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具風采的成都地方特色方言
成都話屬于西南官話話,作為四川方言的標準音而存在,但事實上并非成都市全境都使用,成都市主城以外(繞城高速以外西南)實際上是西南官話-赤灌話的使用區(qū),而成都市近郊的廣漢、簡陽等地所使用的方言則與成都話無異,成都話因其軟糯,有“西南話之吳儂軟語”之稱。
語音特征
成都方言作為北方方言的一個分支,擁有北方方言的一些共同特征:
1、古全濁聲母清化。“從”和“蟲”,“知”和“資”,“詩”和“私”,每對字的聲母發(fā)音在成都方言中沒有區(qū)別。
2、平分陰陽,有陰平和陽平,比如“衣”、“一”的讀音便不同。輔音韻尾少,入聲消失,沒有b,d,g和m。只有n,ng兩個鼻輔音韻尾。
3、沒有zh,ch,sh,r等翹舌音聲母。比如,“字”和“制”同音。
4、增加了舌面鼻音nj、舌根鼻音ng;n音歸并入l,比如“挪”和“落”在成都方言中讀音一樣。特別注意,nji和ni是不同的,形象地講,nji是標準普語中的“你”,而ni則是許多臺灣流行歌中“你”的實際發(fā)音,二者是不同的,請仔細體會!
5、不能區(qū)分en和eng,in和ing。唇音(bpmf)后的eng改讀ong。hu轉為fu,如“呼”念作“膚”同音。
6、無合口呼韻母uo,增加了齊齒呼復韻母iai、合呼復韻母ue、撮口呼復韻母io。保留了ng聲母,通常跟零聲母或聲母y對應,比如“硬”讀做ngen,“我”讀作nuo。
7、因清朝八旗子弟曾駐扎成都,成都方言受北京方言影響很大,兒化音節(jié)的詞數量不少,但語音類型不多,總共只有四類,er(涼粉兒)、ur(飯碗兒)、ir(抽簽兒)、ur(公園兒)。
8、有韻母ae。比如“安”、“談”(這本來只是“女音”,但21世紀年輕一輩男生也多有趨同)。
語法特點
構詞法方面,跟普通話對比,成都方言構詞法上顯著的不同是名詞和動詞的重疊式,即,名詞能夠重疊,動詞一般不能重疊。
句法方面,成都方言與普通話對比,顯著的不同是在補語的構成上。
和中國其他方言一樣,成都方言早先一直處于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1980年代之后,隨著成都以及整個中國經濟的迅速發(fā)展,成都和外界的交流急劇增多。受普通話的影響,成都方言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被打破,語音開始經歷一個明顯變化的時期—向普通話的語音靠攏。另外,如果一個字在音系上顯得孤立,則這個字更容易被北京方言同化,而如果一個字在音系上有一個強大的“系列”,則不容易向北京方言靠攏。究其原因,是因為後者更容易被人們發(fā)現其在四川方言中的規(guī)律,故更容易跟普通話保持區(qū)別。
成都方言中發(fā)生音變的字,有的已成定局,如“籍”、“積”、“及”等(原讀jie,變讀ji)。有的發(fā)生分裂,如很多年輕人會說解gai手,但是會說解jiě放。還有的發(fā)生“標準四川音回歸”,即已經變讀的字再次回到原先的四川方言標準音,如光榮rong變回到光榮yun。
詞匯的特點
安逸:此詞有“安閑舒適”之義。如《莊子。至樂》:“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聲。”今四川方言中仍保留此義。“安逸”一詞在四川方言中還有“令人滿意、精彩、糟糕”等意思,用得十分廣泛。
