矜在文言文
1. 在古文中,矜和衿的區(qū)別
矜的文言文解釋
拼音:jīn qín guān
部首:矛
部首筆畫:5
總筆畫:9
筆順:折捺折豎撇撇捺捺折
詳細(xì)釋義
jīn
①憐憫;同情。《陳情表》:“還在故老,猶蒙矜育。”
②注重;檢點(diǎn)。《尚書·旅獒》:“不矜細(xì)行,終累大德。”
③自夸;夸耀。《項(xiàng)羽本紀(jì)贊》:“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
④莊重;自重。《論語·衛(wèi)靈公》:“君子矜而不爭(zhēng),群而不黨。”
⑤得意;驕傲。《促織》:“蟲翹然矜鳴,似服主知。”
⑥矛、戟等兵器的木柄。《過秦論》:“鋤耰棘矜,非铦于鉤戟長鎩也。”
guān
通“鰥”。鰥夫;老而無妻的人。《詩經(jīng)·大雅·丞民》:“不侮矜寡,不畏強(qiáng)御。”
漢字【衿】字的信息如下,希望對(duì)您帶來有效幫助:
衿的繁體字如→: 繁體字:
偽繁體:{ 衿 }
衿的拼音是:( jīn )
衿的筆畫和部首: 該字的筆畫是:{ 9 畫 } 本字的部首是:[ 衤 ]
衿字的五筆信息: 98版五筆是:PUWN 86版五筆是:PUWN
2. 在古文中“矜”是什么意思
矜的古義列舉如下:1、憐憫;同情。
晉·李密《陳情表》:“還在故老,猶蒙矜育。”翻譯:凡是年老而德高的舊臣,尚且還受到憐憫?zhàn)B育。
2、注重;檢點(diǎn)。先秦·佚名《尚書·旅獒》:“不矜細(xì)行,終累大德。”
翻譯:不顧惜小節(jié)方面的修養(yǎng),到頭來會(huì)傷害大節(jié),釀成終生的遺憾。3、自夸;夸耀。
漢·司馬遷《項(xiàng)羽本紀(jì)贊》:“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翻譯::自以為有功勞而驕傲自大,行事完全憑著個(gè)人專斷的想法卻不向古代賢人們學(xué)習(xí)。
4、莊重;自重。先秦·孔子《論語·衛(wèi)靈公》:“君子矜而不爭(zhēng),群而不黨。”
翻譯:君子善于忍耐而不與人爭(zhēng)斗,與眾相和而不偏私。5、得意;驕傲。
《促織》:“蟲翹然矜鳴,似服主知。”翻譯:蟋蟀昂首挺立振起翅膀得意地鳴叫著,好象給主人報(bào)捷。
6、矛、戟等兵器的木柄。漢·賈誼《過秦論》:“鋤耰棘矜,非铦于鉤戟長鎩也。”
翻譯:鋤頭木棍,也不比鉤戟長矛更鋒利。
3. 文言中矜有哪些意思
矜有三個(gè)讀音:1. 矜 [guān]2. 矜 [jīn]3. 矜 [qín]矜 [guān]〈名〉同“鰥”。
無妻的老人。也泛指無妻的人 少而無父者謂之孤;老而無子者謂之獨(dú);老而無妻者謂之矜;老而無夫者謂之寡。
——《禮記·王制》爰及矜人,哀此鰥寡。——《詩·小雅·鴻雁》不侮矜寡。
——《詩·大雅·烝民》養(yǎng)孤老,食常疾,收矜寡。——《管子·幼官》有矜在民間,曰虞舜。
——《史記·五帝本紀(jì)》善者必先乎矜寡孤獨(dú)。——《說苑·修文》又如:矜人(貧苦可憐的人);矜寡(同“鰥寡”)[動(dòng)]∶同“瘝”。
得病 何草不玄,保人不矜。——《詩·小雅》另見 jīn;qín矜 [jīn]〈動(dòng)〉自夸;自恃 [self-conceited;self-important;singing one's own praise] 矜,大也。
——《廣雅》不矜而莊。——《禮記·表禮》。
注:“謂自尊大也。” 不可以矜而祗取憂也。
矜其伐而恥其功。矜之者何?猶曰莫我若也。
——《公羊傳·僖公九年》不敢矜其善。——《韓非子·說疑》矜功不立。
——《戰(zhàn)國策·齊策》以矜氣作之。——唐· 柳宗元《柳河?xùn)|集》以此自矜。
——宋· 歐陽修《歸田錄》又如:自矜(自恃);矜功(自夸功勛);矜伐(恃功自夸);矜尚(驕尊夸耀,爭(zhēng)出人上);矜飾(驕夸虛飾);矜寵(仗恃有寵而驕)憐憫;同情 矜,惜也。——《小爾雅》爰及矜人。
——《詩·小雅·鴻雁》矜此勞人。——《詩·小雅·巷伯》見人之厄則矜之。
——《公羊傳·宣公十五年》。注:“閔也。”
哀矜庶戮之不辜。——《書·呂刑》予惟率肆矜爾。
——《書多士》矜,惜也。——《小爾雅》爰及矜人。
