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叛亂案是怎么回事? 李承乾為什么造反失敗原因
承乾,字高明,太宗長子。武德三年封恒山王,七年徙封中山。太宗即位,為皇太子。甫八歲,特敏惠,太宗使裁決庶政,有大體,每行幸,令監(jiān)國。及長,好聲色慢游,過惡寢聞。時魏王泰有美名,謀奪嫡。崦承乾病足,不良行,懼廢,與泰交惡。陰召左衛(wèi)副率封師進及刺客張師政紇干承基謀殺泰,不克。前與漢王元昌及侯君集等歃臂血盟,謀以兵入西宮。貞觀十七年,齊王佑反,事連承基,系獄當(dāng)死,因上變。治之,事皆明驗。廢為庶人,徙黔州,十九年死。開元中贈還爵土。
承乾者,承繼皇業(yè),總領(lǐng)乾坤之意。
武德二年,秦王妃長孫氏為李世民誕下了嫡長子。根據(jù)史書的記載,因為這位皇子生于太極宮承乾殿,故以此殿為名,取名李承乾,字高明。不過“承乾”二字雖為宮室之名,然而用作人名時卻有著無比深意,是以“承乾”一名當(dāng)為唐高祖李淵為這個嫡孫親賜。
武德三年,尚在襁褓中的李承乾被封為恒山王。
武德五年,李世民將妻子的侄子、長孫熾之孫長孫家慶任命為李承乾的侍讀。
武德七年,李承乾徙封中山王。而李世民平定王世充后,將陸德明與孔穎達(dá)這兩位儒學(xué)大師雙雙任命為秦王府十八學(xué)士,令他們教導(dǎo)李承乾儒學(xué)經(jīng)典,所以李世民即位后,在冊封太子的詔書中稱承乾“早聞睿哲,幼觀《詩》《禮》”,并非夸夸其辭。
同年,李世民又將長孫家慶的胞弟長孫祥任命為李承乾中山王府的功曹。
武德九年,李世民即位,是為太宗皇帝,十月癸亥,年僅8歲的李承乾被冊立為太子。史書記載承乾“性聰敏”“特敏惠”,“豐姿峻嶷、仁孝純深”,太宗非常喜歡他,而李承乾作為大唐的皇太子,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萬眾矚目的生活也就此開始了。
貞觀三年,太子太師李綱因為腳疾只能乘著轎子進宮,于是李承乾親自將自己的老師引上殿并恭恭敬敬地行禮,又向其虛心請教,態(tài)度極為禮敬。李綱病逝后,承乾又親自為老師立碑。
貞觀四年五月,唐太宗下詔令承乾“宜令聽訟”,還說“自今以后,訴人惟尚書省有不伏者,於東宮上啟,令承乾斷決。”可見唐太宗已經(jīng)在有意識地鍛煉承乾身為儲君的政治能力了,而這時候的李承乾不過12歲。同年,尚書右仆射杜如晦病重,唐太宗令承乾親自前去慰問。
貞觀五年,李承乾原本定于二月行冠禮,不過唐太宗為了不奪農(nóng)時,將冠禮改在了十月。同年,李承乾生病,而從來不信佛也不信道的唐太宗卻請了道士秦英來為自己的愛子祈福,等承乾病愈后,唐太宗又召度三千人出家,并特地修建了西華觀和普光寺,還將獄中的囚犯減免了罪行,以此為兒子祈福。
貞觀六年,唐太宗駕幸岐州,李承乾身為太子留京監(jiān)國。八月李承乾來朝,唐太宗高興之余大宴東宮官屬,又賜帛各有差。
