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五戒、八戒、十戒各是什么? 佛教中的五戒、八戒、十戒各是什么?
五戒,一不殺生戒,不殺生物也。二不偷盜戒,不取不與也。三不邪淫戒,不犯有看守者也。四不妄語戒,不為無實之言也。五不飲酒戒,不飲酒也。
八戒,又作八齋戒,八關(guān)齋,八支齋。亦單云八戒。依俱舍論之說,則一殺生,殺有情之生命也。二不與取,取他不與之物也。三非梵行,男女之媾合也(與五戒中不邪淫不同)。四虛誑語,與心相違之言說也。五飲諸酒,飲酒也。六涂飾鬘舞歌觀聽,身涂香飾花鬘,觀舞蹈,聽歌曲也。七眠坐高廣嚴(yán)麗床上,坐臥于高廣嚴(yán)麗之床上也。八食非時食,食非時之食(午后之食)也。離此八種之非法為八戒,
十戒,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六不著華鬘好香涂身,七不歌舞倡伎,亦不往觀聽,八不得坐高廣大床上,九不得非時食。十不得捉錢金銀寶物。小乘沙彌沙彌尼戒也。
戒者,防禁身心之過者。大乘義章一曰:“言尸羅者,此名清涼,亦名為戒。三業(yè)炎火,焚燒行人。事等如燒,戒能防息,故名清涼。清涼之名,正翻彼也。以能防禁,故名為戒。”瓔珞本業(yè)經(jīng)下曰:“一切眾生,初入三寶海,以信為本。住在佛家,以戒為本。”玄應(yīng)音義十四曰:“戒亦律之別義也,梵言三波羅,此譯云禁,戒亦禁義也。”涅槃經(jīng)三十一曰:“戒是一切善法梯橙。”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之四級,為戒之四位。是小乘戒之分相也。戒法,戒體,戒行,戒相,為戒之四科。戒法者,如來所制之法。戒體者,由于受授之作法而領(lǐng)納戒法于心臍,生防非止惡之功德者。戒行者隨順其戒體而如法動作三業(yè)也。戒相者其行之差別,即十戒乃至二百五十戒也。一切之戒,盡具此四科。資持記上一之三曰:“欲達(dá)四科,先須略示。圣人制教名法,納法成業(yè)名體。依體起護(hù)名行,為行有儀名相。”補助儀上曰:“戒科總有四重:謂戒法,戒體,戒行,戒相。(中略)戒法者,舍那佛三聚凈戒功德是也。戒體者,師資相傳,作法受得,心中領(lǐng)納法體也。此受持法體一一行彰以云戒行,其行有開遮持犯,名云戒相也。”
五戒,是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
八戒
1、無殺意,慈念眾生,不得殘害蠕動之類;
2、無貪意,思念布施,卻慳貪意;
3、無淫意,不念房室,修治梵行,不為邪欲;
4、無妄語,思念至誠,言不為詐,心口相應(yīng);
5、不飲酒,不醉迷,去入逸意;
6、無求安,不著華(花)香,不傅脂粉,不為歌舞倡樂;
7、無求安,不臥好床,卑床草席,捐除睡臥,思念經(jīng)道;
8、奉法,時過中不食。
十戒
(1)不缺戒︰謂修行之人受持四重禁等性戒而無缺損毀犯,并且常自守護(hù),如愛明珠,則能攝一切界。若犯凈戒,則如器已缺損,無所堪用。
(2)不破戒︰持十三僧殘而無破損,若犯戒法,如器破裂,不堪為用。
(3)不穿戒︰持波逸提等而無毀,若有毀犯,如器穿漏,不堪受物。
(4)不雜戒︰持定共戒,心住禪定,不雜欲念,不念破戒事。
(5)隨道戒︰聲聞初果之人隨順?biāo)闹B理,能破見惑,無所分別。
(6)無著戒︰二乘人見真諦理,能成圣道,于諸思惑無所染著。
