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的作者介紹 四大名著作者簡介
施耐庵,原名耳,又名子安.元末明初人,一般認為是長篇小說《水滸傳》最早的創(chuàng)作者。關于其生平,至今尚無確切的資料,據(jù)說他生于元成宗元貞二年(1296年),卒于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興化白駒場(今大豐縣白駒鎮(zhèn))人,祖籍蘇州。自幼聰明好學,善長能詩擅文,才華出眾。25歲中進士后,任錢塘縣官兩年。由于生活在元朝的殘酷統(tǒng)治下,經(jīng)歷元末激烈的農(nóng)民起義,深感自己與當?shù)赖臋噘F不合,決定歸隱,閉門著書。農(nóng)民起義領袖張士誠曾勸他出山,被謝絕,朱元璋也多次召他,堅辭不應聘。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冬,朱元璋與張士誠交戰(zhàn),他為避戰(zhàn)亂,遷來白駒唱西18里的地方定居。 相傳定居處的村西頭有一蘆葦蕩,占地10 余畝,當中蘆葦繁茂,余下甚多,每到秋冬季節(jié),野鴨成群飛來。蕩口直通河溪,溝河交岔。蕩中有一土墩,高露水面。施耐庵即以此為梁山水泊,于好友羅貫中結伴,做了小船到此,登臨丘上,以體驗其境界,并從事創(chuàng)作。最后終于完成巨著《水滸傳》。《水滸傳》廟學了南宋末年"官逼民反"的歷史真實,熱情謳歌了農(nóng)民起義的正義性。由于作者文筆精工,狀物肖妙,塑造了108 位草莽英雄的生動形象,其藝術性為世界文學史所重視。這部傳奇式的小說,長期以來,以至為海內(nèi)外所歡迎。 關于施耐庵的祖籍問題,尚有爭論,已有蘇州、錢塘、興化、鹽城、淮安各種說法。這些地方人民都以他為本鄉(xiāng)人而榮,可見人民對他熱愛之深。今天,大豐縣白駒鎮(zhèn)發(fā)現(xiàn)了大量的施耐庵文物及施氏宗譜。經(jīng)國內(nèi)有關專家確認,施耐庵應為我們鹽城人。
<<西游記>>
吳承恩(1506-1582),字汝忠,號射陽,明代文學家明代淮安河下人,小說《西游記》的作者。他生不逢時,一生坎坷。然而在他下世400年后,他的墓地、骨骸以及他的一些碑刻手跡被發(fā)現(xiàn)。現(xiàn)已于淮安河下打銅巷重建“射陽*”吳承思故居,馬甸鄉(xiāng)的二堡村吳承恩墓地也修茸一新。少年時,吳承恩喜聽淮河水神及僧伽大圣等故事,中年后,開始將唐僧西游故事,結合唐人傳奇、佛道經(jīng)典、民間故事,淮安地方掌故,在其書房"射陽(竹移)"中,創(chuàng)作成百回本小說《西游記》。此書一問世,就被譽為“四大奇書”之一,成為世界文壇瑰寶。吳承恩擅長繪畫、書法,多才多藝。然而科舉不利,至中年始為歲貢生。60歲時出任長興縣丞,又因與長官不諧,拂袖而歸。后又聘任過荊王府紀善。吳承恩原配夫人生一子,名吳鳳毛,聘狀元沈坤女,因鳳毛早夭而未行,后又娶牛氏。 吳承恩父親吳銳(1461-1532),字廷器,號菊翁,為人忠厚,喜談說史傳,好游淮地名勝古寺,常給幼年吳承恩講述民間神魔故事。萬事大吉銳娶經(jīng)營花邊花線的商人女兒徐氏。徐氏生一女,名吳承嘉,嫁與淮安戶部尚書沈翼的族人沈山。中年后吳銳又娶張氏,生著名的文學家吳承恩。
<<紅樓夢>>
曹雪芹(1715~1763)?清代小說家。名霑,字夢阮,雪芹是其號,又號芹圃、芹溪。祖籍遼陽,先世原是漢族,后為滿洲正白旗“包衣”人。曹雪芹的曾祖曹璽任江寧織造。曾祖母孫氏做過康熙帝玄燁的保姆。祖父曹寅做過玄燁的伴讀和御前侍衛(wèi),后任江寧織造,兼任兩淮巡鹽監(jiān)察御使,極受玄燁寵信。玄燁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負責接駕,并住在曹家。曹寅病故,其子曹顒、曹頫先后繼任江寧織造。他們祖孫三代四人擔任此職達60年之久。曹雪芹自幼就是在這“秦淮風月”之地的“繁華”生活中長大的。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政治斗爭的牽連,曹家遭受一系列打擊。曹頫以“行為不端”、“騷擾驛站”和“虧空”罪名革職,家產(chǎn)抄沒。曹頫下獄治罪,“枷號”一年有余。這時,曹雪芹隨著全家遷回北京居住。曹家從此一蹶不振,日漸衰微。經(jīng)歷了生活中的重大轉折,曹雪芹深感世態(tài)炎涼,對封建社會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認識。他蔑視權貴,遠離官場,過著貧困如洗的艱難日子。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窮苦,“滿徑蓬蒿”,“舉家食粥”。他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專心一志地從事《紅樓夢》的寫作和修訂。乾隆二十七年(1762),幼子夭亡,他陷于過度的憂傷和悲痛,臥床不起。到了這一年的除夕(1763年2月12日),終于因貧病無醫(yī)而逝世(關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八年和二十九年兩種說法)。 曹雪芹“身胖,頭廣而色黑”。他性格傲岸,憤世嫉俗,豪放不羈。嗜酒,才氣縱橫,善談吐。曹雪芹是一位詩人。他的詩,立意新奇,風格近于唐代詩人李賀。他的友人敦誠曾稱贊說:“愛君詩筆有奇氣,直追昌谷破籬樊。”又說:“知君詩膽昔如鐵,堪與刀穎交寒光。”但他的詩僅存題敦誠《琵琶行傳奇》兩句:“白傅詩靈應喜甚,定教蠻素鬼排場。”曹雪芹又是一位畫家,喜繪突兀奇峭的石頭。敦敏《題芹圃畫石》說:“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見此支離。醉余奮掃如椽筆。寫出胸中塊磊時。”可見他畫石頭時寄托了胸中郁積著的不平之氣。曹雪芹的最大的貢獻還在于小說的創(chuàng)作。他的小說《紅樓夢》內(nèi)容豐富,思想深刻,藝術精湛,把中國古典小說創(chuàng)作推向最高峰,在文學發(fā)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紅樓夢》是他“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的產(chǎn)物。可惜,在他生前,全書沒有完稿。今傳《紅樓夢》120回本,其中前80回的絕大部分出于他的手筆,后40回則為他人所續(xù)。80回以后他已寫出一部分初稿,但由于種種原因而沒有流傳下來。
