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西歐文化的主要內容
一、基督教文化
1. 形成基督教文化的原因
中世紀西歐形成基督教文化的原因,或者說,基督教會對文化教育的壟斷,原因很簡單,中世紀初期日耳曼人上自國王,下至平民,都是文盲。他們文化上的這種原始狀態(tài),使其不可能一下子消受古希臘羅馬文化的各項成果。較高文化在蠻族中的普及與提高,需要一個過程,而當時有文化的人只有基督教士,這就造成基督教會在中世紀的文化壟斷地位。應該注意的是,西歐文化自公元三世紀以來已經衰落,基督教文化的形成,是其衰落的結果,而不是其衰落的原因。
2. 加洛林王朝藝術
隨著基督教的傳播和深入,8世紀中至9世紀末,西歐形成了加洛林王朝藝術。這是日耳曼人對基督教、拜占廷和古希臘羅馬風格的大規(guī)模模仿和學習,其推動人是查理曼。他大興宮殿和教堂建筑,成立宮廷學院,要求教會和修道院辦起學校,開設了文法、修辭、邏輯、算術、幾何、天文、音樂課程。這些學科的設置,自然都與宗教有關,但對于這些學科來說,至少起到了傳宗接代的作用。在此基礎上,11至13世紀,基督教文化發(fā)展起來了。
3. 文學詩歌
① 拉丁文學
拉丁文是中世紀西歐普遍使用的文字。拉丁文學的主要表現形式是“圣歌”,激游深沉凝重。例如,一首圣歌的格式是這樣:“我信仰圣靈,信仰神圣的天主教會……”青年學子們用拉丁文即興創(chuàng)作為:“我信仰悅目的瓊漿,還信仰酒家店東的酬應……”
② 方言文學
口頭創(chuàng)作,以口相傳,如民謠類英國的《羅賓漢》,英雄史詩類法國的《羅蘭之歌》,德國的《尼布龍根之歌》,還有貴族抒情詩。方言史詩和方言抒情詩融合發(fā)展,就形成騎士文學。騎士文學歌頌的是“溫文爾雅的愛情”,推崇騎士風度:舉止禮貌,談吐文雅,對女士要溫柔體貼,對貴婦要崇拜尊敬。騎士文學描寫的往往是騎士愛上了領主的妻子,忠與愛的手明沖突。以上都屬于貴族文學。對于市民,則出現城市方言文學。主要是故事詩和寓言,如法國的《狐貍列那的故事》。經常的題材是諷刺教士引誘商人之妻,聰明機智者戰(zhàn)勝強暴。
4. 建筑藝術
主要是教堂建筑。11至12世紀初出現羅馬式建筑,12世紀中期至14世紀中期形成哥特式建筑,兩者均為石結構。羅馬式建筑的特點:厚墻,圓拱,小窗戶。顯示出雄偉和強有力的觀念,但陰暗的內部,又顯示出神秘與超世的意境。哥特式建筑的典型是巴黎圣母院。其已屬于整體骨架式,立柱,尖拱,小尖塔,彩色玻璃窗,整個建筑高大,羅馬式則達不到。哥特式建筑已脫離古羅馬藝術影響。高聳入云的尖塔把人的目光引向虛渺的天空,使人忘卻今生,幻想來世。哥特式藝術是以基督教思想為中心的、中世紀西歐文化發(fā)展的頂峰。
5. 大學的興起
從12世紀開始一些大學紛紛建立。這時建立的大學,一般都同基督教會有關。歐洲最早建立的巴黎大學,就是在大教堂學校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意大利北部以研究法律著稱的波倫那大學,英國的牛津大學,以及其它歐洲國家最早的大學都是在主教批準下建立的。集體授課,贈授學位,畢業(yè)時身著教士服裝(方帽及黑外衣)都是中世紀大學的傳統(tǒng)。中世畢鉛告紀西歐的大學生的生活比較貧困,當時和現在一樣,常用的方式是給家里寫信要錢。一位法國詩人草擬了這樣一封信:“親愛的父親,我已身無分文,除您之外沒人給我一分,大學里所有花費實在太高……為喝酒、吃面包、看病和學習,我已債務纏身,為洗衣和理發(fā),我打了白條,為還債我給您寫信,既表問候也請寄錢。”大學學位最初是一種教師執(zhí)照,獲得者可得到榮譽或行會工匠師傅那樣的權利。大學在形式上也是一種可擁有財產的社團、行會機構,以后逐漸擺脫外界如教會控制。所以教會在回顧這一段歷史時,就一再提到它為人類近代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貢獻了學校和大學。
總之,整個中世紀西歐文化,包括文藝復興初期在內,都是以基督教為題材、以基督教思想為背景的。可以說,西歐中世紀文化的主體,就是基督教文化。近代西方文化的基礎,已經牢固地樹立起來了。
二、教父哲學和經院哲學