——《詩·小雅·鴻雁》矜此勞人。——《詩·小雅·巷伯》見人之厄則矜之。
——《公羊傳·宣公十五年》。注:“閔也。”
哀矜庶戮之不辜。——《書·呂 刑》予惟率肆矜爾。
——《書多士》天矜于民。——《書·泰誓》又如:矜愛(同情憐愛);矜哀(憐憫愛惜);矜念(憐憫思念);矜愍(矜憫。
憐憫;憐惜)注重;崇尚 故人矜節(jié)行。——賈誼《陳政事疏》又如:矜式(尊敬而效法);矜全(愛護(hù)成全);矜名(崇尚名聲);矜謔(崇尚戲謔)另見 guān;qín 〈形〉(形聲。
從矛,令聲。作從今者誤。
( qín)本義:矛柄)驕傲 蟲翹然矜鳴,似報(bào)主知。——《聊齋志異》又如:矜浮(驕矜浮躁);矜大(驕傲自大);矜物(驕傲而瞧不起別人);矜侉(驕傲自大);矜前(炫夸從前的名聲);矜負(fù)(高傲而自負(fù))端莊;莊重 君子矜而不爭(zhēng)。
——《論語》古之矜也廉 又如:矜莊(端莊穩(wěn)重);矜嚴(yán)(莊重威嚴(yán));矜容(端莊的容態(tài));矜飭(端莊嚴(yán)整);矜厲(莊重嚴(yán)厲);矜肅(莊重嚴(yán)肅)謹(jǐn)守,慎重 參為人矜嚴(yán),好修容儀。——《漢書·馮參傳》矜行以事君。
——《大戴禮記·小辨》。注:“慎也。
偽旅獒,不矜細(xì)行。” 又如:矜奮(謹(jǐn)持奮勉);矜峻(謹(jǐn)嚴(yán));矜裁(拘謹(jǐn)克制);矜煉(謹(jǐn)嚴(yán)而精煉);矜謹(jǐn)(矜持拘謹(jǐn))苦,窮困 矜其血?dú)猓砸?guī)法度。
——《莊子》。郭慶藩集釋:“矜其血?dú)猓q 孟子言:苦其心志也。
矜者,苦也。”兇危,危險(xiǎn) 曷予靖之,居以兇矜。
——《詩·小雅》。毛傳:“矜,危也。”
鄭玄箋:“居我以兇危之地。”急遽,暴躁乖戾 。
如:矜肆(驕縱放肆);矜糾收繚(暴躁乖戾)另見 guān;qín矜 [qín]〈名〉(形聲。從矛,今聲。
本義:矛柄) 同本義 徂耰棘矜。——漢· 賈誼《新書·過秦論上》矛,其柄謂之矜。
——《方言》。
4. 在古代矜是什么意思
“矜”的本意是指矛的柄,矛在儀仗中,用于迎接貴賓等場(chǎng)合。
古文獻(xiàn)《越絕書·外傳·記地傳》中記載:“勾踐伐吳,霸關(guān)東,從瑯琊起觀臺(tái),臺(tái)周七里,以望東海。死士八千人,戈船三百艘。
居無幾,躬求賢圣。孔子從弟子七十人,奉先王雅琴,治禮往奏。
勾踐乃身被賜夷之甲,帶步光之劍,杖物盧之矛,出死士三百人,為陣關(guān)下。孔子有頃到越。”
文中提到勾踐杖持的“物盧之矛”(亦稱“屈盧之矛”),就是所謂的“矜“。此處描述了越王勾踐在起兵伐吳前,親迎貴賓孔子的場(chǎng)合——擺出由三百名軍士組成的儀仗隊(duì),持矜相迎。
后來,”矜“引申出不同的意思:念jīn時(shí),①表示憐憫,憐惜。因?yàn)橐詢x仗相迎,是對(duì)來賓的珍視、器重,是一種憐愛的表現(xiàn)。
②表示自尊,莊重。古語云:”夫以禮待人者,必以禮律己“,即尊重別人的人,一定具有自尊自重的美德。
念qín時(shí),一般解釋為矛柄。因?yàn)椤瘪妗笆菬o刃之矛,不能殺傷,是一種”仁義“的武器;但因?yàn)槠鋺?yīng)用的場(chǎng)合特殊,又有一種不可冒犯的氣勢(shì)。
就如長矛之柄,雖然不能殺戮,但不怒而威。念guān時(shí)是通假字,古義通“鰥”。
鰥本指一種大魚,即鳡(gǎn),這種魚的特點(diǎn)是喜歡獨(dú)游,所以民間多用“鰥”來形容“無妻之人”。但貴族和文人雅士多認(rèn)為,“鰥”是”曲高和寡“的意思,表示技藝超卓、知音難得,多用于形容年老的君王和遺世獨(dú)立的雅士。
5. 矜持文言文中的意思
“矜持”一詞本指“手持儀仗矛”,古代實(shí)例如《春秋》記載的接見孔子時(shí)越王勾踐“(手)杖屈盧之矛”。
勾踐手持的矛就是“儀仗矛”,也就是“矜”。“儀仗矛在手”就是“矜持”。
“儀仗矛”相當(dāng)于今日軍隊(duì)禮賓軍官的手槍,它用來表示自信(自身安全有保證),也表示對(duì)賓客重視(即表示這矛或槍也隨時(shí)準(zhǔn)備用于保衛(wèi)貴客安全)。如今,“矜持”一詞經(jīng)常用于形容社交場(chǎng)合中女性的態(tài)度自信,舉止則尺寸分明,與男人保持著安全距離,表示她不是那種不懷好意的男人可以隨便搞小動(dòng)作揩油占便宜的弱小女性,因?yàn)樗路痣S身攜帶了武器。