貞觀七年,李承乾再次病重,唐太宗下旨請?zhí)祗酶呱H為愛子祈福。承乾病愈后,太宗大喜之下賜了綾帛等六十段與及時服十具給波頗。同時也因為承乾多病,唐太宗為了不讓他太辛苦,特別準(zhǔn)許他不用多讀書,只要和孔穎達(dá)評說古事即可。不過李承乾并沒有借機放縱自己,反而更加展示出了治國安邦的卓越才能,有一次唐太宗讓他試著寫一寫治國的策略,結(jié)果他很快便寫滿了三頁紙,內(nèi)容很有價值,唐太宗看了后非常得意地向侍臣們炫耀說:“先論刑獄為重,深得經(jīng)邦之要也。”
不過唐太宗也擔(dān)心承乾“生長深宮,百姓艱難,都不聞見”,于是對太子左庶子于志寧、杜正倫等人說:“卿等輔導(dǎo)太子,常須為說百姓間利害事。……每見有不是事,宜極言切諫,令有所裨益也。”而李承乾亦十分好學(xué),不僅令孔穎達(dá)撰《孝經(jīng)章句》,還讓顏師古注班固《漢書》解釋詳明,完稿后又鄭重上表,唐太宗對此大加贊賞,將之珍藏進皇家的圖書館秘閣內(nèi),并賞賜顏師古古物二百段、良馬一匹。
貞觀八年二月乙巳,太子李承乾加元服,唐太宗因此大赦死罪以下,賜五品以上子為父后者爵一級,天下大酺三日,又大宴群臣,賜帛各有差。三月,唐太宗駕幸九成宮,九月丁丑,李承乾來朝。 同年,李承乾召諸碩德集弘文館講義,又念及“皇帝為寡人造寺,廣召名德”一事,特意請了普光寺高僧釋道岳前來,甚為禮遇。
貞觀九年正月甲申,李承乾娶秘書丞蘇亶長女蘇氏為太子妃,唐太宗為此大宴群臣,賜帛各有差。五月庚子,唐高祖李淵病逝,居喪期間,唐太宗下詔令太子監(jiān)國權(quán)知軍國大事,而李承乾“頗識大體”“頗能聽斷”,干得相當(dāng)出色。六月己丑,朝臣懇請?zhí)谏铣犝铺趹?yīng)允,不過“細(xì)務(wù)仍委太子”,之后唐太宗每每外出巡幸時,都是由太子留京監(jiān)國。
貞觀十年,長孫皇后漸漸病重,承乾憂心之下便請求大赦囚徒并度人入道,以期冀蒙福佑,卻被長孫皇后斷然拒絕。于是承乾不敢將請求大赦一事上奏,只告訴了自己的太子詹事房玄齡,朝臣聞之紛紛懇請大赦。雖然長孫皇后最終還是拒絕了大赦一事,但唐太宗卻另辟蹊徑,下令重修了三百九十二座廢棄寺廟以此為愛妻祈福。然而如此感人肺腑的夫妻之情、母子之情,卻終究還是沒能從死神手中奪回皇后的生命。六月己卯,長孫皇后崩于立政殿,享年三十六歲。
貞觀十一年四月,李承乾于延興寺造一切經(jīng)。
貞觀十二年三月丙子,李承乾的嫡長子李象出生,因為皇孫誕育之喜,唐太宗詔令天下見禁囚徒都降罪一等,內(nèi)外官職事五品以上子為父後者,各加勛官一轉(zhuǎn),天下大酺五日,又大宴五品以上于東宮。同年,李承乾集諸官臣及三教學(xué)士于弘文殿,進行了一次極為成功的佛道儒三教學(xué)術(shù)交流,不僅太子本人“怡然大笑”,與會諸人也是“合坐歡躍”。
貞觀十三年,唐太宗下詔令東宮置崇文館。崇文館,為貞觀年間唐太宗專為太子李承乾所設(shè)置的學(xué)館。崇文館中的學(xué)士掌東宮經(jīng)籍圖書,以教授諸生,但凡課試舉送,皆入弘文館。