壩壩:意為“平地、平原”。“壩,蜀人謂平川為壩。”今四川人仍稱“平地、平原”為壩、壩壩、壩子。
洗澡泡菜:將新鮮蔬菜洗凈后切成片或塊泡制半天或一天后食用,這種菜就稱為“洗澡泡菜”。因和一般泡菜相比,浸漬時間較短,類似人在水中洗澡,故名。又稱“跳水泡菜”。
藏貓兒:即捉迷藏,又稱“逮貓兒”,是兒童玩的一種游戲,指將一小孩的眼睛蒙上,待其他小孩藏起來后,再讓該小孩將他們一一尋找出來。另有“救救貓兒、電棒貓兒、沾沾草貓兒”等多種玩法。
打牙祭:此詞反映的是四川人的祭祀習俗,后泛指吃肉,在四川地區(qū)使用得非常廣泛。其來源有多種說法,主要的有以下三種:
一說舊時廚師供的祖師爺是易牙,每逢初一、十五,要用肉向易牙祈禱,稱為“禱牙祭”,后來訛傳為“打牙祭”;
二說舊時祭神、祭祖的第二天,衙門供職人員可以分吃祭肉,故稱祭肉為“牙(衙)祭肉”;
三說“牙祭”本是古時軍營中的一種制度。古時主將、主帥所居住的營帳前進,往往豎有以象牙作為裝飾的大旗,稱為“牙旗”。每逢農歷的初二、十六日,便要殺牲畜來祭牙旗,稱為“牙祭”。而祭牙旗的牲畜肉(又稱為牙祭肉),不可白白扔掉,往往是將士們分而食之,稱為“吃牙祭肉”。
打摔手:“摔手”本指“定額以外備替換的轎夫”。如李劼人《死水微瀾》中:“明天一早,給我喊一乘轎子,多喊兩個摔手。”后繁衍出“打摔(甩)手”一詞,意為“空著手”。
裝舅子:四川民俗,姐姐或妹妹出嫁時,其哥哥或弟弟一定要穿戴得十分整潔去送親,稱為“裝舅子”。此詞后指譏諷某人穿戴講究、整潔。
撇脫:即灑脫,干凈利落。已見于宋代。“撇脫”一詞在四川方言中還有“簡單、容易、輕松”等義。
吃九斗碗:“九碗(兒)”本指筵席上的九道主菜。“斗”一詞在成都方言中有“大”的意思,所以成都人又將赴宴稱為“吃九碗(兒)”或“吃九斗碗(兒)”。“破費一席酒,可解九世冤;吝惜九斗碗,結下終身怨”。成都地區(qū)流行的這一民謠,形象地道出了筵席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另外,成都人之所以將“赴宴”稱為“吃九斗碗(兒)”,是因為民間視“九”為吉數。
打金章:每年在花會期間,多在青羊宮舉行武術擂臺賽,參與者多為武林好手,按獎章質量分三個級別,即藍章、銀章、金章。后比喻顯示出驚慌的樣子(“金”諧“驚”)。
鲊起:即撐腰、作后臺、給人幫忙的意思。過去屬于袍哥話。袍哥是發(fā)源于四川的一種幫會組織,它既是反清的秘密結社,又是破產農民和手工業(yè)者的政治、經濟互助團體。由于它是非法的民間組織,因此一出現就受到清政府的嚴禁追查,故袍哥一直處于地下狀態(tài),有一套專用的隱語-袍哥話,作為秘密聯(lián)絡的暗號。
吃賞午:今四川人仍將“吃午飯”稱為“吃賞午”,這和一個傳說有關。相傳在很久以前的一個夏天,川西壩子的農民們邊插秧子邊唱山歌,知府不讓大家唱,農民戲曰:“吼山歌會把田頭的雜草吼掉。”知府說,如果真能吼掉雜草,則賞大家一頓午飯。后來果然田里的雜草就沒有了。
知府又提出農民說過唱山歌秧子要長高,想借此賴掉這頓午飯。當晚,農民把田里的水排了一些出去,外行看起來,秧子果然長高一截。于是,知府只好認輸,給插秧的農民每人賞了一頓飯,從此人們便把吃中午飯叫做“吃賞午”。
南方和北方的區(qū)別
4. 語言差異豐富 南方和北方的語言也各具特色。南方方言種類繁多,如吳語、粵語、閩南語等,它們發(fā)音獨特,詞匯豐富;北方則以普通話為基礎,雖然也有地方口音,但整體上更加接近標準漢語。5. 文化特色鮮明 南方和北方的文化傳統(tǒng)各具風采。南方文化細膩、婉約,體現在園林建筑、書畫藝術和戲曲音樂上;北方...
