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唯美古詩有哪些(元稹20首經(jīng)典唐詩)
【唐】元稹
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這是一首著名的悼亡絕句,抒寫了詩人對亡妻韋叢忠貞不渝的愛情和刻骨的思念。“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句向為人所稱頌。這兩句之深刻感人在于詩人擷取了世間最闊大壯美的滄海之水與巫山之云來暗喻夫妻之間的深摯感情,除卻“滄海水”、“巫山云”世上再沒有可稱其為“水”和“云”之物了,世上又有哪種感情能勝過自己與妻子之愛呢?這奇警的比喻將愛妻之情物化了,形象地將埋藏于心底的情感全盤托出。第三句是實寫亦是暗喻:詩人過花叢卻懶于欣賞,面對鮮花也不能賞心悅目,足見思人之切;更深層的意思卻是對任何如花的女子自己也無心動情,說明對亡妻愛的專一。此詩取譬精警而出語自然,感情強烈而蘊藉深沉。
菊花
【唐】元稹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在舊時詩文中,常將菊花作為封建士大夫道德品質(zhì)的象征。元稹這首賞菊之作,約作于貞元十八年(802)。菊花在一年中開放最晚,詩中從這一自然現(xiàn)象著筆,說出自己特別喜愛菊花的心理原因,并不在于它無意與百花爭春的謙退與淡泊,而在于它開后無花,顯示出在蕭瑟深秋獨斗風(fēng)霜的風(fēng)姿。立意新穎,不落俗套,表現(xiàn)了詩人在政治上排難而進、銳意革新的意志和決心。白居易《禁中九日對菊花酒憶元九》一詩云:“盡日吟君愛菊詩。”對這首詩深表贊賞。
遣悲懷三首
【唐】元稹
其一
謝公最小偏憐女,自嫁黔婁百事乖。
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
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fù)營齋。
其二
昔日戲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來。
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仆,也曾因夢送錢財。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其三
閑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幾多時。
鄧攸無子尋知命,潘岳悼亡猶費詞。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
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元稹的原配妻子姓韋,名叢,是太子少保韋夏卿的幼女,二十歲時嫁與元稹。婚后夫婦和睦,感情深厚。當(dāng)時元稹任校書郎,官職卑微,經(jīng)濟拮據(jù)。韋叢非常賢惠,和元稹共同過著窮困的生活而毫無怨言,給元稹很大的支持和幫助。元和四年(809)七月,韋叢不幸去世,年僅二十七歲。元稹對亡妻思念不已,寫了很多悼亡詩,情真意切。《遣悲懷》三首七言律詩,第一首追憶往日的艱苦處境與韋叢的體貼關(guān)懷,表達(dá)了共貧賤而未能共富貴的遺憾;第二首描寫韋叢死后的情景,以施舍舊衣、憐惜婢仆寄托深切的哀思;第三首慨嘆人生短暫,一死便成永別,抒發(fā)了沒有窮盡的長恨。三首詩直抒胸臆,樸素自然,夫妻間真摯的情愛洋溢于字里行間,凄苦酸辛,感人至深,是古代悼亡詩中的名篇。
行?宮
【唐】元稹?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
唐玄宗李隆基前期勵精圖治,出現(xiàn)了史家贊稱的開元盛世。但他晚年荒淫昏聵,又導(dǎo)致安、史叛亂,從此大唐***一蹶不振。中晚唐詩人對本朝開元盛世,每有不盡的懷念和向往。本篇可能在唐憲宗元和四年(809)作于洛陽。以當(dāng)年唐玄宗在洛陽的行宮為題,強烈地抒發(fā)了今昔盛衰之感。在冷落寂寞的行宮中,一群白發(fā)宮女閑坐談?wù)f開元、天寶年間唐玄宗的遺事,惆悵哀傷,令人低徊不已。元稹和白居易一樣,對唐玄宗這位集功過于一身的前代君主,都抱有一種既敬仰又遺憾的復(fù)雜感情。這在元稹的《連昌宮詞》和白居易的《長恨歌》中有顯著的表現(xiàn)。本篇則以少勝多,意在言外,思而得之,更有余味。
織婦詞?