<<三國演義>>
羅貫中 元末明初小說家、戲曲家。生卒年不詳。據(jù)考訂,一般認為,名本,字貫中。杭州人,祖籍太原。明初賈仲明在《錄鬼簿續(xù)編》中稱其與己"為忘年交","至正甲辰復會,別來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終"。魯迅定羅貫中生活年代為約1330至1400(《中國小說史略》第十四篇),鄭振鐸定為約1328至1398(《中國文學論集》上冊《三國志演義的演化》),即大致從元文宗到明太祖這一時期。關于他的名字清嘉慶翻刻明代楊美生本《三國英雄志傳》署"元東原羅貫中演義",明代高儒《百川書志》卷六"史部·野史"著錄《三國志通俗演義》,署"明羅本貫中編次",各以其跨越元明,而分署兩個朝代。關于他的名字,《錄鬼簿續(xù)編》只記"羅貫中,……號湖海散人",未言其名、字。明郎瑛《七修類稿》卷二十三"三國、宋江演義"條、《西湖游覽志□》卷二十五及嘉靖壬午本《三國志通俗演義》、萬歷己未本《隋唐兩朝志傳》、李卓吾批點本《殘?zhí)莆宕费輦鳌返染Q"羅本貫中"或"貫中羅本",一般認為本是名,貫中是字。關于他的籍貫,《錄鬼簿續(xù)編》稱羅貫中"太原人",而明刊《三國》、《水滸》等小說則往往署"東原羅貫中"。東原,相當今山東東平、汶上、寧陽一帶。《七修類稿》稱"杭人羅本貫中",《西湖游覽志□》稱"錢塘羅貫中本",清初周亮工《書影》卷一稱"越人羅貫中",疑《錄鬼簿續(xù)編》所記"太原"是羅貫中的祖籍,杭州則是羅貫中實際生活和活動的地方。"東原"當由"太原"致訛,一如《水滸志傳評林》署名由"東原"再誤作"中原"。關于他的生平,《錄鬼簿續(xù)編》記載羅貫中"與人寡合","遭時多故",與賈仲明"各天一方"。王圻《稗史匯編》謂羅貫中與葛可久"皆有志圖王者",因值朱元璋這樣的"真主"統(tǒng)一了天下,葛就"寄神醫(yī)工",羅則"傳神稗史"。大約羅貫中生當元末社會動亂,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茍同于流俗,東奔西走,參加了反元的起義斗爭,明朝建立之后,即結束了政治生涯,而專心致力于小說創(chuàng)作。清代徐渭仁《徐□所繪水滸一百單八將圖題跋》又謂"羅貫中客偽吳,欲諷士誠",以為羅貫中曾入?yún)峭鯊埵空\幕,雖系傳說,但亦不無可能。明代天啟三年黃正甫刻本《三國志通俗演義》關于他的著作,《西湖游覽志□》稱羅貫中"編撰小說數(shù)十種",又相傳他有《十七史演義》的巨著。今存署名由他編著的小說有《三國志通俗演義》、《隋唐兩朝志傳》、《殘?zhí)莆宕费輦鳌贰ⅰ度炱窖齻鳌贰?
羅貫中
元末明初,我國的小說創(chuàng)作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尤其是章回體小說步入日臻完善的階段。中國的第一部流傳最廣、影響最深、成就最高、氣魄最大的章回體古典小說《三國演義》,即《三國志通俗演義》,就是通過生活在這一歷史時期的、杰出的小說大家——羅貫中的椽筆誕生并風行于世的。他在我國的文學發(fā)展史上,建樹了不可磨滅的偉大功績。同時,為世界文學的寶庫,也增添了燦爛的光彩。
羅貫中,名本,別號湖海散人。生卒年不詳。太原清源人(今太原市清徐縣),其祖籍四川成都府,先祖羅仲祥后唐時仕青州(即今清徐)。后因原籍水災且路遠途遙。落籍太原清源,遷居城西白馬山(今白石溝)寺溝村。其父羅錦生有六子,貫中行居第二。
大約是羅氏先祖為仕宦出身的緣故吧,后世羅氏家族很重視對后代進行“水源木本”的家族歷史教育,一直保持了“耕讀傳家,詩禮教子”的家風。在這種家傳的影響之下,貫中從小喜愛讀書,博洽經(jīng)史,為后來的創(chuàng)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然而,貫中所處的時代是一個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異常尖銳復雜的時代。元朝蒙古貴族的殘酷統(tǒng)治和壓榨,激起了全國人民的反抗,推翻元朝統(tǒng)治的斗爭如火如荼。各方義軍,諸如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不僅與元軍奮戰(zhàn),而且還進行著相互的兼并。據(jù)說,步入青年的羅貫中,就在這個歷史大動蕩的影響下,浪跡江湖,參加了張士誠領導的起義軍,并入其幕府,充任幕客。而且,王圻的《稗史匯編》就說他“有志圖王”,是一個有政治抱負的人。這一點從他后來所著的《三國演義》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羅貫中從事小說稗史的創(chuàng)作,似乎應得益于他政治上的失意。正是由于此,他才有時間和有可能致力于文學創(chuàng)作,成為我國文學史上首先用全力從事小說創(chuàng)作的作家。他有許多的著作傳世,諸如《隋唐志傳》、《殘?zhí)莆宕费萘x》、《三遂平妖傳》、《粉妝樓》和雜劇《宋太祖龍虎風云會》等。相傳,他還寫過十七史通俗演義,并曾參與了《水滸傳》的撰寫。尺蠖齋評釋的《西晉志傳通俗演義》序文就說:“羅氏生不逢時,才郁而不得展,始作《水滸傳》,以抒其不平之鳴。”
貫中的長篇巨制《三國演義》,大約是他后期的作品。這部古典文學名著,描述了從東漢中平元年(18年)的黃巾起義,到西晉武帝司馬炎太康元年( 280年)統(tǒng)一中國的將近一個世紀中,魏、蜀、吳三國間的政治和軍事斗爭歷史。他依據(jù)陳壽《三國志》提供的歷史線索和歷史人物,博采裴松之對《三國志》補缺、備異、懲妄、論辯,所保存的大量寶貴史料,吸取了西晉至元一千多年來民間傳說的豐富營養(yǎng),并在此基礎上結合自己參加元末農(nóng)民起義軍的生活經(jīng)歷,發(fā)揮個人的卓絕藝術才能,縱橫捭闔,巧妙駕馭,形象生動地描述了近一百年中浩瀚繁富的歷史事件,完成了這部75萬字的古典名著。