(7)智所贊戒︰菩薩于諸世界化導(dǎo)眾生,為智者所贊嘆。
(8)自在戒︰亦是菩薩化他的大戒,謂菩薩化他妙用于諸世間,而得自在無礙。
(9)隨定戒︰菩薩隨首楞嚴(yán)定,現(xiàn)諸威儀,利導(dǎo)眾生,雖威儀變現(xiàn),而任運常靜。
(10)具足戒︰菩薩持中道第一義諦戒,用中道慧遍入諸法,無戒不備
菩薩奉持三世諸佛的十種凈戒︰
(1)普饒益戒︰或稱饒益戒。謂菩薩受持凈戒,廣為利益一切眾生。
(2)不受戒︰菩薩不受外道諸戒,但自精進(jìn)奉持諸佛平等凈戒。
(3)不住戒︰菩薩受持戒時,不求于欲界、色界及無色界受生而住。
(4)無悔恨戒︰又稱安住戒。謂菩薩不作重罪,不行諂詐,不破凈行,恒安住凈戒,心無悔恨。
(5)無違諍戒︰或稱不諍戒。謂菩薩于心常護(hù)持佛所制禁戒,無所違犯,亦不斗諍觸惱一切眾生,但愿常生歡喜,奉持于戒。
(6)不惱害戒︰菩薩不學(xué)邪幻咒術(shù)及造作方藥惱害眾生,但為救護(hù)一切而持戒。
(7)不雜戒︰又稱無雜穢戒。指菩薩不著邊見,不持雜戒,但觀緣起,專持出離戒。
(8)不貪求戒︰又稱離邪命戒。即菩薩不現(xiàn)異相以彰己有德、起貪求心,但為滿足出離生死法而持戒。
(9)無過失戒︰又稱離惡戒。即一心持戒,不自貢高言持戒,見破戒人亦不輕毀令他愧恥。
(10)無毀犯戒︰又稱清凈戒。即菩薩受持凈戒,無所毀犯,永斷十惡,具足十善。
五戒:指三皈五戒中的五戒,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這五戒,是佛門四眾弟子的基本戒,不論出家在家皆應(yīng)遵守的
八戒:八戒全稱“八齋戒”,是佛教為在家的男女教徒制定的八項戒條。包括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不妄語,不飲酒,不眠坐華麗之床,不打扮及觀聽歌舞,正午過后不食。
十戒: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不妄語,不飲酒,不眠坐華麗之床,不打扮及觀聽歌舞,正午過后不食 ,不捉錢金銀寶物 ,不著華鬘好香涂身
佛教中學(xué)第六課—梵行五戒、八戒、十戒什么是梵行五戒除根本五戒中邪淫一戒變?yōu)閲?yán)格之獨身梵行戒,其余四戒相同。今論梵行戒,余戒參前。梵行戒即行者要拒絕任何方式之性行為,禁欲、獨身而處。 什么是梵行八戒?即梵行五戒加以下三戒: ① 不臥高廣大床,意指單人床。古時尚有云床具限離地八指等,今已開許。 ② 不涂香、不飾等戒是不使用化妝品、護(hù)膚品、首飾等等用品,但可以用肥皂等。 ③ 過午不食戒,指太陽過中天二指量即不食飲(約中午一點為時限,包括飯食、果汁、牛奶、茶葉,過此時限皆不食用),除白開水、服藥、因病、事不適于饑者等。 此八戒,愿意或者有可能的在家人可在每月初八、十五、二十三、二十九(或三十)四個在家者布薩日受持;勤勇并有條件之在家者也可終生守持,或在數(shù)月、數(shù)年中發(fā)愿守持,是為可贊。什么是梵行十戒?即八戒加以下二戒: ① 不視聽歌舞,此者現(xiàn)包括電影、電視、閑雜小說、跳舞、歌唱等娛樂放逸之活動。又,在四布薩日所持八戒中不涂香、不飾與此合為一戒。 ② 不觸金銀,此者包括不使用貨幣、不蓄存貨幣。此事在家人極難終生守持,也不要求守持,但有行者愿持也可以,一般可在四布薩日。如終生守持,則如出家未具足戒(沙彌戒),《中部》載迦葉佛陀時其在家弟子陶工終生持此十戒,為三世佛陀所贊。
