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美人 中國古代有哪些有名的美人?
西施——“沉魚”據(jù)說是西施在河邊,魚兒看到西施的美貌以后都忘記了游動,沉了下去。原名施夷光,春秋末期出生于蕭山臨浦苧蘿村(當時蕭山未建縣,時屬諸暨)。天生麗質(zhì)。時越國稱臣于吳國,越王勾踐臥薪嘗膽,謀復(fù)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與鄭旦一起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把吳王迷惑得眾叛親離,無心于國事,為勾踐的東山再起起了掩護作用,表現(xiàn)了一個愛國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后吳國終被勾踐所滅。吳滅后西施就失去了音信,關(guān)于她的結(jié)局有很多種,最有可能的是是被越王裝進袋子里拋入水中溺死。
施夷光世居余暨(蕭山,并非諸暨)苧蘿山下苧蘿村(今杭州市蕭山區(qū)臨浦鎮(zhèn)苧蘿村)。苧蘿有東西二村,夷光居西村,故名西施。其父賣柴,母浣紗,西施亦常浣紗于溪,故又稱浣紗女。西施天生麗質(zhì),稟賦絕倫,相傳連皺眉撫胸的病態(tài),亦為鄰女所仿,故有“東施效顰”的典故。越王勾踐三年(前494年),夫差在夫椒(今江蘇省吳縣西南)擊敗越國,越王勾踐退守會稽山(今淅江省紹興南),受吳軍圍攻,被迫向吳國求和,勾踐入?yún)菫橘|(zhì)。釋歸后,勾踐針對“吳王淫而好色”的弱點,與范蠡設(shè)計策,“得諸暨羅山賣薪女西施、鄭旦”,準備送于吳王,越王寵愛的一宮女認為:“真正的美人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美貌,二是善歌舞,三是體態(tài)。”西施只具備了第一個條件,還缺乏其他兩個條件。于是,花了三年時間,教以歌舞、步履、禮儀等。
西施發(fā)憤苦練,在悠揚的樂曲中,翩躚起舞,婀娜迷人,進而訓練禮節(jié),一位浣紗女成為修養(yǎng)有素的宮女,一舉手,一投足,均顯出體態(tài)美,待人接物,十分得體。然后,又給她制作華麗適體的宮裝,方進獻吳王。吳王夫差大喜,在姑蘇建造春宵宮,筑大池,池中設(shè)青龍舟,日與西施為水戲,又為西施建造了表演歌舞和歡宴的館娃閣、靈館等,西施擅長跳“響屐舞”,夫差又專門為她筑“響屐廊”,用數(shù)以百計的大缸,上鋪木板,西施穿木屐起舞,裙系小鈴,放置起來,鈴聲和大缸的回響聲,“錚錚嗒嗒”交織在一起,使夫差如醉如癡,沉湎女色,不理朝政,終于走向亡國喪身的道路。
————————————————————————————————————
。“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王昭君,姓王名嬙,南郡秭歸(今湖北省興山縣)人。匈奴呼韓邪單于閼氏。她是漢元帝時以“良家子”入選掖庭的。時,呼韓邪來朝,帝敕以五女賜之。王昭君入宮數(shù)年,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影徘徊,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于失信,遂與匈奴。”(《后漢書》卷八十九《南匈奴傳》)
王昭君約于公元前52年出生于南郡秭歸縣寶坪村(今湖北省興山縣昭君村)。景帝在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分秭歸北界為興山縣,香溪為邑界,漢王嬙即此邑之人,故云昭君之縣。其父王穰老來得女,視為掌上明珠,兄嫂也對其寵愛有加。王昭君天生麗質(zhì),聰慧異常,琴棋書畫,無所不精,“娥眉絕世不可尋,能使花羞在上林”。昭君的絕世才貌,順著香溪水傳遍南郡,傳至京城。公元前36年,漢元帝昭示天下,遍選秀女。王昭君為南郡首選。元帝下詔,命其擇吉日進京。其父王穰云:“小女年紀尚幼,難以應(yīng)命”,無奈圣命難違。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淚別父母鄉(xiāng)親,登上雕花龍鳳官船順香溪,入長江,逆漢水,過秦嶺,歷時三月之久,于同年初夏到達京城長安,為掖庭待詔。傳說王昭君進宮后,因自恃貌美,不肯賄賂畫師毛延壽,毛延壽便在她的畫像上點上喪夫落淚痣。昭君便被貶入冷宮3年,無緣面君。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領(lǐng)呼韓邪單于主動來漢朝,對漢稱臣,并請求和親,以結(jié)永久之好。漢元帝盡召后宮妃嬪,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應(yīng)詔。呼韓邪臨辭大會,昭君豐容靚飾,元帝大驚,不知后宮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難于失信,便賞給她錦帛二萬八千匹,絮一萬六千斤及黃金美玉等貴重物品,并親自送出長安十余里。王昭君在隊隊車氈細馬的簇擁下,肩負著漢匈和親之重任,別長安、出潼關(guān)、渡黃河、過雁門,歷時一年多,于第二年初夏到達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歡迎,并被封為“寧胡閼氏”,意為匈奴有了漢女作“閼氏”(王妻),安寧始得保障。
昭君出塞后,漢匈兩族團結(jié)和睦,國泰民安,“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展現(xiàn)出欣欣向榮的和平景象。公元前31年,呼韓邪單于亡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師,后為匈奴右日逐王。時,王昭君以大局為重,忍受極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風俗,嫁給呼韓邪的長子復(fù)株累單于雕陶莫皋,又生二女,長女名須卜居次,次女名當于居次(“居次”意為公主)。王昭君去世后,厚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黃河水。后人稱之為“青冢”。
————————————————————————————————————
