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學家的故事有哪些?
陳景潤是我國有名的數(shù)學家。他不愛逛公園,不愛遛馬路,就愛學習。他學習起來,常常忘記了吃飯睡覺。 有一天,陳景潤在吃中飯的時候,摸摸腦袋發(fā)現(xiàn)頭發(fā)太長了,應該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見了,還當他是個大姑娘呢。于是,他放下飯碗,就跑到理發(fā)店去了。
理發(fā)店里人很多,大家挨著次序理發(fā)。陳景潤拿得牌子是三十八號。他想:輪到我還早著哩,時間是多么寶貴啊,我可不能白白浪費掉。他趕忙走出理發(fā)店,找了個安靜的地方坐下來,然后從口袋里掏出個小本子,背起外文生字來。他背了一會,忽然想起上午讀外文的時候,有個地方?jīng)]看懂。不懂的東西,一定要把他弄懂,這是陳景潤的脾氣。
他看了看表,才十二點半。他想:先到圖書館去查一查,再回來理發(fā)還來得及,站起來就走了。誰知道,他走了不多久,就輪到他理發(fā)了。理發(fā)員大聲地叫:“三十八號!誰是三十八號?快來理發(fā)!”你想想,陳景潤正在圖書館里看書,他能聽見理發(fā)員喊三十八號嗎?
2、高斯:
高斯在哥廷根大學時,有次有事遲到,趕到教室時幾乎都已經(jīng)下課了。高斯走進教室后,發(fā)現(xiàn)教師不在,黑板上寫著幾道題。高斯以為這些題目是今天的作業(yè)題,便把題目記下來。當晚,他花了一整夜時間去研究這些數(shù)學題,沒想到的是,這些題目異乎尋常地難。高斯直到天亮也只解決了一道題,第二天他很沮喪地找到老師,把這些都告訴了他。
他的老師異常震驚:“這些可都是數(shù)學史上最著名的難題啊,你竟然只花一個晚上就解決了一道?”而高斯解決的這道難題,就是困擾了數(shù)學家兩千年之久的正十七邊形尺規(guī)作圖問題。那一年,高斯只有19歲!
3、華羅庚:
有一次正在看店的華羅庚在計算一道數(shù)學題,來了一位女士想買棉花,當她問華羅庚多少錢時,他完全沉醉于做題中,沒有聽見對方說的話,當他把答案算完隨口說了一個數(shù)字,而女士以為他說的是棉花的價格,尖叫道:“怎么這么貴?”。
這時華羅庚才知道有人過來買棉花,當華羅庚把棉花賣給女士后才發(fā)現(xiàn)剛才自己的算題的草紙被婦女帶走了,這可把華羅庚急壞了,不顧一切的去追那位女士,最終還是被他追上了,華羅庚不好意思地說:“阿姨,請……請把草紙還給我”。
那婦女生氣地說:“這可是我花錢買的,可不是你送的”。華羅庚急壞了,于是他說:“要不這樣吧!我花錢把它買下來”。正在華羅庚伸手掏錢之時,那婦女好像是被這孩子感動了吧!不僅沒要錢還把草紙還給了華羅庚。這時的華羅庚才微微舒了口氣。回家后,又開始計算起數(shù)學題來……
4、拉格朗日:
拉格朗日(1736—1813),法國著名的數(shù)學家、力學家、天文學家,變分法的開拓者和分析力學的奠基人。他曾獲得過18世紀“歐洲最大之希望、歐洲最偉大的數(shù)學家”的贊譽。
拉格朗日出生在意大利的都靈。由于是長子,父親一心想讓他學習法律,然而,拉格朗日對法律毫無興趣,偏偏喜愛上文學。
直到16歲時,拉格朗日仍十分偏愛文學,對數(shù)學尚未產(chǎn)生興趣。16歲那年,他偶然讀到一篇介紹牛頓微積分的文章《論分析方法的優(yōu)點》,使他對牛頓產(chǎn)生了無限崇拜和敬仰之情,于是,他下決心要成為牛頓式的數(shù)學家。
5、祖沖之:
祖沖之祖籍河北,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曾在南朝做官,因而他出生于南方. 晉朝末年,由于北方連年混戰(zhàn),中原地區(qū)的人口大量遷移到南方,促使長江流域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社會經(jīng)濟各方面都有迅速的發(fā)展,祖沖之正是誕生在這樣的時代環(huán)境里。祖家歷代對天文歷法都很有研究.在家庭的影響下,祖沖之從小便對天文學和數(shù)學發(fā)生了濃厚的興趣。
編輯于 2021-02-15
TA的回答是否幫助到你了?