在這部名著中,貫中寄托了自己個人的愛憎情感,客觀地揭露了封建統(tǒng)治集團之間政治的、軍事的、公開的、隱蔽的、合法的和非法的矛盾斗爭。淋漓盡致地刻劃了封建統(tǒng)治階級爭名奪利、勾心斗角、爾虞我詐、明火暗刀的策略伎倆和陰謀詭計。有意或無意地揭示了農(nóng)民無法生活、挺而走險、紛紛起義的真實歷史背景和原因。
至于《三國演義》的藝術成就,則是多方面的,充分地顯示了羅貫中在人物的刻劃方面有著驚人的技巧。全書四百多個人物形象中,不管是曹操、劉備、孫權這些群雄之首,還是諸葛亮、關羽、張飛、趙子龍、黃忠、魯肅、周瑜、黃蓋、郭嘉、許攸、張遼、陸遜以及王允、董卓、呂布這些巨謀勇將,忠奸之臣,都具有鮮明的生動的個人特性。尤其是對張飛、諸葛亮和曹操的形象塑造,真可謂出神人化,呼之欲出。
羅貫中對戰(zhàn)爭的描繪是極其成功的,這一點充分證實他確實參加過元末農(nóng)民起義的戰(zhàn)爭活動。所以能夠把那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戰(zhàn)場,瞬息變化的戰(zhàn)斗形勢,描述的那樣千變?nèi)f化,各具特色,顯示出戰(zhàn)爭的多樣性和復雜性。然而,正是由于羅貫中有參加戰(zhàn)爭的經(jīng)歷,再加上他超人的藝術技巧,以及創(chuàng)作時的苦心孤詣,慘談經(jīng)營,才在他的筆下出現(xiàn)了描述戰(zhàn)爭戰(zhàn)役,重點突出,錯落有致,疏密相間,虛實照應;鋪排戰(zhàn)爭場面,大肆揮灑,波瀾起伏,風馳電掣,氣勢磅礴;渲染戰(zhàn)場氣氛,隨意勾勒,生動逼真,有聲有色。
羅貫中是我國元末明初的一位杰出的古典小說家,是他把意回體小說這一文學式樣推向成熟的階段。后來的很多學者和作家曾給予他極高的評價,把他同馬司遷、關漢卿相提并論。他的偉大的文學創(chuàng)作成就,成為中國文學、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珍貴財富。他所創(chuàng)作的《三國志通俗演義》,不僅在國內(nèi)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而且被翻譯成十多個國家的文字,風行全世界,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在國外,他的《三國演義》被稱之為“一部真正具有豐富人民性的杰作”,而《大英百科全書》則稱他為“第一位知名的藝術大師”。
施耐庵
自動即嗜書
蘇州城閶門外,懷胥橋北施家巷有一戶施姓人家,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施之常的后裔。這一支傳到施耐庵的父親已是十四世。元成宗元貞二年(公元1296年)施家添了一個男丁。一位老秀才給嬰兒起了個名字,叫彥端,意思是這孩子長大了,定是位行為端正的才子。這個襁褓中的彥端,就是后來寫出千古名著《水滸》的施耐庵。施耐庵7歲時,家里貧窮,無法上學。但他聰明好學,經(jīng)常借書看,請鄰居教,有時還到學府去旁聽。就這樣,他讀了《大學》、《論語》、《詩》、《禮》等許多書。13歲時,已能在大庭廣眾之中,對答如流,下筆琳瑯。
一次,鄰居老人病故,約請在滸墅關教私塾的季秀才來寫祭文。季秀才未能及時趕到,別人就提議讓彥端試試。耐庵少年氣盛,欲顯其才,也不推讓,走過來一揮而就。后來,季秀才看了這篇兼有稚氣和才氣的祭文,稱贊不已。主動提出,帶施耐庵到滸墅關去讀書,并且不收學費。后來還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了施耐庵。
施耐庵在滸墅關讀書,十分刻苦,他不僅熟讀諸子百家,而且各種書都去瀏覽。當時刊行的《大宋宣和遺事》,講晁蓋智取生辰綱”、“宋江殺閻婆惜”、楊志賣刀”等故事,引起了施耐庵的興趣,他常常在課余閱讀。還同小伙伴們一起舞刀弄棒,練習武藝。那時,蘇州城里經(jīng)常說唱些如《石頭孫立》、《青面獸》、《花和尚》、《武行者》、《同樂院燕青搏魚》、《李逵負荊》等話本和雜劇,施耐庵有時也去消遣,對這些“仗義英雄”、“擎天好漢”流露出敬佩之情。
棄官專著書
元文宗至順二年(公元1331年)春,年已36歲的施耐庵,上京應試。天從人愿,秋闈一舉告捷,耐庵得中辛未榜進士。發(fā)榜后,他在拜謝師友中結識了同榜得中的浙江青田人劉基(伯溫),兩人常在一起高談闊論,十分投契。不久,朝廷派施耐庵到錢塘擔任縣尹。但是,只當了兩年,由于不愿昧心事權貴,便憤然辭官而去。
施耐庵從錢塘棄官回來,在蘇州城東南隅的施家橋開學授徒。四鄉(xiāng)八鄰,紛紛慕名前來投師。一天,一位商人領著個十四五歲的少年,前來拜謁施耐庵。這個商人姓羅,是山西太原人,經(jīng)常往來于蘇杭做生意,久聞施耐庵大名,這次專程把兒子羅貫中帶來投師求學。施耐庵見貫中生得眉清目秀,談吐溫雅,心中十分喜愛。
冬去春來,施耐庵痛感自己有志救民,無處展才。有一天,他路過書鋪,看到不少手抄元人話本,其中有一本名叫《張叔夜擒賊》,是講梁山泊宋江等一百零八人故事的。他不惜高價買了回來。打算以此為線索,把其他有關梁山泊故事的話本內(nèi)容加以糅和,寫出一部《江湖豪客傳》。
這時,施耐庵的父親和元配夫人季氏相繼病逝了,續(xù)娶的夫人姓申。申家比較富裕,也是個文墨世家,很支持施耐庵寫書,特地花了一筆錢,請畫家按照宋末龔開的“宋江三十六人贊”,臨摹成了三十六張人物畫像,讓施耐庵掛在家里,用以參考。有了岳家支持,施耐庵不再開學授徒,只留下了得意門生羅貫中,幫助自己整理書稿。
后來,施耐庵出外游學,并到江陰祝堂大戶徐麒家坐館。劉伯溫做了朱元璋軍師后,打聽到施耐庵隱居在祝堂,連忙向朱元璋推薦。朱元璋特派劉伯溫前來召請。施耐庵只得避開,又回到蘇州閶門外施家巷家中。這是朱元璋第一次派人去找施耐庵。
為了避過戰(zhàn)亂,完成自己寫書的夙愿,施耐庵想到了先后做過松江同知和嘉興同知的好友顧逖,這時顧逖已辭官回到興化家中。興化因地方偏僻,四周環(huán)水,交通不便,一向有“自古昭陽(興化的別名)好避兵”之說。于是,施耐庵給顧逖去了封信,信里還附去一首詩:“年荒世亂走天涯,尋得陽山好住家;愿辟草萊多種樹,莫叫李子結如瓜。”
顧逖接到施耐庵的來信,趕快給施耐庵回了信,并答詩一首:“君自江南來問津,相逢一笑舊同寅。此間不是桃源境,何處桃源好避秦!”
