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漢語名詞解釋題 現(xiàn)代漢語中的名詞解釋
開放分類: 音樂、音樂常識
yīngāo
[pitch] 指各種不同高低的聲音,即音的高度,音的基本特征的一種。音的高低是由發(fā)音體的振動頻率決定的,兩者成正比關系:頻率振動次數多則音"高",反之則"低"。
1.聲音的高低。由音波振動的頻率來決定。頻率高則音高;低則音低。音高是構成語音的要素之一。漢語里音高變化有區(qū)別詞義的作用,如“媽”、“麻”、“馬”、“罵”四個字的聲調不同,即音高的不同。
2.音樂聲學術語。指聽覺賴以分辨樂音高低的特性。
韻母
開放分類: 語言、拼音、元音、聲母
韻母
中國漢語音韻學術語。一個漢字音節(jié)中聲母后面的成分。韻母至少要有一個元音,也可以有幾個元音,或元音之后再加輔音。由幾個音素組成的韻母又可以細分為韻腹 (主要元音) 、韻頭 (又稱介音) 、韻尾,如官〔guan〕這個音節(jié)中,〔g〕是聲母,〔uan〕是韻母。韻母〔uan〕中,〔a〕是韻腹,〔u〕是韻頭,〔n〕是韻尾。
普通話韻母共有三十九個,按結構可以分為單韻母、復韻母、鼻韻母;按開頭元音發(fā)音口形可分為開口呼、齊齒呼、合口呼、撮口呼,簡稱“四呼”。
由一個元音構成的韻母叫單韻母,又叫單元音韻母。單元音韻母發(fā)音的特點是自始至終口形不變,舌位不移動。普通話中單元音韻母共有十個:a、o、e、 ê、i、u、ü、-i(前)、-i(后)、er。
由兩個或三個元音結合而成的韻母叫復韻母。普通話共有十三個復韻母:ai、ei、ao、ou、ia、ie、ua、uo、 üe、iao 、iou、uai、uei。根據主要元音所處的位置,復韻母可分為前響復韻母,中響復韻母和后響復韻母。
由一個或兩個元音后面帶上鼻輔音構成的韻母叫鼻韻母。鼻韻母共有十六個:an、ian、uan、 üan 、en、in、uen、 ün 、ang、iang、uang、eng、ing、ueng、ong、iong。
g
語素
開放分類: 語法、語言、詞語
語素
語法單位有大有小,最大的語法單位是句子,比句子小的語法單位,依次是短語、詞、語素。人類的語言是有聲音、有意義的,是語音和語義的結合體,這便是語法單位基本的特點。語素是最小的語法單位,也就是最小的語音、語義結合體。
語素按音節(jié)分類可以分成:
①單音節(jié)語素:如土、人、水、風、子、民、大、海等。
②雙音節(jié)語素,組成該語素的兩個音節(jié)合起來才有意思,分開來沒有與該語素有關的意義,雙音節(jié)語素主要包括聯(lián)綿字、外來詞和專用名詞。
A.雙聲,聲母相同的聯(lián)綿字:如琵琶、乒乓、澎湃、韃靼、尷尬、荊棘、蜘蛛、躑躅、躊躇、仿佛、瓜葛、忐忑、淘汰、饕餮、倜儻、含糊、慷慨、叮當、蹊蹺、玲瓏、猶豫等。
B.疊韻,韻母相同的聯(lián)綿字:如從容、蔥蘢、葫蘆、糊涂、匍匐、燦爛、蜿蜒、蒼茫、朦朧、蒼莽、邋遢、羅嗦、慫恿、螳螂、桫欏、倥侗、蜻蜓、轟隆、當啷、惝恍、魍魎、縹緲、飄渺、耷拉等。
C.非雙聲疊韻聯(lián)綿字:如蜈蚣、蓊郁、珊瑚、疙瘩、蚯蚓、惺忪、鈴鐺、奚落、褡褳、茉莉、螞螂、窟窿、伉儷、蝴蝶、笊籬、蹦達、蟪蛄、狡獪、狡猾、蛤蚧、蛤蜊、牡丹、磅礴、提溜等。
D.外來詞,由漢語以外的其他語種音譯過來的詞語。如干部、滌綸、甲克(夾克)、的士、巴士、尼龍、吉普、坦克、芭蕾、噠爹、踢踏等。
E.專用名詞,主要是地名、人和事物名稱。如紐約、巴黎、北京、蘇軾、李白、孔子、蘿卜、菠菜、番茄、紅薯等。
