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修建的靈渠 五尺道 直道的目的是什么?在當時起到了什么作用? 秦王修建靈渠、五尺道、直道的目的是什么?
維護國家統(tǒng)一,防止外力侵略
當時秦始皇巡察天下為方便交通而修的,當然也不能排除維護國家統(tǒng)一的這一方略
加強中央集權
修靈渠可南統(tǒng)越族,便利中原和嶺南的經濟文化交流
靈渠
又稱湘桂運河,也稱興安運河。在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興安縣 境內。
中國和世界最古老的人工運河之一。在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東北部興安縣境內,又稱湘桂運河或興安陡河。開鑿於西元前214年(秦)。橫亙湘、桂邊境的南嶺山勢散亂,湘江、漓江上源在此相距很近。興安城附近分水嶺為一列土嶺,寬300�6�5500公尺,相對高度20�6�530公尺,兩河水位相差不到6公尺。
靈渠的工程主要包括鏵嘴、大小天平石堤、南渠、北渠、陡門和秦堤。大小天平石堤起自興安城東南龍王廟山下呈「人」字形,左為大天平石堤,伸向東岸與北渠口相接;右為小天平石堤,伸向西岸與南渠口相接。鏵嘴位於「人」定形石堤前端,用石砌成,銳削如鏵犁。鏵嘴將湘江上游海洋河水分開,三分入漓,七分歸湘。天平石堤頂部低于兩側河岸,枯水季節(jié)可以攔截全部江水入渠,泛期洪水又可越過堤頂,洩入湘江故道。南渠即人工開鑿的運河,在湘江故道南,引湘水穿興安城中,經始安水、靈河注入大榕江入漓。因海洋河已筑壩斷流,又在湘江故道北開鑿北渠,使湘漓通航。南渠、北渠是靈渠主體工程,總長34公里(包括始安水-靈河段)陡門為提高水位、束水通舟的設施,相當現代的船閘,主要建於河道較淺水流較急的地方。據記載明、清兩代仍有陡門30多處。秦堤由小天平石堤終點至興安縣城上水門東岸,長2公里。靈渠的修建,聯結了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對嶺南的經濟和文化發(fā)展有過很大促進作用。湘、桂間鐵路和公路建成後,靈渠已被改造為以灌溉為主的渠道。
靈渠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桂林東北60公里處興安縣境內,是現存世界上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與四川都江堰、陜西鄭國渠齊名,并稱為“秦朝三大水利工程”。 郭沫若先生稱為:“與長城南北相呼應,同為世界之奇觀。”
靈渠全長37公里,建成于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由鏵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和陡門組成。靈渠設計科學,建造精巧。鏵嘴將湘江水三七分流,其中三分水向南流入漓江,七分水向北匯入湘江,溝通了長江、珠江兩大水系。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tǒng)一北方六國之后,又于公元前211年對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地區(qū)的百越發(fā)動了大規(guī)模的軍事征服活動。秦軍在戰(zhàn)場上節(jié)節(jié)勝利,惟獨在兩廣地區(qū)苦戰(zhàn)三年,毫無建樹,原來是因為廣西的地形地貌導致運輸補給供應不上。所以改善和保證交通補給成了這場戰(zhàn)爭的成敗關鍵。秦始皇運籌帷幄,命令史祿劈山鑿渠。史祿通過精確計算終于在興安開鑿了靈渠,奇跡般的把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連接了起來,使援兵和補給源源不斷的運往前線,推動了戰(zhàn)事的發(fā)展,最終把嶺南的廣大地區(qū)正式地劃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圖,為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起了重要的作用。
