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年齡的詞語,需說清年齡是多少,比如花甲指六十歲等
嬰兒,指的是人剛出生時的狀態(tài)。不滿一周歲的嬰兒被稱為襁褓中的嬰兒。兩至三歲的孩子則被稱為孩提。7歲女孩稱為髫年,7歲男孩則稱為韶年。10歲以下的孩子被稱為黃口。13歲至15歲被稱為舞勺之年,15歲至20歲則被稱為舞象之年。女孩12歲稱為金釵之年,13歲則稱為豆蔻年華,15歲被稱為及笄之年。16歲稱為碧玉年華,20歲則稱為桃李年華。24歲被稱為花信年華,女子出嫁則稱為梅之年。
對于男性而言,20歲被稱為弱冠之年,30歲則是而立之年,40歲被稱為不惑之年,50歲則是知命之年,60歲被稱為花甲或耳順之年,70歲則被稱為古稀之年。80歲被稱為杖朝之年,80至90歲則被稱為鮐背之年或耄耋之年。100歲則被稱為期頤之年。這些稱謂不僅描述了年齡階段,還蘊含了人們對不同年齡段人生的期望和祝福。
此外,還有一些其他的年齡稱謂。例如,童年時期被稱為總角,也有人稱其為垂髫。青少年時期被稱為束發(fā)。待嫁的女孩則被稱為待年或待字。老年時期被稱為皓首或白首。長壽老人則被稱為黃發(fā)。
這些古代年齡稱謂不僅反映了古人對年齡階段的獨特理解,還蘊含了他們對人生各個階段的期待和祝福,值得我們細(xì)細(xì)品味。
花甲是多少歲60歲稱花甲70歲稱什么
花甲是指60歲,這一年齡段的人常被稱作花甲之年或耳順之年。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60歲被視為一個重要的里程碑。而當(dāng)人們到達(dá)70歲時,他們則被稱為古稀之年,這個稱謂源自唐代詩人杜甫的名句“人生七十古來稀”,反映出在古代,能夠活到這個年齡的人相對較少。在不同的年齡階段,人們有不同的稱呼。...
古時人對年齡的稱呼?如六十稱為花甲之年。
把這種記時間的詞語移用到記人的年齡上,就以“年屆花甲”或“花甲之年”來指人到60歲了。花甲:指六十歲,用干支紀(jì)年,錯綜搭配,六十年周而復(fù)始。 花甲之年:指60歲。 還歷之年:指60歲。 下壽:古人以六十為下壽,下壽:指60歲以上。 耆[qi]:古稱六十歲的人為“耆”。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為耆。
花甲之年多少歲?其他年齡呢?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花甲"是一個用來指代60歲的特殊稱謂。這個詞語中的"花"寓意著完整和圓滿,"甲"則是天干中的第一位,象征著時間的循環(huán)和生命的延續(xù)。因此,當(dāng)一個人達(dá)到60歲時,我們就說他迎來了花甲之年。除了花甲之外,還有其他幾個與年齡相關(guān)的傳統(tǒng)稱謂。例如,30歲被稱為"而立"之年,這個...
寫出下面詞語所表示的年齡
1、孩提——2-3歲 2、半老徐娘——50歲 3、而立之年——30歲 4、知命之年——50歲 5、古稀之年——70歲 6、豆蒄年華——13-14歲 7、弱冠之年——20歲 8、不惑之年——40歲 9、花甲——60歲 10、耄耋——70-90歲 成語解釋如下:1、半老徐娘 【拼音】: bàn lǎo xú niáng ...
不惑之年,花甲之年,古稀之年分別指的是多少歲
在古代,人們常用特定的詞語來表示不同的年齡階段。不惑指的是四十歲,意味著一個人到了這個年紀(jì),應(yīng)該對人生有了較為明確的認(rèn)識和理解,不會輕易被外界因素所迷惑。花甲指的是六十歲,也稱為耳順之年或花甲之年,此時的人已經(jīng)積累了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和智慧,能夠從容地面對生活的各種挑戰(zhàn)。古稀則是指...
年過花甲、而立之年、不惑之年、古稀之年分別指多少歲
而立之年——三十歲。一個人到了三十歲應(yīng)該是人格自立、學(xué)識自立、事業(yè)自立的年齡。不惑之年——四十歲。意思是指人到中年(這里中年指四十歲),經(jīng)歷了很多事,也想通了很多事,不會像青年那樣困惑了。不惑之年作為40歲的代稱。花甲之年——六十歲。等到了六十歲的時候,身體的代謝機能在逐漸下降,...
