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官職品級制度
正一品官員包括:
- 太師、太傅、太保、左/右丞相、少師,少傅,少保
- 王
從一品官員包括:
- 樞密使、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 開府儀同三司
- 驃騎大將軍
正二品官員包括:
- 知樞密院事、參知政事、同知樞密院事,太尉
- 特進
- 輔國大將軍、鎮(zhèn)國大將軍
- 開國郡公
從二品官員包括:
- 簽書樞密院事、觀文殿大學士、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御史大夫、六部尚書、左右金吾衛(wèi)/左右衛(wèi)上將軍、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州牧、殿前都指揮使、節(jié)度使
- 開國縣公
正三品官員包括:
- 觀文殿學士、翰林/資政/保和殿大學士、翰林學士承旨孝茄、翰林學士、資政/保和/端明殿學士、龍圖/天章/寶文/顯謨/徽猷/敷文閣學士、樞密直學士、左右散騎常侍、權(quán)六曹尚書
從三品官員包括:
- 龍圖/天章/寶文/顯謨/徽猷/敷文閣直學士、御史中丞、開封尹、尚書列曹侍郎、諸衛(wèi)上將軍、太子賓客/詹事
正四品官員包括:
- 給事中、中書舍人、太常/宗正卿、秘書監(jiān)、諸衛(wèi)大將軍、殿前副都指揮使、承宣使
從四品官員包括:
- 保和殿/龍圖/天章/寶文/顯謨/徽猷/敷文閣侍制、左右諫議大夫、權(quán)六曹侍郎、國子祭酒、少府/將作監(jiān)、諸衛(wèi)將軍
正五品官員包括:
- 馬/步軍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觀察使、通侍/正侍/宣正/履正/協(xié)忠/中侍大夫
從五品官員包括:
- 太常/宗正少卿、秘書少監(jiān)、內(nèi)客省使、延福宮使、景福殿使、樞密都承旨、中亮/中衛(wèi)/翊衛(wèi)/親衛(wèi)大夫、殿前馬/步軍都虞候、防御使、捧日/天武/龍神衛(wèi)四廂都指揮使、團練使、諸州刺史、駙馬都尉
正六品官員包括:
- 集英殿修撰、左右司郎中、國子司業(yè)、軍器監(jiān)、都水使者、內(nèi)侍省都知/副都知、宣慶/宣政/昭宣使、拱衛(wèi)/左武/右武大夫、內(nèi)侍省押班、樞密承旨/副承旨
從六品官員包括:
- 起居郎、起居舍人、侍御史、左右司員外郎、右文殿/秘閣修撰、開封少尹、開封府判官/推官、少府/將作/軍器少監(jiān)、和安/成和/成安大夫、陵臺令
正七品官員包括:
- 殿中侍御史、左右司諫、侍講、直龍圖/天章/寶文閣、樞密副承旨、武功至武翼大夫、成全/平和/保安大夫、翰林良醫(yī)、赤縣令
從七品官員包括:
- 左右正言、符寶郎、監(jiān)察御史、直顯謨/徽猷/敷文閣、太常/宗正/秘書丞、大理正、著作郎、崇政殿說書、內(nèi)符寶郎、正侍至右武郎、武功至武翼郎、和安至保安郎、翰林醫(yī)官、合門宣贊舍人、判太醫(yī)局令、翰林醫(yī)效/醫(yī)痊
正八品官員包括:
- 秘書郎、太常博士、樞密院計議官/編修官、敕令所刪定官、直秘閣、著作佐郎、國子監(jiān)丞、國子博士、大理司直/評事、訓武/修武郎、內(nèi)常侍、京府判官、京畿縣令、赤縣丞、太史局五官正、中書/門下省錄事、尚書省都事
從八品官員包括:
- 少府/將作/軍器/都水監(jiān)丞、秘書省校書郎/正字、太常寺奉禮郎/太祝、太學/武學/律學博士、主管太醫(yī)局、合門祗候、東/西頭供奉官、從義/秉義郎、節(jié)度掌書記、觀察支使、承直/儒林/文林/從事/從政/修職郎、京畿縣丞、諸州縣令/丞、赤縣尉、防御/團練副使、太史局丞/直長/靈臺郎/保章正、翰林醫(yī)愈/醫(yī)證/醫(yī)診/醫(yī)候、守闕主事/令史/書令史
正九品官員包括:
- 殿頭高品、郊社/籍田/太官令、國子太學正/錄、武學諭、律學正、太醫(yī)局丞、忠訓/忠翊/成忠/保義郎、挈壺正、京畿縣尉、諸州別駕/長史/司馬、樞密院守闕書令史
從九品官員包括:
- 高班、黃門內(nèi)品、承節(jié)/承信/迪功郎、諸州縣尉、城砦/馬監(jiān)主簿、諸州司士/文學/助教、翰林醫(yī)學
以上是宋朝官員品級的詳細列表,每個條目一段,條目之間換行,保留了編號。
古代官職由小到大排名??