能夠幫助到你是知道答主們最快樂的事啦!
有幫助,為TA點贊
無幫助,看其他答案
查看全部44個回答
黃磊選擇數(shù)學試題,學科診斷+考題剖析
#高考數(shù)學-高中數(shù)學-初中數(shù)學#
數(shù)學試題,精英教師測評,考點對癥下藥,逐個擊破重難點數(shù)學試題,1對1針對性教學,成績快速提升!
本月16922人已申請相關服務
咨詢
上海掌小門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廣告
高清數(shù)學家的故事-下載快手極速版免費看!
#高考數(shù)學-高中數(shù)學-初中數(shù)學#
快手極速版也能看數(shù)學家的故事啦~高清免費看哦!
本月53502人下載
咨詢
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廣告
數(shù)學家的小故事簡短
專家1對1在線解答問題
5分鐘內(nèi)響應 | 萬名專業(yè)答主
極速提問
動物樂園 正在咨詢一個寵物問題
— 你看完啦,以下內(nèi)容更有趣 —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補課,中高級教師1對1,高效提升體驗,免費試聽!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補課,隨時在家上課,接近一半的價格,更好的老師,24小時答疑,家長手機旁聽!花一半的時間,提升效率;挑喜歡的老師,緊跟課堂節(jié)奏;信心提升百倍,成績直線飆升!
廣告2021-02-23
數(shù)學家的小故事50字以下
273贊·1播放
十個數(shù)學家的小故事
說一個重量級的人物,他叫做馮·諾依曼,曾經(jīng)參加過原子彈的制造,構筑了現(xiàn)代計算機的架構,進行了第一次可靠的現(xiàn)代數(shù)值氣象預報。他也是二十世紀最杰出的數(shù)學家之一,他記憶力超群,可以一字不差地張口引用15年前度過的《大英百科全書》或《雙城記》,同時他的心算能力也很厲害,下面我們通過幾個故事來更進一步地了解他。 計算能力超過計算器 因為馮·諾依曼記憶力很強,可以記住不少數(shù)學公式和數(shù)學常數(shù),所以對數(shù)學問題比一般人要算的快。有一家研究機構為了看諾伊曼能算多快,把一個職員使用計算器花費大半天才能算出來的問題交給了他。 然后馮·諾依曼就開始心算,算到了一半,那個職員就提示馮·諾依曼,馮·諾依曼繼續(xù)算,然后突然很驚詫地說,你說得對!后來人家告訴馮·諾依曼,那位職員其實算了整整一個晚上,但馮·諾依曼只花了5分鐘左右的時間。 蒼蠅之謎的故事這是馮·諾依曼最著名的故事了,有這樣一個問題,兩地相距三十二千米,兩端分別有人騎自行車相向而行,他們的車速都是每小時十六千米,中間有一只蒼蠅,以時速二十四公里從其中一人自行車前輪勻速飛行,遇到另一人車輪時,掉頭返回,然后往復運動,直到二人自行車相碰,把蒼蠅夾扁。 計算這道題有兩種方法,第一種復雜,就是把蒼蠅來回飛行的距離分別相加,因為兩人越騎越近,所以這就變成了一道計算無窮數(shù)列的題目,不少人都會這樣計算。 第二種簡單,直接把蒼蠅飛行時速乘以飛行時間就行了,飛行時間怎么算呢?因為二人只需要騎行16千米就能相碰,所以只需要一個小時就會把蒼蠅夾扁,而蒼蠅只能飛1個小時,所以蒼蠅時速24公里乘以一小時,答案就是24公里。 馮·諾依曼聽過后,稍微思考了下,就報出答案24公里。提問者很失望,就說:你之前是不是聽過這個方法啊?馮·諾依曼很奇怪,有什么巧招?難道不是把無窮數(shù)列相加嗎? 記得住數(shù)字卻記不住人名有趣的是,馮·諾依曼的心算和記憶力這樣強大,但是對于人名和人臉卻記不住,但馮·諾依曼很善良,他即使把人家的名字和長相都忘記了,可是對于來訪的每位客人,他都會陪他們在房間里走一圈,相互聊些有趣的事情。 但這樣有趣并且對世界有重要貢獻的人,卻英年早逝,與1957年在美國去世,享年54歲。我們?nèi)缃裨谑褂糜嬎銠C,看天氣預報時,一定要記得背后是這些數(shù)學家和科學家的貢獻,他們讓世界更美好。