施耐庵接信后,帶著妻子申氏、二弟彥才和學生羅貫中,搭了民船,冒著烽煙,悄悄渡江北上,直奔興化而來。
賦聯(lián)表心跡
施耐庵覺得自己年逾古稀,要抓緊時間把書寫完,于是又請顧逖幫忙,在興化以東,靠近黃海邊的白駒場買了房屋和田產(chǎn),遷到白駒鎮(zhèn)上定居。還在大門上寫了一副對聯(lián):“吳興綿世澤,楚水封明煙”,表明自己從蘇州遷來隱居此地,從事著書的心跡。
元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九月,常遇春攻破了平江。朱元璋再次派人尋找施耐庵,打聽到他已避居興化白駒場的消息,非常高興,讓劉伯溫帶著御筆旨意專程登門恭請。這天,當劉伯溫來到施耐庵的書齋時,忽聽里面發(fā)出一陣陣激烈的撕打聲和吆喝聲,推門進去一看,只見施耐庵精神抖擻,掄起拳頭,正和案頭上一只栩栩如生的紙老虎拼打,不禁哈哈大笑。施耐庵忙上前拜揖,劉伯溫一邊答禮,一邊笑著說:“我這是二次奉旨前來恭請師兄。”
施耐庵知劉伯溫的來意,忙命家人擺上酒席來,殷勤勸劉伯溫吃酒,自己也喝得很猛,一連干了幾大杯,然后裝著酒醉,伏案睡了。劉伯溫近前一看,桌上放著他還未寫完的“景陽崗武松打虎”這一回書稿。他明白施耐庵是不愿為官的,就未再多加勸說,回去復旨了。
施耐庵唯恐朱元璋再來征召,便到白駒場西邊18里自己的莊田上,按蘇州閶門外故居的格局,建了房院,遷來此地。并沿用故居的地名,東面叫楓橋,西面叫柳橋,北面叫板橋,總稱蘇家橋,亦稱施家村。當時,村西有一蘆葦蕩,占地十余畝,蕩中蘆葦繁茂,水鳥甚多,每到秋冬季節(jié),野鴨成群飛來。蕩口直通河溪,溝河交岔,蕩中有一土墩,高高露出水面。施耐庵便以此為梁山泊,常和羅貫中一起,乘著小船,登臨其上,猶如畫家寫生一般,專心從事創(chuàng)作。
書成坐天牢
施耐庵在施家橋住了一年多,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花在寫作和修改《江湖豪客傳》上,眼看全書即將寫完,他又覺得書名不夠含蓄,想換一個。羅貫中看出了老師的心思,就向他建議說:“老師,書名就叫《水滸傳》吧!”施耐庵覺得這個意見很好,說:“水滸,就是水邊,含有‘在野’的意思,還有典故,詩經(jīng)上有‘古公�父,朝來走馬,率西水滸,至于岐下’,是歌頌周代發(fā)祥史的。這書是寫起義英雄的,叫它‘水滸’,非常合適!”
《水滸傳》成書后,很快被借閱、傳抄到社會上去。到了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冬天,抄本傳到朱元璋皇宮里來了。朱元璋因為幾次派人請施耐庵出來做官都沒有來,所以看了這本書很生氣,隨即作了批示:“此倡亂之書也。是人胸中定有逆謀,不除之貽患。”于是秘密派人把施耐庵抓來,關進了刑部天牢。
不久,這件事讓劉伯溫知道了,便以同榜身份,到天牢里來探望施耐庵。施耐庵要劉伯溫想個辦法放他出去,劉伯溫沉思了一下,狡黠地笑了笑說:“你是怎么進來的還是怎么出去吧。”說完就走了。
施耐庵反復琢磨劉伯溫這兩句話,心想:“我是因為寫書坐牢的,還是要通過寫書才能出去呀!”想著想著,他逐漸悟出道理來了:為什么朱元璋要抓我,主要是《水滸傳》寫了宋江一伙人在梁山泊樹起義旗造反,歌頌了落草為寇的英雄,觸犯了他的忌諱。要是把宋江等人寫成像張士誠那樣,接受元朝招安,不是就行了嗎?得到刑部的允許后,他就在天牢里,以張士誠降元為背景,把《水滸傳》續(xù)下去。
施耐庵寫了宋江接受招安,替宋王朝去征服田虎、王慶、方臘,最后和李逵一起,服用御賜藥酒自盡,至死不反叛。施耐庵用了整整將近一年時間,才把這部《水滸傳》的后五十回續(xù)成,送呈朱元璋閱覽,加上劉伯溫從中幫忙,終于以“年老有病,交保就醫(yī)”的名義,被釋放了。
病死淮安城
施耐庵在天牢關了一年多,精神上、肉體上都受到很大摧殘。出獄時,已是瘦骨嶙峋,步履艱難了。幸虧弟子羅貫中趕到南京來接他。施耐庵在途中就染了病,到淮安后,在一個姓王的隔壁,租了間房子,暫且住下來養(yǎng)病。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春天,施耐庵越發(fā)病得厲害,茶湯不進,人事不省。直至此時,施耐庵的二弟彥才接到信從白駒場趕來了,見此情景,不禁落淚。施耐庵對彥才說:“我一生都累在一部《水滸》上,我死了,子孫只叫種田,有口飯吃就行了,……”說到這里就與世長辭了,終年75歲。他的遺體臨時葬在淮安。到明永樂十九年(公元1421年),他的長孫文呈才把他的墓遷到白駒場施家橋,并請淮安王道生寫了墓志。
巨著傳后世
施耐庵死后,羅貫中在淮安又住了幾個月。他把施耐庵留下的書稿做了番整理后,即動身到全國的刻書中心——福建的建陽去,準備把《水滸傳》刻印出來。可是,這里所有的書坊,沒有一家敢承受。羅貫中無法,只好在建陽住下,等待時機。這時,他又將《水滸傳》重新做了纂修和編次,同時集中精力,寫成了《三國演義》。不久,他也染病,《三遂平妖傳》只寫了二十回,沒有寫完,便離開了人世。
過了150年,興化有個進士叫宗臣,被朝延派到福建去擔任“提學副使”,負責訓練壯丁,抗御倭寇。這時,羅貫中的后人便以“鄉(xiāng)誼”去見宗臣,請以家藏小說(即《水滸傳》)付梓,讓軍民暇時看看,以激勵志氣。得到宗臣的許可,才由坊間刻印出版。
可惜的是,這個最早的《水滸傳》版本,幾經(jīng)改朝換代,人世滄桑,現(xiàn)在只剩下一個五回殘本。明萬歷十年,有個化名“天都外臣”的人,根據(jù)民間抄本,自己寫了個序,重新刻印問世,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古本《水滸傳》。
吳承恩
吳承恩(1510?——1582?)明代小說家。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懷安山陽(江蘇淮安)人。他生于一個有學官淪落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貧。吳承恩自幼聰明過人,《淮安府志》載他“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詩文下筆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補上“歲貢生”,后流寓南京,長期靠賣文補貼家用。晚年因家貧出任長興縣丞,由于看不慣官場的黑暗,不久憤而辭官,貧老以終。
