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天文訓的第一部分 《淮南子·天文訓》:“虎嘯而谷風生,龍舉而景云屬。”是什么意...
①馮馮翼翼,洞洞:都是混沌不開,沒有一定形狀的樣子。
②太昭:宇宙原始的混沌狀態(tài)。
⑥虛霩:即太虛。霩,同“廓”,空闊,開朗。
④宇宙:指時間和空間。
⑤氣:構成萬物的原始物質(zhì)。涯垠:邊際。
⑥清陽:清輕的氣。薄靡:輕微發(fā)散的樣子。
⑦重濁:沉重混濁的氣。凝竭:聚集。 ①外景:光芒在外,指火和太陽。
②含氣:吸收氣體。
③內(nèi)景:光芒在內(nèi),指水和月亮。
④施:給予。
⑤化:生成。
⑥偏氣:不正之氣。
⑦含氣:吸收的氣體。
⑧薄:逼近。
⑨感:感觸。
⑩亂:雜亂。 ①毛羽:即鳥類。
②介鱗:指龜和蛇等動物。
③蟄伏:指冬眠的動物。
④除:墜落。
⑤月死:農(nóng)歷每月晦日,月光不明,所以叫“月死”。
⑥蕁:通“覃”,蔓延。 ①標:末端。
②陽燧:一種取火的工具,是利用凹面聚光的原理取火的。
③津:生津,即化氣。
④谷風:即東風。
⑤景云:祥云。
⑥麒麟:古代傳說中的端獸,是以犀牛、長頸鹿為原型的。食:蝕。
⑦珥(ěr):通“咡”,吐絲。
⑧賁星:客星。決:溢出。
⑨誅暴:暴虐、誅殺。飄風:暴風。
⑩蟲螟:食心蟲。 ①鈞天:依據(jù)高誘注,“鈞:平也。為四方之主,故曰‘鈞天’。”
②“其星”句:角、亢、氏三星離斗杓是最近的,所以把它們劃為中央。
③蒼天:《呂覽》注:“東方二月建卯,木之中也。木色青,故曰蒼天。”
④變天:陰陽始作,萬物萌芽,故曰變天。
⑤玄天:北方十一月建子,水之中天。水色黑,故曰玄天。
⑥西北方曰幽天:西方季秋(九月),將接近于陰氣(太陰)將盛的冬天,故稱“西北方曰幽天”。
⑦西方曰顥天:西方屬金,色白,故稱“西方曰顥天”。
⑧西南方曰朱天:南方為火,西南方曰火之末,炎氣下降,為少陽,故稱“西南方曰朱天”。
⑨炎天:《呂覽》注:“南方五月建午,火之中也,火性炎上,故曰炎天。”
⑩東南方曰陽天:南方為太陽,東方為少陽,處兩陽之間,故稱“東南方曰陽天”。 ①木:即木星。古代認為木星十二年一周天,每歲行一次。太:伏羲氏占有天下的年號,祭祀為東方天帝。
②句芒:依《呂覽》注:“少昊氏之子曰重,佐木德之帝,死為木官之神。”
③規(guī):畫圓形的工具。
④炎帝:神農(nóng)氏,祭祀時為南方之帝。
⑤朱明:即祝融,炎帝后裔,后人稱為火神。
⑥衡:測量水平的工具。
⑦熒惑:因為隱約不定,使人迷惑得名。
⑧黃帝:少典之子,祭祀為中央之帝。
⑨后土:炎帝之子。
⑩繩:繩尺,木工取直的墨繩和尺子。
鎮(zhèn)星:因為二十八年運行一周天,好像鎮(zhèn)壓二十八星宿一樣,所以得名。
少昊:黃帝之子。蓐收:少昊之子。
矩:畫直角或方形的工具。
太白:早晨出現(xiàn)于東方,又叫啟明星。
顓頊:黃帝之孫。玄冥:水神。
辰星:出現(xiàn)在西方。玄武:北方七宿的總稱,形狀像龜蛇相交。 ①太陰:也叫太歲。古代天文學家假設的星名,與歲星相對應,但是與歲星的運行方向相反,主要用來紀年。四仲:即十二辰中的卯、酉、子、午,處于四面之中,也即十二節(jié)氣中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②歲星:即木星。
