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杜鵑啼血”是什么意思? 杜鵑啼血的成語
很早很早以前,位于四川的蜀國有個國王,名叫望帝。望帝是個人人愛戴的好皇帝。他愛百姓也愛生產(chǎn),經(jīng)常帶領(lǐng)四川人開墾荒地,種植五谷。辛苦了許多年,把蜀國建成為豐衣足食、錦繡一般的天府之國。
有一年,在湖北的荊州地方,有一個井里的大鱉成了精靈,幻成了人形。可是,他剛從井里來到人間便不知何故死了。奇怪的是,那死尸在哪里,哪里的河水就會向西流。于是,鱉精的尸體就隨著西流水,從荊水沿著長江直往上浮,浮過了三峽,浮過了巴瀘,最后到了岷江。當鱉精浮到岷山山下的時候,他突然活了過來,他便跑去朝拜望帝,自稱叫做“鱉靈”。說來也巧,鱉靈正碰見望帝愁眉不展,嗟呼長嘆,便忙問為什么如此惆悵。望帝見到鱉靈,非常喜歡他的聰明和誠懇,便告訴了他緣故。
原來,有一大群被蜀人燒山開荒趕走的龍蛇鬼怪,不愿離開天府之國的寶地,更不情愿看到蜀人把自己的家園建成樂園,他們便使了妖術(shù),把現(xiàn)在川西原來一帶的大石,都運到夔峽、巫峽一帶的山谷里,堆成崇山峻嶺,砌成龍穴鬼窩,天天在那里興風作浪,將萬流歸海的大水擋住了。結(jié)果,水流越來越大,水位越來越高,將老百姓的房屋、作物甚至生命,埋葬在無情的洪水里面。大片大片的梯田和平地,人們生活的地方,變成了又黑暗又污穢的海底。這種百姓遭殃受罪的情景已經(jīng)很長時間了,可是誰也沒有辦法,望帝因而茶不思、飯不香,心中難受。
鱉靈聽后,便對望帝說:“我有治水的本領(lǐng),我也不怕什么龍蛇鬼怪,憑著我們的才智一定能戰(zhàn)勝邪惡。”望帝大喜過望,便拜他做了丞相,令他去巫山除鬼怪,開河放水救民。
鱉靈領(lǐng)了圣旨,帶了許多有本領(lǐng)的兵馬和工匠,順流來到巫山所在,和龍蛇斗了六天六夜,才把那些兇惡頑劣的龍蛇捉住,關(guān)在了滟滪堆下的上牢關(guān)里。接著,他又帶領(lǐng)人們和鬼怪拼斗了九天九夜,才把那些邪惡狡猾的鬼怪捉住,關(guān)在了巫山峽的鬼門關(guān)里。然后,鱉靈著手把巫山一帶的亂石高山,鑿成了夔峽、巫峽、西陵陜等彎曲峽谷,終于將匯積在蜀國的滔天洪水,順著七百里長的河道,引向東海去了。蜀國又成了人民康樂、物產(chǎn)豐饒的天府之國。
望帝是個愛才的國王,他見鱉靈為人民立了如此大的功勞,才能又高于自己,便選了一個好日子,舉行了隆重的儀式,將王位讓給了鱉靈,他自己隱居到西山去了。
鱉靈做了國王,便是“從帝”。他領(lǐng)導蜀人興修水利,開墾田地,做了許多利國利民的大好事,百姓過著快樂的生活,望帝也在西山過著清心寡欲的日子。
可是,后來情況慢慢起了變化。叢帝有點居功自傲,變得獨斷專行,不大傾聽臣民的意見,不大體恤老百姓的生活了。人們?yōu)榇顺钇饋砝病?br />
消息傳到西山,望帝老王非常著急,常常食不好寢不安,半夜三更還在房里踱來踱去,想著勸導叢帝的辦法。最后,他還是決定親自走一趟,進宮去勸導叢帝。于是,第二天早晨,他便從西山動身進城去訪叢帝。
這個消息很快就被老百姓知道了,大家都誠心誠意地期望叢帝能悔過反省,便一大群一大群地跟在望帝老王的后面,進宮請愿,結(jié)果,便連成了很長很長的一支隊伍。
這一來,反而把事情弄僵了。叢帝遠遠地看見這種氣勢,心里起了疑惑,認為是老王要向他收回王位,帶著老百姓來推翻他的。叢帝心中慌了,便急忙下令緊閉城門,不得讓老王和那些老百姓進城。
望帝老王無法進城,他靠著城門痛哭了一陣,也只好無奈地回西山了。可是,望帝老王覺得自己有責任去幫助叢帝清醒過來,治理好天下,他一定要想辦法進城去。他又想呀想呀,終于想到只有變成一只會飛的鳥兒,才能飛進城門,飛進宮中,飛到高樹枝頭,把愛民安天下的道理親自告訴叢帝。于是,他便化為一只會飛會叫的杜鵑鳥了。
那杜鵑撲打著雙翅飛呀飛,從西山飛進了城里,又飛進了高高宮墻的里面,飛到了皇帝御花園的楠木樹上,高聲叫著:“民貴呀!民貴呀!”