不過這時候的李承乾隨著年歲既增再加上患了足疾,開始叛逆起來。于是唐太宗“搜訪賢德,以輔儲宮”,先后挑選了十余位老臣、名臣出任東宮輔臣,如于志寧、李百藥、杜正倫、孔穎達(dá)、張玄素、房玄齡、魏征等,又令劉洎、岑文本與馬周遞日往東宮,與太子承乾談?wù)摗H欢@些諫臣們卻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這樣的教育方式是否適合李承乾,一味的進諫是否能夠?qū)⒊星呀?jīng)出現(xiàn)偏差的行為糾正過來?因為通觀于志寧、孔穎達(dá)、張玄素等人的勸諫就能發(fā)現(xiàn)共同點——這三人幾乎是比著上疏,而且措辭是一個比一個兇狠,言語一句比一句鋒利,最后卻根本收不到期望中的效果。
貞觀十四年,李承乾不過蓋個房子,于志寧便上疏批評他過于奢華;李承乾和宦官玩樂,于志寧又上疏批評他,甚至將他比作秦二世。相比之下孔穎達(dá)更是激烈,他只要覺得李承乾一有不對的地方就立馬犯顏直諫,太子的乳母遂安夫人曾勸說過孔穎達(dá),認(rèn)為太子年齡既長,不宜總是當(dāng)著面痛加批評指責(zé),而孔穎達(dá)卻表示我這樣做“死無所恨”,結(jié)果是“諫諍逾切,承乾不能納”。至于張玄素,那更是無時無刻不諫,言語之急切恨不得李承乾立刻聽他的,至于結(jié)果如何更是可想而知了。
貞觀十五年,李承乾私引突厥群豎入宮,再次惹來于志寧的上書。雖然李承乾因為害怕父親知曉而只敢偷偷地暗著來,然而世上并沒有不透風(fēng)的墻,自己的兒子究竟在做些什么,唐太宗心里自然一清二楚。于是唐太宗下令讓李百藥等人侍講于弘教殿,并囑咐杜正倫要時時規(guī)勸太子注意言行。結(jié)果杜正倫在幾次規(guī)勸無效后,便把太宗的話告訴了承乾,承乾一怒之下抗表聞奏,唐太宗對此十分不滿,質(zhì)問杜正倫“何故漏泄我語?”于是將杜正倫貶為谷州刺史,又左授交州都督,后來又因承乾謀逆一事,將之流放驩州。
同年十二月,唐太宗駕幸洛陽,李承乾監(jiān)國,尚書右仆射高士廉?dāng)z太子少師。庚子,唐太宗又命三品以上的嫡子皆出仕東宮。
貞觀十六年二月,由魏王李泰主編的《括地志》完稿,唐太宗非常高興,如獲至寶,不僅將這部著作收藏進了皇家的藏書閣中,還接二連三地大肆賞賜李泰——先是賜“物萬段”,緊接著又每月賞賜大量的財物,數(shù)量之多甚至超過了太子的規(guī)格,于是唐太宗干脆下詔取消了太子出用庫物的限制。李承乾上表推辭,唐太宗答道:“汝家之冢嫡,國之儲兩,故有斯命,以彰有殊。……勉思守道,無煩致謝。”
九月丁巳,唐太宗任命魏徵為太子太師。而此時的李承乾對宮中的一名太常樂人大加寵幸,唐太宗知道后自然將之收殺,結(jié)果承乾悲痛之下一連幾個月稱病不上朝,甚至對屢屢勸諫他的張玄素等人意欲痛下殺手。然而就算是承乾胡鬧成了這樣,唐太宗也不曾動過廢太子的念頭,甚至煞費苦心地將魏征任命為太子太師。此舉的目的就是意在告訴眾人,他是絕不會廢掉承乾這個太子。
貞觀十七年,魏征病重,唐太宗親自帶著李承乾與衡山公主(高宗即位后改封為新城公主)到魏征的府邸探望。三月,左屯衛(wèi)中郎將李安儼上表稱:“皇太子及諸王,陛下處置,未為得所。太子國之本也,伏愿深思遠(yuǎn)慮,以安天下之情。”唐太宗則答道:“我識卿意,我兒雖患腳,猶是長嫡,豈可舍嫡立庶乎?”
