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余何意棲碧山”的出處是哪里
“問余何意棲碧山”全詩
《山中問答》
唐代 李白
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作者簡介(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jì)(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dāng)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jì)念館。
山中問答翻譯及注釋
翻譯
有人疑惑不解地問我,為何幽居碧山?我只笑而不答,心里卻一片輕松坦然。
桃花飄落溪水,隨之遠遠流去。此處別有天地,真如仙境一般。
注釋
⑴余:我,詩人自指。何意:一作“何事”。棲:居住。碧山:山名,在湖北省安陸市內(nèi),山下桃花洞是李白讀書處。一說碧山指山色的青翠蒼綠。
⑵自閑:悠閑自得。閑:安然,泰然。三國魏曹植《雜詩》之五:“烈士多悲心,小人媮自閑。”
⑶“桃花”句:晉陶淵明《桃花源記》載,東晉時,武陵有一漁人在溪中捕魚。忽進桃花林,林盡處有山。山有小口。從山口進去,遇一與外界隔絕的桃花源,里邊的人過著安居樂業(yè)的生活。此句暗用其事。窅(yǎo)然:指幽深遙遠的樣子。《莊子·知北游》:“夫道,窅然難言哉!將為汝言其崖略。”
⑷別有天地:另有一種境界。別:另外。唐段成式《酉陽雜俎·諾皋記下》:“抑知厚地之下,別有天地也。”非人間:不是人間,這里指詩人的隱居生活。
山中問答賞析
這是一首詩意淡遠的七言絕句,以問答形式并暗用典故抒發(fā)了作者隱居生活的自在天然的情趣,也體現(xiàn)了作者的矛盾心理。
第一聯(lián):“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前句起得突兀,后句接得迷離。這首詩的詩題一作《山中答俗人》,那么“問”的主語即所謂“俗人”。詩以提問的形式領(lǐng)起,突出題旨,以喚起讀者的注意。當(dāng)人們正要傾聽答案時,詩人筆鋒卻故意一晃,“笑而不答”。“笑”字值得玩味,它不僅表現(xiàn)出詩人喜悅而矜持的神態(tài),造成了輕松愉快的氣氛;而且這“笑而不答”,還帶有幾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懸念,以誘發(fā)讀者思索的興味。“心自閑”三個字,既是山居心境的寫照,更表明這“何意棲碧山”的問題,對于詩人來說,既不覺得新鮮,也不感到困惑,只不過是“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罷了。第二句接得迷離,妙在不答,使詩增添了變幻曲折,有搖曳生姿、引人入勝的魅力。
第二聯(lián):“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這是寫“碧山”之景,其實也就是“何意棲碧山”的答案。這種“不答”而答、似斷實連的結(jié)構(gòu),加深了詩的韻味。詩雖寫花隨溪水,窅然遠逝的景色,卻無一點“流水落花春去也”的衰颯情調(diào),而是把它當(dāng)作令人神往的美來渲染、來贊嘆。因為上面寫的“笑而不答”的神態(tài),以及末句的議論都流露出這種感情。“山花如繡頰”(李白《夜下征虜亭》)固然是美的,桃花隨流水也是美的,它們都是依照自然的法則,在榮盛和消逝之中顯示出不同的美,這不同的美卻具有一個共同點——即“天然”二字。這種美學(xué)觀點反映了詩人酷愛自由、天真開朗的性格。“碧山”之中這種沒有名利,又不冷落荒涼的環(huán)境,充滿著天然、寧靜之美的“天地”,不是“人間”所能比。而“人間”究竟怎樣,詩人沒有明說。只要讀者了解當(dāng)時黑暗的現(xiàn)實和李白的不幸遭遇,詩人“棲碧山”、愛“碧山”便不難理解了。這“別有天地非人間”,隱含了詩人心中許許多多的傷和恨。所以,這首詩并不完全是抒寫李白超脫現(xiàn)實的閑適心情。詩中用一“閑”字,就是要暗示出“碧山”之“美”,并以此與“人間”形成鮮明的對比。因而詩在風(fēng)格上有一種“寓莊于諧”的味道,不過這并非“超脫”。憤世嫉俗與樂觀浪漫往往能奇妙地統(tǒng)一在他的作品之中,體現(xiàn)出矛盾的對立統(tǒng)一。