③四鉤:即丑寅、辰巳、未申、戌亥。
④二八十六:即歲星行二宿乘以四鈞(八辰)等于十六(宿)。三四十二:歲星行三宿乘以四仲(四辰)等于十二(宿)。
⑤十二歲:木星實際上11.86年一周天。
⑥太微:即太微垣,在北斗之南,軫宿和翼宿的北面。
⑦制:令。
⑧司:主管。
⑨建:北斗七星斗柄所指為建。建斗:即鎮(zhèn)星起于斗。
⑩鎮(zhèn):鎮(zhèn)守。行:巡查。
正月建寅:指甲寅年六月為一年之首,太陰、太歲相同。
“二百四十日”句:指出了金星的會合周期。
正:規(guī)定。
時:指季節(jié)。
饑:饑荒。 ①條風:立春時的東北風。
②明庶風:春分時的東風。
③景風:立夏時的東南風。
④涼風:立秋時的西南風。
⑤閶闔(chānɡ hé)風:秋分時的西風。
⑥不周風:立冬時的西北風。
⑦廣莫風:冬至時的北風。
⑧輕系:輕刑。
⑨去:釋放。稽留:被拘留的人。
⑩正:修正。封疆:疆界。
田疇:田地。
出:拿出。
四郊:四方之神。
縣垂:鐘磬等懸掛的樂器。 ①田:主農(nóng)官。
②司馬:主兵。
③理:主獄。
④司空:主土。
⑤都:四方官之總管。 ①太一:天帝之別名。
②紫宮:也稱為紫微。包括北天極附近的天區(qū),大致相當于拱極星區(qū),有十五星。
③咸池:在五車中,天潢南,鳥魚所在地。
④水魚:水神。
⑤天阿:應為天河。
⑥四宮:即紫微、軒轅、咸池、水魚。
⑦主:掌管。
⑧左旋:向左旋轉(zhuǎn)。
⑨峻狼之山:指北斗星至冬至時斗柄指向南極之山。
⑩牛首之山:指夏至時斗柄指向北極牛首之山。
天一:北極星的別名。
建寅:夏正以寅月為歲首。
營室:即二十八,星宿玄武七宿的第六宿。
一紀:紀年的單位,為七十六歲。
大終:即一個周期。
奇:零數(shù)。
曰:應為“日”。 ①二繩:指四辰所代表的東至與夏至、春分與秋分,把一年用相互垂直的兩條線連接起來區(qū)分季節(jié)。
②四鉤:鉤,連接。指把丑與寅、辰與巳、未與申、戌與亥八個辰鉤連起來,每鉤之間夾一維。
③報德之維:陰氣極于北方,陽氣發(fā)于東方,自陰復陽,所以稱為報德之維。古代把角稱為維。
④常羊:不進不退的樣子。 ①斗北:北斗的斗柄朝北。
②德:始生的旺氣。
③斗南:北斗的斗柄朝南。
④刑:肅殺之氣。
⑤穿:打。
⑥蟄蟲:冬眠的動物。首穴:把頭埋在巢穴中。
⑦朱天:西南方為朱天。
⑧夷丘:平整山丘。
⑨兆:開始。
⑩野:郊外。 ①火正:火旺。漏:滲漏。
②水正:水旺。
③“燥故”二句:即用炭測量濕度。炭輕濕度小,炭重濕度大。
④八尺:測日影的表。
⑤流黃:即硫磺。澤:這里用作動詞,流成河流。
⑥石精:一種五色的玉。
⑦半夏:中藥名,五月開始生,正好在夏天的一半,所以叫半夏。
⑧駒犢:即小馬和小牛。
⑨黃口:即雛鳥。 陰陽刑德有七舍①。何謂七舍?室、堂、庭②、門、巷、術、野。十二月德居室三十日,先日至十五日,后日至十五日,而徙所居各三十日。德在室則刑在野,德在堂則刑在術,德在庭則刑在巷。陰陽相德③,則刑德合門。八月、二月,陰陽氣均,日夜分平,故曰刑德合門。德南則生,刑南則殺,故曰二月會而萬物生,八月會而草木死。