唐太宗并無易儲的想法,然而李承乾卻因為忌憚同樣深得父親寵愛且懷有謀嫡之心的胞弟李泰,在試圖暗殺失敗后,遂與漢王李元昌、城陽公主的駙馬都尉杜荷、侯君集等人勾結(jié),打算先下手為強起兵逼宮,結(jié)果事情敗露。唐太宗痛心無奈之下,只得將其幽禁別室,又命司徒長孫無忌、司空房玄齡、特進蕭瑀、兵部尚書李勣、大理卿孫伏伽、中書侍郎岑文本、御史大夫馬周、諫議大夫褚遂良等參鞫之,事皆明驗。
而通觀歷史上那些走上謀反之路并失敗的皇子,下場往往只有身首異處這一種結(jié)局。但是輪到李承乾時,唐太宗卻沉默了。
承乾的所作所為固然讓他感到失望,為了將愛子栽培成為合格的儲君,自己付出了多少的心血與精力!然而責(zé)之切的背面也是愛之深,李承乾逼宮謀反固然大錯特錯,但唐太宗終究還是愛著這個兒子,實在忍不下心來殺了他,可是自己又不能公然帶頭違反法律規(guī)定,這該如何是好呢?最后唐太宗將這個棘手的問題拿到了朝上,扔給了諸位大臣——你們說說,該怎么處置承乾?結(jié)果沒有一個大臣敢回答。
因為關(guān)于皇子謀反一事該如何處理根本就無需商討,按律當(dāng)誅,可現(xiàn)在唐太宗卻當(dāng)著眾大臣的面公開詢問要怎么處理李承乾之事,很明顯就是在表示他根本不想殺了李承乾。最后還是通事舍人來濟站了出來,說道:“陛下上不失作慈父,下得盡天年,即為善矣。”于是唐太宗下令,將李承乾廢為庶人,流放黔州,總算是保住了愛子的一條性命。而來濟也因為此事得到唐太宗的看重,官職不斷得到升遷,不久就考功員外郎,次年便升遷中書舍人,與令狐德棻等人共同撰寫《晉書》。
爾后在重新立儲之際,唐太宗深知“泰立,承乾、晉王皆不存;晉王立,泰共承乾可無恙也”,于是果斷立了年幼卻性格溫和的李治為太子,目的就要能夠同時保住承乾、李泰、李治這三個心愛的兒子。
同年四月庚辰,李元昌賜令自盡,杜荷、侯君集等人盡皆伏誅,惟獨主犯李承乾只被廢為庶人。唐太宗在《廢皇太子承乾為庶人詔》中感慨道:“況乎冢嗣,寧不鍾心!”然而承乾這個曾經(jīng)被寄予了深切厚望的愛子,終究還是叫他失望了。庚寅,唐太宗親謁太廟,以謝承乾之過。九月癸未,承乾徙居黔州。
貞觀十八年十二月辛丑,李承乾卒于黔州,唐太宗為之廢朝,并葬之以國公禮。
縱觀李承乾之一生,可以看到唐太宗縱然作為大唐帝國高高在上的天子天可汗,但是在面對自己最心愛的兒子時,卻只如同天底下千千萬萬個最普通的父親一般,細(xì)心栽培耐心教導(dǎo),特別是這個愛子將要繼承自己的帝業(yè),唐太宗更是花費了大量的心血與精力。
所以承乾不足6歲時,唐太宗便讓赫赫有名的儒學(xué)大家陸德明教導(dǎo)他;所以承乾12歲時,唐太宗便開始有意識地培養(yǎng)其處理政務(wù)的能力;所以在承乾年歲漸長不循法度后,唐太宗煞費苦心地想要將他引回正道,甚至一聽說有人猜測承乾的儲位不穩(wěn),立馬將魏征任命為太子太師以絕眾望;所以哪怕后來承乾犯下了謀逆這等滔天大罪,唐太宗傷心之余仍要絞盡腦汁保住他的性命,甚至在改立太子時滿心都在為承乾的未來安危做打算。
