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唐伯虎簡介
唐伯虎江南四大才子之首明朝
人物簡介: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明代畫家、書法家、詩人。
三十歲時進京會試,涉會試泄題案而被革黜,妻子改嫁,一生坎坷。后游歷名山大川,以賣文鬻畫聞名天下。
早年隨沈周、周臣學畫,宗法李唐、劉松年,融會南北畫派,筆墨細秀,布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人物畫師承唐代傳統(tǒng),色彩艷麗清雅,體態(tài)優(yōu)美,造型準確;亦工寫意人物,筆簡意賅,饒有意趣。其花鳥畫長于水墨寫意,灑脫秀逸。書法奇峭俊秀,取法趙孟頫。
詩文上,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并稱“吳中四才子”。繪畫上與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稱“吳門四家”,又稱“明四家”。
唐寅的作品有《騎驢思歸圖》、《山路松聲圖》、《事茗圖》、《王蜀宮妓圖》、《李端端落籍圖》、《秋風紈扇圖》、《枯槎鸜鵒圖》等繪畫作品,藏于世界各大博物館。
人物生平
成化時期
成化六年(1470年),二月初四,唐寅出生于蘇州府,父親唐廣德,母親丘氏。注:祝允明的《唐子畏墓志銘》:母丘氏,以成化六年二月初四日生子畏。
成化十二年(1475年),唐寅的弟弟唐申出生。
成化十八年(1482年),唐寅認識祝允明。
成化二十年(1484年),唐寅認識文徵明,并得到其父太仆文林的欣賞。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唐寅以第一名補蘇州府府學附生。唐寅結識好友張靈。注:祝允明的《唐子畏墓志銘》:童髫中科第一,四海驚稱之。張靈,字夢晉。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唐寅、祝允明、羅圯、白鉞、涂瑞與劉機在沈石田所繪的《壑舟園》圖上題詩。注:壑舟園為王鏊之從兄王盤的別業(yè)。
弘治時期
弘治元年(1488年),唐寅與徐廷瑞的次女徐氏成婚。
弘治三年(1490年),唐寅作《對竹圖》。
弘治四年(1491年),唐寅兒時的好友劉秀才病逝,作墓志銘。注:劉秀才名劉嘉德,字協(xié)中,年長唐寅兩歲。
弘治六年(1493年),唐寅為沈隱君寫墓碣文。注:沈隱君名沈誠,字希明,號隱君,姑蘇長洲人,死于弘治六年五月,年七十,開館售業(yè)為生,是唐寅的蒙師。
弘治七年(1494年),唐寅的父親去逝。而母親、妻子、兒子、妹妹相繼在這一兩年內去逝。家境逐漸衰落,在好友祝枝山的規(guī)勸下潛心讀書準備科考。
弘治八年(1495年),唐寅為許天錫之妻高氏作墓志銘。唐寅年二十六歲,已有白發(fā),故寫《白發(fā)詩》,文林作詩唱和。唐寅畫《桂香亭圖》。注:文林時年五十歲。
弘治九年(1496年),唐寅作《中州覽勝序》。
弘治十年(1497年),唐寅參加錄科考試期間與好友張靈宿妓喝酒,放浪形骸。提學御史方志十分厭惡這種行徑,唐寅在錄科考試中名落孫山。蘇州知府曹鳳愛惜人才,為唐寅求情,方志錄于榜末。注:方志,字信之,成化二十三年進士。
弘治十一年(1498年),唐寅中應天府鄉(xiāng)試第一,在他的《領解元后謝主司》一詩之中寫道:壯心未肯逐樵漁,秦運咸思備掃除。劍責百金方折閱,玉遭三黜忽沽諸。紅綾敢望明年餅,黃絹深慚此日書。三策舉場非古賦,上天何以得吹噓。唐寅作《送文溫州序》和《金粉福地賦》。
