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伶(魏晉時期名士,“竹林七賢”之一)詳細資料大全
劉伶(生卒年不詳,一說約221年-約300年),字伯倫,沛國(今安徽淮北)人,魏晉時期名士,與阮籍、嵇康、山濤、向秀、王戎和阮咸并稱為“竹林七賢”。
劉伶嗜酒不羈,被稱為“醉侯”,好老莊之學(xué),追求自由逍遙、無為而治。曾在建威將軍王戎幕府下任參軍,因無所作為而罷官。泰始二(266)年朝廷征召劉伶再次入朝為官,被劉伶拒絕。
劉伶現(xiàn)今存世的作品只有《酒德頌》和《北芒客舍》。其作品生動的反映了魏晉名士崇尚玄虛、消極頹廢的心態(tài),也表現(xiàn)出對“名教”禮法的蔑視及對自然的向往,后世以劉伶為蔑視禮法、縱酒避世的典型。
(概述圖取自南朝時期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中的劉伶像)
基本介紹
- 本名 :劉伶
- 別稱 :醉侯、酒仙、劉參軍
- 字號 :伯倫
- 所處時代 :魏晉
- 民族族群 :漢族
- 出生地 :沛國(今安徽淮北)
- 主要作品 :《酒德頌》《北芒客舍》
- 主要成就 :“竹林七賢”之一
- 信仰 :道家
人物生平
放達任情
在“竹林七賢”中,劉伶是社會地位最低的一位,他身高六尺(不到一米五),容貌丑陋。放肆情志,常以身處宇宙調(diào)和萬物為意,從不濫與人交往,沉默寡言,對人情世故漠不關(guān)心,只與阮籍、嵇康相交甚厚,遇上時便有說有笑,非常投機,攜手共游山水,對于有沒有家產(chǎn)根本不介意。 唐孫位《高逸圖》中的劉伶形象 作為竹林七賢中的一員,劉伶嗜酒如命,常常坐著鹿車,帶一壺酒,使人扛著鍬跟著,說:“如果我醉死了就把我埋了。”還曾發(fā)出“我以天地為棟宇,屋室為裈衣,諸君何為入我裈中?”的酒后豪言。不愿為官
劉伶曾在建威將軍王戎幕府下任參軍。晉朝建立后參與對策,提倡無為而治。同輩的人都因考核優(yōu)秀而升遷,惟獨劉伶因無所作為而罷官。 泰始二(266)年,朝廷派特使征召劉伶再次入朝為官。而劉伶不愿做官,聽說朝廷特使已到村口,趕緊把自己灌得酩酊大醉,然后 *** 衣衫,朝村口裸奔而去。朝廷特使看到劉伶后深覺其乃一酒瘋子于是作罷。劉伶最終一生不再出仕,老死家中。人物思想
劉伶好老莊之學(xué),在生活上不拘禮法,以飲酒為常,甚至達到了“病酒”的境地。與同樣是借酒避世卻“半醉半醒”的嵇康、阮籍等人相比更為驚世駭俗。他的好酒,他的以酒言悲,完全是通過自己的行為表現(xiàn)出來。晉武帝泰始初,對朝廷策問,強調(diào)無為而治,讓執(zhí)政者覺得自己百無一用。劉伶所作的《酒德頌》,自稱“惟酒是務(wù),焉知其余”,他喝酒之后,讓“醉死便埋”等等,表面上看來,他如同酒鬼,骨子里是他崇尚自然、“無為而治”理念的心神再現(xiàn),都是他獨立人格和反抗精神的一種表達,后世以劉伶為蔑視禮法﹑縱酒避世的典型。個人作品
元趙孟頫行書《酒德頌》 劉伶的存世作品只有《北芒客舍》和《酒德頌》。《北芒客舍》是一首古體詩,全詩前半寫景,景中含情;后半抒情,情因景發(fā),可謂層次清晰,裁剪恰當,于平淡曉暢之中透出一股散淡意韻。《酒德頌》是一篇駢文,文章行文輕靈,筆意恣肆,刻畫生動,語言幽默,不見雕琢之跡。劉伶的作品生動的反映了魏晉名士崇尚玄虛、消極頹廢的心態(tài),也表現(xiàn)出對“名教”禮法的蔑視及對自然的向往。軼事典故
