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較常見的姓氏 全國最常見的3個姓氏是什么?
中國較常見的姓氏:
01李 02王 03張 04劉 05陳 06楊 07趙 08黃 09周 10吳
11徐 12孫 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18郭 19馬 20羅
21梁 22宋 23鄭 24謝 25韓 26唐 27馮 28于 29董 30蕭
31程 32曹 33袁 34鄧 35許 36傅 37沈 38曾 39彭 40呂
41蘇 42盧 43蔣 44蔡 45賈 46丁 47魏 48薛 49葉 50閻
51余 52潘 53杜 54戴 55夏 56鐘 57汪 58田 59任 60姜
61范 62方 63石 64姚 65譚 66廖 67鄒 68熊 69金 70陸
71郝 72孔 73白 74崔 75康 76毛 77邱 78秦 79江 80史
81顧 82侯 83邵 84孟 85龍 86萬 87段 88漕 89錢 90湯
91尹 92黎 93易 94常 95武 96喬 97賀 98賴 99龔 100文
擴(kuò)展資料:
中國百家姓最新排名熱傳,排名前十的是李、王、張、劉、陳、楊、趙、黃、周、吳。
最近,網(wǎng)上有條關(guān)于“中國百家姓最新排名”的微博,其中列出了全國以及江蘇排名前十的姓氏,引發(fā)網(wǎng)友關(guān)注。不過,記者通過江蘇省公安部門了解到的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江蘇排名前四的姓氏:王、張、陳、李,近十年來都沒有變化。
這條微博引發(fā)網(wǎng)友關(guān)注,大家熱烈討論起自己的姓氏到底能排第幾。不過,記者查閱歷史資料后發(fā)現(xiàn),其實這個排名是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時的數(shù)據(jù)。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中國人最常見的100種姓氏、人民網(wǎng)--中國百家姓最新排名:尋根祭祖 看你姓氏排第幾
一. 麴(qu)姓
麹姓起源:
源于漢代,鞠姓所改。西漢哀帝尚書令鞠譚由于受東平王劉云“瓠山立石”案件牽連被削職為民,公元四年王莽執(zhí)政時被強(qiáng)遷西海郡,由此開始了“避難湟中、因居西平,改鞠為麹”的隱姓埋名生活。如今麹姓已基本消失,麹姓簡化為曲。
二. 茆(mǎo)姓
茆姓淵源三說:
1. 周公之子祭伯,亦稱祭公,其后有茆氏(據(jù)《路史》),在目前茆姓已有的家譜資料里和古今口耳相傳的信息中均沒有此說,故無法證明。
2. 周公之三子之后有茆氏(據(jù)《姓源》),在目前茆姓已有的家譜資料里能找到類似的記載,但只是牽強(qiáng)之詞,毫無根據(jù),而祖先口耳相傳的信息中亦無此說,故無法證明。
3. 茅氏之后改姓。(據(jù)蕪湖《茆氏家譜》、宣城《宛東夾塘茆氏宗譜》)。
三. 咎(Zǎn)姓
昝姓源出有三:
1. 出自咎(Jiù 音救)姓。昝姓是在商湯時期由咎姓變化來的。咎這個字,上古時是個多義字,后來被專用來指災(zāi)禍、災(zāi)殃(如咎由自取)。這樣,人們認(rèn)為姓咎不吉利,于是在咎字的摽跀中加一橫,便成了昝姓。咎姓起源就是昝姓的起源。
2. 為他姓改姓昝。如南北朝時,北魏鮮卑族有叱盧氏、昝盧氏,入中原后均改為昝氏。
3. 古代蜀地有昝氏。
四. 蕢(kuì)姓
蕢姓起源