218贊·325,553瀏覽2020-11-01
數(shù)學家的小故事,簡短點
1、阿基米德誕生于希臘西西里島敘拉古附近的一個小村莊,他出生于貴族,與敘拉古的赫農(nóng)王有親戚關系,家庭十分富有。 阿基米德的父親是天文學家兼數(shù)學家,學識淵博,為人謙遜。阿基米德的意思是大思想家,阿基米德受家庭的影響,從小就對數(shù)學、天文學特別是古希臘的幾何學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阿基米德出生時,在當時古希臘的輝煌文化已經(jīng)逐漸衰退,經(jīng)濟、文化中心逐漸轉移到埃及的亞歷山大城;但是另一方面,意大利半島上新興的羅馬共和國,也正不斷的擴張勢力;北非也有新的國家迦太基興起。阿基米德就是生長在這種新舊勢力交替的時代,而敘拉古城也就成為許多勢力的角斗場所。 2、傳說小牛頓把風車的機械原理摸透后,自己制造了一架磨坊的模型,他將老鼠綁在一架有輪子的踏車上,然后在輪子的前面放上一粒玉米,剛好那地方是老鼠可望不可及的位置。老鼠想吃玉米,就不斷地跑動,于是輪子不停地轉動。 又一次他放風箏時,在繩子上懸掛著小燈,夜間村人看去驚疑是彗星出現(xiàn);他還制造了一個小水鐘。每天早晨,小水鐘會自動滴水到他的臉上,催他起床。他還喜歡繪畫、雕刻,尤其喜歡刻日晷,家里墻角、窗臺上到處安放著他刻畫的日晷,用以驗看日影的移動。 3、馮·諾依曼從小就顯示出數(shù)學和記憶方面的天才,從孩提時代起,馮諾依曼就有過目不忘的天賦,六歲時他就能用希臘語同父親互相開玩笑。 六歲時他能心算做八位數(shù)除法,八歲時掌握微積分,在十歲時他花費了數(shù)月讀完了一部四十八卷的世界史,并可以對當前發(fā)生的事件和歷史上某個事件做出對比,并討論兩者的軍事理論和政治策略 ,十二歲就讀懂領會了波萊爾的大作《函數(shù)論》要義。 4、一九五三年,科學院組織出國考察團,由著名科學家錢三強任團長。團員有華羅庚、張鈺哲、趙九章、朱冼等許多人。 途中閑暇無事,華羅庚題出上聯(lián)一則:”三強韓、趙、魏,”求對下聯(lián)。 這里的“三強”說明是戰(zhàn)國時期韓、趙、魏三個戰(zhàn)國,卻又隱語著代表團團長錢三強同志的名字,這就不僅要解決數(shù)字聯(lián)的傳統(tǒng)困難,而且要求在下聯(lián)中嵌入另一位科學家的名字。 隔了一會兒,華羅庚見大家還無下聯(lián),便將自己的下聯(lián)揭出:“九章勾、股、弦。“《九章》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數(shù)學著作。可是,這里的“九章”又恰好是代表團另一位成員、大氣物理學家趙九章的名字。華羅庚的妙對使?jié)M座為之傾倒。 1980年華羅庚教授在蘇州指導統(tǒng)籌法和優(yōu)選法時寫過以下對聯(lián):觀棋不語非君子,互相幫助;落子有悔大丈夫,糾正錯誤。 5、1910年秋天,胡明復從上海乘船赴美,入康乃爾大學文理學院學習,與后來成為語言學家的趙元任為同班同學。他們兩人時常切磋學業(yè),相互鼓勵,成績在班上總是名列前茅。1912年胡適也由該校農(nóng)學院轉到文理學院,與他們同班學習,三人成績皆佳。 1913年,為了表彰這三位中國留學生,他們同時被推薦為負有盛名的美國大學生聯(lián)誼會會員。1914年臨近大學畢業(yè)時,胡明復、趙元任又被推舉為同負盛名的美國科學學術聯(lián)誼會會員,為中國留學生爭得了殊榮。 1914年夏,胡明復畢業(yè)于康乃爾大學,獲文理學士學位。畢業(yè)前后,他與部分中國留美學生籌備創(chuàng)立科學社和《科學》雜志。
76贊·5,129瀏覽2019-07-29
有哪些偉大數(shù)學家的故事(短一點)