然而,失去了太子之位的承乾沒過多久便郁郁而終。而唐太宗對這個自己曾經(jīng)寄予厚望的愛子的離世究竟有多悲痛,今天的我們已經(jīng)很難知曉了,但是據(jù)說就在承乾去世后的這一年,唐太宗寫下了一首《秋日即目》:
爽氣浮丹闕,秋光澹紫宮。
衣碎荷疏影,花明菊點叢。
袍輕低草露,蓋側(cè)舞松風(fēng)。
散岫飄云葉,迷路飛煙鴻。
砌冷蘭凋佩,閨寒樹隕桐。
別鶴棲琴里,離猿啼峽中。
落野飛星箭,弦虛半月弓。
芳菲夕霧起,暮色滿房櫳。
無論是惟見秋菊點綴花叢的寂寞冷清,還是別鶴、離猿這些意象所象征的哀愁,無不在暗示著唐太宗對已離開人世的愛子的深深思念。只是承乾已逝,曾經(jīng)備受萬眾矚目的大唐太子再也不會回來了。
開元二十七年,李承乾的嫡孫李適之出仕唐玄宗的左相,李適之因為祖父謀反被廢,父親李象又遭武后所黜,葬禮有闕,于是上疏請求歸葬昭陵之闕內(nèi)。唐玄宗遂下詔追贈李承乾為恒山王、荊州大都督,謚曰愍,陪葬昭陵;又一并追贈了李適之之父李象為越州都督、郇國公,伯父李厥及亡兄李玭等人也“并有褒贈”,“褒冊典物,焜照都邑,行道為咨嘆”。
事隔數(shù)十年后,李承乾終于重新回到了父母的身邊,自此長眠于昭陵,永遠(yuǎn)陪伴在父母親身側(cè),再也不分離。
唐太宗的兒子
這才合了唐太宗的心意,最終謀反案的一干從犯全部被賜死,身為主犯的李承乾卻保住了性命,只被廢為了庶人。而來濟也因此得到了唐太宗的看重,官職不斷得到升遷,不久就任考功員外郎,次年便升遷至中書舍人,與令狐德棻等人共同撰寫《晉書》。 李承乾雖然被廢,但唐太宗為了兒子將來的安危考慮,在立新太子時以“泰立,...
李世民為什么沒有把皇位傳給長子,而是給了第九子李治?
貞觀十七年,太子李承乾叛亂未遂,被李世民廢黜,可是在廢掉他的詔書中,卻只字不提謀反的事情。原因是,李世民想要保住他,留活口。如果在詔書中寫了謀反,那可是十惡不赦的重罪,老百姓看了就會問,怎么不處死啊!就因為他是皇帝的兒子嗎?為了堵住悠悠之口,在廢黜李承乾的詔書中,作者歷數(shù)他的千般不是,唯獨不能提...
《慶余年》太子畫的沒有臉的仕女圖是誰?
后果將是災(zāi)難性的。然而,長公主美貌絕倫,太子經(jīng)常與她下棋,因此日久生情也是情理之中,盡管這令人震驚。盡管太子和長公主之間的感情是不被社會認(rèn)可的,但他們的關(guān)系最終被曝光。慶帝憤怒之下廢除了太子的地位,隨后李承乾和長公主聯(lián)合起來發(fā)動叛亂,最終以失敗告終,李承乾選擇了自殺。
李承乾為何被廢了太子之位?立李治只是因為其是嫡出嗎?
承乾者,承繼皇業(yè),總領(lǐng)乾坤之意。武德二年,秦王妃長孫氏為李世民誕下了嫡長子。根據(jù)史書的記載,因為這位皇子生于太極宮承乾殿,故以此殿為名,取名李承乾,字高明。不過“承乾”二字雖為宮室之名,然而用作人名時卻有著無比深意,是以“承乾”一名當(dāng)為唐高祖李淵為這個嫡孫親賜。武德三年,尚在襁褓中的李承乾...