③多音節(jié)語素,主要是擬聲詞、專用名詞和音譯外來詞。如:喜馬拉雅、珠穆朗瑪、安迪斯、法蘭克福、奧林匹克、白蘭地、凡士林、噼里啪啦、淅淅瀝瀝、馬克思主義、中華人民共和國
我們來看下邊這個句子:
他坐在沙發(fā)里看書。
這是一個最大的語法單位,我們把它盡量小的切分,就成了:
他│坐│在│沙發(fā)│里│看│書
切下來的每個部分都有意義,都不能再切分了,是一個個的語素了。這里的“沙發(fā)”只是一個語素,是英文sofa的譯音,表達一個意義,所以不能再切分。
由此可見語素有兩個特點:一是最小、不能再分割了;一是有意義。
普通話里的單音節(jié)詞不超過1400個,而語素遠比這個數目大。為什么呢?因為一個音節(jié)要代表許多個不同的意義。例如xīn這個音節(jié),就可以表示“辛(辛苦)、新(新人)、心(心臟)、鋅(鋅礦)、薪(薪金)、芯(燈芯)、馨(馨香)、欣(欣喜)”等幾個語素。由于漢字不是拼音文字,xīn這個音節(jié)就分別寫成了不同的形式,替我們作了分析語素的工作。可是,并不能說,漢字的一個字就是一個語素,漢字的形、音、義和語素的關系,除了上面所說的一個音節(jié)代表幾個語素,可以分別用幾個漢字表示之外,還有如下的一些情況。
一個漢字代表幾個不同的語素,讀同一個音。例如,“副”(fù)這個字就可以代表三個語素:“副①”,表示第二的,次級的意思,如“副主任”、“副食”;“副②”,表示相稱,如“名不副實”;“副③”,表示某種事物的計量單位,如“一副手套”“一副擔架”。
一個音節(jié)只表示一個語素,寫成一個漢字。例如:shéi-誰,zěn-怎,wá-娃,sēng-僧,hén-痕,cè-惻。這種情況的例于比較少。
一個語素可以用不同的漢字表示。例如:“搜集”的“搜”可以寫成“蓃”,蘇醒的“蘇”可以寫成“蘇”,這就是所謂異體字。
幾個不同的音節(jié),表示不同的語素,卻寫成同一個漢字。例如:chā-差(差別),chà-差(差勁),chāi-差(差使),cī-差(參差)。
一個音節(jié),寫成一個漢字,可以包含兩個語素。例如:“倆(liǎ)”“仨(sā)”念起來雖然只有一個音節(jié),但實際上都包含了兩個語素,“倆”即“兩個”;“仨”即“三個”。
有的漢字本身沒有意義,不代表任何語素。例如:葡、萄、蜈、蚣……
有的漢字在某個場合下代表語素,在某個場合下又不代表語素。例如:“沙、發(fā)、巧、克、力、馬、達”分別都是語素;而在“沙發(fā)”、“巧克力”、“馬達”中,它們只作為一個音節(jié)的符號,都不是語素了。
語素如果按音節(jié)劃分,可以分成單音節(jié)語素,雙音節(jié)語素和多音節(jié)語素。分別舉例如下。
單音節(jié)語素:天、地、人、跑、跳、唱、紅、白、民、朋、思……這類語素很多,有上萬個。
雙音節(jié)語素,這主要是古代的聯(lián)綿字和音譯外來詞。聯(lián)綿詞,如:躊躇、狼狽、葫蘆、葡萄、彷徨、徘徊;音譯外來詞,如:琵琶、尼龍、咖啡、咔嘰。
多音節(jié)語素,主要是音譯的外來詞。例如:凡士林、奧林匹克、布爾什維克。
單音節(jié)語素有的能獨立運用,因而能獨立成詞,如“人、跑、我、拉、紅……”這樣的語素稱之為“成詞語素”;有的則不能獨立運用,因而不能單獨成詞,如“民、們、機……”這樣的語素稱之為“不成詞語素”。不能單獨成詞的語素,它永遠不可能是詞;能單獨成詞的語素,不能保證它在任何時候,任何場合都是詞,例如“人民”里的“人”就不是詞,它在這里是以語素的形式出現(xiàn)的,是“人民”這個詞的組成成分,不能拆開,當中也不能插入其它成分。