【唐】元稹?
織婦何太忙,蠶經(jīng)三臥行欲老。
蠶神女圣早成絲,今年絲稅抽徵早。
早徵非是官人惡,去歲官家事戎索。
征人戰(zhàn)苦束刀瘡,主將勛高換羅幕。
繅絲織帛猶努力,變緝撩機苦難織。
東家頭白雙女兒,為解挑紋嫁不得。
檐前裊裊游絲上,上有蜘蛛巧來往。
羨他蟲豸解緣天,能向虛空織羅網(wǎng)。
元和十二年(817),元稹選和進士劉猛、李余所作的《樂府古題》,共十九首,“寓意古題,刺美見事”,創(chuàng)作精神和他的新題樂府完全一致,而藝術(shù)形式更為完美。本篇是其中的第八首。唐代紡織業(yè)很發(fā)達(dá),當(dāng)時產(chǎn)絲地區(qū)荊州的首府江陵(今湖北江陵)是紡織中心,有專業(yè)織錦戶,專織款式新穎、花樣奇巧的高級彩錦進貢。在這首詩中,詩人對紡織女工的苦難生活寄予了深切的同情,揭露了統(tǒng)治者對勞動人民殘酷的壓迫與剝削,表現(xiàn)出可貴的人道主義精神。詩的主題突出,形象鮮明,語言平易流暢。結(jié)尾四句即景生情,巧設(shè)譬喻,通過織婦對蜘蛛懸空結(jié)網(wǎng)的嘆羨,以人不如蟲之感刻畫出她們的內(nèi)心怨苦,語意悲愴動人。
聞樂天授江州司馬
【唐】元稹?
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
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fēng)吹雨入寒窗。
元和十年(815),元稹由江陵士曹參軍改授通州(今四川達(dá)州市達(dá)川區(qū))司馬,到任不久,即得瘴疾幾死。這時,白居易由左贊善大夫貶為江州司馬。元稹在病危中聞知這一消息,一時驚痛交集,寫了這首詩寄給白居易,不僅表示了朋友之間的同情與慰問,而且顯示出政治失意的強烈共鳴。詩中以凄涼黯淡的景物渲染出環(huán)境的悲劇氣氛,以垂死突然坐起描繪出驟聞友人遭貶的極度震驚,情景交融,真實生動地表達(dá)了詩人當(dāng)時的感受,哀傷怨苦,扣人心弦。白居易讀此詩說:“此句他人尚不可聞,況仆心哉!”(《與元九書》)
酬樂天頻夢微之
【唐】元稹?
山水萬重書斷絕,念君憐我夢相聞。
我今因病魂顛倒,唯夢閑人不夢君。
唐憲宗元和十二年(817),白居易和元稹同時遭貶。白居易寫了四句詩給元稹:“晨起臨風(fēng)一惆悵,通川湓水?dāng)嘞嗦劇2恢獞浳乙蚝问拢蛞谷鼔粢娋!痹懥松厦孢@首和詩。全詩構(gòu)思新奇,情真意切,感人肺腑。所貶兩地遙隔幾千里,通信十分困難。因此,詩一開始就說“山水萬重書斷絕”。白居易寄詩說他昨晚夢見元稹,這種深摯之情,讓作者深深感動。詩的第二句說“念君憐我夢相聞”。元稹在貶謫之地害過一場重病,病后身體一直很壞,記憶力衰退。但詩人這里的“病”還包含了更為沉重的精神上的苦悶,包含了無限凄苦之情。三、四句緊跟著說:由于我心神恍惚,不能自主,夢見的凈是些不相干的人,偏偏沒有夢見你。與白詩相比,這一結(jié)句翻出新意。
得?樂天?書?
【唐】元稹?