弘治十二年(1499年),唐寅與江陰徐經入京參加會試,因牽連徐經科場案下獄,后被罷黜為吏。
弘治十三年(1500年),唐寅被罷黜為浙藩小吏,個人深以為恥堅決不去就職。唐寅歸家后夫妻失和,休妻。
弘治十四年(1501年),唐寅失意之余遠游閩、浙、贛、湘等地。
弘治十五年(1502年),唐寅游歷歸家后得病,醫(yī)療很久才見好。
弘治十六年(1503年),唐寅與弟弟唐申分家。
弘治十七年(1504年),唐寅靠賣文畫為生,縱情于酒色當中來自娛。
弘治十八年(1505年),唐寅謀求建桃花庵別業(yè),作《王氏澤福祠堂記》。唐寅作《答文徵明書》,由書中意思可見唐寅與文徵明二人關系失和。
正德時期
正德元年(1506年),唐寅為老師王鏊繪《出山圖卷》。
正德二年(1507年),唐寅筑桃花庵別業(yè)及夢墨亭。
正德三年(1508年),六月,唐寅的侄兒唐長民夭折,年僅十二歲。八月,送別戴昭,作有垂虹詩與圖畫。注:戴昭,早年跟隨唐寅學習《詩》,后改隨薛世奇治《易》,正德年間任浙江紹興府儒學訓導。
正德四年(1509年),唐寅四十歲,作《自壽詩》和圖畫。唐寅作詩贈蘇州府儒學教授朱泰。唐寅作《野望憫言圖》,并為陳賾的畫題款。
正德五年(1510年),唐寅為張獻翼的祖父繪《寶鶴圖》。
正德七年(1512年),唐寅繪《女兒嬌水墨牡丹圖》。
正德八年(1513年),唐寅寫信給文徵名,兩人捐棄前嫌。唐寅為時任吳縣知縣何炌繪圖畫。
正德九年(1514年),唐寅寫有《許旌陽鐵柱記》和《荷蓮橋記》。同年秋,唐寅應寧王朱宸濠之聘。
正德十年(1515年),三月,唐寅裝瘋被寧王放返。同年唐寅繪《梅枝圖》。
正德十一年(1516年),唐寅為吳縣知縣李經書畫,寫有《長洲高明府過訪詩》,送徐朝咨歸鄉(xiāng)作《金華序》,為吳德潤夫婦寫墓志銘。
正德十二年(1517年),唐寅為吳縣知縣李經作詩。十一月望日,唐寅夜宿廣福寺(又名光福寺),并留有詩篇。
正德十三年(1518年),唐寅夜晚作夢,夢醒作《記夢詩》。唐寅與孫思和繪《丹陽景圖》。唐寅為岳母吳孺人作墓志銘。
正德十四年(1519年),唐寅的老師王鏊七十歲,作《七十壽序》與《壽王少傅》七言律詩。唐寫與沈徵德和顧華玉在禪寺飲酒作詩,有《五十言懷詩》。唐寅為華云繪《山靜日長圖》。
正德十五年(1520年),唐寅有《落花圖詠》。
正德十六年(1521年),唐寅繪《松濤云影圖》,仿郭河陽的山水手卷。
嘉靖時期
嘉靖元年(1522年),唐寅送別離任的吳縣知縣劉輔,作《別劉伯畊》。又作有《元旦詩》。
嘉靖二年(1523年),唐寅自書《詩翰冊》。十二月二日,唐寅病逝。
爭議與謬誤
謬誤部分
謬誤一:唐寅是寅年寅月寅日寅時所生,所以叫唐寅。
其實不然,由唐寅的墓志銘可知唐寅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即庚寅年,己卯月,癸丑日,即寅年卯月丑日。而唐寅的弟弟唐申的確是申年出生的,所以唐寅取名寅的確與寅年有關,但并不是出生在寅年寅月寅日寅時,僅為寅年所生,故名唐寅。
謬誤二:唐寅的母親邱氏。
很多公開發(fā)行的書籍寫唐寅的母親為邱氏,但祝允明所寫的《唐子畏墓志銘》卻是丘氏。查閱資料,明代只有丘姓,到了清代要求避諱孔子的名諱丘,所以下令丘姓改為邱姓。近代書籍想當然寫成邱。唐寅的母親實為丘氏。
爭議部分
爭議一:唐寅的女婿即王寵之子的姓名。
由臺灣王云五總編,楊靜盦主編的《明唐伯虎先生寅年譜》根據《唐子畏墓志銘》中“生一女,許王氏國士,履吉之子。”認為唐寅的女婿即王寵之子叫王國士。其實不然,王寵之子因為是國子監(jiān)監(jiān)生,所以祝允明以國士稱之。
