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送孟浩然詩句 李白送別孟浩然寫下的詩
作者: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注解】:
1、黃鶴樓:建在湖北武昌西邊的黃鶴磯上,下面就是長江。
2、煙花:指暮春濃艷的景色。
3、碧空盡:指船消失在水與藍天相接的地方。
【韻譯】:
老朋友孟浩然,辭別西楚的黃鶴樓;
陽春三月煙花如海,他去游歷揚州。
一葉孤舟,遠遠地消失在碧空盡頭;
只見浩浩蕩蕩的長江,向天際奔流!
【評析】:
這是送別詩,寓離情于寫景。首句點出送別的地點:一代名勝黃鶴樓;二句寫送別的時間與去向:“煙花三月”的春色和東南形勝的“揚州”;三、四句,寫送別的場景:目送孤帆遠去;只留一江春水。詩以絢麗斑駁的煙花春色和浩瀚無邊的長江為背景,極盡渲染之能事,繪出了一幅意境開闊,情絲不絕,色彩明快,風流倜儻的詩人送別畫。“煙花三月下?lián)P州”,蘅塘退士評曰:“千古麗句”。在理。
《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 人 西 辭 黃 鶴 樓 ,
煙 花 三 月 下 揚 州 。
孤 帆 遠 影 碧 空 盡 ,
唯 見 長 江 天 際 流 。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名篇之一。
這是一首送別詩,寓離情于寫景。首句點出送別的地點:一代名勝黃鶴樓;二句寫送別的時間與去向:“煙花三月”的春色和東南形勝的“揚州”;三、四句,寫送別的場景:目送孤帆遠去;只留一江春水。詩作以絢麗斑駁的煙花春色和浩瀚無邊的長江為背景,極盡渲染之能事,繪出了一幅意境開闊、情絲不絕、色彩明快、風流倜儻的詩人送別畫。此詩雖為惜別之作,卻寫得飄逸靈動,情深而不滯,意永而不悲,辭美而不浮,韻遠而不虛。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代: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創(chuàng)作背景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李白出蜀壯游期間的作品。李白是一位熱愛自然、喜歡交友的詩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飄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跡遍布中原內(nèi)外,留下了許多歌詠自然美、歌頌友情的作品。
唐玄宗開元十五年(727年),李白東游歸來,至湖北安陸,年已二十七歲。他在安陸住了有十年之久,不過很多時候都是以詩酒會友,在外游歷,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酒隱安陸,蹉跎十年”。也就是寓居安陸期間,李白結(jié)識了長他十二歲的孟浩然。孟浩然對李白非常贊賞,兩人很快成了摯友。開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今江蘇揚州),便托人帶信,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區(qū))相會。幾天后,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送到江邊。送別時寫下了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唐玄宗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乘船從四川沿長江東下,一路游覽了不少地方。在襄陽(今湖北襄樊),他聽說前輩詩人孟浩然隱居在城東南的鹿門山中,特地去拜訪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詩,大加稱贊,兩人很快成了摯友。孟浩然熱情地款待李白,并留他住了10多天。
公元730年陽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今江蘇揚州),便托人帶信,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相會。這天,他們在江夏的黃鶴樓愉快地重逢,各訴思念之情
。幾天后,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送到江邊。船開走了,李白佇立江岸,望著那孤帆漸漸遠去
,惆悵之情油然而生,便揮就了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首句點明送別之地是黃鶴樓,次句點明送別的時間是花開似錦的暮春三月,也暗示了這煙花美景將伴隨友人一路直到揚州。揚州當時是繁華之都,這時節(jié)肯定也是花團錦簇,春光爛漫。后兩句傳情達意,詩人將離別之情寄托在碧空與江水之間,言雖盡而意未盡,令人回味無窮,堪稱送別佳作。
李白和孟浩然告別的詩句什么子規(guī)Ő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春日歸山寄孟浩然 朱紱遺塵境,青山謁梵筵。金繩開覺路,寶筏度迷川。嶺樹攢飛栱,巖花覆谷泉。塔形標海月,樓勢出江煙。香氣三天下,鐘聲萬壑連。荷秋珠已滿,松密蓋初圓。鳥聚疑聞法...
