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史朝代更替順序、每一朝代的時間起止以及都城所在地 中國古代史朝代更替順序、每一朝代的時間起止以及都城所在地
商朝 1600BC-1046BC 殷(后期) 湯 紂
西周 1046BC-771BC 鎬 周武王 周幽王
東周 770BC-256BC 洛邑 周平王 周赧王
秦朝 221BC-206BC 咸陽 秦始皇 秦二世
西漢 202BC-8 長安 漢高祖 孺子嬰
新朝 8-23 長安 王莽 王莽
更始 23-25 長安 更始帝 更始帝
東漢 25-220 洛陽 漢光武帝 漢獻帝
三國時代
魏 220-265 洛陽 魏文帝 魏元帝
蜀漢 221-263 成都 漢昭烈帝 蜀漢后主
吳 222-280 建鄴 吳大帝 吳烏程侯
(三國結束)
西晉 265-316 洛陽 晉武帝 晉愍帝
東晉 317-420 建康 晉元帝 晉恭帝
十六國 298-439 略
南北朝
南朝
宋 420-479 建康 宋武帝 宋順帝
齊 479-502 建康 齊武帝 齊和帝
梁 502-557 建康 梁武帝 梁和帝
陳 557-589 建康 陳武帝 陳后主
北朝
北魏 386-534 洛陽(后期) 魏道武帝 魏孝武帝
東魏 534-550 鄴 魏孝靜帝 魏孝靜帝
西魏 535-557 長安 魏文帝 魏恭帝
北齊 550-577 鄴 齊文宣帝 齊幼主
北周 557-581 長安 周孝閔帝 周靜帝
(南北朝結束)
隋朝 581-618 長安(前期) 隋文帝 隋煬帝
唐朝 618-907 長安 唐高祖 唐昭宣帝
五代
后梁 907-923 開封 梁太祖 梁末帝
后唐 923-936 洛陽 唐莊宗 唐末帝
后晉 936-947 開封 晉太祖 晉出帝
后漢 947-951 開封 漢高祖 漢隱帝
后周 951-960 開封 周太祖 周恭帝
(五代結束)
十國 902-979 略
北宋 960-1127 開封 宋太祖 宋欽宗
南宋 1127-1276 臨安 宋高宗 宋端宗(到1276年)
遼(契丹) 907-1125 上都 遼太祖 遼天祚帝
金 1113-1234 燕京(中期) 金太祖 金哀宗
蒙古汗國 1206-1271 燕京(后期) 成吉思汗 元世祖
元(蒙古繼承者) 1271-1368 大都 元世祖 元順帝
明朝 1368-1644 北京(中后期) 明太祖 明思宗
清朝 1644-1912 北京 清世祖 清遜帝
是古代史嗎 夏約公元前21世紀~前16世紀啟陽翟 (今河南禹縣)商約公元前16世紀~前11世紀湯殷 (今河南安陽西北)西周約公元前11世紀~前771年周武王鎬京 (今陜西西安西)東
周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周平王洛邑(今河南洛陽)戰(zhàn)國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秦,自秦始皇嬴政統(tǒng)一全國,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建都咸陽。 西漢,開國皇帝劉邦統(tǒng)一全國,公元前206-公元8,建都長安。 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統(tǒng)一全國,25-220,建都洛陽。 然后是三國魏漢(蜀)吳,統(tǒng)一于西晉,從略。 西晉,265-316,開國皇帝司馬炎統(tǒng)一全國,定都洛陽。 東晉,317-420,司馬睿于西晉亡后即位,定都健康。后為劉裕所篡,入南北朝。宋齊梁陳繼立。東晉宋齊梁陳時北方五胡亂華,十六國紛紛登場,于北魏時北方統(tǒng)一然后又分裂為東魏西魏,禪代為北齊北周,直至隋統(tǒng)一全國。 隋,開國皇帝楊堅統(tǒng)一全國,581-619,定都長安。 唐,開國皇帝李淵統(tǒng)一全國,618-907,定都長安。 唐為朱溫所篡,入五代,北方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繼立,南方則九國紛紛登場,北漢也立于山西,史稱五代十國,統(tǒng)一于宋。 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至趙光義統(tǒng)一全國,960-1127,定都汴梁。 南宋,趙構開國,1127-1279,理論上來說沒有都城,臨安是行在。 此時現(xiàn)有國境內并立或繼立的還有:遼、金、西夏、大理、西遼等。 元,1206年成吉思汗建大蒙古國,至忽必烈改國號為元,入中國。定都大都。1368年,元順帝退出大都,但元并未滅亡,而是退回蒙古草原,史稱北元。 明,開國皇帝朱元璋統(tǒng)一全國,1368-1644,朱元璋定都金陵,至成祖朱棣遷往北京。 清,1616年努爾哈赤建后金,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1644年,福臨(即順治)入北京,定都于此。1911年,溥儀遜位。
黃帝王朝(約前2698一一前2070)
