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及其詩作 曹操的詩歌作品有哪些?
曹操一生從陳留起兵到洛陽逝世,奮戰(zhàn)30余年,參加大小戰(zhàn)役近50余次,消滅了袁紹、袁術(shù)、劉表、張繡、呂布等割據(jù)勢力。曹操共有25個兒子,卞皇后生文皇帝曹丕、任城威王曹彰、陳思王曹植、蕭懷王曹熊,劉夫人生豐愍王曹昂、相殤王曹鑠,環(huán)夫人生鄧哀王曹沖、彭城王曹據(jù)、燕王曹宇,杜夫人生沛穆王曹林、中山恭王曹袞,秦夫人生濟陽懷王曹鉉、陳留恭王曹峻,尹夫人生范陽閔王曹矩,王昭儀生趙王曹干,孫姬生臨邑殤公子曹上、楚王曹彪、剛殤公子曹勤,李姬生谷城殤公子曹乘、mei戴公子曹整、靈殤公子曹微,趙姬生樂陵王曹茂。其中長子曹丕曹操認為篤厚恭謹,立為后繼,成為后來的魏文帝;次子曹彰,三國演義中提到他黃須,勇而無謀;三子曹植為曹操最喜歡的兒子,雖才華橫溢但個性怯懦,嗜酒放縱;四子曹熊體弱多病。曹操另有三女,長女曹節(jié),次女曹憲,三女曹華,均嫁與漢獻帝為妻。曹操是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xué)家,他與兩個兒子曹丕、曹植代表了東漢末年的文風(fēng),與蘇軾一家并稱,是歷史上有名的“文學(xué)家庭”,曹操一生有諸多作品,為眾人稱道的《觀滄海》是他公元200年10月打敗袁紹后于河南延津縣附近所作,《龜雖壽》中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表現(xiàn)出他的高遠志向,公元208年冬于湖北漢口西南長江邊賦歌《短歌行》曹操的選人方面也有精辟見解和獨到眼光,可以概括為“唯才是舉、不拘一格”。他曾經(jīng)多次下令,公開向天下求賢。他針對東漢選官的積弊,以無畏的膽略,把“德行”、“名節(jié)”、“門第”等迂腐無用的選才標準一掃而光,在建安15年春天發(fā)布的《求賢令》中,他指出:“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則齊桓其何以霸世!……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 公元217年,曹操已63歲,行將就木,但求賢之心愈切,在《舉賢勿拘品行令》中更明確指出對那些“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shù)”的人,“各舉所知,勿有所遺”。 曹操具體實踐了他對人才的重視和愛惜,把人無完人,慎無苛求的思想,把才重一技、用其所長的思想,把只用人才、不用庸才的思想推向了頂峰,充分表現(xiàn)了超越他人的氣魄和膽識。
曹操在知人善任方面也有出色表現(xiàn),郭嘉在分析曹操十勝、袁紹十?dāng)r曾經(jīng)指出:“紹外寬內(nèi)忌,所任唯親戚,公外簡內(nèi)明,用人唯才,此度勝也。” 比如曹操并不因為外人忠于舊主或?qū)ψ约赫~媚而模糊選才用才的標準。蔡瑁、張允賣國求榮,曹操雖一時利用,但心中卻早有處置。漢中楊松,貪財賣主,獻城給曹操,仍被曹操斬首示眾。而對忠貞的張遼、文聘,棄暗投明,曹操慧眼識才,不僅由衷贊賞,而且加官晉爵,委以重任。特別是晚年,重用與自己意見相左而非常有才華的司馬懿,最終實現(xiàn)統(tǒng)一中原的愿望,把唯才是舉的思想運用到完美無缺的境地。
,抒發(fā)出他禮賢下士、求賢若渴的心情。
氣出唱(三首)
其一
駕六龍,乘風(fēng)而行。
行四海,路下之八邦。
歷登高山臨溪谷,乘云而行。
行四海外,東到泰山。
仙人玉女,下來翱游。
驂駕六龍飲玉漿。
河水盡,不東流。
解愁腹,飲玉漿。
奉持行,東到蓬萊山,上至天之門。
玉闕下,引見得入,
赤松相對,四面顧望,視正〔火昆〕煌。
開玉心正興,其氣百道至。
傳告無窮閉其口,但當(dāng)愛氣壽萬年。
東到海,與天連。
神仙之道,出窈入冥,常當(dāng)專之。
心恬澹,無所〔忄曷〕。
欲閉門坐自守,天與期氣。
愿得神之人,乘駕云車,
驂駕白鹿,上到天之門,來賜神之藥。
跪受之,敬神齊。
當(dāng)如此,道自來。
其二
華陰山,自以為大。
高百丈,浮云為之蓋。
仙人欲來,出隨風(fēng),列之雨。
吹我洞簫,鼓瑟琴,何□□(“門”內(nèi)有“言”,音“銀”)!
酒與歌戲,今日相樂誠為樂。
玉女起,起舞移數(shù)時。
鼓吹一何嘈嘈。
從西北來時,仙道多駕煙,
乘云駕龍,郁何〔艸務(wù)〕〔艸務(wù)〕。
遨游八極,乃到昆侖之山,
西王母側(cè),神仙金止玉亭。
來者為誰?赤松王喬,乃德旋之門。
樂共飲食到黃昏。
多駕合坐,萬歲長,宜子孫。
其三
游君山,甚為真。
崔嵬砟硌,爾自為神。
乃到王母臺,金階玉為堂,芝草生殿旁。
東西廂,客滿堂。
主人當(dāng)行觴,坐者長壽遽何央。
長樂甫始宜孫子。
常愿主人增年,與天相守。
--------------------------------------------------------------------------------
精列
厥初生,造劃之陶物,莫不有終期。
莫不有終期。
圣賢不能免,何為懷此憂?
愿螭龍之駕,思想昆侖居。
思想昆侖居。
見期于迂怪,志意在蓬萊。
志意在蓬萊。
周禮圣徂落,會稽以墳丘。
會稽以墳丘。
陶陶誰能度?君子以弗憂。
年之暮奈何,時過時來微。
--------------------------------------------------------------------------------
度關(guān)山
天地間,人為貴。
立君牧民,為之軌則。
車轍馬跡,經(jīng)緯四極。
黜陟幽明,黎庶繁息。
於鑠賢圣,總統(tǒng)邦域。
封建五爵,井田刑獄。
有燔丹書,無普赦贖。
皋陶甫侯,何有失職?
嗟哉后世,改制易律。
勞民為君,役賦其力。
舜漆食器,畔者十國,
不及唐堯,采椽不斫。
世嘆伯夷,欲以厲俗。
侈惡之大,儉為共德。
許由推讓,豈有訟曲?
兼愛尚同,疏者為戚。
--------------------------------------------------------------------------------
對酒
對酒歌,太平時,吏不呼門。
王者賢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
咸禮讓,民無所爭訟。
三年耕有九年儲,倉谷滿盈。
斑白不負載。
雨澤如此,百谷用成。
卻走馬,以糞其土田。
爵公侯伯子男,咸愛其民,以黜陟幽明。
子養(yǎng)有若父與兄。
犯禮法,輕重隨其刑。
路無拾遺之私。
囹圄空虛,冬節(jié)不斷。
人耄耋,皆得以壽終。
恩德廣及草木昆蟲。
--------------------------------------------------------------------------------
薤露行
惟漢廿二世,所任誠不良。
沐猴而冠帶,知小而謀疆。
猶豫不敢斷,因狩執(zhí)君王。
白虹為貫日,己亦先受殃。
賊臣持國柄,殺主滅宇京。
蕩覆帝基業(yè),宗廟以燔喪。
播越西遷移,號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為哀傷。
--------------------------------------------------------------------------------
蒿里行
關(guān)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
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
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dāng)嗳四c。
--------------------------------------------------------------------------------
短歌行(二首)
其一
對酒當(dāng)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dāng)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其二
周西伯昌,懷此圣德。
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貢獻,臣節(jié)不隆。
崇侯讒之,是以拘系。
后見赦原,賜之斧鉞,得使征伐。
為仲尼所稱,達及德行,
猶奉事殷,論敘其美。
齊桓之功,為霸之首。
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一匡天下,不以兵車。
正而不譎,其德傳稱。
孔子所嘆,并稱夷吾,民受其恩。
賜與廟胙,命無下拜。
小白不敢爾,天威在顏咫尺。
晉文亦霸,躬奉天王。
受賜圭瓚,〔禾巨〕鬯彤弓,
盧弓矢千,虎賁三百人。
威服諸侯,師之所尊。
八方聞之,名亞齊桓。
河陽之會,詐稱周王,是其名紛葩。
--------------------------------------------------------------------------------
秋胡行(二首)
其一
晨上散關(guān)山,此道當(dāng)何難!
晨上散關(guān)山,此道當(dāng)何難!
牛頓不起,車墮谷間。
坐磐石之上,彈五弦之琴。
作為清角韻,意中迷煩。
歌以言志,晨上散關(guān)山。
有何三老公,卒來在我旁?
