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辨奸論》譯文與賞析
辨奸論
辨奸論
北宋·蘇洵
【題解】
蘇洵,字明允,號老泉,北宋文學家,與其子蘇軾、蘇轍合稱“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蘇洵長于散文,尤擅政論,議論明暢,筆勢雄健,有《嘉祐集》傳世。本文作者尚有爭議,舊說以為是蘇洵為了譏諷王安石的“不近人情”而作,現(xiàn)在認為這是南宋初年邵伯溫假托蘇洵之名而作的。這是宋代散文中的一篇名作。
【原文】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靜者[32],乃能見微而知著。月暈而風,礎潤而雨[33],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勢之相因,其疏闊而難知,變化而不可測者,孰與天地陰陽之事[34]?而賢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惡亂其中,而利害奪其外也。
【注釋】
[32]靜者:心態(tài)平靜、思維冷靜的人。
[33]礎:房柱下的基石。潤:潮濕。
[34]天地陰陽之事:指自然界的一切現(xiàn)象。
【譯文】
事情有它必定要達到的地步,情理有它本該如此的根源。天下只有那些心態(tài)平靜,思維冷靜的人,才能從細微的跡象中預見日后顯著的結果。月亮周圍出現(xiàn)光環(huán),預示著天要刮風,柱底回潮濕潤,預示著天要下雨,這是人人都知道的。至于人世間事情的發(fā)展變化,道理情勢的因果關系,它們抽象渺茫而難以了解,變化多端而不可預測,怎么能和天地萬物的陰陽變幻相比呢?就算是賢能的人對此也是有不知道的,這是什么原因呢?這是因為喜愛或憎惡擾亂了他們的內(nèi)心,而利害得失又左右著他們的舉動啊。
【原文】
昔者,山巨源見王衍曰:“誤天下蒼生者,必此人也!”郭汾陽見盧杞曰:“此人得志,吾子孫無遺類矣!”自今而言之,其理固有可見者。以吾觀之,王衍之為人,容貌言語,固有以欺世而盜名者。然不忮不求[35],與物浮沉,使晉無惠帝,僅得中主[36],雖衍百千,何從而亂天下乎?盧杞之奸,固足以敗國;然而不學無文,容貌不足以動人,言語不足以眩世[37],非德宗之鄙暗,亦何從而用之?由是言之,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
【注釋】
[35]忮(zhì):嫉妒,貪求。
[36]中主:中等才能的皇帝。
[37]眩:同“炫”,蒙騙,迷惑。
【譯文】
從前,山巨源看到王衍,說:“日后給天下老百姓帶來災難的,一定是這個人。”郭汾陽見到盧杞,說;“此人一旦得志,我的子孫就要被殺光了。”就現(xiàn)在的事情而言,其中的道理固然有可以預見的地方。據(jù)我看來,王衍這個人,不論他的容貌還是談吐,固然有欺世盜名的地方,但他不嫉妒,也不過分貪求,只是隨波逐流而已。如果晉朝不是晉惠帝當朝,只要有一個才能中等的君主當權,就算有千百個像王衍這樣的人,又怎么能擾亂天下呢?像盧杞那樣的奸臣,固然足以使國家敗亡,但是他不學無術,容貌不足以打動別人,言談也不足以蒙騙天下,如果不是唐德宗的昏庸鄙陋,又怎么能夠受到重用呢?由此說來,山、郭二公對王、盧二人的預言,或許未必一定如此吧。
【原文】
今有人[38],口誦孔、老之言,身履夷、齊之行[39],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與造作言語,私立名字,以為顏淵、孟軻復出;而陰賊險狠,與人異趣。是王衍、盧杞合而為一人也,其禍豈可勝言哉?
【注釋】
[38]今有人:指王安石。
[39]夷、齊:伯夷,叔齊。兩人都是商朝末年孤竹國國君的兒子,以忠正廉潔著稱于世。
【譯文】
現(xiàn)在有某人,嘴里吟誦著孔子、老子的話,行動像伯夷和叔齊一樣高潔,收羅了一伙追求名聲的士人和一些郁郁不得志的人,他們相互制造輿論,私下競相標榜,自以為是顏淵再世、孟軻復生;然而他們內(nèi)心陰險狠毒,志趣和普通人不同。這真是把王衍、盧杞集合于一身了,他造成的禍患難道能夠用語言來形容嗎?