大陸學者根據王寵的從孫撰寫的王寵年譜,其中有“有子男一人,子陽”。大多數(shù)學者認為唐寅的女婿叫王陽,也有少部分認為叫王子陽。
因為王寵從孫比王寵之子低一輩,而且王寵之子壽在七十以上,兩人應該是生活在同一時代的,雙方又是親屬關系,所寫堂叔名字應當可靠。所以唐寅之婿應該叫王陽或是王子陽。
主要成就
繪畫
唐寅作畫很少注明年份,且畫風變化不很有規(guī)律,很難推測作畫時間,也難以按照時間來劃分他的畫風變化進程,單就題材來看,唐寅的畫作主要有山水畫、人物畫、花鳥寫意畫等。
唐寅山水畫的藝術成就,一方面在于打破門戶之見,對南北畫派、南宋院體及元代文人山水畫兼收并蓄,主要學習了南宋李唐、劉松年的院體畫派,兼學宋人筆法嚴謹雄渾、風骨奇峭的風格。同時參合馬遠、夏圭的構圖和筆墨技巧,并廣泛地涉獵北宋李成、范寬、郭熙和元代的黃公望、王蒙諸大家,融會貫通,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畫面布局嚴謹整飭,造型真實生動,山勢雄峻,石質堅峭,皴法斧劈,筆法勁健,墨色淋漓。另一方面,對自然山川有著親身的體察和真實感受。代表作品有《落霞孤鶩圖》、《春山伴侶圖》、《虛閣晚涼圖》、《杏花茅屋圖》等。
唐寅人物畫寫實功力較強,形象準確而神韻獨具,《明畫錄》評他的人物畫“在錢舜舉下,杜檉(杜堇)居士上”。其仕女畫大體分為兩種,一種是線條勁細,敷色妍麗,氣象高華,出自南宋院體畫,如《王蜀宮妓圖》。工筆重彩,以“三白法”染仕女面部,突出宮女的濃施艷抹。衣紋用細勁流暢的鐵線描,服飾施以濃艷的色彩,顯得綺羅絢爛。把宮妓們競相裝扮,斗綠爭緋的情態(tài)刻畫得生動入微,為唐寅仕女畫的優(yōu)秀之作。另一種是脫胎自南宋院體,筆墨流動爽利.轉筆方勁,線條抑揚起伏,由工麗變?yōu)楹喴荨4碜髌酚小肚镲L紈扇圖》以及《李端端圖》等,把宋代李公麟行云流水描和顏輝折蘆描參合使用,畫面富有韻律感。
唐寅水墨寫意花鳥,墨韻明凈、格調秀逸灑脫而富于真實感。代表作為《枯槎鴝鵒圖》,構圖用折枝法,枯木枝干由右下方向上彎曲伸展,枯筆濃墨,蒼老挺拔。以積墨法畫一只棲于枝頭的八哥,禿筆點葉,一兩條細藤,數(shù)筆野竹。右上角題詩為:“山空寂靜人聲絕,棲鳥數(shù)聲春雨馀。” 以書法人畫,以寫代描,筆力雄強,造型優(yōu)美,筆墨疏簡精當,行筆挺秀灑脫。《雨竹圖》,畫面以二組濃葉為主枝,后出淡葉,再出葉數(shù)筆以相呼應,葉均向下急趨,一派雨打竹葉之勢。 另有《墨梅圖》、《風竹圖》、《臨水芙蓉圖》、《杏花圖》等。
書法
唐寅書法源自趙孟頫一體,風格豐潤靈活,俊逸秀拔,代表作《落花詩冊》。
王世貞在《弇州山人稿》中評議:“伯虎書入吳興堂廟,差薄弱耳。”依據文獻記載和存世作品,他曾泛學趙孟頫、李邕、顏真卿、米芾各家,并在不同時期呈不同側重,從而形成不斷變化的階段面貌。大體上說,其書風變化可分為四個時期。
第一時期是30歲以前,他居住家鄉(xiāng)蘇州,與同年齡的文征明交善,甚受文氏影響,故兩人書畫均很接近,唐寅20余歲所繪《黃茅渚小景圖卷》(上海博物館藏),湖石、平坡、樹叢均極似文氏細筆;書法亦俱從趙孟頫入手,均結體端麗,用筆秀潤,唐寅的《高人深隱圖》上款字,就極似文征明。
第二時期是30歲至36歲,唐寅科場被黜,妻子離異,無奈藉詩文、書畫謀生,其時書法上追唐人,力求規(guī)范,尤宗尚顏真卿的楷書,用筆凝重,圓碩多肉,結體偏于長方,雄強茂密,點畫橫細豎粗,并吸納隸法,橫筆收尾似“蠶頭”,捺筆收筆中途之頓近“燕尾”,極富力度,如唐寅作于弘治乙丑(1505年)36歲時的《落花詩冊》。