五戒:一、不殺生 二、不偷盜 三、不邪淫 四、不妄語 五、不飲酒
八關(guān)齋戒: 一不殺生二不偷盜 三不非梵行 四不妄語 五不飲酒 六不非時食 七不香花曼莊嚴(yán)(裝飾)其身,亦不歌舞倡伎 八不坐臥高廣大床
"十戒”的內(nèi)容包括“身三”,即不殺、不盜、不淫;“口四”、即不兩舌、不惡口、不妄言、不綺語;“意三”、即不貪、不嗔、不癡。身、口、意代表了行為、語言和思想。
佛家講的戒是什么意思
佛教有五戒、八戒、十戒等戒律,它指的是指導(dǎo)修行者生活的規(guī)范,也被稱作戒律。其中最基本的五戒為:不殺生、不偷盜、不妄語、不邪淫、不飲酒。佛教律師衣法師曾解釋道,“戒”字應(yīng)被理解為“遏止”,即戒律幫助緩解因_望而引發(fā)的共同傷害。戒律是佛教修行的基礎(chǔ),也被視為教義中的一部分。戒律的存在...
“八戒”是哪八戒?
八戒的全稱是“八齋戒”,是佛教為在家的男女教徒制定的八項戒條,包括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不妄語,不飲酒,不眠坐華麗之床,不打扮及觀聽歌舞,正午過后不食。三. 佛教戒律:佛教戒律有很多種,例如居士(信佛的不出家的人)可以受持的五戒,根據(jù)自己的執(zhí)行能力受一個乃至五個。沒有十戒的說法。
佛教的八戒是哪八戒
―不睡高而大的床。(8)不非食――即午之後不吃任何食物,只可喝水解渴。以上八戒中,前七是於戒法,第八是於法,故名八。八戒的“”字,是禁或八淫妄等罪之,使之不犯,只是午不食之法,所以八戒。此八戒是由出家十戒法其重要而合在家居士,短出家清生活的戒。所以出家在家都可以方便受持。
戒法的意思是什么
佛教術(shù)語中,戒法指的是佛陀所制定的戒律,這包括五戒、八戒、十戒以及具足戒等多種形式。五戒是基本的道德規(guī)范,要求信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和不飲酒。八戒則在此基礎(chǔ)上增加了不涂飾美容和不坐高廣大床兩項。十戒在此基礎(chǔ)上又增加了不非時食和不歌舞倡伎兩項。具足戒則是僧侶應(yīng)遵守的...
佛教中的五戒,八戒,十戒指的是什么?
五戒是指在家信徒殺盜淫妄酒八戒是指在家信徒的一種簡易出家的戒律除了上面的五戒外 還包括 不眠、座高廣大床 不非時食(過中午不得動任何飲食,除清水) 不觀聽歌舞,不香(涂身)花(戴身)。
八戒是什么意思
八戒:一戒殺生、二戒偷盜、三戒淫邪、四戒妄語、五戒飲酒、六戒著香華、七戒坐臥高廣大床、八戒非時食。《西游記》中豬八戒受了菩薩戒行,斷了五葷三厭,唐僧因此給他起了個別號,叫做“八戒”。
十戒律分別是什么?
6、第六戒:不著華鬘好香涂身。這條戒律鼓勵簡樸的生活方式,不追求外在的華麗和裝飾,保持內(nèi)心的清凈。7、第七戒:不歌舞觀聽。這是為了減少對五欲的貪著,不沉迷于音樂、舞蹈等娛樂,以免分散修行的心。8、第八戒:不坐高廣大床上。這戒律是提醒人們不應(yīng)過于舒適和懶惰,應(yīng)該保持簡樸和勤勞的生活...
佛教都有那些戒律,是不是就八戒
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殺、盜、淫、妄、酒、貪、嗔、癡、慢、疑”在家修行的居士有五戒、八戒、菩薩戒。出家修行的主要的有沙彌十戒。 比丘250戒以及沙彌尼戒、比丘尼戒。
八戒是指哪八戒?
