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靜深山眠好月,古寺清音洗塵心(六首鐘聲余韻古詩詞)
在唐詩宋詞里,悠悠鐘聲,往往從隱隱青山、迢迢綠水里遠遠地蕩漾開來,或悠然,或蒼涼,或空靈,撞擊到每個人的心間,余韻無窮。
由此我們聽到的鐘聲,不再是遠古的宗廟禮樂和祭祀威嚴,而是將人生的悲歡離合與個人的佛理禪思寄寓其中,多了藝術(shù)的審美與詩意的觀照。
從時間上,晨鐘、暮鐘和晚鐘不只代表著時間的游走,而且象征著不同時刻文人士大夫的心靈軌跡,與各自的宦海沉浮和人生際遇相互契合。
從空間上,鐘聲隔著蒼山遠寺、江月斜陽甚至是風霜雨雪遠遠飄來,意象更加豐富,審美更加淡遠,拉開了現(xiàn)實與詩意的距離,召喚著心靈的自由與自然的回歸。
今日一起為這遙遠的古鐘,聽千聲萬聲,嘆千遍萬遍。
1.古寺晨鐘,萬籟俱寂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音。
—唐·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
(注:尾聯(lián)版本有差異,僅選其一)
欲覺聞晨鐘,令人發(fā)深省。
年輕時的杜甫曾有過裘馬輕狂的漫游生活,第一次漫游吳越回歸東都洛陽,就曾在夜宿龍門奉先寺時被晨鐘驚醒。
因而在唐詩里的晨鐘,多顯倉促匆迫,意味著入世警醒。
就像當下的我們,往往被鬧鐘喚醒,從此開啟忙碌的一天,尤其節(jié)假日之后的第一個上班日,那鬧鐘尤其刺耳。
本就心懷天下的杜甫,也被晨鐘驚醒。這一年已經(jīng)35歲,他到長安求取功名,不幸落第,之后開啟了憂國憂民的潦倒人生。
而常建雖在科舉上比杜甫幸運,與王昌齡為同榜進士,但也是在仕途上抑郁不得志,長期過著漫游生活。
這首清晨游訪江蘇興福寺的題壁詩,讓常建的到此一游,感受到了禪房花木的曲徑通幽,領(lǐng)悟到了山光潭影的空明澄澈,聆聽到了清晨古寺的悠然宏亮。
他不是隔著山水草木在山腳下遠遠聆聽,而是只在此山中的細細品味,那悠悠余韻回蕩在周遭的山水之中,滌蕩了心中此生沉淪的煩惱雜念。
這樣的古寺晨鐘,消解了詩人入世的失意愁苦,將此岸與彼岸隔離開來,只留下萬籟俱靜。
“尋空靜馀響,裊裊云溪鐘”,悠悠鐘聲,是眾多文人失意時的療愈與撫慰,而非人生常態(tài)。
更多的時候,晨鐘帶給他們的感受,還是畏懼與焦慮,就像賈島,“曉鐘催早期,自是赴嘉招”,還有司馬扎,“坐恐晨鐘動,天涯道路長。”
2.秋山暮鐘,滄海桑田
十年離亂后,長大一相逢。
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
別來滄海事,語罷暮天鐘。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幾重。
—唐?李益《喜見外弟又言別》
盧綸曾云,“孤村樹色昏殘雨,遠寺鐘聲帶夕陽。”
唐詩里的暮鐘,往往與夕陽日落、落葉風霜、孤村荒野等傷感意象疊加在一起,寄寓人生的離合聚散與滄海桑田,呈現(xiàn)出悲涼與蕭瑟之氣。
李益此詩里的暮鐘,回蕩在詩人與表弟在安史之亂后久別重逢而又不得不再次別離的秋山日落之時,敲響了離別的序曲。
一場安史之亂,讓百姓流離失所,讓文人懷才不遇,很多人都是浮云一別后,流水十年間。
十年后再次重逢,驚初見,問姓名,憶舊容,才能將眼前的陌生人與昔日的表兄弟聯(lián)系起來,將這些年的天涯蕭索互訴衷腸,直到黃昏日落鐘聲響起,而后又要匆匆離別。
一時間,從驚初見到相見歡,再到悲別離,層層渲染轉(zhuǎn)換。暮鐘帶斜陽,歲月忽已晚,人間正滄桑。
這樣的悲歡離合,相逢時已是滄海桑田,話別后又要山長水闊,人生的悲涼盡在萬重秋山里,無盡鐘聲中。
如此悲涼蕭索,元稹也曾體味,“南堤衰柳意,西寺晚鐘聲”。
韋莊也曾悵惘,“ 王粲不知多少恨,夕陽吟斷一聲鐘。”
張祜也曾聆聽,“殘陽過遠水,落葉滿疏鐘。”