那叢帝原來也是個清明的皇帝,也是個受到四川百姓當成神仙祭祀的國王。他聽了杜鵑的勸告,明白了老王的善意,知道多疑了,心中很是愧疚,以后,便更加體恤民情,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好皇帝。
可是,望帝已經(jīng)變成了杜鵑鳥,他無法再變回原形了,而且,他也下定決心要勸誡以后的君王要愛民。于是,他化為的杜鵑鳥總是晝夜不停地對千百年來的帝王叫道:“民貴呀!民貴呀!”但是,以后的帝王沒有幾個聽他的話,所以,他苦苦地叫,叫出了血,把嘴巴染紅了,還是不甘心,仍然在苦口婆心地叫著“民貴”!
后代的人都為杜鵑的這種努力不息的精神所感動,所以,世世代代的四川人,都很鄭重地傳下了“不打杜鵑”的規(guī)矩,以示敬意。
【古詩詞中的杜鵑啼血】
1、唐王維《送梓州李使君》: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
漢女輸幢布,巴人訟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
2、唐李白《宣城見杜鵑花》:
蜀國曾聞子規(guī)鳥,宣城又見杜鵑花。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3、唐李白《蜀道難》: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4、唐白居易《琵琶行》: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住近湓江地低濕,
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5、唐李賀《老夫采玉歌》:
采玉采玉須水碧,琢作步搖徒好色。老夫饑寒龍為愁,藍溪水氣無清白。
夜雨岡頭食蓁子,杜鵑口血老夫淚。藍溪之水厭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斜山柏風雨如嘯,泉腳掛繩青裊裊。村寒白屋念嬌嬰,古臺石磴懸腸草。
6、唐李商隱《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7、唐沈佺期《夜宿七盤嶺》:
獨游千里外,高臥七盤西。山月臨窗近,天河入戶低。
芳春平仲綠,清夜子規(guī)啼。浮客空留聽,褒城聞曙雞。
8、唐溫庭筠《碧磵驛曉思》:
香燈伴殘夢,楚國在天涯。月落子規(guī)歇,滿庭山杏花。
9、唐崔涂《春夕》:
水流花謝兩無情,送盡東風過楚城。蝴蝶夢中家萬里,子規(guī)枝上月三更。
故園書動經(jīng)年絕,華發(fā)春唯滿鏡生。自是不歸歸便得,五湖煙景有誰爭?