荷鍤任埋
劉伶常常坐著鹿車,帶一壺酒,使仆人扛著鍬跟著,說:“死了就把我埋了。”他置生死于度外就是這樣。 中國畫《鹿車片鍤葬劉伶》劉伶病酒
【參考詞條:劉伶病酲、劉伶婦、五斗酲、咒酒卮】 劉伶病酒 劉伶因飲酒過度而導(dǎo)致身體不適,感到異常口渴,就向妻子討酒喝。他妻子把酒倒掉,把酒器毀壞,哭著勸道:“你喝酒過量,這不是養(yǎng)生的辦法,必須要把酒戒掉!”劉伶說:“很好。但我不能自己禁,只能向鬼神禱告,自己發(fā)誓來戒掉酒癮。你就準備祭祝用的酒肉吧。”妻子說:“我按照你交代的去辦。”于是把酒肉供在神前,請劉伶去禱告發(fā)誓。劉伶跪著說:“天生我劉伶,酒是我的命。一次喝一斛,五斗消酒病。婦人之言辭,千萬不能聽。”說完拿起酒肉就吃喝起來,頹然醉倒了。曝裈當屋
劉伶常常縱情飲酒,任性放誕,有時脫掉衣服,赤身裸體呆在屋中。有人看到后譏笑他,劉伶說:“我把天地當房子,把房屋當褲子,諸位為什么跑到我褲子里來?”雞肋尊拳
劉伶曾在喝醉酒時與別人爭執(zhí),那人扯住他的衣袖揮拳要打。劉伶緩緩地說:“我瘦得像雞肋不能讓你的拳頭打得舒服。”那人就笑著不打了。相關(guān)成語
枕曲藉糟:即枕曲藉糟,指枕著酒,墊著酒糟,謂嗜酒,醉酒。出自 《晉書·劉伶?zhèn)鳌贰?五斗解酲:意思是以五斗酒來解酒病,比喻非常荒謬。出自《世說新語·任誕》。 雞肋尊拳:表示身體瘦弱,不堪一擊。出自《晉書·劉伶?zhèn)鳌贰?陶陶兀兀:形容沉湎于酒,放縱傲慢。出自《晉書·劉伶?zhèn)鳌贰?以酒解酲:用酒來解酒醉,比喻用有害的方法救急。出自《世說新語·任誕》。相關(guān)對聯(lián)
賈島醉來非假倒,劉伶飲處不留零。 劉伶借問誰家好 ,李白還言此處佳。 華屋雜茅蘆于西子湖邊別開勝境,停橈來把盞在劉伶莊畔應(yīng)集酒仙。 韓愈送窮江淹作賦,劉伶醉酒王粲登樓。人物評價
南朝宋·劉義慶:劉伶身長六尺,貌甚丑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 南朝宋·顏延之:劉伶善閉關(guān),懷清滅聞見。鼓鐘不足歡,榮色豈能眩。韜精日沉飲,誰知非荒宴。頌酒雖短章,深衷自此見。 唐·王績:恨不逢劉伶,與閉戶轟飲。 唐·李端:曝裈還當屋,張幕便成天。 唐·姚合:長羨劉伶輩,高眠出世間。 唐·皮日休:他年謁帝言何事,請贈劉伶作醉侯。 唐·白居易:客散有余興,醉臥獨吟喔。幕天而席地,誰奈劉伶何。 五代·韋莊:劉伶避世唯沈醉,寧戚傷時亦浩歌。 北宋·蘇軾:周公作《酒誥》,衛(wèi)武公作《抑戒》,以為荒惑敗亂,無若酒者;而劉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昔人固多癖,我癖良可贖。為問劉伯倫,胡然枕糟曲。 北宋·范仲淹: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孫權(quán)、劉備。用盡機關(guān),徒勞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細尋思,爭如共、劉伶一醉?人世都無百歲。少癡騃、老成尪悴。