元代雜曲《連環(huán)計》,雜曲中說她本名任紅昌,是任昂女兒,在宮中專管貂蟬冠因此又叫貂蟬。實際歷史上只有王允利用一宮女挑撥呂布和董卓關(guān)系,貂蟬的故事是人們根據(jù)這個改編的,但既然能把二人撩撥得神魂顛倒,可見這宮女的確長的不一般。
貂蟬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見東漢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縱,於月下焚香禱告上天,愿為主人擔憂。王允眼看董卓將篡奪東漢王朝,設(shè)下連環(huán)計。王允先把貂蟬暗地里許給呂布,再明把貂蟬獻給董卓。呂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為了拉攏呂布,董卓收呂布為義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從此以后,貂蟬周旋於此二人之間,送呂布於秋波,報董卓於嫵媚。。
呂布自董卓收貂蟬入府為姬之后,心懷不滿。一日,呂布乘董卓上朝時,入董卓府探貂蟬,并邀鳳儀亭相會,貂蟬見呂布,假意哭訴被董卓霸占之苦,呂布憤怒。這時董卓回府撞見,怒而搶過呂布的方天畫戟,直刺呂布,呂布飛身逃走,從此兩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說服呂布,鏟除了董卓。
貂蟬是這部以男性為人物主體的《三國》之中,出場的少數(shù)幾位女子中最為光彩奪目的女性形象。可以這樣說,正是由于貂蟬的出現(xiàn),才有了王司徒巧施連環(huán)計的佳話,才有了呂奉先大鬧鳳儀亭的風波,才有了兇橫無忌權(quán)傾一時的董卓宮門前的被戮,才有了兒女情長武功蓋世呂布的門樓上的殞命。貂蟬形象存在的意義就在于,在這個清一色男人爭霸的世界里,成功地顯示出了一個絕色女子的膽量與智慧,正是這種非凡膽量的展示與高度智慧的運用,加速了漢末軍閥戰(zhàn)亂時代的結(jié)束,促成了一代雄才曹操、劉備、孫權(quán)等人的崛起,從而使已經(jīng)風雨飄搖的漢室江山得以繼續(xù)延續(xù)。
然而,自從呂布白門樓殞命之后,這位膽色俱佳的奇女子便就此不見了蹤跡。是隨失敗的呂布同赴了九泉?還是被勝利的曹操擄回了許昌?這個疑問從群雄爭霸開始一直到歸晉統(tǒng)一也沒有解開,是作者無意間忽略了這樣一個重要的人物,還是出于某種考慮有意識地避開不談?我們無從考證。筆者不甘于就這樣讓一位令人敬慕的奇女子從此無跡可尋,于是參考翻閱了大量社會上流傳的稗官小說、野史評話,終于尋找到了有關(guān)貂蟬身世、結(jié)局的一點蛛絲馬跡,在此記錄下列,權(quán)作對自己好奇心的一種交待。
關(guān)于貂蟬的出身,有野史這樣交待:其人本姓霍,無名,山西人,與名將關(guān)羽為同鄉(xiāng)。自幼人才出眾,聰敏過人,因而被選入漢宮,任管理宮中頭飾、冠冕的女官,故稱‘貂蟬’官。因遭十常侍之亂,避難出宮,為司徒王允收留并認為義女,方才成就了離間董卓、呂布父子的壯舉。關(guān)于貂蟬的結(jié)局,有評話這樣敘述:呂布死后,貂蟬被曹操帶回許昌,作為侍女留在丞相府中,關(guān)羽屯土山約三事暫時降曹之后,曹操為了籠絡(luò)關(guān)羽之心,特賜美女十人,貂蟬便是其中一位,當關(guān)羽聽到貂蟬報出姓名之后,感其膽識,撩髯稱了一聲“好”之后,閉目不言揮手令去,貂蟬聽后,明白關(guān)羽全其名節(jié)之意,回房后遂自盡而亡。
京劇有《鳳儀亭》就是敘述這段故事的。
————————————————————————————————————
唐代蒲州永樂人(山西永濟人)。天寶四年(745)入宮,得唐玄宗寵幸,封為貴妃,(時玄宗年六十一,貴妃年二十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勢傾天下。貴妃每次乘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親至執(zhí)鞭,貴妃的織繡工就有七百人,更有爭獻珍玩者。嶺南經(jīng)略史張九章,廣陵長史王翼,因所獻精美,二人均被升官。于是,百官竟相仿效。楊貴妃喜愛嶺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計急運新鮮荔枝到長安。
后安史之亂,唐玄宗逃離長安,途至馬嵬坡,六軍不肯前行,說是因為楊國忠(貴妃之堂兄)通于胡人,而致有安祿山之反,玄宗為息軍心,乃殺楊國忠。六軍又不肯前行,謂楊國忠為貴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難免,貴妃亦被縊死于路祠。安史治亂與楊貴妃無關(guān),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楊玉環(huán)(公元719-756年):唐代宮廷音樂家、歌舞家,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后妃中鮮見。開元七年719年農(nóng)歷六月初一生于容州(今廣西玉林容縣),出身宦門世家,曾祖父楊汪是隋朝的上柱國、吏部尚書,唐初被李世民所殺,父楊玄琰,是蜀州司戶,叔父楊玄珪曾任河南府土曹,楊玉環(huán)的童年是在四川度過的,10歲左右,父親去世,她寄養(yǎng)在洛陽的三叔楊玄珪家。
楊玉環(huán)天生麗質(zhì),加上優(yōu)越的教育環(huán)境,使她具備有一定的文化修養(yǎng),性格婉順,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彈琵琶。雖為美女,但仍有缺陷:其體有狐臭,因此特別喜歡沐浴。
開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兒咸宜公主在洛陽舉行婚禮,楊玉環(huán)也應(yīng)邀參加。咸陽公主之胞弟壽王李瑁對楊玉環(huán)一見鐘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當年就下詔冊立她為壽王妃。婚后,兩人甜美異常。
開元二十五年十二月初七 楊玉環(huán)(719—756),號太真,蒲州永樂人,唐玄宗李隆基的貴妃。楊氏姿質(zhì)豐艷,善歌舞,通音律。開元二十二載(734年)她被冊立為李瑁的妃子,后又受令出家,天寶四載(745年),楊氏正式被玄宗冊封為貴妃。天寶十五載(755年),安祿山發(fā)動叛亂,玄宗西逃四川,楊氏在馬嵬驛死于亂軍之中。
這位以胖為美的楊貴妃,是最簡單的美人、最幸福的美人,也是最令人感慨的美人。
她真叫玉環(huán)嗎?