10、唐柳中庸《聽箏》:
抽弦促柱聽秦箏,無限秦人悲怨聲。似逐春風知柳態(tài),如隨啼鳥識花情。
誰家獨夜愁燈影?何處空樓思月明?更入幾重離別恨,江南歧路洛陽城。
11、唐李群玉《黃陵廟》:
小姑洲北浦云邊,二女啼妝自儼然。野廟向江春寂寂,古碑無字草芊芊。
風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鵑。猶似含顰望巡狩,九疑如黛隔湘川。
12、唐無名氏《雜詩》: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麥苗風柳映堤;等是有家歸未得,杜鵑休向耳邊啼。
13、宋文天祥《酹江月》:
乾坤能大,算蛟龍元不是池中物。風雨牢愁無著處,那更寒蟲四壁。
橫槊題詩,登樓作賦,萬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來還有英杰。堪笑一葉漂零,重來淮水,正涼風新發(fā)。鏡里朱顏都變盡,只有丹心難滅。去去龍沙,江山回首,一線青如發(fā)。故人應(yīng)念,杜鵑枝上殘月。
14、宋文天祥《金陵驛》:
“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
15、宋王安石《出城訪無黨因宿齋館》:
關(guān)外尋君信馬蹄,謾成詩句任天倪。花枝到眼春相映,山色侵衣晚自迷。
今日笑談還喜共,經(jīng)年勞逸固難齊。生涯零落歸心懶,多謝殷勤杜宇啼。
16、宋王安石《十五》:
將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guān)心。
17、宋蘇軾《筑堤》詩:
六橋橫截天漢上,北山始與南屏通。忽驚二十五萬丈,老葑席卷蒼煙空。昔日珠樓擁翠鈿,女墻猶在草芊芊。東風第六橋邊柳,不見黃鸝見杜鵑。
18、宋晁補之《臨江仙·信州作》:
謫宦江城無屋買,殘僧野寺相依。松間藥臼竹間衣,水窮行到處,云起坐看時。
一個幽禽(杜鵑)緣底事,苦來醉耳邊啼?月斜西院愈聲悲。青山無限好,猶道不如歸。
19、宋賀鑄《子夜歌》: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勝凄斷,杜鵑啼血。
王孫何許音塵絕,柔桑陌上吞聲別。吞聲別,隴頭流水,替人嗚咽。
20、宋王瀾《念奴嬌·避地溢江,書于新亭》:
憑高遠望,見家鄉(xiāng)、只在白云深處。鎮(zhèn)日思歸歸未得,孤負殷勤杜宇。故國傷心,新亭淚眼,更灑瀟瀟雨。長江萬里,難將此恨流去。遙想江口依然,鳥啼花謝,今日誰為主。燕子歸來,雕梁何處,底事呢喃語?最苦金沙,十萬戶盡,作血流漂杵。橫空劍氣,要當一洗殘?zhí)敗?
21、宋秦觀《踏莎行》: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22、宋秦觀《畫堂春》:
落紅鋪徑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園憔悴杜鵑啼,無奈春歸。
柳外畫樓獨上,憑手捻花枝,放花無語對斜暉,此恨誰知?
23、宋朱敦儒《臨江仙》:
直自鳳凰城破后,擘釵破鏡分飛。天涯海角信音稀。夢回遼海北,魂斷玉關(guān)西。
月解重圓星解聚,如何不見人歸?今春還聽杜鵑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24、宋陸游《鵲橋仙·夜聞杜鵑》:
茅檐人靜,蓬窗燈暗,春晚連江風雨。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淚,驚殘孤夢,又揀深枝飛去。故山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
25、宋趙汝茪《戀繡衾》:
柳絲空有千萬條,系不住、溪頭畫橈!想今宵,也對新月,過輕寒、何處小橋?
玉簫臺榭春多少!溜啼紅(指杜鵑的叫聲),臉霞未消。怪別來,胭脂慵傅,被東風、偷在杏梢。
26、宋趙崇嶓《清平樂·懷人》:
鶯歌蝶舞,池館春多處。滿架花云留不住,散作一川香雨。
相思夜夜情悰,青衫淚滿啼紅。料想故園桃李,也應(yīng)怨月愁風。
27、宋周邦彥《浣溪沙》:
樓上晴天碧四垂,樓前芳草接天涯。勸君莫上最高梯。
新筍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聽林表杜鵑啼。
28、宋辛棄疾《浣溪沙·壬子春,赴閩憲,別瓢泉》:
細聽春山杜宇啼,一聲聲是送行詩。朝來白鳥背人飛。
對鄭子真巖石臥,赴陶元亮菊花期。而今堪誦北山移。
29、宋辛棄疾《添字浣溪沙·三山戲作》:
“繞屋人扶行不得,閑窗學得鷓鴣啼,卻有杜鵑能勸道:不如歸!”
30、宋劉辰翁《蘭陵王·丙子送春》:
送春去,春去人間無路。秋千外、芳草連天,誰遣風沙暗南浦。依依甚意緒?