蝸牛的趣味名人
456贊·225,091瀏覽2019-07-30
數(shù)學家的故事,要四個,簡短的
1、8歲高斯發(fā)現(xiàn)了數(shù)學定理 德國著名大科學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高斯在還不會講話就自己學計算,在三歲時有一天晚上他看著父親在算工錢時,還糾正父親計算的錯誤。 有一天高斯的數(shù)學教師情緒低落的一天。對同學們說:“你們今天替我算從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誰算不出來就罰他不能回家吃午飯。” 結果不到半個小時,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師,答案是不是這樣?” 老師頭也不抬,揮著那肥厚的手,說:“去,回去再算!錯了。” 高斯卻站著不動,把石板伸向老師面前:“老師!我想這個答案是對的。” 數(shù)學老師本來想怒吼起來,可是一看石板上寫了這樣的數(shù):5050,他驚奇起來,這個8歲的小鬼怎么這樣快就得到了答案呢? 高斯解釋他發(fā)現(xiàn)的一個方法,這個方法就是古時希臘人和中國人用來計算級數(shù)1+2+3+…+n的方法。高斯的發(fā)現(xiàn)使老師覺得羞愧,覺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輕視窮人家的孩子的觀點是不對的。他以后也認真教起書來,并且還常從城里買些數(shù)學書自己進修并借給高斯看。在他的鼓勵下,高斯以后便在數(shù)學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2、陳景潤理發(fā) 陳景潤是我國有名的數(shù)學家。他不愛逛公園,不愛遛馬路,就愛學習。他學習起來,常常忘記了吃飯睡覺。 有一天,陳景潤在吃中飯的時候,摸摸腦袋發(fā)現(xiàn)頭發(fā)太長了,應該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見了,還當他是個大姑娘呢。于是,他放下飯碗,就跑到理發(fā)店去了。 理發(fā)店里人很多,大家挨著次序理發(fā)。陳景潤拿得牌子是三十八號。他想:輪到我還早著哩,時間是多么寶貴啊,我可不能白白浪費掉。他趕忙走出理發(fā)店,找了個安靜的地方坐下來,然后從口袋里掏出個小本子,背起外文生字來。 他背了一會,忽然想起上午讀外文的時候,有個地方?jīng)]看懂。不懂的東西,一定要把他弄懂,這是陳景潤的脾氣。 他看了看表,才十二點半。他想:先到圖書館去查一查,再回來理發(fā)還來得及,站起來就走了。誰知道,他走了不多久,就輪到他理發(fā)了。理發(fā)員大聲地叫:“三十八號!誰是三十八號?快來理發(fā)!”你想想,陳景潤正在圖書館里看書,他能聽見理發(fā)員喊三十八號嗎? 3、華羅庚: 有一次正在看店的華羅庚在計算一道數(shù)學題,來了一位女士想買棉花,當她問華羅庚多少錢時,他完全沉醉于做題中,沒有聽見對方說的話,當他把答案算完隨口說了一個數(shù)字,而女士以為他說的是棉花的價格,尖叫道:“怎么這么貴?”。 這時華羅庚才知道有人過來買棉花,當華羅庚把棉花賣給女士后才發(fā)現(xiàn)剛才自己的算題的草紙被婦女帶走了,這可把華羅庚急壞了,不顧一切的去追那位女士,最終還是被他追上了,華羅庚不好意思地說:“阿姨,請……請把草紙還給我”。 那婦女生氣地說:“這可是我花錢買的,可不是你送的”。華羅庚急壞了,于是他說:“要不這樣吧!我花錢把它買下來”。正在華羅庚伸手掏錢之時,那婦女好像是被這孩子感動了吧!不僅沒要錢還把草紙還給了華羅庚。這時的華羅庚才微微舒了口氣。回家后,又開始計算起數(shù)學題來…… 4、阿基米德 敘拉古的亥厄洛王叫金匠造一頂純金的皇冠
1、數(shù)學家陳景潤的小故事