有何三老公,卒來在我旁?
負□(“拚”的“厶”改為“合”,音“演”)被裘,似非恒人。
謂卿云何困苦以自怨,徨徨所欲,來到此間?
歌以言志,有何三老公?
我居昆侖山,所謂者真人。
我居昆侖山,所謂者真人。
道深有可得。
名山歷觀,遨游八極,枕石漱流飲泉。
沈吟不決,遂上升天。
歌以言志,我居昆侖山。
去去不可追,長恨相牽攀。
去去不可追,長恨相牽攀。
夜夜安得寐,惆悵以自憐。
正而不譎,辭賦依因。
經(jīng)傳所過,西來所傳。
歌以言志,去去不可追。
其二
愿登泰華山,神人共遠游。
愿登泰華山,神人共遠游。
經(jīng)歷昆侖山,到蓬萊。
飄遙八極,與神人俱。
思得神藥,萬歲為期。
歌以言志,愿登泰華山。
天地何長久!人道居之短。
天地何長久!人道居之短。
世言伯陽,殊不知老;
赤松王喬,亦云得道。
得之未聞,庶以壽考。
歌以言志,天地何長久!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
二儀合圣化,貴者獨人不?
萬國率土,莫非王臣。
仁義為名,禮樂為榮。
歌以言志,明明日月關(guān)。
四時更逝去,晝夜以成歲。
四時更逝去,晝夜以成歲。
大人先天而天弗違。
不戚年往,憂世不治。
存亡有命,慮之為蚩。
歌以言志,四時更逝去。
戚戚欲何念!歡笑意所之。
戚戚欲何念!歡笑意所之。
壯盛智愚,殊不再來。
愛時進趣,將以惠誰?
泛泛放逸,亦同何為!
歌以言志,戚戚欲何念!
--------------------------------------------------------------------------------
善哉行(三首)
其一
古公□(“擅”去提手旁,音“膽”)甫,積德垂仁。
思弘一道,哲王于豳。
太伯仲雍,王德之仁。
行施百世,斷發(fā)文身。
伯夷叔齊,古之遺賢。
讓國不用,餓殂首山。
智哉山甫,相彼宣王。
何用杜伯,累我圣賢。
齊桓之霸,賴得仲父。
后任豎刁,蟲流出戶。
晏子平仲,積德兼仁。
與世沈德,未必思命。
仲尼之世,主國為君。
隨制飲酒,揚波使官。
其二
自惜身薄祜,夙賤罹孤苦。
既無三徙教,不聞過庭語。
其窮如抽裂,自以思所怙。
雖懷一介志,是時其能與!
守窮者貧賤,惋嘆淚如雨。
泣涕于悲夫,乞活安能睹?
我愿于天窮,瑯邪傾側(cè)左。
雖欲竭忠誠,欣公歸其楚。
快人由為嘆,抱情不得敘。
顯行天教人,誰知莫不緒。
我愿何時隨?此嘆亦難處。
今我將何照于光曜?釋銜不如雨。
其三
朝日樂相樂,酣飲不知醉。
悲弦激新聲,長笛吹清氣。
弦歌感人腸,四坐皆歡悅。
寥寥高堂上,涼風(fēng)入我室。
持滿如不盈,有德者能卒。
君子多苦心,所愁不但一。
慊慊下白屋,吐握不可失。
眾賓飽滿歸,主人苦不悉。
比翼翔云漢,羅者安所羈?
沖靜得自然,榮華何足為!
--------------------------------------------------------------------------------
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
羊腸坂詰屈,車輪為之摧。
樹木何蕭瑟,北風(fēng)聲正悲!
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頸長嘆息,遠行多所懷。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東歸。
水深橋梁絕,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無宿棲。
行行日已遠,人馬同時饑。
擔(dān)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東山》詩,悠悠令我哀。
--------------------------------------------------------------------------------
卻東西門行
鴻雁出塞北,乃在無人鄉(xiāng)。
舉翅萬馀里,行止自成行。
冬節(jié)食南稻,春日復(fù)北翔。
田中有轉(zhuǎn)蓬,隨風(fēng)遠飄揚。
長與故根絕,萬歲不相當(dāng)。
奈何此征夫,安得驅(qū)四方!
戎馬不解鞍,鎧甲不離傍。
冉冉老將至,何時返故鄉(xiāng)?
神龍藏深泉,猛獸步高岡。
狐死歸首丘,故鄉(xiāng)安可忘!
--------------------------------------------------------------------------------
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fēng)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
步出夏門行 (五章)
艷
云行雨步,超越九江之皋。
臨觀異同,心意懷�豫,不知當(dāng)復(fù)何從?
經(jīng)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土不同
鄉(xiāng)土不同,河朔隆冬。
流澌浮漂,舟船行難。
錐不入地,〔艸豐〕〔艸賴〕深奧。
水竭不流,冰堅可蹈。
士隱者貧,勇俠輕非。
心常嘆怨,戚戚多悲。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冬十月
孟冬十月,北風(fēng)徘徊,
天氣肅清,繁霜霏霏。
〔昆鳥〕雞晨鳴,鴻雁南飛,
鷙鳥潛藏,熊羆窟棲。
錢□(博改金旁)停置,農(nóng)收積場。
逆旅整設(shè),以通賈商。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龜雖壽
神龜雖壽,猷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謠俗詞
甕中無斗儲,發(fā)篋無尺繒。
友來從我貸,不知所以應(yīng)。
--------------------------------------------------------------------------------
董逃歌詞
德行不虧缺,變故自難常。
鄭康成行酒,伏地氣絕;
郭景圖命盡于園桑。
--------------------------------------------------------------------------------
塘上行
蒲生我池中,其葉何離離。
傍能行仁義,莫若妾自知。
眾口鑠黃金,使君生別離。
念君去我時,獨愁常苦悲。
想見君顏色,感結(jié)傷心脾。
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豪賢故,棄捐素所愛?
莫以魚肉賤,棄捐蔥與薤?
莫以麻□(上臺下木,音“喜”)賤,棄捐菅與蒯?
出亦復(fù)何苦,入亦復(fù)何愁。
邊地多悲風(fēng),樹木何修修!
從君致獨樂,延年壽千秋。
--------------------------------------------------------------------------------
陌上桑
駕虹霓,乘赤云,登彼九疑歷玉門。
濟天漢,至昆侖,見西王母謁東君。
交赤松,及羨門,受要秘道愛精神。
食芝英,飲醴泉,柱杖桂枝佩秋蘭。
絕人事,游渾元,若疾風(fēng)游〔炎欠〕翩翩。
景未移,行數(shù)千,壽如南山不忘愆。
曹操詩全集
曹操(155~220),漢魏間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縣)人。父曹嵩,是宦官中常侍曹騰的養(yǎng)子。曹操自幼機警有智計,好游蕩任俠。20歲時,舉孝廉為郎,授洛陽北部尉,執(zhí)法嚴厲、不避豪強。黃巾起義爆發(fā)后,拜騎都尉,參與鎮(zhèn)壓起義軍。初平元年(190),參與關(guān)東州郡討伐董卓,開始建立自己的武裝。此后與陶謙、呂布、袁術(shù)等連年互相攻戰(zhàn),實力逐漸壯大。建安元年(196),迎漢獻帝于洛陽,又奉帝遷都于許昌,拜司空,封武平侯。自此建立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yōu)勢。建安五年,官渡一戰(zhàn),擊敗袁紹,此后即逐步統(tǒng)一了北方廣大地區(qū),結(jié)束了中原地區(qū)持續(xù)達20年之久的戰(zhàn)亂。建安十三年,拜丞相,南征荊州,在赤壁被孫
權(quán)、劉備聯(lián)軍擊敗,三國鼎立形勢初步形成。建安十八年,封魏公,二十一年,進封魏王。二十五年正月,病逝于洛陽。曹丕稱帝后,追尊為魏武帝。曹操著述,據(jù)清姚振宗《三國藝文志》考證,有《魏武帝集》30卷錄1卷、《兵書》13卷等十余種,然多已亡佚,今存者唯《孫子注》。明代張溥輯散見詩、文等145篇為《魏武帝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丁福保《漢魏六朝名家集》中也有《魏武帝集》,所收作品略多于張溥輯本。1959年,中華書局據(jù)丁福保本,稍加整理補充,增入《孫子注》,又附入《魏志·武帝紀》、《曹操年表》等,重新排印為《曹操集》。有關(guān)曹操作品的注釋,主要有黃節(jié)《魏文帝魏武帝詩注》,北京大學(xué)出版組1925年版,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58年校正重排,改稱《魏武帝魏文帝詩注》。
氣出唱(三首) 精列 度關(guān)山 對酒 薤露行 蒿里行 短歌行(二首) 秋胡行(二首) 善哉行(三首) 苦寒行 卻東西門行 觀滄海 步出夏門行 (五章) 董逃歌詞 塘上行 陌上桑
--------------------------------------------------------------------------------
氣出唱(三首)
其一
駕六龍,乘風(fēng)而行。
行四海,路下之八邦。
歷登高山臨溪谷,乘云而行。
行四海外,東到泰山。
仙人玉女,下來翱游。
驂駕六龍飲玉漿。
河水盡,不東流。
解愁腹,飲玉漿。
奉持行,東到蓬萊山,上至天之門。
玉闕下,引見得入,
赤松相對,四面顧望,視正〔火昆〕煌。
開玉心正興,其氣百道至。
傳告無窮閉其口,但當(dāng)愛氣壽萬年。
東到海,與天連。
神仙之道,出窈入冥,常當(dāng)專之。
心恬澹,無所〔忄曷〕。
欲閉門坐自守,天與期氣。
愿得神之人,乘駕云車,
驂駕白鹿,上到天之門,來賜神之藥。
跪受之,敬神齊。
當(dāng)如此,道自來。
其二
華陰山,自以為大。
高百丈,浮云為之蓋。
仙人欲來,出隨風(fēng),列之雨。
吹我洞簫,鼓瑟琴,何□□(“門”內(nèi)有“言”,音“銀”)!