其后,漢代馬援,唐代李渤、魚孟威又繼續(xù)主持修筑靈渠。靈渠南渠岸邊的四賢祠內,至今還供奉著史祿和他們的塑像。靈渠在向世人展示著中華民族不畏艱險、吃苦耐勞精神的同時,也展示著中華民族豐富的智慧和無窮的創(chuàng)造力。
靈渠兩岸風景優(yōu)美,文物古跡眾多,如狀元橋、陡門、四賢祠、飛來石、鏵嘴、大小天平、泄水天平和秦文化廣場等景點,景區(qū)內還建有二戰(zhàn)美國飛虎隊遺跡紀念館,現已成為桂林的旅游勝地。
作為世界最早的人工運河,靈渠曾經導引過無數南來北往的舟船,也曾有過無限的風光;它灌溉土地,濟世濟人、澤及天下達兩千多年而不怠,也在無數人的心里留下了美好的記憶。今天,它安詳得就像一位飽經風雨變化已無憂,見慣世道興衰而不驚,安然避世于山野的隱者化身,從容淡泊于海陽山下,終日以清清流水為伴,任天上流云往來舒卷,歲月匆匆流逝一去不還。
興安位于桂林的東北方,令無數人神往的漓江就發(fā)源于興安縣西北部的貓兒山。漓江就是由這片土地向南流淌,流向桂林,流向陽朔,流出了數百里如畫如詩的青山碧水,滋養(yǎng)出一片流光溢彩的繁華。也許,很多人并不知道,那名揚天下的漓江中,就有通過靈渠注入的碧水清流。與桂林山水勝境的繁華、熱鬧相比,古老的靈渠確實就顯得有些沉寂、落寞,很有點風光不再的味道。
但是,靈渠的魅力絕不需要依靠熱鬧來體現,靈渠的價值和吸引力也并不以游客多少來衡量。它在經過了兩千多年的風雨歲月,經歷了眾多的朝代更迭之后,仍在沉靜中釋放令人無法抗拒的力量,使走近它的人變得心境平和,甚至有了那種進入圣地般虔誠的心態(tài)。
海陽河是北去湘江的上游,原本與相距不遠、向南流去的漓江擦肩而過,天生各屬于兩個老死不相往來的水系。公元前214年,秦朝在統(tǒng)一南方各地的征戰(zhàn)中,為了便于軍隊向南推進和糧草、裝備的運輸,秦軍在并不長的時間里,完成了靈渠水利樞紐的建設。通過鏵嘴分流的海陽河水,滾滾流向被稱為大小天平的水壩,經攔蓄而提升的流水分別導入連接湘漓兩江的運河———總長三十七公里的南渠和北渠,實現了引湘入漓,溝通航道的目標,最終達到長江與珠江兩大水系的連接,成為人類水利史上充滿智慧光彩的一筆。隨著靈渠的開通,湘江與漓江的水運航道銜接起來,存在于中原和百越之間的天然阻礙被潺潺流水所化解。兩個天然相隔的地域,兩個本來并不相通的世界,讓一段悠悠流水輕巧地系在了一起,從此再也無法分離。在舟楫的往來中,社會政治的分水嶺不復存在,中央政府政令的傳遞可以暢流而行,南北兩地的貨物得以互通有無,中原與百越之地的文化、經濟得以相互交融。更為重要的是靈渠的開通,極大地促進了兩地各族人民心理隔閡的消解,使華夏民族的精神血脈流淌得更加圓融舒暢,更加雄渾有力。
今天看來,靈渠水利樞紐工程雖然簡單,但所有設計和施工的參與者忠誠守責,精細嚴謹地開好每一塊石料,接好每一道石縫,才使樞紐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經得起長期風雨的侵襲、流水的沖擊,才會屹立兩千多年而不朽。
靈渠能夠保存到現在,除了它自身的堅固之外,顯然還與一代代人對它的精心保護分不開。靈渠上的陡門,或稱為斗門,是世界上最早的船閘,是靈渠上又一個中國古代建筑史上的驚世之作,它對世界水利航運發(fā)展有過重大的影響。無論在歷朝歷代管理靈渠的官員眼里,還是在世代生活于靈渠邊的平常百姓心中,都清楚它不可替代的價值,知道它對于國家政治和個人生活的重要意義,不管是于公于私,還是出于責任或良心,大家都把竭心盡力地管理和愛護靈渠,當成天經地義的事情。在南陡閣邊,我遇到一位叫趙世林的老人,是縣郵電局的退休職工,多年來一直心憂靈渠的保存,義務傾心宣傳靈渠,希望以自己的努力,讓更多的人了解靈渠、認識靈渠,從而達到保護靈渠的目的。在興安,不少與靈渠有關的傳說和故事,還有許多歷代詩客文人的吟誦靈渠的篇章,至今仍然在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正是有了這樣的人文環(huán)境,有了深厚的情感的支撐,靈渠才得以經千年風雨而不衰,并不斷發(fā)揮自己的作用,顯示出自己非凡的生命力。