據(jù)《山海經(jīng)》載,相傳在堯舜時代,我國黃河流域連續(xù)發(fā)生特大洪水,“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夏族首領(lǐng)鯀主持治水。
鯀采用“堙障”辦法,修筑堤壩圍堵洪水。“堙障”之法,“蕢”為所需——蕢,即用來盛土的草包也。期間,鯀的一位手下,專門負(fù)責(zé)征集筑壩用的草包,后被賜姓為“蕢”。
五. 邶(bèi)姓
邶姓源于古邶國,出自上古商朝大夫北伯的封地,屬于以國名為氏。傳說,上古時期,有一北伯,為商王朝時期的大夫,其封地在商都朝歌以北,因稱邶國。
擴(kuò)展資料:
姓氏的分類:
單姓
單姓(dān xìng):只用一個字的姓。與復(fù)姓相對。
如:“王、李、張、劉、陳、智、楊、黃、趙、周、吳、徐、孫、馬、胡、朱、郭、何、羅、高、林。
據(jù)統(tǒng)計,中國有單姓6931個。
復(fù)姓
復(fù)姓(fū xìng),指由兩個及以上的漢字組成的姓氏。如:歐陽、司馬、上官、西門。復(fù)姓的來源較多,如官名、封邑、職業(yè)等,有些則源于少數(shù)民族改姓。
《中國姓氏大辭典》顯示,中國古今各民族用漢字記錄的雙字姓9012個、三字姓4850個、四字姓2276個、五字姓541個、六字姓142個、七字姓39個、八字姓14個。
九字姓7個(分別為:西木感給特杜立給特、西木薩給特杜立給特、西姆薩給特杜立給特、那烏那基爾杜立給特、禿禿黑里兀惕塔塔兒、烏朗漢吉爾莫吉爾敏、奧勒特給特瑪魯基爾)、十字姓1個(即:伙爾川扎木蘇他爾只多)。
趙 錢 孫 李 周 吳 鄭 王 馮 陳 褚 衛(wèi)
蔣 沈 韓 楊 朱 秦 尤 許 何 呂 施 張
孔 曹 嚴(yán) 華 金 魏 陶 姜 戚 謝 鄒 喻
柏 水 竇 章 云 蘇 潘 葛 奚 范 彭 郎
魯 韋 昌 馬 苗 鳳 花 方 俞 任 袁 柳
酆 鮑 史 唐 費(fèi) 廉 岑 薛 雷 賀 倪 湯
滕 殷 羅 畢 郝 鄔 安 常 樂 于 時 傅
皮 卞 齊 康 伍 余 元 卜 顧 孟 平 黃
和 穆 蕭 尹 姚 邵 湛 汪 祁 毛 禹 狄
米 貝 明 臧 計 伏 成 戴 談 宋 茅 龐
熊 紀(jì) 舒 屈 項 祝 董 梁 杜 阮 藍(lán) 閔
席 季 麻 強(qiáng) 賈 路 婁 危 江 童 顏 郭
梅 盛 林 刁 鍾 徐 邱 駱 高 夏 蔡 田
樊 胡 凌 霍 虞 萬 支 柯 昝 管 盧 莫
經(jīng) 房 裘 繆 干 解 應(yīng) 宗 丁 宣 賁 鄧
郁 單 杭 洪 包 諸 左 石 崔 吉 鈕 龔
程 嵇 邢 滑 裴 陸 榮 翁 荀 羊 於 惠
甄 麴 家 封 芮 羿 儲 靳 汲 邴 糜 松
井 段 富 巫 烏 焦 巴 弓 牧 隗 山 谷
車 侯 宓 蓬 全 郗 班 仰 秋 仲 伊 宮
寧 仇 欒 暴 甘 鈄 歷 戎 祖 武 符 劉
景 詹 束 龍 葉 幸 司 韶 郜 黎 薊 溥
印 宿 白 懷 蒲 邰 從 鄂 索 咸 籍 賴
卓 藺 屠 蒙 池 喬 陽 郁 胥 能 蒼 雙
聞 莘 黨 翟 譚 貢 勞 逄 姬 申 扶 堵
冉 宰 酈 雍 卻 璩 桑 桂 濮 牛 壽 通
邊 扈 燕 冀 僪 浦 尚 農(nóng) 溫 別 莊 晏
柴 瞿 閻 充 慕 連 茹 習(xí) 宦 艾 魚 容
向 古 易 慎 戈 廖 庾 終 暨 居 衡 步
都 耿 滿 弘 匡 國 文 寇 廣 祿 闕 東
歐 殳 沃 利 蔚 越 夔 隆 師 鞏 厙 聶
晁 勾 敖 融 冷 訾 辛 闞 那 簡 饒 空
曾 毋 沙 乜 養(yǎng) 鞠 須 豐 巢 關(guān) 蒯 相
查 后 荊 紅 游 竺 權(quán) 逮 盍 益 桓 公