第三時期是37歲至45歲,唐寅正值壯年,居住在桃花庵,專心從事詩文書畫,創(chuàng)作達到頂峰。其時書法重又歸返趙孟頫,并上追唐代李邕,遂形成了自身的成熟風貌,以結體俊美婉媚、用筆娟秀流轉的趙體為根基,并融入了李邕斜長的字姿、有力的筆法和生動的布勢,于秀潤中見遒勁,端美中見靈動。這類風格作品甚多,作于正德元年(1506年)37歲的《七言律詩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30余歲的《山路松聲圖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上款題和《行書三絕卷》(丁念先藏)等作品,均呈趙孟頫與李邕相融合的面貌。
第四時期是46歲至54歲去世,已屬唐寅晚年。自江西寧王處裝瘋逃回,進一步看透世事,書法亦變?yōu)槁室猓⑽×嗣总狼笠馊莸臅L,用筆迅捷而勁健,沉著痛快,八面出鋒,率真自如,追求力量、速度和韻味;同時又融諸家筆法于一體,使結體、用筆均富于變化,并達到了揮灑自如的境地。代表作品有50歲以后作的《西洲話舊圖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上款題、《看泉聽風圖軸》(南京博物院藏)上款題等。
文學
唐寅詩文以才情取勝。其詩多紀游、題畫、感懷之作。早年作品工整妍麗,有六朝駢文氣息。泄題案之后,多為傷世之作,不拘成法,大量采用口語,意境清新,常含傲岸不平之氣,情真意摯。著有《六如居士集》,清人輯有《六如居士全集》。
詩作有《百忍歌》、《上吳天官書》、《江南四季歌》、《桃花庵歌》、《一年歌》、《閑中歌》等600余首。詩集中有為歌妓而作者,如《花酒》、《寄妓》、《哭妓徐素》、《代妓者和人見寄》、《玉芝為王麗人作》等。陳繼儒《太平清話》記:“唐伯虎有《風流遁》數(shù)千言,皆青樓中游戲語也。” 是書已失傳,無以為證。
除詩文外,唐寅也嘗作曲,多采用民歌形式,由于多方面深厚的文學藝術修養(yǎng),經歷坎坷,見聞廣博,對人生、社會的理解較深,雅俗共賞,聲名遠揚。
個人作品
畫作
《山路松聲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江南農事圖》,臺北故宮博物院
《雙松飛瀑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金閶別意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函關雪霽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洞庭黃茅渚圖》,上海博物館藏
《夢仙草堂圖》,大都會博物館藏
《西州話舊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桐山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班姬團扇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王蜀宮妓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嫦娥圖》,大都會博物館藏
《李端端乞詩圖》,南京博物院藏
《仿唐人仕女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陶榖贈詞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枯槎鸜鵒圖》