漫憶海門飛絮。亂鴉過,斗轉(zhuǎn)城荒,不見來時試燈處。春去,最誰苦?但箭雁沉邊、梁燕無主,杜鵑聲里長門暮。想玉樹凋土,淚盤如露。咸陽送客屢回顧,斜日未能度。春去,尚來否?正江令恨別,庾信愁賦,蘇堤盡日風和雨。嘆神游故國,花記前度。人生流落,顧孺子,共夜語。
31、宋洪咨夔《眼兒媚》:
平沙芳草渡頭村。綠遍去年痕。游絲上下,流鶯來往,無限銷魂。
綺窗深靜人歸晚,金鴨水沉溫。海棠影下,子規(guī)聲里,立盡黃昏。
32、宋陳允平《望江南》:
“鸚鵡州邊鸚鵡恨,杜鵑枝上杜鵑啼”
33、宋無名氏《鳳棲梧》:
綠暗紅稀春已暮,燕子銜泥,飛入垂楊處。柳絮欲停風不住,杜鵑聲里山無數(shù)。
竹杖芒鞋無定據(jù),穿過溪南,獨木橫橋路。樵子漁師來又去,一川風月誰為主。
34、五代尹鶚《滿宮花》:
月沉沉,人悄悄,一炷后庭香裊。風流帝子不歸來,滿地禁花慵掃。
離恨多,相見少,何處醉迷三島?漏清宮樹子規(guī)啼,愁鎖碧窗春曉。
35、毛文錫《更漏子》:
春夜闌,春恨切,花外子規(guī)啼月。人不見,夢難憑,紅紗一點燈。
偏怨別,是芳節(jié),庭下丁香千結(jié)。宵霧散,曉霞暉,梁間雙燕飛。
36、宋陳亮《水龍吟春恨》:
鬧紅深處層樓,畫簾半卷東風軟。春歸翠陌,平莎茸嫩,垂楊金淺。遲日催花,淡云閣雨,輕寒輕暖。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賞,都付與、鶯和燕。寂寞憑高念遠,向南樓一聲歸雁。金釵斗草,青絲勒馬,風流云散。羅綬分香,翠綃封淚,幾多幽怨?正銷魂,又是疏煙淡月,子規(guī)聲斷。
37、明李贄《焚書詠史》:
盈盈細抹隨風雪,點點紅妝帶雨梅。莫道門前馬車富,子規(guī)今已喚春回。
38、清洪亮吉《出關(guān)與畢侍郎箋》:
杜鵑欲化,猶振哀音;鷙鳥將亡,冀留勁羽;遺棄一世之務(wù),留連身后之名者焉。
【同名電影】
杜鵑啼血(1984)
導演:張鳳翔Fengxiang Zhang
編劇:江深Shen Jiang
演員:
薩仁高娃Gaowa Sharen .....鵑子
張毅Zhang Yi .....春友
于秀春Xiuchun Yu .....許母
趙春明Chunmin Zhao .....許強
影片類型:劇情
國家/地區(qū):中國
對白語言:漢語普通話
色彩:彩色
【影片介紹】
1932年河南省發(fā)大水,大批百姓流離失所、家破人亡。孤兒小鵑子一路行乞來到大別山區(qū),不料途中又遇上了兇猛的豹子,幸被年輕獵人許強搭救。許母可憐鵑子無家可歸,便收她為義女。幾年后鵑子與當上了紅軍自衛(wèi)隊長的許強成了親。因為形勢發(fā)生了變化,紅軍接到上級命令,需立即撤離大別山區(qū)。于是成親那天,鵑子送走了許強。1942年聽說許強帶著游擊隊回來了,鵑子冒著風險前去鎮(zhèn)上探親,卻得知丈夫犧牲的噩耗。極度悲傷的鵑子又遭到匪軍的嚴刑拷打,并被賣掉。好心的木匠杜春友買下了她,等鵑子蘇醒后,把她放回家家。杜春友放了鵑子,自己卻被匪軍懷疑為通游擊隊而遭追捕,負了槍傷,昏迷中被許母救回家,用土法治好了傷。為了打聽許強的下落,杜春友陪鵑子來到游擊隊曾經(jīng)活動過的落兒嶺。他們遇到放牛老漢,才確知許強的跳崖犧牲了。得知許強的死訊后,許母抑制住內(nèi)心的悲痛,用自己的經(jīng)歷多次勸導鵑子改嫁,鵑子始終不從。1943年,日寇進犯大別山,在炮火中許母負了重傷。臨終時,她要鵑子和春友結(jié)為夫婦。