夏朝(約前2070一一前1600)
商朝(前1600一一前1046)
周朝:
西周(前1046一一前771)
東周(前770一一前256)
春秋戰(zhàn)國(前770一一前221)
秦朝(前221一一前206)
西楚(前207一一前202)
漢朝:
西漢(前202一一公元8)
新(8一一23)
玄漢(23一一25)
東漢(25一一220)
三國:
魏(220一一265)
蜀(221一一263)
吳(222一一280)
晉朝十六國:
西晉(265一一317)
東晉(317一一420)
十六國(304一一439)
南北朝:
南朝:
宋(420一一479)
齊(479一一502)
梁(502一一557)
陳(557一一581)
北朝:
北魏(386一一534)
東魏(534一一550)
北齊(55一一577)
西魏(535一一556)
北周(557一一581)
隋朝(581一一618一說619)
唐朝:
唐朝(618一一907)
武周(690一一705)
五代十國:
后梁(907一一923)
后唐(923一一936)
后晉(936一一947)
后漢(947一一950)
后周(951一一960)
十國(902一一979)
宋朝:
北宋(960一一1127)
南宋(1127一一1279)
遼朝(907一一1125)
西夏(1038一一1127)
金朝(1115一一1234)
元朝:
蒙古帝國(1206一一1259一說1271)
元(1271一一1368)
北元(1368一一1400)
明朝:
明(1368一一1644)
南明(1644一一1662一說1683)
清朝:
后金(1616一一1636)
清前期(1636一一1840)
晚清(1840一一1912)
民國(1912一一1949)
共和國1949年10月1日成立。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滿意請釆納,謝謝!
史前社會
約170萬年前元謀人生活在云南元謀一帶
約80萬年前藍田人生活在陜西藍田一帶
約20至70萬年前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帶
約18000年前山頂洞人開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約5000至7000年前河姆渡 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約4000至5000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父系氏族公社
原始社會
約4000多年前的傳說中的黃帝 堯 舜 禹時期
黃帝軒轅氏公元前2697~公元前2599
少昊金天氏公元前2598~公元前2515
顓頊高陽氏公元前2514~公元前2437
帝嚳高辛氏公元前2436~公元前2367
帝摯高辛氏 公元前2366~公元前2358
唐堯公元前2357~公元前2258
虞舜公元前2257~公元前2208
奴隸社會
夏 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
商 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
西周 約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
東周 公元前770—公元前256
春秋時代公元前770—公元前476
戰(zhàn)國時代① 公元前475—公元前221
封建時期
秦朝 公元前221~公元前207
漢朝 公元前206~220(公元后通常直接稱XX年而不是公元后XX年)
西漢 公元前202~9
新朝9~23
更始帝 23~25
東漢 25~220 公元25年,漢光武帝建年號
三國 220~280
魏 220~266
蜀 221~263
吳 222~280
晉朝 266~420
西晉 266~316
東晉 317~420
十六國 304~439
前趙 304~329劉淵國號漢,劉曜改為趙,史稱前趙
成漢/前蜀 304~347
后趙 319~350
前涼 324~376
前燕 337~370
前秦 351~394
后燕 384~407
后秦 384~417
西秦 385~431
后涼 386~403
南涼 397~414
南燕 398~410
西涼 400~420
北涼 401~439
夏國 407~431
北燕 409~436
南北朝 386~589
南朝 420~589
宋 420~479
齊 479~502
梁 502~557
陳 557~589
北朝 386~581
北魏 386~534
東魏 534~550
西魏 535~556
北周 557~581
北齊 550~577
隋朝 581~618
唐朝 618~907
五代 907~960
后梁 907~923
后唐 923~936
后晉 936~946
后漢 947~950
后周 951~960
十國 902~979
吳 902~937
前蜀 907~925
吳越907~978
楚 924~960
南漢 907~971
