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時,荊南那么弱小是如何存活到宋太祖即位才滅國?
有人可能會質疑:既然十國中包括了荊南,那為何不是如此?確實,歐陽修在《新五代史》中將十個國家分為“中國”與“其他政權”。荊南在其中,但并非獨立國家。
歐陽修區(qū)分了五代十國與世襲藩鎮(zhèn),并認為這十國政權不屬于中原控制范圍,但屬于華夏領土。荊南作為節(jié)度使部,地位與湖南、江西等地的節(jié)度使類似,其自主權相對有限,且不能與南唐等王朝相提并論。
荊南在五代時期地位特殊,但最終被宋太祖納入版圖,其原因在于宋廷對荊南的軍事控制與中央化管理。這一過程反映了趙宋對地方政權的整合與統(tǒng)一。
總的來說,荊南在五代十國時期的存在與作用相對有限,其地位在歷史敘述中被提升,主要與宋朝的政治記憶及對地方政權控制的加強相關。歷史敘述的框架與評價標準的演變,對荊南及其他節(jié)度使部的地位與歷史定位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
唐朝怎么過渡到宋朝的
號周,這段時期和中原地區(qū)存在的前蜀、后蜀、南吳(楊吳)、南唐、吳越、閩國、南楚(馬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十個割據(jù)政權并稱為“五代十國”。公元960年,后周大將趙匡胤陳橋兵變,篡周建國,號宋,史稱北宋。從唐朝滅亡到北宋建立,期間共經(jīng)歷53年的五代十國割據(jù)局面。五代十國 ...
北宋和秦朝大小差不多,為什么說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而北宋不說統(tǒng)一中國呢_百...
北宋統(tǒng)一戰(zhàn)爭歷時十八年,結束了自唐朝安史之亂以來的藩鎮(zhèn)割據(jù)和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實現(xiàn)了南北方主要地區(qū)的統(tǒng)一,對社會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起了促進作用。北宋王朝統(tǒng)一戰(zhàn)爭所以能取得勝利,其軍事上的原因,一是先南后北戰(zhàn)略方略符合當時南弱北強的情勢,二是宋太祖、太宗針對不同對象,采取分化瓦解、各個擊...
趙匡胤在北宋初年,率兵消滅了五代十國中的哪些國家?
宋太祖采取“先南后北”“先易后難”戰(zhàn)略方針統(tǒng)一南北 北宋建立后,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jù)局面并沒有結束。在北宋北面,有強大的遼和遼扶植下的北漢。南面和西面分布著南唐、吳越、后蜀、南漢、南平(荊南)等較大的割據(jù)政權。另外,周行逢在湖南、留從效在泉州、漳州還建立著一些小的割據(jù)政權。趙匡胤...
歷史上的“五代十國”時期,究竟有多么特殊?
第五主高繼沖,于宋太祖建隆四年(963年)納地歸降。北漢(951年―979年),是五代十國時期的政權之一,也是十國中最后一個政權。都晉陽(今山西太原南),稱太原府。盛時疆域十二州(一作十州),約為今山西省中部和北部。北宋建立后,荊南、武平、后蜀、南漢、南唐、吳越、北漢等政權被各個擊...
五代十國歷史
詳情請查看視頻回答
為什么五代十國的時候只有新羅沒有滅亡?
同時,在這五朝之外,還相繼出現(xiàn)了前蜀、后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即荊南)和北漢十個割據(jù)政權,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的「五代十國」。后來宋太祖和兒子宋太宗全部滅掉了```就只有了北方的遼國契丹,吐蕃,大理..這些是少數(shù)民族的政權!吐蕃,大理..是唐朝時的中國的屬國!金國...
五代十國中的十國誰能給詳細介紹一下。
與此同時,南方各地又陸續(xù)并存過九個較小的割據(jù)政權,即:吳、南唐、吳越、楚、前蜀、后蜀、南漢、南平及閩等九國;北方河東地區(qū)則有北漢勢力。史稱:“五代十國”。后唐末年,石敬瑭將燕云十六州獻給契丹,對中原北部邊防造成極大的威脅。 五代十國時期,大小統(tǒng)治者激烈角逐,兵燹不斷,社會經(jīng)濟、文化受到頗大影響。
宋太祖的后代到底是怎么生活下去的
子櫟,燕王五世孫,靖康時為汝州(今河南臨汝縣)太守,金人破汴京與荊南諸州,獨子櫟保住了汝州。而高宗紹興七年死于職所。子砥,為太祖六世孫,為鴻臚丞,居汴京開封,"靖康之難"時被金兵俘虜北遷,居于河北燕山,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在燕山囚住三年后逃歸,任臺州(今浙江臨海縣)知府,卒于任...
