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騷壇傳妙曲”的出處是哪里
“千古騷壇傳妙曲”全詩
《題林君復二帖用坡韻》
明代 陳頎
我昔孤山訪遺躅,春暖西湖泛晴淥。
山頭草樹不荒涼,知是先生此埋玉。
念初茅廬結(jié)構(gòu)完,長吏頻顧驚流俗。
就中薛李最忘形,湖上夜歸曾秉燭。
先生自樂味道腴,此懷何嘗忘不足。
惟當吟詠苦嚘咿,役擾心兵削肌肉。
詩成又復恐驚世,輒毀不使相謄錄。
誰知造化難盡藏,千古騷壇傳妙曲。
亦有遺墨落人間,留在剡藤并楚竹。
見其瘦硬想其人,似對靈均餐落菊。
《題林君復二帖用坡韻》陳頎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林君復二帖用坡韻》是明代陳頎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我昔孤山訪遺躅,
春暖西湖泛晴淥。
山頭草樹不荒涼,
知是先生此埋玉。
我曾經(jīng)獨自上山,尋找前人的足跡,
春天溫暖時,在西湖漾起漣漪。
山頂上的草木不再荒涼,
我知道這是先生埋藏的寶玉。
念初茅廬結(jié)構(gòu)完,
長吏頻顧驚流俗。
就中薛李最忘形,
湖上夜歸曾秉燭。
我懷念起最初的茅草茅屋,結(jié)構(gòu)已經(jīng)完善,
官員們頻繁光顧,驚動了平凡的世俗。
其中薛李最為放縱,
曾經(jīng)在湖上歸來時,手持蠟燭。
先生自樂味道腴,
此懷何嘗忘不足。
惟當吟詠苦嚘咿,
役擾心兵削肌肉。
先生自得其中的滋味肥美,
這份思念何時不足呢?
只是在吟詠之時,有時感到苦澀,
事務和紛擾削弱了內(nèi)心和身體。
詩成又復恐驚世,
輒毀不使相謄錄。
誰知造化難盡藏,
千古騷壇傳妙曲。
詩詞完成后,又擔心會引起軒然大波,
所以毀棄了,不讓人們抄錄。
誰能知道,造化難以盡情展示,
千古以來,文人墨客傳承了許多美妙的作品。
亦有遺墨落人間,
留在剡藤并楚竹。
見其瘦硬想其人,
似對靈均餐落菊。
還有一些墨跡留在人間,
停留在剡藤和楚竹之間。
看到這些瘦硬的筆跡,我想起了那個人,
仿佛他正在與靈均共進著一頓落菊之宴。
這首詩詞以記敘的方式表達了陳頎對先賢遺跡的懷念之情,以及對自身創(chuàng)作的掙扎和矛盾心境的描繪。他感嘆世俗之擾、名利之累對于詩人的困擾,同時也暗示了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孤獨和不易。通過對先賢文化的敬仰和自身創(chuàng)作的思考,陳頎傳達了對于文化傳承和創(chuàng)作艱辛的深切思索,展示了文人的情懷和藝術(shù)追求。
“誰知造化難盡藏”的出處是哪里
誰知造化難盡藏,千古騷壇傳妙曲。亦有遺墨落人間,留在剡藤并楚竹。見其瘦硬想其人,似對靈均餐落菊。《題林君復二帖用坡韻》陳頎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林君復二帖用坡韻》是明代陳頎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我昔孤山訪遺躅,春暖西湖泛晴淥。山頭草樹不荒...
王安石詞作《桂枝香》鑒賞
緊接著一聲嘆息,“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xù)”,此語出自杜牧的《臺城曲》“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詩句,化用其意,以典型化手法,再現(xiàn)當時隋兵已臨城下,陳后主居然對國事置若罔聞,在危難之際還在和妃子們尋歡作樂的可悲。這是亡國悲劇藝術(shù)縮影,嘲諷中深含嘆惋。“悲恨相續(xù)”,是指其后的統(tǒng)治階級不以此為鑒,揮...
