嚇’的怒斥聲。現(xiàn)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國來‘嚇’我吧?”
莊子曾自稱他的書里“寓言十九”(十分之九是寓言)。這里所選的兩篇短文,盡管他本人也是故事中的人物,卻都出自虛構(gòu),也應(yīng)算做寓言,不可當(dāng)真。
《和鴟》寫的是對待權(quán)勢的兩種截然相反的態(tài)度:惠子當(dāng)了梁國的宰相,很看重這個職位,一聽說莊子要來取代他就十分恐慌,于是在京城里搜索三天三夜,想阻止莊子去見梁王;莊子則極其蔑視權(quán)勢,于是編出了一個鴟懷疑要奪它口中腐鼠的故事,以腐鼠比喻相位,以惡鳥鴟比喻權(quán)欲極盛的人,對惠子這種懷疑的心理作了有力的揭露。這個故事很有名,晚唐詩人李商隱曾有“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竟未休”(《安定城樓》)兩句詩,用來表達他對那猜忌、排斥自己的朋黨勢力的憎惡和蔑視。
《莊子行于山中》的意思很明顯:山中的樹以成材被砍伐,主人家的雁以不材被殺,這就是說,成材也好,不成材也好,都會給人帶來禍害,不得已只好處于材與不材之間。實質(zhì)上就是提倡清心寡欲,順乎天理地生活下去。莊子因為生活在亂世,所以這樣說。對這種消極的主張,我們不能贊同,但這則寓言編得生動活潑,可以使我們領(lǐng)略莊子的語言風(fēng)格。
莊子的寓言都是為了闡明他的哲學(xué)思想而編出來的,在初學(xué)階段自然不宜深究,但也要用心記住故事大意,這對我們今后閱讀古籍、擴大視野大有裨益。
殷勤往15320908752: 莊子對惠子講鹓鹐的故事,用意是什么?(2分)
郊區(qū)鋸齒: ______ 親愛的朋友,很高興能夠幫助你,以下是我的回答:首先是原文: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國中,三日三夜.莊子...
殷勤往15320908752: 求大神【文言文作結(jié)構(gòu)分析】劃出主謂賓定狀補① 惠子相梁②莊子 往見之③搜于國中三日三夜④其名 鹓雛⑤夫鹓雛發(fā)于南海而飛于北海⑥鴟得腐鼠⑦今子欲... -
郊區(qū)鋸齒: ______[答案] 惠子相梁:惠子 主語,相 謂語,梁 狀語 莊子 往見之:莊子 主語,往 見 謂語,之 賓語 搜于國中三日三夜:這句省了主語,搜 謂語,于國中:地點狀語,三日三夜:時間狀語 其名為鵷鵮:你少打了一個字.其名:主語,“其 ”是 “名”的定語,為...
殷勤往15320908752: 《惠子相梁》和《莊子和惠子游于濠梁》兩篇古文的翻譯 -
郊區(qū)鋸齒: ______ 譯文: 惠子相梁 惠子在魏國當(dāng)宰相,莊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訴惠子說:“莊子到魏國來,想(或就要)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子非常害怕,在國都搜捕三天三夜.莊子前去見他,說:“南方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鹓雛,你知道它嗎?鹓雛從...
殷勤往15320908752: 《莊子》故事兩則原文譯文 -
郊區(qū)鋸齒: ______ 惠子相梁 原文 惠子相(xiàng)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鹓鶵(yuān chú ),子知之乎?夫(fú)鹓雛(yuān chú)發(fā)于南海,而飛于北海...
殷勤往15320908752: “莊子過梁而聞嚇”的典故出自哪里?主要講述了什么? -
郊區(qū)鋸齒: ______ 典故出自《莊子·秋水》,這篇短文中,莊子將自己比作鹓鶵,將惠子比作鴟,把功名利祿比作腐鼠,表明自己鄙棄功名利祿的立場和志趣,諷刺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祿且無端猜忌別人的丑態(tài). 原文: 惠子相(xiàng)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
殷勤往15320908752: 短一點的可以體現(xiàn)莊子性格特點的故事 -
郊區(qū)鋸齒: ______ 惠子相(xiàng)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鹓雛(yuān chú ),子知之乎?夫鹓雛發(fā)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
殷勤往15320908752: 逍遙游'惠子相梁”中的惠子在《逍遙游》“惠子相梁”的那一篇文章中,為什么那樣描寫惠子?惠子在得知“莊子往見之”之后怎么會害怕呢?難道僅僅因... -
郊區(qū)鋸齒: ______[答案] 因為惠子是莊子的好友,所以莊子這樣寫可以避免說閑話,而且這個劇情可能是莊子自己編寫的,不一定是史實.我班語文老師就這么講的.就是為了諷刺那些醉心功名利祿,愛猜忌別人的人.