遠(yuǎn)信入門先有淚,妻驚女哭問何如。
尋常不省曾如此,應(yīng)是江州司馬書。
本篇作于唐憲宗元和十一年(816),其時元稹與白居易各在任所,通州與江州之間,常有書信往還,贈送衣物,互相關(guān)切。兩人且又同遭貶謫,淪落天涯,元稹每得居易信函,總是激動不已。這首詩即景即情,意到筆隨,首句起得突兀:剛見到江州來的信使,就立刻高興得流下眼淚,未得信的思念之切與得信的欣慰可以想見。次句寫自己異乎尋常的表現(xiàn)使妻子吃驚,女兒啼哭,這一場面很有戲劇性。三、四兩句寫妻子的忖度和揣想,點出主題。詩的語言自然樸素,因平見奇。詩人通過妻子之口道出自己心事,出以揣測之詞,戛然而止,既有生活情趣,搖曳生姿,又含蘊有味,耐人思索。
酬樂天舟泊夜讀微之詩
【唐】元稹?
知君暗泊西江岸,讀我閑詩欲到明。
今夜通州還不睡,滿山風(fēng)雨杜鵑聲。
元稹與白居易同遭貶謫,彼此詩篇贈答往來不絕。白居易原詩為《舟中讀元九詩》,寫于赴江州舟中。本篇則寫于通州任所,時為元和十年(815)。其中抒發(fā)的情感及其表現(xiàn)手法與《聞樂天授江州司馬》一詩相似,但詩人心情較為平靜,易凄厲為凄惋。風(fēng)雨滿山,杜宇哀啼,詩以景語作結(jié),而貶逐之痛、羈旅之愁見于言外。
江?花?落?
【唐】元稹?
日暮嘉陵江水東,梨花萬片逐江風(fēng)。
江花何處最腸斷,半落江流半在空。
元和四年(809),元稹以監(jiān)察御史出使劍南東川(唐方鎮(zhèn)名,治所在今四川三臺),本篇作于途中。當(dāng)時暮春三月,詩中寫嘉陵江邊即景所見。潔白的梨花身不由己,為江風(fēng)吹裹,終于不可避免地落入江水,隨波逐流而去。物猶如此,人何以堪。詩人通過梨花凋謝飄零情狀的描述,對美好事物的淪落消逝表示了深沉的惋惜與慨嘆。白居易亦有和作,題為《江岸梨》。
水?上?寄?樂天?
【唐】元稹?
眼前明月水,先入漢江流。
漢水流江海,西江過庾樓。
庾樓今夜月,君豈在樓頭。
萬一樓頭望,還應(yīng)望我愁。
本篇約作于元和十二年(817)至十三年間。詩人于月夜泛舟水上,對景懷人,凄然命筆,寄給在九江的白居易。詩中表達(dá)了對摯友的深切懷念,雖路途遠(yuǎn)隔,難以聚首,但共此明月江水,相思相憶,千里同心。全詩平易親切,一往深情。由于采用頂針連環(huán)句式,詩句回環(huán)往復(fù),連綿不斷,更使人一唱三嘆,韻味無窮。
寄?樂天
【唐】元稹?
閑夜思君坐到明,追尋往事倍傷情。
同登科后心相合,初得官時髭未生。
二十年來諳世路,三千里外老江城。
猶應(yīng)更有前途在,知向人間何處行。
本篇作于元和十三年(818)通州任所。元稹與白居易都是少懷壯志,年輕氣盛,以濟世拯民為己任。兩人意氣相投,一同致力于朝政革新,但仕途險惡,同被遠(yuǎn)謫。詩中回憶年輕時的往事,對比今日的處境,不勝歲月蹉跎、有志難伸之感,為白居易悲傷,也是為自己悲傷。瞻望未來,前途何在?雖不曾意緒消沉,卻也迷惘困惑。詩人的九折回腸、百般傷感,在詩中以常語出之而淺中見深,表現(xiàn)出志士失路、才人淪落的悲哀,令人慨嘆不已。
生?春?(其?十?四?)
【唐】元稹?
何處生春早,春生人意中。
曉妝雖近火,晴戲漸憐風(fēng)。
暗入心情懶,先添酒思融。
預(yù)知花好惡,偏在最深叢。
元和十二年(817),元稹以《生春》為題,寫了五言律詩二十首。每首詩以“何處生春早,春生××中”為首聯(lián),均押“中”、“風(fēng)”、“融”、“叢”四韻,是因難見巧的逞才游戲之作。詩中通過自然景物與人們感受的描述,顯示春天的到來,抒發(fā)探春、迎春的喜悅心情。本篇為其第十四首,著重寫人們的感受。詩人善于捕捉人們在冬盡春來時微妙的心理動態(tài),曲意描摹,生動活潑,富于情致。
歲?日?
