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所有朝代的順序、漢朝所有皇帝列表 漢朝皇帝列表(全部的,按順序)
朝代的順序:夏、商、西周、東周、秦、西漢、東漢、三國(曹魏、蜀漢、東吳)、西晉、東晉、五胡十六國、南朝(劉宋、蕭齊、蕭梁、南陳)、北朝(北魏、東魏、北齊、西魏、北周)、隋朝、唐朝、五代十國、宋(北宋、南宋)、遼、西夏、金、元、明、清。中國朝代簡史:夏商周秦漢,魏晉南北隋,唐宋元明清。
漢朝皇帝列表:
西漢:劉邦、劉盈、劉恭、劉弘、劉恒、劉啟、劉徹、劉弗陵、劉賀、劉詢、劉奭、劉驁、劉欣、劉衎劉嬰、王莽、劉玄、劉盆子。
東漢:劉秀、劉莊、劉炟、劉肇、劉隆、劉祜、劉懿、劉保、劉炳、劉纘、劉志、劉宏、王劉辯、劉協(xié)。
擴(kuò)展資料:
兩漢時期文化科學(xué)異常活躍,對外交流意義重大。漢朝進(jìn)一步奠定了漢民族的民族文化,西漢所尊崇的儒家文化成為當(dāng)時和日后的中原王朝以及東亞地區(qū)的社會主流文化。
到現(xiàn)今,“漢人”仍為多數(shù)中國人的自稱,而華夏族逐漸被稱為“漢族”,華夏文字亦被定名為“漢字”。
漢武帝廢黜百家獨(dú)尊儒術(shù),儒學(xué)成為中國幾千年的統(tǒng)治思想,并且最早開始在京師長安設(shè)太學(xué),開始儒學(xué)中的經(jīng)學(xué),東漢光武帝時期太學(xué)生一度多達(dá)三萬。
漢明帝時期,佛教東渡首次來到中國,中國第一部漢譯佛教經(jīng)典是在白馬寺譯出的四十二章經(jīng),張道陵創(chuàng)立道教也是影響中國的大事。
漢朝最早使用年號,建元為第一個年號。漢初根據(jù)五德終始說,定正朔為水德,漢武帝時,又改正朔為土德,直到王莽篡漢建立新朝,方才采用劉向、劉歆父子的說法,認(rèn)為漢屬于火德。
漢光武帝光復(fù)漢室之后,正式承認(rèn)這一說法,從此確立東漢正朔為火德,東漢及以后的史書如《漢書》、《三國志》等皆采用這種說法,因此漢代亦被稱為“炎漢”。又因漢朝皇帝姓劉而稱“劉漢”。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漢朝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中國歷史朝代
一、所有朝代
1、虞朝:約前36世紀(jì)初-約前21世紀(jì)初 。
2、夏朝:前2070年-前1600年。
3、有窮:前1981年-前1973年。
4、寒朝:前1973年-前1933年。
5、商朝:前1600年-前1046年。
6、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
7、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8、東周:前770年-前256年。
9、春秋:前770年-前476年。
10、戰(zhàn)國:前475年-前221年。
11、秦朝:前221年-前206年。
12、西楚:前206年-前202年。
13、漢朝:前202年-263年。
14、西漢:前202年-公元8年。
15、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
16、玄漢:公元23年-公元25年。
17、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
18、三國時期:220年-280年。
19、曹魏:220年-265年。
20、蜀漢:221年-263年。
21、孫吳:222年-280年。
22、晉朝:265年-420年.