兩維之間,九十一度十六分度之五而升,日行一度,十五日為一節(jié),以生二十四時之變。斗指子則冬至,音比黃鐘。加十五日指癸則小寒,音比應鐘。加十五日指丑是大寒,音比無射。加十五日指報德之維,則越陰在地,故曰距日冬至四十六日而立春,陽氣凍解,音比南呂。加十五日指寅則雨水,音比夷則。加十五日指甲則雷驚蟄,音比林鐘。加十五日指卯中繩,放曰春分則雷行,音比蕤 賓。加十五日指乙則清明風至,音比仲呂。加十五日指辰則谷雨,音比姑洗。加十五日指常羊之維則春分盡,故曰有四十六日而立夏,大風濟,者比夾鐘。加十五日指已則小滿,音比太蔟。加十五日指丙則芒種,音比大呂。加十五日指午則陽氣極,故曰有四十六日而夏至,音比黃鐘。加十五日指丁則小暑,音比大呂。加十五日指未則大暑,音比太蔟。加十五日指背陽之維則夏分盡,故曰有四十六日而立秋,涼風至,音比夾鐘。加十五日指申則處暑,音比姑洗。加十五日指庚則白露降,音比仲呂。加十五日指西中繩,故曰秋分雷戒,蟄蟲北鄉(xiāng),音比蕤賓。加十五日指辛則寒露,音比林鐘。加十五日指戌則霜降,音比夷則。加十五日指蹄通之維則秋分盡,故曰有四十六日而立冬,草木畢死,音比南呂。加十五日指亥則小雪,音比無射。加十五日指壬則大雪,音比應鐘。加十五日指子,故曰陽生于子,陰生于午。陽生于子,故十一月日冬至,鵲始加巢,人氣鐘首。陰生于午, 故五月為小刑,薺麥亭歷枯,冬生草木必死。
斗杓為小歲,正月建寅,月從開行十二辰。咸池為太歲,二月建卯,月從右行四仲,終而復始。太歲迎者辱,背者強;左者衰,右者昌。小歲東南則生,西北則殺,不可迎也,而可背也;不可左也,而可右也,其此之謂也。大時者,咸池也;小時者,月建也。天維建元,常以寅始起,右徒一歲而移,十二歲而大周天,終而復始。淮南元年冬,太一在丙子,冬至甲午,立春丙子。二陰一陽成氣二;二陽一陰成氣三。合氣而為音,合陰而為陽,合陽而為律,故曰五音六律。音自倍而為日,律自倍而為辰,故日十而辰十二。月日行十三度七十六分度之二十六,二十九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四百九十九而為月,而以十二月為歲。歲有余十日九百四十分之八百二十七,故十九歲而七閏。
日冬至子午,夏至卯西。冬至加三日,則夏至之日也。歲遷六日,終而復始。壬午冬至,甲子受制,木用事,火煙青。七十二日,丙子受制,火用事,火煙赤。七十二日戊子受制,土用事,火煙黃。七十二日,庚子受制,金用事,火煙白。七十二日,壬子受制,水用事,火煙黑。七十二日而歲終,庚子受制。歲遷六日,以數(shù)推之,七十歲而復至甲子。 ①七舍:即七處居留的地方。
②室:內(nèi)室。堂:殿堂。庭:院子。
③相德:相合、集合。 甲子受制則行柔惠①,挺群禁②,開闔扇③,通障塞,毋伐木。丙子受制,則舉賢良,賞有功,立封侯④,出貨財。
戊子受制,則養(yǎng)老鰥寡,行藱鬻⑤,施恩澤。庚子受制,則繕墻垣,修城郭,審群禁,飾兵甲,儆百官,誅不法。壬子受制,則閉門閭,大搜客⑥,斷刑罰,殺當罪,息關梁⑦,禁外徙⑧。 ①柔惠:愛撫。
②挺:寬緩。群禁:很多的禁令。
③闔扇:門扇,用木編的叫闔,用竹子編的叫扇。
④封侯:古代帝王諸侯把爵位、土地賜人,在特定疆域內(nèi)封邦建國。
⑤藱鬻(yù):飯食。
⑥搜客:搜索奸佞的人。
⑦息:關閉。關梁:關卡橋梁。
⑧外徙:人員往外遷徙。 ①燥濁:干燥、混濁。
②燥陽:干燥、溫暖。
