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反對讀書的寓言故事? 莊子反對積累財富嗎?
原文:桓公讀書于堂上,輪扁斫輪于堂下。釋椎鑿而上問桓公曰:“敢問,公之所讀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魄已夫。”桓公曰:“寡人讀書,輪人安得議乎?有說則可,無說則死。”輪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觀之。斫輪徐則甘而不固,疾則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應(yīng)于心。口不能言,有數(shù)存焉于其間。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輪。古之人與其不可傳也死矣,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選自《莊子·天道》
譯文:齊桓公在堂上讀書,輪扁在堂下砍制車輪。輪扁放下錘子、鑿子走上來,問齊桓公說:“冒昧地問一下,您所讀的是什么書呢?”齊桓公回答說:“圣人的書。”輪扁又問:“那圣人還活著嗎?”齊桓公回答說:“已經(jīng)死了。”輪扁說:“既然這樣,那么您所讀的書,不過是古人的糟粕罷了。”齊桓公說:“我讀書,一個做車輪的人怎么能妄加議論呢?要是能說出道理來還可以饒恕,要是說不出道理來就處死。”輪扁說:“我用我從事的工作觀察出這樣的道理。砍制車輪,卯眼砍得寬大就松滑而不牢固,卯眼砍得窄小就澀滯安插不進,不松不緊,從手中做出的活兒,正符合心中摸索出的規(guī)律。這種火候嘴里說不出來,但是有個規(guī)律存在其中。我不能把這個規(guī)律明白地告訴我的兒子,我的兒子也不能從我這里學(xué)得到,因此年紀(jì)七十了卻還要在年老時砍制車輪。古代的人同那些不能傳授的東西都一起消失了,既然這樣,那么您所讀的書,也不過是古人的糟粕罷了。”
只是這個故事也不能認為是明確的反對讀書,主要表達的是對古今不同的議論,也就是天道,郭象注里說:當(dāng)古之事,已滅于古矣。雖或傳之,豈能使古在今哉。
其實莊子書中并不是說要反對讀書,而是說不要在無窮的知識中迷失,更不要被外在的人或事物傷及本性,他人的思想并不是你的,你擁有你自己所應(yīng)擁有的,是對自我意志的最高追求。
莊子內(nèi)篇第三養(yǎng)生主第一句就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不追求無窮的智慧,是為了保身、全生、養(yǎng)親、盡年。
人在各種物欲與情感中總是容易迷失自我,失去真知真性,這樣就算得到了無數(shù)外物,也是一種喪失。是精神的喪失。
最近我有在想,人存在于世的原因是什么,我們僅僅是為了活著而活著嗎?作為學(xué)生,我們又僅僅是為了讀書而讀書嗎?或許又應(yīng)該僅僅為了更好的前途而讀書嗎?更甚之,人類不斷向前進步,到底是為了什么?是為了發(fā)展而發(fā)展嗎?是因為存在而不停發(fā)展嗎?如果不能明白進步,發(fā)展的最終本源,最高理想,如果在不斷的進步發(fā)展中迷失,那么我們的前進不過是在加速邁向毀滅而已。
或許對這些問題我們不會得到結(jié)果,但是我們要為自己留下一個種子,為心留下一顆自我的種子,一株植物的最初是種子,在內(nèi)心留下一顆種子,使自己在不懈的追求中,不要忘記的最初的心。想來我都已經(jīng)忘記太多了,和以前相比,覺得自己都變了好多。
好了,不說了。
本我中誕生自我,用自我來守護本心吧。人可以找到真我的。
寓言故事一葉障目
一葉障目比喻被眼前細小、局部的事物蒙蔽,看不到事物的本質(zhì)和整體。下面是我為大家準(zhǔn)備的 寓言 故事 一葉障目,希望大家喜歡!寓言故事一葉障目原文 古時候,楚地有個窮苦的讀書人,讀《淮南子》這部書時,看到書上有這樣的記載:螳螂用樹葉遮住自己的身體,其他小昆蟲就看不見它,要是有人能...
形容一個人別人對他好 他卻不知好歹的寓言故事
"茍杳一聽不禁一楞,但思前想后,還是咬牙答應(yīng)了。新婚之夜洞房里新娘子頭蓋紅紗,倚床而坐,呂洞賓進了洞房,一句話不說,一直埋頭苦讀到天亮,這樣持續(xù)了三天,第四天新郎茍杳才得以入洞房,見新娘子非常傷心,哭訴道:“郎君,為何三夜竟不上床同眠,只對燈讀書,天黑而來,天明而去?”茍杳這時...
幽默的寓言故事
這則寓言使我明白了:做人一定要有主見,否則做任何事都會給自己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 幽默的寓言故事7 汝州農(nóng)村有個老翁,家道殷實,十分富有。可是他祖祖輩輩都是文盲,連“之乎者也”等最簡單的字都不認識。不識字干很多事都極不方便,老翁嘗夠了苦頭,決心讓兒子念書識字。 有一年,老翁聘請了一位楚國的讀書人教...