酒與歌戲,今日相樂誠為樂。
玉女起,起舞移數(shù)時。
鼓吹一何嘈嘈。
從西北來時,仙道多駕煙,
乘云駕龍,郁何〔艸務(wù)〕〔艸務(wù)〕。
遨游八極,乃到昆侖之山,
西王母側(cè),神仙金止玉亭。
來者為誰?赤松王喬,乃德旋之門。
樂共飲食到黃昏。
多駕合坐,萬歲長,宜子孫。
其三
游君山,甚為真。
崔嵬砟硌,爾自為神。
乃到王母臺,金階玉為堂,芝草生殿旁。
東西廂,客滿堂。
主人當(dāng)行觴,坐者長壽遽何央。
長樂甫始宜孫子。
常愿主人增年,與天相守。
--------------------------------------------------------------------------------
精列
厥初生,造劃之陶物,莫不有終期。
莫不有終期。
圣賢不能免,何為懷此憂?
愿螭龍之駕,思想昆侖居。
思想昆侖居。
見期于迂怪,志意在蓬萊。
志意在蓬萊。
周禮圣徂落,會稽以墳丘。
會稽以墳丘。
陶陶誰能度?君子以弗憂。
年之暮奈何,時過時來微。
--------------------------------------------------------------------------------
度關(guān)山
天地間,人為貴。
立君牧民,為之軌則。
車轍馬跡,經(jīng)緯四極。
黜陟幽明,黎庶繁息。
於鑠賢圣,總統(tǒng)邦域。
封建五爵,井田刑獄。
有燔丹書,無普赦贖。
皋陶甫侯,何有失職?
嗟哉后世,改制易律。
勞民為君,役賦其力。
舜漆食器,畔者十國,
不及唐堯,采椽不斫。
世嘆伯夷,欲以厲俗。
侈惡之大,儉為共德。
許由推讓,豈有訟曲?
兼愛尚同,疏者為戚。
--------------------------------------------------------------------------------
對酒
對酒歌,太平時,吏不呼門。
王者賢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
咸禮讓,民無所爭訟。
三年耕有九年儲,倉谷滿盈。
斑白不負載。
雨澤如此,百谷用成。
卻走馬,以糞其土田。
爵公侯伯子男,咸愛其民,以黜陟幽明。
子養(yǎng)有若父與兄。
犯禮法,輕重隨其刑。
路無拾遺之私。
囹圄空虛,冬節(jié)不斷。
人耄耋,皆得以壽終。
恩德廣及草木昆蟲。
--------------------------------------------------------------------------------
薤露行
惟漢廿二世,所任誠不良。
沐猴而冠帶,知小而謀疆。
猶豫不敢斷,因狩執(zhí)君王。
白虹為貫日,己亦先受殃。
賊臣持國柄,殺主滅宇京。
蕩覆帝基業(yè),宗廟以燔喪。
播越西遷移,號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為哀傷。
--------------------------------------------------------------------------------
蒿里行
關(guān)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
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
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dāng)嗳四c。
--------------------------------------------------------------------------------
短歌行(二首)
其一
對酒當(dāng)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dāng)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其二
周西伯昌,懷此圣德。
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貢獻,臣節(jié)不隆。
崇侯讒之,是以拘系。
后見赦原,賜之斧鉞,得使征伐。
為仲尼所稱,達及德行,
猶奉事殷,論敘其美。
齊桓之功,為霸之首。
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一匡天下,不以兵車。
正而不譎,其德傳稱。
孔子所嘆,并稱夷吾,民受其恩。
賜與廟胙,命無下拜。
小白不敢爾,天威在顏咫尺。
晉文亦霸,躬奉天王。
受賜圭瓚,〔禾巨〕鬯彤弓,
盧弓矢千,虎賁三百人。
威服諸侯,師之所尊。
八方聞之,名亞齊桓。
河陽之會,詐稱周王,是其名紛葩。
--------------------------------------------------------------------------------
秋胡行(二首)
其一
晨上散關(guān)山,此道當(dāng)何難!
晨上散關(guān)山,此道當(dāng)何難!
牛頓不起,車墮谷間。
坐磐石之上,彈五弦之琴。
作為清角韻,意中迷煩。
歌以言志,晨上散關(guān)山。
有何三老公,卒來在我旁?
有何三老公,卒來在我旁?
負□(“拚”的“厶”改為“合”,音“演”)被裘,似非恒人。
謂卿云何困苦以自怨,徨徨所欲,來到此間?
歌以言志,有何三老公?
我居昆侖山,所謂者真人。
我居昆侖山,所謂者真人。
道深有可得。
名山歷觀,遨游八極,枕石漱流飲泉。
沈吟不決,遂上升天。
歌以言志,我居昆侖山。
去去不可追,長恨相牽攀。
去去不可追,長恨相牽攀。
夜夜安得寐,惆悵以自憐。
正而不譎,辭賦依因。
經(jīng)傳所過,西來所傳。
歌以言志,去去不可追。
其二
愿登泰華山,神人共遠游。
愿登泰華山,神人共遠游。
經(jīng)歷昆侖山,到蓬萊。
飄遙八極,與神人俱。
思得神藥,萬歲為期。
歌以言志,愿登泰華山。
天地何長久!人道居之短。
天地何長久!人道居之短。
世言伯陽,殊不知老;
赤松王喬,亦云得道。
得之未聞,庶以壽考。
歌以言志,天地何長久!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
二儀合圣化,貴者獨人不?
萬國率土,莫非王臣。
仁義為名,禮樂為榮。
歌以言志,明明日月關(guān)。
四時更逝去,晝夜以成歲。
四時更逝去,晝夜以成歲。
大人先天而天弗違。
不戚年往,憂世不治。
存亡有命,慮之為蚩。
歌以言志,四時更逝去。
戚戚欲何念!歡笑意所之。
戚戚欲何念!歡笑意所之。
壯盛智愚,殊不再來。
愛時進趣,將以惠誰?
泛泛放逸,亦同何為!
歌以言志,戚戚欲何念!
--------------------------------------------------------------------------------
善哉行(三首)
其一
古公□(“擅”去提手旁,音“膽”)甫,積德垂仁。
思弘一道,哲王于豳。
太伯仲雍,王德之仁。
行施百世,斷發(fā)文身。
伯夷叔齊,古之遺賢。
讓國不用,餓殂首山。
智哉山甫,相彼宣王。
何用杜伯,累我圣賢。
齊桓之霸,賴得仲父。
后任豎刁,蟲流出戶。
晏子平仲,積德兼仁。
與世沈德,未必思命。
仲尼之世,主國為君。
隨制飲酒,揚波使官。
其二
自惜身薄祜,夙賤罹孤苦。
既無三徙教,不聞過庭語。
其窮如抽裂,自以思所怙。
雖懷一介志,是時其能與!
守窮者貧賤,惋嘆淚如雨。
泣涕于悲夫,乞活安能睹?
我愿于天窮,瑯邪傾側(cè)左。
雖欲竭忠誠,欣公歸其楚。
快人由為嘆,抱情不得敘。
顯行天教人,誰知莫不緒。
我愿何時隨?此嘆亦難處。
今我將何照于光曜?釋銜不如雨。
其三
朝日樂相樂,酣飲不知醉。
悲弦激新聲,長笛吹清氣。
弦歌感人腸,四坐皆歡悅。
寥寥高堂上,涼風(fēng)入我室。
持滿如不盈,有德者能卒。
君子多苦心,所愁不但一。
慊慊下白屋,吐握不可失。
眾賓飽滿歸,主人苦不悉。
比翼翔云漢,羅者安所羈?
沖靜得自然,榮華何足為!
--------------------------------------------------------------------------------
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
羊腸坂詰屈,車輪為之摧。
樹木何蕭瑟,北風(fēng)聲正悲!