③干:冒犯、沖犯。
④卵毈:卵壞孵不出鳥。
⑤夷:傷。疑為“電”。
⑥地動:即地震。
⑦介蟲:龜之類的長甲殼的動物。
⑧苽(qū):茭白。
⑨或存或亡:指年歲有豐收有歉收。
⑩冬乃不藏:即地氣向上散發(fā),冬天轉(zhuǎn)暖。
其鄉(xiāng):“其鄉(xiāng)”二字懷疑是衍文。 ①豐隆:即雨師,另一種說法是雷師。
②將:行、降。
③殺:殺氣。
④蜇:隱藏。
⑤青女:天神,即青霄玉女,主管霜雪。
⑥行:運行。
⑦夕:指月份的下旬。
⑧司:管理。天和:自然祥和之氣。
⑨雄鳩:布谷鳥。
⑩帝:指天帝。候歲:守望年歲。
月歸、日至:陰氣散去,陽氣歸來。
與:通“豫”,愉悅。 ①元始:干支紀年的開始。
②一終:約一千五百二十年為一終。
③二終:約三千零四十年為二終。
④三終:約四千五百六十年為三終。
⑤徙:移動。
⑥得:合乎。辰:十二辰。遷:改變。順:順序。
⑦前三后五:即前三天,后五天。
⑧首定:選擇頭所處的方向。
⑨句陳:即鉤星,在紫微垣內(nèi),靠近北極,又叫極星,一共五顆。
⑩太陰:二字疑有誤,故譯文用“某某”代替。 ①攝提格:古代以太歲在天宮運轉(zhuǎn)方向來紀年。太歲指向寅宮稱為攝提格。
②雄:指的是木星,即歲星。
③對:相對。
④單閼:卯年的別稱。
⑤大荒落:《爾雅·義疏》引李巡云:“言萬物皆藏茂而大出,霍然落落,故曰大荒落。”
⑥敦牂(zānɡ):萬物茂盛強壯的樣子。
⑦協(xié)洽:陰陽化生,萬物和諧的樣子。
⑧涒灘:萬物吐秀傾垂的樣子。
⑨作鄂:萬物隕落的樣子。
⑩困敦:即混沌。
赤:陽。奮:迅。若:順。
刑:肅殺。德:旺氣。合:聚合。
常:按照規(guī)律。不勝:不能制服。
合四歲:即從東往西,從西往南,從南至北,從北至東,四歲刑德合。
綱日:古代迷信的人附會陰陽相生相克的說法,選擇吉日干事。認為十日中有五柔五剛,即五陰五陽。
諸神:即朱鳥、鉤陳、玄武、白虎。
襲:合。 太陰位于寅辰時,把這一年稱為攝提格。跟它所對應的雄星是歲星,位于斗宿、牽牛宿之間,于夏歷正月和斗宿、牽牛宿于凌晨在東方的天空中一起出現(xiàn),東井宿、輿鬼宿和它們遙遙相望。太陰位于卯辰時,把這一年稱為單閼。歲星位于須女宿、虛宿、危宿之間,于二月和須女、虛、危三宿在凌晨在東方的天空中一起出現(xiàn),柳宿、七星宿、張宿和它們遙相呼應。太陰位于辰辰時,把這一年叫做執(zhí)除。歲星位于營室宿、東壁宿之間,于三月和營室、東壁二宿于凌晨在東方的天空中一起出現(xiàn),翼宿、軫宿和它們相對而望。太陰位于巳辰時,把這一年命名為大荒落。歲星位于奎宿、婁宿之間,于四月和奎、婁二宿在凌晨的時候一同出現(xiàn)在東方的天空中,角宿、亢宿與它們相對出現(xiàn)。太陰在午辰時,把這一年稱作敦牂。歲星位于胃宿、昴宿、畢宿之間,在五月的時間里與胃、昴、畢三宿在凌晨的時候一同出現(xiàn)在東方的天空,氐宿、房宿、心宿和它們遙相呼應。太陰位于未辰時,把這一年叫做協(xié)洽。歲星正好位于觜巂宿、參宿之間,于六月和觜巂、參二宿在凌晨的時間里一起出現(xiàn)在東方,尾宿、箕宿和它們遠遠呼應。太陰位于申辰時,把這一年命名為涒灘。歲星位于東井宿、輿鬼宿之間,在七月的時候與東井、輿鬼二宿于凌晨時一起同現(xiàn)于東方,斗宿、牽牛宿和它們遠遠相對而望。