有人用“北有長城,南有靈渠”的說法來證明它的歷史地位,但兩者的氣質是不同的。在長城的雄壯和險峻中,透露出拒敵千里的冷漠;在靈渠的寧靜與從容里,洋溢著溝通心靈的溫情。如果長城會令人想到金戈鐵馬的征戰(zhàn),想到烽火連天的歲月,靈渠則會使人更加向往與自然和諧相處,在青山綠水間守持自己的天地,擁有自己的價值。
在這里我感覺到:歲月有情,靈渠無價。
黨琬13914654291: 秦朝修建的靈渠他溝通了哪兩大水系簡要說明革革修筑的最初目的
達孜縣撓性: ______ 靈渠 又稱湘桂運河,也稱興安運河.在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興安縣 境內. 中國和世界最古老的人工運河之一.在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東北部興安縣境內,又稱湘桂運河或興安...
黨琬13914654291: 秦代的統(tǒng)一戰(zhàn)爭,數十萬計的軍隊所銷耗的糧食是巨大的,它是如何送達?
達孜縣撓性: ______ 大規(guī)模的軍事交通建設.秦滅六國后,為了加強對中原地區(qū)的控制和進一步統(tǒng)一邊疆... 由今四川南部通往今云貴高原的五尺道,開鑿了連接湘水與漓水的靈渠. 通過這些大...
黨琬13914654291: 秦朝水利工程指的是什么?它溝通了哪兩大水系?有什么作用? -
達孜縣撓性: ______ 指靈渠. 靈渠溝通的事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 作用:1,加強了中央政府對嶺南地區(qū)的統(tǒng)治,溝通了兩地的聯系.2,起到了交通運輸的作用,如今還可以用. 值得一提的是,秦始皇下令修建靈渠的最初目的,是為了運兵和軍需,方便征伐南方蠻人.有了靈渠的支撐,才會有后來的象郡和桂林郡. 望采納.
黨琬13914654291: 秦朝鞏固邊疆的幾件大事 -
達孜縣撓性: ______ 北筑長城、南修靈渠 (1)秦朝統(tǒng)一后,派將軍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了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的長城. (2)秦始皇派人開鑿了靈渠,溝通了湘水和離水,把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連接起來.
黨琬13914654291: 最早溝通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人工運河開鑿在什么朝代 -
達孜縣撓性: ______ 是秦朝時為了在征討南方百越時運輸的方便修筑的靈渠.它由秦朝時著名的工程家史祿(據說著名的秦直道也是他主持修建的)主持修建的,溝通了長江支流湘江的支流海陽河和珠江的支流漓江,是中國和世界最古老的人工運河之一.靈渠全長37公里,建成于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由鏵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和陡門組成.靈渠設計科學,建造精巧.鏵嘴將湘江水三七分流,其中三分水向南流入漓江,七分水向北匯入湘江,溝通了長江、珠江兩大水系.