殷勤往15320908752: 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的意思 -
郊區(qū)鋸齒: ______ 惠子當(dāng)了宰相、莊子去看望他、黃玲哈
殷勤往15320908752: 惠子相梁古今意義 -
郊區(qū)鋸齒: ______ 【原文】 惠子相梁(1),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2):“莊子來,欲代之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國中(3),三日三夜. 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鹓?(4),子知之乎?夫鹓?,發(fā)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5),非醴泉不飲(6).于是鴟得腐鼠(7),鹓?過之,仰而視之曰:'嚇(8)'!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譯文】 惠子在梁國做宰相,莊子前往看望他.有人對惠子說:“莊子來梁國,是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子恐慌起來,在都城內(nèi)搜尋(搜捕)莊子,整整三天三夜.
殷勤往15320908752: 誰有<<惠子相梁>>的原文和譯文啊? -
郊區(qū)鋸齒: ______ 梁相死,惠子欲之梁,渡河而遽,墮水中,船人救之.船人曰:“子欲何之而遽也?”曰:“梁無相,吾欲往相之.”船人曰:“子居船楫之間而困,無我則子死矣,子何能相梁乎?”惠子曰:子居船楫之間,則我不如子;至于安國家,全社稷...
惠施做了梁國的國相,莊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訴惠施說:“莊子到梁國來,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國都搜捕三天三夜。莊子前去見他,說:“南方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你知道嗎?從南海起飛飛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樹不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時貓頭鷹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鳥從它面前飛過,貓頭鷹仰頭看著,發(fā)出‘嚇’的怒斥聲。現(xiàn)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國來‘嚇’我吧?”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鯈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翻譯:
莊子與惠施在濠水的橋上游玩。莊子說:“白魚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閑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惠施說:“你不是魚,怎么知道魚的快樂呢?”莊子說:“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惠施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是可以肯定的!”莊子說:“請從我們最初的話題說起。你說‘你哪兒知道魚快樂’的話,說明你已經(jīng)知道我知道魚快樂而在問我。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
語出《莊子》的成語典故2007年09月05日 15:01語出《莊子》的成語典故
望洋興嘆
出處:《莊子·秋水》
原文:河伯到了海邊:“望洋向若而嘆”。
釋義:原指看到人家的偉大,才感到自己的渺小。現(xiàn)喻做事力量不夠或缺乏條件而感到無可奈何。
朝三暮四
出處:《莊子·齊物論》
原文:狙公賦茅,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
釋義:原指僅改變形式而不改變內(nèi)容。后指變化無常。
薪火相傳
出處:《莊子·養(yǎng)生主》
原文:“指窮于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釋義:柴雖燃盡,火種仍留傳。喻師父傳業(yè)于弟子,一代代地傳下去。
探驪得珠
出處:《莊子·列御寇》
原文:“取石來鍛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淵,而驪龍頷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驪龍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
釋義:原指抓住機會獲得成功,后演變?yōu)樯朴谧プ∫c。
越俎代皰
出處:《莊子·逍遙游》
原文:“皰人雖不治皰,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釋義:喻超出自己的職責(zé),越權(quán)辦事或包辦代替。
螳臂當(dāng)車
出處:《莊子·人間世》
原文:“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當(dāng)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
釋義:喻自不量力,招致失敗。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出處:《莊子·山木》
原文:“睹一蟬,方得美蔭而忘其身,螳螂執(zhí)翳而搏之,見得而忘其形;異鵲從而利之,見利而忘其真。”
釋義:喻目光短淺,只想到算計別人,沒想到別人在算計他。
屠龍之技
出處:《莊子·列御寇》
原文:“朱平漫學(xué)屠龍于支離益,單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無所用其巧。”
釋義:喻技術(shù)雖高,但無實用。
以強凌弱
出處:《莊子·盜跖》
原文:“自是以后,以強凌弱,以眾暴寡。湯武以來,皆亂人之徒也。”
釋義:仗著自己強大就欺侮弱者。
運斤成風(fēng)
出處:《莊子·徐無鬼》
原文:“郢人堊漫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斫之。匠石運斤成風(fēng),聽而斫之,盡堊萬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
釋義:喻手法純熟,技術(shù)高超。
莊周夢蝶
出處:《莊子·齊物論》
原文:“昔日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
釋義:不知是莊周做夢變成了蝴蝶呢,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莊周。亦真亦幻。
捉襟見肘
出處:《莊子·讓王》
原文:“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纓絕,捉襟而肘見,納履而踵決。”
釋義:喻顧此失彼,窮于應(yīng)付。
《莊子》是一種處世的態(tài)度,亦是一本智慧的大書,此僅舉寥寥數(shù)語,遺漏之處肯定還有很多。(馬康桃輯)
譯文
惠施在梁國做國相,莊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訴惠施說:“莊子(到梁國)來,是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國都搜捕三天三夜。莊子前去見他,說:“南方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它嗎?那鹓鶵從南海起飛飛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樹不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此時貓頭鷹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從它面前飛過,(貓頭鷹)仰頭看著,發(fā)出‘喝!’的怒斥聲。現(xiàn)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國來嚇我嗎?”