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頸長嘆息,遠行多所懷。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東歸。
水深橋梁絕,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無宿棲。
行行日已遠,人馬同時饑。
擔(dān)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東山》詩,悠悠令我哀。
--------------------------------------------------------------------------------
卻東西門行
鴻雁出塞北,乃在無人鄉(xiāng)。
舉翅萬馀里,行止自成行。
冬節(jié)食南稻,春日復(fù)北翔。
田中有轉(zhuǎn)蓬,隨風(fēng)遠飄揚。
長與故根絕,萬歲不相當(dāng)。
奈何此征夫,安得驅(qū)四方!
戎馬不解鞍,鎧甲不離傍。
冉冉老將至,何時返故鄉(xiāng)?
神龍藏深泉,猛獸步高岡。
狐死歸首丘,故鄉(xiāng)安可忘!
--------------------------------------------------------------------------------
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fēng)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
步出夏門行 (五章)
艷
云行雨步,超越九江之皋。
臨觀異同,心意懷�豫,不知當(dāng)復(fù)何從?
經(jīng)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土不同
鄉(xiāng)土不同,河朔隆冬。
流澌浮漂,舟船行難。
錐不入地,〔艸豐〕〔艸賴〕深奧。
水竭不流,冰堅可蹈。
士隱者貧,勇俠輕非。
心常嘆怨,戚戚多悲。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冬十月
孟冬十月,北風(fēng)徘徊,
天氣肅清,繁霜霏霏。
〔昆鳥〕雞晨鳴,鴻雁南飛,
鷙鳥潛藏,熊羆窟棲。
錢□(博改金旁)停置,農(nóng)收積場。
逆旅整設(shè),以通賈商。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龜雖壽
神龜雖壽,猷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謠俗詞
甕中無斗儲,發(fā)篋無尺繒。
友來從我貸,不知所以應(yīng)。
--------------------------------------------------------------------------------
董逃歌詞
德行不虧缺,變故自難常。
鄭康成行酒,伏地氣絕;
郭景圖命盡于園桑。
--------------------------------------------------------------------------------
塘上行
蒲生我池中,其葉何離離。
傍能行仁義,莫若妾自知。
眾口鑠黃金,使君生別離。
念君去我時,獨愁常苦悲。
想見君顏色,感結(jié)傷心脾。
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豪賢故,棄捐素所愛?
莫以魚肉賤,棄捐蔥與薤?
莫以麻□(上臺下木,音“喜”)賤,棄捐菅與蒯?
出亦復(fù)何苦,入亦復(fù)何愁。
邊地多悲風(fēng),樹木何修修!
從君致獨樂,延年壽千秋。
--------------------------------------------------------------------------------
陌上桑
駕虹霓,乘赤云,登彼九疑歷玉門。
濟天漢,至昆侖,見西王母謁東君。
交赤松,及羨門,受要秘道愛精神。
食芝英,飲醴泉,柱杖桂枝佩秋蘭。
絕人事,游渾元,若疾風(fēng)游〔炎欠〕翩翩。
景未移,行數(shù)千,壽如南山不忘愆。
曹操(155~220),漢魏間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縣)人。父曹嵩,是宦官中常侍曹騰的養(yǎng)子。曹操自幼機警有智計,好游蕩任俠。20歲時,舉孝廉為郎,授洛陽北部尉,執(zhí)法嚴厲、不避豪強。黃巾起義爆發(fā)后,拜騎都尉,參與鎮(zhèn)壓起義軍。初平元年(190),參與關(guān)東州郡討伐董卓,開始建立自己的武裝。此后與陶謙、呂布、袁術(shù)等連年互相攻戰(zhàn),實力逐漸壯大。建安元年(196),迎漢獻帝于洛陽,又奉帝遷都于許昌,拜司空,封武平侯。自此建立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yōu)勢。建安五年,官渡一戰(zhàn),擊敗袁紹,此后即逐步統(tǒng)一了北方廣大地區(qū),結(jié)束了中原地區(qū)持續(xù)達20年之久的戰(zhàn)亂。建安十三年,拜丞相,南征荊州,在赤壁被孫
權(quán)、劉備聯(lián)軍擊敗,三國鼎立形勢初步形成。建安十八年,封魏公,二十一年,進封魏王。二十五年正月,病逝于洛陽。曹丕稱帝后,追尊為魏武帝。曹操著述,據(jù)清姚振宗《三國藝文志》考證,有《魏武帝集》30卷錄1卷、《兵書》13卷等十余種,然多已亡佚,今存者唯《孫子注》。明代張溥輯散見詩、文等145篇為《魏武帝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丁福保《漢魏六朝名家集》中也有《魏武帝集》,所收作品略多于張溥輯本。1959年,中華書局據(jù)丁福保本,稍加整理補充,增入《孫子注》,又附入《魏志·武帝紀》、《曹操年表》等,重新排印為《曹操集》。有關(guān)曹操作品的注釋,主要有黃節(jié)《魏文帝魏武帝詩注》,北京大學(xué)出版組1925年版,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58年校正重排,改稱《魏武帝魏文帝詩注》。
曹操詩詞全集:
http://www.lingshidao.com/gushi/caocao.htm
曹操 - 個人檔案
個人資料 性別 男
籍貫 [兗州]沛國譙縣 [今安徽亳州]
容貌 暫無相關(guān)記載
官至 魏王 丞相 謚曰武
家族資料 父親 曹嵩
母親 未知
配偶 卞氏
兄弟姐妹 曹彬 曹德
子女 曹植 曹彰 曹昂 曹沖 曹熊 曹丕 曹宇
相關(guān)人物 袁紹 周瑜 劉備
曾效力過的勢力 東漢 魏
曹操 - 簡明歷史傳記
三國時政治家、軍事家、詩人,統(tǒng)一了北方、挾天子以令諸侯,戎馬一生。曹操父親曹嵩為宦官曹騰養(yǎng)子,曹騰為漢相曹參之后。曹操謚武王,曹丕稱帝后,追尊他為武皇帝,史稱魏武帝。曹操在北方屯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恢復(fù)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羅致地主階級中下層人物,抑制豪強,加強集權(quán)。所統(tǒng)治的地區(qū)社會經(jīng)濟得到恢復(fù)和發(fā)展。精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書。善詩歌,《蒿里行》、《觀滄海》等篇,抒發(fā)自己的政治抱負,并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著作有《魏武帝集》。
曹操 - 簡明演義傳記
曹操是西園八校尉之一,曾只身行刺董卓,失敗后和袁紹共同聯(lián)合天下諸侯討伐董卓,后獨自發(fā)展自身勢力,一生中先后戰(zhàn)勝了袁術(shù)、呂布、張繡、袁紹、劉表、張魯、馬超等割據(jù)勢力,統(tǒng)一了北方。但是在南下討伐江東的戰(zhàn)役中,曹操在赤壁慘敗。后來在和蜀漢的漢中爭奪戰(zhàn)中,曹操再次無功而返。曹操一生未稱帝,他病死后,曹丕繼位后不久稱帝,追封曹操為魏武皇帝。
