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賢權(quán)傾朝野的時候,明熹宗真是一心在做木匠活嗎?
我認為魏忠賢權(quán)傾朝野時,明熹宗朱由校并不是真的一心在做他的木匠,朱由校之所以表現(xiàn)出不理政事其實也是一種策略吧。這個問題可以從以下幾點加以分析:
第一,天啟皇帝朱由校有木工方面的天賦,并且熱愛木作創(chuàng)作,這點應該是沒有爭議的。也真是因為此,他才被冠以“木工皇帝”的稱號。
第二,天啟皇帝登基的時候已經(jīng)是個16歲的人了,皇家的教育肯定是良好的,所以天啟登基的時候已經(jīng)是個生理發(fā)育成熟,智力和學識都沒問題的人,這點對于回答本問題很重要。
第三,著名的“明末三大案”就發(fā)生在天啟登基前不久,也就是說天啟是親身體會到明末政局的復雜性。正因為對當時復雜局勢的耳濡目染,才決定了天啟登基后獨特的治理朝政的方式。
第四,這條是重點。以我個人的觀點來看,天啟皇帝之所以沉迷于木工創(chuàng)造而“荒廢朝政”,并不只是因為他對木作的熱愛,更重要的是這其實是他選擇的“無為而治”的理政治方式。就他自身的能力和素質(zhì)是不足以統(tǒng)領(lǐng)整個朝廷的,他能做的似乎也只有制衡而已。當時的朝局主要存在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和以清流自居的東林黨之間的矛盾,天啟皇帝正是基于這個矛盾來制衡朝局。一個智商正常的成年皇帝是沒有什么理由真的讓別人把控朝政的,所以說當魏忠賢權(quán)傾朝野的時候,天啟皇帝朱由校是不可能真正在做“木工”而視而不見的。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天啟需要借助魏忠賢來幫助自己鞏固帝治。
第五,這條屬于補充。所謂東林黨只不過是標榜清流而已,他們本身代表的只是江南一帶財團的利益,也可說是其“代言人”。所以雖然明末清流黨里也出現(xiàn)過像孫承宗這樣的愛國名將,但總體來說東林黨代表的不是國家和百姓的利益。至于魏忠賢為首的閹黨,用現(xiàn)代的話說他們就是一群沒啥文化,但有手段的鷹犬。皇帝親近他們,他們便可以為皇帝做各種實質(zhì)性的事,比如從貪官那里取得錢財,打擊東林黨文官集團等,而這些手段是東林黨人辦不到的。加上明末萬歷朝以來文官集團對皇權(quán)的極大制約,我認為正是出于以上兩方面的因素,天啟皇帝才選擇更重用魏忠賢領(lǐng)導的閹黨。
明熹宗天生就是一個木匠,他做的木匠活非常的好,所以他每天不理政事,就知道做木工活,這樣才讓魏忠賢鉆了空子,他在位的時候,魏忠賢一直把持朝政。
是的,因為他不喜歡做皇帝,他更喜歡做木匠,一直把精力放在木匠活上。
明熹宗是裝糊涂,實際上他心里什么都明白,可是他手里沒有實權(quán),加上他年齡比較小,資歷不深,只能是積攢力量。他為了存活,讓魏忠賢放棄懷疑,所以才表面上做木匠活的。
木工只是他的愛好 對朝政沒有視而不見 身邊人是他的眼線 魏忠賢也只是他利用的人
明熹宗和明思宗是有作為的皇帝嗎
由于楊漣等人在幫助天啟帝即位時盡心盡力,因此,天啟帝對這些東林黨人也是非常信任,言聽計從。 在東林黨人的輔佐下,朱由校在位初期他迅速提拔袁崇煥,天啟二...王安等太監(jiān)在后宮逐漸被排擠,客魏的權(quán)力覆蓋了整個后宮。但魏忠賢并不滿足,決心成為權(quán)傾朝野,名副其實的大太監(jiān)。 一方面,魏忠賢引誘天啟帝玩樂,使天啟帝整...
魏忠賢為什么嚇得龍床前大哭,當時發(fā)生了什么?
提起魏忠賢,大家第一反映他是大明兩百多年“神一般”的人物,號稱“九千歲”,真正做到了權(quán)傾朝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平心而論,魏忠賢為了鞏固自己的權(quán)勢,壞事做盡,但明熹宗臨死時卻專門叮囑朱由檢,“(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眾所周知,崇禎繼位后第一...
魏忠賢是什么人物?