吳承恩自幼喜歡讀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話和民間傳說。科場的失意,生活的困頓,使他加深了對封建科舉制度、黑暗社會現(xiàn)實的認識,促使他運用志怪小說的形式來表達內(nèi)心的不滿和憤懣。他自言:“雖然吾書名為志怪,蓋不專明鬼,實記人間變異,亦微有鑒戒寓焉。”
吳承恩杰出的長篇神魔小說《西游記》以唐代玄奘和尚赴西天取經(jīng)的經(jīng)歷為藍本,在《大唐西域記》、《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師傳》等作品的基礎上,經(jīng)過整理、構思最終寫定。作品借助神話人物抒發(fā)了作者對現(xiàn)實的不滿和改變現(xiàn)實的愿望,折射出作者渴望建立“君賢神明”的王道之國的政治理想。小說借助唐僧師徒在取經(jīng)路上經(jīng)歷的八十一難折射出人間現(xiàn)實社會的種種情況。小說想象大膽,構思新奇,在人物塑造上采用人、神、獸三位一體的塑造方法,創(chuàng)造出孫悟空,豬八戒等不朽的藝術形象。全書組織嚴密,繁而不亂,語言活潑生動且夾雜方言俗語,富于生活氣息。主題上沖淡了故事原有的宗教色彩,大大豐富了作品的現(xiàn)實內(nèi)容,具有民主傾向和時代特點。作品諷刺幽默。呈現(xiàn)出不同于以往取經(jīng)故事的獨特風格。
《西游記》的出現(xiàn),開辟了神魔長篇章回小說的新門類,書中將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諷刺通嚴肅的批判巧妙的結合的特點直接影響著諷刺小說的發(fā)展。《西游記》是古代長篇小說浪漫主義的高峰,在世界文學史上,它也是浪漫主義的杰作。《美國大百科全書》認為它是“一部具有豐富內(nèi)容和光輝思想的神話小說”,《法國大百科全書》說:“全書故事的描寫充滿幽默和風趣,給讀者以濃厚的興味。”從19世紀開始,它被翻譯為日、英、法、德、俄、等十來種文字流行于世。
吳承恩的詩文多散佚,有后人輯集的《射陽先生存稿》4卷存世。
曹雪芹
曹雪芹,中國清代小說家,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圃、芹溪,祖籍遼陽,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其先世原是漢族,后為滿洲正曹雪芹畫像白旗包衣(家奴)。
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璽,祖父曹寅,父輩的曹颙和曹頫相繼擔任江寧織造達60余年之久,頗受康熙帝寵信。曹雪芹在富貴榮華中長大。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斗爭的牽連,曹家遭受多次打擊,曹頫被革職入獄,家產(chǎn)抄沒,舉家遷回北京,家道從此日漸衰微。這一轉折,使曹雪芹深感世態(tài)炎涼,更清醒地認識了封建社會制度的實質。從此他遠離官場,無視權貴,生活一貧如洗。
他能詩會畫,擅長寫作,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專心致志地從事小說《紅樓夢》的寫作和修訂,披閱10載,增刪5次,寫出了這部把中國古典小說創(chuàng)作推向巔峰的文學巨著。《紅樓夢》以其豐富的內(nèi)容,曲折的情節(jié),深刻的思想認識,精湛的藝術手法成為中國古典小說中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作品。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幼子夭亡,曹雪芹陷于過度憂傷和悲痛,到這一年的除夕(1764年2月1日),因貧病無醫(yī)而逝世(關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八年和二十九年兩種說法),入葬費用由好友資助。
1.吳承恩
吳承恩生平簡介
吳承恩,生于1499年(明弘治8年),逝世于1582年(明萬歷10年),活了81歲。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淮安府山陽縣(今江蘇淮安)人。我國明代著名小說家,他所創(chuàng)作的《西游記》為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吳承恩出生于一個由下級官吏淪落為小商人的家庭,他的父親吳銳性格樂觀曠達,奉行常樂哲學,為他取名承恩,字汝忠,意思希望他能讀書做官,上承皇恩,下澤黎民,做一個青史留名的忠臣。
吳承恩小時候勤奮好學,一目十行,過目成誦。少年時,就已名冠鄉(xiāng)里,他除好學外,特別喜歡搜奇獵怪,愛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類的書籍。如《百怪錄》、《酉陽雜俎》之類的小說野史,這類五光十色的神話世界,讓他養(yǎng)成了搜奇獵怪的嗜好,這對他創(chuàng)作《西游記》有著重大的影響。
步入青年時代的吳承恩是狂放不羈、輕世傲物的年青人。社會地位的低下,貧窮困苦的處境,使這位大才子狂放不羈,招來了紛至沓來的笑聲,被人交口稱譽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吳承恩約二十歲時,與同鄉(xiāng)一位姓葉的姑娘結婚,婚后感情甚篤。吳承恩雖然狂放不羈,但他品行端正 ,忠于自己的妻室。
嘉靖十年,吳承恩在府學歲考和科考中獲得了優(yōu)異成績,取得了科舉生員的資格,與朋友結伴去南京應鄉(xiāng)試。然而才華不如他的同伴考取了,他這位譽滿鄉(xiāng)里的才子竟名落孫山。
第二年春天,他的父親懷著遺憾去世了。接受初次失敗的教訓,吳承恩在以后三年內(nèi),專心致意地在時文上下了一番苦功,在嘉靖十三年秋的考試中卻仍然沒有考中。吳承恩羞恨交加,這年冬天,竟病倒了。
兩次鄉(xiāng)試的失利,再加上父親的去世,對吳承恩的打擊是沉重的。在他看來,考不取舉人,愧對父母,有負先人。但他并不以為自己沒考取是沒本事,而只是命運不濟,他認為“功名富貴自有命,必須得之無乃癡?”