鵑子和春友滿足了老的遺愿。1947年,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正在山區(qū)人民歡慶之時,被誤認為已經(jīng)犧牲、現(xiàn)已是解放軍團長的許強又回到家鄉(xiāng),出現(xiàn)在鵑子和春友面前。在一次迂回戰(zhàn)中,敵人事前知道了許強的行蹤,在他的必經(jīng)之路設(shè)下了埋伏。鵑子、春友得到消息后,不顧危險他趕去給許強送信,不幸被敵人發(fā)覺。許強安全突圍了,春友卻中彈身亡,歷盡坎坷的鵑子也在勝利即將到來之際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成語解釋】
【名稱】:杜鵑啼血
【拼音】:dù juān tí xuě
【解釋】:傳說杜鵑晝夜悲鳴,啼至血出乃止。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極。
【出處】:唐·白居易《琵琶行》:“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很早很早以前,位于四川的蜀國有個國王,叫做望帝。望帝是個人人愛戴的好皇帝。他愛百姓也愛生產(chǎn),經(jīng)常帶領(lǐng)四川人開墾荒地,種植五谷。辛苦了許多年,把蜀國建成為豐衣足食、錦繡一般的天府之國。
有一年,在湖北的荊州地方,有一個井里的大鱉成了精靈,幻成了人形。可是,他剛從井里來到人間便不知何故死了。奇怪的是,那死尸在哪里,哪里的河水就會向西流。于是,鱉精的尸體就隨著西流水,從荊水沿著長江直往上浮,浮過了三峽,浮過了巴瀘,最后到了岷江。當鱉精浮到岷山山下的時候,他突然活了過來,他便跑去朝拜望帝,自稱叫做“鱉靈”。說來也巧,鱉靈正碰見望帝愁眉不展,嗟呼長嘆,便忙問為什么如此惆悵。望帝見到鱉靈,非常喜歡他的聰明和誠懇,便告訴了他緣故。
原來,有一大群被蜀人燒山開荒趕走的龍蛇鬼怪,不愿離開天府之國的寶地,更不情愿看到蜀人把自己的家園建成樂園,他們便使了妖術(shù),把現(xiàn)在川西原來一帶的大石,都運到夔峽、巫峽一帶的山谷里,堆成崇山峻嶺,砌成龍穴鬼窩,天天在那里興風作浪,將萬流歸海的大水擋住了。結(jié)果,水流越來越大,水位越來越高,將老百姓的房屋、作物甚至生命,埋葬在無情的洪水里面。大片大片的梯田和平地,人們生活的地方,變成了又黑暗又污穢的海底。這種百姓遭殃受罪的情景已經(jīng)很長時間了,可是誰也沒有辦法,望帝因而茶不思、飯不香,心中難受。
鱉靈聽后,便對望帝說:“我有治水的本領(lǐng),我也不怕什么龍蛇鬼怪,憑著我們的才智一定能戰(zhàn)勝邪惡。”望帝大喜過望,便拜他做了丞相,令他去巫山除鬼怪,開河放水救民。
鱉靈領(lǐng)了圣旨,帶了許多有本領(lǐng)的兵馬和工匠,順流來到巫山所在,和龍蛇斗了六天六夜,才把那些兇惡頑劣的龍蛇捉住,關(guān)在了滟澦堆下的上牢關(guān)里。接著,他又帶領(lǐng)人們和鬼怪拼斗了九天九夜,才把那些邪惡狡猾的鬼怪捉住,關(guān)在了巫山峽的鬼門關(guān)里。然后,鱉靈著手把巫山一帶的亂石高山,鑿成了夔峽、巫峽、西陵陜等彎曲峽谷,終于將匯積在蜀國的滔天洪水,順著七百里長的河道,引向東海去了。蜀國又成了人民康樂、物產(chǎn)豐饒的天府之國。
望帝是個愛才的國王,他見鱉靈為人民立了如此大的功勞,才能又高于自己,便選了一個好日子,舉行了隆重的儀式,將王位讓給了鱉靈,他自己隱居到西山去了。