中世紀是信仰的世紀,中世紀的哲學家都很關心人類生存的重大問題:人類的本能,人生的目的?上帝的存在與象征,等等。相反,現代哲學家對這些問題不置可否,如存在主義哲學認為生活就是存在,人生追求的就是存在的過程……
1. 教父哲學
所謂教父,就是基督教會對公元2世紀以后制定或解釋基督教教義、闡發(fā)圣經做出了貢獻的一些神學家的尊稱。教父們吸收了希臘、羅馬的哲學思想,寫了大量著作,解釋圣經,闡發(fā)教義,使基督教進一步哲學化、理論化,形成一套比較系統(tǒng)的神學思想。這些教父之中,奧古斯丁(354~430年)在創(chuàng)立基督教神學體系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
奧古斯丁把普羅提諾等人(205?~270年,新柏拉圖主義創(chuàng)始人)的新柏拉圖主義與圣經結合起來,對先前的教父已經提出的上帝創(chuàng)世說、三位一體說進一步進行了論證,并提出了原罪說和選民說,從而奠定了比較完整的基督教神學理論體系。
古希臘的人性觀認為人是一個理性動物,任何人只要善于利用其理性,就能使他的生活成功。奧古斯丁拋棄了古典理性主義的人性觀,認為人性最重要的因素是人類行動的盲目性,這種盲目性并不是由于個人缺乏遠見那種偶然盲目性,而是人性中固有的永恒的因素。這就是奧古斯丁所說的原罪。根據原罪說,每個人將敗壞的本性隨身帶進這個塵世,此本性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可能變好的。所以,整個人類都需要救贖,但人又無力自救,必須依靠上帝和基督。這樣人與外部世界的關系問題就被人與上帝的關系問題所代替,原罪說也就成為基督教救世論的基礎。
奧古斯丁救世論的中心是教會,教會是上帝所指派的拯救人類的工具,一個人若不能成為教會的一員絕對不能得救,教會是上帝與信徒個人之間的媒介。同時,教會是一個信仰共同體(這是前所未有的!)它與其他的社會團體都不同,因為它們都與塵世的事物聯系著,只有基督教的信仰共同體才開辟了通向永恒幸福的道路。這種基督教信仰共同體的激進代表,就是歐洲在4世紀初開始的禁欲運動和修道院制度。一些修道士為了追求一種純潔的信徒社團,決意摒棄一切社會交際和社會責任。然而問題是,大多數基督徒還生活在塵世中,作為一名官員,一個士兵或一個農人,是否還應承擔其對塵世社會的責任?由此引出了更一般的問題:信仰共同體與世俗共同體各自的性質以及它們的相互關系是怎樣的。奧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中對這一問題做了回答,他的觀點后來成為整個中世紀教會恪守的正統(tǒng)原則。
奧古斯丁的教父哲學反映了西羅馬帝國滅亡前夕人們由于失望所產生的虛幻理想。進入中世紀,基督教的教父哲學一直占統(tǒng)治地位,直到11世紀。
2. 經院哲學的形成
如果說,晚期羅馬帝國的社會思潮是從理性走向神秘信仰,那么,經院哲學的形成則標志著理性的重新興起。因為經院哲學的基礎,就是“盡可能把信仰和理性結合起來”。被稱為最后一個教父和第一個經院哲學家坎特伯雷大主教安塞倫(1033~1109年)說,我不是為信仰而尋求理解,我是為了理解而信仰的。從而表明他相信人的理性有力量闡明基督教信仰的奧秘,基督教義的真理應該并能經得住推敲。
經院哲學的發(fā)展和成熟,與11世紀以后西歐城市興起和商品經濟關系的發(fā)展有關,社會生活安定,人們有了自信心,便開始相信自己的理性;同時,這也與12世紀時亞歷士多德哲學在西歐的復興分不開。由于十字軍東征,在西方失傳多年的亞歷士多德的主要著作《形而上學》、《物理學》、《靈魂論》陸續(xù)被譯成拉丁文,阿拉伯學者阿維森納等人的注釋也隨之在西歐流傳。面對當時無與倫比的亞歷士多德自然科學和哲學思想,基督教會先是怕,既而禁,隨之將它吸收進基督教神學中來。而完成這一吸收工作的就是經院哲學的集大成者托馬斯·阿奎那(1225~1274年)。
簡述西歐封建制度的內容
封建主對其領地上的農奴擁有行政和司法權力,這是中世紀西歐封建制度的一大特征。英國的莊園是這一制度的典型例子。到了13世紀,英國莊園經濟達到頂峰。隨著生產力的提升和農業(yè)的進步,莊園經濟得到了發(fā)展,組織結構也更加完善。14世紀以后,隨著城市化和商品貨幣關系的發(fā)展,一些領主開始出租莊園,并將勞役地...