在湖北省公安縣有一個叫南平的地方,那里以前是五代十國南平國的...
建都荊州(今湖北江陵)。荊南(924年-963年)又稱南平、北楚,是五代時十國之一。高季興所建。統(tǒng)治范圍包括今湖北的江陵、公安一帶。后梁開平元年(907年)高季興任荊南節(jié)度使。當時荊南所轄的10州為鄰道侵奪,只有江陵一城。高季興到任后,招集流亡,民漸復業(yè),又收用一些文武官作輔佐,暗中...
中國人口史五代十國
在歷史的長河中,中國的人口變遷在五代十國時期展現(xiàn)出了獨特的風貌。淮南后周世宗顯德五年,人口統(tǒng)計為226,574戶,南唐在這一時期占據(jù)了江北地區(qū),人口數(shù)量有所調整。到了顯德六年,后周的人口達到了2,309,812戶,顯示出經(jīng)濟和政治的穩(wěn)定。同年,荊南地區(qū)的人口為142,300戶,湖南則有97,388戶,各自...
相關評說:
鉛山縣細雙: ______ 五代十國有哪些國家 宋朝是如何統(tǒng)一的 五代十國,是歷史上的又一個大混亂的時期,和五胡亂華一樣,又和春秋戰(zhàn)國不一樣,這一時期的亂并沒有大篇幅的出現(xiàn)在歷史課本上,原因之一就是真的太亂了,學了也未必弄得明白.不過,亂的久了...
鉛山縣細雙: ______ 荊南又稱南平、北楚,高季興所建,為五代十國時期十國之一.都荊州,轄荊、歸(今湖北秭歸)、峽(今湖北宜昌)三州.
鉛山縣細雙: ______ 南平國,五代十國時期割據(jù)于今荊州一帶的國家,都江陵(今湖北荊州),由高季興創(chuàng)建,因被封荊南節(jié)度使,又稱荊南.高季興死后,后唐追封楚王,因區(qū)別馬楚,故又別稱“北楚”. 南漢 五代時十國之一.曾稱大越國.劉隱、劉巖兄弟所建.都廣州番禺(今廣東廣州),稱興王府;盛時疆域有六十州,約為今廣東、廣西兩省及云南的一部分.歷五主,共六十七年. 北漢(951年-979年)是中國五代十國時在山西省北部的政權,為十國的其中一國.一稱東漢.劉崇所建.都晉陽(今山西太原南)﹐稱太原府.盛時疆域十二州(一作十州)﹐約為今山西省中部和北部.歷四主﹐共二十九年. 前蜀、后蜀都城在成都
鉛山縣細雙: ______ 原因就是節(jié)度使的權利太大,一旦造反,嚴重威脅皇權,才有趙匡胤建立宋朝后,杯酒釋兵權.五代十國(907年-960年 )這一稱謂出自《新五代史》,是對五代(907年~...
鉛山縣細雙: ______ 一、宋朝以前是五代十國時期. 二、簡介: 五代十國(907年—960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這一稱謂出自《新五代史》,是對五代(907年—960年)與十國(902年—979年 )的合稱.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滅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區(qū)的五個政權,即后梁、后唐、后晉、后漢與后周.960年,后周趙匡胤發(fā)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結束. 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區(qū)之外存在過許多割據(jù)政權,其中前蜀、后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十余個割據(jù)政權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學家統(tǒng)稱十國.北宋建立后先后統(tǒng)一了尚存的荊南、武平、后蜀、南漢、南唐、吳越、北漢等政權,基本實現(xiàn)了全國的統(tǒng)一.
鉛山縣細雙: ______ 五代十國存在于公元907年-公元960年期間.五代有時也稱為五代十國,一般認為從公元907年朱溫滅唐到960年北宋建立,短短的五十四年間,中原相繼出現(xiàn)了梁、唐、晉、漢、周五個朝代,史稱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同時,在這五朝之外,還相繼出現(xiàn)了前蜀、后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即荊南)和北漢十個割據(jù)政權,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的「五代十國」.
鉛山縣細雙: ______ 五代十國(907年-960年)這一稱謂出自《新五代史》,是對五代(907年~960年)與十國(891年~979年)的合稱,也指唐朝滅亡到宋朝建立之間的歷史時期. 五代是指...
鉛山縣細雙: ______ 戰(zhàn)國時是楚國國都 五代十國的時候是南平(荊南)國國都
鉛山縣細雙: ______ 那是古代讀書人的最高榮譽,相當于現(xiàn)在的博士.
鉛山縣細雙: ______ 五代十國(907年-97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自唐朝滅亡開始,至宋朝統(tǒng)一中國本土為止.本時期分成五代(907年-960年)與十國(907年-979年).五代十國本質上是唐朝藩鎮(zhè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