大名鼎鼎的楊貴妃,芳名是什么?這是個有趣的問題。
《舊唐書》與《新唐書》里沒寫,《資治通鑒》里也沒有明確記載,《長恨歌傳》只說她是“楊玄琰女”。唐大中九年(855年),也就是楊貴妃死后大約100年,鄭處誨編撰的《明皇雜錄》里才第一次提及:“楊貴妃小字玉環(huán)”。后人沿用至今。對此,有一種不同的說法,鄭嵎的《津陽門詩注》里說:“玉奴,太真小字也”。鄭處誨和鄭嵎都是唐人,生活年代也差不多,而且都是進士出身,所以他們的說法都有可信的理由。當然,也可能這兩個名字都屬楊美人,一個是真名,一個是昵稱。
管楊貴妃叫什么,那個叫李隆基的老男人都喜歡。說他是老男人,一點不假,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兩人第一次見面時,楊氏才22歲,而他已經(jīng)56歲了。老是老點,可他是皇帝,所以能夠為所欲為。他不但不管她叫什么,而且也不管她嫁沒嫁人,甚至都不考慮她嫁的是自己的兒子,只要他喜歡,便一定要奪過來。
唐玄宗看上楊玉環(huán)時,她已經(jīng)嫁給壽王李瑁差不多五年了。唐時宮廷“胡風”盛行,老子搶兒子的媳婦,好像也不算稀罕事,“愛情面前人人平等”嘛,所以也沒有衛(wèi)道士哭鬧著向皇上諫勸什么“人倫之理”。但這畢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為了給天下人一個交代,唐玄宗還是做了一些臺面上的工作。譬如先是打著孝順的旗號,下詔令她出家做女道士,說是要為自己的母親竇太后薦福,并賜道號“太真”,讓楊玉環(huán)搬出壽王府,住太真宮。這樣做也是為避人耳目,方便他們偷情。好不容易熬過五年,玄宗先是很正經(jīng)地盡了一把“父親之責”,為壽王李瑁娶韋昭訓的女兒為妃,緊接著就迫不及待地將楊氏迎回宮里,并正式冊封為貴妃。楊玉環(huán)不僅長得漂亮,歌舞俱佳,而且很是聰明,善解人意,簡直就是皇上的貼心“小棉襖”,玄宗自然極為喜歡。不久,楊玉環(huán)便專寵后宮,使得“六宮粉黛無顏色”,當時宮中稱她為娘子,一切待遇(儀體規(guī)制)也都是皇后級別。
對此,唐人李商隱有話要說。他在《驪山有感·詠楊妃》
里寫道:“驪岫飛泉泛暖香,九龍呵護玉蓮房,平明每幸長生殿,不從金輿惟壽王。”看來壽王真是郁悶至極、尷尬到家了。但玄宗不顧人倫,依然要奪子所愛,那就只能感嘆楊玉環(huán)的美色太有誘惑力了。不過,根據(jù)常理推斷,已步入老年的唐玄宗寵愛楊貴妃,可能不僅是貪圖美色和床笫之歡,更是將她當作生活體貼入微、凡事知心解意、猶能迎合自己嗜好的精神伴侶。
如《舊唐書》所述:“太真姿質(zhì)豐艷,善歌舞,通音律,智算過人,每倩盼承迎,動如上意。”而《新唐書》里的評語也大致相同,只是很含蓄地加了“遂專房宴”的提示。后世諸多文學作品,極盡意淫之能事,一味放大貴妃“以色邀寵”的本領(lǐng),我以為有高估唐明皇生理功能之嫌。當然,再老的男人,對美色還是很受用的,何況這位美人兒長得如天仙一般。
《霓裳羽衣曲》
楊玉環(huán)除卻容貌出眾,更令玄宗神魂顛倒的是她高超的音樂舞蹈藝術(shù)修養(yǎng)。史載她“善歌舞,通音律”,而玄宗也有同好,這就難怪他會將她視為自己的藝術(shù)知音和精神伴侶了。這一點,從他“朕得楊貴妃,如得至寶也”的欣喜語氣里便可知。
唐玄宗熟悉音律,對曲樂、舞蹈都頗有研究,不少貴族子弟在梨園都曾受過他的訓練。《舊唐書》里記載,玄宗曾組建過“宮廷樂隊”,選拔子弟300人,宮女數(shù)百人,招呼他們作指導(dǎo)。對于這樣很有才情的“藝術(shù)”帝王,精通音律的楊玉環(huán)自然顯得格外有魅力。據(jù)說有一次,玄宗倡議用內(nèi)地的樂器配合西域傳來的5種樂器開一場演奏會,貴妃積極應(yīng)和。當時貴妃懷抱琵琶,玄宗手持羯鼓,輕歌曼舞,晝夜不息。對此,有白居易詩為證:“緩歌曼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楊玉環(huán)還是個擊磬高手,她演奏時“拊搏之音泠泠然,多新聲,雖梨園弟子,莫能及之”。玄宗為討得美人歡心,特意令人以藍田綠玉精琢為磬,并飾以金鈿珠翠,珍貴無比。
,唐玄宗寵愛的武惠妃病逝,玄宗因此郁郁寡歡。在心腹宦官高力士的引薦下,唐玄宗把目光投向了武惠妃相似的兒媳楊玉環(huán)。
開元二十八年十月,與李瑁成親五載的楊玉環(huán)離開壽王府,來到驪山,此時她才22歲,玄宗則56歲,玄宗先令她出家為女道士為自己的母親竇太后薦福,并賜道號“太真”。
天寶四年,唐玄宗把韋昭訓的女兒冊立為壽王妃后,遂冊立楊玉環(huán)為貴妃,玄宗自廢掉王皇后就再未立后,因此楊貴妃就相當于皇后。
楊貴妃有三位姐姐,皆國色,也應(yīng)召人宮,封為韓國夫人、秦國夫人、虢國夫人,每月各贈脂粉費十萬錢。虢國夫人楊花花排行第三,以天生麗質(zhì)自美,不假脂粉。杜甫《虢國夫人》詩云:“虢國夫人承主思,平明上馬入金門。卻嫌脂粉宛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杜詩詳注》卷二)乃為事實之寫照。
楊玉環(huán)自入宮以來,遵循封建的宮廷體制,不過問朝廷政治,不插手權(quán)力之爭,以自己的嫵媚溫順及過人的音樂才華受到玄宗的百般寵愛,雖曾因妒而觸怒玄宗,以致兩次被送出宮,此外,楊玉環(huán)在宮中與安祿山有染,但最終玄宗還是難以割舍她。直至安史之亂,唐玄宗僅帶楊貴妃西逃,在馬嵬坡兵諫時,楊貴妃被逼賜死,年方38歲。
今陜西興平縣有楊貴妃墓,占地3000平方米,墓側(cè)有李商隱、白居易、林則徐等歷代詩碑。臨潼驪山北麓有華清池,傳為楊貴妃“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的遺跡,其中尤以“貴妃池”更為著名,傳為楊貴妃專用的浴池,故又稱“妃子湯”,池側(cè)有“涼發(fā)亭”,傳為貴妃浴罷涼發(fā)梳頭之處。這些名勝古跡因為與古代著名美人楊貴妃有密切關(guān)系,而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成為著名的旅游勝地。
————————————————————————————————————
漢成帝皇后(前45年—前1年)原名宜主,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因其舞姿輕盈如燕飛鳳舞,故人們稱其為“飛燕”。
趙飛燕出生后便被父母丟棄,三天后仍然活著,父母也覺得奇怪,就開始哺育她。稍大后,她同妹妹一同被送入陽阿公主府,開始學習歌舞。她天賦極高,學得一手好琴藝,舞姿更是出眾.