23、西晉:265年-316年。
24、東晉:317年-420年。
25、十六國:304年-420年、
26、十六國末期:420年-439年。
27、南北朝:386年-589年。
28、南朝:420年-589年。
29、劉宋:420年-479年。
30、南齊:479年-502年。
31、南梁:502年-557年。
32、南陳:557年-589年。
33、北朝:386年-589年。
34、北魏中后期:420年-557年。
35、東魏:534年-550年。
36、西魏:532年-556年。
37、北齊:550年-577年。
38、北周:557年-581年。
39、隋朝:581年-618年。
40、唐朝:618年-690年 。
41、武周:690年-705年。
42、五代:907年-960年。
43、后梁:907年-923年。
44、后唐:923年-936年。
45、后晉:936年-947年。
46、后漢:947年-950年。
47、后周:951年-960年。
48、十國:907年-979年。
49、遼朝(契丹):907年-1125年。
50、宋朝:960年-1279年。
51、北宋:960年-1127年。
52、南宋:1127年-1279年。
53、西夏:1038-1227年。
54、金朝:1115年-1234年。
55、大蒙古國:1206年-1260年。
56、元朝:1271年-1368年。
57、明朝:1368年-1644年。
58、清朝:1636年-1912年。
59、中華帝國:1915年-1916年。
二、漢朝皇帝
1、漢高祖劉邦
劉邦(公元前256年十一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即漢太祖高皇帝,沛豐邑中陽里人,漢朝開國皇帝。
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zhàn)略家和指揮家。對漢族的發(fā)展、以及中國的統(tǒng)一有突出貢獻(xiàn)。
2、漢惠帝劉盈
漢惠帝劉盈(前211年—前188年),西漢第二位皇帝(前194年—前188年),漢朝開國皇帝劉邦的嫡長子,母親呂雉,在位7年。
3、漢少帝劉恭
西漢前少帝劉恭(前190年—前184年),前188年9月—前184年8月在位,漢朝第三任皇帝。皇太后呂雉命令漢惠帝皇后張嫣佯為有身,取周美人之子名之,立所名子為太子,同時,呂雉命宮女鴆殺周美人。
漢前少帝,劉姓,名恭,是西漢第一個被廢的皇帝,也是西漢王朝第三位皇帝。父親是漢孝惠帝劉盈,母親是惠帝時期的美人,一個被政治犧牲的女人。
因?yàn)榛莸刍屎髲堟虥]有生孩子,而惠帝年紀(jì)輕輕就駕崩了。于是呂雉找來惠帝妃子中一個美人的兒子過繼到皇后張嫣身下,并殺了美人,接著立這個兒子為皇帝,是為漢前少帝。呂太后開始了臨朝稱制。
4、漢少帝劉弘
西漢后少帝劉弘(?-公元前180),公元前184年6月15日-公元前180年11月14日在位。公元前184年6月15日,呂雉命劉義繼任帝位,并改名為劉弘,即后少帝。
公元前180年9月,呂雉逝世。經(jīng)過周勃、陳平等人努力后,呂氏家族力量被鏟除。朝臣認(rèn)為少帝劉弘并非漢惠帝親生子,應(yīng)廢黜。朝臣選定代王劉恒作為新皇帝并迎入長安,遂于11月14日誅殺劉弘。
5、漢文帝劉恒
漢文帝劉恒(前202年—前157年),漢高祖劉邦第四子,母薄姬,漢惠帝劉盈之弟,西漢第五位皇帝。前196年,漢高祖鎮(zhèn)壓了陳豨叛亂后,封劉恒為代王,其為人寬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調(diào)。
漢高祖死后,呂后專權(quán),諸呂掌握朝廷軍政大權(quán)。前180年,呂后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陳平等大臣把諸呂一網(wǎng)打盡,迎立代王劉恒入京為帝,是為漢文帝。
6、漢景帝劉啟
劉啟,漢惠帝七年(前188年)出生于代地,是高祖劉邦的孫子,漢文帝劉恒的兒子,母親是竇氏。劉啟出生時,父親劉恒在代國為代王。
劉啟在劉恒幾個兒子中排行居中。劉恒為代王時,與代王后生有四子,劉恒未即位之前代王后便已去世。前180年,劉恒被擁立為皇帝后,代王后所生四子都相繼病死。
劉恒即位數(shù)月,公卿大臣請立太子,而劉恒諸子中劉啟最大,于是就被立為太子,母親竇氏被立為皇后。
7、漢武帝劉徹
劉徹(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3月29日),即漢武帝,西漢第七位皇帝,政治家、戰(zhàn)略家。
漢武帝在位期間(前141年-前87年),在政治上,創(chuàng)設(shè)中外朝制、刺史制、察舉制,頒行推恩令,加強(qiáng)君主專制與中央集權(quán)。
在經(jīng)濟(jì)上,推行平準(zhǔn)、均輸、算緡、告緡等措施,鑄五銖錢,由官府壟斷鹽、鐵、酒的經(jīng)營,并抑制富商大賈的勢力。文化方面,“罷黜百家,獨(dú)尊儒術(shù)”,并設(shè)立太學(xué)。
對外,漢武帝采擴(kuò)張政策,除與匈奴長年交戰(zhàn)外,還破閩越、南越、衛(wèi)氏朝鮮、大宛,又鑿空西域、開絲綢之路,并開辟西南夷。
此外,還有創(chuàng)設(shè)年號、頒布太初歷等舉措。但他崇信方術(shù)、自奉奢侈,兼以窮兵黷武,引發(fā)統(tǒng)治危機(jī),晚年爆發(fā)巫蠱之禍,后因?qū)ν鈹U(kuò)張受挫而頒《輪臺詔》。
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漢武帝崩于五柞宮,享年70歲,葬于茂陵。