“古今文人”的出處是哪里
“古今文人”出自明代袁宏道的《徐文長傳》。“古今文人”全詩《徐文長傳》明代 袁宏道余少時過里肆中,見北雜劇有《四聲猿》,意氣豪達,與近時書生所演傳奇絕異,題曰“天池生”,疑為元人作。后適越,見人家單幅上有署“田水月”者,強心鐵骨,與夫一種磊塊不平之氣,字畫之中,宛宛可見。意甚駭之,而不知田水月...
“流鶯子母飛上林”的出處是哪里
“流鶯子母飛上林”出自唐代李紳的《悲善才》。“流鶯子母飛上林”全詩 《悲善才》唐代 李紳 穆王夜幸蓬池曲,金鑾殿開高秉燭。東頭弟子曹善才,琵琶請進新翻曲。翠蛾列坐層城女,笙笛參差齊笑語。天顏靜聽朱絲彈,眾樂寂然無敢舉。銜花金鳳當承撥,轉(zhuǎn)腕攏弦促揮抹,花翻鳳嘯天上來,裴回滿...
帶“風騷”的詩句大全(87句)
——出自唐·鄭谷《讀前集二首》34、風騷味薄誰相愛,欹枕常多夢鮑昭。——出自唐·齊己《寄益上人》35、夏閏秋候早,七月風騷騷。——出自唐·白居易《權(quán)攝昭應,早秋書事,寄元拾遺,兼呈李司錄》36、取盡風騷妙,名高身倍閑。——出自唐·齊己《酬尚顏》37、迎風騷屑千家竹,隔水悠揚午夜鐘。——出自...
屈原故里八怪
原誕生地樂平里詩風特盛,明清時代有好詩者結(jié)社騷壇”。詩社社員們將每年端午詩賽的詩稿收集整理編輯,現(xiàn)已出版詩集十多冊。七、屈原當作神仙拜 相傳農(nóng)歷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是屈原投身汨羅的祭日。在端午節(jié)這天樂平里人采葦葉包粽子,喝雄黃酒,同時在自家的神龕下燒香拜祭,叩首祈禱,呼喚“我哥田”,詠唱“...
次北固山下的全詩賞析是什么?
但還不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這句詩的妙處,還在于它“以小景傳大景之神”《姜齋詩話》卷上。可以設(shè)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轉(zhuǎn)彎子,這樣的小景是難得出現(xiàn)的。如果在三峽行船,即使風順而風和,卻依然波翻浪涌,這樣的小景也是難得出現(xiàn)的。詩句妙在通過“風正一帆懸”這一小景,把平野開闊、大江直流...
李白杜甫的詩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④饌玉⑤何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古來圣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陳王⑥昔時宴平樂⑦,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⑧沽取⑨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⑩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關(guān)山月① 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
關(guān)于成都望江樓詩句
出處:《題望江樓壁》。 作者:胡楷。 朝代:清代詩人 故居:今成都卭崍市人 白話釋義:明凈的天空沒有一片云朵,一眼望去江水到了天的盡頭。嘗試登上高樓看一看山峰的景色,山上的風像是把天上的云都吹到身上。 注釋: 望江樓:又稱崇麗閣,位于成都市東面望江咯公園內(nèi),瀕臨錦江 清空:明凈的天空 玻璃:這里比喻清空...