萬俟 司馬 上官 歐陽 夏侯 諸葛 聞人 東方 赫連 皇甫 尉遲 公羊
澹臺 公冶 宗政 濮陽 淳于 單于 太叔 申屠 公孫 仲孫 軒轅 令狐
鐘離 宇文 長孫 慕容 司徒 司空 召 有 舜 葉赫那拉 叢 岳
寸 貳 皇 僑 彤 竭 端 赫 實 甫 集 象
翠 狂 辟 典 良 函 芒 苦 其 京 中 夕
之 章佳 那拉 冠 賓 香 果 依爾根覺羅 依爾覺羅 薩嘛喇 赫舍里 額爾德特
薩克達(dá) 鈕祜祿 他塔喇 喜塔臘 訥殷富察 葉赫那蘭 庫雅喇 瓜爾佳 舒穆祿 愛新覺羅 索綽絡(luò) 納喇
烏雅 范姜 碧魯 張廖 張簡 圖門 太史 公叔 烏孫 完顏 馬佳 佟佳
富察 費(fèi)莫 蹇 稱 諾 來 多 繁 戊 樸 回 毓
稅 葷 靖 緒 愈 碩 牢 買 但 巧 枚 撒
泰 秘 亥 紹 以 壬 森 齋 釋 奕 姒 朋
求 羽 用 占 真 穰 翦 閭 漆 貴 代 貫
旁 崇 棟 告 休 褒 諫 銳 皋 閎 在 歧
禾 示 是 委 釗 頻 嬴 呼 大 威 昂 律
冒 保 系 抄 定 化 萊 校 么 抗 禰 綦
悟 宏 功 庚 務(wù) 敏 捷 拱 兆 丑 丙 暢
茍 隨 類 卯 俟 友 答 乙 允 甲 留 尾
佼 玄 乘 裔 延 植 環(huán) 矯 賽 昔 侍 度
曠 遇 偶 前 由 咎 塞 斂 受 瀧 襲 釁
叔 圣 御 夫 仆 鎮(zhèn) 藩 邸 府 掌 首 員
焉 戲 可 智 爾 憑 悉 進(jìn) 篤 厚 仁 業(yè)
肇 資 合 仍 九 衷 哀 刑 俎 仵 圭 夷
徭 蠻 汗 孛 乾 帖 罕 洛 淦 洋 邶 鄲
郯 邗 邛 劍 虢 隋 蒿 茆 菅 萇 樹 桐
鎖 鐘 機(jī) 盤 鐸 斛 玉 線 針 箕 庹 繩
磨 蕢 甕 弭 刀 疏 牽 渾 惲 勢 世 仝
同 蟻 止 戢 睢 冼 種 涂 肖 己 泣 潛
卷 脫 謬 蹉 赧 浮 頓 說 次 錯 念 夙
斯 完 丹 表 聊 源 姓 吾 尋 展 出 不
戶 閉 才 無 書 學(xué) 愚 本 性 雪 霜 煙
寒 少 字 橋 板 斐 獨(dú) 千 詩 嘉 揚(yáng) 善
揭 祈 析 赤 紫 青 柔 剛 奇 拜 佛 陀
彌 阿 素 長 僧 隱 仙 雋 宇 祭 酒 淡
塔 琦 閃 始 星 南 天 接 波 碧 速 禚
騰 潮 鏡 似 澄 潭 謇 縱 渠 奈 風(fēng) 春
濯 沐 茂 英 蘭 檀 藤 枝 檢 生 折 登
駒 騎 貊 虎 肥 鹿 雀 野 禽 飛 節(jié) 宜
鮮 粟 栗 豆 帛 官 布 衣 藏 寶 鈔 銀
門 盈 慶 喜 及 普 建 營 巨 望 希 道
載 聲 漫 犁 力 貿(mào) 勤 革 改 興 亓 睦
修 信 閩 北 守 堅 勇 漢 練 尉 士 旅
五 令 將 旗 軍 行 奉 敬 恭 儀 母 堂
丘 義 禮 慈 孝 理 倫 卿 問 永 輝 位
讓 堯 依 猶 介 承 市 所 苑 杞 劇 第
零 諶 招 續(xù) 達(dá) 忻 六 鄞 戰(zhàn) 遲 候 宛
勵 粘 薩 鄺 覃 辜 初 樓 城 區(qū) 局 臺
原 考 媯 納 泉 老 清 德 卑 過 麥 曲
竹 百 福 言 第五 佟 愛 年 笪 譙 哈 墨
南宮 賞 伯 佴 佘 牟 商 西門 東門 左丘 梁丘 琴
后 況 亢 緱 帥 微生 羊舌 海 歸 呼延 南門 東郭
百里 欽 鄢 汝 法 閆 楚 晉 谷梁 宰父 夾谷 拓跋
壤駟 樂正 漆雕 公西 巫馬 端木 顓孫 子車 督 仉 司寇 亓官
鮮于 鍾離 蓋 逯 庫 郟 逢 陰 薄 厲 稽 閭丘
公良 段干 開 光 操 瑞 眭 泥 運(yùn) 摩 偉 鐵
迮
中國不常見的姓氏有:
難(讀去聲,倒數(shù)第一)
死(倒數(shù)第二)
