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曲彌高,其和彌寡”的意思出處及全文翻譯
其曲彌高,其和彌寡什么意思?
曲調(diào)高深,能跟著唱的人就少。舊指知音難得。現(xiàn)比喻言論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其曲彌高,其和彌寡出自哪里?
此句出自先秦宋玉《對楚王問》,全文如下:
《對楚王問》
楚襄王問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遺行與?何士民眾庶不譽之甚也!
宋玉對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寬其罪,使得畢其辭。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shù)千人。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shù)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有屬而和者,不過數(shù)十人。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shù)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故鳥有鳳而魚有鯤。鳳皇上擊九千里,絕云霓,負蒼天,足亂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夫蕃籬之鷃,豈能與之料天地之高哉?鯤魚朝發(fā)昆侖之墟,暴鬐于碣石,暮宿于孟諸。夫尺澤之鯢,豈能與之量江海之大哉?故非獨鳥有鳳而魚有鯤,士亦有之。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獨處,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為哉?
《對楚王問》譯文
楚襄王問宋玉說:先生也許有不檢點的行為吧?為什么士人百姓都那么不稱贊你呢?
宋玉回答說:是的,是這樣,有這種情況。希望大王寬恕我的罪過,允許我把話說完。
有個人在都城里唱歌,起初他唱《下里》、《巴人》,都城里跟著他唱的有幾千人;后來唱《陽阿》、《薤露》,都城里跟著他唱的有幾百人;等到唱《陽春》、《白雪》的時候,都城里跟著他唱的不過幾十人;最后引其聲而為商音,壓低其聲而為羽音,夾雜運用流動的徵聲時,都城里跟著他應(yīng)和的不過幾個人罷了。這樣看來,歌曲越是高雅,和唱的人也就越少。
所以鳥類中有鳳凰,魚類中有鯤魚。鳳凰展翅上飛九千里,穿越云霓,背負著蒼天,兩只腳攪亂浮云,翱翔在那極高遠的天上;那跳躍在籬笆下面的小鷃雀,豈能和它一樣了解天地的高大!鯤魚早上從昆侖山腳下出發(fā),中午在渤海邊的碣石山上曬脊背,夜晚在孟諸過夜;那一尺來深水塘里的小鯢魚,豈能和它一樣測知江海的廣闊!
所以不光是鳥類中有鳳凰,魚類中有鯤魚,士人之中也有杰出人才。圣人的偉大志向和美好的操行,超出常人而獨自存在,一般的人又怎能知道我的所作所為呢?
其曲彌高,其和彌寡全文賞析
《對楚王問》是問對體,即假設(shè)主客問答以表達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的一種文體。所以文章一開頭,就寫楚頃襄王聽信讒言,責問宋玉。宋玉宕開一筆,滿口承認有遺行,不作申辯,只是希望寬恕,讓他把話說完。
其次,寫宋玉的答辭。其答辭以講故事的形式,表面與遺行無關(guān),實則均為遺行進行辯駁。分三個層次:一是講一位歌手在郢都唱歌,唱下里巴人低級通俗的歌時,唱和者數(shù)千人;唱陽阿薤露較高級的歌時,應(yīng)和者數(shù)百人;唱高雅的陽春白雪之歌時,能跟著唱的不過數(shù)十人;最后唱高難度的變化無窮的歌時,能和者只有幾人。可見曲高和寡,暗示智高之人不為人理解。二是以鳳凰、鯤魚與鷃雀、小鯢的對比,說明渺小的鸚雀、小鯢之類的讒佞小人不會理解如鳳凰、鯤魚一類大智者的胸懷與能力。三是以圣人與世俗之民的對比,說明凡夫俗子哪能了解我(圣人)的所作所為。三重對比中,宋玉白比為高雅之樂曲、鳥中之鳳、魚中之鯤、人中圣人,說明自己情操高尚,與那些鼠目寸光的讒佞小人有天壤之別,故遭到他們的誣陷也就不足為怪。盡管宋玉沒有對遺行進行辯解,但故事一完,遺行之誣也就不攻自破。宋玉的高潔清高、孤芳自賞自然顯現(xiàn),楚頃襄王及周圍佞臣的昏庸、惡劣昭然若揭。 有力地反駁了楚王的責問,真是筆力千鈞,水到渠成。不僅抒發(fā)了作者孤高自傲、不同流俗的品格,同時也流露了宋玉在政治上不得意的憤懣之情,具有騷情雅意,雋永無窮!