八月十五中秋唯美古詩(85首中秋詩詞)
今夜清光似往年。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唐·劉禹錫塵中見月心亦閑,況是清秋仙府間。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立在最高山。碧虛無云風不起,山上長松山下水。群動悠然一顧中,天高地平千萬里。少君引我升玉壇,禮空遙請真仙官。云拼欲下星斗動,天樂一聲肌骨寒。金霞昕昕漸東上,輪欹影促猶頻望。
相關(guān)評說:
瓊結(jié)縣從動: ______ 繪聲繪色:本義是把人物的聲音、神色都描繪出來.形容敘述、描寫生動逼真. 繪:描繪,描摹. 繪聲繪色,意指以可見或可理解的形式來描繪或概括.指敘述、描寫極其逼真.出自 清·朱庭珍《筱園詩話》卷一:“必使山情水性,因繪聲繪色而曲得其真;務期天巧地靈,借人工人第而華傳其妙.” 郭澄清 《大刀記》第二章:“講故事的繪聲繪色,發(fā)議論的激情滿懷.”
瓊結(jié)縣從動: ______ 形容音樂的成語 關(guān)于音樂的成語 共收錄描寫音樂的成語55條 成語標題 成語解釋 哀而不傷 哀:悲哀;傷:傷害.憂愁而不悲傷,形容感情有節(jié)制;另形容詩歌、音樂優(yōu)美雅致,感情適度.比喻做事沒有過頭也無不及. 出處:《論語·八佾》:...
瓊結(jié)縣從動: ______ 一、句子的意思 1、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 解釋:正當你要用心的時候,恰巧會發(fā)現(xiàn)真心無以為用. 這兩句是開悟以后的境界.無心可用是因為沒有障礙、沒有牽掛和自我的執(zhí)著.但無心并非沒有智能的功能和作用,其作用就是在悟后的待...
瓊結(jié)縣從動: ______ 簡單來講,秦漢以前,每逢過年的時候,人們在大門左右懸掛桃符,上書“神荼(tu)”和“郁壘”(降鬼大神的名字)用以驅(qū)邪.桃符也就是后來所謂的春聯(lián)了~據(jù)記載,后蜀之主孟昶(ch...
瓊結(jié)縣從動: ______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并序 年代:【唐】 作者:【杜甫】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 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 爧如羿射九日落,嬌如群帝驂龍翔....
瓊結(jié)縣從動: ______ 這首詩出自《北方有佳人》,作者是李延年.全詩如下: 北方有佳人, 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 再顧傾人國. 寧不知傾城與傾國? 佳人難再得! 賞析: 在武帝寵愛的眾多后妃中,最生死難忘的,要數(shù)妙麗善舞的李夫人;而李夫人的得幸,...
瓊結(jié)縣從動: ______ 桂席代表什么動物?生肖——答案:龍. 桂席 【拼音】 guì xí 【釋義】 盛宴. 【出處】 南朝 齊 謝朓 《鼓吹曲·送遠》:"瓊筵妙舞絕,桂席羽觴陳." 唐 王勃 《七夕賦》:"嘯 陳 客於金床,命 淮 仙於桂席."
瓊結(jié)縣從動: ______ ☆詞目 曲盡其妙 ☆拼音 qū jìn qí miào ☆解釋 曲:委婉,細致;盡:全部表達.把其中微妙之處委婉細致地充分表達出來.形容表達能力很強. ☆成語出處 晉·陸機《文賦序》:“故作《文賦》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論作文之利害所由,他日殆可謂曲盡其妙.” ☆使用示例 無何,~,雖長安無有倫此.(唐·白行簡《李娃傳》)
瓊結(jié)縣從動: ______ 代悲白頭翁 年代:【唐】 作者:【劉希夷】 體裁:【樂府】 洛陽城東桃李花, 飛來... 這詩濃厚的感傷情緒,反映了封建制度束縛戕害人才的事實. 出處 全唐詩:卷20_...
瓊結(jié)縣從動: ______ 1,曲終奏雅 釋義:樂曲到終結(jié)處奏出了典雅純正的樂音.后比喻文章或藝術(shù)表演在結(jié)尾處特別精采.也比喻結(jié)局很好.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論》:“揚雄以為靡麗之賦,勸百而風一,猶聘鄭衛(wèi)之聲,曲終而奏雅,不已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