魏忠賢(1568年-1627年12月11日),字完吾,北直隸肅寧(今河北滄州肅寧縣)人,漢族,明朝末期宦官。自宮后改姓名叫李進忠,由才人王氏復姓,出任秉筆太監(jiān)后,改回原姓,皇帝賜名為魏忠賢。明熹宗時期,出任司禮秉筆太監(jiān),極受寵信,被稱為“九千九百歲”,朱由檢繼位后,打擊懲治閹黨,治魏忠賢...
崇禎皇帝殺那么功臣,心理方面是不是有問題?
公元1644年,是明王朝多災多難的一年,鳳陽和南京都出現(xiàn)了地震,鼠疫蔓延,北京有“星入月”的星象。崇禎皇帝心力交瘁,精神完全崩潰。此時的國庫已虧空,為了抵擋李自成大順軍的進攻,皇帝要大臣們都捐點錢,沒想到大臣們個個都喊窮。崇禎絕望了。公元1644年三月十六日,大順軍到昌平,這里是北京城的...
魏忠賢是什么樣的人?魏忠賢生平簡介
不僅沒有同意他請辭,還好言安慰他。后來又有人去告魏忠賢,還申請搜查魏忠賢家,以平定公眾的職責,但是都被朱由校駁回不許。在這之后,再沒人敢得罪魏忠賢,凡是已經(jīng)得罪的都被魏忠賢殘忍殺害,一時間人人聞東廠而喪膽。魏忠賢利用自己的權(quán)勢,鏟除異己,權(quán)傾一時,直至后來朱由檢繼位,才被除掉。
明代宦官到底掌握了多少權(quán)力?
頂峰發(fā)生在明熹宗年間,自然代表人物就是大名鼎鼎也是臭名昭著的“九千歲”魏忠賢。 天啟年間,朝政由他把持,倒行逆施,陷害忠良,殘害百姓,收受賄賂,拉幫結(jié)黨...就是像魏忠賢那樣,勢力權(quán)傾朝野,生祠遍立中國,真是到了”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的地步,天啟帝一死,照樣還是被崇禎帝一舉拿下,最后自縊身死。這就充分...
魏忠賢掌權(quán)時,為什么努爾哈赤的軍隊就是打不進來?
魏忠賢掌權(quán)時期,當時努爾哈赤率領(lǐng)的后金軍隊多次想突破防線,但每次都失敗了,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魏忠賢在位期間做對的兩件事情。第1件事情加強對邊關(guān)少數(shù)民族的防范。雖然是一個權(quán)傾天下的太監(jiān),但魏忠賢深知自己的權(quán)利都是皇帝給的。如果努爾哈赤打進來,那么此刻他擁有的一切都會化為灰燼。因此他重...
明朝太監(jiān)為什么權(quán)利那么大
在中國歷史上,太監(jiān)擅權(quán)亂國之事時有發(fā)生。前有秦朝的嫪毐、趙高,后有東漢十常侍、唐代李輔國、北宋童貫。因此,明朝開國后,明太祖朱元璋就規(guī)定“內(nèi)臣(太監(jiān))不得干預政事,預者斬”。可是,和朱元璋這條祖訓背道而馳的是,整個大明王朝出現(xiàn)了一大批權(quán)傾朝野的太監(jiān)。比如有著名的王振、劉瑾、魏忠...
魏忠賢為什么斗不過年僅16的朱由檢?魏忠賢究竟有多大權(quán)利?
要不是崇禎的老爹明神宗無心治理朝政,魏忠賢絕對不可能做到權(quán)傾朝野。正是因為上位的過程實在是太順利了,所以魏忠賢沒有什么憂患意識。崇禎只是耍了些小手段,就成功干掉了他。假如魏忠賢有曹操一半的狡詐,他都能將皇帝的位子給奪過來,而不是占據(jù)優(yōu)勢的情況下被人反撲。疏上,帝召忠賢,使內(nèi)侍讀...
魏忠賢本是一屆佞臣,天啟帝臨終前為何對崇禎說“忠賢可堪大用”?_百度...
明熹宗小時候就愛游戲,魏忠賢把他也服侍的妥妥帖帖,后來干脆把朝中大事的決策權(quán)交給了魏忠賢,于是魏忠賢的同黨開始鏟除異己。魏忠賢能屹立不倒,也有那些官僚成為他羽翼,幫他控制局面的功勞。熹宗病逝后,信王朱由檢登位,歷史稱崇禎皇帝。魏忠賢的舒服日子沒過夠,仍然想用過去一套控制新皇帝,不...