李世民的兒子
從小就被李世民打壓、責(zé)罰的李承乾,久而久之心理便出現(xiàn)問題。在他的印象里,父親就是不喜歡他,不管他做什么事情都會被父親一頓臭罵。再加上李世民后來更加偏心于四子李泰,這就讓李承乾十分擔(dān)心,自己會被廢掉太子之位。長期的壓抑、恐懼下,李承乾最終忍不住了,于是就聯(lián)合侯君集等人發(fā)動叛亂,想要再來一場玄武門...
唐太宗為何要親手砸掉魏征的墓碑?
因為李世民認(rèn)為魏征不顧自己的顏面屢次冒犯自己,在朝堂之上也絲毫不給自己面子,所以就算是在魏征死后,也要發(fā)泄下自己的不滿,但魏征終究是有功之臣,不能對他家人進行破壞,所以只好把發(fā)泄的對象的放在了魏征的墓碑上,魏征的墓碑被李世民毀后,李世民又重新讓人給他立了一塊碑,從這可以看出李世民對...
歷史上最可笑的造反是哪一次?
這件事情反而加深了劉旦對于霍光的怨念。認(rèn)為就是霍光等人篡改了漢武帝的遺詔,沒讓他當(dāng)成皇帝。并且在回去之后劉旦充分吸取了上次謀反失敗的經(jīng)驗——不能找沒實權(quán)的諸侯王。正巧此時同為托孤大臣的上官桀與霍光在權(quán)力上的爭奪日趨白熱化,劉旦一來二去就與他們勾搭上了,準(zhǔn)備二次叛亂。劉旦...
天上掉下的皇太子 李治是如何登上皇位
正月,著名大臣魏徵病逝,對于當(dāng)時的皇帝李世民來說,這意味著缺少了一個主心骨。與此同時,皇子們爭奪權(quán)力的斗爭白熱化。三月,齊王李佑叛亂,接著一個更重大的案件被發(fā)現(xiàn):太子承乾有一個謀反計劃。多年的太子承乾只能被廢黜。 接下來,誰會成為太子的人選呢?這是個人大事,也是國家的大事。 與李泰相比,李承乾喜歡舞槍...
為什么李世民只殺李祐不殺李承乾
而李祐和李世民失信跟他喜好結(jié)交奸邪之人有關(guān),最后李祐也是在萬般恐懼之中決定謀反,但并沒有成功。李祐被抓,導(dǎo)致太子李承乾的計劃也跟著暴露,但李世民對李承乾更加偏愛,所以只是將他貶為庶民,并沒有殺他。齊王李祐 626年的玄武門之變中,秦王李世民殺掉了自己的政敵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并且...
唐朝皇帝李世民的子嗣
皇子太子李承乾:母長孫皇后,性聰敏特敏惠,深得太宗寵愛,貞觀十七年謀反按律應(yīng)賜死,因太宗不舍,最后只廢為了庶人,后卒于黔州,太宗為之廢朝,并葬以國公禮。楚王李寬:母不詳,出繼給叔父楚哀王李智云,早薨,無后。吳王李恪:母隋煬帝女楊妃,長孫無忌輔立唐高宗李治后,以“房遺愛謀反案”殺...
相關(guān)評說:
崇川區(qū)氣動: ______ 李治李世民把皇位傳給了第九個兒子李治.李世民晚年,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間發(fā)生了爭奪皇位繼承權(quán)的斗爭.十七年,承乾謀殺泰未遂.事發(fā),太宗廢太子承乾,黜魏...
崇川區(qū)氣動: ______ 癡情辛月自刎保住李承乾性命,云燁為救李安瀾身死回到現(xiàn)代. 侯君集拔劍就朝李安瀾刺了過去,云燁驚覺已經(jīng)來不及,只好持劍沖了上去,兩人的劍互相刺入彼此身體,云燁被侯君集挑飛,侯君集也中劍身亡.李安瀾抱著重傷垂死的云燁痛哭...