全詩雖然只有四句二十八字,但是有問、有答,有敘述、有描繪、有議論,其間轉(zhuǎn)接輕靈,活潑流利。詩境似近而實遠,詩情似淡而實濃。用筆有虛有實,實處的描寫形象可感,虛處的用筆一觸即止,虛實對比,蘊意幽邃。詩押平聲韻,采用不拘格律的古絕形式,顯得質(zhì)樸自然,悠然舒緩,有助于傳達出詩的情韻。
山中問答創(chuàng)作背景
李白曾經(jīng)多次隱居山林。他在少年時代,和逸人東嚴子隱居岷山。出川以后,從唐玄宗開元十五年(727年)開始,李白在安陸(今屬湖北)居住十年,曾隱居碧山桃花巖。此詩當(dāng)作于李白在碧山桃花巖隱居時期。
李白的山中問答解釋
哈嘍,大家好!今天要給大家講解的是《山中問答》;【作者】唐·李白 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一首七言絕句,詩以問答形式抒發(fā)作者隱居生活自在天然的情趣,也反映了詩人的矛盾心理,這首詩的大概意思是說,有人問我為什么隱居在碧山...
山中問答古中的成語
別有洞天
別有天地是什么意思?
非常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別有天地的意思:指另有一種境界,形容風(fēng)景或藝術(shù)創(chuàng)作等引人入勝的意思。類似別有天地的近義詞有:別有洞天、引人入勝別有天地的出處為唐代詩人李白《答山中人》:“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這首詩別有天把非人間表達...
象山問海是什么典故?
有一天,他來到海邊,看著海水不斷涌動,想知道海外世界的情況,于是他跨上了一塊巨石,然后面向大海發(fā)問:“海外是否有英才,文藝是否發(fā)達?”然而大海卻沒有回答他的問題。蘇洵感到十分失望和沮喪,便離開了海邊。后來,蘇洵的兒子蘇軾亦是文學(xué)家,曾在文中把這段經(jīng)歷描述成“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
桃花流水意思
2、李白曾經(jīng)多次隱居山林,他在少年時代和逸人東嚴子隱居岷山,出川以后從唐玄宗開元十五年開始,李白在安陸居住十年,曾隱居白兆山桃花巖,此詩當(dāng)作于開元十七年或十八年李白在白兆山桃花巖隱居時期。二、原文及翻譯:1、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有人問我...
《東宮》第7集: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4)
《東宮》第7集: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4) 我來答 1個回答 #萬元活動# 節(jié)日節(jié)氣研究院 歡樂頌1718 2022-06-21 · TA獲得超過293個贊 知道小有建樹答主 回答量:125 采納率:0% 幫助的人:118萬 我也去答題訪問個人頁 關(guān)注 展開全部 小楓對顧小五敞開了心扉,她開始對另一個...
關(guān)于黃山的古詩大全
關(guān)于黃山的詩句 1、《山中問答》唐·李白 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2、《夜泊黃山聞殷十四吳吟》唐·李白 昨夜誰為吳會吟,風(fēng)生萬壑振空林。龍驚不敢水中臥,猿嘯時聞巖下音。我宿黃山碧溪月,聽之卻罷松間琴。朝來果是滄洲逸,酤酒醍盤飯霜栗。半...
山中問答\/山中答俗人問賞析
這是一首詩意淡遠的七言絕句,以問答形式并暗用典故抒發(fā)了作者隱居生活的自在天然的情趣,也體現(xiàn)了作者的矛盾心理。“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前句起得突兀,后句接得迷離。這首詩的詩題一作《山中答俗人》,那么“問”的主語即所謂“俗人”。詩以提問的形式領(lǐng)起,突出題旨,以喚起讀者...
