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改革政治家范仲淹的一生是怎樣的? 范仲淹生平經(jīng)歷是怎樣的?
公元989年,他出生在江蘇吳縣香山鎮(zhèn)的一個貧困人家。父親在范仲淹兩歲的時候就去世了。父親的去世使他家里生活入不敷出,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母親只好帶著他改嫁到朱家。
在范仲淹九歲時,他要求讀書,可是朱家的日子也不富裕,繼父根本不想花錢供他上學。小小年紀的范仲淹十分不滿意他的繼父;十九歲的時候,就和父母分開單獨居住。
小仲淹住在一個寺院的僧房里讀書,每天需要自己做飯吃。他十分愛學習,每天恨不能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讀書,但是人不能不睡覺、吃飯。有時候,他讀著讀著就入了迷,肚子餓了也不覺得,直到實在是餓得不行了,他才去做飯,有時就隨便吃幾口東西對付一下,然后就再接著讀書。
一天,小仲淹煮好了粥以后,就又去看書了,不知道過了多久,他的肚子“咕嚕咕嚕”地叫了起來。這時,他才想到自己還沒有吃飯,等他揭開鍋一看,鍋里的粥已結(jié)成了一塊。吃著吃著,小范仲淹眼前一亮,有辦法了!從那以后,他每天早晨起來先煮一鍋粥,晾著,等鍋里的粥涼了以后,就會結(jié)成塊,然后他就用刀子劃成四塊,早晨、晚上分別拿兩塊作主食。菜呢,那就更簡單了!他就切幾根咸菜就著吃,這樣就既能節(jié)省下時間來看書,又能保證不餓肚子。
小仲淹聽說山東醴泉寺的主持方丈很有學問,就對母親說要到那里去讀書。母親拗不過他,只好答應讓他離家到醴泉寺去讀書了。
到了醴泉寺后,平日,他幫助寺廟里的和尚干一些雜活,空閑時就向方丈學習文化知識。不過,這寺廟的香火不旺,生活也是很困難的。范仲淹不怕苦,他精神上感到很滿足。他認為可以向方丈學習,就是他最大的福氣了。
有一天晚上,范仲淹照例在月光下讀書。方丈見他那么用功,晚上又只吃了很少的一點飯,就從廚房里拿了一小塊面餅想給他吃,見他很專心,不忍打擾他,便把面餅悄悄地放到他面前的石桌上,就走開了。范仲淹根本沒有發(fā)現(xiàn)方丈來過,更沒有發(fā)現(xiàn)在石桌上放有面餅。當他起身踱步思考問題時,石桌上的面餅被他的衣袖弄到了地上。他隨手撿起面餅,仍然放到了石桌上。盡管他的肚子餓得咕嚕咕嚕地叫,可是因為不知道這塊面餅究竟是誰的,所以他只是咽了咽口水,揉了揉眼睛又專心讀起書來。
過了一會兒,他聽見一陣“吱吱”聲,看到一只老鼠跳到石桌上叼著面餅塊就鉆到石桌旁邊的紫荊樹下的洞里不見了。看到老鼠叼走餅子,范仲淹特別惱火。他回身找了一把鐵鍬,挖起老鼠洞來。
當他費了好大力氣挖開老鼠洞時,發(fā)現(xiàn)樹根旁有一塊石板。他好奇地把石板掀起一看,哇,里面有許多的銀子。他又在紫荊樹的周圍挖了挖,發(fā)現(xiàn)另一處又有一塊石板,掀起來看時,竟有許多金錠。范仲淹心想:“不知是誰把金銀埋在這里。”接著,他便又照原樣把石板蓋上,用土埋了起來。他自己對自己說:“我現(xiàn)在仍然應該專心讀書,不能讓這金銀把我的思想搞亂。”這件事,他一直埋在心底,對誰也沒有講。
后來,范仲淹為了開闊眼界,不辭辛苦,千里跋涉,跑到現(xiàn)在的河南商丘學舍去刻苦攻讀。在那里,他沒有經(jīng)濟來源,日子就更加艱苦了。他既要給別人干活掙錢,又要讀書,苦苦煎熬了五年。終于在公元115年考中進士,之后任職參知政事。他曾提出了十項改革的政治主張,想以此改變百姓痛苦的生活狀況,但因沒能得到皇帝的認可而未被推行。
在他任參知政事時(相當于宰相),有一天,門外來了一位游方的和尚,要見范仲淹。范仲淹吩咐侍者讓和尚進來敘話。這和尚見了范仲淹,雙手合十;連連作揖。原來,他是醴泉寺里的僧人。他告訴范仲淹,醴泉寺已在一場大火中燒毀,現(xiàn)在只有一堆廢墟了。方丈雖然年過八十,但身體很好,知道范仲淹當了宰相,特派他來求助,希望范仲淹能看在曾經(jīng)在寺中讀書的情分上,給予幫助,以便能夠?qū)⑺聫R修復。
范仲淹為官非常清廉,所以憑他個人的財力,是無論如何也無法滿足方丈提出的重修廟宇的要求。正當他左右為難時,忽然想起了石桌上面那塊餅的事情。他立刻起身對和尚說:“有了,請你跟我到書房來。”僧人跟著他到了書房。范仲淹急速給方丈寫了一封短信,上面寫著這樣四句話:“荊東一窖金,荊西一窖銀,一半修寺院,一半贈僧人。”