太陰位于酉辰時,把這一年叫做鄂。歲星位于柳宿、七星宿、張宿之間,在八月的時候與柳、七星、張三宿在凌晨的時間一起出現(xiàn)在東方,須女宿、虛宿、危宿和它們遙相呼應。太陰位于戌辰時,把這一年叫做閹茂。歲星位于翼宿、軫宿之間,在九月的時候和翼、軫二宿在凌晨的時間一起出現(xiàn)在東方,營室宿、東壁宿和它們遠遠相望。太陰位于亥辰時,把這一年稱為大淵獻。歲星位于角宿、亢宿之間,在十月的時候與角、亢二宿凌晨同時出現(xiàn)在東方,奎宿、婁宿和它們遠遠相對。太陰處在子辰時,把這一年叫做困敦。歲星位于氐宿、房宿、心宿之間,在十一月的時候和氐、房、心三宿凌晨同時出現(xiàn)在東方,胃宿、昴宿、畢宿和它們遠遠呼應。太陰位于丑辰時,把這一年稱為赤奮若。歲星位于尾宿、箕宿之間,在十二月的時候與尾、箕二宿在凌晨的時候同時出現(xiàn)在東方,觜巂宿、參宿和它們遙相呼應。太陰位于甲子年時,刑與德在東方宮這里會合。按“刑”以東西南北的順序運行,“德”按照東西南北中的順序運動的規(guī)律,“德”進入中宮,那么“刑”就會偏離它不能駕馭的方位,轉(zhuǎn)向了它所應處的方位,如此一來,“刑”、“德”會合同行四年后開始出現(xiàn)偏離,但是偏離十六年后又在東西南北四宮中會合同行。這樣算來,這種離、合為期二十年。可是“刑”、“德”分離的原因是由于“刑”在東西南北四宮運行完后,按規(guī)律是不可以進入中宮的,而只能轉(zhuǎn)移到屬木的東宮。太陰所居的方位,記日天干是“德”,表月地支(十二辰)是“刑”。記日天干是“德”中,把甲、丙、戊、庚、壬這五個奇數(shù)日看做是陽日,即所謂的剛?cè)眨话岩摇⒍ ⑿痢⑺取⒐镞@五個偶數(shù)看做是陰日,即所謂的柔日。作為剛?cè)盏年柕乱揽孔陨淼年杽傊畾猓屪约耗芫幼≡谒鼞撎幱诘奈恢茫醇椎挛挥诩字鳀|宮、丙德位于丙主南宮、戊德位于戊主中宮、庚德位于庚主西宮、壬德位于壬主北宮;但是看做是柔日的陰德只能通過順從陽德才能運行到東西南北中這五宮中,即乙德從庚在庚(西宮)、丁德從壬在壬(北宮)、己德從甲在甲(東宮)、辛德從丙在丙(南宮)、癸德從戊在戊(中宮)。“刑”位于卯位時,可以讓本該屬“木”的“寅、辰”也像“水”辰“亥、子、丑”一樣的“木”;“刑”位于子位時,可以讓本來屬“水”的“亥、丑”成為像“木”辰“寅、卯、辰”樣的“水”;可是“刑”位于戌申和巳未這兩個辰位時,屬“火”的巳、未兩個辰位和屬“金”戌、申二辰都不會受“刑”的影響,都堅持著自己的位置。凡是諸神的運行情況,都是把太陽作為標準來確定的,朱鳥在太陰所處的前一辰,鉤陳位于太陰所處的后三辰的位置,玄武位于太陰所處的前五辰的位置,白虎位于太陰所處的后六辰的位置。鉤陳如運動到了子辰,還和子辰所對應的玄枵次中的虛星相靠近,這時天地都一派祥和平安的景象。
冪和指數(shù)是一個概念嗎
《準南子·天文訓》講到樂律,有這樣幾句話:發(fā)出黃鐘音律的管長 9寸,它的音調(diào)叫作宮。用 9 去乘它得81。81 這個數(shù)叫作黃鐘數(shù)。12 律的每一個是根據(jù)三分損益這個原則造成的。所以將 3 乘了11次,得到的積,分管長 177147等份,177147 叫作黃鐘大數(shù),以別于黃鐘數(shù)81。很明顯,“置一而十...