注釋
1.惠子:即惠施,戰(zhàn)國時宋國人,哲學(xué)家,莊子好友。
2.相梁:在梁國當(dāng)宰相。梁:魏國的都城,戰(zhàn)國時期魏國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后的別稱。根據(jù)史實魏國都城叫大梁,所以魏也叫梁。相:輔助君主的人,相當(dāng)于后代的宰相。這里用作動詞,做宰相的意思。
3.或:有人。
4.于是:與現(xiàn)代意思相同,可直接翻譯為“于是”。
5.恐:害怕。
6.國:國都。
7.往:前往。
8.鹓鶵(yuānchú):鶵,古同“雛”。鹓鶵為古代傳說中像鳳凰一類的鳥,習(xí)性高潔。
9.止:棲息。
10.練實:竹實,即竹子所結(jié)的子,因為色白如潔白的絹,故稱。
11.醴(lǐ)泉:甘泉,甜美的泉水。醴:甘甜。
12.于是:在這時。
13.鴟(chī):人教版語文書中解釋為貓頭鷹。
14.嚇(hè):模仿鷂鷹發(fā)怒的聲音。下文的“嚇”用作動詞。
15.夫(fú):句首語氣詞,可以不譯,也可以譯作那 那鹓鶵。
16.三:虛指,多次。
17.發(fā)于南海:于,從。
18.飛于北海:于,到。
19.子:你,指代惠子
一詞多義
①嚇
仰而視之曰:“嚇”:模仿鴟發(fā)怒的聲音。
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嚇用作動詞,威脅
②于
夫鹓鶵發(fā)于南海:起飛、從
于是鴟得腐鼠:在
而飛于北海:到達
③相
惠子相梁:做宰相
欲代子相:做宰相
④于是
于是惠子恐:表轉(zhuǎn)折
于是鴟得腐鼠:在這時
⑤之
仰而視之:代指鹓鶵
子之梁國:結(jié)構(gòu)助詞“的”
通假字
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邪, 通“ 耶” 語氣詞,相當(dāng)于“嗎”
特殊句式
省略句
原句 惠子相梁
改 惠子相于梁
譯 惠子在梁國做宰相
倒裝句
原句 夫鹓雛(芻鳥 同音)發(fā)于南海 狀語后置
改 夫鹓鶵于南海發(fā)
譯 鹓鶵從南海出發(fā)
詞類活用
名詞作動詞 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嚇:威脅,恐嚇
惠子相梁 相:做宰相
古今異義
①非梧桐不止
止:古義:棲息 今義:停止
②于是鴟得腐鼠
于是:古義:在這時 今義:因果關(guān)系
比喻意義
鹓鶵比喻意:莊子,志向高潔之士。
鴟比喻意:∶惠子,極力追求功名利祿的人。
腐鼠比喻意:功名利祿。
梧桐等比喻意:志趣
說明莊子是一個有遠大理想,不稀罕功名利祿的人。惠子是個醉心于功名利祿,見利忘義,沒主見的人。
鹓鶵的故事里,鹓鶵比喻志向高潔之士。鴟比喻醉心利祿猜忌君子的小人。莊子將自己比作鹓鶵,將惠子比作鴟,把功名利祿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和志趣,又極其辛辣地譏諷了惠子。莊子沒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講故事的方式來使惠子自己覺得愧疚,收到既尖銳痛快又余味不盡的效果。
惠施做了梁國的國相,莊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訴惠施說:“莊子到梁國來,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國都搜捕三天三夜。莊子前去見他,說:“南方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鵷鵮,你知道嗎?從南海起飛飛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樹不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時貓頭鷹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鳥從它面前飛過,貓頭鷹仰頭看著,發(fā)出‘嚇’的怒斥聲。現(xiàn)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國來‘嚇’我吧?”
惠子相梁對照翻譯:
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鵷鵮,子知之乎?夫鵷鵮發(fā)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于是鴟得腐鼠,鵷鵮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惠施做了梁國的國相,莊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訴惠施說:“莊子到梁國來,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國都搜捕三天三夜。莊子前去見他,說:“南方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你知道嗎?從南海起飛飛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樹不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時貓頭鷹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鳥從它面前飛過,貓頭鷹仰頭看著,發(fā)出‘嚇’的怒斥聲。現(xiàn)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國來‘嚇’我吧?”
