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卅名人錄歷史上在貴卅的名人
舍人,古代貴州的文化先驅(qū)者,漢武帝時代犍為郡敝邑(今貴州遵義)人,西漢時學(xué)問家。
曾任犍為郡文學(xué)卒史,著有《爾雅注》三卷。
《爾雅》是春秋到西漢初期,儒家為了解釋經(jīng)書編輯而成的一部訓(xùn)詰書籍,將中國古代經(jīng)傳中難懂的同義詞和各種名物,分別歸類,逐一解釋。
它是我國古代解釋次和名物的第一部重要詞書。
盡管如此,一般人閱讀起來仍感艱深難懂,不易理解。
因此犍為文學(xué)卒史舍人特為該書作注,"注古所未訓(xùn)之經(jīng),其通貫百家,學(xué)究無人"。
此書南朝肖粱時期失傳。
盛覽
盛覽,字長通,漢武帝牂牁郡(今貴州福泉一帶)人。
當(dāng)時著名的辭賦家司馬相如通西南夷,他曾去成都拜司馬相如師,學(xué)習(xí)辭賦,后被稱為"牂牁名士"。
劉向的《西京雜記》中有提到他《列錦賦》和《合組歌》兩篇賦。
盛覽學(xué)歸故里,積極從事教育,傳播學(xué)術(shù)文化,促進了古代貴州學(xué)術(shù)文化的交流與發(fā)展。
亡波
亡波,漢牂牁鉤町(今貴州興義和廣西西部一帶)侯。
漢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益州廉頭、姑繒民反,殺長吏,談指等二十四邑,凡三萬余人皆反,朝廷遣水衡都尉發(fā)蜀郡、犍為、奔命萬余人,擊牂牁,大破之。
" 鉤町侯亡波率其邑君長人民擊反者,斬首捕虜有功,漢中央朝廷封他為鉤町王。
邯、承
邯,西漢末年牂牁(今貴州福泉一帶)鉤町王,承為其弟。
公元9年,王莽篡位,命五威將軍王奇帶著印綬,到各地更改王侯以下各級官吏官名,貶鉤町王為侯。
鉤町王邯"怨怒不附",起兵反叛。
王莽指示牂牁大尹周歆設(shè)圈套誘殺邯。
承起兵復(fù)仇,殺歆,西南各地群起響應(yīng)。
王莽于公元16年至21年間,先后三次派兵鎮(zhèn)壓,更激起西南各族人民反抗,王莽軍死傷數(shù)萬,終未鎮(zhèn)壓下去。
謝暹
謝暹,西漢末年牂牁郡(今貴州福泉一帶)人,任牂牁郡功曹。
時逢各地農(nóng)民大起義,地方豪強紛紛割據(jù),西南大部為公孫述所占。
公元25年劉秀河北稱帝,建立東漢政權(quán)。
同年(即漢光武帝建武元年)謝暹以牂牁郡功曹身份,聯(lián)合本郡龍、傅、尹、董幾家大姓起來"保境為漢",反對公孫述的地方割據(jù),并派遣專使,繞道番禺江北上河北,向漢光武帝劉秀進貢,示忠于漢。
劉秀封謝暹"義郎",并世代承襲。
尹珍
尹珍(79-166年),字道真,東漢牂牁郡母斂縣(今貴州正安縣)人。
著名學(xué)者、文學(xué)家、教育家和書法家。
他自以生于他自以生于遐裔,深感本地文化落后,沒有學(xué)校,未得入庠序求學(xué),遂在東漢桓帝時,乃遠道跋涉數(shù)千里,從南方到中原求學(xué),拜經(jīng)學(xué)家許慎學(xué)習(xí)五經(jīng),又向應(yīng)世叔學(xué)習(xí)圖讖,通三才。
學(xué)成回鄉(xiāng)后,在夜郎地區(qū)開辦學(xué)館,傳授儒家經(jīng)典知識和文字學(xué),為家鄉(xiāng)辛勤培育學(xué)子,傳播文化,是發(fā)展夜郎地區(qū)文化的先驅(qū),促進了中原與西南邊陲的文化交流。
因擅長經(jīng)術(shù),還受到東漢朝廷的高度重視,在東漢桓帝延熹年間(158-166年),被朝廷以經(jīng)術(shù)選用,歷任尚書承郎,荊州刺史等職。