于是在古文中的意思
“于是”在文言文中是兩個(gè)虛詞的連用.“于”介詞,“在”“從”的意思;“是”代詞,作“此”“這”解.如:“從此;在這里;因?yàn)檫@個(gè),因此;緊接上事之后并由于上事而出現(xiàn)某種結(jié)果”如:造次行于是,平生志在茲.——白居易《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我正窮于是,君寧念及茲.——元稹《酬翰林白學(xué)士...
文言文就怎么說
就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接近,靠近,趨向;上,上登;就任,就職;參加,參與;承受,接受;擇取,效法等。就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及例句 1.接近;靠近;趨向。2.《勸學(xué)》:“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3.”《赤壁之戰(zhàn)》:“邂逅不如意,便還就孤。4.” 上;上登。5.《信陵君竊符救趙》:“...
識(shí)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在文言文中,“識(shí)”既可充當(dāng)實(shí)詞,又可充當(dāng)虛詞;而且具有“shí”和“zhì”兩種讀音.由于語義環(huán)境不同,其意思也是不相同的.一、當(dāng)“識(shí)”讀“shí”時(shí) 1、充當(dāng)動(dòng)詞時(shí),其不同意思如下:1) 本義:知道;懂得.例如:《說文》:識(shí),知也.又如:《詩·大雅·瞻卬》:君子是識(shí).箋:“知也.”再如:...
在不在用文言文翻譯
文言文中在不在是:在否 例如:你的父親在不在 在文言文中就是:尊君在否
勝文言文
1. "勝"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勝(一聲) 1、力能承受,忍得住。“沛公不能勝杯勺,不能辭。” 2、盡。“后世之謬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 勝(三聲) 通“省”。瘦。“必知其食飲饑寒、身之勝而哀憐之。” 勝(四聲) 1、勝利。“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fù)” 2、勝過,...
”自“在初中文言文中的意思
“自”在文言文中有多種含義和用法,而在初中文言文中又因地域不同教科書也不同。故,詳解“自”的含義和用法,如下:〈名〉1. (象形。小篆字形。象鼻形 古文形體 。“自”是漢字的一個(gè)部首。本義:鼻子)2. 同本義 [nose]自,鼻也。——東漢·許慎《說文》。段玉裁注:“ 許謂自與鼻義同音...
如下在古文中怎么說
在文言文中用:如左、如下、如次 1、如左。因?yàn)楣糯淖质秦Q寫的,下面的文字即左面的文字,所以說“如左”。例如:伏作書一篇,名曰《論都》,謹(jǐn)并封奏如左。(后漢書卷八十上 文苑列傳上 杜篤傳)謹(jǐn)隨事難之如左:其一事曰:亮刑法峻急,……(三國志 蜀書五 諸葛亮傳)協(xié)約要目如左:一...
在古文言文中,“所以”一詞,一般怎么翻譯?為什么有的時(shí)候用“所以”而...
4、在,于(指時(shí)日):“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5、目的在于:以待時(shí)機(jī)。以儆效尤。6、文言連詞,與“而”用法相同:夢(mèng)寐以求。7、用在方位詞前,表明時(shí)間、方位、方向或數(shù)量的界限:以前。以內(nèi)。8、用在動(dòng)詞后,類似詞的后綴:可以。得以。9、古同“已”,已經(jīng)。10、太,...