數(shù)學家陳景潤邊思考問題邊走路,撞到一棵樹干上,頭也不抬說:“對不起、對不起。”繼續(xù)思
考。
2、數(shù)學家魯?shù)婪虻墓适?br />
16世紀德國數(shù)學家魯?shù)婪颍水吷Γ褕A周率算到小數(shù)后35位,后人稱之為魯?shù)婪驍?shù),他死
后別人便把這個數(shù)刻到他的墓碑上。
3、數(shù)學家雅谷伯努利的小故事
瑞士數(shù)學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對螺線(被譽為生命之線)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就刻著一條對
數(shù)螺線,同時碑文上還寫著:“我雖然改變了,但卻和原來一樣”。這是一句既刻劃螺線性質(zhì)又象
征他對數(shù)學熱愛的雙關語。
4、伽利略質(zhì)疑
伽利略17歲那年,考進了比薩大學醫(yī)科專業(yè)。
有一次上課,比羅教授講胚胎學。他講道:“母親生男孩還是生女孩,是由父親的強弱決定的。父親
身體強壯,母親就生男孩;父親身體衰弱,母親就生女孩。”
比羅教授的話音剛落,伽利略就舉手說道:“老師,我有疑問。我的鄰居,男的身體非常強壯,可他
的妻子一連生了5個女兒。這與老師講的正好相反,這該怎么解釋?”
“我是根據(jù)古希臘著名學者亞里士多德的觀點講的,不會錯!”比羅教授想壓服他。
伽利略繼續(xù)說:“難道亞里士多德講的不符合事實,也要硬說是對的嗎?科學一定要與事實符合,否
則就不是真正的科學。”比羅教授被問倒了,下不了臺。
后來,伽利略果然受到了校方的批評,但是,他勇于堅持、好學善問、追求真理的精神卻絲毫沒有改
變。正因為這樣,他才最終成為一代科學巨匠。
5、小歐拉機智改羊圈
小歐拉幫助爸爸放羊,成了一個牧童。他一面放羊,一面讀書。
爸爸的羊群漸漸增多了,達到了100只。原來的羊圈有點小了,爸爸決定建造一個新的羊圈。他用尺量
出了一塊長方形的土地,長40米,寬15米,他一算,面積正好是600平方米,平均每一頭羊占地6平
方米。他發(fā)現(xiàn)他的材料只夠圍100米的籬笆。若要圍成長40米,寬15米的羊圈,其周長將是110米
(15+15+40+40=110)父親感到很為難。
小歐拉卻向父親說,不用縮小羊圈,他有辦法。父親不相信小歐拉會有辦法。心想:"世界上哪有這樣
便宜的事情?"但是,小歐拉卻堅持說,他一定能兩全齊美。父親終于同意讓兒子試試看。
小歐拉見父親同意了,站起身來,跑到準備動工的羊圈旁。他以一個木樁為中心,將原來的40米邊長
截短,縮短到25米。跑到另一條邊上,將原來15米的邊長延長,又增加了10米,變成了25米。經(jīng)這
樣一改,原來計劃中的羊圈變成了一個25米邊長的正方形。
父親照著小歐拉設計的羊圈扎上了籬笆,100米長的籬笆真的夠了,不多不少,全部用光。面積也足夠
了,而且還稍稍大了一些。
父親感到,讓這么聰明的孩子放羊實在是及可惜了。后來,他想辦法讓小歐拉認識了一個大數(shù)學家伯
努利。通過這位數(shù)學家的推薦,1720年,小歐拉成了巴塞爾大學的大學生。這一年,小歐拉13歲,是
這所大學最年輕的大學生。
擴展資料:
陳景潤,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福州,當代數(shù)學家。1953年9月分配到北京四中任教。1955年2月
由當時廈門大學的校長王亞南先生舉薦,回母校廈門大學數(shù)學系任助教。1957年10月,由于華羅庚教
授的賞識,陳景潤被調(diào)到中國科學院數(shù)學研究所。1973年發(fā)表了(1+2)的詳細證明,被公認為是對
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貢獻。1981年3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曾任國家科委數(shù)學