有一種值得注意的情況,少數的語素,不僅不能獨立成詞,就是跟別的語素組合時位置往往也是固定的。例如:第一、老大、阿毛、剪子、畫兒、石頭、我們。里面的“第、老、阿,于、兒、頭、們”的位置,或前或后是固定了的,不能變換。我們稱這樣的語素為附加成分,也有人稱它們?yōu)樵~綴的。這種附加成分的意義雖然不那么明顯,但它眼前面講到的“葡、萄、蜈、蚣”之類不同,前者有不大明確的意義,后者沒有任何意義。
能獨立成詞的語素,詞和語素的外延是重合的,一個語素一個詞,這樣的詞叫單純詞,由一個語素形成,其構造簡單,無需深究。不能獨立成詞的語素,可以和別的語素結合構成一個詞,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合成詞。關于合成詞的構造關系,這里試列舉幾種。
一、兩個語素按一定的關系組合成詞,這種組合方式叫復合式。它又可以分為六種形式:
1.兩個語素之間的關系是平等的,不分主次,它們之間是聯(lián)合關系。例如:
朋友 語言 斗爭 偉大 勇猛 剛才
是非 開關 東西 遲早 反正 彼此
2.兩個語素有主次之分,它們之間是偏正關系,前一個語素是描寫或限制后一個語素的:
火車 鐵路 優(yōu)點 重視 雪白 只要
石器 花芯 善意 豪情 前門 飛船
3.兩個語素之間有一種支配關系,前一個語素表示一種行為動作,后一個語素表示受這個行為動作支配、影響的事物。例如:
革命 帶頭 動員 有限 干事 綁腿
守舊 安心 知己 失信 認輸 鼓掌
4.后一個語素是對前一個語素加以陳述說明的,它們之間是陳述關系。例如:
地震 冬至 心疼 年輕 性急 膽怯
日出 心慌 口渴 民用 自愿 體重
5.后一個語素是補充說明前一個語素所表示的行為動作的結果,它們之間是補充關系。例如:
說明 提高 看見 推廣 降低 認清
打敗 縮小 改正 打倒 證明 揭露
6.前一個語素表示事物,后一個語素指明這種事物的計量單位,它們之間的關系比較特別。例如:
船只 紙張 人口 房間 槍支 書本
車輛 馬匹 燈盞 布匹 米粒 花朵
二、一個表示具體詞匯意義的語素跟一個附加成分組合成詞。例如:
子:刷子 梳子 鉗子 夾子 剪子
兒:畫兒 棍兒 蓋兒 圈兒
頭:饅頭 石頭 后頭 甜頭 苦頭
們:我們 你們 他們 咱們
第:第一 第二 第十
三、用重復語素的方法組合成詞,這種組合方式叫重疊式。例如:
媽媽 漸漸 常常 剛剛 慢慢 想想
漢語中大部分詞是由兩個語素構成的,有的詞包含的語素則不止兩個。例如“拖拉機”“圖書館”“人生觀”“電氣化”“典型性”“小伙子”等等,這樣的詞,先由前兩個語素組成一個詞,再加上一個語素。
了解漢語語素的特點,它和漢字的關系,與漢語詞匯的關系,對學習漢語是極有用處的。既然語素是有意義的,那么,由語素組成的詞就與語素的意義有聯(lián)系。“和平”“競爭”“流水”“飛船”“安心”“鼓掌”“心慌”“地震”等詞的詞義都是兩個語素意義的集合。“船只”、“車輛”等特殊組合的詞,后面那個表量詞的語素也是有意義的,我們不能把“船只”說成“船本”,“書本”不能說成“書只”,因為船是論只的,書是論本的。
懂得語素的知識之后,能夠更好地辨認詞義。例如:“水利”、“水力”兩個詞,我們只要理解了語素“利(利益)”、“力(力量、能力)”,就能夠區(qū)別它們的詞義。
在漢語教學中,語素的地位很重要,但語素的概念比較抽象。教師講授這部分內容的時候,不要過多的講理論分析上的問題,可以把語素的知識結合到漢字教學、語匯教學里講,通過大量的、多種多樣的練習去教給學生。這樣,教學效果可能會好一些。