3.夜半鐘聲,天涯孤苦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唐?·張繼《楓橋夜泊》
張繼筆下的夜半鐘聲,沾染了千年的風霜,喚起了天涯孤客愁,成為靜夜聞鐘里的壓卷之作。
同樣是因為安史之亂,剛剛考上進士的張繼,長安的繁華似錦還未看盡,就被迫到江南避亂。
這一夜他泊舟于姑蘇城外的楓橋之下,被黑夜籠罩下的羈旅愁思所吞噬,彌漫在天地之間。
月落烏啼、江楓漁火、寒霜古寺,由上至下,由遠及近,層層鋪墊,最終匯集到夜半鐘聲里,飄落在客船孤客的心間,造成致命一擊。
張繼聽到了不只是寒霜古寺的物理撞擊,更有回蕩在心頭的天涯淪落、家國憂患與身世凄苦。
蒼涼鐘聲回味無窮,辛酸愁苦揮之不去。這種悲涼之霧,再“反彈”給烏啼月落,漁火江楓,和古寺寒霜,在動靜相對、明暗相襯的回環(huán)往復(fù)中,道盡天涯孤客苦。
這樣的靜夜聞鐘,不只讓中國人淚目,更漂洋過海,戳中***國民的風雨江湖情,天涯孤客苦,成為教科書里的必選詩篇。
同樣寫夜半鐘聲,辛棄疾被驚醒后懷古傷今,難以安眠,“老僧夜半誤鳴鐘。驚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風。”
許渾則在明月鐘聲里,興起故國之思,“今來故國遙相憶,月照千山半夜鐘。”
皇甫冉則在夜宿故友的宅院里,感受到花好月圓之美,“秋深臨水月,夜半隔山鐘。”
4.五更鐘動,轉(zhuǎn)眼成空
紫府東風放夜時。步蓮秾李伴人歸。五更鐘動笙歌散,十里月明燈火稀。
香苒苒,夢依依。天涯寒盡減春衣。鳳凰城闕知何處,寥落星河一雁飛。
—宋?賀鑄《思越人·紫府東風放夜時》
宋詞的鐘聲,也傳遞人生愁苦,但使用較為頻繁的是五更鐘,在凌晨四時四十八分左右響起。
三月雨,五更鐘,多交織在一起,抒發(fā)癡男怨女的悲歡離合與相思情深,就像晏殊筆下的“樓頭殘夢五更鐘,花底離愁三月雨”。
而賀鑄筆下的五更鐘動,響徹在夢回京都元宵月夜的曲終人散之時,是歡聚與別離的分界線,也是夢境與現(xiàn)實的轉(zhuǎn)折點。
當五更鐘聲響起,之前與佳人笑看一夜魚龍舞的浪漫幽會即將結(jié)束,燈火闌珊,曲終人散。
當一切轉(zhuǎn)眼成空,回歸到如今遠離京城繁華舊夢的天涯羈旅,只剩星河寥落孤雁飛。
這樣的五更鐘動,敲響了兒女情長,傳遞了相思孤苦,就像李商隱想起求而不得的佳人,“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
5.幽人晚鐘,悠然歸去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唐?孟浩然《夜歸鹿門山歌》
孟浩然筆下的山寺鐘鳴,敲響了歸隱之情,在悠悠鐘聲里疏遠了現(xiàn)實塵世,親近了山水自然。
此時的陶淵明已至不惑之年,剛剛經(jīng)歷了長安的科舉失敗和仕途無望,再度回歸二十多歲就曾隱居的鹿門山。
這樣的黃昏晚鐘,已不是第一次聽聞;這樣的村野還家,也不是第一次望見。但終將在告別漁梁渡頭的喧嘩熱鬧里,回歸鹿門月照的清幽恬淡中。
尤其隨著晚歸的鐘聲,孟浩然還來到了龐德公棲隱之地,重溫其當時拒絕入仕而攜妻隱居的高風亮節(jié)。
如今巖扉松徑,寂寥清靜,孟浩然也要成為這樣以山水為樂的自在幽人。
但理想與現(xiàn)實終有鴻溝,孟浩然此后也曾二度前往長安求仕,晚年也曾加入張九齡的幕府,總有一顆濟世之心在涌動。
但終究歸隱之心大于求仕之心,晚年徹底歸隱山林,守在歸隱與求仕的生命兩端,終成山水田園詩派的大家。
這樣的山寺鐘鳴,象征著對自然的回歸,李白尋隱者不遇寫下: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
于良史在“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的春山月夜,也曾流連忘返:南望鳴鐘處,樓臺深翠微。
6.僧人遠鐘,萬古長空
古寺寒山上,遠鐘揚好風。
聲馀月樹動,響盡霜天空。