【原文】
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40],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虜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喪面[41],而談《詩》、《書》,此豈其情也哉?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鮮不為大奸慝[42],豎刁、易牙、開方是也。以蓋世之名,而濟其未形之患,雖有愿治之主、好賢之相,猶將舉而用之;則其為天下患,必然而無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
【注釋】
[40]浣:洗濯。
[41]囚首喪面:形容不注意修飾。
[42]奸慝(tè):奸邪,邪惡。
【譯文】
臉臟了而不忘記洗臉,衣服臟了而不忘記洗衣,這是人之常情。如今他卻不是這樣,穿著奴仆的衣服,吃豬狗一樣的食物,頭發(fā)亂得像囚犯一樣,面孔像居喪者一樣布滿塵垢,可是他卻大談《詩》、《書》,這難道合乎情理嗎?凡是辦事不近人情的,很少不是大奸大惡之徒,豎刁、易牙、開方就是這一類的人。這個人借助當世最崇高的名聲,來掩蓋沒有呈現(xiàn)出來的禍患,雖然有勵精圖治的君主和推崇賢能的宰相,也還是會推舉、任用這個人的。這樣,他成為天下的禍患是必定無疑的了,這并非王衍、盧杞所能比的。
【原文】
孫子曰:“善用兵者,無赫赫之功。”使斯人而不用也,則吾言為過,而斯人有不遇之嘆,孰知禍之至于此哉?不然,天下將被其禍,而吾獲知言之名,悲夫!
【譯文】
孫子說:“善于用兵的人,沒有赫赫之功。”如果這個人沒有被重用,那么我的話就會被認為是錯的,而這個人也會發(fā)出不遇明主的慨嘆。誰又能知道他造成的禍患將會達到這種地步呢?如果不是這樣,天下將遭受他的禍害,而我也會獲得有遠見的名聲,那就太可悲了!
【評析】
全文是圍繞“誤天下蒼生者必此人也”展開論述的,中心是強調(diào)了“辨奸”。
文章首先將天象和人事進行比較,指出了人事比天象更難掌握,并說明這是由于“好惡”和“利害”所形成的必然結果。然后又通過歷史上山巨源預見王衍、郭子儀預見盧杞為例證,說明他們善于見微知著,但又類比王安石“衣臣虜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喪面而談詩書”的行為“不近人情”,進而推導出王安石得志必為奸臣、危害國家的結論。
這種以人的生活習慣和個別缺點來判斷其政治品質(zhì)的邏輯,是非常錯誤的;這種影射咒罵、攻擊人身的寫作手段也是非常低劣的。除此之外,文章提出了“見微知著”的觀點,即從小事的發(fā)展動向可以預知事情的發(fā)展態(tài)勢乃至結果。這便是本文的可取之處。
《古文觀止》10句經(jīng)典語錄,精辟有哲思的文言文
《古文觀止》是清人吳楚材、吳調(diào)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選定的古代散文選本。二吳均是浙江紹興人,長期設館授徒,此書是為學生編的教材。《古文觀止》由清代吳興祚審定并作序,序言中稱“以此正蒙養(yǎng)而裨后學”,當時為讀書人的啟蒙讀物。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正式鐫版印刷。書名“古文觀止”意指...
古文觀止有哪幾篇文章
《古文觀止》包括《左傳》34篇、《國語》11篇,《公羊傳》3篇、《禮記》6篇,《戰(zhàn)國策》14篇,韓愈文24篇;柳宗元文11篇,歐陽修13篇,蘇軾文17篇,蘇轍文3篇,王安石4篇等共222篇。《古文觀止》收自東周至明代的文章222篇,全書12卷,以收散文為主,兼取駢文。題名“觀止”是指該書所選的都...
蘇軾和王安石的關系,為什么說讓人很尷尬?
如果不同朝共事的話,以蘇軾之豁達,以及兩人相似的經(jīng)歷和共同的愛好,兩人一定能成為難得的文朋詩友。但是,既然同朝共事,各自的獨特個性和截然不同的政見就注定了兩位大師的相處不會是歡洽的。兩人的隔閡是有淵源的,那就是蘇軾的父親蘇洵對王安石的反感。被選入《古文觀止》的那一篇《辨奸論》就是...
請問:古文觀止的名篇是什么
9 鈷鉧潭西小丘記 柳宗元 20 朋黨論 歐陽修 10 小石城山記 柳宗元 21 縱囚論 歐陽修 11 賀進士王參元失火書 柳宗元 22 釋秘演詩集序* 歐陽修 回到頂端卷十篇次 篇目 作者 篇次 篇目 作者 1 梅圣俞詩集序* 歐陽修 11 管仲論 蘇洵 2 送楊置序* 歐陽修 12 辨奸論 蘇洵 3 五代史伶官傳序 歐陽修 ...