底數(shù)不同的加減法如何運算?
底數(shù)相同,指數(shù)不同的加減法沒有公式,乘除法就是底數(shù)不變,指數(shù)相加減。例如:a的3次方*a的2次方=a的5次方 a的6次方\/a的4次方=a的2次方
《淮南子》是什么書?誰是淮南子?
今存內(nèi)二十一篇。以道家思想為主,糅合了儒法陰陽等家,一般列《淮南子》為雜家。實際上,該書是以道家思想為指導,吸收諸子百家學說,融會貫通而成,是戰(zhàn)國至漢初黃老之學理論體系的代表作。《淮南子》在闡明哲理時,旁涉奇物異類、鬼神靈怪,保存了一部分神話材料,像“女媧補天”、“后羿射日”...
古代人對太陽的認識
科技方面 公元前一千年的周代,那時世界上許多民族還處于鉆木取火,擦石生火的年代,西周時代的中國人已發(fā)明和使用陽燧,利用凹面鏡的聚光焦點向日取火。《周禮.秋司寇》說:司烜氏掌以夫燧取明火于日。《準南子天文訓》:故陽燧見日則燃而為火。天津市藝術博物館收藏著一件中國最早的漢代陽燧,是...
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拼音版注音
二、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原文:關于共工頭觸不周山的故事:《淮轎兆旁南子·天文訓》:“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西南,故水潦塵埃歸焉。”《國語周語》:“昔共工棄此道也,虞于湛樂,淫失其身,欲壅防百川,墜高堙庳,以...
2022年清明節(jié)可以壘墳嗎添土或修整墓地
清明節(jié)氣的變化與季節(jié)和氣候緊密相關。西漢時期的《淮團寬輪南子·天文訓》提到,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便是清明風至。清明風即清爽明凈之風。《歲時百問》解釋了清明名稱的由來,指出萬物在此時生長,皆清潔而明凈,因此得名。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寒食節(jié)的后一天定為清明節(jié)。在這個時期,...
古神話中,不周山在啥子地方?
“ 首生盤古,垂死化身。……四肢五體為四極五岳。……肌肉為田土。”看來不周山也是盤古的一個部分,不知道是哪個部分,可以稱之為天柱,雖極其重要,但卻“不周”。這個重要的東西雖然不周,但還有大用處:頂著老天爺。一旦撞翻,問題就大了。《準南子· 天文訓》:“ 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
《淮南子》,又稱《淮南鴻烈》,這個書名是什么意思?
《淮南子》在闡明哲理時,旁涉奇物異類、鬼神靈怪,保存了一部分神話材料,像“女媧補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觸不周山”等古代神話,主要靠本書得以流傳。【《淮南子》目錄】·卷一 原道訓 ·卷二 俶真訓 ·卷三 天文訓 ·卷四 墜形訓 ·卷五 時則訓 ·卷六 覽冥訓 ·卷七 精神訓 ...
二十四節(jié)氣的來歷
春秋兩季各有晝夜平分的日子,這些日子被定為“春分”和“秋分”。商朝時期只有四個節(jié)氣,至周朝增至八個,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jié)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鄧平等人制定的《太初歷》正式將二十四節(jié)氣訂于歷法,并明確了其天文位置。二十四節(jié)氣的名稱首次出現(xiàn)在西漢的《淮圓衫南子·天文訓》中,《...
指數(shù)的基本公式
我國古代“冪”字至少有十各不同的寫法。劉徽為《九章算術》作注,在《方田》章求矩形面積法則中寫道:“此積謂田冪,凡廣從相乘謂之冪( 長和寬相乘的積叫作冪) 。”這是第一次在數(shù)學文獻上出現(xiàn)冪。《準南子·天文訓》講到樂律,有這樣幾句話:“故黃鐘之律九寸,而宮音調(diào);因而九之,九九...