漢成帝劉騖喜歡游樂,經(jīng)常與富平候張放出外尋歡作樂,他在陽阿公主家見到趙飛燕后,大為歡喜,就召她入宮,封為婕妤,極為寵愛,后又廢了許皇后,立飛燕為后,趙飛燕之妹趙合德亦被立為昭儀,兩姐妹專寵后宮,顯赫一時。
漢成帝死后,趙飛燕姐妹無子,由定陶王劉欣即位,即漢哀帝,趙飛燕被尊為太后,哀帝沒過幾年就死了,漢平帝劉衍即位,后由于其妹合德害死了后宮的皇子,被送去陪葬陪孝成皇帝,趙飛燕則被貶為皇后。
當時民間曾流傳有這樣一首童謠:“燕燕尾涎涎,張公子,時相見。木門倉瑯瑯,燕飛來,啄皇孫,皇孫死,燕啄矢。”說的就是趙飛燕,燕燕尾涎涎說的是趙飛燕的美貌,木間倉瑯瑯說的是她將當皇后。
————————————————————————————————————
班婕妤(前48?——前 6年),樓煩(今山西省寧武)人,左曹越騎校尉班況的女兒,相傳為班固、班超和班昭的姑母。漢成帝的妃子,善詩賦,有美德。初為少使,立為婕妤。(漢書·外戚傳)中有她的傳記。
班婕妤是漢成帝的后妃,在趙飛燕入宮前,漢成帝對她最為寵幸。她的父親是班況,班況在漢武帝出擊匈奴的后期,馳騁疆場,建立過不少汗馬功勞。
班婕妤在后宮中的賢德是有口皆碑的。當初漢成帝為她的美艷及風韻所吸引,天天同她膩在一起,班婕妤的文學造詣極高,尤其熟悉史事,常常能引經(jīng)據(jù)典,開導(dǎo)漢成帝內(nèi)心的積郁。班婕妤又擅長音律,常使?jié)h成帝在絲竹聲中,進入忘我的境界,對漢成帝而言,班婕妤不止是她的侍妾,她多方面的才情,使?jié)h成帝把她放在亦可亦友的地位。
漢朝時期,皇帝在宮苑巡游,常乘坐一種豪華的車子,綾羅為帷幕,錦褥為坐墊,兩個人在前面拖著走,稱為“輦”;至如皇后妃嬪所乘坐的車子,則僅有一人牽挽。漢成帝為了能夠時刻與班婕妤形影不離,特別命人制作了一輛較大的輦車,以便同車出游,但卻遭到班婕妤的拒絕,她說:“看古代留下的圖畫,圣賢之君,都有名臣在側(cè)。夏、商、周三代的末主夏桀、商紂、周幽王,才有嬖幸的妃子在坐,最后竟然落到國亡毀身的境地,我如果和你同車出進,那就跟他們很相似了,能不令人凜然而驚嗎?”漢成帝認為她言之成理,同輦出游的意念只好暫時作罷,當時王太后聽到班婕妤以理制情,不與皇帝同車出游,非常欣賞,對左右親近的人說:“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在這里,王太后把班婕妤與春秋時代楚莊公的夫人樊姬相提并論,給了她這個兒媳婦最大的嘉勉與鼓勵。楚莊王才即位的時候,喜歡打獵,不務(wù)正業(yè),樊姬苦苦相勸,但效果不大,于是不再吃禽獸的肉,楚莊王終于感動,改過自新,不多出獵,勤于政事。后來又由于樊姬的推薦,重用賢人孫叔敖為令尹宰相,三年而稱霸天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王太后把班婕妤比作樊姬,使班婕妤的地位在后宮更加突出。班婕妤當時加強在婦德、婦容、婦才、婦工等各方面的修養(yǎng),希望對漢成帝產(chǎn)生更大的影響,使他成為一個有道的明君。可惜漢成帝不是楚莊王,自趙飛燕姐妹入宮后,聲色犬馬,班婕妤受到冷落。
趙氏姐妹入宮后,飛揚跋扈,許皇后十分痛恨,無可奈何之余,想出一條下策,在孤燈寒食的寢宮中設(shè)置神壇,晨昏誦經(jīng)禮拜,祈求皇帝多福多壽,也詛咒趙氏姐妹災(zāi)禍臨門。事情敗露以后,趙氏姐妹故意講,許皇后不僅咒罵自己,也咒罵皇帝,漢成帝一怒之下,把許皇后廢居昭臺宮。趙氏姐妹還想利用這一機會對她們的主要情敵班婕妤加以打擊,糊涂的漢成帝色昏頭腦,居然聽信讒言。然而班婕妤卻從容不迫地對稱:“妾聞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修正尚未得福,為邪欲以何望?若使鬼神有知,豈有聽信讒思之理;倘若鬼神無知,則讒溫又有何益?妾不但不敢為,也不屑為。”意思是“我知道人的壽命長短是命中注定的,人的貧富也是上天注定的,非人力所能改變。修正尚且未能得福,為邪還有什么希望?若是鬼神有知,豈肯聽信沒信念的祈禱?萬一神明無知,詛咒有何益處!我非但不敢做,并且不屑做!”漢成帝覺得她說的有理,又念在不久之前的恩愛之情,特加憐惜,不予追究,并且厚加賞賜,以彌補心中的愧疚。
班婕妤是一個有見識,有德操的賢淑婦女,那里經(jīng)得起互相讒構(gòu)、嫉妒、排擠。陷害的折騰,為免今后的是是非非,她覺得不如急流勇退,明哲保身,因而繕就一篇奏章,自請前往長信宮侍奉王太后,聰明的班婕妤把自己置于王太后的羽翼之下,就再也不怕趙飛燕姐妹的陷害了,漢成帝允其所請。
從此深宮寂寂,歲月悠悠。班婕妤憫繁華之不滋,藉秋扇以自傷,作《團扇詩》:
新制齊紈素,皎潔如霜雪。
裁作合歡扇,團圓似明月。
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fā);
常恐秋節(jié)至,涼飚奪炎熱;
棄捐莢笏中,恩情中道絕。
班婕妤自知,自己如秋后的團扇,再也得不到漢成帝的輕憐蜜愛了。不久,趙飛燕被冊封為皇后,趙合德也成了昭儀,然而這一切在班婕妤看來,似乎都與她毫無關(guān)聯(lián)了,心如止水,形同槁木的她,除了陪侍王太后燒香禮佛之外,長晝無俚,弄箏調(diào)筆之余,間以涂涂寫寫,以抒發(fā)心中的感慨,從而為文壇留下了許多詩篇。
韓愈在《柳子厚墓志銘》中講過這樣一段話;“然子厚斥不久,窮不極,雖有出于人,其文學辭章必不能自力,以至必傳于后于今無疑也。雖使子厚得所愿,為將相于一時,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這話用來講班婕妤也適合,倘若班婕妤一直得到漢成帝寵幸,她是否會為文壇留下許多優(yōu)美的詩篇呢?兩者相比,孰得孰失,誰又能講得清呢?