黨琬13914654291: 秦國 直道秦國 修建了 哪些直道 和它們 的意義是什么? -
達孜縣撓性: ______[答案] “秦直道”用于作戰(zhàn)的時間很短,漢代時在經貿交流方面使用率很高,直接聯系了中原地區(qū)與西北地區(qū),在大河、沙漠與戈壁阻隔的情況下,它是北方草原文化與中原農耕文化相互交流的捷徑. 我手頭有地圖,你可以給我發(fā)信索取
黨琬13914654291: 秦朝的交通有大修什么拆出什么統(tǒng)一什么 -
達孜縣撓性: ______ 大修馬路水渠,統(tǒng)一貨幣…
黨琬13914654291: 秦始皇在位時修建的兩大工程遺址是什么
達孜縣撓性: ______ 長城:靈渠 長城:通行全國的直道,有利于維護統(tǒng)一.靈渠:有利于統(tǒng)一南方和鞏固對南方的統(tǒng)治和聯系. 阿房宮和秦始皇陵是 他私人的
當時秦始皇巡察天下為方便交通而修的,當然也不能排除維護國家統(tǒng)一的這一方略
加強中央集權
修靈渠可南統(tǒng)越族,便利中原和嶺南的經濟文化交流
靈渠
又稱湘桂運河,也稱興安運河。在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興安縣 境內。
中國和世界最古老的人工運河之一。在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東北部興安縣境內,又稱湘桂運河或興安陡河。開鑿於西元前214年(秦)。橫亙湘、桂邊境的南嶺山勢散亂,湘江、漓江上源在此相距很近。興安城附近分水嶺為一列土嶺,寬300�6�5500公尺,相對高度20�6�530公尺,兩河水位相差不到6公尺。
靈渠的工程主要包括鏵嘴、大小天平石堤、南渠、北渠、陡門和秦堤。大小天平石堤起自興安城東南龍王廟山下呈「人」字形,左為大天平石堤,伸向東岸與北渠口相接;右為小天平石堤,伸向西岸與南渠口相接。鏵嘴位於「人」定形石堤前端,用石砌成,銳削如鏵犁。鏵嘴將湘江上游海洋河水分開,三分入漓,七分歸湘。天平石堤頂部低于兩側河岸,枯水季節(jié)可以攔截全部江水入渠,泛期洪水又可越過堤頂,洩入湘江故道。南渠即人工開鑿的運河,在湘江故道南,引湘水穿興安城中,經始安水、靈河注入大榕江入漓。因海洋河已筑壩斷流,又在湘江故道北開鑿北渠,使湘漓通航。南渠、北渠是靈渠主體工程,總長34公里(包括始安水-靈河段)陡門為提高水位、束水通舟的設施,相當現代的船閘,主要建於河道較淺水流較急的地方。據記載明、清兩代仍有陡門30多處。秦堤由小天平石堤終點至興安縣城上水門東岸,長2公里。靈渠的修建,聯結了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對嶺南的經濟和文化發(fā)展有過很大促進作用。湘、桂間鐵路和公路建成後,靈渠已被改造為以灌溉為主的渠道。
靈渠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桂林東北60公里處興安縣境內,是現存世界上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與四川都江堰、陜西鄭國渠齊名,并稱為“秦朝三大水利工程”。 郭沫若先生稱為:“與長城南北相呼應,同為世界之奇觀。”
靈渠全長37公里,建成于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由鏵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和陡門組成。靈渠設計科學,建造精巧。鏵嘴將湘江水三七分流,其中三分水向南流入漓江,七分水向北匯入湘江,溝通了長江、珠江兩大水系。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tǒng)一北方六國之后,又于公元前211年對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地區(qū)的百越發(fā)動了大規(guī)模的軍事征服活動。秦軍在戰(zhàn)場上節(jié)節(jié)勝利,惟獨在兩廣地區(qū)苦戰(zhàn)三年,毫無建樹,原來是因為廣西的地形地貌導致運輸補給供應不上。