【唐】元稹?
一日今年始,一年前事空。
凄涼百年事,應(yīng)與一年同。
本篇以歲日為題,寫對人生的感受,表現(xiàn)出一種空虛幻滅的情感。詩人在歲日回憶逝去一年的往事,只覺得空幻如夢,由此而悟到自己的一生也無非如此。這種落寞的情懷顯然是和他處于某種政治逆境相聯(lián)系的,有消極的一面。但這種有哲理性的人生思考,意識到自身有限,人生短暫,也見出詩人超越自我、對永恒的追求。全詩以“一日”、“一年”、“百年”的時間感組成,語短意深,構(gòu)思精妙。
酬孝甫見贈十首 · 其二
【唐】元稹?
杜甫天材頗絕倫,每尋詩卷似情親。
憐渠直道當(dāng)時語,不著心源傍古人。
《酬孝甫見贈》是十首絕句,題下自注云:“各酬本意,次用舊韻。”乃酬唱之作。這里選的一首論及唐代大詩人杜甫,也是一首論詩詩,反映了元稹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反模擬、重創(chuàng)新的藝術(shù)觀點。元稹和白居易共同倡導(dǎo)新樂府,主張“雅有所謂,不虛為文”(《新題樂府序》),或“寓意古題,刺美見事”(《古題樂府序》),繼承并發(fā)展了杜甫的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因此,他在詩中對杜甫極為推重,喜愛他的詩,贊揚他“直道當(dāng)時語”而“不傍古人”的獨創(chuàng)精神,作出了“天才絕倫”的崇高評價。由于元稹正確地揭示出杜甫詩歌的特色和成就,這首論詩絕句在文學(xué)批評史有一定的影響。
和樂天折劍頭
【唐】元稹?
聞君得折劍,一片雄心起。
詎意鐵蛟龍,潛在延津水。
風(fēng)云會一合,呼吸期萬里。
雷震山岳碎,電斬鯨鯢死。
莫但寶劍頭,劍頭非此比。
元和五年(810),白居易作《折劍頭》一詩,元稹在江陵任所亦有和篇。但兩詩思想內(nèi)容各有側(cè)重。白居易原詩有“勿輕直折劍,猶勝曲全鉤”之句,以折劍為喻,歌頌寧折毋曲的剛直精神,顯示出堅持斗爭、無所顧惜的決心和勇氣。元稹此篇則以為直折之劍固屬可貴,但更希望能風(fēng)云會合,乘時而起,實現(xiàn)“將斷佞臣頭”(白居易《李都尉古劍》)、“劍拂佞臣首”(元稹《說劍》)這一掃除奸佞、澄清朝政的理想。詩意激昂奮發(fā),雖處貶謫之中,仍流露出英風(fēng)豪氣,表現(xiàn)了強烈的積極進取的愿望和對未來的信心。
六年春遣懷八首(其五)
【唐】元稹?
伴客銷愁長日飲,偶然乘興便醺醺。
怪來醒后旁人泣,醉里時時錯問君。
元和六年(811),元稹在江陵任所,時值寒食節(jié),因懷念亡妻韋叢,作《遣懷》八首,纏綿婉轉(zhuǎn),極盡凄苦之情。本篇是其中的第五首。詩中寫長日沉飲以遣喪妻之痛,而醉中仍不能忘懷,其夫妻情誼之深摯可以想見。全詩用筆深曲,前兩句寫愁深無可解,唯以大醉消愁,已令人傷感不已;后兩句則寫潛意識中未能“遣”,更是沉痛之至。醉中錯向左右感泣,醒來驚怪,欲慰無從。此情此景,實可催人淚下。
西歸絕句十二首(選二)
【唐】元稹?
其?一
雙堠頻頻減去程,漸知身得近京城。
春來愛有歸鄉(xiāng)夢,一半猶疑夢里行。
其?二?