永夜一禪子,泠然心境中。
—唐?皎然《聞鐘》
唐詩宋詞里的鐘聲,最意蘊深長者,當屬詩僧筆下的遙遠鐘聲,盡顯佛理禪思。
皎然就是其重要代表,“林開明見月,萬壑靜聞鐘”;“機閑看凈水,境寂聽疏鐘”;“野寺鐘聲遠,春山戒足寒”,寫盡悠悠鐘聲。
而這首聞鐘之詩,寫出了古典詩詞里鐘聲的重要功能,就是宋人張表臣《珊瑚鉤詩話》里指出的,“鐘磬清心,欲生緣覺”。
皎然就在無數(shù)個寒山月夜,聆聽好風遠鐘揚,滌蕩了心中煩憂,抖去了人世塵埃,獲得了精神上的空明澄澈。一朝風月,萬古長空。
這就是回蕩在唐詩宋詞里的悠悠鐘聲,不知道哪一抹能勾起你的詩情,或染上哀愁,或洗去塵心。
但愿此生,閱盡天涯苦,聽取鐘上鳴。
夜靜深山眠好月,古寺清音洗塵心。
關(guān)于四季的詩句
描寫春天的古詩和描寫春天的名句 春來——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春雨——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春花——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春夜——更深月夜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春水——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春風——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春光——等閑識得...
描寫美景和人悠閑自在的詩句
(秦觀:《三月晦日偶題描寫夏天的古詩和描寫夏天的名句 夏頌——納清風臺榭開懷,傍流水亭軒賞心。 夏初——槐柳成陰雨洗塵,櫻桃乳酪并嘗新。 夏熱——...唐·杜甫《夏夜嘆》 綠陰生晝靜,孤花表春余 孤花:一枝花。春余:春天剩余之景,時已至初夏。 唐·韋應(yīng)物《游開元精舍》 殘云收夏暑,新雨帶秋嵐 嵐...
描寫花鳥的唯美詩句大全
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唐·杜牧《秋夕》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宋·范仲淹《蘇幕遮》 描寫夏天的古詩和描寫夏天的名句 夏頌——納清風臺榭開懷,傍流水亭軒賞心。 夏初——槐柳成陰雨洗...
描寫大自然的古詩有哪些?
夏頌——納清風臺榭開懷,傍流水亭軒賞心。 夏初——槐柳成陰雨洗塵,櫻桃乳酪并嘗新。 夏熱——日輪當午凝不去,萬國如在洪爐中。 夏景——葉上初陽...麗景燭春余,清陰澄夏首 春余:春末。夏首:夏初。 南朝梁·王僧儒《侍宴》 麥隨風里熟,梅逐雨中黃 北周·庾信《奉和夏日應(yīng)令》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
摘錄描寫景物的古詩詞句子
綠陰生晝靜,孤花表春余孤花:一枝花。春余:春天剩余之景,時已至初夏。唐·韋應(yīng)物《游開元精舍》...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桃花溪 張旭隱隱飛橋隔野煙,石
描寫景色的古詩詞
麗景燭春余,清陰澄夏首 春余:春末。夏首:夏初。 南朝梁•王僧儒《侍宴》 麥隨風里熟,梅逐雨中黃 北周•庾信《奉和夏日應(yīng)令》 山光忽西落,池月...1.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孟浩然:《春曉》》 2.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游子吟》) 3.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王維:《相思)) 4.好...