學科組成員。1992年任《數(shù)學學報》主編。1996年3月19日下午1點10分,陳景潤在北京醫(yī)院去世,
年僅63歲。
1、拉格朗日
約瑟夫·拉格朗日(Joseph-Louis Lagrange,1736~1813)全名為約瑟夫·路易斯·拉格朗日,法國著名數(shù)學家、物理學家。1736年1月25日生于意大利都靈,1813年4月10日卒于巴黎。他在數(shù)學、力學和天文學三個學科領域中都有歷史性的貢獻,其中尤以數(shù)學方面的成就最為突出。
2、高斯
約翰·卡爾·弗里德里希·高斯(Johann Carl Friedrich Gauss ,1777年4月30日-1855年2月23日,享年77歲),猶太人,德國著名數(shù)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大地測量學家,近代數(shù)學奠基者之一。高斯被認為是歷史上最重要的數(shù)學家之一,并享有“數(shù)學王子”之稱。
高斯和阿基米德、牛頓、歐拉并列為世界四大數(shù)學家。一生成就極為豐碩,以他名字“高斯”命名的成果達110個,屬數(shù)學家中之最。他對數(shù)論、代數(shù)、統(tǒng)計、分析、微分幾何、大地測量學、地球物理學、力學、靜電學、天文學、矩陣理論和光學皆有貢獻。

3、華羅庚
華羅庚(1910.11.12—1985.6.12), 出生于江蘇常州金壇區(qū),祖籍江蘇丹陽。數(shù)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聯(lián)邦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第一至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
他是中國解析數(shù)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shù)論與多元復變函數(shù)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chuàng)始人和開拓者,并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位數(shù)學偉人之一。國際上以華氏命名的數(shù)學科研成果有“華氏定理”、“華氏不等式”、“華—王方法”等。
4、笛卡爾
勒內(nèi)·笛卡爾(Rene Descartes,公元1596年3月31日—公元1650年2月11日),出生于法國安德爾-盧瓦爾省的圖賴訥拉海(現(xiàn)改名為笛卡爾以紀念),逝世于瑞典斯德哥爾摩,法國著名哲學家、物理學家、數(shù)學家、神學家。
笛卡爾是法國著名的哲學家、物理學家、數(shù)學家、神學家,他對現(xiàn)代數(shù)學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因將幾何坐標體系公式化而被認為是解析幾何之父。他與英國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一同開啟了近代西方哲學的“認識論”轉向。
笛卡爾是二元論的代表,留下名言“我思故我在”(或譯為“思考是唯一確定的存在”),提出了“普遍懷疑”的主張,是歐洲近代哲學的奠基人之一,黑格爾稱他為“近代哲學之父”。
他的哲學思想深深影響了之后的幾代歐洲人,開拓了所謂“
學家的故事二十字以下
8. 畢達哥拉斯 古希臘學者畢達哥拉斯有一個敏銳的音樂耳朵。對于鐵匠打鐵的聲音,人們都習以為常,并不覺得他們彼此之間有什么不同。但他卻聽出了差別。有一天路過一家鐵匠鋪,就聽出這一家的敲擊聲比其它的更諧和悅耳。他量了量鐵砧和鐵錘的大小,終于發(fā)現(xiàn)了音響的和諧與發(fā)聲體存在一定比例關系的規(guī)...