詞和語素的區(qū)別
這里主要涉及到單音節(jié)語素和單音節(jié)詞的區(qū)分問題,二者在形式上完全一致,例如"電"、"春"、"月"、"書",它們都是詞,又都是語素,因為無論什么詞,都必須是由語素構成的,離不開語素這個構成材料。那么這里怎么區(qū)別詞和語素呢?這主要是觀察角度不同,如果我們著眼于最小的語音語義結合體,那么像上述語言單位就是語素,如果我們著眼于最小的能獨立充當句子充分,那么像上述語言單位就是詞。例如"春",在"春在哪里?春在我們心中",春是詞,是由成詞語素構成的,在"春天在哪里?春天在我們心中","春"就不是詞,而是構成詞的材料,也就是語素。語素和詞不都是無法分別的,大部分詞是雙音節(jié)形式,而語素大部分是單音節(jié)形式,而單音節(jié)形式中的語素,只有成詞語素與詞有不同觀察角度問題,不成詞語素沒有這個問題,比如"偉"、"樣",就只能是語素,而不是詞。
詞和語素的功能有很大不同,音節(jié)形式上也有顯著特點,區(qū)別并不困難。不過也要注意,漢語語素非常活躍,在很多情況下常常可以獨立成詞使用,這是因為從語素的歷史看,它們在古代漢語中基本上與詞是一致的,在現(xiàn)代漢語中,雖然語素和詞有所分工,但并沒有截然分明的界限。比如"月亮"的"月",我們現(xiàn)在只能說"月亮",所以"月"應該是語素,但在"月出驚山鳥"、"山高月小"中,"月"無疑又是詞了。可見,單純從形式上看,這些單位到底是詞還是語素是不容易說清楚的,一定要注意觀察角度,從不同角度看,可以歸入到不同的類別中去,這并不抹殺它們各自的特點。這有點類似于辨識音素和音位,例如普通話語音單位p,從語音的自然屬性角度觀察是音素,是語音的社會屬性角度觀察是音位。
基本規(guī)律:
普通話里的單音節(jié)詞不超過1400個,而語素遠比這個數目大。
1、一個漢字代表幾個不同的語素,讀同一個音。例如,“副”(fù)這個字就可以代表三個語素:“副①”,表示第二的,次級的意思,如“副主任”、“副食”;“副②”,表示相稱,如“名不副實”;“副③”,表示某種事物的計量單位,如“一副手套”“一副擔架”。
2、一個音節(jié)只表示一個語素,寫成一個漢字。例如:shéi-誰,zěn-怎,wá-娃,sēng-僧,hén-痕,cè-惻。這種情況的例于比較少。
3、幾個不同的音節(jié),表示不同的語素,卻寫成同一個漢字。例如:chā-差(差別),chà-差(差勁),chāi-差(差使),cī-差(參差)。
4、一個音節(jié),寫成一個漢字,可以包含兩個語素。例如:“倆(liǎ)”“仨(sā)”念起來雖然只有一個音節(jié),但實際上都包含了兩個語素,“倆”即“兩個”;“仨”即“三個”。
5、有的漢字本身沒有意義,不代表任何語素。例如:葡、萄、蜈、蚣……
6、有的漢字在某個場合下代表語素,在某個場合下又不代表語素。例如:“沙、發(fā)、巧、克、力、馬、達”分別都是語素;而在“沙發(fā)”、“巧克力”、“馬達”中,它們只作為一個音節(jié)的符號,都不是語素了。
關于語素和漢字:
1、語素和漢字的關系:
A、許多時候一個漢字可以代表一個語素;
B、一個漢字可以有幾個不同意義的語素;
C、同一個語素可以用不同的漢字表示;
D、兩個不同的語素可以用同一個字形表示;
E、有的漢字本身沒有意義,不代表任何語素。
2、多音節(jié)語素:
A.連綿語素(鏗鏘、蹣跚);
B.迭音語素(蛐蛐、猩猩);
C.象聲語素(撲通、唧唧);
D.音譯語素(坦克、沙發(fā))。
分類:
語素如果按音節(jié)劃分,可以分成單音節(jié)語素,雙音節(jié)語素和多音節(jié)語素。分別舉例如下。
1、單音節(jié)語素:天、地、人、跑、跳、唱、紅、白、民、朋、思……這類語素很多,有上萬個。
2、雙音節(jié)語素,這主要是古代的聯(lián)綿字和音譯外來詞。聯(lián)綿詞,如:躊躇、狼狽、葫蘆、葡萄、彷徨、徘徊;音譯外來詞,如:琵琶、尼龍、咖啡、咔嘰。
3、多音節(jié)語素,主要是音譯的外來詞。例如:凡士林、奧林匹克、布爾什維克。
單音節(jié)語素有的能獨立運用,因而能獨立成詞,如“人、跑、我、拉、紅……”這樣的語素稱之為“成詞語素”;有的則不能獨立運用,因而不能單獨成詞,如“民、們、機……”這樣的語素稱之為“不成詞語素”。不能單獨成詞的語素,它永遠不可能是詞;能單獨成詞的語素,不能保證它在任何時候,任何場合都是詞,例如“人民”里的“人”就不是詞,它在這里是以語素的形式出現(xiàn)的,是“人民”這個詞的組成成分,不能拆開,當中也不能插入其它成分。
有一種值得注意的情況,少數的語素,不僅不能獨立成詞,就是跟別的語素組合時位置往往也是固定的。例如:第一、老大、阿毛、剪子、畫兒、石頭、我們。里面的“第、老、阿,于、兒、頭、們”的位置,或前或后是固定了的,不能變換。我們稱這樣的語素為附加成分,也有人稱它們?yōu)樵~綴的。這種附加成分的意義雖然不那么明顯,但它眼前面講到的“葡、萄、蜈、蚣”之類不同,前者有不大明確的意義,后者沒有任何意義。
能獨立成詞的語素,詞和語素的外延是重合的,一個語素一個詞,這樣的詞叫單純詞,由一個語素形成,其構造簡單,無需深究。不能獨立成詞的語素,可以和別的語素結合構成一個詞,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合成詞。
自由語素和粘著語素:
分類標準:看其是否能夠單獨回答問題。
A.自由語素:能單獨回答問題的語素(如“好”、“來”等),這種語素的構詞能力強,既能單獨成詞,又能與其他語素聯(lián)合構成詞語,且在句子中的位置靈活。
B.粘著語素:不能單獨成詞成句的語素(如“歷”、“語”、“視”等),但能作為構詞成份與其他語素組合成詞。
實語素和虛語素:
分類依據:看其是否有詞匯意義。
A.實語素:有實在意義的叫做實語素,表示時間、地點、處所等,又叫做詞根語素;
B.虛語素:沒有實在意義的叫做虛語素,它只表示某種語法意義,又叫做詞綴語素,有前綴、后綴(漢語中沒有中綴)。
構詞方式:
關于合成詞的構造關系,這里試列舉幾種。
一、復合式:兩個語素按一定的關系組合成詞,它可以分為六種形式:
1、并列式(聯(lián)合式):兩個語素之間的關系是平等的,不分主次。例如:
朋友 語言 斗爭 偉大 勇猛 剛才 是非 開關 東西 遲早 反正 彼此
2、偏正式:兩個語素有主次之分,它們之間是偏正關系,前一個語素是描寫或限制后一個語素的:
火車 鐵路 優(yōu)點 重視 雪白 只要 石器 花芯 善意 豪情 前門 飛船
3、支配式(動賓式):兩個語素之間有一種支配關系,前一個語素表示一種行為動作,后一個語素表示受這個行為動作支配、影響的事物。例如:
革命 帶頭 動員 有限 干事 綁腿 守舊 安心 知己 失信 認輸 鼓掌
4、陳述式(主謂式):后一個語素是對前一個語素加以陳述說明的,它們之間是陳述關系。例如:
地震 冬至 心疼 年輕 性急 膽怯 日出 心慌 口渴 民用 自愿 體重
5、補充式:后一個語素是補充說明前一個語素所表示的行為動作的結果,它們之間是補充關系。例如:
說明 提高 看見 推廣 降低 認清 打敗 縮小 改正 打倒 證明 揭露
6、名量式:前一個語素表示事物,后一個語素指明這種事物的計量單位,它們之間的關系比較特別。例如:
船只 紙張 人口 房間 槍支 書本 車輛 馬匹 燈盞 布匹 米粒 花朵
二、附加式:一個表示具體詞匯意義的語素跟一個附加成分組合成詞。例如:
子:刷子 梳子 鉗子 夾子 剪子
兒:畫兒 棍兒 蓋兒 圈兒
頭:饅頭 石頭 后頭 甜頭 苦頭
們:我們 你們 他們 咱們
第:第一 第二 第十
三、重疊式:用重復語素的方法組合成詞。例如:
媽媽 漸漸 常常 剛剛 慢慢 想想
詞和語素的區(qū)別:
這里主要涉及到單音節(jié)語素和單音節(jié)詞的區(qū)分問題,二者在形式上完全一致,例如"電"、"春"、"月"、"書",它們都是詞,又都是語素,因為無論什么詞,都必須是由語素構成的,離不開語素這個構成材料。那么這里怎么區(qū)別詞和語素呢?這主要是觀察角度不同,如果我們著眼于最小的語音語義結合體,那么像上述語言單位就是語素,如果我們著眼于最小的能獨立充當句子充分,那么像上述語言單位就是詞。例如"春",在"春在哪里?春在我們心中",春是詞,是由成詞語素構成的,在"春天在哪里?春天在我們心中","春"就不是詞,而是構成詞的材料,也就是語素。語素和詞不都是無法分別的,大部分詞是雙音節(jié)形式,而語素大部分是單音節(jié)形式,而單音節(jié)形式中的語素,只有成詞語素與詞有不同觀察角度問題,不成詞語素沒有這個問題,比如"偉"、"樣",就只能是語素,而不是詞。
詞和語素的功能有很大不同,音節(jié)形式上也有顯著特點,區(qū)別并不困難。不過也要注意,漢語語素非常活躍,在很多情況下常常可以獨立成詞使用,這是因為從語素的歷史看,它們在古代漢語中基本上與詞是一致的,在現(xiàn)代漢語中,雖然語素和詞有所分工,但并沒有截然分明的界限。比如"月亮"的"月",我們現(xiàn)在只能說"月亮",所以"月"應該是語素,但在"月出驚山鳥"、"山高月小"中,"月"無疑又是詞了。可見,單純從形式上看,這些單位到底是詞還是語素是不容易說清楚的,一定要注意觀察角度,從不同角度看,可以歸入到不同的類別中去,這并不抹殺它們各自的特點。這有點類似于辨識音素和音位,例如普通話語音單位p,從語音的自然屬性角度觀察是音素,是語音的社會屬性角度觀察是音位。
學習要領:
漢語中大部分詞是由兩個語素構成的,有的詞包含的語素則不止兩個。例如“拖拉機”“圖書館”“人生觀”“電氣化”“典型性”“小伙子”等等,這樣的詞,先由前兩個語素組成一個詞,再加上一個語素。
了解漢語語素的特點,它和漢字的關系,與漢語詞匯的關系,對學習漢語是極有用處的。既然語素是有意義的,那么,由語素組成的詞就與語素的意義有聯(lián)系。“和平”“競爭”“流水”“飛船”“安心”“鼓掌”“心慌”“地震”等詞的詞義都是兩個語素意義的集合。“船只”、“車輛”等特殊組合的詞,后面那個表量詞的語素也是有意義的,我們不能把“船只”說成“船本”,“書本”不能說成“書只”,因為船是論只的,書是論本的。
懂得語素的知識之后,能夠更好地辨認詞義。例如:“水利”、“水力”兩個詞,我們只要理解了語素“利(利益)”、“力(力量、能力)”,就能夠區(qū)別它們的詞義。
在漢語教學中,語素的地位很重要,但語素的概念比較抽象。教師講授這部分內容的時候,不要過多的講理論分析上的問題,可以把語素的知識結合到漢字教學、語匯教學里講,通過大量的、多種多樣的練習去教給學生。這樣,教學效果可能會好一些。
熟語
開放分類: 文學、詞匯、語言學、現(xiàn)代漢語