“岳”字上下顛倒(音同“亞”,倒數(shù)第三)
擴(kuò)展資料:
當(dāng)代中國100個常見姓氏中,集中了全國人口的87%。其中,占全國人口1%以上的姓氏有19個,分別為:李、王、張、劉、陳、楊、趙、黃、周、吳、徐、孫、胡、朱、高、林、何、郭和馬。歷史上,中國大約有一半的人口一直集中在這19個同姓人群中。
2015年中國最新名義姓氏人口數(shù)目的排名,由國務(wù)院人口普查辦公室統(tǒng)計,列出了前100名:1李2王 3張 4劉 5陳 6楊 7趙 8黃 9周 10吳 11徐 12孫 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18郭 19馬 20羅 21梁 22宋 23鄭 24謝 25韓 26唐 27馮 28于 29董 30蕭
31程 32柴 33袁 34鄧 35許 36傅 37沈 38曾 39彭 40呂 41蘇 42盧 43蔣 44蔡 45賈 46丁 47魏 48薛 49葉 50閻 51余 52潘 53杜 54戴 55夏 56鐘 57汪 58田 59任 60姜 61范 62方 63石 64姚 65譚 66廖 67鄒 68熊 69金 70陸 71郝 72孔 73白 74崔 75康 76毛 77邱 78秦 79江 80史
81顧 82侯 83邵 84孟 85龍 86萬 87段 88曹 89錢 90湯 91尹 92黎 93易 94常 95武 96喬 97賀 98賴 99龔 100文
倒數(shù)三位為:難(讀去聲,倒數(shù)第一),死(倒數(shù)第二),“岳”字上下顛倒(音同“亞”,倒數(shù)第三)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姓氏
全國最大三姓氏:李、王、張
中國科學(xué)院遺傳與發(fā)育生物學(xué)研究所副研究員袁義達(dá)經(jīng)多年研究發(fā)現(xiàn),全國最大的三個姓氏是李、王、張,分別占總?cè)丝诘?.9%、7.4%和7.1%。三大姓氏的總?cè)丝谶_(dá)到2.7億,為世界上最大的三個同姓人群。
袁義達(dá)是根據(jù)國家統(tǒng)計局第三次人口普查的抽樣資料,依據(jù)各地人口的比例等距離抽樣,嚴(yán)格按照統(tǒng)計學(xué)原理獲得這一全國性姓氏數(shù)據(jù)的。
根據(jù)袁義達(dá)的研究成果,當(dāng)代中國100個常見姓氏中,集中了全國人口的87%。其中,占全國人口1%以上的姓氏有19個,分別為李、王、張、劉、陳、楊、趙、黃、周、吳、徐、孫、胡、朱、高、林、何、郭和馬。歷史上,中國大約有一半的人口一直集中在這19個同姓人群中。
此外,中國的同姓人群在地區(qū)分布上也是不均衡的。在北方地區(qū),以王姓為第一大姓,約占人口的9.9%,其次為李、張、劉;在南方地區(qū),則以陳姓為第一大姓,大約占人口的10.6%,其次為李、黃、林、張;在南北過渡型的長江流域地區(qū),第一大姓為李,大約占人口的7%,其次為王、張、陳、劉。
袁義達(dá)發(fā)現(xiàn),在我國每一個省區(qū)中,都有一些出現(xiàn)頻率比其它省區(qū)高得多的姓。如廣東的梁和羅姓,廣西的梁和陸姓,福建的鄭姓,臺灣的蔡姓,安徽的汪姓,江蘇的徐和朱姓,浙江的毛和沈姓,江西的胡和廖姓,湖北的胡姓,湖南的譚姓,四川的何和鄧姓,貴州的吳姓,云南的楊姓,河南的程姓,甘肅的高姓,寧夏的萬姓,陜西的薛姓,青海的鮑姓,新疆的馬姓,山東的孔姓,山西的董和郭姓,內(nèi)蒙古的潘姓,東北三省的于姓。