他的老師應(yīng)世叔當(dāng)時為司隸校尉,師生并顯一時,是當(dāng)時全國知名的人物。
他還是當(dāng)時著名書法家。
據(jù)唐代張顏遠《法書要錄》稱:南北朝王愔《文學(xué)志》一書中,列舉了秦漢以來著名書法家一百二十人中,就有尹珍。
尹珍對大西南,特別是對貴州學(xué)術(shù)文化的發(fā)展作出了重大貢獻,為了紀念他"凡屬牂牁舊縣,無不稱先師",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遵義府學(xué)教授莫與儔在府學(xué)宮創(chuàng)立漢三賢祠,奉祠舍人、盛覽、尹珍,尊敬他們?yōu)榈胤轿慕炭!?/p>
民國時,從正安縣劃出一部分土地,設(shè)立道真縣,在道真縣及貴陽市扶風(fēng)山,都修有尹道真祠。
付寶
付寶,字紀圖,東漢牂牁郡平夷縣(今大方、畢節(jié)、織金、黔西一帶)人,歷任尚書郎,長安令、巴郡太守等,有德名。
尹貢
尹貢,東漢時牂牁郡夜郎縣(今安順一帶)人。
歷任尚書承郎,長安令,彭城相等,是繼付寶之后被稱為"亦有名德"的人才。
濟火
濟火,彝名妥阿哲,三國時蜀漢牂牁郡西部(今貴州黔西、大方一帶)人,部落首領(lǐng),為六祖中慕齊齊(即默部)東移貴州水西的第五代彝族君長,他習(xí)戰(zhàn)斗,尚信義,善撫其家眾,深受部落的愛戴。
蜀漢建興三年(公元225年),蜀相諸葛亮南征,濟火與其結(jié)盟,獻糧通道以迎師。
佐諸葛武侯平定西南和擒孟獲。
武侯表封他為"羅甸國王",授予"丹書鐵卷",令治理慕胯(今貴州大方、金沙、黔西、織金、納雍、水城一帶),世長其地。
后又受劉禪詔,討平普里叛亂。
時濟火年見高,劉禪賜銀鳩杖,以表寵異之極。
濟火是貴州水西安氏的始祖之一,水西安氏大姓自此發(fā)跡一千多年。
爨習(xí)
爨習(xí),三國時蜀漢南中(今貴州境內(nèi))人。
為南中大姓,世為寧州地方豪強,擁有大批部曲。
諸葛亮南征時,收為部屬,官至領(lǐng)軍。
謝恕
謝恕,西晉牂牁郡(今貴州福泉一帶)人,任牂牁郡太守。
西晉末年,中國出現(xiàn)了分裂混戰(zhàn)的十六國割據(jù)局面,李雄在成都建立割據(jù)政權(quán),自封成都王,國號大成。
東晉成帝咸和八年(公元333年),李雄以東晉統(tǒng)治者力量薄弱,無暇顧及西南的時候,派其弟李壽率大軍打敗寧州刺史尹奉,南中地區(qū)盡為大成所有,惟有牂牁郡太守謝恕保郡為晉,將李壽擊敗,受到東晉王朝的信任和嘉獎,官至撫夷中郎將、寧州刺史冠軍。
東晉還在今貴陽地區(qū)置晉樂縣,以表"萬民康樂","長治久安"之意。
東晉成帝咸康六年(公元340年)。
李壽又派李奕帶兵征牂牁,太守謝恕保城拒守,再次受到東晉王朝的褒獎。
爨瓚
爨瓚,南北朝時梁朝寧州(今貴州境內(nèi))人。
世為地方豪強,擁有大批部曲。
梁武帝太清二年(公元548年),梁王朝調(diào)徐文盛帶兵往荊州勤王,寧州空虛,爨瓚乘機據(jù)有其地,并有諸部,延袤二千余里。
梁元帝承圣二年(公元553年),爨瓚以其地降北周,北周授其南寧州刺史,允其子爨翫、爨震承襲,作為羈縻州。
阿臺、阿輪
阿臺、阿輪,兩兄弟,南北朝北周時東爨(今貴州貞豐一帶)人。
為烏蠻人,系三國蜀漢羅甸國牂牁酋長濟火的后裔。
阿臺時居毋縣地(今貴州興義境內(nèi))一帶,北周時(公元561-583年)遙授為樹帥大將,支持他發(fā)展地方勢力。
阿輪則居漏江縣(今普安縣地)。
爨震
爨震,南北朝時梁朝寧州(今貴州境內(nèi))人。
世為地方豪強,擁有大批部曲。