溫州十大劇種
越劇以其溫婉細膩的唱腔、生動傳神的表演,深受民眾喜愛;甌劇則以獨特的方言唱腔、豐富的民間故事為特色,展現了溫州地方文化的獨特魅力;昆劇作為中國戲曲的瑰寶,其典雅精致的表演藝術,讓人陶醉不已。和劇以詼諧幽默的表演,展現了溫州人民的樂觀精神;高腔以其高昂激越的唱腔,展現了一種獨特的藝術魅力;...
古代戲曲學·清代地方戲
再如流行于江南的秧歌花鼓,歌聲清脆,情意纏綿,歡聲笑語,載歌載舞,頗有山清水秀、物華人靈的特色。這些劇種的表演大多是在民間藝術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樸素真實,不拘一格,富于民間色彩和民間氣息。念白、歌唱大都用本地方言土語,老百姓聽得清楚明白。其次,劇目能反映表達當地人民群眾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習俗。地方戲上演的...
中國的族群(五)高棉系
中國境內多元化的高棉系族群,匯聚了豐富的文化特色和歷史淵源。讓我們一起探索其中的十二個獨特部落,領略他們的風采與故事。1. 京族擁有約3萬人口的京族,主要聚居在廣西防城港的東興市,他們的語言是越南語防城方言,屬于南亞語系的孟-高棉語族越語支。盡管曾是越南京族的一部分,他們自稱為“京族”或...
溫州是個好地方溫州是個好地方歌詞
專輯介紹:全國首張溫州方言流行CD《溫州是個好地方》5月30日全國發(fā)行。專輯收錄包括《溫州是個好地方》、《閑事婆和事佬》、《溫州老板》等11首極具溫州特色的溫州方言歌曲,另外還有5首伴奏歌曲。專輯中所有歌曲的詞曲創(chuàng)作、演奏、演唱、錄音、制作均由溫州音樂人何畏獨立完成。何畏,出身于1967年5月,...
恰北北是形容女性脾氣暴躁的詞語嗎?
恰北北:一個生動描繪女性氣質的獨特詞匯恰北北,一個極具特色的臺灣方言表達,發(fā)音為&qia4 be3 be2",直譯為"恰好兇猛",專指那些脾氣火爆、性格強勢的女性。當說到一個女人是"恰北北"時,往往暗示她具有令人矚目的氣場,就像河東獅吼中的雌獅,或是母老虎般不容小覷。這個詞匯形象地刻畫了那些...
社戲的代表地區(qū)
社戲以傳統(tǒng)越劇為主,還有紹興蓮花落,的篤板等,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紹劇原是文戲多,不過為了迎合觀眾愛熱鬧的心理,加了不少雜耍和打斗場面,拉長了情節(jié)。平安大戲也是紹興人喜聞樂見的劇作,曾多次被魯迅先生稱道。在《無常》中有些角色的念白,全是紹興方言土語。比如“啥”的紹興音讀“SO”;“吃落去”,“我...
【嘉興文化】嘉興歷史文化嘉興民風民俗嘉興傳統(tǒng)文化盤點
嘉興是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分支,其水鄉(xiāng)古鎮(zhèn)和古典園林相得益彰,展現了水鄉(xiāng)的獨特魅力。端午賽龍舟、七夕乞巧等民俗活動代代相傳,體現了嘉興人對傳統(tǒng)文化的堅守。嘉興方言屬于吳語太湖片蘇滬嘉小片,其語音保留了許多古韻,詞匯富有地方特色,如“擦賴污”、“拐特付”,體現了居民的生活智慧和幽默...
江西地方戲曲有哪些發(fā)揚贛地文化風采
在江西的戲曲文化中,戲劇劇種十分多,特別是采茶戲,地域上的不同也出現了很多不同的采茶戲劇。那么,江西的地方戲曲究竟都有哪些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這些發(fā)揚贛地文化風采的江西地方戲曲吧。贛劇 贛劇是一個兼唱高腔、亂彈、昆腔及其它曲調的多聲腔的傳統(tǒng)戲曲劇種。所用方言為贛語。其起源和...
9首成都大運之歌,你喜歡哪一個
4、《錦城少年行》融入了李白的詩句,展現了成都少年的青春和斗志。5、《樂在成都》以輕松俏皮的曲調和方言,拉近了人與城市的距離。6、《Dare to Live》和《舞動成都》等歌曲,以國際化的視野,展示了成都的時尚和盛會的精神。(三)總結 成都大運會發(fā)布的九首歌曲,風格迥異,各具特色。它們不僅是...