范仲淹把信遞給僧人說:“請你趕快回去,把這封信交給方丈。重修廟宇的錢可全在這里了。”醴泉寺的方丈根據(jù)范仲淹信上的提示,果然在紫荊樹下找到了那些金銀,重新修復了寺廟。從此,醴泉寺的僧人一代一代地傳下了范仲淹不取藏金的故事。
由于博學多才,范仲淹成為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qū)。他意識到宋初數(shù)十年來文章柔靡、風俗巧偽的危害,強調(diào)繼承歷史上進步的文學傳統(tǒng),并推薦當代能堅持風雅比興傳統(tǒng)的好作品,他自己的詩文也代表著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進步方向。他的論說文旨在闡明民為邦本的重要性,議論風發(fā),具有奪人的氣勢。《岳陽樓記》是其傳頌千古的名作。文章提出正直的士大夫應立身行一的準則,認為個人的榮辱升遷應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全文記敘、寫景、抒情、議論融為一體,動靜相生,明暗相襯,文詞簡約,音節(jié)和諧,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對比,成為雜記中的創(chuàng)調(diào)。詩歌方面,堅持風雅傳統(tǒng),詩風古樸,有散文化及多議論的傾向,以《四民歌》為代表。詞存五首,《漁家傲》為其名作,寫戍邊生涯,以身許國的英雄氣概及憂國思鄉(xiāng)的悲涼情懷表達得協(xié)和統(tǒng)一,開拓了宋詞的表現(xiàn)領(lǐng)域。
范仲淹一生憂國憂民,公元1052年,一代名臣病逝于潁州旅中。
范仲淹的生平事跡是怎樣?
范仲淹,字希文,祖籍鄰州(今陜西彬縣),生于宋太宗端拱二年(公元989年)。他出生后的第二年,任徐州軍事長官秘書的父親范墉因病去世,母親隨后改嫁到山東淄州長山縣一戶姓朱的人家。范仲淹改名朱說,在長山縣長大成人。范仲淹是出身貧寒的一介儒生,考取進士后并未留在京城做官,而是被派往廣德軍(今...
范仲淹的簡介資料10字
1. 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以改革著稱。2. 出生于989年,字希文,蘇州人,應天府書院畢業(yè)。他歷任興化縣令、秘閣校理等職,因直言被貶。1043年發(fā)起慶歷新政,后因新政受挫而被貶。1052年,任潁州知州,途中逝世。追贈兵部尚書、楚國公,謚號文正。3. 范仲淹的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
范仲淹的生平事跡
生于端拱二年八月廿九日(989年10月1日),隔年(990年)父親武寧節(jié)度使范墉不幸逝世,母親謝氏帶著范仲淹將范墉靈柩安葬于蘇州老家天平山范氏祖塋后,暫住附近的咒缽庵內(nèi),想守喪三年。但因蘇州范氏家族不接納范仲淹母子,棄之不管,孤兒寡母,貧而無依。家貧無奈之下,母親(謝氏)改嫁給了時任蘇州推官...
范仲淹是個怎樣的人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號東籬,北宋文學家、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是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之一,也是北宋時期最具代表性的文臣之一。范仲淹在他的一生中有著豐富多樣的成就,不僅在政治和軍事方面表現(xiàn)出色,還以他的文學才華和哲學智慧受到廣泛贊譽。范仲淹出生于一個知識分子家庭,早年接受...
關(guān)于范仲淹的故事
范仲淹的故事:一生致力于國家與人民的福祉 一、范仲淹的生平簡介 范仲淹,北宋時期的重要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和軍事家。他出生于貧苦家庭,但憑借勤奮努力,最終成為一位杰出的領(lǐng)袖和思想家。他的故事激勵了無數(shù)人,為后世樹立了榜樣。二、憂國憂民的思想萌芽 范仲淹年輕時就展現(xiàn)出卓越的才華和胸懷。
范仲淹的故事
官場高峰 范仲淹是中國北宋時期的一位著名文學家、政治家、軍事家,他曾經(jīng)歷過從官場高峰到流放人生的跌宕起伏。范仲淹生于北宋仁宗嘉_八年(1053年),是一個世家子弟,自幼聰明好學,十分勤奮。他學習文學、經(jīng)史、兵法、音樂等多種學問,成為當時的一位博學多才的人才。范仲淹在政治上也有卓越的表現(xiàn)。
范仲淹一生的四個重要事件是什么?