其父爨瓚于梁元帝承圣二年(公元553年)以其地降于北周,被北周授為南寧州刺史,死后,分東、西爨,爨震稱為東爨,居夜郎縣、談指縣,即今貴州貞豐一帶。
隋朝初年(公元581年),南寧州爨震恃遠不附降。
隋文帝開皇三年(公元583年),朝廷派韋沖為南寧州總管,以解決地方割據(jù)勢力。
東爨爨震、西爨爨翫見形勢變化很快,不能觀望,便自動到總管所在地降附于隋朝。
田羅駒
田羅駒,隋朝黔安郡(今貴州沿河一帶)人。
黔安蠻起義首領(lǐng)。
隋煬帝大業(yè)三年(公元607年),田羅駒率眾起義反隋,暴君隋煬帝派武侯驃騎大將軍郭榮帶兵鎮(zhèn)壓。
田思飄
田思飄,隋朝黔安郡(今貴州沿河一帶)人。
黔安蠻起義首領(lǐng),隋煬帝大業(yè)四年(公元608年),繼頭年田羅駒起義被鎮(zhèn)壓下去后,田思飄又率眾起義,殺隋將軍鹿愿,圍太守蕭造。
隋朝行軍總管周法尚率將軍李景、裴仁基等分九路圍剿,攻進清江一帶。
黔安一帶的少數(shù)民族遭殘酷鎮(zhèn)壓。
謝龍羽
謝龍羽,隋朝末年牂牁郡(今貴州福泉、甕安、余慶一帶)人。
為當(dāng)時土著首領(lǐng)。
隋朝末年,政局動蕩,天下大亂,"土宇分崩",居住在黔中地區(qū)的牂牁郡首領(lǐng)謝龍羽"保境自固",以待定局。
唐王朝建立之后,天下大定,于唐高祖武德三年(公元620年),謝龍羽遣使入朝,率土歸附。
唐王朝以其地置牂州,封其為牂州刺史、夜郎郡公。
當(dāng)時牂州與充州、應(yīng)州、矩州、莊州、琰州等都歸其統(tǒng)治。
唐太宗貞觀三年(公元629年),謝龍羽親率謝氏各支首領(lǐng)晉京朝貢,唐王朝以其地分數(shù)州,以謝氏各支首領(lǐng)分封刺史,封謝龍羽為牂州刺史,轄今甕安、余慶等地,史稱"牂州謝",各支首領(lǐng)分別為"東謝"、"允州謝"、"南謝"、"西謝"、"矩州謝"等。
謝元深
謝元深,唐朝應(yīng)州(今貴州黔東南一帶)人。
為土著酋長。
在當(dāng)?shù)赝藕芨撸洳柯涞娜硕甲鹁此?/p>
謝氏一族,法不育女,自云高姓不可下嫁。
唐太宗貞觀三年(公元629年)隨牂州刺史謝龍羽晉京朝貢。
他"冠烏熊皮冠,若今之髦頭,以金銀絡(luò)額,身披毛帔,韋皮行膝而著履。
"朝廷以其地置應(yīng)州,封他為應(yīng)州刺史。
史稱東謝。
謝元齊
謝元齊,唐朝充州(今古阡、銅仁一帶)人。
為土著首領(lǐng)。
唐太宗貞觀三年(公元629年),隨牂州刺史謝龍羽晉京朝貢。
朝廷以其地置充州,封他為充州刺史。
史稱"充州謝"。
謝強
謝強,唐朝莊州(今貴州惠水、長順一帶)人。
為土著首領(lǐng)。
唐太宗貞觀三年(公元629年),隨牂州刺史謝龍羽晉京朝貢。
朝廷以其地置南壽州,封他為南壽州刺史。
史稱"南謝"。
四年后改為莊州。
謝法成
謝法成,唐朝矩州(今貴州貴陽)人,為土著首領(lǐng)。
唐太宗貞觀三年(公元629年),隨牂州刺史謝龍羽晉京朝貢。
朝廷以其地置矩州,封他為矩州刺史。
史稱"矩州謝"。
曾受唐朝黔州都督府派遣,前往古牂牁昆明羅氏(又稱烏蠻)"招諭",說服昆明比樓等七千戶于唐高宗總章三年(公元670年)歸附唐朝廷。
趙摩
趙摩,唐朝明州(今貴州貞豐一帶)人。
土著酋長,有戶萬余。
唐太宗貞觀三年(公元629年)遣使入朝,內(nèi)附唐朝。
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唐朝以其地置明州,封他為明州刺史。
史稱"西趙"。
比婁
比婁,唐朝祿州(今貴州畢節(jié)一帶)人。
彝族君長。
唐高宗龍朔三年(公元663年),比婁應(yīng)矩州刺史謝法成招慰,率部落七千戶內(nèi)附,唐高宗總章三年(公元670年)設(shè)祿州、湯望州,由比婁和他弟弟阿七分治。