曹操的歷史評價
◆陳壽:“漢末,天下大亂,雄豪并起,而袁紹虎摉四州,強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nèi),閴申、商之法術(shù),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yè)者,惟其明略最優(yōu)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王沈:太祖御軍三十余年,手不舍書。書則講武策,夜則思經(jīng)傳。登高必賦,及造新詩,被之管弦,皆成樂章。《魏書》
◆鐘嶸: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詩品》
◆許子將: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魏書》
曹操 - 歷史年表
[公元175年] (熹平四年)</P><P> 曹操被舉為孝廉,授洛陽北部尉,再改任頓丘令,后被征召為議郎。</P><P> [公元184年] (中平元年)</P><P> 漢靈帝封曹操為騎都尉,在潁川一帶(今河南禹縣)鎮(zhèn)壓黃巾起義。</P><P> 因軍功升遷濟南相,任職三年,懲治貪官污吏、禁絕淫祀。</P><P> [公元187年] (中平四年)</P><P> 曹操得罪權(quán)貴,被降為東郡太守,于是稱病辭官。</P><P> 冀州刺史王芬、南陽許攸、沛國周旌等人謀廢靈帝,邀請曹操同反漢帝,曹操拒絕。</P><P> [公元188年] (中平五年)</P><P> 曹操被任命為拱衛(wèi)京師洛陽的西園典軍校尉。</P><P> [公元189年] (中平六年)</P><P> 董卓入朝專權(quán),表曹操為驍騎校尉,曹操拒絕董卓拉攏,易名出關(guān),中途被捕,后被釋放,至陳留招攬義兵,準備討伐董卓。</P><P> 十二月,曹操起兵于己吾縣(今睢縣東南),兵卒五千人。</P><P> [公元190年] (初平元年)</P><P> 正月,袁術(shù)、韓馥、孔伷、劉岱、王匡、袁紹、張邈、橋瑁、袁遺、鮑信響應(yīng)號召同時起兵討伐董卓,推袁紹為盟主,曹操任奮武將軍。</P><P> 二月,董卓火燒洛陽、遷都長安。諸侯聯(lián)軍觀望不前,唯曹操孤軍奮戰(zhàn),敗于董卓部將徐榮,曹操中箭傷,力戰(zhàn)得脫。</P><P> 諸侯聯(lián)軍分崩離析后,曹操拒絕袁紹拉攏,開始獨立發(fā)展勢力。</P><P> [公元191年] (初平二年)</P><P> 曹操引兵于東郡,大勝黑山賊白繞于濮陽(今河南濮陽西南),袁紹表曹操為東郡太守,治東武陽。</P><P> [公元192年] (初平三年)</P><P> 春,曹操剿滅黑山賊和匈奴于夫羅部。</P><P> 鮑信等人至東郡迎曹操領(lǐng)兗州牧,曹操進兵攻打黃巾于壽張(今山東省東平縣西南)之東。</P><P> 冬,曹操收黃巾軍降卒三十余萬,號為青州兵。</P><P> 袁紹袁術(shù)兄弟不合,公孫瓚協(xié)助袁術(shù),命劉備屯高唐,單經(jīng)屯平原,陶謙屯發(fā)干,曹操與袁紹合力攻打三路軍馬,獲全勝。</P><P> [公元193年] (初平四年)</P><P> 春,曹操屢勝袁術(shù),袁術(shù)敗走淮北,至夏,曹操還軍定陶。</P><P> 秋,曹操軍征討陶謙,連續(xù)攻下十多座城池,陶謙守城不敢出戰(zhàn)。</P><P> [公元194年] (興平元年)</P><P> 春,曹操父親曹嵩被陶謙殺害,曹操欲報殺父之仇。</P><P> 夏,曹軍進攻徐州,縱軍屠殺數(shù)萬人,攻拔襄賁(今江蘇省漣水縣)。</P><P> 呂布與張邈、陳宮等攻打曹操,曹軍調(diào)頭與呂布大戰(zhàn),不敵呂布騎兵,慘敗,曹操被燒傷。</P><P> 曹軍與呂布軍對峙百日余,呂布軍糧盡退兵。</P><P> 九月,曹操回軍鄄城。<BR> <BR> 十月,曹操軍至東阿(今平陰縣東阿鎮(zhèn)),當(dāng)年蝗災(zāi)頻亂,軍糧奇缺。</P><P> [公元195年] (興平二年)</P><P> 春,曹軍襲取定陶。</P><P> 夏,曹操用伏兵之計大破呂布軍,呂布投靠劉備。</P><P> 八月,曹操軍圍雍丘(今河南杞縣)。</P><P> 十月,漢獻帝拜曹操為兗州牧。</P><P> 十二月,攻破雍丘,張超自殺,曹操夷張邈三族。后張邈亦被殺,兗州平定,曹軍東略陳地(淮陽等處)。</P><P> [公元196年] (建安元年)</P><P> 春正月,曹操軍攻取武平。</P><P> 曹操遣曹洪西迎漢獻帝,因兵亂未成。</P><P> 二月,曹操進軍討破汝南、潁川黃巾軍何儀、劉辟、黃郡、保曼等,漢獻帝拜曹操為建德將軍。</P><P> 六月,漢獻帝假曹操節(jié)鉞,錄尚書事。</P><P> 九月,漢獻帝加封曹操為大將軍,封武平侯。</P><P> 曹操迫使?jié)h獻帝遷都許(今河南許昌),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總攬朝廷軍政大權(quán)。</P><P> 十月,曹操征討楊奉。</P><P> 曹操讓大將軍與袁紹,自任司空,行車騎將軍。</P><P> 曹操開始屯田。</P><P> 劉備軍被呂布打敗,曹操收納劉備。</P><P> [公元197年] (建安二年)</P><P> 春正月,曹操攻打宛城,張繡投降,后又反悔,與曹軍交戰(zhàn),曹軍戰(zhàn)敗,曹操中流矢,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戰(zhàn)死。</P><P> 曹操引兵還舞陰(今河南泌陽西北),后擊破張繡軍,歸還許都。</P><P> 袁術(shù)欲稱帝,曹操出兵與袁術(shù)軍交戰(zhàn)大勝;后數(shù)遭劉表、張繡軍侵襲。</P><P> 十一月,曹操親自南征到宛城,勝劉表軍,攻取湖陽、舞陰。 (湖陽、宛亦為今河南湖陽、宛)</P><P> [公元198年] (建安三年)</P><P> 春正月,曹操回軍許,初置軍師祭酒。(中、前、左、右軍師等)</P><P> 三月,曹操軍圍張繡于穰(今河南鄧縣)。</P><P> 五月,劉表遣兵救張繡,曹軍前后受敵,于是深夜鑿險為地道,過輜重,設(shè)奇兵,大破張劉聯(lián)軍。</P><P> 呂布部將高順打敗劉備,九月,曹操親征呂布。</P><P> 十月,曹軍屠戮彭城(今徐州),圍攻下邳(今徐州東)。</P><P> 曹操用荀攸、郭嘉計策,決泗、沂之水灌城,一月有余,下邳城破,曹操處死呂布、陳宮等人,收降臧霸等將。</P><P> [公元199年] (建安四年)</P><P> 四月,曹操進軍臨河(今內(nèi)蒙古臨河縣),大破眭固等人。</P><P> 八月,曹操進軍黎陽(今今河南浚縣)。</P><P> 九月,曹操返回許都,分兵守官渡。</P><P> 十一月,張繡投降,被封為列侯。</P><P> 十二月,曹操兵發(fā)官渡。</P><P> 廬江太守劉勛率眾降,封為列侯。</P><P> 劉備與董承等人密謀,背反曹操,曹軍劉岱、王忠部攻打劉備失利。</P><P> [公元200年] (建安五年)</P><P> 春正月,董承等人暗中謀害曹操,失敗后被處死。</P><P> 曹軍東征劉備,獲勝,劉備投奔袁紹,曹操收降關(guān)羽、俘獲劉備家小,返回官渡。</P><P> 二月,袁紹派遣郭圖、淳于瓊、顏良等人攻打東郡太守劉延于白馬,袁紹引兵親至黎陽。 </P><P> 四月,曹軍北救劉延,從荀攸計策,于白馬大勝袁紹軍,斬殺顏良,解了白馬之圍。</P><P> 袁紹軍渡河追擊曹軍,曹操在延津南用輜重誘敵的計策大破袁紹軍,斬殺文丑,還軍官渡,袁紹軍進保陽武,關(guān)羽回歸劉備陣營。</P><P> 八月,袁紹曹操聯(lián)營數(shù)十里對峙,袁紹軍進臨官渡,起土山地道,曹操也做土山地道相應(yīng)。</P><P> 孫策乘官渡戰(zhàn)局動蕩,意欲偷襲許都,未出兵即為刺客所殺。</P><P> 曹操用荀攸計,派徐晃、史渙焚毀袁紹運糧車隊。</P><P> 十月,袁紹遣車運糧,派淳于瓊等五將領(lǐng)兵萬余人護送,宿袁紹營北四十里。</P><P> 袁紹謀臣許攸投奔曹操,獻計燒糧。曹操自領(lǐng)步騎五千人夜襲淳于瓊部,士卒皆殊死戰(zhàn),大破袁紹軍,斬殺淳于瓊等將。<BR> 袁紹派遣張郃、高覽攻打曹操大營,張、高二將聞聽淳于瓊部被擊破,投降了曹操,袁紹軍大敗,袁紹與長子袁譚等人倉皇北逃。