熟語釋義
熟語是習用的詞的固定組合,語義結合緊密、語音和諧,是語言中獨立運用的詞匯單位,它包括成語、諺語、歇后語和慣用語。 熟語一般具有兩個特點:結構上的穩(wěn)定性、意義上的整體性。
熟語分類
現(xiàn)代漢語中有些定了型的詞組和短語,經常作為一個完整的單位來使用,不能隨意改變其成分,包括成語、諺語、慣用語、歇后語、格言、警句等,內容十分豐富。
高手
現(xiàn)代漢語的名詞解釋
現(xiàn)代漢語既是一種語言,又是一門學科,有廣狹二義,廣義的現(xiàn)代漢語指現(xiàn)代漢民族使用的語言,它不僅包括現(xiàn)代漢民族的共同語,而且包括現(xiàn)代漢語各方面,而狹義的現(xiàn)代漢語只指現(xiàn)代漢民族共同語言——普通話。形成 共同語是在一種方言的基礎上形成的,這種方言叫做基礎方言。哪一種方言能成為共同語言的基礎...
現(xiàn)代漢語中的名詞解釋都有哪些?
1、現(xiàn)代漢語:現(xiàn)代漢語是指當代漢民族普遍使用的語言。從廣義上講,它包括各種方言和標準語。狹義上,現(xiàn)代漢語特指以北京話為標準音、北方話為基礎方言、現(xiàn)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guī)范的普通話。普通話是現(xiàn)代漢民族共同語的典范。2、語法單位:語法研究的基礎單位稱為“語法單位”,它是由音節(jié)和意義結合而成的...
現(xiàn)代漢語名詞解釋
這就使現(xiàn)代漢語呈現(xiàn)出一系列的特點。音高就是聲音的高低,決定于聲波的頻率。音高在漢語里的作用非常重要。聲調主要由音高構成,聲調的高低能區(qū)別意義。音強就是聲音的強弱,決定于聲波的振幅。振幅大,聲音就強。而振幅的大小取決于發(fā)音時用力的大小。以上內容參考人人文庫-現(xiàn)代漢語名詞解釋 ...
現(xiàn)代漢語考研名詞解釋上
現(xiàn)代漢語考研名詞解析:揭示漢字的藝術與變遷 一、名詞解釋,探索文字奧秘 1. 直切與反切直切,如“根,音跟”,是通過同音字注音的獨特方式;反切則是唐以前常用的注音方法,如“毛,莫炮切”,上一字提供聲母,下一字提供韻母和聲調,共同構成被注字的發(fā)音。2. 偏義復詞在古代漢語中,某些復詞由...
現(xiàn)代漢語名詞解釋越全越好
漢語是漢民族的語言,現(xiàn)代漢語是現(xiàn)代漢民族所使用的語言。現(xiàn)代漢語既有多種方言,也有民族共同語。現(xiàn)代漢民族共同語,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現(xiàn)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guī)范的普通話。現(xiàn)代漢語有口語和書面語兩種不同形式。慣用語是指人們口語中短小定型的習慣用語,大都是三字的...
現(xiàn)代漢語名詞解釋越全越好
漢語,作為漢民族的語言,在現(xiàn)代有著廣泛的使用。現(xiàn)代漢語不僅涵蓋了各種方言,還包含了漢民族的共同語。這種共同語以北京語音為標準發(fā)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并以現(xiàn)代白話文典范作為語法規(guī)范,即普通話。現(xiàn)代漢語的表達方式有兩種:口語和書面語,兩者在形式和功能上有所不同。慣用語是口語中常見且固定...
現(xiàn)代漢語的名詞解釋,急求...