祿州即畢節(jié),湯望州即是后來的郎岱(今六枝)、平遠(今織金)、水城等地。
謝無靈
謝無靈,唐朝矩州(今貴州貴陽)人。
唐高宗儀鳳元年(公元676年),謝無靈率眾起義,經(jīng)過一番戰(zhàn)斗,被黔州都督李子和鎮(zhèn)壓。
田道遠
田道遠,字從善,號世魁,唐朝思州(今貴州務(wù)川縣)。
唐朝義軍兵馬使田克昌之長子。
唐睿宗景云二年(公斤711年)參加征剿黃土坡%僚有功于朝廷,授義軍兵馬使,為貴州思州田氏五世。
謝疆
謝疆,唐朝莊州(今貴州獨山、惠水一帶)人,土著首領(lǐng)。
唐玄宗開元年間(公元713-741年),朝廷許其地為羈縻州,封他為莊州刺史,史稱"南謝蠻",領(lǐng)八縣。
田公榮
田公榮,字子爵,號竹齊,唐朝思州(今貴州務(wù)川縣)人,唐朝義軍兵馬使田道遠之子。
唐玄宗開元十七年(公元729年)八月貢寶馬方物,授父職義軍兵馬使,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加思州節(jié)度使,升中書侍郎。
為貴州思州田氏六世。
趙君道
趙君道,唐朝%%(今貴州境內(nèi))人。
土著大酋長。
唐玄宗開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曾入朝進貢,獻方物。
唐代宗大歷中年(公元772年左右)和唐德宗貞元初年(約公元785年),還數(shù)次遣使晉京朝貢。
趙國珍
趙國珍,唐朝充州(今貴州境內(nèi))人。
為唐朝明州刺史趙摩之后,初任充州刺史謝嘉藝的部屬首領(lǐng)。
唐玄宗天寶十年(公元751年),南詔王閣邏鳳叛,宰相楊國忠兼劍南節(jié)度使,以國珍有方略,授黔中都督。
詔其征計南詔。
他實力強盛,屢敗南詔,成為唐朝抗拒南詔的大勁敵,護五溪十余年。
唐代宗年間(公元762-779年),擢升工部尚書。
其后人取代謝氏為充州酋長,世襲黔中都督到唐憲宗元和二年(公元807年)。
海通
海通,唐朝貴州人。
他是一個和尚,四川樂山大佛就是他開鑿的,他為了募集資金,挖出自己的一只眼球放在盤子里,托缽化緣,以示自己的決心和誠意。
現(xiàn)在樂山大佛后有海通塑像,上書"唐代貴州人"。
宋鼎
宋鼎,唐朝蠻州(今貴州開陽一帶)人。
自稱西南番大酋長。
曾任正議大夫,檢校蠻州長史。
繼襲蠻州刺史,資陽郡開國公。
在唐朝的黔中地區(qū)為后起之秀,戶口殷盛,人力強大,鄰側(cè)諸蕃皆敬憚。
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晉京朝貢,同行的有巴江縣(今貴陽市烏當(dāng)區(qū)巴香里)縣令宋萬傳等。
朝廷官封依舊。
趙主俗
趙主俗,唐朝牂牁(今貴州境內(nèi))人。
土著酋長。
唐德宗貞元六年(公元790年),晉京朝貢,次年,朝廷授主俗官封,褒獎其"朝貢不絕",其后十一年中,還五次遣使入朝,與唐中央朝廷保持較密切的關(guān)系。
唐憲宗元和年間(公元806-820年),又三次入朝,朝廷委官領(lǐng)其使,并"齋國信物,降璽書賜其王"。
唐穆宗長慶中年(823年左右),和唐敬宗寶歷元年(公元825年),均有朝貢。
唐文宗大和五年(公元831年)至唐武宗會昌二年(公元841年),凡七次遣使入朝。
阿佩
阿佩,彝族,唐朝明州(今貴州貞豐一帶)人,土著首領(lǐng)。
唐文宗開成元年(公元836年),阿佩以所屬明州地歸附唐朝廷。
唐武宗會昌二年(公元836),朝廷封他為羅甸王(簡稱羅王),所領(lǐng)地曰羅甸國(簡稱羅國),治所在令貞豐縣東南的羅王亭,轄地在今貴州貞豐、晴隆,關(guān)嶺一帶,世襲爵位。