鱉靈做了國王,便是“從帝”。他領(lǐng)導蜀人興修水利,開墾田地,做了許多利國利民的大好事,百姓過著快樂的生活,望帝也在西山過著清心寡欲的日子。
可是,后來情況慢慢起了變化。叢帝有點居功自傲,變得獨斷專行,不大傾聽臣民的意見,不大體恤老百姓的生活了。人們?yōu)榇顺钇饋砝病?br />
消息傳到西山,望帝老王非常著急,常常食不好寢不安,半夜三更還在房里踱來踱去,想著勸導叢帝的辦法。最后,他還是決定親自走一趟,進宮去勸導叢帝。于是,第二天早晨,他便從西山動身進城去訪叢帝。
這個消息很快就被老百姓知道了,大家都誠心誠意地期望叢帝能悔過反省,便一大群一大群地跟在望帝老王的后面,進宮請愿,結(jié)果,便連成了很長很長的一支隊伍。
這一來,反而把事情弄僵了。叢帝遠遠地看見這種氣勢,心里起了疑惑,認為是老王要向他收回王位,帶著老百姓來推翻他的。叢帝心中慌了,便急忙下令緊閉城門,不得讓老王和那些老百姓進城。
望帝老王無法進城,他靠著城門痛哭了一陣,也只好無奈地回西山了。可是,望帝老王覺得自己有責任去幫助叢帝清醒過來,治理好天下,他一定要想辦法進城去。他又想呀想呀,終于想到只有變成一只會飛的鳥兒,才能飛進城門,飛進宮中,飛到高樹枝頭,把愛民安天下的道理親自告訴叢帝。于是,他便化為一只會飛會叫的杜鵑鳥了。
那杜鵑撲打著雙翅飛呀飛,從西山飛進了城里,又飛進了高高宮墻的里面,飛到了皇帝御花園的楠木樹上,高聲叫著:“民貴呀!民貴呀!”
那叢帝原來也是個清明的皇帝,也是個受到四川百姓當成神仙祭祀的國王。他聽了杜鵑的勸告,明白了老王的善意,知道多疑了,心中很是愧疚,以后,便更加體恤民情,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好皇帝。
可是,望帝已經(jīng)變成了杜鵑鳥,他無法再變回原形了,而且,他也下定決心要勸誡以后的君王要愛民。于是,他化為的杜鵑鳥總是晝夜不停地對千百年來的帝王叫道:“民貴呀!民貴呀!”但是,以后的帝王沒有幾個聽他的話,所以,他苦苦地叫,叫出了血,把嘴巴染紅了,還是不甘心,仍然在苦口婆心地叫著“民貴”!
后代的人都為杜鵑的這種努力不息的精神所感動,所以,世世代代的四川人,都很鄭重地傳下了“不打杜鵑”的規(guī)矩,以示敬意。
【成語解釋】
【名稱】:杜鵑啼血
【拼音】:dù juān tí xuě
【解釋】:傳說杜鵑晝夜悲鳴,啼至血出乃止。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極。
【出處】:唐·白居易《琵琶行》:“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http://baike.baidu.com/view/35901.html?wtp=tt
這里的東西比較多!!!
是個典故 表示悲哀到一定地步
杜鵑鳥的啼鳴聲很哀婉,表達凄涼氛圍
杜鵑啼血是什么典故?
1、傳說在古代蜀國,國王杜宇愛護百姓,但后來被臣子所殺。杜宇的靈魂化作杜鵑鳥,每年春天都會啼叫著提醒人們播種,其聲音悲傷至極,甚至口中出血,血染紅了周圍的杜鵑花,成為了杜鵑啼血的典故來源之一。2、杜鵑啼血的成語描述的是杜鵑鳥因思念家鄉(xiāng)或親人而晝夜悲鳴,其啼聲凄厲,直至口中出血方才停止...
求一成語:什么“啼血”
這個意思是,杜鵑啼血,就是這個成語!
“血一般的杜鵑花”有何象征意味?