袁義達(dá)說:“中國人的姓氏和分布是中國一項特有的國情,它將涉及到中華民族的起源、祖宗們遺留下來的基因資源的分布、當(dāng)今海內(nèi)外的尋根和國家的統(tǒng)一、今后人口發(fā)展趨勢等許多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
中國的19大姓是以中國人口最多的超過1%的漢族人口的大姓,2004年排名如下:
1、李姓
李姓是中國第一大姓,分布很廣,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7.94%。就地區(qū)而言,李姓在北方諸省中所占比例較高,一般在8%以上,而在南方諸省中所占比例一般不足8%,尤其在東南沿海諸省中,比例僅在4%左右。
2、王姓
王姓是中國第二大姓,分布全國各地,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7.65%,尤以山西、河北、河南最多!
3、張姓
張姓是我國分布很廣、人口眾多的姓氏之一,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總數(shù)的7.07%,中國人口第三大姓。尤以山東、河南、河北、四川四省為最多。
4、劉姓
劉姓分布極廣,約占全國漢族人口5.38%,為中國人口第四大姓。北方地區(qū)的河北、內(nèi)蒙古、遼寧、京津地區(qū)中劉姓比率較高,約占該地區(qū)漢族人口的8%以上。
5、陳姓
陳姓是人口列全國第五位的大姓,約占全國漢族人口4.53%,南方地區(qū)多陳姓。在臺灣、廣東二省,陳姓約占本省人口10%以上,為省內(nèi)第一大姓。
6、楊姓
楊姓為中國第六大姓氏,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3.08%,在全國分布極廣,尤以長江流域的省份多楊姓。
7、趙姓
趙姓是分布很廣、較為常見的姓氏之一,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總數(shù)的2.29%,為當(dāng)今中國人口最多的第七大姓。
8、黃姓
黃姓分布極為廣泛,人口約占全國人口的2.23%,在中國最多的十個姓中排第八位。黃姓在要集中于工江以南地區(qū),廣東省的黃姓人口最多,約占全國漢族黃姓人口的19%。四川、湖南、廣西、江西等省黃姓人口也比較多,以上五省的黃姓人口約占全國漢族黃姓人口的56%。
9、周姓
周姓是當(dāng)今常見姓氏之一,分布極廣,約占全國漢族人口2.12%,在中國姓氏人口中占第九位。在長江流域的省、市中,周姓所占比例相對其他地區(qū)要高。
10、吳姓
吳姓是當(dāng)今較常見姓氏,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總數(shù)的2.05%,位居當(dāng)今中國人口最多的十大姓氏第十位。江南各省吳姓均占省人口總數(shù)的2%以上,尤以福建為高,約占該省人口5%,是一個比較典型的江南大姓。
11、徐姓
徐姓是當(dāng)今較常見姓氏,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總數(shù)的1.73%,位居當(dāng)今中國人口最多的十大姓氏第十一位。尤以河南、山東、浙江最多!
12、孫姓
孫姓是當(dāng)今常見姓氏,分布很廣,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1.52%,為中國人口最多的超過1%的十九個姓之一,居第十二位。尤以福建、廣東、湖南最多!