相關(guān)評說:
應縣正等: ______ 因為袁崇煥投靠魏忠賢,可以從天啟六年說起,也就是1626年,此時的袁崇煥已經(jīng)經(jīng)營遼東4年.天啟六年十月,袁崇煥疏頌魏忠賢;天啟七年四月七日,袁崇煥請立生祠.當時的魏忠賢權(quán)傾朝野,很多人都巴結(jié)魏忠賢,紛紛建立生祠.什么是...
應縣正等: ______ 答案是狗!這題很容易猜到,首先從九千歲入手,有點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九千歲乃是明末明熹宗時期著名的宦官魏忠賢,而魏忠賢排除異己,迫害忠臣,專斷國政,權(quán)傾朝野,到處搜刮民脂民膏,以致人們“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而那些宦官太監(jiān)常被稱為狗奴才,所以答案也就出來了!就是這么簡單!
應縣正等: ______ 魏忠賢是司禮監(jiān)秉筆太監(jiān),品級沒有丞相高,但是擔任司禮監(jiān)秉筆太監(jiān)的實際權(quán)利基本都比丞相大,更不用說能操控皇帝的九千歲魏忠賢了.另外,明朝太祖就廢除丞相職務,魏忠賢時代就沒有這個職務...
應縣正等: ______ 明熹宗魏忠賢原名李進忠,中國明朝末期宦官.出身于市井無賴,后為賭債所逼遂自閹入宮做太監(jiān),賜名忠賢.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 明熹宗朱由校即位,升魏忠賢...
應縣正等: ______ 魏忠賢 明末宦官,明熹宗即位后,開始平步青云,拉開了中國歷史上最昏暗的宦官專權(quán)的序幕,一時廠衛(wèi)之毒流滿天下,一大批不滿魏忠賢的官員士子慘死獄中;一大批無恥之徒都先后阿附于他,更有某...
應縣正等: ______ 《明史宦官傳》中有載,明熹宗朱由校即位之后,魏忠賢由惜薪司升為秉筆太監(jiān).天啟三年冬,“兼掌東廠事”. 可知,魏忠賢在司禮監(jiān)的序列里,是秉筆太監(jiān)兼管東廠. 《明史職官》,“司禮監(jiān),提督太監(jiān)一員,掌印太監(jiān)一員,秉筆太監(jiān)、隨堂太監(jiān)……無定員”.
應縣正等: ______[答案] 明熹宗朱由校(公元1605-1627年),明末皇帝.1620年陰歷九月—1627年陰歷八月在位,年號天啟(1621—1627年),故又稱天啟帝.明光宗朱常洛長子,父親光宗在位僅29天便因“紅丸案”而暴斃,朱由校經(jīng)過“移宮案”的風波,為群臣擁立繼...
應縣正等: ______ 魏忠賢. 魏忠賢(1568年-1627年12月11日),字完吾,北直隸肅寧(今河北滄州肅寧縣)人,漢族,明朝末期宦官. 自宮后改姓名叫李進忠,由才人王氏復姓,出任秉筆太監(jiān)后,改回原姓,皇帝賜名為魏忠賢. 明熹宗時期,出任司禮秉筆太...
應縣正等: ______ 有一句話叫做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魏忠賢雖然罪該萬死,但是骨子里還是忠于皇帝的.他依靠皇帝才能作威作福,所以他不會叛國的.
應縣正等: ______ 明熹宗天啟年間,權(quán)閹司禮監(jiān)秉筆太監(jiān)魏忠賢擅自把持朝政,權(quán)傾天下,許多諂媚者抑或是畏懼其氣焰者,為他立生祠.天啟七年(1627年)五月,國子監(jiān)生陸萬齡上書,稱魏忠賢可與孔子相提并論,因為“孔子作《春秋》,忠賢作《要典》.孔子誅少正卯,而忠賢誅東林”.天啟七年四月,袁崇煥與兵部尚書閻鳴泰上奏,稱頌魏忠賢的功德,并要求在寧遠、前屯兩地為魏忠賢修建生祠.其后,魏忠賢生祠“幾遍天下”,“每一祠之費,多者數(shù)十萬,少者數(shù)萬”,且“剝民財,侵公帑,伐樹木無算”黃運泰造生祠迎塑像時,“五拜三稽首”,“率文武將吏列班階下,拜稽首如初”.顧炎武曾感嘆:“今代無官不建生祠,然有去任未幾,而毀其像,易其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