相關評說:
麻栗坡縣徑節(jié): ______ 從前共工與顓頊爭做皇帝,他們發(fā)怒了,碰撞了不周山.于是把天柱撞斷了,把縛地的繩子也弄斷了.天向西北傾斜了,所以日月星辰都向天邊移動;地向東南傾斜,因此江水都往東南流動.
麻栗坡縣徑節(jié): ______ 1、[Place]∶地面的某一個特定地區(qū); 2、[Point]∶一個特定的地點; 3、[Locality]∶各行政區(qū); 4、[Part,Respect]∶部分; 5、[Town crier]地保.
麻栗坡縣徑節(jié): ______ 中國是一個農(nóng)業(yè)國家,古代的各朝各代都對農(nóng)業(yè)非常重視,人類從狩獵、采集過渡到種植業(yè)以后,便逐步積累氣象條件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影響的知識. 中國早在春秋時代己知用土圭測日影的辦法定季節(jié),有了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四個節(jié)氣. 在《詩經(jīng)·豳風·七月》中已經(jīng)有“四月秀葽,五月鳴蜩”,“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的物候記載. 西漢初的《淮南子·天文訓》一書中已有二十四節(jié)氣的全部名稱. 《逸周書·時訓解》中將一年分為七十二候,每個節(jié)氣為3候,每候5天,各有一相應的物候現(xiàn)象.這是中國最早形成的結合天文、氣象、物候知識指導農(nóng)事活動的歷法.這可看作古代農(nóng)業(yè)氣象學的萌芽. 氣象學形成一門完整的獨立的學科并進行系統(tǒng)的研究則只是20世紀30~40年代以來的事.
麻栗坡縣徑節(jié): ______ 猛字 音序【M】 音節(jié)【měng】 ===================================================== 柳浪聞鶯各位芝麻竭誠為您解答 您的采納是我們堅持百度的動力
麻栗坡縣徑節(jié): ______ 太陽能是一種既環(huán)保又節(jié)能的資源,它走進我們的生活是近幾年的事情,但事實上對它的利用我們的先人早已有之.周代,我國人民即能利用凹面鏡的聚光焦點向日取火,這是我國和世界上對太陽能的最早利用.《周禮·秋官司寇》說:“司烜...
麻栗坡縣徑節(jié): ______ 農(nóng)歷二十四節(jié)氣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nóng)事的補充歷法,是古代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jīng)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二十四節(jié)氣即:立春、 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
麻栗坡縣徑節(jié): ______ 1、故事原文: 傳說盤古開天辟地,女媧用黃泥造人,日月星辰各司其職,子民安居樂業(yè),四海歌舞升平.后來共工與顓頊爭帝位,不勝而頭觸不周之山,導致天柱折,地維絕,四極廢,九州裂,天傾西北,地陷東南,洪水泛濫,大火蔓延,人...
麻栗坡縣徑節(jié): ______ “道”是老子思想體系的核心,他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四十二章),認為一切由道生出.當前學術界對老子“道”的理解,有較多的分歧.一種意見認為“道”是先天地而生的精神性實體,《老子》第二十一...
麻栗坡縣徑節(jié): ______ (2)兩漢時期:①漢武帝時,天文學家制訂出中國第一部較完整的歷書“太初歷”,開始以正月為歲首.②西漢關于太陽黑子的記錄,被世界公認為是有關太陽黑子的最早記錄.③東漢時,張衡從日、月、地球所處的不同位置,對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學解釋.④張衡發(fā)明制作的地動儀,可以遙測千里意外地震發(fā)生的方向,比歐洲早1700多年.
麻栗坡縣徑節(jié): ______[答案] 引用《淮南子》篇名辨誤 我們發(fā)現(xiàn),一些工具書,如《辭海》、《哲學大辭典·中國哲學史卷》、《中國神話傳說詞典》等,在引用《淮南子》(《淮南鴻烈》)原文時,提到書中篇名,往往說《天文訓》、《時則訓》、《道應訓》……,將“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