8、漢昭帝劉弗陵
劉弗陵是漢武帝劉徹的小兒子,母親趙婕妤(鉤弋夫人)以“奇女子氣”得寵,居住在鉤弋宮中。 太始三年(前94年),趙婕妤生下劉弗陵,號稱“鉤弋子”。
據(jù)說劉弗陵和上古的堯帝一樣都是懷胎十四月而生,于是稱其所生之門為“堯母門”。武帝死后,劉弗陵在重臣的擁立下登基継位,就是漢昭帝。
9、漢廢帝劉賀
漢廢帝劉賀(公元前92年—公元前59年),漢朝第九任皇帝,也是漢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他是漢武帝劉徹的孫子,昌邑哀王劉髆的兒子。
19歲即位,當(dāng)了27天皇帝,因荒淫無度、不保社稷而被廢,分封到了今天的山東省巨野縣昌邑鎮(zhèn),做昌邑王,元康三年,又被貶到江西省永修縣做海昏侯,史稱漢廢帝。
10、漢宣帝劉詢
漢宣帝劉詢(前91年―前49年),西漢第十位皇帝,前74年—前49年在位。原名劉病已,漢武帝劉徹曾孫,戾太子劉據(jù)之孫,史皇孫劉進(jìn)之子。
11、漢元帝劉奭
劉奭(前74年—前33年),即漢元帝(前49年—前33年在位),漢宣帝劉詢與嫡妻許平君所生之子,西漢第十一位皇帝。
劉奭出生幾個月后,漢宣帝即位為帝。兩年后,其母許平君被霍光妻子霍顯毒死。地節(jié)三年(前67年)四月,劉奭被立為太子 。黃龍?jiān)辏ㄇ?9年)十月,漢宣帝駕崩,皇太子劉奭繼位,是為漢元帝。
12、漢成帝劉驁
劉驁(前51年—前7年),即漢成帝,西漢第十二位皇帝,漢元帝劉奭與孝元皇后王政君所生的嫡子。
漢成帝即位后,荒于酒色,外戚擅政,大政幾乎全部為太后一族王氏掌握,為王莽篡漢埋下了禍根,各地相繼爆發(fā)農(nóng)民起義和鐵官徒起義。
漢成帝竟寧元年至綏和二年(前33年—前7年)在位,共在位25年,終年44歲,謚號孝成皇帝,廟號統(tǒng)宗,葬于延陵。
13、漢哀帝劉欣
劉欣(前25年-前1年8月15日),即漢哀帝(前7年―前1年在位),字和,漢元帝劉奭之孫,漢成帝劉驁之侄,定陶恭王劉康之子,母丁姬,西漢第十三位皇帝,在位7年。
陽朔二年(前23年)八月二十二日,劉欣父定陶恭王劉康去世,劉欣襲封定陶王爵位。劉欣年長后,伯父漢成帝無子嗣,在與叔父中山王劉興經(jīng)過一年的激烈爭奪后,于綏和元年(前8年)被立為太子。
綏和二年(前7年)三月十八日,漢成帝病逝,劉欣即位為帝,改元建平。元壽二年六月初三日(前1年8月15日),在位僅七年的劉欣駕崩,時年二十五歲,謚號孝哀皇帝,葬于義陵。
14、漢平帝劉衎
漢元帝之孫,漢成帝的侄子,漢哀帝的堂兄弟,中山王劉興之子,母衛(wèi)姬。劉欣于公元前1年8月15日病死后,王莽為便于弄權(quán),不肯立年歲較長的君主。
于9月17日迎立年僅9歲的劉衎為帝。次年改元元始。共在位6年,他不是被王莽毒死的,而是病死的。終年14歲,葬于康陵(今陜西省咸陽市西25里處)。
15、漢孺子劉嬰
楚孝王劉囂曾孫、廣戚侯劉顯之子、漢宣帝玄孫也。
公元25年正月,平陵人方望等起事,劫取劉嬰逃離長安,到了臨涇,立劉嬰為帝,2月,因推翻王莽而被擁立為更始帝的劉玄,派部將帶兵前去攻打。混戰(zhàn)中,劉嬰為亂兵所殺。
16、光武帝劉秀
劉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即漢光武帝(公元25年—57年在位),字文叔,南陽郡蔡陽人(今湖北省襄陽市棗陽市),生于陳留郡濟(jì)陽縣濟(jì)陽宮 。中國東漢王朝的建立者,廟號“世祖”,謚號“光武皇帝”。
劉秀在位三十三年,政治上改革中央官職,整治官場風(fēng)氣,精簡結(jié)構(gòu),優(yōu)待功臣;經(jīng)濟(jì)上解放生產(chǎn)力,采取休養(yǎng)生息,大力發(fā)展經(jīng)濟(jì)。
文化上大興儒學(xué)、推崇氣節(jié),東漢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為中國歷史上“風(fēng)化最美、儒學(xué)最盛”(司馬光、梁啟超語)的光武中興時代。
17、漢明帝劉莊
漢明帝劉莊(28年6月15日—75年9月5日),初名劉陽。東漢第二位皇帝(57年—75年在位),光武帝劉秀第四子,母為光烈皇后陰麗華 。
永平十八年(75年),劉莊在雒陽東宮前殿逝世,年四十八,在位十九年。廟號顯宗,謚號孝明皇帝,葬于顯節(jié)陵。
18、漢章帝劉炟
劉炟(57年-88年4月9日),即漢章帝(75年—88年在位),漢明帝劉莊第五子,母賈貴人,東漢第三位皇帝,在位14年。
永平三年(60年)被立為皇太子。永平十八年八月初六壬子(75年9月5日)繼位為帝。即位后勵精圖治,注重農(nóng)桑,興修水利,減輕徭役,衣食樸素,實(shí)行“與民休息”,“好儒術(shù)”,使得東漢經(jīng)濟(jì)、文化得到很大的發(fā)展。
此時思想活躍,政治清明,經(jīng)濟(jì)繁榮。兩度派班超出使西域,使得西域地區(qū)重新稱藩于漢。其統(tǒng)治與漢明帝共稱“明章之治”。但過于放縱外戚,種下了日后外戚專權(quán)和宦官專政的遠(yuǎn)因。
章和二年二月三十壬辰(88年4月9日),劉炟崩于章德前殿,時年三十一歲,謚號孝章皇帝,廟號肅宗,后葬于敬陵(今河南洛陽東南)。
19、漢和帝劉肇
和帝劉肇(78年——105年),88年—105年在位,共17年。章帝第四子,10歲即位,由竇太后臨朝稱制,外戚竇憲掌實(shí)權(quán)。后來殺掉竇憲自己掌權(quán)。病死,終年27歲,葬于慎陵。
20、漢殤帝劉隆