所以改善和保證交通補給成了這場戰(zhàn)爭的成敗關鍵。秦始皇運籌帷幄,命令史祿劈山鑿渠。史祿通過精確計算終于在興安開鑿了靈渠,奇跡般的把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連接了起來,使援兵和補給源源不斷的運往前線,推動了戰(zhàn)事的發(fā)展,最終把嶺南的廣大地區(qū)正式地劃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圖,為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起了重要的作用。
其后,漢代馬援,唐代李渤、魚孟威又繼續(xù)主持修筑靈渠。靈渠南渠岸邊的四賢祠內,至今還供奉著史祿和他們的塑像。靈渠在向世人展示著中華民族不畏艱險、吃苦耐勞精神的同時,也展示著中華民族豐富的智慧和無窮的創(chuàng)造力。
靈渠兩岸風景優(yōu)美,文物古跡眾多,如狀元橋、陡門、四賢祠、飛來石、鏵嘴、大小天平、泄水天平和秦文化廣場等景點,景區(qū)內還建有二戰(zhàn)美國飛虎隊遺跡紀念館,現已成為桂林的旅游勝地。
作為世界最早的人工運河,靈渠曾經導引過無數南來北往的舟船,也曾有過無限的風光;它灌溉土地,濟世濟人、澤及天下達兩千多年而不怠,也在無數人的心里留下了美好的記憶。今天,它安詳得就像一位飽經風雨變化已無憂,見慣世道興衰而不驚,安然避世于山野的隱者化身,從容淡泊于海陽山下,終日以清清流水為伴,任天上流云往來舒卷,歲月匆匆流逝一去不還。
興安位于桂林的東北方,令無數人神往的漓江就發(fā)源于興安縣西北部的貓兒山。漓江就是由這片土地向南流淌,流向桂林,流向陽朔,流出了數百里如畫如詩的青山碧水,滋養(yǎng)出一片流光溢彩的繁華。也許,很多人并不知道,那名揚天下的漓江中,就有通過靈渠注入的碧水清流。與桂林山水勝境的繁華、熱鬧相比,古老的靈渠確實就顯得有些沉寂、落寞,很有點風光不再的味道。
但是,靈渠的魅力絕不需要依靠熱鬧來體現,靈渠的價值和吸引力也并不以游客多少來衡量。它在經過了兩千多年的風雨歲月,經歷了眾多的朝代更迭之后,仍在沉靜中釋放令人無法抗拒的力量,使走近它的人變得心境平和,甚至有了那種進入圣地般虔誠的心態(tài)。
海陽河是北去湘江的上游,原本與相距不遠、向南流去的漓江擦肩而過,天生各屬于兩個老死不相往來的水系。公元前214年,秦朝在統(tǒng)一南方各地的征戰(zhàn)中,為了便于軍隊向南推進和糧草、裝備的運輸,秦軍在并不長的時間里,完成了靈渠水利樞紐的建設。通過鏵嘴分流的海陽河水,滾滾流向被稱為大小天平的水壩,經攔蓄而提升的流水分別導入連接湘漓兩江的運河———總長三十七公里的南渠和北渠,實現了引湘入漓,溝通航道的目標,最終達到長江與珠江兩大水系的連接,成為人類水利史上充滿智慧光彩的一筆。隨著靈渠的開通,湘江與漓江的水運航道銜接起來,存在于中原和百越之間的天然阻礙被潺潺流水所化解。兩個天然相隔的地域,兩個本來并不相通的世界,讓一段悠悠流水輕巧地系在了一起,從此再也無法分離。在舟楫的往來中,社會政治的分水嶺不復存在,中央政府政令的傳遞可以暢流而行,南北兩地的貨物得以互通有無,中原與百越之地的文化、經濟得以相互交融。更為重要的是靈渠的開通,極大地促進了兩地各族人民心理隔閡的消解,使華夏民族的精神血脈流淌得更加圓融舒暢,更加雄渾有力。
今天看來,靈渠水利樞紐工程雖然簡單,但所有設計和施工的參與者忠誠守責,精細嚴謹地開好每一塊石料,接好每一道石縫,才使樞紐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經得起長期風雨的侵襲、流水的沖擊,才會屹立兩千多年而不朽。