十五十六世紀歐洲有哪些文化上的大事
文藝復興,歐洲特定歷史時期,是指十三世紀末葉在意大利各城市興起,以后擴展到西歐各國,于16世紀在歐洲盛行的一場思想文化運動,帶來一段科學與藝術革命時期,揭開了近代歐洲歷史的序幕,被認為是中古時代和近代的分界。馬克思主義史學家認為是封建主義時代和資本主義時代的分界。中世紀末期,隨著奧斯曼對東...
西歐中世紀封建制度
西歐封建制度是中古歐洲歷史的一項核心內容,而西歐封建制度的核心內容是西歐封建等級制度。在整個中古時期,羅馬天主教在經濟上占據當時西歐土地的三分之一,政治上與世俗王權分庭抗禮,在思想文化方面形成一元壟斷,可謂是處于一種萬流歸宗的地位。城市是文明形成的一個重要標志,西方文明與東方文明在許多...
歐洲中世紀的文化有何意義?
1. 文化:在中世紀,西歐文化教育受到教會的嚴格控制。教會宣揚三位一體、原罪說等經院哲學,嚴格控制科學思想的傳播,學校教育也是為了服務神學。德國宗教改革后,意大利產生了文藝復興運動,并擴展到歐洲許多國家。在這個時期,許多哲學家、文學家、藝術家和科學家涌現出來,極大地促進了歐洲文化的發(fā)展。2....
文藝復興時期歐洲文學以什么為內容
文藝復興時期西歐的新文學是以人文主義思想為內容的。文藝復興時期文學是14世紀后期至16世紀初的資產階級反封建斗爭,以人文主義文學為主流。在歐洲許多國家先后發(fā)生的文化和思想上的革命運動。這個時期,資產階級繼承和發(fā)展了中古市民階層反教會反封建的精神。并吸取了十二三世紀十字軍東侵,和阿拉伯人帶來的...
14至19世紀初歐洲資本主義能攻強勢崛起文化,政治,科技條件分別是什么...
文化:先是14--16世紀的文藝復興運動 喚起了人性的覺醒,人性開始從歐洲封建的基督教神學世界觀的束縛中解放出來,緊接著17--18世紀又開始了啟蒙運動,經過這數百年的思想解放運動資本主義文化開始成熟 政治:西歐各國資產階級的反封建斗爭打擊了封建世俗統(tǒng)治,資本主義統(tǒng)治率先確立,表現了強大的生產力的...
18世紀歐洲各國歷史文化背景
另外,由于商業(yè)上的需要,部分技術孕育而生,成為工業(yè)革命之濫觴。而在技術外,生產與管理方式在西歐逐漸發(fā)生改變:傳統(tǒng)世襲的學徒制逐漸被破壞,分工與工廠生產方式開始抬頭。藝術與文化上,追尋希臘與古羅馬風格的新古典主義盛行西方世界,并影響印度與中國的宮廷藝術。但同樣的,中國和大洋洲的文化物品流入...
西歐中世紀歷史 誰知道
西歐中世紀一般被認為是一個文化衰落的時期,甚至“黑暗”的時期,并且把造成這種“黑暗”和“文化倒退”的原因完全歸咎于基督教會.事實上,在西歐中世紀早期(公元5—11世紀),教會的活動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為西歐文化的發(fā)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基督教是古典文化的主要繼承者,它在客觀上促進了中世紀早期西歐文化的復興,奠定了...
西歐文化為什么會變成復線多元的發(fā)展趨勢?