殤帝劉隆(105年——106年),和帝的小兒子,即位時剛滿月,在位8個月就得病而死。歷史上年齡最小的皇帝,葬于康陵。
21、漢安帝劉祜
安帝劉祜(94年——125年),107年—125年在位,共18年。章帝孫,父清河孝王劉慶,即位時才13歲,由鄧太后掌權(quán),他在太后死后掌權(quán)。于南下巡游途中病死,時年32歲,葬于恭陵。
22、漢少帝劉懿
嬰帝劉懿,漢安帝去世后,太后閻姬為了把持國政,在閻顯支持下,迎立劉懿為帝。但即位二百余日后就因病去世。
23、漢順帝劉保
順帝劉保(114年——144年),125年—144年在位,共19年。安帝的兒子。順帝是由宦官扶持上臺的,朝政為宦官把持。政治日益腐敗。
他下令宦官可以養(yǎng)義子,并且可以世襲封爵。后來宦官與外戚相互勾結(jié),政治更加腐敗。病死,時年30歲,葬于憲陵。
24、漢沖帝劉炳
沖帝劉炳(143年——145年),144年—145年在位,不足1年。順帝的兒子,在位半年。病死,時年3歲,葬于懷陵。
25、漢質(zhì)帝劉纘
質(zhì)帝劉纘(138年——146年),145年—146年在位,不足1年。章帝的曾孫,渤海孝王劉鴻的兒子。即位時8歲,非常頗伶俐。因說大將軍梁翼為“跋扈將軍”,被梁翼毒死,時年9歲,葬于靜陵。
26、漢桓帝劉志
桓帝劉志(132年——167年),146年—167年在位,共21年。章帝的曾孫,蠡吾侯劉異的兒子。桓帝即位時15歲,當(dāng)時外戚掌權(quán),后來他依靠宦官誅殺外戚梁翼,此后又被宦官專政。病死,時年36歲,葬于宣陵。
27、漢靈帝劉宏
靈帝劉宏(156年——189年),168年—189年在位23年。章帝玄孫,桓帝死無子,劉宏即位。靈帝朝一團(tuán)污氣,宦官把持朝政,稱“十常侍”。
靈帝常說:“張常侍是我父,趙常侍是我母。”靈帝之世,民不聊生,買賣官爵,橫征暴斂,社會矛盾激化,終于于184年,爆發(fā)了黃巾大起義。病死,時年33歲,葬于文陵。
28、漢少帝劉辯
少帝劉辯(176年——190年),189年在位5個月。靈帝長子,又稱為皇子辯或弘農(nóng)王。在董卓脅迫下自盡,時年僅十五歲,是東漢唯一被廢黜的皇帝,葬于今河南省洛陽市附近。
29、漢獻(xiàn)帝劉協(xié)
獻(xiàn)帝劉協(xié)(181年——234年),190年—220年在位,共30年。靈帝的兒子,即位時9歲,董卓專權(quán),后曹操迎獻(xiàn)帝于許昌。
公元220年,曹操逝世,曹丕自立為帝,建立魏國,漢朝滅亡,劉協(xié)被貶為山陽公。病死,時年54歲,葬于禪陵。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朝代
百度百科——漢朝君主
中國朝代:夏、商、周(西周、東周(春秋、戰(zhàn)國))、秦、漢(西漢、東漢)、三國(魏、蜀、吳)、晉(東晉、西晉)、南北朝(南朝(劉宋、南齊、南梁、南陳)、北朝(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宋(南宋、北宋)、元、明、清。
漢朝皇帝:
西漢:太祖/高皇帝(世稱漢高祖)劉邦、孝惠皇帝劉盈、前少帝劉恭后少帝劉弘、太宗/孝文皇帝劉恒孝景皇帝劉啟、世宗/孝武皇帝劉徹、孝昭皇帝劉弗陵、漢廢帝/昌邑王劉賀、中宗/孝宣皇帝劉詢、(高宗)/孝元皇帝劉奭、(統(tǒng)宗)/孝成皇帝劉驁孝哀皇帝劉欣、(元宗)/孝平皇帝劉衎、孺子?jì)雱?王莽攝政。劉嬰未稱帝,僅為傀儡皇太子)。
東漢:世祖/光武皇帝劉秀、顯宗/孝明皇帝劉莊、肅宗/孝章皇帝劉炟、(穆宗)/孝和皇帝劉肇、孝殤皇帝劉隆、(恭宗)/孝安皇帝劉祜、前少帝北鄉(xiāng)侯劉懿、(敬宗)/孝順皇帝劉保、孝沖皇帝劉炳、孝質(zhì)皇帝劉纘、(威宗)/孝桓皇帝劉志、孝靈皇帝劉宏、后少帝/弘農(nóng)懷王劉辯、孝獻(xiàn)(孝愍)皇帝劉協(xié)。
擴(kuò)展資料:
在中國歷史上,秦始皇創(chuàng)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為第一個皇帝,稱“始皇帝”。自此,中國開始了長達(dá)兩千多年的專制制度。皇帝是中國中央政權(quán)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會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權(quán)力和榮譽(yù)。皇帝自稱“朕”,其他人當(dāng)面直接稱皇帝為“陛下”、“圣上”、“萬歲”等,私下敬稱皇帝為“圣人”、“大家”、“官家”、“至尊”等。
秦朝時,秦始皇試圖將國家的全部權(quán)力都集中在自己(即皇帝)手中,即“天下事無大小皆決于上”,但由于統(tǒng)治國家的事務(wù)繁多,這種制度實(shí)際上是不成熟的。在秦朝之后,皇帝的權(quán)力和職能逐漸由一個中央政府輔助完成,漢朝時這種中央政府的形式是三公九卿,隋朝開始三省六部制。
因此即使皇帝年幼中央政府也可以照常運(yùn)作,但同時由于中央政府長官(如宰相、丞相等)的權(quán)力可能過重,有可能威脅皇帝的權(quán)力,甚至通過政變自己當(dāng)皇帝,比如王莽攝政、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在中國,皇帝的逝世叫駕崩。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皇帝
1、中國歷史所有朝代順序:
夏朝:約公元前2029年-約公元前1559年,共計(jì):471年