</P><P> [公元201年] (建安六年)</P><P> 五月,袁紹病死。</P><P> 九月,曹操征討袁紹二子殘部,袁譚、袁尚屢敗退,固守不出。</P><P> [公元203年] (建安八年)</P><P> 三月,曹軍大破袁譚、袁尚軍。</P><P> 四月,曹操進軍鄴(今安陽)。</P><P> 五月,曹軍回師許都,留賈信屯黎陽。</P><P> 八月,曹操征討劉表。袁紹二子相斗,袁譚失利,投靠曹操。</P><P> 十月,曹軍復(fù)北進,袁尚軍挫敗。</P><P> [公元204年] (建安九年)</P><P> 二月,曹軍攻打鄴城。</P><P> 五月,曹操決漳水灌城,城內(nèi)大半人餓死。</P><P> 七月,曹軍大破袁尚援軍。</P><P> 八月,鄴城告破,曹操斬殺審配,哭祭袁紹,善待袁紹家眷。</P><P> 九月,曹操免去河北賦稅一年,漢獻帝封曹操為冀州牧。</P><P> 十二月,曹操進軍南皮,整頓地方局勢。</P><P> [公元205年] (建安十年)</P><P> 正月,曹操軍大破袁譚,袁譚戰(zhàn)死,曹操平定冀州。<BR> <BR> 四月,黑山賊張燕率兵卒十余萬投降曹操,被封為列侯。</P><P> 八月,曹操征討烏丸。</P><P> [公元206年] (建安十一年)</P><P> 正月,曹操軍圍壺關(guān)征討袁紹外甥高干,高干敗走,后被殺。</P><P> 八月,曹操軍東征海賊管承部,獲勝。</P><P> [公元207年] (建安十二年)</P><P> 曹操從郭嘉計,北征三郡烏丸。</P><P> 曹軍受阻渤海濱,于是率軍出盧龍塞(今河北喜峰口至冷口一帶),進軍柳城(今遼寧朝陽西南)。</P><P> 八月,登白狼山,烏桓之戰(zhàn)曹操軍大勝,斬殺烏桓王蹋頓,胡、漢降軍二十多萬。</P><P> 九月,公孫康殺死袁尚、袁熙,曹操統(tǒng)一北方。</P><P> [公元208年] (建安十三年)</P><P> 正月,曹操回到鄴城,造玄武池操練水軍。</P><P> 六月,曹操被封為丞相。</P><P> 七月,曹操南征劉表。</P><P> 八月,劉表病亡,幼子劉琮代位,屯居襄陽,劉備屯居樊城。</P><P> 九月,曹操軍到新野,劉琮投降,劉備逃至夏口,曹操進軍江陵。</P><P> 十二月,赤壁大戰(zhàn),曹操軍不習(xí)水戰(zhàn),且瘟疫盛行,被孫權(quán)劉備聯(lián)軍大敗于赤壁,被迫退軍。</P><P> [公元209年] (建安十四年) </P><P> 曹操大治水軍,鞏固自身勢力、穩(wěn)定北方政局,并設(shè)揚州郡縣長吏,開芍陂屯田</P><P> [公元210年] (建安十五年)</P><P> 冬,曹操作銅雀臺。</P><P> [公元211年] (建安十六年)</P><P> 正月,太原商曜等叛亂,曹操派遣夏侯淵、徐晃圍破之。</P><P> 三月,曹操派鐘繇討伐張魯。</P><P> 馬超、韓遂舉大軍叛亂。曹操派曹仁討伐,馬超等人屯居潼關(guān),曹操下令嚴守不出。</P><P> 七月,曹操西征迎戰(zhàn)馬超軍,派徐晃、朱靈等夜渡蒲孤津,據(jù)河西為營。</P><P> 曹操自潼關(guān)北渡,馬超截擊曹軍,曹操被校尉丁斐用餌敵之計救回。</P><P> 曹操軍拒渭口,多設(shè)疑兵,暗中用舟載兵入渭,造浮橋,深夜分兵結(jié)營于渭南,馬超夜里劫營,被曹操伏兵擊破。</P><P> 馬超等屯居渭南,向曹操求和,曹操不許。</P><P> 九月,曹操進軍渡渭水,離間了馬超和韓遂,大勝關(guān)西軍,馬超敗走涼州。</P><P> 十月,曹操北征楊秋,圍攻安定,楊秋投降。</P><P> [公元212年] (建安十七年)</P><P> 正月,曹操回到鄴城。漢獻帝命曹操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效仿漢初蕭何故事。</P><P> 十月,曹操再次征討孫權(quán)。</P><P> [公元213年] (建安十八年)</P><P> 正月,曹操進軍濡須口,攻破孫權(quán)江西大營,俘虜孫權(quán)軍都督公孫陽。</P><P> 合并中國的十四州,改為九州。</P><P> 五月,曹操被封為魏公。</P><P> 七月,曹操開始建魏社稷宗廟。</P><P> 九月,曹操作金虎臺,鑿渠引漳水入白溝疏通河道。</P><P> 十月,曹操分魏郡為東西部,設(shè)置都尉。</P><P> 十一月,曹操初置尚書、侍中、六卿。</P><P> [公元214年] (建安十九年)</P><P> 正月,夏侯淵與馬超、韓遂大戰(zhàn),曹軍獲勝。</P><P> 三月,漢獻帝使魏公位在諸侯王上,改授金璽、赤紱、遠游冠。</P><P> 七月,曹操再次征討孫權(quán)。</P><P> 夏侯淵平定涼州。</P><P> 十一月,漢皇后伏氏被曹操廢黜處死。</P><P> [公元215年] (建安二十年)</P><P> 正月,曹操之女被漢獻帝封為皇后。</P><P> 三月,曹操西征張魯。</P><P> 五月,曹軍剿滅氐王竇茂軍。</P><P> 七月,曹軍兵至陽平,夜襲陽平關(guān),大勝張衛(wèi)軍,張魯潰逃巴中,曹操軍入南鄭,收復(fù)巴、漢。</P><P> 八月,孫權(quán)圍合肥,張遼、李典擊破孫權(quán)大軍。</P><P> 十一月,張魯投降,被封為列侯。</P><P> [公元216年] (建安二十一年)</P><P> 三月,曹操親耕藉田。</P><P> 五月,漢獻帝進曹操爵為魏王。</P><P> 十月,曹操再度征討孫權(quán)。</P><P> [公元217年] (建安二十二年)</P><P> 二月,曹操進軍屯江西郝溪。孫權(quán)在濡須口筑城拒守,曹軍逼攻,孫權(quán)退走。</P><P> 三月,曹操引軍北歸。</P><P> 四月,漢獻帝命曹操設(shè)天子旌旗,出入稱警蹕(帝王出行的車駕、道路)。</P><P> 五月,曹操興建泮宮。</P><P> 十月,十月,漢獻帝命令魏王官帽上佩綴十二旒,坐金根車,套駕六匹馬、配置五時副車,立曹丕為魏太子。</P><P> [公元218年] (建安二十三年)</P><P> 正月,漢太醫(yī)令吉本與少府耿紀、司直韋晃等人謀反,兵敗被殺。</P><P> 三月,張飛、馬超不敵曹洪軍,撤往漢中,蜀漢大將吳蘭被殺。</P><P> 四月,代郡、上谷烏丸無臣氐叛亂,很快被曹軍剿平。</P><P> 七月,曹操治兵,西征劉備。</P><P> 九月,曹操兵至長安。</P><P> 十月,宛城守將侯音等人叛亂。</P><P> [公元219年] (建安二十四年)</P><P> 正月,曹仁部屠戮宛城,斬殺侯音。</P><P> 夏侯淵與劉備于陽平大戰(zhàn),被劉備軍所殺。</P><P> 三月,曹操軍自長安出斜谷,緊逼漢中,劉備拒守不出。</P><P> 五月,曹操引軍撤回長安。</P><P> 七月,曹操以夫人卞氏為王后。</P><P> 八月,漢水暴漲,于禁被關(guān)羽打敗,關(guān)羽圍攻曹仁,曹操派遣徐晃去解圍。</P><P> 十月,曹操自洛陽南征關(guān)羽,大軍未到,徐晃已經(jīng)大破關(guān)羽軍,曹仁部得以解圍。</P><P> [公元220年] (建安二十五年)</P><P> 正月,曹操回到洛陽,孫權(quán)襲殺關(guān)羽,獻關(guān)羽首級給曹操。</P><P> 正月二十三日,曹操在洛陽去世,壽六十六歲,謚武王。</P><P> 二月二十一日,曹操被葬在高陵。
曹操詩集
氣出唱
其一
駕六龍,乘風(fēng)而行。行四海,路下之八邦。歷登高山臨溪谷,乘云而行。行四海外,東到泰山。仙人玉女,下來翱游。驂駕六龍飲玉漿。河水盡,不東流。解愁腹,飲玉漿。奉持行,東到蓬萊山,上至天之門。玉闕下,引見得入,赤松相對,四面顧望,視正〔火昆〕煌。開玉心正興,其氣百道至。傳告無窮閉其口,但當(dāng)愛氣壽萬年。東到海,與天連。神仙之道,出窈入冥,常當(dāng)專之。心恬澹,無所〔忄曷〕。欲閉門坐自守,天與期氣。愿得神之人,乘駕云車,驂駕白鹿,上到天之門,來賜神之藥。跪受之,敬神齊。當(dāng)如此,道自來。
其二
華陰山,自以為大。高百丈,浮云為之蓋。仙人欲來,出隨風(fēng),列之雨。吹我洞簫,鼓瑟琴,何□□(“門”內(nèi)有“言”,音“銀”)!酒與歌戲,今日相樂誠為樂。玉女起,起舞移數(shù)時。鼓吹一何嘈嘈。從西北來時,仙道多駕煙,乘云駕龍,郁何〔艸務(wù)〕〔艸務(wù)〕。遨游八極,乃到昆侖之山,西王母側(cè),神仙金止玉亭。來者為誰?赤松王喬,乃德旋之門。樂共飲食到黃昏。多駕合坐,萬歲長,宜子孫。