13、胡姓
胡姓是當(dāng)今常見姓氏,分布很廣,約占全國漢族人口1.31%,為中國人口超過1%的十九個大姓之一,居第十三位。四川、湖北、江西、安徽、浙江、山東、湖南多此姓,上述八省胡姓約占全國漢族胡姓人口65%。其中四川省約占全國漢族胡姓13%。
14、朱姓
朱姓是當(dāng)今常見姓氏,分布很廣,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1.26%,為中國人口最多的超過1%的十九個姓之一,居第十四位。尤以安徽、江蘇、山東最多。
15、高姓
高姓是當(dāng)今常見姓氏,分布很廣,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1.21%,為中國人口最多的超過1%的十九個姓之一,居第十五位。尤以江蘇、福建、廣東、江西、云南等地為多。
16、林姓
林姓分布很廣,約占全國漢族人口1.18%,為中國人口最多的超過1%的十九個姓之一,居第十六位。尤以福建、廣東、臺灣三省多此姓,三省林姓約占全國漢族林姓人口60%。
17、何姓
何姓是中華民族姓氏中常見姓氏,分布很廣,約占全國漢族人口1.17%,為中國人口最多的超過1%的十九個姓之一,居第十七位。以四川、廣東、湖南三省多此姓。
18、郭姓
郭姓是當(dāng)今常見的姓氏,分布很廣,約占全國漢族人口1.15%,為中國人口最多的超過1%的十九個姓氏之一,居第十八位。尤其以河南、河北、山東、湖北、四川等省多此姓
19、馬姓
馬姓是當(dāng)今常見姓氏,分布很廣,尤以我國西北地區(qū)最為集中,其人口約占全國漢族總數(shù)的1.05%,為中國人口最多的超過1%的十九個姓之一,居第十九位,同時也是我國回族大姓
中國人最常見的姓氏有哪些?
1、張 張姓,中華姓氏之一,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改姓等。張揮為該姓始祖。歷史上,西漢時期張耳被劉邦封為趙王,張耳的十七世孫張軌(255年-314年)建立前涼國 。張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24位。2019年1月,根據(jù)公安部戶政管理研究中心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張姓人口總數(shù)達(dá)到了0....
中國有哪些常見的姓氏?
5.中國大陸王姓人口約占到我國總?cè)丝诘?.03億,增長速度很快,在全國主要分布于山東、河南、河北三省。李姓排全國第二。歷史上,李氏自西魏、北周、隋代、唐代,世代為皇親國戚,官位顯赫,在朝廷內(nèi)外具有雄厚的實力,為李姓的空前大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先后建立有大成、西涼、涼、吳、魏、唐、楚...
中國人姓氏什么最多?
中國人口最多的10大姓氏
在中國最常見姓氏是什么?
王 趙 李 陳 唐 許 周 楊 白 徐 汪 胡 何 田 魏 嚴(yán) 潘 宋 項 林 高 朱...
中國100大姓
郭姓是當(dāng)今常見的姓氏,分布很廣,約占全國漢族人口1.15%,為中國人口最多的超過1%的十九個姓氏之一,居第十八位。尤其以河南、河北、山東、湖北、四川等省多此姓 19、馬姓 馬姓是當(dāng)今常見姓氏,分布很廣,尤以 國西北地區(qū)最為集中,其人口約占全國漢族總數(shù)的1.05%,為中國人口最多的超過1%的十九...
中國人的姓氏都有哪些
常見姓氏有,如圖:中國姓氏 中華民族歷史上的姓氏歷來有百家姓之說,常云:"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褚衛(wèi)、蔣沈韓楊"。宋代《百家姓》收入628個姓氏,明代《千家姓》收入1594個姓氏。解放以來,在北京市的戶口檔案中就有二千二百多個姓氏,上海市有一千四百個姓氏。百家姓的稱呼起自于宋代《百家姓》...
中國的眾多姓氏中,有哪些是以國名為氏的姓氏?
中國的姓氏有很多,那么以國名為氏的姓氏其實也是非常多的,例如趙、吳、鄭、陳、韓、唐等等,其實還有很多,但是由于實在太多了,就不和大家一一細(xì)說了,先挑一些比較常見的姓氏和大家說一下,姓氏在我國已經(jīng)有著幾千年的歷史了,姓氏一般都是根據(jù)家族首領(lǐng)來進(jìn)行命名的,這代表家族血脈的傳承,所以說...
目前鄒姓人口約有多少?占全國的百分之幾?占全世界的百分之幾
鄒姓是中國漢族中一個較為常見的姓氏,位列中國姓氏排行的第67位。據(jù)現(xiàn)代統(tǒng)計,鄒姓人口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0.33%。鄒姓源遠(yuǎn)流長,其起源可追溯至商朝時期。鄒姓的起源有六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源自微子的后裔。微子是宋國的開國君主,其孫考父在鄒邑食邑,其后子孫以封邑為氏。第二種說法認(rèn)為鄒姓起...