全文運用比喻,生動形象,理寓其中;逐層推進,逐層深入;答辯一完,戛然而止,如載奔馬,干凈利落,有余音繞梁之效。
作者簡介
宋玉,又名子淵,戰(zhàn)國時鄢(今襄陽宜城)人, 楚國辭賦作家。生于屈原之后,曾事楚頃襄王。好辭賦,為屈原之后辭賦家,與唐勒、景差齊名。相傳所作辭賦甚多,《漢書·卷三十·藝文志第十》錄有賦16篇,今多亡佚。流傳作品有《九辨》、《風賦》、《高唐賦》、《登徒子好色賦》等,但后3篇有人懷疑不是他所作。所謂下里巴人、陽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典故皆他而來。
曲高和寡什么意思
曲調(diào)高深,能跟著唱的人就少。舊時這被視為知音難得,現(xiàn)比喻言論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此典故出自戰(zhàn)國時期楚國的宋玉,他在《對楚王問》中提到:“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shù)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這句話生動描繪了音樂的高雅與普及之間的矛盾。在《老殘游記...
曲高和寡是什么意思?
讀音:[qǔ gāo hè guǎ]原文: 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shù)千人。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shù)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shù)十人。 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shù)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解 釋 曲調(diào)高雅...
"曲高和寡"什么意思?
"曲高和寡"的意思是:曲調(diào)高深,能跟著唱的人就少。舊指知音難得。現(xiàn)比喻言論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出自】戰(zhàn)國·楚·宋玉《對楚王問》:“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shù)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他們都是嚴格按照曲調(diào)歌唱,夾雜運用流動的徵聲時,國家中屬而...
曲高未必和寡
曲高和寡。曲子好聽,但是能欣賞能唱和的人卻很少。喻好的作品能理解的人少。曲高和寡出處為戰(zhàn)國楚.宋玉 《對楚王問》,有“其曲彌高,其和彌寡”演化而來。這從現(xiàn)實來說真是那么回事。為什么呢?其出處是從音樂來的,我們就從音樂說起。我們知道音樂唱法分許多種,民謠,通俗,美聲。其最高等就...
”曲高和寡終千日,心絮浮云兩重秋“是什么意思
我談?wù)勛约簻\顯的理解.“曲高和寡”是一個典故,出自戰(zhàn)國·楚·宋玉《對楚王問》,“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shù)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意思是知音難求,也比喻陽春白雪的作品立意很高,很少有人理解.所以第一句的意思應(yīng)該指作者的某些思想不能被普通所人理解;后一句將“心絮...
“曲高和寡”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曲調(diào)高深,能跟著唱的人很少。舊指知音難得。現(xiàn)比喻言論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曲高和寡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是qǔ gāo hè guǎ。戰(zhàn)國楚·宋玉《對楚王問》:“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譯文:這就是說,所唱的曲調(diào)愈是高雅,能與之唱和的也就愈少。
曲高和寡的意思是什么
曲調(diào)高深,能跟著唱的人就少。舊指知音難得。現(xiàn)比喻言論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出自] 戰(zhàn)國·楚·宋玉《對楚王問》:“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shù)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成語曲高和寡的意思及出處
能跟著唱的人就越少。原比喻知音難覓。現(xiàn)多用于比喻言行卓越不凡、藝術(shù)作品等高雅深奧,以至于很少有人能理解或接受。曲:樂曲。高:高雅。和:應(yīng)和、配合,跟著唱。寡:稀少。成語出處 戰(zhàn)國·楚·宋玉《對楚王問》:“引商刻羽,雜以流征,國中屬而和者數(shù)十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宋玉《宋玉對楚王問》原文及翻譯賞析
愿大王寬其罪,使得畢其辭。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shù)千人。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shù)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有屬而和者,不過數(shù)十人。引商刻羽,雜以流征,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shù)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故鳥有鳳而魚有鯤。鳳...