其三
游君山,甚為真。崔嵬砟硌,爾自為神。乃到王母臺,金階玉為堂,芝草生殿旁。東西廂,客滿堂。主人當(dāng)行觴,坐者長壽遽何央。長樂甫始宜孫子。常愿主人增年,與天相守。 精列
厥初生,造劃之陶物,莫不有終期。莫不有終期。圣賢不能免,何為懷此憂?愿螭龍之駕,思想昆侖居。思想昆侖居。見期于迂怪,志意在蓬萊。志意在蓬萊。周禮圣徂落,會稽以墳丘。會稽以墳丘。陶陶誰能度?君子以弗憂。年之暮奈何,時過時來微。
度關(guān)山
天地間,人為貴。立君牧民,為之軌則。車轍馬跡,經(jīng)緯四極。黜陟幽明,黎庶繁息。於鑠賢圣,總統(tǒng)邦域。封建五爵,井田刑獄。有燔丹書,無普赦贖。皋陶甫侯,何有失職?嗟哉后世,改制易律。勞民為君,役賦其力。舜漆食器,畔者十國,不及唐堯,采椽不斫。世嘆伯夷,欲以厲俗。侈惡之大,儉為共德。許由推讓,豈有訟曲?兼愛尚同,疏者為戚。 薤露行
惟漢廿二世,所任誠不良。沐猴而冠帶,知小而謀疆。猶豫不敢斷,因狩執(zhí)君王。白虹為貫日,己亦先受殃。賊臣持國柄,殺主滅宇京。蕩覆帝基業(yè),宗廟以燔喪。播越西遷移,號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為哀傷。
對酒
對酒歌,太平時,吏不呼門。王者賢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咸禮讓,民無所爭訟。三年耕有九年儲,倉谷滿盈。斑白不負載。雨澤如此,百谷用成。卻走馬,以糞其土田。爵公侯伯子男,咸愛其民,以黜陟幽明。子養(yǎng)有若父與兄。犯禮法,輕重隨其刑。路無拾遺之私。囹圄空虛,冬節(jié)不斷。人耄耋,皆得以壽終。恩德廣及草木昆蟲。 蒿里行
關(guān)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dāng)嗳四c。
陌上桑
駕虹霓,乘赤云,登彼九疑歷玉門。濟天漢,至昆侖,見西王母謁東君。交赤松,及羨門,受要秘道愛精神。食芝英,飲醴泉,柱杖桂枝佩秋蘭。絕人事,游渾元,若疾風(fēng)游〔炎欠〕翩翩。景未移,行數(shù)千,壽如南山不忘愆。
短歌行
其一
對酒當(dāng)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dāng)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沈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其二
周西伯昌,懷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修奉貢獻,臣節(jié)不隆。崇侯讒之,是以拘系。 后見赦原,賜之斧鉞,得使征伐。為仲尼所稱,達及德行,猶奉事殷,論敘其美。 齊桓之功,為霸之首。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一匡天下,不以兵車。正而不譎,其德傳稱。 孔子所嘆,并稱夷吾,民受其恩。賜與廟胙,命無下拜。小白不敢爾,天威在顏咫尺。 晉文亦霸,躬奉天王。受賜圭瓚,〔禾巨〕鬯彤弓,盧弓矢千,虎賁三百人。 威服諸侯,師之所尊。八方聞之,名亞齊桓。河陽之會,詐稱周王,是其名紛葩。
秋胡行
其一
晨上散關(guān)山,此道當(dāng)何難!晨上散關(guān)山,此道當(dāng)何難!牛頓不起,車墮谷間。坐磐石之上,彈五弦之琴。作為清角韻,意中迷煩。歌以言志,晨上散關(guān)山。 有何三老公,卒來在我旁?有何三老公,卒來在我旁?負□(“拚”的“厶”改為“合”,音“演”)被裘,似非恒人。謂卿云何困苦以自怨,徨徨所欲,來到此間?歌以言志,有何三老公? 我居昆侖山,所謂者真人。我居昆侖山,所謂者真人。道深有可得。名山歷觀,遨游八極,枕石漱流飲泉。沈吟不決,遂上升天。歌以言志,我居昆侖山。 去去不可追,長恨相牽攀。去去不可追,長恨相牽攀。夜夜安得寐,惆悵以自憐。正而不譎,辭賦依因。經(jīng)傳所過,西來所傳。歌以言志,去去不可追。
其二
愿登泰華山,神人共遠游。愿登泰華山,神人共遠游。經(jīng)歷昆侖山,到蓬萊。飄遙八極,與神人俱。思得神藥,萬歲為期。歌以言志,愿登泰華山。 天地何長久!人道居之短。天地何長久!人道居之短。世言伯陽,殊不知老;赤松王喬,亦云得道。得之未聞,庶以壽考。歌以言志,天地何長久!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二儀合圣化,貴者獨人不?萬國率土,莫非王臣。仁義為名,禮樂為榮。歌以言志,明明日月關(guān)。 四時更逝去,晝夜以成歲。四時更逝去,晝夜以成歲。大人先天而天弗違。不戚年往,憂世不治。存亡有命,慮之為蚩。歌以言志,四時更逝去。 戚戚欲何念!歡笑意所之。戚戚欲何念!歡笑意所之。壯盛智愚,殊不再來。愛時進趣,將以惠誰?泛泛放逸,亦同何為!歌以言志,戚戚欲何念!
善哉行 其一
古公□(“擅”去提手旁,音“膽”)甫,積德垂仁。思弘一道,哲王于豳。 太伯仲雍,王德之仁。行施百世,斷發(fā)文身。 伯夷叔齊,古之遺賢。讓國不用,餓殂首山。 智哉山甫,相彼宣王。何用杜伯,累我圣賢。 齊桓之霸,賴得仲父。后任豎刁,蟲流出戶。 晏子平仲,積德兼仁。與世沈德,未必思命。 仲尼之世,主國為君。隨制飲酒,揚波使官。
其二
自惜身薄祜,夙賤罹孤苦。既無三徙教,不聞過庭語。 其窮如抽裂,自以思所怙。雖懷一介志,是時其能與! 守窮者貧賤,惋嘆淚如雨。泣涕于悲夫,乞活安能睹? 我愿于天窮,瑯邪傾側(cè)左。雖欲竭忠誠,欣公歸其楚。 快人由為嘆,抱情不得敘。顯行天教人,誰知莫不緒。 我愿何時隨?此嘆亦難處。今我將何照于光曜?釋銜不如雨。
其三
朝日樂相樂,酣飲不知醉。悲弦激新聲,長笛吹清氣。 弦歌感人腸,四坐皆歡悅。寥寥高堂上,涼風(fēng)入我室。 持滿如不盈,有德者能卒。君子多苦心,所愁不但一。 慊慊下白屋,吐握不可失。眾賓飽滿歸,主人苦不悉。 比翼翔云漢,羅者安所羈?沖靜得自然,榮華何足為!
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羊腸坂詰屈,車輪為之摧。樹木何蕭瑟,北風(fēng)聲正悲!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頸長嘆息,遠行多所懷。我心何怫郁?思欲一東歸。水深橋梁絕,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暮無宿棲。行行日已遠,人馬同時饑。擔(dān)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東山》詩,悠悠令我哀。
步出夏門行
艷云行雨步,超越九江之皋。臨觀異同,心意懷�豫,不知當(dāng)復(fù)何從?經(jīng)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fēng)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冬十月
孟冬十月,北風(fēng)徘徊,天氣肅清,繁霜霏霏。〔昆鳥〕雞晨鳴,鴻雁南飛,鷙鳥潛藏,熊羆窟棲。錢□(博改金旁)停置,農(nóng)收積場。逆旅整設(shè),以通賈商。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土不同
鄉(xiāng)土不同,河朔隆冬。流澌浮漂,舟船行難。錐不入地,〔艸豐〕〔艸賴〕深奧。水竭不流,冰堅可蹈。士隱者貧,勇俠輕非。心常嘆怨,戚戚多悲。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龜雖壽
神龜雖壽,猷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卻東西門行
鴻雁出塞北,乃在無人鄉(xiāng)。舉翅萬馀里,行止自成行。冬節(jié)食南稻,春日復(fù)北翔。田中有轉(zhuǎn)蓬,隨風(fēng)遠飄揚。長與故根絕,萬歲不相當(dāng)。奈何此征夫,安得驅(qū)四方!戎馬不解鞍,鎧甲不離傍。冉冉老將至,何時返故鄉(xiāng)?神龍藏深泉,猛獸步高岡。狐死歸首丘,故鄉(xiāng)安可忘!