朝廷又封其別帥烏蠻普里部首領(lǐng)為滇王(今貴州晴隆境內(nèi)某山有滇池而得名,非云南滇池),后改名普寧郡王,治所在今貴州安順西七十里羊武寨。
羅太汪
羅太汪,羅榮的玄孫,唐朝播州(今貴州遵義縣)人。
世襲播州土官。
唐宣宗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南詔叛唐,攻陷播州,羅太汪逃到瀘州祖羅仁勇家避住,朝廷命蔡、宋、康、高四經(jīng)略討之,不克。
唐僖宗乾符三年(公元876年),朝廷又命總?cè)痔藯疃寺受娪懛ァ?/p>
楊取道瀘州、敘永,羅太汪赴軍營獻策,并隨軍收復(fù)播州。
羅太汪與楊端共領(lǐng)播州,自居副職。
宋朝化
宋朝化,五代后唐時牂牁清州(今貴州清鎮(zhèn))。
當(dāng)時任清州八郡刺史。
后唐明宗天成二年(公元927年),宋朝化率領(lǐng)八郡各刺史和羅甸王、普露靜王等九個昆明大鬼主等153人的使者團晉京朝貢,獻方物。
朝廷賜贈銀器等禮品,增進了貴州與中原的聯(lián)系。
尹懷昌
尹懷昌,五代后晉時都勻人,土著大酋長。
后晉天福八年(公元942元),尹懷昌率其所屬十二部歸附于湖南的楚王馬希范。
莫彥殊
莫彥殊,五代后晉時南寧州(今貴州惠水一帶)人,為當(dāng)?shù)赝林蹰L。
后晉天福八年(公元942年),率其本部十二州歸附于湖南的楚王馬希范。
張萬凌
張萬凌,五代后晉時牂牁(今貴州境內(nèi))人,為牂牁土著酋長。
后晉天福八年(公元942年),張萬凌率領(lǐng)所屬的思州、夷州等八州歸附在湖南的楚王馬希范。
田景遷
田景遷,北宋初年珍州(今貴州正安、桐梓一帶)人。
土著酋長,宋太祖乾德三年(公元965年),率土歸附宋朝廷,朝廷賜名珍州,封田景遷為珍州刺史。
宋太祖開寶元年(公元968年)改名西高州,又稱夜郎郡。
領(lǐng)夜郎、麗皋、榮德、樂源四縣。
龍彥滔
龍彥滔(?-971),五代時南寧州(今貴州惠水一帶)人。
土著大酋長,為黔南八姓番奉為西南番主。
宋太祖乾德五年(公元967年),晉京朝貢,宋王朝授其為南寧州刺史、歸德將軍、番落使。
宋太祖開寶四年(公元971年)去世,由其子龍漢塘襲南寧州刺史。
普貴
普貴,北宋初年烏蠻(今貴州大方一帶)人。
彝族土著首領(lǐng)。
北宋初年,其祖父烏蠻豪長羅氏主色入侵矩州(今貴陽市),驅(qū)逐矩州領(lǐng)主謝氏,毀其城垣,改名黑羊箐,自己則駐扎石人山(今貴陽市白云區(qū))控之,自稱"石人部落"。
不久羅氏主色退居水西之地,由普貴的父親若藏守石人山和矩州。
宋太祖開寶七年(公元974年),普貴晉京,以所領(lǐng)矩州之地歸順宋朝廷,土語訛"矩"為"貴",宋太祖趙匡胤予以敕書,文中有"惟爾貴州,元在要服"。
"貴州"一詞始見于文獻。
宋太祖封普貴為矩州刺史。
宋景陽
宋景陽(?-987),宋朝初年蠻州(今貴州開陽、貴陽市烏當(dāng)區(qū)一帶)人。
土著豪長。
宋太祖開寶八年(公元975年),宋景陽奉朝廷派遣平定廣右壯族有功,被授予"寧遠軍節(jié)度使、蠻州總管府部管"。
從此,宋氏實力大增,遂驅(qū)逐烏蠻羅氏,奪得矩州(今貴陽市),設(shè)大廳谷落總管府,將羅氏鴨池河以東屬地全部占領(lǐng),形成雄長一方的封建大領(lǐng)主,史稱"水東宋氏",宋太宗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宋景陽逝世,贈太尉,謚忠成。
朝廷錄其功,俾子孫世爵茲土。
龍漢璿
龍漢璿,北宋南寧州(今貴州惠水一帶)人。
南寧州事兼番落使。