古代對年齡的稱謂有哪些?
弱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花甲、古稀、耄耋、期頤有什么典故來歷?古代對于人們年齡的稱謂有很多種,而且每一種稱謂都有其來歷和典故,說起來如數(shù)家珍,讓人不得不嘆服中華文化的博大和源遠(yuǎn)流長。現(xiàn)代人們對此了解得太少了,以至于每當(dāng)聽到這些對年齡的傳統(tǒng)稱謂時,很多人都如同墜入云里霧里,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
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十耄耋,一百歲是什么?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對各個年齡階段都有特定的稱謂,如六十歲被稱為”花甲”,七十歲被稱為”古稀”,八十歲則被稱為”耄耋”。這些稱謂不僅是對年齡的一種描述,更蘊含了對人生不同階段的理解和感悟。而”期頤”作為對百歲老人的稱謂,更是體現(xiàn)了對長壽的...
形容人年齡的四字詞語
24歲(女)花信年華;至出嫁—— 梅之年,標(biāo)梅之年;至30歲(女)——半老徐娘;20歲(男)——弱冠;30歲(男)——而立之年;壯年時期——春秋鼎盛;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
像花甲,古稀等的這些古代文言文中表示年齡的詞語還有哪些?
花甲:我國古代用干支記時間。所謂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簡稱。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順序搭配成六十個單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稱“花甲”。把這種記時間的詞語移用到記人的年齡上,就以“年屆花甲”或“花甲之年”來指人到60歲了。花甲:指六十歲,用干支紀(jì)年,錯綜搭配,六十年周而復(fù)始。
相關(guān)評說:
左云縣二號: ______ 及笄:指女子十五歲; 弱冠:指男子二十歲;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表示已經(jīng)成人.但體還未壯,所以稱做弱冠.《禮記·曲記》:二十曰弱冠.后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紀(jì).用例:“予弱冠奧行,汝掎裳悲慟.”袁枚的《祭妹文》. 而立:指男子三十歲;“三十而立”出自《論語·為政》. 不惑:指男子四十歲;“四十而不惑”出自《論語·為政》 知命:指男子五十歲;“五十而知天命”出自《論語·為政》 花甲:指男子六十歲;用例:“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環(huán)落落如弄珠.”計有功的《唐詩紀(jì)事》. 古稀:指男子七十歲;用例:“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杜甫《曲江》 耄耋:指男子八十歲;《說文》:年八十曰耋.用例:“老夫耄矣,無能為也.”《左傳·隱公四年》
左云縣二號: ______ 古文中形容年齡的詞語: 襁褓(qiǎngbǎo):未滿周歲的嬰兒. 孩提(hái tí):二、三歲的兒童. 總角、垂髫(zǒng jiǎo、chuí tiáo):幼年兒童. 豆蔻年華(dòu kòu nián huá):女子十三歲. 及笄(jí jī):女子十五歲(女子成年). 束...
左云縣二號: ______ 襁褓 孩提 垂髻 總角 黃口 豆蔻 及笄 弱冠 而立 不惑 知命 耄耋
左云縣二號: ______ 嬰兒:人初生 襁褓:0歲 孩提、總角、垂髫:童年 金釵之年:女子12歲 豆蔻之年:女子13歲 及笄之年:女子15歲 弱冠之年:男子20歲 而立之年:30 不惑之年:40 知命之年:50 花甲之年:60 古稀之年:70 喜壽 77歲 耄耋之年:80 米壽 88歲 鮐背之年:90 白壽 99歲 期頤之年:100
左云縣二號: ______[答案] 不滿周歲——襁褓; 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即乃稚氣未脫的少兒代稱也;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左云縣二號: ______ 老年,中年,青年,幼年,年長,小,大,少另取自古文中的各年齡階段詞: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知天命 六十花甲 七十古稀 未滿周歲的兒童――襁褓 2-3歲――孩提 童年...
左云縣二號: ______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知天命 六十耳順 七十古來稀
左云縣二號: ______ 別我納我為最佳喔54歲 六九年:即五十四歲. 60歲 耳順、耳順之年、還歷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歲.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左云縣二號: ______ 不滿周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即乃稚氣未脫的少兒代稱也;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
左云縣二號: ______ 古人創(chuàng)制了各式各樣的年齡稱謂,很多今天還在繼續(xù)使用. 0歲 孩提:指初知發(fā)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 襁褓:未滿周歲的嬰兒. 2歲 孩提:指初知發(fā)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也有寫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韓愈詩中就有“兩家各生子,提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