四戒妄語:即無妄語,思念至誠,言不為詐,心口相應(yīng)。五戒飲酒:即不飲酒,不醉迷,去入逸意。六戒著香華:即無求安,不著花香,不傅脂粉,不為歌舞倡樂。七戒坐臥高廣大床:即無求安,不臥好床,卑床草席,捐除睡臥,思念經(jīng)道。八戒非時食:即奉法,時過中不食。簡單來說,“八戒”就是,...
佛教中所說的“戒”
戒——它的種類,有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僧二百五十戒,尼三百四十八戒),六重二十八輕戒、十重四十八輕戒、三聚凈戒等。其內(nèi)容分為:在家、出家、大乘、小乘。五戒、八戒為在家戒,十戒、具足戒為出家戒,此為小乘戒之四級。三聚凈戒為菩薩戒,這是大乘戒之通稱。又菩薩戒為通戒,道俗...
相關(guān)評說:
郫縣組合: ______ 什么是佛教的"五戒"、"八戒"、"十戒"(沙彌戒)?
郫縣組合: ______ 八戒是佛教中的要求,內(nèi)容包括:一戒殺生,二戒偷盜,三戒淫,四戒妄語,五戒飲酒,六戒著香華(即不戴花環(huán),不涂香),七戒坐臥高廣大床,八戒非時食(即過午不食). 佛教指在家男女信徒于一日一夜中所受的八種齋戒法.據(jù)《法苑珠...
郫縣組合: ______ 1、無殺意,慈念眾生,不得殘害蠕動之類; 2、無貪意,思念布施,卻慳貪意; 3、無淫意,不念房室,修治梵行,不為邪欲; 4、無妄語,思念至誠,言不為詐,心口相應(yīng); 5、不飲酒,不醉迷,去入逸意; 6、無求安,不著華(花)香...
郫縣組合: ______ 是指八“關(guān)齋戒”:是佛陀為了在家弟子制定的、暫時的出家修行的戒律與齋法.因為在家修行的人,家庭的、社會的種種事務(wù)很繁忙,要想修行,障礙也很多.佛陀悲憫在家弟子讓他們能夠過一日一夜的出家人的清凈生活,種出世的善因;...
郫縣組合: ______ 貪、嗔,癡、色、欲、恨、憎、酒
郫縣組合: ______ 八戒全稱“八齋戒”,是佛教為在家的男女教徒制定的八項戒條.包括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不妄語,不飲酒,不眠坐華麗之床,不打扮及觀聽歌舞,正午過后不食.佛教戒律還有很多.豬悟能雖稱“八戒”,但他始終“戒”得不徹底,也不情愿.
郫縣組合: ______ 不是“三規(guī)”,是三歸或三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五戒: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泛指使人上癮者); 十戒:1、不殺戒,謂常念有情,皆惜身命,應(yīng)當(dāng)憐愍,慎勿傷害;2、不盜戒,謂物各有主,雖一針一草,亦不當(dāng)...
郫縣組合: ______ 八戒,有八條戒律,其中的,“非時食”,是指,“不是時候吃飯”,再說白了,就是“不該吃飯的時候吃飯”,古印度,佛制,日中一食,也就是,午時,才吃一頓飯,...
郫縣組合: ______ 1、不殺生 2、不偷盜 3、不淫欲 4、不妄語 5、不飲酒 6、不眠坐高廣華麗之床 7、不裝扮、打扮及視聽歌舞 8、不食非時食就是正午過后不吃飯. 第一戒者,盡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無有殺意,慈念眾生,不得賊害,動之類,不加刀殺,念欲利...
郫縣組合: ______ 八戒是佛教中的要求,內(nèi)容包括:一戒殺生,二戒偷盜,三戒淫,四戒妄語,五戒飲酒,六戒著香華,七戒坐臥高廣大床,八戒非時食. 一戒殺生,二戒偷盜,三戒淫,四戒妄語,五戒飲酒,六戒著香華,七戒坐臥高廣大床,八戒非時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