她最有名的一首詩是《長信宮怨》。詩從入宮受寵寫起,一直寫到顧影自憐,自己愛惜羽毛,而摒絕繁華,效法古代貞女烈婦,甘愿幽居長信宮中,孤燈映壁,房探風冷,想起舊日與皇上的恩愛之情,不覺珠淚飄零,令人肝腸寸斷,一個接一個的白晝,一個接一個的夜晚,無情地吞著花樣的年華,最后寫到只希望百年之后能夠埋骨故鄉(xiāng)的松柏這下。飽含無限的凄槍情懷,使人不忍卒讀。
漢成帝在綏和二年三月,崩于未央宮。漢成帝崩逝后,王太后讓班婕妤擔任守護陵園的職務(wù),從此班婕妤天天陪著石人石馬,諦聽著松風天籟,眼看著供桌上的香煙繚繞,冷冷清清地度過了她孤單落寞的晚年。
————————————————————————————————————
西漢成帝昭儀趙合德(?—?),漢成帝皇后趙飛燕之妹,漢成帝劉驁的寵妃。趙合德和姐姐原是陽阿公主家舞姬,后由姐姐趙飛燕引見給漢成帝,深得皇帝寵愛。與趙飛燕聯(lián)手,成功迫使班婕妤退出爭奪皇帝寵愛的斗爭,被封為昭儀。姐妹聯(lián)手使皇帝廢掉許皇后,使趙飛燕登上皇后寶座。后因與趙飛燕爭寵,與其發(fā)生嫌隙。但兩人為了將皇帝掌握,仍然在眾多后宮及政治斗爭中聯(lián)合。當趙飛燕因不能為皇室產(chǎn)下子嗣,而在后宮行淫亂之事被皇帝發(fā)現(xiàn)后,也是趙合德為趙飛燕解圍,使其免遭被廢。傳說趙合德生得體態(tài)豐腴,較趙飛燕更得皇帝寵愛,留下溫柔鄉(xiāng)和禍水的典故。因皇帝與其日夜縱欲,性能力迅速衰退,后為與趙合德繼續(xù)行床笫之事,服下春藥,最終在與趙合德云雨之后身亡。趙合德因此被迫自盡。
————————————————————————————————————
還有很多啊~妲己啦~褒姒啦~陳圓圓啦~
西施——“沉魚”據(jù)說是西施在河邊,魚兒看到西施的美貌以后都忘記了游動,沉了下去。原名施夷光,春秋末期出生于蕭山臨浦苧蘿村(當時蕭山未建縣,時屬諸暨)。天生麗質(zhì)。時越國稱臣于吳國,越王勾踐臥薪嘗膽,謀復(fù)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與鄭旦一起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把吳王迷惑得眾叛親離,無心于國事,為勾踐的東山再起起了掩護作用,表現(xiàn)了一個愛國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后吳國終被勾踐所滅。吳滅后西施就失去了音信,關(guān)于她的結(jié)局有很多種,最有可能的是是被越王裝進袋子里拋入水中溺死。
王昭君,姓王名嬙,南郡秭歸(今湖北省興山縣)人。匈奴呼韓邪單于閼氏。她是漢元帝時以“良家子”入選掖庭的。時,呼韓邪來朝,帝敕以五女賜之。王昭君入宮數(shù)年,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影徘徊,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于失信,遂與匈奴。”(《后漢書》卷八十九《南匈奴傳》)
玉環(huán)(公元719-756年):唐代宮廷音樂家、歌舞家,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后妃中鮮見。開元七年719年農(nóng)歷六月初一生于容州(今廣西玉林容縣),出身宦門世家,曾祖父楊汪是隋朝的上柱國、吏部尚書,唐初被李世民所殺,父楊玄琰,是蜀州司戶,叔父楊玄珪曾任河南府土曹,楊玉環(huán)的童年是在四川度過的,10歲左右,父親去世,她寄養(yǎng)在洛陽的三叔楊玄珪家。
楊玉環(huán)天生麗質(zhì),加上優(yōu)越的教育環(huán)境,使她具備有一定的文化修養(yǎng),性格婉順,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彈琵琶。雖為美女,但仍有缺陷:其體有狐臭,因此特別喜歡沐浴。
開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兒咸宜公主在洛陽舉行婚禮,楊玉環(huán)也應(yīng)邀參加。咸陽公主之胞弟壽王李瑁對楊玉環(huán)一見鐘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當年就下詔冊立她為壽王妃。婚后,兩人甜美異常。
開元二十五年十二月初七 楊玉環(huán)(719—756),號太真,蒲州永樂人,唐玄宗李隆基的貴妃。楊氏姿質(zhì)豐艷,善歌舞,通音律。開元二十二載(734年)她被冊立為李瑁的妃子,后又受令出家,天寶四載(745年),楊氏正式被玄宗冊封為貴妃。天寶十五載(755年),安祿山發(fā)動叛亂,玄宗西逃四川,楊氏在馬嵬驛死于亂軍之中。
甄洛:河北無極人。無極縣現(xiàn)在隸屬石家莊市。
郭女王:據(jù)考證郭女王大名叫郭照,她是魏文帝曹丕的皇后,河北廣宗人。廣宗縣現(xiàn)在隸屬邢臺市。
薛夜來(薛夜來本名薛靈蕓):河北正定人。正定縣現(xiàn)在隸屬石家莊市。
孫仁獻(戲曲中稱孫尚香):浙江富陽人。富陽市現(xiàn)在隸屬杭州市。
楊艷、楊芷:楊艷、楊芷是晉武帝司馬炎的皇后,兩人均是陜西華陰人。華陰市現(xiàn)在隸屬渭南市。
梁綠珠:梁綠珠是西晉大富豪石崇的寵姬,廣西博白人。石崇在朝中失勢后,趙王司馬倫的手下孫秀暗慕梁綠珠,并向石崇索取,遭到了石崇的拒絕,孫秀遂向司馬倫進讒言誅殺石崇,石崇臨死前對梁綠珠嘆息道:“我因你而獲罪”,梁綠珠也墜樓自盡。博白縣現(xiàn)在隸屬玉林市。
貂蟬
傳說貂蟬降生人世,三年間當?shù)靥倚踊ㄩ_即凋;貂蟬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隱入云中;貂蟬身姿俏美,細耳碧環(huán),行時風擺楊柳,靜時文雅有余,貂蟬之美,蔚為大觀。正是因了這種美貌,讓弄權(quán)作威的董卓、勇而無謀的呂布反目成仇,使得動亂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寧之象。然而,令人遺憾的是貂蟬以侍婢出現(xiàn),以死者家屬退身,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只敘列呂布白門樓殞命,便以一句“妻女運回許都”作結(jié),自此,貂蟬生死成了千古之謎,在1971年時還有人看見了貂蟬墓但也有說是她女兒的墓可見三國演義上的說法也不足取信。