清朝官職制度中的九品十八階,以品級從低到高排列,具體如下:1. 從九品:包括翰林院待詔等文職京官,和府廳照磨等文職外官。2. 正九品:如禮部四譯會同官序班等文職京官,和按察司照磨等文職外官。3. 從八品:例如翰林院典薄等文職京官,和布政司照磨等文職外官。4. 正八品:如司務(wù)等文職京官,...
品級官職 什么時候出現(xiàn)
秦朝的時候出現(xiàn)了三公: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組成中樞機構(gòu)。漢代基本沿襲三公,下設(shè)九卿,后世又演變?yōu)槿×恐啤V虚g省略。。。到清時出現(xiàn)樓主所說的品級官職,清分九品,每品有正、從之分,共十八級 丞相(輔佐皇帝的最高政務(wù)長官)正一品——(文)太師、太傅、太保、大學士。(武)領(lǐng)侍衛(wèi)內(nèi)大臣。從...
華夏歷朝歷代、歐洲各世紀等時代的軍隊、官政等機構(gòu)的階級等級...
唐代的官階品軼制度 ——官職品級——正一品:職官:太師、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天策上將 爵:王 從一品:職官: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文散官:開府儀同三司 武散官:驃騎大將軍 爵:嗣王、郡王 勛:國公 正二品:職官:尚書令(因李世民曾任此職,后來此職一直空置)、大行臺...
知府知州知縣的區(qū)別
4. 知縣是明清官制中的正七品官職。唐代時已有其雛形,當時稱佐官代理縣令為知縣事。宋代正式設(shè)立此官職,通常派遣朝官擔任縣的長官,管理縣的行政事務(wù),簡稱知縣。5. 具體的官職品級示例包括正一品文職京官如太師、太傅、太保、殿閣大學士,以及從一品文職京官如少師、少傅、少保等。正二品文職京官如太子...
中國古代的官職從哪個皇帝開始實行品級制度的?
中國古代的官職從哪個皇帝開始實行品級制度的? 我來答 2個回答 #熱議# 職場上受委屈要不要為自己解釋?匿名用戶 2014-05-12 展開全部 應(yīng)該是:魏晉時期 九品中正制三國時魏文帝曹丕采用吏部尚書陳群的建議,實行“九品官人法”,亦即“九品中正制”。以后這種制度成為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主要取士制度。《中國古代...
明朝官職品級分別有哪些?
明朝(中央官員品級)1、三公、三孤 三公:太師、太傅、太保(正一品)三孤:少師、少傅、少保(從一品)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從一品)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正二品)這些均為加官,用來表明受官者的功績與崇高身份,沒有實際管轄范圍。2、六部 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 ...
古代正一品和從一品是什么區(qū)別?
在九品官員品級中,一品最大,九品是最低一級,每一品又分正和副兩級,這樣九品就演化出十八個級別,這就是九品十八級的來歷。在后來朝代中逐漸把發(fā)展官職品級評定的制度,使官職品級評定逐漸成熟,每一品總共是有正從區(qū)分,最高的品級是一品,最高的是正一品,往下一等就是從一品。品級的主要作用是在...
明朝官職品級
此外,明朝的官職體系還包括了一些特殊的職位,如錦衣衛(wèi)、東廠等特務(wù)機構(gòu)的官員,他們的品級可能不高,但實際權(quán)力卻很大。總的來說,明朝的官職品級制度是一個復雜而精細的體系,它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等級制度和官僚制度的特點。如果你對這個話題感興趣,我建議你可以進一步閱讀一些專門的歷史書籍或資料,以...
宋朝官職品級
這類官有兩種情況,第一,在宋太祖、太宗統(tǒng)一五代十國的過程中,留用了大批各國舊官員,使他們保持官位,領(lǐng)取俸祿,但不使掌握實權(quán)(只對其中認為可靠者安排一些實際職務(wù));第二,對于宗室、外戚、勛舊,也僅授予高官,優(yōu)加俸祿,而不給實職。至真宗時,便把這些措施加以制度化。按照這個制度,一般...