只有中間,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牽系?一品與千金,問白發(fā)、如何回避? 北宋·司馬光:劉伶嗜酒,常乘鹿車,攜一壺酒,使人荷鍤隨之,曰:‘死便埋我。’當時士大夫皆以為賢,爭慕效之,謂之放達。 南宋·葉夢得:晉人多飲酒,至于沉醉,未必真在乎酒。蓋時方艱難,惟托于酒,可以疏遠世故而已。陳平、曹參以來,已用此策……傳至劉伶之徒,遂欲全然用此,以為保身之計……飲者未必劇飲,醉者未必真醉耳! 南宋·陸游《咸齏十韻》:人生各自有貴賤,百花開時促高宴,劉伶病酲相如渴,長魚大肉何由薦。 明·周斌:君不見荷鍤仙游劉參軍,沉飲高風(fēng)至今聞。 明·于謙《醉時歌》:劉伶好酒世稱賢,李白騎鯨飛上天。 近代·余嘉錫:子期以注莊顯,伯倫以酒德著。流風(fēng)余韻,蔑爾無聞,不足多譏,聊可備數(shù)。 當代·易中天:也許,劉伶已經(jīng)清楚地意識到,無論一生一世如何度過,最后終歸于死。那又何妨走到哪里算哪里,死到哪兒埋哪兒?同樣,人生既然并無意義,那又何妨想怎么活就怎么活?實際上這也是劉伶的處世之道。對于司馬政權(quán)他不像嵇康那樣公開對抗,也不像阮籍那樣委曲求全,而是在被招聘時大談虛無,讓執(zhí)政者覺得自己百無一用。所以劉伶最后的結(jié)局竟是壽終正寢。史籍記載
《晉書·列傳·第十九章·劉伶?zhèn)鳌?《世說新語·任誕》 《世說新語·文學(xué)》注引《名士傳》 《世說新語·排調(diào)》 《資治通鑒·第七十八卷》藝術(shù)形象
崔走召玄幻小說《我當鳥人那幾年》《三途志》中劉伯倫; 單田芳評書《劉伶?zhèn)髌妗分袆⒘妫?評劇《劉伶醉酒》,劉小樓、李福安、洪影、周連生、鄭桂芳、張俊玲、鄭祥振等均曾飾演劉伶。后世紀念
墓址
關(guān)于劉伶墓所在地的爭議很大,有為數(shù)不少的城市都在爭奪劉伶墓,并且都是有理有據(jù),主要有山東棗莊市中區(qū)劉伶墓,江蘇淮安楚州區(qū)劉伶墓,河北保定徐水劉伶墓,山東泰安寧陽劉伶墓,河南新鄉(xiāng)劉伶墓以及安徽阜陽潁東區(qū)劉伶墓。劉伶醉
劉伶醉,系河北省特曲名酒。劉伶曾到河北徐水訪友張華。張華以當?shù)丶厌効畲瑒⒘骘嫼蟊都淤澷p。據(jù)《徐水縣碑志》載,劉伶常“借杯中之醇醪,澆胸中之塊壘”,并乘興著詩。詩中道:“捧甕承槽,銜懷漱醪”,“無思無慮,其樂陶陶。兀然而醉,豁然而醒。靜聽不聞雷霆之聲,熟視不睹太行之形,不覺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劉伶死后葬于徐水,其墓至今尚存,為河北省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后人還為他建立了“酒德亭”。劉伶醉先后榮獲“首批中華老字號”和“中國馳名商標”等。 保定劉伶公園雕塑
竹林七賢是哪七位
竹林七賢這個稱呼相信大家都聽過,魏晉時期的七位名士因為常常在山陽縣的竹林中喝酒、縱歌、談玄、撫琴,所以世人合稱其為竹林七賢。那么本期民族文化,就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竹林七賢是哪七位吧。嵇康 嵇康,三國魏著名文學(xué)家、思想家、音樂家。字叔夜。譙國至(今安徽宿州市西南)人。嵇康是魏宗室...