這個出自成語“杜鵑啼血”。傳說杜鵑鳥晝夜悲鳴,啼至血出乃止。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極。春夏季節(jié),杜鵑徹夜不停啼鳴,湊巧杜鵑高歌之時,正是杜鵑花盛開之際,人們見杜鵑花那樣鮮紅,便把這種顏色說成是杜鵑啼的血。血一般的杜鵑花指杜鵑的血染紅的杜鵑花。
杜鵑啼血猿哀鳴意思
杜鵑啼血猿哀鳴意思是形容一種非常悲痛的情緒或聲音。這個詞句描繪了杜鵑啼血和猿猴悲鳴的畫面,暗示了深深的痛苦和哀傷。這個短語常常用來形容人們內(nèi)心的極度痛苦和悲傷,或者形容某種聲音或歌曲令人感到哀傷而悲痛。
杜鵑啼血猿哀鳴什么意思
“杜鵑啼血猿哀鳴”意思是盡是杜鵑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鳴。出自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詩人在這首詩中著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過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會中被侮辱被損害的樂伎、藝人的悲慘命運,抒發(fā)“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情。原文節(jié)選: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
杜鵑啼血中血的讀音
杜鵑啼血[dù juān tí xuè]解釋:傳說杜鵑晝夜悲鳴,啼至血出乃止。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極。出自:唐·白居易《琵琶行》:“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血 [xuè]①人或動物體內(nèi)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不透明液體,大多為紅色,主要成分為“血漿”、“血細胞”和“血小板”。味咸而腥:血型。血脂。血壓...
啼血的意思啼血的意思是什么
啼血的詞語解釋是:啼血tíxuè。(1)傳說杜鵑總要啼到口里出血才止,所以用“啼血”指杜鵑啼得悲苦。啼血的詞語解釋是:啼血tíxuè。(1)傳說杜鵑總要啼到口里出血才止,所以用“啼血”指杜鵑啼得悲苦。注音是:ㄊ一_ㄒㄩㄝ_。結(jié)構(gòu)是:啼(左右結(jié)構(gòu))血(獨體結(jié)構(gòu))。拼音是:tíxuè。啼血的...
杜鵑再拜憂天淚,精衛(wèi)無窮填海心 什么意思
來自兩個成語,杜鵑啼血,精衛(wèi)填海,理解這個2個成語,就明白這句話的意思了。
杜鵑啼血猿哀鳴是什么意思
【意思】盡是杜鵑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鳴。【出自】《琵琶行 \/ 琵琶引》【作者】唐代:白居易 【節(jié)選】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
帶杜字的成語
擴展知識:“杜撰”指虛構(gòu)、編造,憑空胡言。這里的“杜”,本義為塞住、封閉的意思,也可以理解為把謊言封鎖起來,不讓真相曝光。“杜鵑啼血”形容受到極大委屈和悲痛時發(fā)出的聲音像鳥兒啼血一樣凄厲。這里的“杜鵑”,是指一種古老的愛情傳說中被命運捉弄的兩只鳥,代表著兩個分離的戀人。“杜門不出...
相關(guān)評說:
格爾木市縱向: ______ 杜鵑在古文中一般寫成杜鵑啼血、杜鵑泣血,因為杜鵑口腔上皮和舌部都為紅色,很像在流血,源于皇帝 杜宇 王國的故事,所以用這個詞一般都來表示亡國之悲、失國之慟,或者其他傷感悲涼的情思. 另外,杜鵑就是我們平日說的“布谷鳥”,有古人將其鳴聲理解為“不如歸去”,用此抒發(fā)游子思鄉(xiāng)懷親的愁緒.相較于杜鵑的悲傷形象,布谷在詩詞中就是比較輕松愉悅的啦,一般是提醒農(nóng)民農(nóng)忙時期來到的形象.
格爾木市縱向: ______ 這句出自白居易《琵琶行》,是白居易聽完曲子和歌女的自陳后,對自己被貶潯陽悲慘生活的描述.原文為“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意在以杜鵑與猿的叫聲嘲咋反襯琵琶的動聽,也是白居易對自己不幸處境的自嘲.(1)“杜鵑啼血”,是指杜鵑這種專情的鳥類,在配偶死去后,會不住的哀鳴,直至吐血而死.“杜鵑啼血”的意象被古人運用在詩中,常用來渲染悲涼凄冷的氛圍,贊揚堅貞不渝的愛情,或是控訴現(xiàn)實. (2)“猿哀鳴”,出自《水經(jīng)注》,“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粘裳”.指的是三峽兩岸的猿猴,叫聲哀囀久絕,使羈旅的行人思念家鄉(xiāng)而潸然淚下.李白曾反用其悲涼的調(diào)子,借以表達極喜之情,“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不過這也改變不了其本身凄涼的本意.