求游山玩水的詩句描寫
西登香爐峰,南見瀑布水。掛流三百丈,噴壑數(shù)十里。欻如飛電來,隱若白虹起。初驚河漢落,半灑云天里。仰觀勢轉(zhuǎn)雄,壯哉造化功。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空中亂潈射,左右洗青壁。飛珠散輕霞,流沫沸穹石。而我樂名山,對之心益閑。無論漱瓊液,還得洗塵顏。且諧宿所好,永愿辭人間。釋...
關(guān)于夏季和冬季的詩句
2.寫出夏天和冬天的古詩各5首 夏頌——納清風臺榭開懷,傍流水亭軒賞心。 夏初——槐柳成陰雨洗塵,櫻桃乳酪并嘗新。夏熱——日輪當午凝不去,萬國如在...4.《楓橋夜泊》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5.《山居秋暝》 唐 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找一些關(guān)于夏景的古詩文名句
北首心空壯,東歸憤不攄。豈知牙齒落,送老一茆廬。 【初夏晝眠】 好景逢初夏,閑身得晝眠。書橫...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fā)乘夕涼,開軒臥閑敞 寫夏季傍晚日落、月上、乘涼之景。 唐·孟浩然...綠陰生晝靜,孤花表春余 孤花:一枝花。春余:春天剩余之景,時已至初夏。 唐·韋應(yīng)物《游開元精舍...
寫出描寫景色、友情、珍惜時間的詩句
寒燈思舊事,斷雁警愁眠。遠夢歸侵曉,家書到隔年。滄江好煙月,門系釣魚船。《月夜憶舍弟》【唐】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寫珍惜時間古詩有:詠月 無名氏 昨夜圓非今夜圓,一年十二度圓月,能得幾多時少年 ...
相關(guān)評說:
薌城區(qū)軸測: ______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賈島《不知道》 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深澗中.——王維《鳥鳴澗》 萬籟此俱寂,惟聞鐘磬音.——常建《破山寺后禪院》 犬吠水聲中,...
薌城區(qū)軸測: ______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一、出處: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張繼所著的《楓橋夜泊》.二、原詩譯文如下:月亮已落下烏鴉啼叫寒氣滿天, 對著江邊楓樹和漁火憂愁而眠.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寒山古寺...
薌城區(qū)軸測: ______ “靜”字 沉聲靜氣——指聲調(diào)低沉,態(tài)度平和 澹泊明志,寧靜致遠——澹泊:不追求名利;寧靜:心情平靜沉著.不追求名利,生活簡樸以表現(xiàn)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穩(wěn)沉著,專心致志,才可有所作為. 娟好靜秀——形容容貌秀美,性情柔...
薌城區(qū)軸測: ______ 夜深人靜
薌城區(qū)軸測: ______ 這句話出自:唐代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 意思: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寒山古寺, 半夜里敲鐘的聲音傳到了客船.這個表達了一種人的意境,一種美. 原文: 楓橋夜泊 作者: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作者:張繼(約715~約779)字懿孫,漢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詩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
薌城區(qū)軸測: ______ 上句是說古寺一般人難于到達.下句是說待有心人,有緣人循跡而來. 意思是,在煙云繚繞籠罩之下古寺顯得脫俗絕塵,很少有人會來到這里;古寺庭院深深,大堂傍邊的古樹下,靜夜的月光輕輕的照射過來. 此對聯(lián)是翁方綱為陶然亭撰寫的對聯(lián).北京陶然亭公園位于北京市西城區(qū),建于1952年,是一座融古典建筑和現(xiàn)代造園藝術(shù)為一體的以突出中華民族“亭文化”為主要內(nèi)容的歷史文化名園,是AAAA景區(qū)(點),北京市精品公園.陶然亭是清代名亭,現(xiàn)為中國四大歷史名亭之一.
薌城區(qū)軸測: ______ 蘇城外那寂寞清靜寒山古寺, 半夜里敲鐘的聲音傳到了客船 楓橋夜泊 作者: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薌城區(qū)軸測: ______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云生處有人家. 過故人莊·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邑人 鄭蘭枝: 芳塘如鑒正清兮,漁筏隨風看...
薌城區(qū)軸測: ______ 詩題是楓橋夜泊 作者是張繼 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詩文解釋】 月亮落下去了,烏鴉不時地啼叫,茫茫夜色中似乎彌漫著滿天的霜華,面對巖上隱約的楓樹和江中閃爍的漁火,愁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