商朝:約公元前1559年-約公元前1046年,共計(jì):438年
周朝:約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zhàn)國,共計(jì):867年
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統(tǒng)一六國,首稱皇帝,共計(jì):16年
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xiàng)羽,共計(jì):5年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漢高祖劉邦,共計(jì):210年
新朝:公元8年臘月-公元23年10月6日,新太祖建興帝王莽,共計(jì):16年
玄漢:公元23-25年,漢更始帝劉玄,共計(jì):3年
東漢:公元25-220年,漢光武帝劉秀,共計(jì):196年
三國:公元220-280年,魏、蜀、吳三足鼎立,共計(jì):61年
晉朝:公元265-420年,分為西晉(265-316年)、東晉(317-420年) ,共計(jì):156年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計(jì):170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楊堅(jiān),共計(jì):38年
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淵,共計(jì):290年
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共計(jì):54年
十國:公元902-979年,共計(jì):89年
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計(jì):320年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太祖孛兒只斤·鐵木真,共計(jì):98年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共計(jì):277年
清朝:公元1644-1912年,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共計(jì):268年
2、漢朝所有皇帝列表(分西漢與東漢)
西漢:
姓名 登基時間
劉邦 公元前206年
劉盈 公元前195年
劉恭 公元前188年
劉弘 公元前184年
劉恒 公元前180年
劉啟 公元前157年
劉徹 公元前141年
劉弗陵 公元前87年
劉詢 公元前74年
劉奭 公元前49年
劉驁 公元前33年
劉欣 公元前7年
劉衎 公元前1年
劉玄 公元23年
東漢:
姓名 謚號 生卒時間
劉秀 漢光武帝 公元前5-公元57
劉莊 漢明帝 公元28-公元75
劉怛 漢章帝 公元58-公元88
劉肇 漢和帝 公元79-公元105
劉隆 漢殤帝 公元105-公元106
劉祜 漢安帝 公元94-公元125
劉保 漢順帝 公元115-公元144
劉炳 漢沖帝 公元143-公元145
劉纘 漢質(zhì)帝 公元138-公元146
劉志 漢恒帝 公元132-公元167
劉宏 漢靈帝 公元157-公元189
劉協(xié) 漢獻(xiàn)帝 公元181-公元234
擴(kuò)展資料
五胡十國指的是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滅亡后依次定都于中原地區(qū)的五個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和后周。公元907年,唐朝滅亡后,朱溫在中原地區(qū)建立后梁,定都東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五代十國開始。960年,后周趙匡胤發(fā)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結(jié)束。
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區(qū)之外存在過許多割據(jù)政權(quán),其中前蜀、后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十余個割據(jù)政權(quán)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學(xué)家統(tǒng)稱十國。北宋建立后先后統(tǒng)一了尚存的荊南、武平、后蜀、南漢、南唐、吳越、北漢等政權(quán),基本實(shí)現(xiàn)了全國的統(tǒng)一。
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的重要時期,其間定難軍(后來的西夏)逐漸獨(dú)立,而靜海軍(交趾,后來的越南)自此脫離中央統(tǒng)治。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中國歷史朝代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漢朝
"1".唐朝(堯建立)2,虞朝(舜建立)/這倆朝無實(shí)物考證,僅文獻(xiàn)記載,虞朝約1500年,兩朝約1600年.