書法
《古詩二十七首》
《致施敬亭》
《落花詩冊》
《禪宗六代祖師圖跋》
《自書詩詞》
《贈周良溫詩卷》
《自書詩》
《漫興墨跡》
詩作
《一剪梅》
《醉詩》
《白發(fā)》
《絕筆》
《閶門即事》
《嘆世》
《感懷》
《言懷》
《詩贈寧王》
《悵悵詞》
《把酒對月歌》
《貧士吟》
《桃花庵歌》
《一年歌》
《落花詩》
《元 宵》
《伯虎自贊》
人物評價
祝允明:子畏為文,或麗或淡,或精或泛,無常態(tài)。不肯為鍛煉功,奇思常多,而不盡用。其詩初喜秾麗。既又放白氏,務達情性。而語終璀璨,佳音多與古合。
徐禎卿:唐寅,字伯虎。雅資疏朗,任逸不羈。
錢大昕:土木其形骸,冰雪其性情。藐千駟以若浼,擁萬卷而自榮。狂士標格,才子聲名。是將共叔夜伯倫而尚友,豈徒徵仲希哲為同盟。
王世貞:寅少法初唐,如雩杜春游,金錢鋪埒,公子調馬,胡兒射雕。莫年脫略傲睨,務諧俚俗。
王犀登《丹青志》才雄氣逸,花吐云飛,先輩名碩,折節(jié)相下,庶幾青蓮之駕,無忝金龜之席。
楊靜盦:今讀其集,有時風神散朗,辭句婉麗,殊類劉夢得,有時諧俗俚歌,儁永有味,一如王梵志,這便是“初尚才情,晚年頹放”之故了
陳志歲:“畫臻三昧境;夢覺六如身。”(《載敬堂集·江南靖士聯(lián)稿·紀念唐寅》)
軼事典故
佻達部第十一
唐寅前往茅山進香,路過無錫。晚上船泊在河邊,于是唐寅上岸閑逛,見肩輿從東而來,仕女如云,其中有個丫環(huán)長得最好看。于是唐寅跟著她們走,一直到她們回府才知道是華學士的女婢,唐寅想混進華府留,于是應聘進華府為書僮,被華府改名為華安,后來唐寅很受府上寵愛和信任,設計選妻,因此得到位叫桂華的美婢。過了幾天,唐寅攜美婢逃走。華府令人到處尋找,卻找不到。過了很久,華學士偶然間到閶門,見書肆中有一人手持書籍翻閱,很像華安。華學士私下找人詢問,那人告訴他:“此人是唐解元。”第二天,華學士修書投刺前往拜謁,仔細看了半天確認無異。到了上茶時,更是確信,但是始終難以啟齒。唐寅命下人上酒對酌,華學士不能忍受,于是講述華安的一些事來挑明。唐寅唯唯。華學士又說道:“華安像貌正好與你相似,不知道是何緣由?”唐寅又唯唯而對。華學士不高興,就要起身告別。唐寅曰:“請稍等,我有個請求。”酒又飲了數(shù)杯,唐寅命人點燭引華學士進后堂,叫婢女簇擁新娘出來拜見。華學士愕然。唐寅曰:“無坊。”拜完,攜新娘女上前對華學士道:“你說我像華安,卻不識桂華嗎?”于是二人相顧大笑然后道別。
會試泄題案
弘治十三年,京城會試主考官為程敏政和李東陽。兩人皆飽學之士,出題十分冷僻,很多應試者答不上來。惟有兩張試卷,答題貼切,且文辭優(yōu)雅,程敏政脫口而出:“此兩張卷子定為唐寅、徐經所做。”在場人聽見并傳了出來。會試中三場考試結束,便蜚語滿城,盛傳“江陰富人徐經賄金預得試題。”
戶科給事華昶便匆匆彈劾主考程敏政鬻題。事連徐經、唐寅。明孝宗敕令程敏政毋閱題并所錄之卷。大學士李東陽會同其他試官進行復審,證明徐、唐兩人皆不在錄取之中。鬻題之說,雖屬烏有,但輿論仍喧嘩不已。明廷為平息輿論,便著錦衣衛(wèi)加以審訊,查無鬻題實據,最終以徐經進京晉見程敏政時曾送過見面禮;唐寅也因曾用一個金幣向程敏政乞文,送鄉(xiāng)試座主梁儲,兩人均遭削除仕籍,發(fā)縣衙為小吏。
程敏政罷官還家。華昶坐奏事不實,降職處分。一場科場大獄,以各打五十大板結案。程敏政歸家后憤郁發(fā)疽而亡。唐寅恥不就吏,歸家后夫妻反目,消極頹廢。
家族傳承
前代先祖
據唐伯虎的族親后代清人唐仲冕的《六如居士全集序》記載:唐氏是以國名為姓氏。其始祖唐輝為前涼陵江將軍,遷居晉昌。
唐輝之曾孫唐瑤、唐諮皆為晉昌太守。
唐諮之子唐揣,唐瑤之子唐褒皆封為晉昌公。