五年江上損容顏,今日春風(fēng)到武關(guān)。
兩紙京書臨水讀,小桃花樹滿商山。
元稹被貶為江陵府士曹參軍達(dá)五年之久,于元和十年(815)正月奉詔回朝,作《西歸絕句》十二首,寫他在途中與到京后的心情與感受。這里選了兩首:第一首寫車行途中,漸近長安,不覺驚喜交迸,恍如夢中,充分表現(xiàn)出多年夢想成為現(xiàn)實的興奮與喜悅,而往昔貶謫生活的屈辱與辛酸亦寄寓其中。第二首寫水路經(jīng)過武關(guān)時接到友人書信的歡欣,首句雖致慨于往昔,但歷盡寒冬,畢竟又迎來暖春。結(jié)句即景抒情,以景寓情,桃花開遍商山這一絢麗的圖景生動地體現(xiàn)出詩人閱信時的內(nèi)心境界。前詩濃郁深沉,后詩開朗舒暢,各具特色。
#頭條創(chuàng)作挑戰(zhàn)賽#
元稹的“稹”怎么讀?
元稹,這位唐代杰出的詩人,其名字中的“稹”字讀作zhěn。他的全名是元稹,字微之,出生于779年的河南洛陽,是拓跋什翼犍的后代,與白居易并稱為“元白”。早年,他與白居易共同倡導(dǎo)“新樂府”,在文學(xué)領(lǐng)域有著顯著的貢獻(xiàn)。元稹的人生經(jīng)歷了喪父之痛,但他憑借才華在貞元九年(793年)考中進士,...
白氏長慶集序全文(元稹)
則稹三十七歲之時已有詩千馀首。《唐書》本傳稱稹卒時年五十三。其后十六年 中,又不知所作凡幾矣。白居易作稹墓志,稱“著文一百卷,題曰《元氏長慶集》”。《唐書·藝文志》又載有小集十卷。然原本已闕佚不傳。此本為宋宣和甲辰建安 劉麟所傳,明松江馬元調(diào)重刊。自一卷至八卷前半為古...
稹 怎么讀元稹的文學(xué)常識
使他的作品充滿現(xiàn)實主義色彩。他的詩歌常抒發(fā)個人情感與社會現(xiàn)實的矛盾,反映時代變遷和人生命運的無奈。總之,了解元稹的文學(xué)常識,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欣賞其文學(xué)作品。元稹的詩歌創(chuàng)作在新樂府運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為唐詩的繁榮做出了貢獻(xiàn),也對后世文學(xué)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
三級誦讀古詩詞
5.兒子現(xiàn)在讀三年級,想?yún)⒓訉W(xué)校的古詩詞背誦賽,要我給他找50首古 【次北固山下】 王灣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fēng)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xiāng)書何處達(dá)?歸雁洛陽邊。【西江月】 辛棄疾明月別枝驚鵲,清風(fēng)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等人的詩句
關(guān)于蘭的詩句古詩_經(jīng)典詩句 華巖《蘭》 云壑固聿曼,幽芬清且修。 涼風(fēng)動夙夜,佳人惠然求。 高鳳翰《題鄭板橋畫蘭陳溉夫畫松》 溉夫畫松松支離,板橋畫蘭蘭離披。 蘭離披,蘭有香,松枝拂之松風(fēng)長。 披風(fēng)坐,北窗涼,老奴消受太清狂。 黃任《題畫蘭》 (三首) 何來爾室香,四壁即空谷。 一拳古而媚,美人伴...
通俗好背的100首古詩
元稹:行宮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白居易:問劉十九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張祜:何滿子 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李商隱:登樂游原 向晚意不適,驅(qū)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賈島:尋隱者不遇 松下...
悼念古詩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河南河內(nèi)人。稹自少與白居易倡和,當(dāng)時言詩者稱“元白”,號為“元和體”。其詩辭淺意哀,仿佛孤鳳悲吟,極為扣人心扉,動人肺腑。 【背景】: 元稹有離思詩五首,這是其中第四首,都是為了追悼亡妻韋叢而做。韋叢為當(dāng)時太子少保韋夏卿之幼女,二十歲時下嫁元稹,其時元稹尚無功名,婚后...