李白送孟浩然是佇立江邊,久久凝望的詩句有?
贈孟浩然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送友人(李白)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
李白送孟浩然依依惜別之情詩句
1.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jīng).小雅.采薇> 2.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漢樂府民歌<悲歌> 3.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漢.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游子吟> 5.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唐.宋之問<度大庾嶺> 6.君自故鄉(xiāng)來.應知...
李白在長江邊“送別孟浩然”的詩句是什么?
是唐代李白所作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全詩的詩句如下: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白話文意思是老朋友向我頻頻揮手,告別了黃鶴樓,在這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去揚州遠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漸漸地遠去,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只看見一線長江,向邈遠的天際...
李白送孟浩然詩句
《送孟浩然之廣陵》作者: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在長江邊送別孟浩然的詩句
唐代詩人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原文: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譯文:老朋友向我頻頻揮手,告別了黃鶴樓,在這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去揚州遠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漸漸地遠去,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只看見一線長江,向邈遠的天際奔流。
在黃閣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李白對朋友一片情深的詩句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最能體現(xiàn)詩人李白與孟浩然深厚友情的詩句是“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兩句詩通過描繪離別場景,表達了二人難舍難分之情。在這場離別中,詩人的內(nèi)心充滿了復雜的情感。他用“孤帆遠影碧空盡”一句,形象地描繪了孟浩然離去后,孤零零的帆影漸漸消失在天邊的碧空中...
最能表達李白送別孟浩然時依依惜別之情的詩句是shenme
在《贈孟浩然》中,李白寫道:“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可見李白對孟浩然是多么敬佩,兩人的情誼是多么深厚。詩的第三、四句正是寫李白送別詩友時的惜別深情。“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表面看來這兩句詩全是寫景,其實卻有著詩人鮮明的形象。“孤帆”絕不是...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詩句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白話譯文:老朋友孟浩然在西方的黃鶴樓與我辭別將向東而行,在這綠柳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順流而下?lián)P州。那孤舟帆影漸漸遠去,消失在水天相接的碧空盡頭,獨立岸邊的我翹首凝望只見滿江春水滾滾流向...
李白和孟浩然告別的詩句什么子規(guī)吟?
首句寫出了春光消逝時的蕭條景況,渲染了環(huán)境氣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對王昌齡“左遷”赴任路途險遠的描畫,顯出李白對詩友遠謫的關(guān)切與同情;三、四兩句寄情于景,對詩友進行由衷的勸勉和寬慰。全詩選擇了楊花、子規(guī)、明月、風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編織出一個朦朧的夢境,雖未追敘與好友昔日相聚的...
相關(guān)評說:
洛寧縣定位: ______[答案]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望采納,O(∩_∩)O謝謝
洛寧縣定位: ______[答案]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十分敬愛孟浩然,此番送別,情自依依.然雖為惜別之作,卻寫得飄逸靈動,情深而不滯,意永而不悲,辭美而不浮,韻遠而不虛.陸游《入蜀記》卷五:"蓋帆檣映遠山,尤可觀,非江行久,不能知也"...
洛寧縣定位: ______[答案] 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作者( 三月)里在(黃鶴樓)送的是(孟浩然 ).作唯見長江天際流,不見(孤帆遠影碧空盡) 李白三月在黃鶴樓送孟浩然,看不見遠去的船影,唯見長江天際流.
洛寧縣定位: ______ 贈孟浩然 李白 吾愛孟夫子, 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 白首臥松云. 醉月頻中圣, 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 徒此揖清芬. 本詩大致寫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陸時期(727——736),此時他常往來于襄漢一帶,與比他長十二歲的孟浩然結(jié)下...
洛寧縣定位: ______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代: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注解1、黃鶴樓:建在湖北武昌西邊的黃鶴磯上,下面就是長江.2、煙花:指暮春濃艷的景色.3、碧空盡:指船消失在水與藍天相接...
洛寧縣定位: ______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洛寧縣定位: ______ 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洛寧縣定位: ______ 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洛寧縣定位: ______ 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洛寧縣定位: ______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望采納,O(∩_∩)O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