竹林七賢之一:王戎簡介,長于清談,有“卿卿我我”典故
竹林七賢之一:王戎簡介,長于清談,有“卿卿我我”典故 我來答 1個回答 #熱議# 柿子脫澀方法有哪些?成大文化17 2022-11-15 · TA獲得超過3786個贊 知道小有建樹答主 回答量:149 采納率:100% 幫助的人:30.8萬 我也去答題訪問個人頁 關(guān)注 展開全部 人物生平 早而夙慧 王戎出身于魏晉...
竹林七賢是誰
竹林七賢分別是以下這七位哦: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阮咸這七位可都是魏晉時期的大名士呢,他們因為常常在竹林里一起喝酒、縱歌,生活得非常肆意暢快,所以就被大家叫做“竹林七賢”啦。他們不僅代表了魏晉時代的文學(xué)最高水平,還引領(lǐng)了那個時代的風(fēng)氣,有著超級鮮明的個性和特征哦!
竹林七賢是誰?
竹林七賢之一:湘繡項修,生于227年,卒于272年,魏晉名士。他與嵇康、阮籍、單濤、向秀、劉玲、王戎、阮咸并稱“竹林七賢”。少年時,湘繡以才華橫溢而聞名。后來,他遇到了單濤,他們一見如故,成了知心朋友。通過單濤,湘繡遇到了嵇康等人,并在竹林中游泳。湘繡、嵇康、陸安三人關(guān)系最好,平時交往也不少。后來,向秀...
王戎的資料簡介?
王戎(234年-305年7月11日),字浚沖。瑯玡臨沂(今山東臨沂白沙埠鎮(zhèn)諸葛村)人。西晉名士、官員,惠帝朝司徒,"竹林七賢"之一。 長于清談,以精辟的品評與識鑒而著稱。最初襲父爵貞陵亭侯,被司馬昭辟為掾?qū)佟v任吏部黃門侍郎、散騎常侍、河?xùn)|太守、荊州刺史,因事被免,又改任豫州刺史、建威...
竹林七賢之一阮籍的性格特點分析
阮籍是魏晉時期頗為風(fēng)流的一個人物,他有才華,胸懷大志,但是為人謹慎,懂得隨機應(yīng)變,至尊至孝的同時又個性不羈,行事率性,不被禮法之類所束縛。總結(jié)來說,阮籍是個真性情的人。阮籍與其他六人一起被世人尊稱為竹林七賢,從中就可見阮籍自身才情頗高,更不用說他的那些相當優(yōu)秀的被世人傳頌的詩文。
劉伶醉酒的典故是什么
自古以來,民間就有這樣一個傳說:人間好酒為杜康,酒量大數(shù)劉伶,飲了杜康酒三盅,醉了劉伶三年整。傳說魏晉年間,濱州地帶有一好酒的劉伶,是西晉“竹林七賢”之一,嗜酒如命,酒量之大,舉世。酒仙杜康奉玉帝旨意前來度化劉伶成仙,演繹出劉伶醉酒的典故。傳說劉伶憤世嫉俗懷才不遇,常常借酒消愁,只要...
王戎指的到底是誰呢?
王戎,魏晉時期名士,竹林七賢之一。王戎(234年-305年7月11日),字濬沖。瑯玡郡臨沂縣(今山東省臨沂市白沙埠鎮(zhèn)諸葛村)人。三國至西晉時期名士、官員,“竹林七賢”之一,曹魏涼州刺史王渾的兒子。王戎出身瑯玡王氏。自少神采秀美,長于清談,以精辟的品評與識鑒而著稱。初襲父爵貞陵亭侯,被大...
竹林七賢是哪 七個人?