1. 夏朝 前2100年 - 前1600年
2. 商朝 前1600年 - 前1066年
3. 周朝 前1066年 - 前221年
1. 西周 前1066年 - 前771年
2. 東周 前770年 - 前256年
1. 春秋 前770年 - 前476年(三家分晉始為戰(zhàn)國)
2. 戰(zhàn)國 前475年 - 前221年
4. 秦朝 前221年 - 前206年
1. 西楚 前206年 - 前202年
5. 漢朝 前206年 - 220年
1. 西漢 前206年 - 23年
2. 新朝 8年 - 23年
3. 東漢 25年 - 220年
6. 三國 220年 - 280年
1. 曹魏 220年 - 265年
2. 西蜀 221年 - 263年
3. 孫吳 222年 - 280年
7. 晉朝 265年 - 420年
1. 西晉 265年 - 316年
2. 東晉 317年 - 420年
8. 十六國 304年 - 439年
1. 漢前趙 304年 - 330年
2. 成漢 304年 - 347年
3. 前涼 314年 - 376年
4. 后趙 319年 - 350年
5. 前燕 337年 - 370年
6. 前秦 350年 - 394年
7. 后秦 384年 - 416年
8. 后燕 384年 - 407年
9. 西秦 385年 - 431年
10. 后涼 385年 - 403年
11. 南涼 397年 - 414年
12. 南燕 398年 - 410年
13. 西涼 407年 - 421年
14. 夏 407年 - 431年
15. 北燕 407年 - 436年
16. 北涼 401年 - 439年
9. 南北朝 420年 - 581年
1. 南朝
1. 南朝宋 420年 - 479年
2. 南朝齊 479年 - 502年
3. 南朝梁 502年 - 557年
4. 南朝陳 557年 - 589年
2. 北朝
1. 北魏 386年 - 534年
2. 東魏 534年 - 550年
3. 北齊 550年 - 577年
4. 西魏 535年 - 557年
5. 北周 557年 - 581年
10. 隋朝 581年 - 618年
11. 唐朝 618年 - 907年
12. 五代十國 907年 - 979年
1. 五代 907年 - 960年
1. 后梁 907年 - 923年
2. 后唐 923年 - 936年
3. 后晉 936年 - 946年
4. 后漢 947年 - 950年
5. 后周 951年 - 960年
2. 十國(902年 - 979年)
1. 吳越(904年-978年)
2. 閩國[[909年-945年,(當(dāng)中包含殷943年-945年)]
3. 荊南(906年-963年)
4. 楚國(907年-951年,楚創(chuàng)立者馬殷實(shí)際自897年開始地方割據(jù))
5. 吳國(904年-937年)
6. 南唐(937年-975年)
7. 南漢(917年-971年)
8. 北漢(951年-979年)
9. 前蜀(907年-925年)
10. 后蜀(934年-965年)
13. 宋朝
1. 北宋 960年 - 1127年
2. 南宋 1127年 - 1279年
3. 遼 916年 - 1125年
4. 西夏 1032年 - 1227年
5. 金朝 1115年 - 1234年
14. 元朝 1260年 - 1368年
15. 明朝 1368年 - 1644年
16. 清朝 1644年 - 1911年
高祖劉邦前206年——前193年惠帝劉盈前194年——前186年文帝劉恒前179年——前157年景帝劉啟前156年——前139年武帝劉徹建元元年(前140)——后元二年(前89)昭帝劉弗陵始元元年(前86)——元平元年(前74)宣帝劉詢本始元年(前73)——黃龍?jiān)辏ㄇ?9)元帝劉奭初元元年(前48)——竟寧元年(前33)成帝劉驁建始元年(前32)——綏和二年(前7)哀帝劉欣建平元年(前6)——元壽二年(前1)平帝劉衎元始元年(1)——元始五年(5)孺子?jì)刖訑z元年(6)——初始元年(8)光武帝劉秀建武元年(25)——建武中元二年(57)明帝劉莊永平元年(58)——永平十八年(75)章帝劉炟建初元年(76)——章和二年(88)和帝劉肇永元元年(89)——永興元年(105)安帝劉祜永初元年(107)——延光四年(125)順帝劉保永建元年(126)——建康元年(144)沖帝劉炳(永熹元年〔145〕)質(zhì)帝劉纘(本初元年〔146〕)桓帝劉志建和元年(147)——永康元年(167)靈帝劉宏建寧元年(168)——中平六年(189)獻(xiàn)帝劉協(xié)初平元年(190)——延康元年(220)在漢代可視為“帝”的有30多個,我這里只寫了“二十四帝”。