宋太宗太平天國六年(公元981年),龍漢璿遣牂牁諸州酋長趙文橋率百余人晉升京朝貢獻方物,并上繳后蜀孟氏所授的印符,于是,朝廷授龍漢璿為歸德將軍、南寧州刺史,以趙文橋等并為懷化司戈。
宋太宗淳化元年(公元990年),龍漢璿又遺其弟龍漢興入朝,三年(公元992年),龍漢興及都統(tǒng)龍漢堯、刺史龍光顯、龍光盈等貢馬及朱砂等。
龍漢堯
龍漢堯,北宋南寧州(今貴州惠水一帶)人。
南寧州都統(tǒng),宋太宗淳化三年(公元992年),曾隨南寧州刺史龍漢璿之弟龍漢興、刺史龍光顯、龍光勇等入朝,進貢馬匹及朱砂。
宋太宗至道元年(公元995年),龍漢堯遣使龍光進率西南牂牁各部一龐大的使節(jié)團入朝,并帶去一個民族歌舞團,第一次把貴州的歌舞和蘆笙帶到了中原,促進了貴州與中原的文化交流。
皇帝詔授龍漢堯為寧遠大將軍,封歸代王,授保順將軍龍光盈、龍光顯并為安化大將軍,授龍光進等24人為將軍、郎將、司階 、司戈,其從者分授甲頭王子、刺史、判官、長史、司馬、長行、兼人等職。
宋真宗咸平元年(公元998年),龍漢堯又遺使者龍光腆率牂牁各部千余人入朝,詔授龍光腆等130人安封。
五年(公元1002年),龍漢堯再遣1600人入朝,進貢馬460匹等。
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龍光進再次入朝。
南寧州龍氏盛極一時,成為黔南的一大望族。
龍光進
龍光進,宋朝南寧州(今貴州惠水一帶)人。
南寧州望族,南寧州刺史龍彥滔之后。
宋太宗至道元年(公元995年),他受南寧州刺史龍漢堯的派遣,率西南牂牁郡各番主組成的1000多人的一個龐大使節(jié)團晉京朝貢。
并帶去一個民族歌舞團,在皇帝面前作了藝術(shù)表演,一個吹瓢笙,如蚊蚋聲,良久,數(shù)十人邊袂宛轉(zhuǎn)而舞,以足頓地為節(jié),輕歌曼舞,清新而又粗獷的苗族著名"水曲"蘆笙舞響徹整個殿堂。
歌舞是貴州各族人民文化生活的主要內(nèi)容之一,也是他們抒發(fā)感情的一種主要方式,貴州歌舞歷史悠久,有著深厚的民族特色。
龍光進第一次把貴州歌舞和蘆笙帶到中原,促進了貴州與中原的文化交流。
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龍光進曾再交率使團入朝,進一步加強了貴州與中原的聯(lián)系。
田正允
田正允,字成仁,宋朝思州(今貴州務(wù)川縣)人。
宋朝右仆射平章事田承文之子。
宋仁宗慶歷八年(公元1048年)八月收復(fù)南邊叛寇王貴千、傳事魯?shù)龋跏诹x軍兵馬使、后升都指揮,封武略將軍。
為貴州思州田氏十二世。
田士儒
田士儒,字崇古,寧朝思州(今貴州務(wù)川縣)人。
宋朝武略將軍田正允之子,初授義軍兵馬使。
宋神宗元豐元年(公元1072年)春平定廣元之亂,加都指揮使。
宋神宗元豐元年(公元1078年),征討瀘南叛寇,累加都指揮使,封義勇武略將軍。
為貴州思州田氏十三氏。
楊晟臺
楊晟臺,北宋誠州(今貴州天柱、錦屏一帶)人。
農(nóng)民起義首領(lǐng)。
宋哲宗元佑元年(公元1086年),因宋神宗已死,哲宗上臺后,廢除了王安石的改革政策,朝廷又陷入了財政危機中,便于次年罷沅州、誠州、元佑三年(公元1088年),誠州人楊晟臺乘朝廷兵力薄弱之際起義,廣西、湖南比如震驚。
朝廷以唐義問為湖北轉(zhuǎn)運使,帶兵征討。
起義軍斷渠陽道,宋軍不得進。
唐義問則繞往其背,起義軍防守不及。
數(shù)千人被屠殺,起義失敗。
趙高峰
趙高峰,北宋桐梓人,曾官至長沙太守。
宋哲宗元佑八年(公元1093年)告歸,敕賜所居名"青蓮院"。
著有詩集,惜已亡。
等等。
從古到今我們貴州有那些名人?