貂蟬,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古籍上雖沒有記載,但文學作品中多有描述,其他方面的記載,貂蟬姓杜,原為呂布部將秦宜祿之妻,他們還有一個兒子名叫秦朗,字元明,三國演義上有出現(xiàn)過,三國志上也有記錄為漢末三國魏國重要人物之一,因為呂布行為不正,愛搶別人的妻子,貂蟬被迫嫁予呂布,其子秦朗也跟隨呂布,呂布覆滅后,秦朗追隨曹操,后深受曹操喜愛,被曹操認干兒子。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對貂蟬作了進一步的描寫和刻劃,影響頗大,民間傳說尤為動人,成為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人中杰”、“女中英”。小說人物據(jù)學者孟繁仁先生考證:貂蟬,任姓,小字紅昌,出生在并州郡九原縣木耳村,15歲被選入宮中,執(zhí)掌朝臣戴的貂蟬(漢代侍從官員的帽飾)冠,從此更名為貂蟬。漢末宮廷風云驟起,貂蟬出宮被司徒王允收為義女。不久董卓專權(quán)。王允利用董、呂好色,遂使貂蟬施“連環(huán)計”,終于促使呂布殺了董卓,立下功勛。之后,貂蟬為呂布之妾。白門樓呂布殞命,曹操重演“連環(huán)計”于桃園兄弟,遂賜予關(guān)羽。貂蟬為不禍及桃園兄弟,“引頸祈斬,”被關(guān)羽保護逃出,當了尼姑。曹操得知后抓捕貂蟬,貂蟬毅然撲劍身亡。 貂蟬故里在忻州市東南三公里的木芝村,位于從太原或忻州去禹王洞的途中。木芝村原盛產(chǎn)木耳,故名木耳村,后因村中槐樹下發(fā)現(xiàn)一株千年靈芝,遂改名叫木芝村。村中傳聞,早在貂蟬出生前三年村里的桃杏就不開花了,至今桃杏樹依然難以成活,是說貂蟬有羞花之貌的緣故。村中原有過街牌樓、前殿、后殿、王允街、貂蟬戲臺和貂蟬墓。時過境遷,這些建筑都成了廢墟,墓冢在浩劫中又夷為平地。遺址中常有古代磚、石構(gòu)件、銅幣、陶瓷殘件出土,據(jù)說都與貂蟬有關(guān)。 現(xiàn)在旅游景點叫貂蟬陵園,是近年鄉(xiāng)民在墓地原址上復(fù)原筑砌的。陵園位于村之西南,占地面積4000余平方米,四周圍以紅底黃瓦波浪式龍形圍墻,在麥海茫茫中,光艷奪目。門檐上懸“貂蟬陵園”橫匾,兩側(cè)有“閉月羞花堪為中國驕傲;忍辱步險實令須眉仰止”金文機聯(lián)。陵區(qū)北院內(nèi)建拜月亭和鳳儀亭,后部建青石墓臺,臺前有貂蟬像碑,在飄帶動態(tài)下,貂蟬步履閑雅,婀娜多姿,猶有“閉月羞花”之貌。南院建仿古建筑20間,辟為“貂蟬彩塑館”,反映貂蟬“不惜萬金軀,何懼險象生”驚天動地的一生。 鄉(xiāng)民傳說,桃園三兄弟得勢后,便把貂蟬送回故里,老死后就埋在這里。又說貂蟬撲劍自戕,關(guān)羽得知后將遺體護送回故鄉(xiāng)安葬。所以后殿有關(guān)羽像,殿前有表示貂蟬演戲的戲臺,都是報答關(guān)羽拒殺和護送之恩。另在定襄縣東南的中霍村是呂布故里,有“霍清泉”、“智擒赤兔馬”、“歪脖子樹”等民間傳說,都與呂布有關(guān)。所以民諺有“忻州沒好女,定襄沒好男”,是說因為有貂蟬和呂布之故,從此,忻州再也生不出好看的女人,定襄也生不出帥氣的男人了。
貂蟬生于何方?一說臨洮,一說米脂,一說忻州。
臨洮之說源于《三國志平話》,貂蟬向王允自我介紹:賤妾本姓任,家長是呂布,自臨洮關(guān)相失……;米脂故里說則因陜北諺謠曰: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貂蟬是忻州木芝村人顯然更有說服力,在元雜劇《錦云堂暗定連環(huán)計》中,貂蟬對王允說“您孩兒又是這里人,是忻州木耳村人氏,任昂之女,小字紅昌,因漢靈帝刷選宮女,將您孩兒取入宮中,掌貂蟬冠來,因此喚做貂蟬。”忻州民間有云:忻州無好女,定襄無好男,意即自忻州出了貂蟬,定襄出了呂布后,當?shù)仫L水都被占盡了。除了這些,至今木芝村的老者說,該村外曾立過“貂蟬故里”的石碑,村中還有墓與廟,還有一條以王允命名的街道等。 白門樓事發(fā)后,貂蟬會是怎樣的命運呢?有這樣幾種傳說。一說是曹操得知關(guān)羽把貂蟬藏在靜慈庵,就暗中派人緝拿,貂蟬為絕曹的野心,遂撲劍自殺;一說貂蟬出家為尼,其間寫了佚名的《錦云堂暗定連環(huán)計》,壽終庵中;一說曹操采納荀攸之計,為離間桃園三兄弟,而把貂蟬明許關(guān)羽,暗應(yīng)劉備,為絕曹念,關(guān)羽殺了貂蟬;還有一說是,關(guān)羽把貂蟬送回了木耳村(今木芝村),貂蟬一直未嫁,所以村中便有了貂蟬墓及紀念殿堂,還在后殿供奉了關(guān)公。前些時候又添新聞,成都北郊一位曾姓老人曾撿得一塊碑,碑文曰:貂蟬,王允歌姬也,是因董卓猖獗,為國捐軀……隨炎帝入蜀,葬于華陽縣外北上澗橫村黃土坡……按此說,貂蟬極有可能流落于蜀中而了結(jié)殘生。
楊貴妃
唐代蒲州永樂人(山西永濟人)。天寶四年(745)入宮,得唐玄宗寵幸,封為貴妃,(時玄宗年六十一,貴妃年二十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勢傾天下。貴妃每次乘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親至執(zhí)鞭,貴妃的織繡工就有七百人,更有爭獻珍玩者。嶺南經(jīng)略史張九章,廣陵長史王翼,因所獻精美,二人均被升官。于是,百官竟相仿效。楊貴妃喜愛嶺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計急運新鮮荔枝到長安。
后安史之亂,唐玄宗逃離長安,途至馬嵬坡,六軍不肯前行,說是因為楊國忠(貴妃之堂兄)通于胡人,而致有安祿山之反,玄宗為息軍心,乃殺楊國忠。六軍又不肯前行,謂楊國忠為貴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難免,貴妃亦被縊死于路祠。安史治亂與楊貴妃無關(guān),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楊玉環(huán)(公元719-756年):唐代宮廷音樂家、歌舞家,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后妃中鮮見。開元七年719年農(nóng)歷六月初一生于容州(今廣西玉林容縣),出身宦門世家,曾祖父楊汪是隋朝的上柱國、吏部尚書,唐初被李世民所殺,父楊玄琰,是蜀州司戶,叔父楊玄珪曾任河南府土曹,楊玉環(huán)的童年是在四川度過的,10歲左右,父親去世,她寄養(yǎng)在洛陽的三叔楊玄珪家。
楊玉環(huán)天生麗質(zhì),加上優(yōu)越的教育環(huán)境,使她具備有一定的文化修養(yǎng),性格婉順,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彈琵琶。雖為美女,但仍有缺陷:其體有狐臭,因此特別喜歡沐浴。
開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兒咸宜公主在洛陽舉行婚禮,楊玉環(huán)也應(yīng)邀參加。咸陽公主之胞弟壽王李瑁對楊玉環(huán)一見鐘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當年就下詔冊立她為壽王妃。婚后,兩人甜美異常。
開元二十五年十二月初七 楊玉環(huán)(719—756),號太真,蒲州永樂人,唐玄宗李隆基的貴妃。楊氏姿質(zhì)豐艷,善歌舞,通音律。開元二十二載(734年)她被冊立為李瑁的妃子,后又受令出家,天寶四載(745年),楊氏正式被玄宗冊封為貴妃。天寶十五載(755年),安祿山發(fā)動叛亂,玄宗西逃四川,楊氏在馬嵬驛死于亂軍之中。
這位以胖為美的楊貴妃,是最簡單的美人、最幸福的美人,也是最令人感慨的美人。
她真叫玉環(huán)嗎?