呂后在惠帝后雖擅政8年,《史記》也將她列入“本紀(jì)”,但她并未直接稱“帝”;惠帝后有一個連姓名都沒有留傳下來的“少帝”,昭帝后有一個繼位僅27天的劉賀,安帝后有一個在位7個月的“少帝”劉懿,靈帝后也有一個在位7個月的“少帝”劉辯,這4個人在位均未跨年度,未及改元;反莽戰(zhàn)爭中,劉玄雖稱帝,也建有年號,但并未建立統(tǒng)一的國家;王莽雖與漢關(guān)系緊密,但另立一朝。所以,這七個人均不計(jì)算在內(nèi)。
中國歷史朝代順序表及皇帝順序
宋(北宋、南宋)、遼、西夏、金、元、明、清。1、秦朝 秦始皇嬴政 秦二世嬴胡亥 秦三世嬴子?jì)?2、漢朝皇帝列表 西漢 漢高祖劉邦 漢惠帝劉盈 漢前少帝劉恭 漢后少帝劉弘 漢高后呂雉 漢文帝劉恒 漢景帝劉啟 漢武帝劉徹 漢昭帝劉弗陵 昌邑王劉賀 漢宣帝劉詢(劉病已) 漢元帝劉奭 ...
中國歷朝歷代皇帝順序?
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建立的第二個由漢族統(tǒng)治的中央集權(quán)國家。清朝:清太祖努爾哈赤建立的中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以上是中國歷史上七個大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quán)國家的順序和建立者。這些朝代都有其重要的歷史意義和文化價(jià)值,是中國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歷朝皇帝有哪些?以下是按朝代順序列出的部分中國皇帝的列表:...
中國歷朝歷代各多少年?
中國朝代列表 奴隸社會 夏朝:約前21世紀(jì)-約前16世紀(jì) 斟鄩(今河南洛陽)大禹姒文命 商朝:約前17世紀(jì)-約前11世紀(jì) 亳(今河南商丘)商太祖成湯(子天乙)周朝:約前11世紀(jì)-前256年 西周:約前11世紀(jì)-前771年 鎬(今陜西西安)周武王姬發(fā) 東周:前770年-前256年 洛邑(今河南洛陽)周平王姬宜臼 ——春秋:前...
中國經(jīng)歷了多少個王朝 這期間都有哪些皇帝
據(jù)統(tǒng)計(jì),中國一共出現(xiàn)了83個王朝,共有559個帝王,包括397個“帝”和162個“王”。下面是一些王朝:朝代列表夏朝 前2070年 - 前1600年商朝 前1600年 - 前1046年周朝 前1046年 - 前256年西周 前1046年 - 前771年東周 前770年 - 前256年春秋 前770年 - 前476年(三家分晉始為戰(zhàn)國)戰(zhàn)國 前...
中國各個朝代的開國皇帝是誰?
中國朝代列表(自秦朝開始)秦朝(前221年——前207年),嬴政(漢族)漢朝(前202年——220年),劉邦(漢族)三國·魏(220年——226年),曹丕(漢族)三國·蜀(221年——223年),劉備(漢族)三國·吳(222年——252年),孫權(quán)(漢族)晉朝(265年——420年),司馬炎(漢族)十六國·...
中國歷史朝代順序表及皇帝順序?
展開全部 “中國歷史朝代順序?yàn)?夏朝、商朝、西周、東周、秦朝、西楚、西漢、新朝、玄漢、東漢、三國、曹魏、蜀漢、孫吳、西晉、東晉、十六國、南朝、劉宋、南齊、南梁、南陳、北朝、北魏、東魏、北齊、西魏、北周、隋朝、唐朝、武周等。”上古時代三皇盤古氏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媧氏神農(nóng)氏五帝...
中國歷史上所有朝代及皇帝
16.成漢 306-347 成都 四川成都 巴氐族 太宗武皇帝李雄 17.前涼 314-363 姑臧 甘肅武威 漢族 高祖明王張寔 18.后趙 319-351 襄國 河北邢臺 羯族 高祖明皇帝石勒 19.前燕 337-370 龍城 遼寧朝陽 鮮卑族 太祖文明皇帝慕容皝 20.前秦...