閩 909~945
南平/荊南 924~960
后蜀 934~965
南唐 937~975
北漢 951~979
宋朝 960~1279
北宋 960~1127
南宋 1127~1279
遼朝 907~1125遼建國于公元907年,國號契丹,916年始建年號, 937年改國號為遼,983年復稱契丹,1066年仍稱遼
西夏 1038~1227
金朝 1115~1234
元朝 1271~1367鐵木真于公元1206年建國,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大元, 1279年滅南宋
明朝 1368~1644公元1644年桂王被殺
清朝 1636~1911清建國于公元1616年,初稱后金,1636年始改國號為清, 1644年入關
民主時期
中華民國
公元1912年~194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
公元1949年~今
我國朝代的先后順序
朝代的概念及相關知識 1、朝代是歷史上一種政治和社會的組織形式,是一個國家或政治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的名稱。它代表了一個時期、一個民族或一個地區(qū)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的發(fā)展和變化。2、朝代的特征包括政治、經(jīng)濟、文化、軍事等方面的變化。政治方面,朝代的更替往往伴隨著政治體制和領導人的...
中國古代史時間軸中國朝代是怎么更替的
1. 中國古代史時間軸梳理如下:從遠古時代起,歷經(jīng)夏、商、西周、東周(包括春秋與戰(zhàn)國時期),繼而秦、漢(西漢與東漢),三國鼎立(魏、蜀、吳),晉朝(西晉與東晉)及其后的南北朝時期,隋、唐兩朝,至五代十國時期,宋朝興起,與此同時有遼、西夏、金等民族政權并立,最終由元、明、清三代...
中國歷史朝代順序表
詳情請查看視頻回答
中國古代王朝的更替順序是?
您可以記下這首朝代歌 夏商與西周 (指夏朝、商朝、西周)東周分兩段 (東周又分春秋和戰(zhàn)國 )春秋和戰(zhàn)國 (春秋時間:全國共分為一百四十多個大小諸侯國,比較強大的有楚國、齊國、晉國、吳國、越國、秦國;戰(zhàn)國七雄:秦、楚、燕、韓、趙、魏、齊)一統(tǒng)秦兩漢 (指秦朝、西漢、東漢)三分魏蜀吳 ...
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朝代的順序是什么?有更好的記憶口訣么?
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個朝代 宋朝--公元960-1279 年,北宋宋太祖(趙匡胤)南宋(趙構)(公元1127-1279年)。元朝--1271年-1368年,元世祖(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孫子。明朝--公元1368-1644年,朱元璋即明太祖。清朝--公元1644-1911年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
中國古代歷代朝代的順序
1368年-1644年應天(今江蘇南京) 京師(今北京市)明太祖朱元璋 明成祖朱棣 20、清朝:1636年-1912年盛京 京師(今遼寧沈陽)(今北京市)清(后金)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 清世祖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 21、中華帝國:1915年-1916年北平 (今北京市)洪憲帝袁世凱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朝代 ...
朝代更替順序?(要易記)
中國歷史朝代更替順序:夏、商、西周、東周(春秋、戰(zhàn)國)、秦、西漢和東漢、蜀魏吳三國、西晉和東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北宋和南宋、元明清。(1)記憶1: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zhàn)國,一統(tǒng)秦兩漢。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后,皇朝自此完。(2)...
中國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圖
安史之亂:府兵制遭到破壞,士兵無地可耕,逃亡。府兵制改募兵制,喪失了對軍隊的控制,將權力交給節(jié)度使。安祿山與宰相楊國忠不和,聯(lián)合契丹,突厥等民族攻入長安,奪取洛陽,玄宗出逃,軍事力量完全喪失。地方割據(jù)。中央薄弱,地方割據(jù),全國混戰(zhàn)。為了削藩,中央力量耗損一空。窮兵竇武,加劇階級矛盾,激化...