生活困頓給吳承恩帶來的壓力并不小于科考的失利。父親去世以后,他需要操持全家的所有開支,但他卻沒有支撐門戶的能力,更沒有養(yǎng)家活口的手段。家中生活來源,除了每月從學府里領回六斗米外,只能坐食父親所留遺產(chǎn)了。
品嘗了社會人生酸甜苦辣的吳承恩,開始更加清醒地、深沉地考慮社會人生的問題,并且用自己的詩文向不合理的社會進行抗爭。
一生窮困的吳承恩,奮盡全力完成中外聞名的《西游記》后,帶著悲喜交加的心情,約于萬歷十年離開了人世。
他雖然終身未能騰達,但他和他的《西游記》,在中國學史上取得了光輝而崇高的地位,永將光照千秋。
2. 曹雪芹 (1715~1763)?清代小說家。名霑,字夢阮,雪芹是其號,又號芹圃、芹溪。祖籍遼陽,先世原是漢族,后為滿洲正白旗“包衣”人。
曹雪芹的曾祖曹璽任江寧織造。曾祖母孫氏做過康熙帝玄燁的保姆。祖父曹寅做過玄燁的伴讀和御前侍衛(wèi),后任江寧織造,兼任兩淮巡鹽監(jiān)察御使,極受玄燁寵信。玄燁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負責接駕,并住在曹家。曹寅病故,其子曹顒、曹頫先后繼任江寧織造。他們祖孫三代四人擔任此職達60年之久。曹雪芹自幼就是在這“秦淮風月”之地的“繁華”生活中長大的。
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政治斗爭的牽連,曹家遭受一系列打擊。曹頫以“行為不端”、“騷擾驛站”和“虧空”罪名革職,家產(chǎn)抄沒。曹頫下獄治罪,“枷號”一年有余。這時,曹雪芹隨著全家遷回北京居住。曹家從此一蹶不振,日漸衰微。
經(jīng)歷了生活中的重大轉折,曹雪芹深感世態(tài)炎涼,對封建社會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認識。他蔑視權貴,遠離官場,過著貧困如洗的艱難日子。
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窮苦,“滿徑蓬蒿”,“舉家食粥”。他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專心一志地從事《紅樓夢》的寫作和修訂。乾隆二十七年(1762),幼子夭亡,他陷于過度的憂傷和悲痛,臥床不起。到了這一年的除夕(1763年2月12日),終于因貧病無醫(yī)而逝世(關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八年和二十九年兩種說法)。
曹雪芹“身胖,頭廣而色黑”。他性格傲岸,憤世嫉俗,豪放不羈。嗜酒,才氣縱橫,善談吐。曹雪芹是一位詩人。他的詩,立意新奇,風格近于唐代詩人李賀。他的友人敦誠曾稱贊說:“愛君詩筆有奇氣,直追昌谷破籬樊。”又說:“知君詩膽昔如鐵,堪與刀穎交寒光。”但他的詩僅存題敦誠《琵琶行傳奇》兩句:“白傅詩靈應喜甚,定教蠻素鬼排場。”
曹雪芹又是一位畫家,喜繪突兀奇峭的石頭。敦敏《題芹圃畫石》說:“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見此支離。醉余奮掃如椽筆。寫出胸中塊磊時。”可見他畫石頭時寄托了胸中郁積著的不平之氣。曹雪芹的最大的貢獻還在于小說的創(chuàng)作。他的小說《紅樓夢》內(nèi)容豐富,思想深刻,藝術精湛,把中國古典小說創(chuàng)作推向最高峰,在文學發(fā)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紅樓夢》是他“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的產(chǎn)物。可惜,在他生前,全書沒有完稿。今傳《紅樓夢》120回本,其中前80回的絕大部分出于他的手筆,后40回則為他人所續(xù)。80回以后他已寫出一部分初稿,但由于種種原因而沒有流傳下來。
3. 施耐庵(約1296~1370)
中國元末明初作家。名子安,一說名耳。興化(今江蘇興化縣)人,原籍蘇州。相傳施耐庵是《水滸傳》的作者。明嘉靖十九年(1540),高儒《百川書志》載:“《忠義水滸傳》100卷。錢塘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類稿》中說:此書為“錢塘施耐庵的本”。萬歷年間,胡應麟在《少室山房筆叢》中指出:“武林施某所編水滸傳,特為盛行。”今人一致認為施耐庵是《水滸傳》作者。
有關施耐庵生平事跡材料極少,搜集到的一些記載亦頗多矛盾。自20世紀20年代,江蘇興化地區(qū)陸續(xù)發(fā)現(xiàn)了一些有關施耐庵的材料,有《施氏族譜》、《施氏長門譜》和《興化縣續(xù)志》卷十三補遺載有《施耐庵傳》1篇、卷十四補遺載有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志》1篇。據(jù)這些材料分析,施于元明宗至順二年(1331)中進士,曾官錢塘二年,因與當權者不和,棄職還鄉(xiāng),回到蘇州寫作《水滸傳》,追溯舊聞,閉門著述,悒悒不得行其志。還有的傳說他此時與元末農(nóng)民起義將領張士誠有過聯(lián)系。
4.【羅貫中】(1330?~1440?)元末明初小說家、戲曲家。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
羅貫中是我國元末明初的一位杰出的古典小說家,是他把意回體小說這一文學式樣推向成熟的階段。后來的很多學者和作家曾給予他極高的評價,把他同馬司遷、關漢卿相提并論。他的偉大的文學創(chuàng)作成就,成為中國文學、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珍貴財富。他所創(chuàng)作的《三國志通俗演義》,不僅在國內(nèi)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而且被翻譯成十多個國家的文字,風行全世界,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在國外,他的《三國演義》被稱之為“一部真正具有豐富人民性的杰作”,而《大英百科全書》則稱他為“第一位知名的藝術大師
四大古典名著簡介
《紅樓夢》
作者簡介:曹雪芹, 清代小說家。名霑,字夢阮,雪芹是其號。
內(nèi)容簡介:《紅樓夢》一書,以賈寶玉、林黛玉和薛寶釵的愛情悲劇為主線,通過對“賈、史、王、薛”四大家族榮衰的描寫,展示了廣闊的社會生活視野,森羅萬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人們稱《紅樓夢》內(nèi)蘊著一個時代的歷史容量,是封建末世的百科全書。
1. 現(xiàn)在人們說起《紅樓夢》,往往指的就是曹雪芹的前八十回和高鶚的后四十回續(xù)書的總稱。這120回的本子,總字數(shù)達1075000字左右。
2. 曹雪芹在寫這部書時,用了“諧音寓意”的手法,他把賈家四姐妹命名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這是諧“原應嘆息”的音;在賈寶玉神游太虛幻境時,警幻仙姑讓他飲的茶“千紅一窟”,是“千紅一哭”的諧音,又讓他飲“萬艷同杯”的酒,這酒名是“萬艷同悲”的諧音,這樣的手法幾乎貫穿了全書.