曲高和寡是什么意
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shù)千人。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shù)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shù)十人。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shù)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戰(zhàn)國楚宋玉《對楚王問》)后人由此提煉出成語“曲高和...
相關(guān)評說:
西林縣三角: ______ 唱的歌越是高深,能跟著和唱的就越少.
西林縣三角: ______[答案] 其實整句的意思就是人這一生,知音難覓.所謂高山流水遇知音 參考如下; 曲高和寡 qǔ gāo hè guǎ 注 釋: 曲調(diào)高深,能跟... 戰(zhàn)國楚·宋玉《對楚王問》:“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shù)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西林縣三角: ______[答案] 成語: 曲高和寡【解釋】:曲調(diào)高深,能跟著唱的人就少.舊指知音難得.現(xiàn)比喻言論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出自】:戰(zhàn)國·楚·宋玉《對楚王問》:“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shù)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西林縣三角: ______ 曲高和寡 qǔgāo-hèguǎ [highbrow songs find few singers] 曲調(diào)高雅,能唱和的人很少.舊指知音難得.現(xiàn)比喻言論或藝術(shù)作品深奧難懂,能理解的人不多 曲高和寡,妙伎難工.——三國魏·阮瑀《箏賦》
西林縣三角: ______ [釋義] 曲調(diào)高深,能跟著唱的人就少.舊指知音難得.現(xiàn)比喻言論或作品不通... [出處] 戰(zhàn)國·楚·宋玉《對楚王問》:“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西林縣三角: ______ 曲高和寡 解釋:曲調(diào)高深,能跟著唱的人就少.舊指知音難得.現(xiàn)比喻言論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出處:戰(zhàn)國楚·宋玉《對楚王問》:“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shù)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近義成語:陽春白雪 反義成語:下里巴人
西林縣三角: ______ 【漢語文字】曲高和寡 【漢語拼音】qǔ gāo hè guǎ 【英文翻譯】Songs of high-brow type will find very few people to join in the chorus 【詞語解釋】樂曲的格調(diào)越高,能跟著唱的人就越少.原比喻知音難覓.現(xiàn)多用于比喻言行卓越不凡、藝術(shù)作...
西林縣三角: ______ 【解釋】:曲調(diào)高深,能跟著唱的人就少.舊指知音難得.現(xiàn)比喻言論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出自】:戰(zhàn)國·楚·宋玉《對楚王問》:“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shù)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示例】:我在省城,只聽人稱贊靚云,從沒有人說起逸云,可知道~呢!(清·劉鶚《老殘游記·續(xù)篇》第五回) 【近義詞】:陽春白雪 【反義詞】:下里巴人 【語法】:復(fù)句式;作謂語、定語、分句;含諷刺意味
西林縣三角: ______ 百度百科:曲高和寡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是qǔ gāo hè guǎ,意思是曲調(diào)高深,能跟著唱的人很少.舊指知音難得.現(xiàn)比喻言論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出自《宋玉·答楚王問》.[1] 中文名 曲高和寡 外文名 too high to be popular 拼音 qǔ gāo hè guǎ 出處 戰(zhàn)國楚·宋玉《對楚王問》別稱 too high to be popular 成語解釋 曲調(diào)高深,能跟著唱的人很少.舊指知音難得.現(xiàn)比喻言論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西林縣三角: ______ 成語:曲高和寡 【解釋】:〖釋義〗曲調(diào)高深,能跟著唱的人就少.舊指知音難得.現(xiàn)比喻言論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出處】:戰(zhàn)國·楚·宋玉《對楚王問》:“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shù)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示例】:我在省城,只聽人稱贊靚云,從沒有人說起逸云,可知道~呢!(清·劉鶚《老殘游記·續(xù)篇》第五回) 【近義詞】:陽春白雪 【反義詞】:下里巴人 【語法】:復(fù)句式;作謂語、定語、分句;含諷刺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