明朝地方官職品級
地方官職 一、府 1、知府 一人 正四品 府 2、同知 無定員正五品府 3、通判無定員正六品府 4、推官 一人正七品府 5、經(jīng)歷 一人正八品府經(jīng)歷司 6、知事 一人正九品府 7、照磨 一人從九品府照磨所 8、檢校 一人未入流府 9、司獄 一人未入流府司獄司 二、州 1、知州 一人 從五品 州 2、...
相關(guān)評說:
金水區(qū)法面: ______[答案] 唐代對三品以上官,用“冊授”;五品以上官,用“制授”,六品以下官,用“敕授”.唐代文官官階分為九品,除正一品不... 縣的長官統(tǒng)稱縣令. 宋朝政治體制的主要特點是加強中央集權(quán),在職官制度上,中央集權(quán)、百官權(quán)力分散、重文輕武.宋朝官...
金水區(qū)法面: ______[答案] 北宋武官官階,太尉為武階之首. “承信郎” 三班借職 從九品,再往下是“下班祗應(yīng)” 殿侍 無品. 宋代防武人如同防賊,官職雖小也不會不經(jīng)過朝廷. 南宋初年,武人地位較北宋有所提高.韓世忠之子不足十歲,因父蔭被朝廷授官保義郎,第50階,正...
金水區(qū)法面: ______ 宋代的武官官銜: 武將,武階官就相當于上校、上尉之類,而差遣則相當于軍長、團長之類.研究宋代官制,就必須分清楚什么是階官,什么差遣. 宋朝的傳統(tǒng)是“重階不重品”,所以我們先介紹一下階官. 太尉 1 正二品 通侍大夫 2 正五...
金水區(qū)法面: ______ 宋朝有刺史,史料記載:(刺史)從五品掌州之治宋不設(shè)“太守”,“刺史”乃虛銜. 至于知府,正確稱呼好象叫府尹.(府尹)開封尹正三品掌府之事宋于首都、陪都及特要之地稱“府” 附宋官員品級: 宋代官職表(三師) (三公) (三...
金水區(qū)法面: ______[答案] 宋朝政治體制的主要特點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quán)的加強,體現(xiàn)在職官制度上,有五大特點,即中央集權(quán)、皇帝集權(quán)、百官權(quán)力分散、重文輕武和軍事上內(nèi)重外輕.宋朝的政治體制演變,以元豐(宋神宗年號)改制為界限,改制前與后各為一階段,南宋又...
金水區(qū)法面: ______ 宋初的封爵增加到十二級,為王、嗣王、郡王、國公、郡公、開國公、開國郡公、開國縣公、開國侯、開國伯、開國子、開國男.公、侯、伯、子、男都帶本郡縣開國,到封國公時,則稱某國公.初次只封小國、然后改移大國.皇子、兄弟封國...
金水區(qū)法面: ______ 宋代怎么沒有三省六部?三省:門下省:又稱“左省”、中書省:又稱“右省”、尚書省:又稱“都省”.吏、戶、禮、兵、刑、工六部自然也有,但是宋承唐制,抑又甚焉.宰相不專任三省長官,尚書、門下并列于外,又別置中書禁中,是為政事堂,與樞密對掌大政.各級官府層次重復,疊床架屋,三省六部職能不突出,三省不如唐代、六部不如明清那樣顯赫罷了.故史曰“故三省、六曹、二十四司,類以他官主判,雖有正官,非別敕不治本司事,事之所寄,十亡二三.”
金水區(qū)法面: ______[答案] 宋朝掌握軍事的部門是樞密院,也就是“二府三司”中二府的“西府”,最高長官稱“樞密使” 掌握財政權(quán)力的機構(gòu)為“二府三司”中的“三司”,即鹽鐵、戶部、度支三司,其長官稱“三司使” 不過,宋朝時候,為了分散相權(quán),這些機構(gòu)的最高...
金水區(qū)法面: ______ 從五品 宋朝官職等級: 從五品:【職官】:太常/宗正少卿、秘書少監(jiān)、內(nèi)客省使、延福宮使、景福殿使、樞密都承旨、中亮/中衛(wèi)/翊衛(wèi)/親衛(wèi)大夫、殿前馬/步軍都虞候、防御使、捧日/天武/龍神衛(wèi)四廂都指揮使、團練使、諸州刺史、駙馬都尉 知州(例如泰安州知州) – 相當于現(xiàn)在的地級市市長 按照州的職能,應(yīng)該等同于現(xiàn)在的地市一級的行政級別.《水滸傳》出現(xiàn)過一個無名的泰安州知州.宋朝知州一職為從五品,一般由從五品京官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