都說我們貴州是”天無三日晴,地?zé)o三里平,人無三分銀”,還有個成語叫什么”黔騾技窮”.把我們貴州人說得也太蠻夷之地了!難道真的我們貴州人就沒有個名人?在此請教各位了!... 都說我們貴州是”天無三日晴,地?zé)o三里平,人無三分銀”,還有個成語叫什么”黔騾技窮”.把我們貴州人說得也太蠻夷之地了!
貴州名人作文500字以下
李端棻(1833-1907),字芯園(絆園?),貴州貴筑(貴州貴陽)人。他是“貴陽十大文化名人”之一,是貴陽一中的創(chuàng)始人、北京大學(xué)的首倡者。幼歲而孤,曾隨叔父李朝儀赴京城求學(xué),同治進士。歷任學(xué)政、刑部侍郎等職。1889年秋季,李端棻以內(nèi)閣學(xué)士身份出任廣東鄉(xiāng)試主考。閱卷時,慧眼識拔考生梁啟超,該生以...
貴州畢節(jié)歷史上有什么偉人
今年7月,全新的《遇上你是我的緣》在各大電臺和各大網(wǎng)站音樂臺一亮相,好評如潮,針對這首歌的音樂專訪不斷。同時,已經(jīng)被冠以“新民歌小精靈”的阿卓接到了各方的邀請,參加了2007網(wǎng)絡(luò)娛樂英雄會,“情系涼山”慈善演出,眾多演藝界、體育界名人參與的由中國奧委會、北京奧組委等單位組織的“放歌奧運”大型歌會,...
大清道光二十一年,貴州有什么有名人。
道光二十一年是1841年,是年活躍的貴州名人有:楊開秀,字實田,號云卿,貴州綏陽縣人。應(yīng)鄉(xiāng)試久不中,直到1845年時五十歲才中舉人。一生以教書為業(yè)。道光末年到遵義禹門寺設(shè)私塾,各鄉(xiāng)學(xué)生多慕名來讀書,寺中房舍全住滿。黎庶燾、庶番、兆銓、光普和庶昌等都是他的學(xué)生。黎恂(1785~1863)字雪樓...
貴州都勻 的名人有誰?
這是中國歷史上轟動一時的帝一努而長廢諫官十三人的事件。陳被廢回到都勻后,參加了《貴州通志》的主纂工作,于萬歷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修成《貴州通志》。并常幫助鄉(xiāng)里、師友和孤苦之人。萬歷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在貧困中"賦詩談笑而終"。明熹宗天啟初年(公元1621年),朝廷錄用先朝言事...
貴州古代、近代、現(xiàn)代教育界又哪些名人?
赴上海出席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后回濟南建立中共山東區(qū)支部,任支部委員。1928年12月,鄧恩銘在濟南被捕。反動派殘酷地將他殺害。王若飛生于1896年10月,貴州安順人。1903年遷居貴陽,隨舅父黃齊聲生活學(xué)習(xí),1915年在舅父黃齊聲的帶領(lǐng)下,參加“反袁運動”,從此走上革命道路。
福泉名人錄福泉有哪些歷史名人
福泉有以下歷史名人:1、 王士俊,生于清康熙二十二年,貴州福泉人。字灼三,號犀川,出身書香門第、官宦世家。康熙四十五年冬,王士俊鄉(xiāng)試不成,時年23歲,便往河南豐潤縣探望做官的父親,一面幫父親做一些文書事項,一面也研習(xí)朝廷律令、熟識政務(wù)吏治。后返鄉(xiāng)于康熙五十六年考中舉人,六十年赴京會試,中...