古詩20首 要作者和作者朝代
唐 元稹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蘺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18登飛來峰宋 王安石飛來山上千尋塔,聞?wù)f雞鳴見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峰。19鹿柴唐 王維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fù)照青苔上。20江上漁者宋 范仲淹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fēng)波里。
貧賤夫妻百事哀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夫妻死別,固然是人所不免的,但對于同貧賤共患難的夫妻來說,一旦永訣,是更為悲哀的。出自:唐代元稹《遣悲懷三首·其二》。原文:昔日戲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來。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尚想舊情憐婢仆,也曾因夢送錢財。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譯文:往昔曾經(jīng)...
除古詩70首以外的詩20首
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 56、菊花 元稹秋叢繞舍似陶家, 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 此花開盡更無花。 57、三衢道中 曾幾梅子黃時日日晴, 小溪泛盡卻山行。 綠陰不減來時路, 添得黃鸝四五聲。 58、清平樂. 辛棄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 ...
相關(guān)評說:
湘橋區(qū)執(zhí)行: ______ 離思 年代:【唐】 作者:【元稹】 體裁:【七絕】 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叢懶回顧, 半緣修道半緣君. 注釋 【注釋】: 《云溪友議》云:“元稹初娶京兆韋氏,字蕙叢,官未達(dá)而若貧……韋蕙叢逝,不勝其悲,為詩...
湘橋區(qū)執(zhí)行: ______ 1、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孟浩然《清明即事》2、佳節(jié)清明桃李笑,野田荒... ——元稹《遣悲懷三首·其一》6、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
湘橋區(qū)執(zhí)行: ______ 元稹(漆漆9-吧三一)字微河南(河南府今河南洛陽)唐朝著名詩北魏昭帝拓跋翼犍十世孫父元寬母鄭氏 元稹元稹聰明機智少即才名與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結(jié)終詩友二共同倡導(dǎo)新樂府運世稱元白詩作號元體給世留曾經(jīng)滄海難水除卻巫山云千古佳句 元稹其詩辭淺意哀仿佛孤鳳悲吟極扣扉肺腑元稹創(chuàng)作詩其樂府詩創(chuàng)作受張籍、王建影響其新題樂府則直接緣于李紳名作傳奇《鶯鶯傳》、《菊花》、《離思五首》、《遣悲懷三首》等現(xiàn)存詩八百三十余首收錄詩賦、詔冊、銘諫、論議等共一00 卷留世《元氏慶集
湘橋區(qū)執(zhí)行: ______ 木蘭辭擬古決絕詞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fēng)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 詞題說這是一首擬古之作,其所擬之《決絕詞》本是古詩中的一種,是以女子的口吻控...
湘橋區(qū)執(zhí)行: ______ 1.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鳳棲梧》 2 .死生契闊,與子成悅.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佚名《詩經(jīng)邶風(fēng)擊鼓》 3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秦觀《鵲橋仙》 4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李白《三五七言》 5 .有美人...
湘橋區(qū)執(zhí)行: ______ 1、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鳳棲梧》2、死生契闊,與子成悅... ——元稹《離思五首其四》9、君若揚路塵,妾若濁水泥,浮沈各異勢,會合何時諧...
湘橋區(qū)執(zhí)行: ______ 宋代元好問的《摸魚兒》:問世間,情為何物,只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君應(yīng)有語,渺萬里層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dāng)年蕭鼓,荒煙依舊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
湘橋區(qū)執(zhí)行: ______ 涉江采芙蓉 無名氏 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 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yuǎn)道. 還顧望舊鄉(xiāng),長路漫浩浩. 同心而離居,憂作以終老! 十戒詩 倉央嘉措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忘.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
湘橋區(qū)執(zhí)行: ______ 《詩經(jīng)·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tuán) 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揚.邂逅相遇,與子偕臧.zāng 《西洲曲》憶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單衫杏子紅,雙鬢鴉雛色.西洲在何...
湘橋區(qū)執(zhí)行: ______ 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送迎.爭忍有離情? 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jié)未成.江頭潮已平. ——林逋《長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