6世紀之后的西歐文明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以農奴制為核心的新的封建經濟形態(tài)逐步形成——中世紀時代。其政治重心由以意大利為中心的環(huán)地中海地區(qū)遷至以法蘭克為中心的內陸地區(qū);其統(tǒng)治民族由羅馬拉丁民族轉化為日耳曼民族;其精神文化的主體由世俗性極強的羅馬文化轉化為宗教色彩甚濃的基督教文化。由于...
西歐中世紀史內容簡介
在佩因特的原著基礎上,蒂爾尼進一步豐富了內容,增加了教會史、法制史和政治思想史等領域的探討,使得內容更加全面豐富。自1953年首次出版以來,《西歐中世紀史》不斷修訂再版,暢銷半個世紀,被廣泛應用于歐美高等教育,其詳略適宜,既滿足了專業(yè)學者的需求,也適合一般讀者閱讀。兩位史學家在浩如煙海的...
相關評說:
博興縣齒輪: ______ 教會文學 英雄史詩 騎士文學 城市文學
博興縣齒輪: ______ 中世紀是西歐歷史上極為重要且不可或缺的時期,對西歐后世的影響極為深遠.中世紀在歷史上主要起到了對西方文明承上啟下的作用,一方面它繼承和沿襲了古典文化,并將外來文化、古典文化和自身的基督教、日耳曼文化加以融合;另一方面它影響了西歐后世的發(fā)展,諸如醞釀了文藝復興運動,奠定了近代科學的基礎等等.
博興縣齒輪: ______ 即: 【隨著西羅馬帝國被日耳曼人所滅,相繼出現了一批蠻族國家.先后有法蘭克、... 巴伐利亞和薩可遜的一些部落,成為當時西歐最強大的國家,并建立了封建采邑制. ...
博興縣齒輪: ______ 哈哈,樓上在講笑話呢.以前很多學者把中世紀描述成一潭死水,愚昧,迷信,戰(zhàn)亂,饑餓,瘟疫橫行的黑暗年代,現在基本沒有這個提法了,倒是有很多天主教學者把中世紀說成人們虔誠友愛,安享田園生活的年代.不管怎么說,歐洲中世紀經濟封閉,基督教在社會生活中舉足輕重,后期文藝復興的潛流暗潮涌動,這些是毋庸置疑的.
博興縣齒輪: ______ 只能說是比較概括的說法,西歐中世紀一般被認為是一個文化衰落的時期,甚至“黑暗”的時期,并且把造成這種“黑暗”和“文化倒退”的原因完全歸咎于基督教會.但是事實上,在西歐中世紀早期(公元5-11世紀),教會的活動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為西歐文化的發(fā)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基督教是古典文化的主要繼承者,它在客觀上促進了中世紀早期西歐文化的復興,奠定了中世紀西歐教育的基礎,促進了西歐各民族文化的交流. 中世紀的西歐也有是有發(fā)展的,比如莊園與農業(yè)的發(fā)展、城市的興起.社會永遠都是在不斷進步的、我認為任何事都不是絕對的,歷史更要從辯證的角度去看待.
博興縣齒輪: ______[答案] 第一:基督教思想 基督教思想制約著中世紀文化.雖然當時的作家所受的影響有深淺的不同,但是,在基督教思想逐漸深入到各個文化領域,并成為中世紀精神支柱的過程中,各類文學無不打上了它的印跡.有些文學作品公開宣揚禁欲主義和來世思想...
博興縣齒輪: ______[答案] 中世紀是西歐歷史上極為重要且不可或缺的時期,對西歐后世的影響極為深遠.中世紀在歷史上主要起到了對西方文明承上啟下的作用,一方面它繼承和沿襲了古典文化,并將外來文化、古典文化和自身的基督教、日耳曼文化加以融合;另一方面它影...
博興縣齒輪: ______ 封君封臣制
博興縣齒輪: ______ 西方文化指的是西歐、北美的現代文化,包括西方世界中共同的標準、價值觀、風俗等.與西方這個詞相對應的是東正教、亞洲或者伊斯蘭國家,或者第三世界發(fā)展中國家...
博興縣齒輪: ______ 一、 中世紀文學的文化歷史背景與基本特點 毫無疑問,歐洲中世紀新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使得封建地主階級與農奴之間的矛盾成為社會的主要矛盾.封建地主階級的文化形態(tài)與農民階級文化形態(tài)的對立,是中世紀歐洲新質文化和文學性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