笨鳥先飛的寓言故事
笨鳥先飛寓言故事 東漢時期,樂羊子的妻子是一位賢德的女子。一次,樂羊子拾到了一塊金子,高興地拿回來交給妻子。妻子說:“有志氣的人會嚴格要求自己,把撿來的東西拿回家是敗壞自己的名聲。樂羊子深感慚愧,就把金子放回原處,然后說:“你很笨要笨鳥先飛,要出外求學(xué)去。”所以樂羊子就出外...
“汝之不惠,甚矣”是什么意思?
《愚公移山》是中國古代漢族寓言故事,選自《列子·湯問》,作者是春秋戰(zhàn)國的列御寇。 【原文段落】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
表明主人公愚蠢的寓言故事。
有一位書生東郭先生,讀死書、死讀書,十分迂腐。一天,東郭先生趕著一頭毛驢,背著一口袋書,到到一個叫“中山國”的地方去謀求官職。 突然,一只帶傷的狼竄到他的面前,哀求說:“先生,我現(xiàn)在正被一位獵人追趕,獵人用箭射中了我,差點要了我的命。求求您把我藏在您的口袋里,將來我會好好...
韓非子的寓言故事分享 韓非子寓言故事有哪些
13. 心不在馬:講述一個人騎馬時,心思不在馬上,結(jié)果馬受到了驚嚇,將他摔了下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情要全神貫注,不能分心。14. 曾子殺豬:講述曾子因為妻子欺騙兒子,承諾給他殺豬吃,曾子為了誠信,真的把豬殺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要講究誠信,不能欺騙他人。15. 螳螂捕蟬:講述一...
寓言故事書有哪些
寓言故事書種類繁多,各具特色。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寓言故事書:《伊索寓言》作者與背景:是古希臘民間流傳的諷喻故事,經(jīng)后人加工,成為現(xiàn)在流傳的樣子。伊索可能是一位長期被囚禁的奴隸,從他所了解的眾多故事中,挑選或創(chuàng)作出數(shù)百個故事,以動物為角色,采用動物寓言的形式。內(nèi)容與特點:書中的故事簡短...
莊子的寓言故事
莊子的寓言故事``不要詞語``要文章```不要`《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和惠子相梁》越多越好``越短越好`寫勒`好的話`還有追分```... 莊子的寓言故事``不要詞語`` 要文章 ```不要`《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和惠子相梁》越多越好``越短越好`寫勒`好的話`還有追分``` 展開 ...
黑發(fā)不知勤學(xué)早 白首方悔讀書遲用什么寓言故事可以
“黑發(fā)不知勤學(xué)早,白首方悔讀書遲”是唐朝大書法家、詩人顏真卿寫的《勸學(xué)》中的佳句。全詩是:“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fā)不知勤學(xué)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黑發(fā)不知勤學(xué)早,白首方悔讀書遲”的意思是:如果年輕時不知道要好好地勤奮學(xué)習(xí)和讀書,恐怕到年老白頭的時候才知道要勤奮讀書...
相關(guān)評說:
太康縣平面: ______ 這個故事源于莊周借糧,監(jiān)河侯開出了一張空頭支票,要等到拿到金錢之后.莊子'忿然作色',立刻講述了一個寓言故事來反擊監(jiān)河侯.莊子善于通過寓言故事來說理,這個故事是用來說明人做事要當(dāng)機立斷.同時諷刺世人不從實際出發(fā),做...
太康縣平面: ______[答案] 弟子要厚葬莊子,莊子反對說要“以天地為棺槨”,其實就是拋之荒野而已.弟子說“吾恐烏鳶之食夫子也”,怕烏鴉、老鷹來吃老師的身體.莊子說:“在上為烏鳶食,在下為螻蟻食,奪彼與此,何其偏也!”或者被烏鴉、老鷹吃掉,或者被螻蟻...
太康縣平面: ______ 莊子寓言故事示例如下: 1、望洋興嘆 2、枯魚之肆 3、盜亦有道 4、魯王養(yǎng)鳥
太康縣平面: ______ 出自《莊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語于海,拘于虛也.”
太康縣平面: ______ 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漢族.名周,字子休(一說子沐),戰(zhàn)國時期宋國蒙(今安徽省蒙城縣,又說今河南省商丘縣東北民權(quán)縣境內(nèi))人.著名思想家、哲學(xué)家、文學(xué)家,是道家學(xué)派的代表人...
太康縣平面: ______[答案] 莊子一生淡泊名利,主張修身養(yǎng)性、清靜無為 ①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戰(zhàn)國時代宋國蒙(今河南商丘東北)人.著名思想家、哲學(xué)家、文學(xué)家,是道家學(xué)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學(xué)思想的繼承者和發(fā)展者,先秦莊子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
太康縣平面: ______ 人有畏影惡跡而走者~疾走不休,絕力而死 有一個趕路的愚人,非常害怕自己的影子和自己的腳印.為了甩開腳印和影子,他越走越快.可是他不知道,無論走得多快,影子始終寸步不離腳跟;他不知道,自己走得越多,腳印也就越多.他更不...
太康縣平面: ______[答案] 司馬遷《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載:“莊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嘗為蒙漆園吏,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其學(xué)無所不窺,然其要本歸于老子之言.故其著書十馀萬言,大抵率寓言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適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根據(jù)以上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