唐褒的來孫唐儉跟隨唐太宗起兵晉陽,封為莒國公。
唐儉的后代或居晉昌郡,或居晉陽郡。
唐儉的后代唐介在宋皇佑為侍御史,因直諫被貶至淮南。
唐介的后代唐泰在明代為兵部車駕主事,死于土木之難。
唐泰的后代分居在白下橋李間。
唐伯虎家族屬于白下橋李間近支。
三代親屬
父:唐廣德,商人出身,家境小康。(注:祝允明的《唐子畏墓志銘》:其父廣德,賈業(yè)而士行……母丘氏。)
母:丘氏。
弟:唐申,字子重,比唐寅小六歲。(注:祝允明的《唐子畏墓志銘》:將葬,其弟子重請為銘。)
妹:唐氏,出嫁后不久卒。其年齡比唐申大。(注:唐伯虎的《祭妹文》:吾生無他伯叔惟一妹一弟。
岳父:徐廷瑞。
岳母:吳素寧。(注:唐伯虎寫有《徐廷瑞妻吳孺人墓志銘》:孺人姓吳氏,諱素寧,蘇之長洲人……生正統(tǒng)甲子三月二日,年十七歸徐廷瑞……子雯,娶何氏。女三:長適葉璋,次適寅,次適張銘。)
妻
元配:徐氏,徐廷瑞之次女,在唐寅19歲時嫁給唐寅并為唐寅育有一子,在唐寅之父死后一兩年內,她與所生之子相繼死亡。
繼娶:某氏,被唐寅出妻,無考。
再繼娶:沈氏
女
唐氏,沈氏所生,許配給好友王寵之子王陽(注:祝允明的《唐子畏墓志銘》:生一女,許王氏國士,履吉之子。)
婿
王陽(另有一說叫王子陽),字玄靜,號龍岡,明代書法家王寵之子,國子監(jiān)監(jiān)生。
子孫后代
嗣子:唐兆民唐伯虎簡介,為唐寅之弟唐申的第三子,唐伯虎死時,其才三歲,被其父過繼給唐寅。
侄子:唐長民,正德(1508年)死,年僅十二歲。唐阜民,唐申的次子。
嗣后代:唐兆民生唐昌祚。唐昌祚生唐應祥。唐應祥生唐宜瑞。唐宜瑞生唐允錫、唐允欽、唐允銓。唐允錫生唐道濟。
史籍記載
《明史文苑傳》
《明史稿》王鴻緒
《江南通志》
《明史稿》尹守衡
《吳中故實》黃魯曾
《遺命記》唐兆民
故居與墓葬
故居
唐寅故居僅存遺址,但位于蘇州市西郊橫塘唐寅墓還保存完好,1955年重新作了整修。
動亂期間墓地遭毀壞,后又修復。唐寅墓包括閑來草堂、六如堂、夢墨堂、墓區(qū)、神道、牌坊。整個墓地錯落有致,恬靜中透出幾分風雅。墓碑上刻有“唐解元之墓”。閑來草堂后辟為茶室。唐寅一生愛茶,與茶結下不解之緣,曾寫過不少茶詩,留下《琴士圖》、《品茶圖》、《事茗圖》等茶畫佳作。夢墨堂陳列唐寅的生平事跡。六如堂取自唐寅晚年法號六如。
在相關規(guī)劃中,唐寅故居本體將復原學圃堂、寤歌齋、蛺蝶齋,三者呈品字形布局。建筑采用明代文人居所建筑風格樣式,以唐仲冕重修唐寅故居刻本圖示為依據進行復原,主要有學圃堂、寤歌齋、蛺蝶齋、夢墨亭。學圃堂為故居中體量最大建筑,門窗隔斷為滿天星或枝條式,堂前按明式建筑做法建造露臺。
墓葬
唐寅墓位于市郊橫塘鄉(xiāng)王家村,距蘇州盤門約2公里,1956年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唐寅死后先被草草安葬在古城區(qū)的桃花塢北面,20多年后才遷葬到蘇州西郊橫塘王家村 (也就是現(xiàn)在的解放西路唐寅園址)。 1955年唐伯虎簡介, *** 對唐寅墓進行了整修,次年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但“文革”期間,唐寅墓地遭毀壞,墓碑、石亭、石坊等蕩然無存,只留荒冢一堆。 1985年,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再次修復墓冢,次年又在墓南建起六如堂、夢墨堂等廳堂,辟為唐寅紀念陳列室,并正式對公眾開放。整個唐寅園布局錯落有致,恬靜中透出幾分風雅。
唐伯虎,唐伯虎簡介