著名科學家的故事有哪些?
1、牛頓一人在家中的果園中,由于邊走路邊思考問題,無意間撞到園中的蘋果樹,這時一個蘋果正好砸在牛頓的頭上。牛頓突然從問題中醒悟過來,撿起了蘋果,這時他又陷入一個問題:為什么蘋果會落到地上,而不是飄上天空。最終牛頓提出一個最簡單的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舉世定律:萬有引力。2、富蘭克林7歲時,有一...
古代讀書人有哪些刻苦學習的故事?
4、王羲之吃墨 有一天,王羲之正在書房里練字,書童給他送來了他最愛吃的蒜泥和饃饃,幾次催他吃飯,他只是答應,卻連頭都不抬一下,繼續(xù)揮筆疾書。書童沒有辦法,只好去請王羲之的母親來勸他用餐。母親來到書房,一看王羲之,“撲哧”樂了,只見他一手拿著毛筆,一手正拿著一塊沾滿墨汁的饃饃往嘴里...
名人學習成功的故事有哪些
5、 張廣厚的讀書故事:數(shù)學家張廣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關于虧值的論文,覺得對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處,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復閱讀。這篇論文共20多頁,他反反復復地念了半年多。因為經(jīng)常的反復翻摸,潔白的書頁上,留下一條明顯的黑印。他的妻子對他開玩笑說,這哪叫念書啊,簡直是吃書。6、聞一多醉書 聞...
科學家的小故事(簡短一點)
3、富蘭克林7歲時,有一次過節(jié),大人們給了他許多錢。富蘭克林打算用這筆“巨款”去商店買一些玩具。半路上,他看到一個男孩很神氣地吹哨子,他當時完全被這個哨子迷住了,就用自己所有的錢換了那個男孩的哨子。4、回到家里,富蘭克林十分得意地吹著哨子滿屋子轉,卻打擾了全家人。他的家人知道他這筆...
有哪些科學家的小故事呢?
1、牛頓的小故事:1665年,正當牛頓在劍橋大學完成了學士課程之際,歐洲蔓延著恐怖的鼠疫,于是牛頓便回故鄉(xiāng)了。在鄉(xiāng)間,牛頓利用自制的三棱鏡分析出太陽光的七種色彩,并發(fā)現(xiàn)了各單色光的曲折率的差異。在鄉(xiāng)間的那段期間,牛頓更創(chuàng)立了積分的方法,并將之廣泛應用在物理和幾何學上。有一夜,牛頓坐在...
中國科學家的小故事有哪些
1、數(shù)學家華羅庚在1946年應聘到美國講學,很受學術界器重。新中國成立后,一些人總以為華羅庚在美國已功成名就,是不會回來的。然而,1950年2月,華羅庚毅然放棄了在美國的待遇,沖破重重封鎖回到祖國。2、地質(zhì)學家李四光早年在英國伯明翰大學苦讀六年,取得了地質(zhì)學碩士學位。他的老師鮑爾敦教授勸他留下...
三個數(shù)學家從小勤奮學習的故事
最佳答案1、數(shù)學家的故事——蘇步青蘇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陽縣的一個山村里。雖然家境清貧,可他父母省吃儉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學。他在讀初中時,對數(shù)學并不感興趣,覺得數(shù)學太簡單,一學就懂。可是,后來的一堂數(shù)學課影響了他一生的道路。那是蘇步青上初三時,他就讀浙江省六十中來了一位剛從東京留學...