3、山濤 山濤(205年-283年3月3日),字巨源。河內(nèi)郡懷縣(今河南武陟西)人。三國至西晉時期名士、政治家,“竹林七賢”之一。4、向秀 向秀(約227年-272年),字子期,河內(nèi)懷縣(今河南武陟)人。魏晉時期的文學(xué)家,竹林七賢之一。向秀雅好讀書,與嵇康、呂安等人相善,隱居不仕。景元四年...
魏晉名士王戎的簡介 王戎死孝典故的由來歷史名人
魏晉名士王戎的簡介:王戎是魏晉時期的名士,竹林七賢之一,以清談知名,早年繼承父位取得高官厚祿,但后來隨著西晉政權(quán)的動蕩,逐漸失去官職,退居山林,沉迷于清談和飲酒。他一生充滿了變幻和傳奇,被后人視為魏晉風(fēng)度的代表之一。王戎死孝典故的由來:王戎死孝的典故源于他對母親的孝順。據(jù)說王戎的母親去世...
相關(guān)評說:
城西區(qū)漸開: ______ 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王戎《晉書?嵇康傳》:嵇康居山陽,“所... 遂為竹林之游,世所謂'竹林七賢'也.”竹林七賢是指魏末晉初的七位名士:阮籍...
城西區(qū)漸開: ______ 賈島醉來非假倒 劉伶飲盡不留零 【①賈島:唐代詩人,曾因“僧推(敲)月下門”而出名.②劉伶:魏晉時期名士,嗜酒如命,酒風(fēng)豪邁,被稱為“醉侯”,好老莊之學(xué),與阮籍、嵇康、山濤、向秀、王戎和阮咸并稱為“竹林七賢”,也是“竹林七賢”中社會地位最低的一位.】
城西區(qū)漸開: ______ 【竹林七賢】 中國魏晉時期7位名士的合稱,成名年代較“建安七子”晚一些.包括:魏正始年間(240-249)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 7人常聚在...
城西區(qū)漸開: ______ “竹林七賢”指的是晉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和王戎.他們放曠不羈,常于竹林下,酣歌縱酒.這些人都是名士,自然很有一種名士派頭,...
城西區(qū)漸開: ______[答案] 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是指魏末晉初的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王戎.他們在生活上不拘禮法,清靜無為,聚眾在竹林喝酒,縱歌.作品揭露和諷刺司馬朝廷的虛偽.七人亦是當時玄學(xué)的代表人物.
城西區(qū)漸開: ______ 酒成為竹林七賢的一個獨特標志,阮籍和劉伶兩個人都愛喝酒,絕對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而劉伶最愛喝酒,最能體現(xiàn)竹林名士肆意酣暢的特點. 愛喝得爛醉的是劉伶.
城西區(qū)漸開: ______ 竹林七賢,詩魏末的七位有名文士,成名年代較“建安七子”晚一些.包括: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 嵇康 嵇康(224—263),三國時譙國銍縣(今安徽宿州西南)人,字叔夜.雖家世儒學(xué),但學(xué)不師授,唯好老、莊之...
城西區(qū)漸開: ______ 竹林七賢是指三國魏時七位名人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阮咸、王戎的合稱. 他們常集于山陽(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稱竹林七賢.他們大都崇尚老莊之學(xué),不拘禮法,生性放達.在政治上,阮籍、劉伶、嵇康對司馬氏集團均持不合作態(tài)度,嵇康更因此被殺.相反王戎、山濤等則先后投靠司馬氏,歷任高官,并成為其政權(quán)的心腹.在文章創(chuàng)作上,以嵇康、阮籍為代表.如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他以老莊崇向自然為論點,說明自己不堪出仕,公開表明了不與司馬氏合作的政治態(tài)度,文章頗負盛名;又如阮籍的《詠懷》詩八十二首,透過比興、寄托等手法,隱晦地揭露最高統(tǒng)治集團的惡行,諷刺虛偽的禮法之士,由是透過七賢的文章創(chuàng)作,可窺略到他們各自的志向意趣.
城西區(qū)漸開: ______ 竹林七賢 是指 西晉 初期的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王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