中國歷史上皇帝的排列順序,詳細(xì)的。
你好 秦:(統(tǒng)一后)公元前22l--2Ol共15年,歷三帝,嬴姓,建都:咸陽。1、始皇帝政12年2、二世胡亥3年3、子?jì)雔年。中國歷代皇帝列表,中國歷代時間表-漢 漢:公元前206--公元22O年,包括西漢和東漢(也和前漢和后漢)。在兩漢之際,還有 王莽、劉玄兩個短暫的統(tǒng)治時期。西漢:公元前206--公元...
中國歷代皇帝及在位時間?
展開全部 中國歷史上所有的皇帝以及在位時間: 一、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 秦朝皇帝列表 1、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46-公元前209。 2、秦二世胡亥:公元前209-公元前206。 3、秦三世子?jì)?公元前207。 二、漢朝(前202—220年)。 漢朝皇帝列表 西漢(公元前206-公元9) 1、漢高祖劉邦:公元前206-公元前194。
漢朝所有皇帝。
漢朝所有皇帝介紹如下表:漢朝(前202年—8年,23年-220)是繼秦朝之后的大一統(tǒng)王朝,主要分為西漢、東漢時期,共歷29帝,享國四百零七年。因皇室姓劉,故又稱劉漢,是中國最強(qiáng)盛的時代之一。秦末天下大亂,劉邦在推翻秦朝后被封為漢王。公元前202年,楚漢之爭獲勝后稱帝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
相關(guān)評說:
武夷山市伺服: ______ 夏,商,周(西周,東周),秦,漢(西漢,東漢),三國(魏,蜀漢,吳),晉(西晉,東晉),南北朝(南朝北朝),隋,唐,五代(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宋(北宋,南宋),遼,金,元,明,清
武夷山市伺服: ______ 夏、商、西周、東周(春秋、戰(zhàn)國:齊楚燕韓趙魏秦)、秦、西漢、東漢、三國(魏蜀吳)、西晉、東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北宋、南宋、元、明、清
武夷山市伺服: ______ 小序: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zhàn)國,一統(tǒng)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中國歷史上所有主要的朝代: 1. 夏朝 前2100年 - 前1600年 2. 商朝 前1600年 - 前1066年 3. 周朝 ...
武夷山市伺服: ______ 中國歷史朝代公元對照 夏 約公元前21世紀(jì)-約公元前16世紀(jì) 商 約公元16世紀(jì)-約公元前1066 周 西 周 約公元前1066-公元前771 東 周 公元前770-公元前256 春秋時代 公元前770-公元前476 戰(zhàn)國時代 公元前475-公元前221 秦 公元前221-公元前...
武夷山市伺服: ______ 中國朝代歷史順序表: 華夏族(皇帝)--4000多年前 堯 舜 禹 夏朝--約公元前22世紀(jì)-公元前17世紀(jì) 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jì)初-公元前11世紀(jì) 周朝--約公元前11世紀(jì)-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zhàn)國 秦朝--公元前221-元前...
武夷山市伺服: ______ 歷史朝代歌:)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zhàn)國,一統(tǒng)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盤古三皇五帝更, 夏商周(西周、東周)秦兩漢(西漢、東漢)成, 蜀魏吳爭晉(西晉、東晉)南北(南北朝), 隋唐五代宋(遼、金)元明清. 唐堯虞舜夏商周, 春秋戰(zhàn)國亂悠悠. 秦漢三國晉統(tǒng)一, 南朝北朝是對頭. 隋唐五代又十國, 宋元明清帝王休. 順便給你記五胡十六國的: 前后南三燕,西秦南涼鮮卑建; 前西二涼和北燕,政權(quán)仍為漢族建; 前趙北涼夏匈奴;前秦后涼漢(成漢)氐建; 羯后趙,羌后秦,十六小國長混戰(zhàn). 希望對你有幫助~
武夷山市伺服: ______ 中國朝代歷史表: 華夏族(皇帝)--4000多年前 堯 舜 禹 夏朝--約公元前22世紀(jì)-公元前17世紀(jì) 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jì)初-公元前11世紀(jì) 周朝--約公元前11世紀(jì)-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zhàn)國 秦朝--公元前221-元前206年...
武夷山市伺服: ______ 夏、商、周(西周、東周)、秦、漢(西漢、東漢)、三國、晉(西晉、東晉)十六國始于東晉同時代的.南北朝南朝宋、齊、梁、陳.北朝北魏、東魏、北齊、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十國、北宋、遼、西夏、金、南宋、元、明、清
武夷山市伺服: ______ 中國朝代歷史表: 華夏族(皇帝)--4000多年前 堯 舜 禹 夏朝--約公元前22世紀(jì)-公元前17世紀(jì) 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jì)初-公元前11世紀(jì) 周朝--約公元前11世紀(jì)-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zhàn)國 秦朝--公元前221-元前206年...
武夷山市伺服: ______ 中國朝代歷史表: 華夏族(皇帝)--4000多年前 堯 舜 禹 夏朝--約公元前22世紀(jì)-公元前17世紀(jì) 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jì)初-公元前11世紀(jì) 周朝--約公元前11世紀(jì)-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zhàn)國 秦朝--公元前221-元前2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