謠俗詞
甕中無斗儲,發(fā)篋無尺繒。友來從我貸,不知所以應(yīng)。 董逃歌詞,德行不虧缺,變故自難常。鄭康成行酒,伏地氣絕;郭景圖命盡于園桑。
塘上行
蒲生我池中,其葉何離離。傍能行仁義,莫若妾自知。眾口鑠黃金,使君生別離。念君去我時,獨愁常苦悲。想見君顏色,感結(jié)傷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莫以豪賢故,棄捐素所愛?莫以魚肉賤,棄捐蔥與薤?莫以麻□(上臺下木,音“喜”)賤,棄捐菅與蒯?出亦復(fù)何苦,入亦復(fù)何愁。邊地多悲風(fēng),樹木何修修!從君致獨樂,延年壽千秋。
薤露行
惟漢廿二世,所任誠不良。
沐猴而冠帶,知小而謀疆。
猶豫不敢斷,因狩執(zhí)君王。
白虹為貫日,己亦先受殃。
賊臣持國柄,殺主滅宇京。
蕩覆帝基業(yè),宗廟以燔喪。
播越西遷移,號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為哀傷
曹操
龜靈劍
[曹操]
冬十月
[曹操]
董逃歌詞
[曹操]
度關(guān)山
[曹操]
短歌行
[曹操]
對酒
[曹操]
觀滄海
[曹操]
龜雖壽
[曹操]
蒿里行
[曹操]
精列
[曹操]
苦寒行
[曹操]
陌上桑
[曹操]
氣出唱
[曹操]
秋胡行
[曹操]
卻東西門行
[曹操]
善哉行
[曹操]
塘上行
[曹操]
土不同
[曹操]
薤露行
[曹操]
艷
[曹操]
謠俗詞
[曹操]
操的成語有哪些詩詞
操之過急這一成語來源于《漢書·五行志中之下》,原文提到:“遂要崤阸,以敗秦師,匹馬觭輪無反者,操之急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在崤山隘口設(shè)伏,以擊敗秦軍,但結(jié)果是僅有一馬一車無一返回,原因在于行動過于急促。成語“操之過急”形象地描繪了做事過于急躁,缺乏耐心和周密計劃的情形。這種...
“幽蘭操”中的“操”字何解?
“操”,指琴曲名及演奏方法。古詩《幽蘭操》,是精擅琴藝的孔圣人自感生未逢時的絕世作品。唐代著名詩人韓愈曾作同名作品,以唱和孔子。而影片《孔子》主題曲的歌詞正是改編自韓愈這首名垂千古的詩作。《幽蘭操》又稱《猗蘭操[1]》, “猗”字在古漢語中有四種解釋。 一是嘆詞,表示贊美,《...
韓愈《琴操十首。履霜操》原文及翻譯賞析
琴操十首。履霜操原文: (尹吉甫子伯奇無罪,為后母譖而見逐,自傷作。本詞云:朝履霜兮采晨寒,考不明其心兮信讒言。孤恩別離兮摧肺肝,何辜皇天兮遭斯愆。痛歿不同兮恩有偏,誰能流顧兮知我冤)父兮兒寒,母兮兒饑。兒罪當(dāng)笞,逐兒何為。兒在中野,以宿以處。四無人聲,誰與兒語。
《詩詞曲賦文·升仙操》原文與賞析
嬴女,指秦穆公之女弄玉。因蕭史善吹簫,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為作鳳臺以居,蕭史每日教弄玉吹簫作鳳鳴。后來蕭史乘龍,弄玉乘鳳飛升而去(見《列女傳》)。以這個美麗的傳說開頭,一來切題,點出飛升事;二來激發(fā)讀者的聯(lián)想而產(chǎn)生興趣,達到如沈德潛在《說詩晬語》中所說的“超然而起,悠然而止”...
曹操的“操”字應(yīng)該怎么讀
”“操,先謝郭嘉”,網(wǎng)上經(jīng)常可以看到這樣借曹操說事、拿曹操惡搞的段子,這里的“操”字,顯然要讀去聲(Cao4),是一個臟字,意思絕對屬于“三俗”之列。不過,我們平時說曹操,“操”字都讀成陰平(Cao1)。借助于格律詩,可以解決這個問題。自唐以降,格律詩就是中國古典詩的主流,它的一個衍生...
曹操的短歌行的翻譯
紛葩(pā):亦作芬葩。葩:花。 【名家點評】 唐代吳兢:魏武帝"對酒當(dāng)歌,人生幾何"……言當(dāng)及時為樂。又舊說長歌短歌,大率言人壽命長短分定,不可妄求也。(《樂府古題要解》) 宋代劉克莊:孔融、楊修俱斃其手,操之高深安在?身為漢相,而時人目以漢賊,乃以周公自擬,謬矣。(《后村詩話》前集卷一) 明...
蘇軾《醉翁操·瑯然》原文及翻譯賞析
醉翁操·瑯然原文: 瑯琊幽谷,山水奇麗,泉鳴空澗,若中音會,醉翁喜之,把酒臨聽,輒欣然忘歸。既去十余年,而好奇之士沈遵聞之往游,以琴寫其聲,曰《醉翁操》,節(jié)奏疏宕而音指華暢,知琴者以為絕倫。然有其聲而無其辭。翁雖為作歌,而與琴聲不合。又依《楚詞》作《醉翁引》,好事者亦倚其辭以制曲。雖粗合韻...
找關(guān)于寫花,寫草,寫山,寫云……的詩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漢 樂府古辭《長歌行》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南朝宋 謝靈運《登池上樓》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鳥鳴 唐 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綠 唐 李白《金門答蘇秀才》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唐 李華《春行即興》恰似春風(fēng)相欺得,夜來吹折數(shù)枝花 唐...
對酒當(dāng)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全詩?作者?賞析?
這是曹操的《短歌行》,全詩如下:對酒當(dāng)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dāng)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心念...
《幽蘭操》是詩還是詞?說一下理由 謝謝
傷不逢時,寄蘭作操。唐朝-韓愈作詩,名曰《幽蘭操》:蘭之猗猗,揚揚其香。不采而佩,于蘭何傷。今天之旋,其曷為然。我行四方,以日以年。雪霜貿(mào)貿(mào),薺麥之茂。子如不傷,我不爾覯。薺麥之茂,薺麥之有。君子之傷,君子之守。后來杏林春熙法蘭文化沙龍將其改編為歌詞,謳歌為其作曲,王菲演唱...
相關(guān)評說:
工布江達縣外形: ______ 東漢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fēng)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作者:曹操 作品:度關(guān)山 內(nèi)容: 天地間,人為...
工布江達縣外形: ______ 觀滄海 (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fēng)蕭瑟,洪...
工布江達縣外形: ______ 曹操:既梟雄,真英雄,亦奸雄,有文才,為大將之才,有遠見卓識,胸懷廣闊,但他寧教我負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負我,而且生性多疑,野心很大.也十分會拉攏人心 他生性多疑,海納百川,機智,野心很大.少年英雄,中年梟雄,晚年奸雄.
工布江達縣外形: ______ 何時可掇.憂從中來.周公吐哺.樹木叢生,百草豐茂.日月之行.勞民為君,不及唐堯,不可斷絕.皋陶甫侯.水何澹澹,若出其中?山不厭高,無普赦贖.車轍馬跡.越陌度阡,沉吟至今.契闊談宴?嗟哉后世,心念舊恩,畔者十國.世嘆...
工布江達縣外形: ______ 《曹操詩全集》(26首) http://www.my285.com/gdwx/gdsc/05.htm
工布江達縣外形: ______ 精列 厥初生,造劃之陶物,莫不有終期. 莫不有終期. 圣賢不能免,何為懷此憂? 愿螭龍之駕,思想昆侖居. 思想昆侖居. 見期于迂怪,志意在蓬萊. 志意在蓬萊. 周禮圣徂落,會稽以墳丘. 會稽以墳丘. 薤露行 惟漢廿二世,所任誠不良. 沐猴而冠帶,知小而謀疆. 猶豫不敢斷,因狩執(zhí)君王. 白虹為貫日,己亦先受殃. 賊臣持國柄,殺主滅宇京. 蕩覆帝基業(yè),宗廟以燔喪. 播越西遷移,號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為哀傷. 陶陶誰能度?君子以弗憂. 龜雖壽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年之暮奈何,時過時來微.
工布江達縣外形: ______ 短歌行(二首) 其一 對酒當(dāng)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一說去日無多) 慨當(dāng)以慷,憂思難忘.(一說幽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曹操(鮑國安飾)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
工布江達縣外形: ______ 26 曹操的詩歌列表: 曹操簡介 謠俗詞(甕中無斗儲) 薤露行(惟漢廿二世) 塘上行(蒲生我池中) 善哉行.其一(古公□) 善哉行.其三(朝日樂相樂) 善哉行.其二(自惜身薄祜) 卻東西門行(鴻雁出塞北) 秋胡行.其一(晨上散關(guān)山) 秋胡行.其二(愿登泰華山) 氣出唱(游君山) 氣出唱(駕六龍) 氣出唱(華陰山) 陌上桑(駕虹霓) 苦寒行(北上太行山) 精列(厥初生) 蒿里行(關(guān)東有義士) 龜雖壽(神龜雖壽) 觀滄海(東臨碣石) 對酒(對酒歌) 短歌行(周西伯昌) 短歌行(對酒當(dāng)歌) 度關(guān)山(天地間) 董逃歌詞(德行不虧缺) 步出夏門行(云行雨步) 步出夏門行(鄉(xiāng)土不同) 步出夏門行(孟冬十月)
工布江達縣外形: ______ 《短歌行》《觀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