范仲淹不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還是一位卓越的文學家和教育家。作為宋學開山、士林領(lǐng)袖,他開風氣之先,文章論議,必本儒宗仁義;并以其人格魅力言傳身教,一生孜孜于傳道授業(yè),悉心培養(yǎng)和薦拔人才;乃至晚年“田園未立”,居無定所,臨終《遺表》一言不及私事。他倡導的“先憂后樂”思想和...
范仲淹生平經(jīng)歷是怎樣的?
范仲淹幼年喪父,母親改嫁長山朱氏,遂更名朱說。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讀及第,授廣德軍司理參軍,迎母歸養(yǎng),改回本名。后歷任興化縣令、秘閣校理、陳州通判、蘇州知州等職,因秉公直言而屢遭貶斥。康定元年(1040年),與韓琦共任陜西經(jīng)略安撫招討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針,鞏固西北邊防...
文正公范仲淹
范仲淹,北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學家與軍事家,字希文,出生于989年,逝世于1052年。原名朱說,后來恢復了范姓。他祖籍在陜西彬州,而他出生于蘇州吳縣。范仲淹在1015年以真宗大中祥符年間的進士身份踏入官場,此后官職晉升,最終達到了參知政事的高位,相當于副宰相。范仲淹不僅在政治領(lǐng)域有所建樹,他的...
范仲淹的為官之路 范仲淹與慶歷新政
范仲淹死后謚號是文正,是在范仲淹死后由朝廷賜予的,這個謚號很好的反映了范仲淹的偉大功績和剛正不阿的形象。范仲淹不僅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帥領(lǐng),也是一位杰出的作家和教育家。他領(lǐng)導的慶歷改革運動為后來變法拉開了序幕,他制定的軍事制度和戰(zhàn)略措施的改善,使西部邊境得到長期的穩(wěn)定。 他培養(yǎng)出大量...
相關(guān)評說:
麗江市圓弧: ______ 宋仁宗慶歷五年(1045),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張,觸動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罷奪參知政事(副宰相)的職務,貶放鄧州(現(xiàn)在河南省鄧縣).第二年六月,謫...
麗江市圓弧: ______ 范仲淹:字希文,蘇州吳縣人[江蘇省]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在詩詞文章方面都有名篇傳誦于世.曾守衛(wèi)西北邊疆多年,政治上主張革新,他的詞風格明健,對蘇軾、辛棄疾豪放詩派的形成有很大影響.著有《范文正公集》
麗江市圓弧: ______ 范仲淹別 稱:朱說、范履霜、范文正字 號:字希文所處時代:北宋民族族群:漢人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漢族.蘇州吳縣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
麗江市圓弧: ______ 1、范仲淹和知望2、北宋范仲淹因主張改革而觸怒朝廷.被降級后,他以前的朋友都避開他.只有一個叫知望的官員不顧疾病去為他送行.對于范仲淹來說,這樣的真朋友是彌足珍貴的.3、左和4、戰(zhàn)國時期,左和一起去楚國拜訪.途中天氣寒冷,食物匱乏.為了交朋友,左把自己所有的衣服和食物都給了,自己躲在一棵空樹上自殺了.后人把他們有著深厚友誼的知心朋友稱為“左洋”.
麗江市圓弧: ______[答案] 一個永恒的范仲淹 梁衡 山東青州為中國最古老的行政區(qū)之一.當年大禹治水后將中國分為九州,即有青州,禹貢圖上有記.... “進亦憂,退亦憂”.其憂國憂民之心如熾如焰.范仲淹是一個諸葛亮、周恩來式的政治家,一生主要是實踐.他按自己認定的處...
麗江市圓弧: ______[答案] 改革是社會進步的動力,那些大臣是因為貪生怕死,所以才躲避他,而那位生病的則去送他,說明他這樣的人也支持改革,像他們這類的人不多了,實際上,說明,當時社會的腐暗,沒什么人能擔當大任. 希望你幫到你,謝謝
麗江市圓弧: ______[答案] 太史公曰:欒布哭彭越,趣湯如歸者,彼誠知所處,不自重其死.雖往古烈士,何以加哉!
麗江市圓弧: ______ 生於徐州,隔年(990年)父親不幸逝世,母親謝氏改嫁到山東淄州長山縣一戶姓朱的人家,范仲淹改姓名叫朱說.范仲淹后來在長白山上的醴泉寺讀書,每天只煮一鍋粥,涼了以后劃成四塊,早晚各取兩塊.范仲淹知道自己身世之后,便辭別...
麗江市圓弧: ______[答案] 范仲淹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學家.他不僅在政治上有卓越貢獻,而且在文學、軍事方面也表現(xiàn)出非凡的才能.著名的《岳陽樓記》就是出自他手,文章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深為后人喜愛,廣為傳誦.
麗江市圓弧: ______[答案] 范仲淹是北宋的政治家,最有名氣的一文是《岳陽樓記》. 他工于詩詞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內(nèi)容,文辭秀美,氣度豁達.他的《岳陽樓記》一文中的「先天下人之憂而憂,后天下人之樂而樂」兩句,為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愛國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