唐伯虎,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詩人,字伯虎,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他生于1470年,卒于1524年,一生坎坷,但才華橫溢,作品風格獨特。他的繪畫作品包括山水畫、人物畫和花鳥畫,深受南宋李唐、劉松年等畫派的影響,同時融合南北畫派的特點,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他的書法作品以趙孟頫為宗,風格豐潤...
唐伯虎的人物簡介
唐伯虎真名唐寅,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人,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詩人。唐寅的始祖是前涼陵江將軍唐輝,這也直接影響到了唐寅,他在自己的書畫題名中也常用晉昌唐寅落款。而到了唐初,...
唐伯虎的生平介紹
弘治十六年(1503年),唐寅與弟弟唐申分家。 弘治十七年(1504年),唐寅靠賣文畫為生,縱情于酒色當中來自娛。弘治十八年(1505年),唐寅謀求建桃花庵別業(yè),作《王氏澤福祠堂記》。唐寅作《答文徵明書》,由書中意思可見唐寅與文徵明二人關系失和。 唐伯虎正德時期有哪些經歷? 正德元年(1506年),唐寅為老師王鏊繪《...
明朝蘇州才子唐寅唐伯虎簡介,唐寅為什么叫唐伯虎
謬誤一:唐寅是寅年寅月寅日寅時所生,所以叫唐寅。 其實不然,由唐寅的墓志銘可知唐寅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即庚寅年,己卯月,癸丑日,即寅年卯月丑日。而唐寅的弟弟唐申的確是申年出生的,所以唐寅取名寅的確與寅年有關,但并不是出生在寅年寅月寅日寅時,僅為寅年所生,故名唐寅。 謬誤二:唐寅的母親邱氏。 很...
唐寅個人資料,唐寅個人資料
唐寅簡介及個人資料 唐寅(yín),字伯虎,故以唐伯虎聞名于民間,明朝蘇州人。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1470年3月6日),死于嘉靖二年十二月初二(1524年1月7日)。出身商人家庭,父親唐廣德,母親邱氏。自幼聰明伶俐,20余歲時家中連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繼去世,家境衰敗,在好友祝允明的規(guī)勸下潛心讀書。29歲參加應天...
唐伯虎哪個朝代的 唐伯虎介紹
1、唐寅(1470年-1524年),字伯虎,又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禪仙吏等,直隸吳縣人(今屬江蘇蘇州),吳中四才子之一,明代著名畫家、文學家。2、唐寅出生于世商家庭,有一妹一弟,父親唐廣德經營一家唐記酒店。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唐寅考中蘇州府試第一名,進入府學讀書;弘治十一...
風流才子唐伯虎唐伯虎介紹
他的原名是唐寅,字子畏、伯虎,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自封為江南第一風流才子,與文徵明、祝允明、徐禎卿并稱“江南四大才子”。他出生于江蘇蘇州的商販家庭,少時勤奮讀書,青年時中應天府解元,后赴京會試,卻因舞弊案受牽連入獄。出獄后他投靠了寧王朱宸濠幕下,發(fā)現(xiàn)朱有謀反之意,便果斷脫身,...