中國古代各朝代先后順序+朝代更替表
朝代 起訖年代 都城 今地 開國皇帝 夏朝 約前2070-1600年 安邑 山西夏縣 禹 商朝 約前1600-1046年 亳 河南商丘 湯 周 西周 約前1046-771年 鎬京 陜西西安 周武王姬發(fā) 東周 前770-256年 洛邑 河南洛陽 周平王姬宜臼 春秋 前770-476年 戰(zhàn)國 前475-221年 秦朝 前221-206年 咸陽 陜西咸陽 ...
中國歷史朝代順序表 中國歷史朝代順序表順口溜
23、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元1949年-至今 24、中國在1912年建立民國以前,最高統(tǒng)治權力是以家族世襲為主的,這些世襲王族的更替構成了中國朝代。各朝代以“王”或“皇帝”為最高統(tǒng)治者,因為世襲相承,常稱為“家天下”。25、我國歷史悠久,朝代更零星紛繁。每朝的創(chuàng)建者要首手辦的第一件事就是確立國號...
相關評說:
雞冠區(qū)調心: ______[答案] 夏 商 西周 東周{春秋戰(zhàn)國} 秦 西漢 東漢 魏 西晉 東晉 十六國 北朝-北魏{東魏-北齊 南北朝{ 西魏-北周 南朝-宋-齊-梁-陳 唐 五代十國 北宋 西夏 金 南宋 元 明 清
雞冠區(qū)調心: ______[答案] 中國朝代順序表: 夏朝、 商朝、 西周、 東周、 春秋、 戰(zhàn)國、 秦朝、 西漢、 新朝、 東漢、 三國(魏、蜀漢、吳) 西晉、 五胡十六國 東晉、 南朝(宋、齊、梁、陳) 北朝(東魏、西魏、北齊、北周) 隋朝、 唐朝、...
雞冠區(qū)調心: ______[答案] 1.先秦: 遠古時代(野蠻時代):石器時代 三代:夏商周 2.秦漢 3.魏晉南北朝 4.隋唐 5.遼宋夏金元 6.明清
雞冠區(qū)調心: ______[答案] 夏朝--約公元前22世紀-公元前17世紀 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初-公元前11世紀 周朝--約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256年,分為西... 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個朝代 宋朝--公元960-1279 年,北宋宋太祖(趙匡胤)南宋(趙構)...
雞冠區(qū)調心: ______[答案] 你問的是朝代順序么?你可以記一下朝代歌,把這個記住就行了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zhàn)國,一統(tǒng)秦兩漢三分魏蜀吳,兩晉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雞冠區(qū)調心: ______ 中國歷史朝代更替順序: 夏、商、西周、東周(春秋、戰(zhàn)國)、秦、西漢和東漢、蜀魏吳三國、西晉和東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北宋和南宋、元明清. (1)記憶1: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zhàn)國,一統(tǒng)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
雞冠區(qū)調心: ______ 朝代起訖年代都城今地開國皇帝/國君三皇五氏黃帝王朝 約前2698—前2205有熊河南新鄭黃帝姬軒轅夏朝約前2049-前1577年陽城,斟鄩,帝丘,原,老丘,西河(平陽,...
雞冠區(qū)調心: ______ 中國歷史朝代公元對照簡表朝 代起訖都城今地夏約前22世紀末—約前16世紀初 安邑 山西夏縣 陽翟 河南禹縣 商① 約前16世紀—約前11世紀 亳 河南商丘 殷 河南安陽 周 西周 約前11世紀—前...
雞冠區(qū)調心: ______ 1. 夏朝 前2100年 - 前1600年 2. 商朝 前1600年 - 前1066年 3. 周朝 前1066年 - 前221年 1. 西周 前1066年 - 前771年 2. 東周 前770年 - 前256年 1. 春秋 前770年 - 前476年(三家分晉始為戰(zhàn)國) 2. 戰(zhàn)國 前475年 - 前221年 4. 秦朝 前221年 - 前206年...
雞冠區(qū)調心: ______ 中國朝代歷史表: 華夏族(皇帝)--4000多年前 堯 舜 禹 夏朝--約公元前22世紀-公元前17世紀 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初-公元前11世紀 周朝--約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zhàn)國 秦朝--公元前221-元前2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