還在文言文里的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文言”,即書面語言,“文言”是相對(duì)于“口頭語言”而言,“口頭語言”也叫“白話”。 最后一個(gè)“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種。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書面語言寫成的文章”。而“白話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頭語言寫成的文章”。 白話文 在我國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
在做什么文言文怎么說
1. “你在干什么呢”用文言文中怎么說 “你在干什么呢”用文言文來說就是“汝于何?”。“你”在文言文中的用詞有很多,不過最多的用法就是“汝”,這也是我們最常用的。“何”常常用來表示做什么,什么事情之類的。所以這句話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就是“汝于何?”。
相關(guān)評(píng)說:
臨猗縣調(diào)速: ______ 貽 yí 〈動(dòng)〉 (1) (形聲.從貝,臺(tái)聲.從“貝”,與財(cái)富有關(guān).本義:贈(zèng)送) (2) 同本義 [present] 貽我彤管.——《詩·邶風(fēng)·靜女》 美人之貽.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唐· 韓愈《師說》 嘗貽余核舟一,蓋大蘇泛 ...
臨猗縣調(diào)速: ______ 是:和 讀音分別為:[ hé ]、[ hè ]、[ huò ]、[ huó ]、[ hú ] 一、[ hé ] 1、(下棋或賽球)不分勝負(fù):~棋.~局.末了一盤~了. 2、姓. 3、連帶:~盤托出.~衣而臥(不脫衣服睡覺). 4、引進(jìn)相關(guān)或比較的對(duì)象:他~大家講他過去的經(jīng)歷.柜臺(tái)正...
臨猗縣調(diào)速: ______ 憐 lián 〈動(dòng)〉 (1) (形聲.從心,粦聲.本義:哀憐,憐憫) (2) 同本義 [pity] 憐,哀也.從心.粦聲.字亦作憐.——《說文》 矜憐撫掩之也.——《爾雅》 獨(dú)不憐公子姊邪?——《史記·魏公子列傳》 若俯首貼耳,搖尾而乞憐者,非我之...
臨猗縣調(diào)速: ______ 錦矜按現(xiàn)在理解壓根就不能組成詞 錦是形容詞,后邊應(yīng)該跟名詞 比如錦緞 ,錦帕,錦帶 矜持現(xiàn)在是形容詞 但是古代的話 最早矜是一種兵器,如果這樣理解可以組成詞,但是也不能組成你需要的寓意美好的句子,太牽強(qiáng)了 我隨便來一句吧 錦矜浩然國威展,四方來賀同慶天.
臨猗縣調(diào)速: ______ “嬰”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以下義項(xiàng):①嬰兒.例如:魏源《江南吟》:“國家縱有溺嬰禁……”②纏繞在頸上;系在頸上.例如:《荀子·富國》:“辟之是猶處女嬰寶珠.”③著、戴.例如:《后漢書·虞延傳》:“延常嬰甲胄.”④纏繞;為……所纏.例如:李密《陳情表》:“而劉素嬰疾病,常在床蓐.”⑤環(huán)繞.例如:《漢書·蒯通傳》:“必將嬰城固守.”(嬰城:以城自繞)⑥約束.例如:賈誼《陳政事書》:“嬰以廉恥,故人矜節(jié)行.”其余,還可通“攖”:觸、擾亂.
臨猗縣調(diào)速: ______[答案] 1.適:適應(yīng).矜:自負(fù) 2.蒙人不知道虎畏的狻猊之皮,誤以為畏已,終為虎所害. 3.訴戒人們正確分析事物表面現(xiàn)象發(fā)生的內(nèi)在的真正原因,去分析處理問題,切不可拘泥于表面現(xiàn)象.
臨猗縣調(diào)速: ______ “甲”在文言文中有下述意義: 名詞: 1、植物種子的外殼.如《周易.解.彖傳》:“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 2、動(dòng)物護(hù)身的外殼.如曹植《神龜賦》:“肌肉消盡,唯甲存焉.” 3、戰(zhàn)甲,古代士兵穿的用皮革或金屬制的護(hù)身服.如《...
臨猗縣調(diào)速: ______ 與,通“舉”,推舉,選舉.矜,老而無妻的人.矜,通“鰥”
臨猗縣調(diào)速: ______ 請(qǐng)參考: 七年級(jí)(上冊(cè)) 1、項(xiàng)為之強(qiáng) “強(qiáng)”(jiāng) 通“僵” 《童趣》 2、不亦說乎 “說”(yuè) 通“悅” 《〈論語〉十則》 3、誨女知之乎 “女”(rǔ) 同“汝” 《〈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