李白山中問答的格律
《山中問答》詩押平聲韻,采用不拘格律的古絕形式,是一首七言古絕。山中問答 作者:李白 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如下是此詩以平水韻查詢出來的每個字的平仄,可以看出不符合七言絕句格律。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平仄平...
關(guān)于陶淵明隱居的詩句
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譯文: 有人問我為什么隱居在碧山。我微笑不答,心境自在悠閑。 桃花盛開,流水杳然遠去。這里別有一番天地,豈是人間。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飲酒·結(jié)廬在人境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山居秋暝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歸園田居 參考資料來...
相關(guān)評說:
江蘇省齒條: ______ 李白在安陸留下的三則成語 別有天地 唐玄宗開元十五年,27歲的詩人李白“仗劍去國,辭親遠游”,輾轉(zhuǎn)來到安陸.在這里,他與唐高宗時的宰相許圉師孫女結(jié)婚.隨后,居住于離許宅10華里的碧山中. 李白為何落腳安陸,不僅是現(xiàn)代,即...
江蘇省齒條: ______ 山中問答 李白 問余何意棲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閑. 桃花流水窅然去, 別有天地非人間. 寫作地點:湖北安陸白兆山桃花巖
江蘇省齒條: ______ 1.首先表現(xiàn)出詩人喜悅而矜持的神態(tài),造成了輕松而愉快的氣氛.其次,“笑而不答”,帶有幾分神秘色彩,造成懸念,引人深思.(意對即可)2.表達的感情是欣賞、贊嘆.詩人把它當(dāng)作一種令人神往的美,一種遵循自然法則的“天然”美,一種寧靜和諧的自然之美.借此表現(xiàn)了詩人酷愛自由、天真開朗的性格.(意對即可)
江蘇省齒條: ______[答案] (1)“笑”字值得玩味,它不僅表現(xiàn)出詩人喜悅而矜持的神態(tài),還帶有幾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懸念,引發(fā)人們思索的興味. (2)“心自閑”三字既是詩人山居心境的寫照,表現(xiàn)詩人酷愛自由,天真開朗的性格,也隱含了詩人心中對“非人間”的多少傷...
江蘇省齒條: ______ 讀音:yǎo 基本字義:眼睛眍進去,喻深遠:~眇.~冥.~然.~不可測.《巫峽》——唐·楊炯三峽七百里,唯言巫峽長.重巖窅不極,疊嶂凌蒼蒼.絕壁橫天險,莓苔...
江蘇省齒條: ______ 山中問答 李白 問余何意棲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閑. 桃花流水窅然去, 別有天地非人間. 這是一首詩意淡遠的七言絕句. 詩的第一聯(lián)“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前句起得突兀,后句接得迷離.這首詩的詩題一作《山中答俗人》...
江蘇省齒條: ______ 本詩的詩眼是“閑”表現(xiàn)作者對安閑環(huán)境,悠閑生活,閑情情志的追求 詩篇首句“問君何意棲碧山”起筆突兀,破空而來,正是作者長期感情郁積的宣泄,平靜的表面下流淌著滿腔的激憤,骨子里壓不住那股抑郁不平之氣,這是黑暗現(xiàn)實在李白心中的投影.既然在現(xiàn)實中連連碰壁,詩人轉(zhuǎn)而把眼光投向了山水,于是有了下句“笑而不答心自閑”的情境,詩人把自己的感情寄托于青山碧水,讓自己的靈魂得到片刻的安寧的心理也自然地流露了出來.
江蘇省齒條: ______ 山中問答 唐 李白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江蘇省齒條: ______[答案] (1)本題考查古詩的賞析,注意通讀全詩,理解詩意,體會詩歌所表達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結(jié)合詩句體會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詩句的意思是:我只笑而不答,心里卻一片輕松坦然.詩人的回答是笑而不答.“笑而不答”,帶有...
江蘇省齒條: ______ 出自唐代詩人李白的《山中問答》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