靈渠能夠保存到現在,除了它自身的堅固之外,顯然還與一代代人對它的精心保護分不開。靈渠上的陡門,或稱為斗門,是世界上最早的船閘,是靈渠上又一個中國古代建筑史上的驚世之作,它對世界水利航運發(fā)展有過重大的影響。無論在歷朝歷代管理靈渠的官員眼里,還是在世代生活于靈渠邊的平常百姓心中,都清楚它不可替代的價值,知道它對于國家政治和個人生活的重要意義,不管是于公于私,還是出于責任或良心,大家都把竭心盡力地管理和愛護靈渠,當成天經地義的事情。在南陡閣邊,我遇到一位叫趙世林的老人,是縣郵電局的退休職工,多年來一直心憂靈渠的保存,義務傾心宣傳靈渠,希望以自己的努力,讓更多的人了解靈渠、認識靈渠,從而達到保護靈渠的目的。在興安,不少與靈渠有關的傳說和故事,還有許多歷代詩客文人的吟誦靈渠的篇章,至今仍然在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正是有了這樣的人文環(huán)境,有了深厚的情感的支撐,靈渠才得以經千年風雨而不衰,并不斷發(fā)揮自己的作用,顯示出自己非凡的生命力。
有人用“北有長城,南有靈渠”的說法來證明它的歷史地位,但兩者的氣質是不同的。在長城的雄壯和險峻中,透露出拒敵千里的冷漠;在靈渠的寧靜與從容里,洋溢著溝通心靈的溫情。如果長城會令人想到金戈鐵馬的征戰(zhàn),想到烽火連天的歲月,靈渠則會使人更加向往與自然和諧相處,在青山綠水間守持自己的天地,擁有自己的價值。
在這里我感覺到:歲月有情,靈渠無價。
相關評說:
達孜縣撓性: ______ 靈渠 又稱湘桂運河,也稱興安運河.在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興安縣 境內. 中國和世界最古老的人工運河之一.在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東北部興安縣境內,又稱湘桂運河或興安...
達孜縣撓性: ______ 大規(guī)模的軍事交通建設.秦滅六國后,為了加強對中原地區(qū)的控制和進一步統(tǒng)一邊疆... 由今四川南部通往今云貴高原的五尺道,開鑿了連接湘水與漓水的靈渠. 通過這些大...
達孜縣撓性: ______ 指靈渠. 靈渠溝通的事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 作用:1,加強了中央政府對嶺南地區(qū)的統(tǒng)治,溝通了兩地的聯系.2,起到了交通運輸的作用,如今還可以用. 值得一提的是,秦始皇下令修建靈渠的最初目的,是為了運兵和軍需,方便征伐南方蠻人.有了靈渠的支撐,才會有后來的象郡和桂林郡. 望采納.
達孜縣撓性: ______ 北筑長城、南修靈渠 (1)秦朝統(tǒng)一后,派將軍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了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的長城. (2)秦始皇派人開鑿了靈渠,溝通了湘水和離水,把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連接起來.
達孜縣撓性: ______ 是秦朝時為了在征討南方百越時運輸的方便修筑的靈渠.它由秦朝時著名的工程家史祿(據說著名的秦直道也是他主持修建的)主持修建的,溝通了長江支流湘江的支流海陽河和珠江的支流漓江,是中國和世界最古老的人工運河之一.靈渠全長37公里,建成于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由鏵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和陡門組成.靈渠設計科學,建造精巧.鏵嘴將湘江水三七分流,其中三分水向南流入漓江,七分水向北匯入湘江,溝通了長江、珠江兩大水系.
達孜縣撓性: ______[答案] “秦直道”用于作戰(zhàn)的時間很短,漢代時在經貿交流方面使用率很高,直接聯系了中原地區(qū)與西北地區(qū),在大河、沙漠與戈壁阻隔的情況下,它是北方草原文化與中原農耕文化相互交流的捷徑. 我手頭有地圖,你可以給我發(fā)信索取
達孜縣撓性: ______ 大修馬路水渠,統(tǒng)一貨幣…
達孜縣撓性: ______ 長城:靈渠 長城:通行全國的直道,有利于維護統(tǒng)一.靈渠:有利于統(tǒng)一南方和鞏固對南方的統(tǒng)治和聯系. 阿房宮和秦始皇陵是 他私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