莊子曾自稱他的書里“寓言十九”(十分之九是寓言)。這里所選的兩篇短文,盡管他本人也是故事中的人物,卻都出自虛構(gòu),也應(yīng)算做寓言,不可當(dāng)真。
《和鴟》寫的是對待權(quán)勢的兩種截然相反的態(tài)度:惠子當(dāng)了梁國的宰相,很看重這個職位,一聽說莊子要來取代他就十分恐慌,于是在京城里搜索三天三夜,想阻止莊子去見梁王;莊子則極其蔑視權(quán)勢,于是編出了一個鴟懷疑要奪它口中腐鼠的故事,以腐鼠比喻相位,以惡鳥鴟比喻權(quán)欲極盛的人,對惠子這種懷疑的心理作了有力的揭露。這個故事很有名,晚唐詩人李商隱曾有“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竟未休”(《安定城樓》)兩句詩,用來表達他對那猜忌、排斥自己的朋黨勢力的憎惡和蔑視。
《莊子行于山中》的意思很明顯:山中的樹以成材被砍伐,主人家的雁以不材被殺,這就是說,成材也好,不成材也好,都會給人帶來禍害,不得已只好處于材與不材之間。實質(zhì)上就是提倡清心寡欲,順乎天理地生活下去。莊子因為生活在亂世,所以這樣說。對這種消極的主張,我們不能贊同,但這則寓言編得生動活潑,可以使我們領(lǐng)略莊子的語言風(fēng)格。
莊子的寓言都是為了闡明他的哲學(xué)思想而編出來的,在初學(xué)階段自然不宜深究,但也要用心記住故事大意,這對我們今后閱讀古籍、擴大視野大有裨益。
相關(guān)評說:
郊區(qū)鋸齒: ______ 親愛的朋友,很高興能夠幫助你,以下是我的回答:首先是原文: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國中,三日三夜.莊子...
郊區(qū)鋸齒: ______[答案] 惠子相梁:惠子 主語,相 謂語,梁 狀語 莊子 往見之:莊子 主語,往 見 謂語,之 賓語 搜于國中三日三夜:這句省了主語,搜 謂語,于國中:地點狀語,三日三夜:時間狀語 其名為鵷鵮:你少打了一個字.其名:主語,“其 ”是 “名”的定語,為...
郊區(qū)鋸齒: ______ 譯文: 惠子相梁 惠子在魏國當(dāng)宰相,莊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訴惠子說:“莊子到魏國來,想(或就要)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子非常害怕,在國都搜捕三天三夜.莊子前去見他,說:“南方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鹓雛,你知道它嗎?鹓雛從...
郊區(qū)鋸齒: ______ 惠子相梁 原文 惠子相(xiàng)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鹓鶵(yuān chú ),子知之乎?夫(fú)鹓雛(yuān chú)發(fā)于南海,而飛于北海...
郊區(qū)鋸齒: ______ 典故出自《莊子·秋水》,這篇短文中,莊子將自己比作鹓鶵,將惠子比作鴟,把功名利祿比作腐鼠,表明自己鄙棄功名利祿的立場和志趣,諷刺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祿且無端猜忌別人的丑態(tài). 原文: 惠子相(xiàng)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
郊區(qū)鋸齒: ______ 惠子相(xiàng)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鹓雛(yuān chú ),子知之乎?夫鹓雛發(fā)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
郊區(qū)鋸齒: ______[答案] 因為惠子是莊子的好友,所以莊子這樣寫可以避免說閑話,而且這個劇情可能是莊子自己編寫的,不一定是史實.我班語文老師就這么講的.就是為了諷刺那些醉心功名利祿,愛猜忌別人的人.
郊區(qū)鋸齒: ______ 惠子當(dāng)了宰相、莊子去看望他、黃玲哈
郊區(qū)鋸齒: ______ 【原文】 惠子相梁(1),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2):“莊子來,欲代之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國中(3),三日三夜. 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鹓?(4),子知之乎?夫鹓?,發(fā)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5),非醴泉不飲(6).于是鴟得腐鼠(7),鹓?過之,仰而視之曰:'嚇(8)'!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譯文】 惠子在梁國做宰相,莊子前往看望他.有人對惠子說:“莊子來梁國,是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子恐慌起來,在都城內(nèi)搜尋(搜捕)莊子,整整三天三夜.
郊區(qū)鋸齒: ______ 梁相死,惠子欲之梁,渡河而遽,墮水中,船人救之.船人曰:“子欲何之而遽也?”曰:“梁無相,吾欲往相之.”船人曰:“子居船楫之間而困,無我則子死矣,子何能相梁乎?”惠子曰:子居船楫之間,則我不如子;至于安國家,全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