有關刻苦學習的名人事例
4.孫康的故事 晉孫康家貧,冬夜映雪光讀書;晉車胤家貧,夏夜練囊盛螢,借螢火蟲的微光讀書。事見《初學記》卷二引《宋齊語》、《晉書·車胤傳》。。5.孔子的故事 孔子,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成名以后,人們尊稱他為萬事之表.他三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他經(jīng)常受到族人的歧視.在那個時代,既沒有...
數(shù)學家有哪些感人故事
一、塞樂斯的故事 塞樂斯是古希臘第一位聞名世界的大數(shù)學家。他原是精明商人,靠賣橄欖油積累了相當財富后,塞樂斯便專心從事科學研究和旅行。他勤奮好學,勇于探索。他的家鄉(xiāng)離埃及不太遠,所以他常去埃及旅行。他游歷埃及時,曾用一種巧妙的方法算出了金字塔的高度,使古埃及國王阿美西斯欽羨不已。二、...
相關評說:
平泉縣齒條: ______ 1、華羅庚 華羅庚特別愛動腦,對于一些別人看來司空見慣的事,往往也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提出一些似乎希奇的問題. 有一次,他同別人一塊去城郊玩耍,見一座荒墳旁有石人石馬,就問比他大的同伴:“這些石人石馬有多重?”同伴回答...
平泉縣齒條: ______ 1.小時候,華羅庚家境貧寒,初中未畢業(yè)便輟學在家.他一邊幫父親看店,一邊依舊不忘學習.沒有時間,他養(yǎng)成了早起,善于利用零碎時間,善于心算的習慣.沒有書,沒有紙沒有筆,養(yǎng)成了他勤于動手,勤于獨立思考的習慣. 2.數(shù)學家高斯...
平泉縣齒條: ______ 華羅庚是世界上第一流的數(shù)學家,他在數(shù)學的許多領域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然而他小時候,卻是一個不討人喜歡的孩子. 華羅庚上學時,老師和同學發(fā)現(xiàn)他口齒不清,行動不靈,總是笨手笨腳的,又寡言少語,給他起了個綽號―“羅呆子”...
平泉縣齒條: ______[答案] 1930 年的一天,清華大學數(shù)學系主任熊慶來,坐在辦公室里看一本《科學》雜志.看著看著,不禁拍案叫絕:“這個華羅庚... 他當然沒有什么特異功能,只是頭腦中一種邏輯思維活動.他在燈下拿來一本書,看著題目思考一會兒,然后熄燈躺在床上,...
平泉縣齒條: ______ 16世紀德國數(shù)學家魯?shù)婪?花了畢生精力,把圓周率算到小數(shù)后35位,后人稱之為魯 道夫數(shù),他死后別人便把這個數(shù)刻到他的墓碑上. 瑞士數(shù)學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對螺線(被譽為生命之線)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 就刻著一條對數(shù)螺線,同時碑文上還寫著:“我雖然改變了,但卻和原來一樣”.這是一句既刻劃螺線性質(zhì)又象征他對數(shù)學熱愛的雙關語
平泉縣齒條: ______ 數(shù)學家的故事——祖沖之 祖沖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國南北朝時期,河北省淶源縣人.他從小就閱讀了許多天文、數(shù)學方面的書籍,勤奮好學,刻苦實踐,終于使他成為我國古代杰出的數(shù)學家、天文學家. 祖沖之在數(shù)學上的杰出成就,是關于...
平泉縣齒條: ______ 高斯上小學的時候老師要同學們計算1+2+3+……+98+99+100.老師本人都是老老實實挨著計算,高斯很快算完并告知其方法是首尾數(shù)字相加再乘以50,另老師驚嘆. 公元六世紀,畢達哥拉斯學派學者希伯斯在研究長為1的正方形的對角線長度...
平泉縣齒條: ______ 陳景潤一個家喻戶曉的數(shù)學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創(chuàng)立了著名的“陳氏定理”,所以有許多人親切地稱他為“數(shù)學王子”.但有誰會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個故事. 1937 年,勤奮的陳景潤考上了福州英華書院,此時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