事件:1.王鳳姐弄權鐵檻寺
2.林黛玉焚稿斷癡情
3.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蘆僧亂判葫蘆案
3. 劉姥姥初進大觀園
人物性格:
1.林黛玉:生性孤傲,天真率直,蔑視功名權貴,與寶玉同為封建的叛逆者
2.王熙鳳:精明強干,賈府的實際大管家,極盡權術機變,殘忍陰毒之能事,
3.賈寶玉:封建叛逆者。他厭惡封建社會的仕宦道路,反對“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觀念
4.薛寶釵:容貌美麗,肌骨瑩潤,舉止嫻雅。她熱衷于“仕途經(jīng)濟”,勸寶玉去會會做官的 。她恪守封建婦德,而且城府頗深,能籠絡人心,得到賈府上下的夸贊。
《西游記》
作者簡介:吳承恩,明代小說家。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懷安山陽(江蘇淮安)人。
內(nèi)容簡介:孫悟空與豬八戒、沙僧一起保護唐僧取經(jīng)。一路上歷盡千辛萬苦,戰(zhàn)勝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經(jīng)過九九八十一難,功成圓滿,終成正果
人物形象:
唐僧:身材高大,舉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經(jīng)造詣極高。他西行取經(jīng)遇到九九八十一難,始終癡心不改,在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的輔佐下,歷盡千辛萬苦,終于從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經(jīng)。最后被封為“旃檀功德佛”。
孫悟空:他嫉惡如仇,不怕困難,堅忍不拔,英勇無畏,取經(jīng)后被封為斗戰(zhàn)勝佛。
豬八戒:性格溫和,憨厚單純,力氣大,但又好吃懶做,愛占小便宜,他對師兄的話言聽計從,對師父忠心耿耿,為唐僧西天取經(jīng)立下汗馬功勞,最后被封為“凈壇使者”。是個被人們喜愛同情的喜劇人物。
沙和尚:保護唐僧西天取經(jīng)路上,任勞任怨,忠心不二,取經(jīng)后被封為“金身羅漢”。
事件:1.孫悟空打鬧天宮 2. 云棧洞悟空收八戒 3. 八戒大戰(zhàn)流沙河 4.孫行者三調芭蕉扇 5.孫行者大鬧黑風山
《三國演義》
作者簡介:羅貫中,元末明初小說家、戲曲家。名本,字貫中。杭州人,祖籍太原。
內(nèi)容簡介:《三國演義》通過集中描繪三國時代各封建統(tǒng)治集團之間的政治、軍事、外交斗爭,揭示了東漢末年社會現(xiàn)實的動蕩和黑暗,譴責了封建統(tǒng)治者的暴虐,反映了人民的苦難,表達了人民呼喚明君、呼喚安定的強烈愿望。
人物簡介:
曹操:自幼放任蕩不羈,但很有才華,又足智多謀,善于隨機應變。當年,汝南有個善于評論人物的名士,名叫許劭,評論曹操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諸葛亮:智者和智慧的象征,清忠耿直,用人唯賢,謙虛、謹慎、認真又盡職 鞠躬盡瘁。
劉備:一代梟雄,寬厚仁愛,求賢若渴。俗話說: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
關公:忠義,智勇雙全
事件:1.桃園三結義 2. 火燒赤壁 3.草船借劍 4.孔明借東風 5.關公五關斬六將 6.諸葛亮智用空城計
《水滸》
作者簡介: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說家。
內(nèi)容簡介: 宋朝統(tǒng)治者腐朽兇殘,宋江、魯智深等眾多好漢最終都因為種種不同原因而被迫在梁山落草為寇,揭桿起義。他們舉起義旗,打著替天行道,劫富濟貧的口號,殺遍大江南北,沉重地打擊了反動統(tǒng)治者的囂張氣焰,張揚了人民群眾的神勇斗志,干出了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yè)。
人物簡介:宋江:豪爽,義氣,仗義疏財
李逵:魯莽,孝順,勇猛
武松:有勇又謀,打抱不平,是一位英雄好漢
事件: 1.桃園三結義 2.曹操煮酒論英雄 3.劉玄德三顧茅廬 4.諸葛亮舌戰(zhàn)群儒 5.關云長刮骨療毒
《三國演義》
作者簡介:羅貫中,元末明初小說家、戲曲家。名本,字貫中。杭州人,祖籍太原。
內(nèi)容簡介:《三國演義》通過集中描繪三國時代各封建統(tǒng)治集團之間的政治、軍事、外交斗爭,揭示了東漢末年社會現(xiàn)實的動蕩和黑暗,譴責了封建統(tǒng)治者的暴虐,反映了人民的苦難,表達了人民呼喚明君、呼喚安定的強烈愿望。
《水滸》
作者簡介: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說家。
內(nèi)容簡介: 宋朝統(tǒng)治者腐朽兇殘,宋江、魯智深等眾多好漢最終都因為種種不同原因而被迫在梁山落草為寇,揭桿起義。他們舉起義旗,打著替天行道,劫富濟貧的口號,殺遍大江南北,沉重地打擊了反動統(tǒng)治者的囂張氣焰,張揚了人民群眾的神勇斗志,干出了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yè)。
《西游記》
作者簡介:吳承恩,明代小說家。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懷安山陽(江蘇淮安)人。
內(nèi)容簡介:孫悟空與豬八戒、沙僧一起保護唐僧取經(jīng)。一路上歷盡千辛萬苦,戰(zhàn)勝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經(jīng)過九九八十一難,功成圓滿,終成正果
《紅樓夢》
作者簡介:曹雪芹, 清代小說家。名霑,字夢阮,雪芹是其號。
內(nèi)容簡介:《紅樓夢》一書,以賈寶玉、林黛玉和薛寶釵的愛情悲劇為主線,通過對“賈、史、王、薛”四大家族榮衰的描寫,展示了廣闊的社會生活視野,森羅萬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人們稱《紅樓夢》內(nèi)蘊著一個時代的歷史容量,是封建末世的百科全書。
四大名著作者名字
四大名著分別是《水滸傳》《三國演義》《西游記》《紅樓夢》,作者分別內(nèi)是施耐庵容、羅貫中、吳承恩.需要注意的是,《紅樓夢》的作者有兩人,前八十回由曹雪芹完成,后四十回由高鶚完成。簡介:《水滸傳》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用古白話文寫成的歌頌農(nóng)民起義的長篇章回體版塊結構小說,以宋江領導的起義軍為...