盤縣的名人
邵元吉字黃裳,明朝貴州普安州(今貴州盤縣)人,為重慶府同知邵華譜之子,淮安知府邵元哲之兄。性孝友,博通經(jīng)史。元高中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舉人,元哲中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進士。《黔詩紀略》錄有元吉的詩二首。蔣杰字美若,號象巖,明朝普安衛(wèi)(今貴州盤縣)人。明朝宗萬歷十六年(公元1588...
貴州盤縣歷史名人
貴州盤縣歷史名人沉弼 清朝貴州普安人(今貴州盤縣)。由拔貢歷任部曹。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出守廣東高州時,該地屢經(jīng)兵火,地瘠民貧下中農(nóng),沈弼加意循治,恤徭民,添防訊,設(shè)行埠,后瘁卒。 任璇 (
貴州現(xiàn)代名人
2011-12-25 貴州的當(dāng)代名人有哪些 3 2014-04-28 貴州從古到今出了幾個名人?都有誰? 11 2013-11-25 誰知道貴州有哪些名人,資料or作文?最好大家都熟悉一點的。(... 3 2013-11-28 貴州的名人有哪個? 2 2010-12-21 貴州畢節(jié)歷史上有什么偉人 47 2012-11-24 貴州省書畫界名人錄 10 更多...
相關(guān)評說:
錫林郭勒盟偏置: ______ 歷史名人有唐代梅妃江采萍、佛教曹洞宗創(chuàng)始人本寂; 宋代誨上女神林默娘,大書法家蔡襄,木蘭陂開創(chuàng)者錢四娘, 史學(xué)家鄭樵,文學(xué)家劉克莊
錫林郭勒盟偏置: ______ 黃帝-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軍事家,中華民族的共同的祖先 倉頡-黃帝的史官,傳說中的文字創(chuàng)立者,有“倉頡造字”之說 杜康-夏朝第五代國王 商湯-商朝開國帝王 姜子牙-周...
錫林郭勒盟偏置: ______ 歷史上姓鐘的名人有鐘無艷、鐘明亮、鐘子期、鐘會、鐘嶸等.1、鐘無艷:又名鐘離春、鐘無鹽,齊宣王之妻 ,中國古代四大丑女之一,但很有才華.相傳是戰(zhàn)國齊國無...
錫林郭勒盟偏置: ______ 名人眾多,無法一一列舉,以文化名人為例,有:章太炎、黃侃、劉師培、趙元任、辜鴻銘、王國維、劉文典、梁啟超等
錫林郭勒盟偏置: ______ 古代 政治家:周文王、周武王、秦昭襄王、秦始皇、漢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唐玄宗... 軍事家:王翦、白起、蒙恬、馬援、法正、李靖、韓世忠、李自成, 思想家:董仲舒、王徵... 外交家 :張騫、班超、蘇武... 文學(xué)家:杜牧、王...
錫林郭勒盟偏置: ______ 關(guān)羽、狄仁杰、裴度、衛(wèi)青、霍去病、裴秀、羅貫中、王勃、王之渙、王維、王昌齡、柳宗元、元好問、關(guān)漢卿、白樸、鄭光祖、傅山等.
錫林郭勒盟偏置: ______ 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史,歷史文化名人數(shù)不勝數(shù),歷史文化名人的思想對中華文明的蓬勃發(fā)展產(chǎn)生巨大影響.那么中國古代最有影響力的10位歷史文化名人都有誰呢?1、老...
錫林郭勒盟偏置: ______ 濰坊作為歷史古州名郡,人才薈萃,英杰輩出,文化名人燦若星辰,生于濰坊市域或曾活動于此的高層次文化名人就有100多人.他們對濰坊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科學(xué)的...
錫林郭勒盟偏置: ______ 8月2日出生的名人每個人的生日都是一個特殊的日子,而8月2日出生的人更是幸運的,因為他們與一些非常有才華的名人共享了這個特殊的日子.以下是一些出生于8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