唐伯虎是哪里人
唐寅,字子畏、伯虎,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是中國明代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被譽為“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其故鄉(xiāng)位于江蘇蘇州。他出身于一個商販家庭,父親名為唐廣德,母親邱氏。自幼,唐寅便展現(xiàn)出非凡的才華和志向,他勤奮讀書,在青年時期便中得了應天府解元。然而,后來赴京參加會試時,卻不幸因...
明代才子唐伯虎的簡介唐伯虎點秋香的故事歷史名人
唐寅簡介 唐寅,字伯虎,是歷史上著名的書畫家、詩人。他是公認的江南四大才子之首,也是明四家之一。他的書畫作品如今藏于世界各地的多個博物館中。唐寅于成化年間降生蘇州府。他在13歲和15歲時分別認識了祝枝山和文征明。15歲時,他以第一名的成績進入蘇州府學習。 唐寅在19歲時與徐氏結婚...
唐寅為什么叫唐伯虎?唐寅是哪個朝代的詩人?
唐寅為什么叫唐伯虎?古人習慣,由父親給男兒起名和字。因唐伯虎生於寅年寅月寅時,故取名“寅”,因為他是長子,寅為虎,又取字“伯虎”,(行1-4分別是:伯仲叔季)。號,則為自稱。唐寅(yín),明朝蘇州人,出身商人家庭,父親唐廣德,母親邱氏。自幼聰明伶俐,20余歲時家中連遭不幸,父母、妻子、...
相關評說:
公安縣起重: ______ 唐伯虎的生平 唐伯虎,明朝人,因生於寅年寅時,便取名「寅」,因為寅為虎,又取字伯虎,后改字子畏. 父親唐廣德,經營一家唐記酒店,自幼聰穎,能詩擅畫,十六歲便中秀才,十九歲娶徐氏.徐氏文靜秀氣,溫柔體貼,夫妻恩愛,正在...
公安縣起重: ______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fā),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于忍無可忍,出走離家,...
公安縣起重: ______ 唐寅(1470?523),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禪仙史等.吳(今江蘇蘇州)人.出身于商人家庭,居吳趨坊,和文徵明同歲而略長數(shù)月.少有俊才,博雅多識,與張靈友善.初學畫于周臣,后與文徵明、祝允明、徐禎卿...
公安縣起重: ______ 1922美人三笑: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唐伯虎的傳奇人生124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唐伯虎:唐寅(14701523)明代畫家、文學家
公安縣起重: ______ 唐伯虎名寅,江蘇吳縣人,以詩、書、畫三絕著稱于明朝.只因他早年生活放蕩,刻過一方“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的印章,加上明清的小說,戲劇,彈唱又編造他“三笑點秋香”的風流韻事,在后人的印象中,唐伯虎是個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
公安縣起重: ______ 江南四大才子 真實歷史的唐伯虎 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又字子畏,別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有“江南第一風流才子”之美稱,蘇州人.明代著名書畫家、文學家.繪畫與沈石田文征明、仇英齊名,史稱“...
公安縣起重: ______ 為民間傳說的寵兒,唐伯虎無疑是中國歷史上知 名度最高的才子.他的風流倜儻、妻妾成群、縱 情書畫、玩世不恭,都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然 而,真實的唐伯虎卻是個極其悲情的才子.他仕途受 挫,半生窮困,唯一的妻子早早將他拋棄,紅顏知己又 先于他病死,最終孤苦終老..............
公安縣起重: ______ 唐伯虎是1470年3月6日出生的.唐伯虎簡介: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明代畫家、書法家、詩人.詩文上,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并稱“吳中四才子”.繪畫上與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稱“吳門四家”,又稱“明四家”.唐寅的作品有《騎驢思歸圖》、《山路松聲圖》、《事茗圖》、《王蜀宮妓圖》、《李端端落籍圖》、《秋風紈扇圖》、《枯槎鸜鵒圖》等繪畫作品,藏于世界各大博物館.
公安縣起重: ______ 選B唐寅,伯虎是他的字.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明代畫家、書法家、詩人.
公安縣起重: ______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