我國古代四大名著的作者各是誰 我國古代四大名著的作者介紹_百度...
我國古代四大名著的作者各是誰 我國古代四大名著的作者介紹 1、四大名著的作者是:《三國演義》作者是羅貫中,《水滸傳》作者是施耐庵,《西游記》作者是吳承恩,《紅樓夢》作者是曹雪芹。2、《三國演義》全名是《三國志通俗演義》,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作者羅貫中(約1330年-約1400年),名本、...
我國古代四大名著的作者介紹
1、四大名著的作者是:《三國演義》作者是羅貫中,《水滸傳》作者是施耐庵,《西游記》作者是吳承恩,《紅樓夢》作者是曹雪芹。2、《三國演義》全名是《三國志通俗演義》,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作者羅貫中(約1330年-約1400年),名本、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作家,戲曲家。羅貫...
四大名著的作者介紹
著有小說《隋唐兩朝志傳》、《殘?zhí)莆宕费萘x》、《三遂平妖傳》、《粉妝樓》、《三國演義》、施耐庵合著《水滸傳》,另著有劇本《趙太祖龍虎風云會》、《忠正孝子連環(huán)諫》、《三平章死哭蜚虎子》。《水滸傳》【作者簡介】施耐庵(1296年—1370年),《水滸傳》的作者究竟是誰具有爭議,目前...
六大名著的作者是誰
1、《三國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說家羅貫中。2、《水滸傳》:作者為元末明初施耐庵,并由羅貫中加以潤色及編排。3、《西游記》:作者是明代吳承恩。4、《紅樓夢》:作者是清代作家曹雪芹。5、《聊齋志異》:作者是清朝著名小說家蒲松齡。6、《儒林外史》:作者是清代吳敬梓。
四大名著作者名字
中國古典四大名著的作者分別是:《水滸傳》的作者是施耐庵、《三國演義》的作者是羅貫中、《西游記》的作者是吳承恩、《紅樓夢》的作者是曹雪芹。1、《水滸傳》的作者是施耐庵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說家,生于今江蘇省淮安市。他是元末明初話本小說《水滸傳》的作者,也是《施公案》的作者。施耐庵對中國...
四大名著每個作者姓名與簡介?
羅貫中身處元末社會動蕩時期,懷有獨特政治理想,不滿現(xiàn)狀,曾參與抗元起義。明建立后,他致力于文學創(chuàng)作。《三國演義》以戰(zhàn)爭為主線,描繪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的歷史畫卷,展現(xiàn)了魏、蜀、吳三個政治集團的政治和軍事斗爭,塑造了許多英雄人物。2、水滸傳 《水滸傳》的作者是施耐庵,他生于1296年,...
中國四大名著的作者是誰
四大名著的作者分別是誰?紅樓夢的作者是曹雪芹,四大名著作者中唯一的清代著名小說家,祖籍遼寧省遼陽市,出生地為江寧(今江蘇南京),先祖為中原漢人,滿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紅樓夢》是章回體長篇小說,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首,以“大旨談情,實錄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體情理,按跡循蹤,擺脫舊套,...
中國四大古典名著及作者中國四大古典名著的介紹
4、《水滸傳》,作者:施耐庵 《水滸傳》,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為主要故事背景、類型上屬于英雄傳奇的章回體長篇小說。作者或編者一般被認為是施耐庵,現(xiàn)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羅貫中兩人中的一人,或兩人皆有。全書通過描寫梁山好漢反抗欺壓、水泊梁山壯大和投降朝廷以及投降朝廷后...
四大名著作者介紹
四大名著分別為《三國演義》、《西游記》、《水滸傳》、《紅樓夢》。下面是四大名著的作者介紹,供大家參考。《三國演義》 作者簡介:羅貫中(約1330年-約1400年)是元末明初小說家,《三國演義》的作者,山西并州太原府人羅貫中寫作的劇本:《趙太祖龍虎風云會》、《忠正孝子連環(huán)諫》、《三平章死...
相關評說:
麥積區(qū)滑塊: ______ 中國四大名著的作者中的施耐庵和羅貫中是師生關系.“施耐庵羅貫中為師徒關系”之說.出自明代淮安王道生《施耐庵墓志》和清代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等書中.羅貫中姓羅名本字貫中.盡管歷史記載不多,但依然可以考證施耐庵、羅貫...
麥積區(qū)滑塊: ______ 三國演義介紹:根據(jù)陳壽《三國志》,以及范曄《后漢書》、元代《三國志平話》和一些民間傳說寫成.三國演義故事開始于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結束于王浚平...
麥積區(qū)滑塊: ______ 四大名著: 《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 《西游記》,作者:吳承恩 《水滸傳》,作者:施耐庵 《紅樓夢》,作者:曹雪芹
麥積區(qū)滑塊: ______ 西游記,吳承恩.水滸傳,施耐庵.三國演繹,羅貫中.紅樓夢,曹雪芹
麥積區(qū)滑塊: ______ 西游記 紅樓夢 水滸傳 三國演義
麥積區(qū)滑塊: ______ 《三國演義》(羅貫中)、《水滸傳》(施耐庵)、、《西游記》(吳承恩)、《紅樓夢》(作者前八十回曹雪芹,后四十回高鶚).
麥積區(qū)滑塊: ______ 《三國演義》:羅貫中 《水滸傳》:施耐庵 《西游記》:吳承恩 《紅樓夢》:曹雪芹
麥積區(qū)滑塊: ______ 紅樓夢 曹雪芹 高鄂 西游記 吳承恩 三國演義 羅貫中 水滸傳 施耐庵 羅貫中
麥積區(qū)滑塊: ______ 紅樓——曹雪芹 西游——吳承恩 三國——羅貫中 水滸——施耐庵
麥積區(qū)滑塊: ______ 施耐庵.吳承恩.羅貫中.曹雪芹 水滸傳 西游記 三國演義 紅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