相關評說:
思明區(qū)太陽: ______ 6那個是有的,的確是“咋個”或者“咋個喃”而不是“啷個”,“啷個”是四川的方言,卻不是成都的
思明區(qū)太陽: ______ 中國上下五千年,有八大方言(新近又發(fā)現一種叫“平語”的語言,主要分布在廣西一帶).也有人把中國方言劃為九大方言、十大方言.其實,我們所說的“八大方言”...
思明區(qū)太陽: ______ 成都話和上海話的區(qū)別是定義不同.成都話是西南官話(生活口語一般稱四川話)極具代表性的口音之一,屬西南官話—川黔片—成渝小片,主要分布于成都市中心城區(qū)及青白江、金堂縣境西北等成都東部地區(qū).全市范圍還存在屬于西南官話—西蜀片—岷赤小片的方言,以及客家話、土湘語等方言.上海話,又稱上海閑話、上海吳語、吳語上海話、滬語,是一種吳語方言,屬于漢藏語系-漢語族-吳語-太湖片.上海話是上海本土文化的重要根基.上海話是吳語的重要代表,與吳語太湖片其他方言基本能互通,是現代吳語地區(qū)比較有影響力的一支語言.
思明區(qū)太陽: ______ 成都方言是四川話的代表,而四川話屬于北方語系,會普通話的聽懂不是問題.它們只是在語調,音調,習語上所不同.而其他方言,多是在整個發(fā)音方法上就有很大區(qū)別,它們能把單音節(jié)的漢字發(fā)出幾個音來,通常的四聲也會變得多達9聲. 成都方言,其實和普通話是很接近的,除了沒有卷舌和鼻音,其他的和普通話基本一樣.如果用標準的成都讀報紙給你聽,相信你一定能聽懂,可如果是兩個成都人聊天你就不一定能聽懂了,因為有大量本地方言的詞匯和俚語. 成都方言語法結構與普通話基本不存在差異,只是有些方言詞匯不同.
思明區(qū)太陽: ______ 邛崍話版本的我的滑板鞋 邛崍方言簡介 邛崍話,屬成都市方言之一,但有別于成都市區(qū)(繞城高速以內)的發(fā)音,成都市區(qū)屬西南官話成渝片,而成都郊區(qū)的邛崍屬西南官話岷江片,與成都其他郊區(qū)中的崇州、大邑、蒲江發(fā)音接近.邛崍方言...
思明區(qū)太陽: ______ 成都有多種地方方言,正統(tǒng)成都話應該是指以前少城一帶的那種口音,不過現在隨著交流的增多,城市的擴大,五城區(qū)內口音相差都不大的,只是和郊區(qū)的口音相差較大.一般外來人口,如果不是在成都出生長大的,一般都帶有外地口音,只是多少的問題.成都市區(qū)的人一般只會一種方言,即四川話,而郊區(qū)就有很多人會其他方言,比如本人,青白江的,現在講四川話、客家話和白話.
思明區(qū)太陽: ______ 四川話主要分川中(成都)口音,偏慢,柔;川東北口音,與重慶話相似,語速快,剛猛;川南口音,兩者有之,鼻音偏重,另外川南的還有很多支系,例如自貢話,卷舌音重,瀘州合江,偏貴州口音,鼻音很重;川西口音,有點偏西藏口音,鼻音、口音最重.其中最標準的四川話應該是川東北的口音
思明區(qū)太陽: ______ 成都話,資陽話,瀘州話,內江話,樂山話,西昌話,廣元話,各有不同,很多
思明區(qū)太陽: ______ 四川方言,大致差不多,但各個地方都有一些發(fā)音差別.別說成都和樂山有差別,就是成都的郊縣口音差別都很大,比如成都的邛崍、大邑、郫縣等都有各自的區(qū)別,況且樂山離成都有點遠,所以,就算有差別,也不覺得奇怪了.
思明區(qū)太陽: ______ 都是真正的四川方言.因為重慶和成都以前都是屬于四川.是先有方言后才分的重慶和四川,所以兩個地方的都是真正的四川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