格爾木市縱向: ______ 尊敬的您,關(guān)于杜和陳的諧音寓意好的成語,有以下幾個:1. 杜康陳釀:這是一個形容美酒的成語,杜康和陳釀都是古代著名的酒,因此這個成語意味著美酒佳釀.2. 杜門謝客:這個成語意味著一個人不愿意接待客人,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孤僻寡言.3. 陳詞濫調(diào):這個成語意味著說話或?qū)懽鲿r使用陳舊、平凡、缺乏新意的詞語和句子.4. 杜鵑啼血:這個成語意味著形容愛情的痛苦和悲傷,因為杜鵑鳥會在繁殖季節(jié)時啼血.5. 陳陳相因:這個成語意味著兩個事物相互依存,相互影響,不能分開.以上是我為您整理的關(guān)于杜和陳的諧音寓意好的成語,希望能夠幫助到您.
格爾木市縱向: ______ 杜鵑啼血,子歸哀鳴 傳說古蜀國有一位皇帝叫杜宇與皇后恩愛異常,后來他遭奸人所害凄慘死去.他的靈魂化作一只杜鵑鳥,每日在皇后的花園中啼鳴哀嚎,它落下的淚珠是一滴滴紅色的鮮血,染紅了皇后園中美麗的花朵,所以后人就叫它杜鵑花.那皇后聽到杜鵑鳥的哀鳴,見到那殷紅的鮮血,這才明白是丈夫靈魂所化,悲傷之下,日夜哀嚎著 “子歸,子歸”,終究郁郁而逝.她的靈魂化為火紅的杜鵑花開滿山野,與那杜鵑鳥相棲相伴,所以這杜鵑花又叫映山紅,這就是“杜鵑啼血,子歸哀鳴”的典故
格爾木市縱向: ______ 唧唧喳喳 【解釋】指鳥兒聚集在一起歡快的叫聲,形容熱鬧的場景,給人一種聒噪,厭煩的感覺. 【出處】選自牛漢的《華南虎》. 嬌小玲瓏 【解釋】玲瓏:伶俐可愛.形容身材小巧、伶俐可愛的樣子. 【出處】唐·李白白《江夏行》:“憶...
格爾木市縱向: ______ 杜鵑啼血 【釋義】傳說杜鵑晝夜悲鳴,啼至血出乃止.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極.【出處】唐·白居易《琵琶行》:“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痛不欲生 【近義】悲痛欲絕、痛哭流涕 【反義】欣喜若狂 【釋義】悲痛得不想活下去.形容悲痛到極點.【出處】宋·呂大鈞《吊說》:“其惻怛之心、痛疾之意不欲生.” 【用例】先兄晴湖言:有王震升者,暮年喪愛子,~.(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十一)
格爾木市縱向: ______ 杜鵑啼血是說蜀王望帝的典故 斑竹滴淚是說舜的兩個妃子娥皇和女英的典故 下面是從網(wǎng)上復制的詳細故事,這么具體的其實我也是第一次看到,呵呵,樓主看看 杜鵑啼血 很早很早以前,位于四川的...
格爾木市縱向: ______ 所謂啼血,一般是指鳥吐血,喻指詩人心中的痛苦
格爾木市縱向: ______ 愁眉啼妝 愁眉:使眉細而曲折;啼妝:輕輕地擦去目下的粉飾以作啼痕.形容婦女的妖態(tài). 杜鵑啼血 傳說杜鵑晝夜悲鳴,啼至血出乃止.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極. 號寒啼饑 因為饑餓寒冷而哭叫.形容挨餓受凍的悲...
格爾木市縱向: ______ 血口噴人 【解釋】:比喻用惡毒的話污蔑或辱罵別人. 嘔心瀝血 ǒu xīn lì xuè [釋義] 嘔:吐;瀝:滴.比喻極度勞心苦思.多用于文藝創(chuàng)作或研究.亦指傾吐真情或懷抱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