推薦《古文觀止》中適合背誦的篇目
子產(chǎn)論尹何為邑 子產(chǎn)卻楚逆女以兵 子革對靈王 子產(chǎn)論政寬猛 吳許越成 卷三 周文 祭公諫征犬戎 召公諫厲王止謗 襄王不許請隧 單子知陳必亡 展禽論祀爰居 里革斷罟匡君 敬姜論勞逸 叔向賀貧 王孫圉論楚寶 諸稽郢行成于吳 申胥諫許越成 春王正月 宋人及楚人平 吳子使札來聘 鄭伯克段于鄢...
古代經(jīng)典詩文
《陳情表》,《蘭亭集序》,《諫太宗十思疏》,《滕王閣序》,《代李敬業(yè)傳檄天下文》,《師說》,《祭十二郎文》,《阿房宮賦》,《朋黨論》,《五代史伶官傳序》,《醉翁亭記》,《秋聲賦》,《辨奸論》,《傷仲永》,《留侯論》,《前后赤壁賦》,《六國論》,《岳陽樓記》,《徐文長傳》,《五人墓碑記》,《口技...
唐宋八大家散文有哪些?
柳宗元——寓言故事《黔之驢》、《永某氏之鼠》,哲學論著有《非國語》、《貞符》、《時令論》、《斷刑論》、《天說》、《天對》等。宋朝:蘇 洵——《衡論》、《辨奸論》、《管仲論》、《權書》等 。蘇 軾——那詞就很多了,《水調(diào)歌頭》,《浣溪紗》,《江城子》等;散文有《赤壁賦》,《...
文學詩詞精選137句
《陳情表》,《蘭亭集序》,《諫太宗十思疏》,《滕王閣序》,《代李敬業(yè)傳檄天下文》,《師說》,《祭十二郎文》,《阿房宮賦》,《朋黨論》,《五代史伶官傳序》,《醉翁亭記》,《秋聲賦》,《辨奸論》,《傷仲永》,《留侯論》,《前后赤壁賦》,《六國論》,《岳陽樓記》,《徐文長傳》,《五人墓碑記》,《口技...
唐宋八大家散文。
蘇洵——《衡論》、《辨奸論》、《管仲論》、《權書》等。 蘇軾——那詞就很多了,《水調(diào)歌頭》,《浣溪紗》,《江城子》等;散文有《赤壁賦》,《后赤壁賦》、《平王論》、《留侯論》、《石鐘山記》等。 蘇轍——《六國論》,《欒城集》84卷,《欒城應詔集》12卷。 曾鞏——《上歐陽舍人書》、《上蔡學...
中國古文最經(jīng)典的應該是哪些?
首先,樓主說明是古文,那么應該指古代的散文,而不是“<古詩十九首> <詩經(jīng)> ,一些唐詩宋詞”這些詩詞。如果選擇古文,那么古文觀止和二十四史中的作品是最推薦的。首先它們比較容易找到,而且都經(jīng)過了時間的考驗。此外,如果樓主對詩歌感興趣,那么首先推薦《唐詩三百首》(清代輯錄的,不是現(xiàn)在流行的...
相關評說:
屯溪區(qū)混合: ______ 登泰山記》原文譯文與賞析 一、《登泰山記》原文: 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陽谷皆入汶,陰谷皆入濟.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最高日觀峰,在長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歷齊河、長清,...
屯溪區(qū)混合: ______ 原文:亮出西苑,方食生梅,使黃門至中藏取蜜漬梅,蜜中有鼠矢.亮問主藏吏曰:“黃門從汝求蜜耶?”曰:“向求之,實不敢與.”黃門不服,左右請付獄推,亮曰:“此易知耳.”令破鼠矢,里燥,亮曰:“若久在蜜中,當濕透;今里燥...
屯溪區(qū)混合: ______ 1、上與群臣論止盜.2、或請重法以禁之,上曬①之日“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饑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3、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
屯溪區(qū)混合: ______[答案] 有兩個版本的 原文1: 范仲淹二歲而孤①,母貧無依⒄,再適長山朱氏②.既④長,知其家世③,感泣辭母,去⑤之⑥南都... 常自誦⒆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譯文1 范仲淹二歲時死了父親,母親貧窮無依無靠,只得改嫁到...
屯溪區(qū)混合: ______ >中,以下片段的的翻譯歐陽修《瀧岡阡表》……你父親做官廉潔,喜歡周濟有困難的人.加之又好客...
屯溪區(qū)混合: ______[答案] 張居正《與王繼津論君臣之義》 【原文】 唐虞之世,九官十二牧,師師濟濟,各效其能,豈必人為禹稷,位皆百揆,而后... 【譯文】 唐堯和虞舜的時代,(天下)設有九個中央大官十二個州的官員,人才濟濟,(大家)各自(為國家)效力,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