崇川區(qū)氣動: ______ 1、《唐磚》的結(jié)局是,癡情辛月自刎保住李承乾性命,云燁為了保護李安瀾擋下了侯君集刺向李安瀾的劍,兩人同歸于盡,而云燁死之后回到了現(xiàn)代,李安瀾在唐朝為云燁生下了孩子.2、時光轉(zhuǎn)到唐朝,這已經(jīng)是云燁離開的數(shù)年后,云奶奶正高高興興地為云燁的兒子小云蛋過生日,大家歡聚一堂,唯有李安瀾每到這時都會不自覺仰望天空,她知道那里有一個雖隔著時空,但與她同樣思念彼此的人.
崇川區(qū)氣動: ______ 李承乾,為唐太宗長子,長孫皇后所生,字高明.因生于承乾殿,故以此為名.太宗即位,立為太子,時年八歲,聰明可愛.但是年長后,由于有腿疾,稍微不良于行,他認(rèn)為有損太子的形象,因此產(chǎn)生自卑感,此后為沖淡此感,開始將興趣移轉(zhuǎn)到聲色犬馬上,還有同性戀傾向,以致于行為產(chǎn)生偏差,對父親陽奉陰違、對師長勸勉不耐
崇川區(qū)氣動: ______ 什么時候都有奸人,主要是唐太宗英明,所以小人沒有太多發(fā)展的空間. 開府儀同三司羅藝,貞觀元年,因得罪過李世民,不安而造反 僚人(西南及南方少數(shù)民族),貞觀五年,叛亂被馮盎平定(此后牛進達(dá),張士貴,齊善行也參與過平定僚人) 太子李承乾,貞觀十七年,謀反被告發(fā),后被廢(追隨他造反的也被殺了很多) 兵部尚書侯君集,貞觀十六年,參與李承乾謀反,被殺 齊王李佑,貞觀十七年,殺害老師權(quán)萬紀(jì),而后起兵造反 張亮(二十四功臣之一),貞觀二十年,被告發(fā)謀反(有五百養(yǎng)子)
崇川區(qū)氣動: ______ 李世民一直有立李恪為太子之心,復(fù)當(dāng)時的太子李承乾是嫡長子,長孫氏在朝廷上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以長孫無忌為首的大臣擁護李承乾,李世民不能不屈服,這里制可以參考劉邦欲立劉如意那段歷史. 后來太子被廢,李治為太子,李世民嫌李治太軟弱欲改立李恪.長孫無忌為了2113長孫家5261族的利益,拼死反對,這件事暫且擱置,從此長孫無忌視李恪為眼中釘.這時李恪其實還是有機會的,因為他的最大對手李承乾和魏王李泰均已失勢,李治暗弱,4102李世民又有立他為1653太子的心.但接下來的房遺愛謀反案,長孫勢力從中作梗,他被牽連進去,被陷害致死.
崇川區(qū)氣動: ______ 歷史記載表明,李治什么也沒有干.連后來的歷史學(xué)家也認(rèn)為,李治當(dāng)時還是一個小... 當(dāng)時的太子是長子李承乾,備胎是魏王李泰.一次李世民問李治:《孝經(jīng)》中講的是...
崇川區(qū)氣動: ______ 唐太宗之所以選擇李治是有強烈的個人感情因素在內(nèi)的.李承乾,李泰,李治均為長孫皇后所生,太宗深愛發(fā)妻長孫后,對嫡出子女寵愛非常,對皇后家族也照顧有加.長孫后去世后,李世民更是對其所生的七個子女寵溺至極.在承乾和李泰已...
崇川區(qū)氣動: ______ 在古代,要問當(dāng)誰的兒子最為尊貴,估計十個有九個會回答說是當(dāng)皇帝的兒子.試想... 這是怎么回事呢?唐太宗十四子包括后長孫氏生恒山王李承乾、襥王李泰、高宗李治...
崇川區(qū)氣動: ______ 可以說,太平軍起初的戰(zhàn)斗力異常之強,絕對能用生力軍來形容.他們起義的要求很簡單,就是推翻統(tǒng)治者的殘暴統(tǒng)治,為下層勞苦大眾爭取生存空間,實現(xiàn)天下真正意義上的公平.正是因為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