現(xiàn)代漢語是漢民族在現(xiàn)代社會使用的語言,它涵蓋了漢語的所有方言,這些方言由于地理區(qū)域的不同,在發(fā)音、詞匯和語法上存在差異。然而,狹義上的現(xiàn)代漢語特指普通話,普通話是以北京的發(fā)音作為標準音,以北方方言為基礎,以現(xiàn)代白話文典范作品作為語法規(guī)范的共同語。普通話作為標準的現(xiàn)代漢語,是中國的官方通用...
古代漢語試題
(1分)作者不僅解釋正文,而且還給前人的注解作注解,這種注解叫“疏”。(1分) 說明:需將每一得分點的主要內容答出,方可得分。 三、 解釋加點的詞(每題1分,共25分) 1、 通“煣”,用火熨木使彎曲 2、 給…飯吃 3、 獲罪 4、 送飯 5、 用如名詞,硬度 6、 仰視的樣子 7、 稟告 8、 開始 9、 ...
現(xiàn)代漢語名詞解釋
從結構上說,語言是以語音為物質外殼,以詞匯為建筑材料,以語法為結構規(guī)律的一種音義結合的符號系統(tǒng);從功能上說,語言是人們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不分階段一視同仁的為社會體服務;從人與文化來說,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人們利用語言積累知識形成文化,現(xiàn)代漢語有口語和書面語兩種形式,其特征在于簡短、疏放...
2015年考研現(xiàn)代漢語模擬試題及答案
二、名詞解釋(15分) 1、語言 2、音色 3、四呼 4、偏義復詞 5、焦點 三、簡述題(25分) 1、舉例說明音素和音位的異同。 2、舉例說明離合詞和詞組的關系 3、舉例說明介詞和連詞的區(qū)別。 4、舉例說明連動句的特點。 5、舉例說明移就和粘連得異同。 四、分析題 1、分析下列詞語詞義的演變方式和類型。(10分...
相關評說:
錦屏縣掘進: ______[答案] 常用詞:這個說法不太確切,我理解就是詞匯中最主要的部分,應該等同于基本詞匯. 多重復句:由兩個以上意義上相關、... 一般是非問和特指問常常可以用作反問句. 異讀字:文言或者現(xiàn)代漢字中特有的讀音現(xiàn)象,它是指一個字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
錦屏縣掘進: ______[答案] 韻腹是指復韻母中開口度最大、發(fā)音最響亮的元音,也叫主要元音.如ua[uA]中的a、ei[ei]中的e、iou[iou]中的o. 敬辭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語,一般對人. 虛詞是指沒有完整的詞匯意義,但有語法意義或功能意義的詞. 非謂語句:句中的動詞不充當謂語...
錦屏縣掘進: ______[答案] 陰是水的南面 陽是山的背面
錦屏縣掘進: ______[答案] 標準答案如下:三、名詞解釋(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3分,共9分)1、現(xiàn)代漢語:現(xiàn)代漢語是現(xiàn)代漢民族所使用的語言,廣義的現(xiàn)代漢語包括現(xiàn)代漢語方言和現(xiàn)代漢民族共同語,狹義的現(xiàn)代漢語即指現(xiàn)代漢民族共同語,就是以...
錦屏縣掘進: ______[答案] 焦點 jiāodiǎn [focus] 比喻問題的關鍵或爭論、注意力的集中點 爭論的焦點 輻射線(如光、熱、聲)會聚或由此發(fā)散(或看來好像發(fā)散)的一點
錦屏縣掘進: ______[答案] 哪找的詞啊.我印象中漢語大詞典里還沒收錄吧.如果收錄了,你就直接查查得了.但可以把它看成是來源于網絡的新興詞.青春勵志:是形容詞,因為我們經常說“青春勵志型歌曲/電影”.我覺得可以看作是聯(lián)合詞,兩個形容詞聯(lián)合...
錦屏縣掘進: ______ 《現(xiàn)代漢語》是自學考試中漢語言文學、文秘以及小學教育專業(yè)專科階段的主干課程,課程內容較多,表述較為抽象,系統(tǒng)較為復雜,對自學的考生來說,如何能在較為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