大名鼎鼎的楊貴妃,芳名是什么?這是個有趣的問題。
《舊唐書》與《新唐書》里沒寫,《資治通鑒》里也沒有明確記載,《長恨歌傳》只說她是“楊玄琰女”。唐大中九年(855年),也就是楊貴妃死后大約100年,鄭處誨編撰的《明皇雜錄》里才第一次提及:“楊貴妃小字玉環(huán)”。后人沿用至今。對此,有一種不同的說法,鄭嵎的《津陽門詩注》里說:“玉奴,太真小字也”。鄭處誨和鄭嵎都是唐人,生活年代也差不多,而且都是進士出身,所以他們的說法都有可信的理由。當然,也可能這兩個名字都屬楊美人,一個是真名,一個是昵稱。
管楊貴妃叫什么,那個叫李隆基的老男人都喜歡。說他是老男人,一點不假,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兩人第一次見面時,楊氏才22歲,而他已經(jīng)56歲了。老是老點,可他是皇帝,所以能夠為所欲為。他不但不管她叫什么,而且也不管她嫁沒嫁人,甚至都不考慮她嫁的是自己的兒子,只要他喜歡,便一定要奪過來。
唐玄宗看上楊玉環(huán)時,她已經(jīng)嫁給壽王李瑁差不多五年了。唐時宮廷“胡風”盛行,老子搶兒子的媳婦,好像也不算稀罕事,“愛情面前人人平等”嘛,所以也沒有衛(wèi)道士哭鬧著向皇上諫勸什么“人倫之理”。但這畢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為了給天下人一個交代,唐玄宗還是做了一些臺面上的工作。譬如先是打著孝順的旗號,下詔令她出家做女道士,說是要為自己的母親竇太后薦福,并賜道號“太真”,讓楊玉環(huán)搬出壽王府,住太真宮。這樣做也是為避人耳目,方便他們偷情。好不容易熬過五年,玄宗先是很正經(jīng)地盡了一把“父親之責”,為壽王李瑁娶韋昭訓的女兒為妃,緊接著就迫不及待地將楊氏迎回宮里,并正式冊封為貴妃。楊玉環(huán)不僅長得漂亮,歌舞俱佳,而且很是聰明,善解人意,簡直就是皇上的貼心“小棉襖”,玄宗自然極為喜歡。不久,楊玉環(huán)便專寵后宮,使得“六宮粉黛無顏色”,當時宮中稱她為娘子,一切待遇(儀體規(guī)制)也都是皇后級別。
對此,唐人李商隱有話要說。他在《驪山有感·詠楊妃》
里寫道:“驪岫飛泉泛暖香,九龍呵護玉蓮房,平明每幸長生殿,不從金輿惟壽王。”看來壽王真是郁悶至極、尷尬到家了。但玄宗不顧人倫,依然要奪子所愛,那就只能感嘆楊玉環(huán)的美色太有誘惑力了。不過,根據(jù)常理推斷,已步入老年的唐玄宗寵愛楊貴妃,可能不僅是貪圖美色和床笫之歡,更是將她當作生活體貼入微、凡事知心解意、猶能迎合自己嗜好的精神伴侶。
如《舊唐書》所述:“太真姿質(zhì)豐艷,善歌舞,通音律,智算過人,每倩盼承迎,動如上意。”而《新唐書》里的評語也大致相同,只是很含蓄地加了“遂專房宴”的提示。后世諸多文學作品,極盡意淫之能事,一味放大貴妃“以色邀寵”的本領(lǐng),我以為有高估唐明皇生理功能之嫌。當然,再老的男人,對美色還是很受用的,何況這位美人兒長得如天仙一般。
王昭君
王昭君,姓王名嬙,南郡秭歸(今湖北省興山縣)人。匈奴呼韓邪單于閼氏。她是漢元帝時以“良家子”入選掖庭的。時,呼韓邪來朝,帝敕以五女賜之。王昭君入宮數(shù)年,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影徘徊,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于失信,遂與匈奴。”(《后漢書》卷八十九《南匈奴傳》)
王昭君約于公元前52年出生于南郡秭歸縣寶坪村(今湖北省興山縣昭君村)。景帝在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分秭歸北界為興山縣,香溪為邑界,漢王嬙即此邑之人,故云昭君之縣。其父王穰老來得女,視為掌上明珠,兄嫂也對其寵愛有加。王昭君天生麗質(zhì),聰慧異常,琴棋書畫,無所不精,“娥眉絕世不可尋,能使花羞在上林”。昭君的絕世才貌,順著香溪水傳遍南郡,傳至京城。公元前36年,漢元帝昭示天下,遍選秀女。王昭君為南郡首選。元帝下詔,命其擇吉日進京。其父王穰云:“小女年紀尚幼,難以應(yīng)命”,無奈圣命難違。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淚別父母鄉(xiāng)親,登上雕花龍鳳官船順香溪,入長江,逆漢水,過秦嶺,歷時三月之久,于同年初夏到達京城長安,為掖庭待詔。傳說王昭君進宮后,因自恃貌美,不肯賄賂畫師毛延壽,毛延壽便在她的畫像上點上喪夫落淚痣。昭君便被貶入冷宮3年,無緣面君。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領(lǐng)呼韓邪單于主動來漢朝,對漢稱臣,并請求和親,以結(jié)永久之好。漢元帝盡召后宮妃嬪,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應(yīng)詔。呼韓邪臨辭大會,昭君豐容靚飾,元帝大驚,不知后宮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難于失信,便賞給她錦帛二萬八千匹,絮一萬六千斤及黃金美玉等貴重物品,并親自送出長安十余里。王昭君在隊隊車氈細馬的簇擁下,肩負著漢匈和親之重任,別長安、出潼關(guān)、渡黃河、過雁門,歷時一年多,于第二年初夏到達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歡迎,并被封為“寧胡閼氏”,意為匈奴有了漢女作“閼氏”(王妻),安寧始得保障。
昭君出塞后,漢匈兩族團結(jié)和睦,國泰民安,“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展現(xiàn)出欣欣向榮的和平景象。公元前31年,呼韓邪單于亡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師,后為匈奴右日逐王。時,王昭君以大局為重,忍受極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風俗,嫁給呼韓邪的長子復(fù)株累單于雕陶莫皋,又生二女,長女名須卜居次,次女名當于居次(“居次”意為公主)。王昭君去世后,厚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黃河水。后人稱之為“青冢”。