請問全國姓什么的人最多?
在臺灣、廣東二省,陳姓約占本省人口10%以上,為省內(nèi)第一大姓。 6、楊姓 楊姓為中國第六大姓氏,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3.08%,在全國分布極廣,尤以長江流域的省份多楊姓。 7、趙姓 趙姓是分布很廣、較為常見的姓氏之一,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總數(shù)的2.29%,為當(dāng)今中國人口最多的第七大姓。 8、...
百家姓有姓國的嗎
百家姓有姓國的嗎 有的國(Guó 國)姓源出有三: 矗 1、出自姬姓,以祖字為氏。據(jù)《元和姓纂》載,春秋時期鄭國國君鄭穆公有個兒子公子發(fā),字子國。子國的兒子公孫僑字子產(chǎn),在鄭國執(zhí)政三十多年,是春秋時著名政治家。子產(chǎn)的兒子以祖父的字命氏,稱國氏。 2、出自姜姓,以賜姓為氏。據(jù)《廣韻》、《姓氏考略》...
相關(guān)評說:
七星區(qū)摩擦: ______ 據(jù)報道:中國是有著將近14億人口的超級大國.2018年,在中國官方登記的王姓人口達(dá)到1.015億人,成為中國第一大姓.李姓人口以61萬之差緊隨其后.中國登記在用的...
七星區(qū)摩擦: ______ 1、李姓 李姓是中國第一大姓,分布很廣,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7.94%.就地區(qū)而言,李姓在北方諸省中所占比例較高,一般在8%以上,而在南方諸省中所占比例一般不...
七星區(qū)摩擦: ______ 我國最常見是100個漢族姓氏都有哪些呢?最新研究表明,全國漢族姓氏中以李姓最多,約占漢族人口的百分之七點(diǎn)九,其次為王姓和張姓,分別約占百分之七點(diǎn)四和百分之七點(diǎn)一.
七星區(qū)摩擦: ______ 以拼音z開頭的有如下姓氏: 常見姓氏:趙、鄭、朱、張、鄒、章、湛(zhàn)、臧(zāng)、祝、鐘、支、昝(zǎn)、宗、諸、左、甄(zhēn)、仲、祖、詹、翟(zhái)、終、訾(zī)、曾、竺(Zhú)、諸葛、宗政、仲孫、鐘離、長孫(...
七星區(qū)摩擦: ______ 001李002王003張004劉005陳006楊007趙008黃009周010吳 011徐012孫013胡014朱015高016林017何018郭019馬020羅 021梁022宋023鄭024謝025韓026唐027馮028于029董030蕭 031程032曹033袁034鄧035許036傅037沈038曾039彭040...
七星區(qū)摩擦: ______ 新順序是:李,王,張,劉,陳,楊,黃,趙,周,吳,徐,孫,朱,馬,胡,郭,... 10、吳姓 吳姓是當(dāng)今較常見姓氏,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總數(shù)的2.05%,位居當(dāng)今中國...
七星區(qū)摩擦: ______ 中國稀少的姓氏有:“天、操、青、淦、神、問、打、雒、茶、死”等.中國高貴的姓氏有:“張、姬、姜、孔”等.實際上姓氏沒有什么高低貴賤之分,在古代一般都是...
七星區(qū)摩擦: ______ 早在五千多年以前,中國就已經(jīng)形成姓氏,并逐漸發(fā)展擴(kuò)大,世世代代延續(xù).百家姓中有七成姓來源于洛陽偃師. “姓氏”在現(xiàn)代漢語中是一個詞,但在秦漢以前,姓和氏有明顯的區(qū)別.姓源于母系社會,同一個姓表示同一個母系的血緣關(guān)系....
七星區(qū)摩擦: ______ 人口很少的姓氏稱之為稀有姓氏,但是其定義一直不是很明確.今天(24日)公安部全國公民身份證號碼查詢服務(wù)中心提供的一項統(tǒng)計結(jié)果表明,中國最常見姓氏占總?cè)丝诘那Х种灰陨?有133個,排在前列的有“王、李、張、劉”,罕見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