西施
西施,原名施夷光,春秋末期出生于蕭山臨浦苧蘿村(當時蕭山未建縣,時屬諸暨)。天生麗質(zhì)。時越國稱臣于吳國,越王勾踐臥薪嘗膽,謀復(fù)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與鄭旦一起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把吳王迷惑得眾叛親離,無心于國事,為勾踐的東山再起起了掩護作用,表現(xiàn)了一個愛國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后吳國終被勾踐所滅。吳滅后西施就失去了音信,關(guān)于她的結(jié)局有很多種,最有可能的是是被越王裝進袋子里拋入水中溺死。
施夷光世居余暨(蕭山,并非諸暨)苧蘿山下苧蘿村(今杭州市蕭山區(qū)臨浦鎮(zhèn)苧蘿村)。苧蘿有東西二村,夷光居西村,故名西施。其父賣柴,母浣紗,西施亦常浣紗于溪,故又稱浣紗女。西施天生麗質(zhì),稟賦絕倫,相傳連皺眉撫胸的病態(tài),亦為鄰女所仿,故有“東施效顰”的典故。越王勾踐三年(前494年),夫差在夫椒(今江蘇省吳縣西南)擊敗越國,越王勾踐退守會稽山(今淅江省紹興南),受吳軍圍攻,被迫向吳國求和,勾踐入?yún)菫橘|(zhì)。釋歸后,勾踐針對“吳王淫而好色”的弱點,與范蠡設(shè)計策,“得諸暨羅山賣薪女西施、鄭旦”,準備送于吳王,越王寵愛的一宮女認為:“真正的美人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美貌,二是善歌舞,三是體態(tài)。”西施只具備了第一個條件,還缺乏其他兩個條件。于是,花了三年時間,教以歌舞、步履、禮儀等。
西施發(fā)憤苦練,在悠揚的樂曲中,翩躚起舞,婀娜迷人,進而訓練禮節(jié),一位浣紗女成為修養(yǎng)有素的宮女,一舉手,一投足,均顯出體態(tài)美,待人接物,十分得體。然后,又給她制作華麗適體的宮裝,方進獻吳王。吳王夫差大喜,在姑蘇建造春宵宮,筑大池,池中設(shè)青龍舟,日與西施為水戲,又為西施建造了表演歌舞和歡宴的館娃閣、靈館等,西施擅長跳“響屐舞”,夫差又專門為她筑“響屐廊”,用數(shù)以百計的大缸,上鋪木板,西施穿木屐起舞,裙系小鈴,放置起來,鈴聲和大缸的回響聲,“錚錚嗒嗒”交織在一起,使夫差如醉如癡,沉湎女色,不理朝政,終于走向亡國喪身的道路
唐朝之前的美女:
妺喜:山東滕州人。妺喜是夏代一個叫有施氏部落的人,有施氏在今天的山東滕州。滕州市現(xiàn)在隸屬棗莊市。
妲己:河南武陟人。妲己是商代一個叫有蘇氏部落的人,有蘇氏在今天的河南武陟。《封神演義》稱妲己是冀州侯蘇護的女兒,實際上妲己并非河北冀州人。武陟縣現(xiàn)在隸屬焦作市。
褒姒:陜西漢中人。褒姒是西周時期褒國的美女,褒國在今天的陜西漢中。
夏姬:河南新鄭人。夏姬是鄭穆公的女兒,因此她是河南新鄭人。新鄭市現(xiàn)在隸屬鄭州市。
息媯:河南淮陽人。息媯的丈夫是息侯,但息媯是在陳國出生、成長的,因此不能說息媯是河南息縣人。淮陽縣現(xiàn)在隸屬周口市。
西施:浙江諸暨人。諸暨市現(xiàn)在隸屬紹興市。
趙姬:河北邯鄲人。趙姬出身于邯鄲富商的家庭,家道中落后她做了歌姬,并先后成為巨商呂不韋的愛妾和秦莊襄王嬴子楚的王后。趙姬是秦始皇嬴政的生母。
虞妙弋:虞妙弋就是項羽的愛妃虞姬,江蘇沭陽人。虞妙弋的祖上是浙江紹興塔石村人,但虞妙弋是在沭陽出生、成長的,因此說她是江蘇沭陽人。沭陽縣現(xiàn)在隸屬宿遷市。
呂雉:呂雉是漢高祖劉邦的皇后,山東單縣人。單縣現(xiàn)在隸屬菏澤市。
竇猗房:竇猗房是漢文帝劉恒的皇后,河北武邑人。武邑縣現(xiàn)在隸屬衡水市。
王娡:王娡是漢景帝劉啟的皇后,陜西興平人。興平市現(xiàn)在隸屬咸陽市。
衛(wèi)子夫:衛(wèi)子夫是漢武帝劉徹的皇后,山西臨汾人。衛(wèi)子夫是西漢名將衛(wèi)青的姐姐,初為平陽公主家的歌女,漢武帝廢黜皇后陳阿嬌后立衛(wèi)子夫為后,晚年因誣蠱之禍所牽連而自殺。
李妍:李妍是漢武帝劉徹的寵妃,河北定州人。李妍是西漢著名音樂家李延年的妹妹,進宮后令漢武帝迷戀得如醉如癡。定州市現(xiàn)在隸屬保定市。
趙鉤弋:河北河間人。據(jù)記載漢武帝在巡狩期間路過河間,有善于星相學的專家說,這里的天空祥云籠罩,一定有奇女子。于是漢武帝緊急派遣使者按照祥云的位置尋找這位奇女子,真的就找到了。把這個奇女子帶到漢武帝面前一看,原來這個容貌極其美麗的女子是個殘疾人,兩只手都緊握拳頭打不開。漢武帝親自出手掰這美女的拳頭,奇跡出現(xiàn)了,那美女無人能打開的拳頭伸開了。既然是仙苑奇葩,漢武帝自然是神魂顛倒,不假思索就把她帶回長安,并得到寵幸,這位美女就是趙鉤弋。河間市現(xiàn)在隸屬滄州市。
卓文君:四川邛崍人。邛崍市現(xiàn)在隸屬成都市。
上官小妹:上官小妹是漢昭帝劉弗陵的皇后,甘肅天水人。上官小妹年僅15歲就成了太后,她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太后。
許平君:許平君是漢宣帝劉詢的皇后,山東金鄉(xiāng)人。金鄉(xiāng)縣現(xiàn)在隸屬濟寧市。
王政君:王政君是漢元帝劉奭的皇后,河北正定人。正定縣現(xiàn)在隸屬石家莊市。
王昭君:湖北秭歸人。秭歸縣現(xiàn)在隸屬宜昌市。
趙飛燕、趙合德(趙飛燕本名趙宜主):兩人均是江蘇蘇州人。趙飛燕、趙合德的母親是西漢江都王的女兒,嫁給了中尉趙曼,卻暗中與舍人馮萬金私通而生下二女,趙曼病逝后母女三人相依為命,趙氏姐妹從此也備嘗艱辛,從姑蘇一直流落到京城長安。趙氏姐妹被漢成帝劉驁看中而入宮,姐妹兩人深受寵愛,不久漢成帝又廢黜皇后許夸立趙飛燕為后。
陰麗華:陰麗華是漢光武帝劉秀的皇后,河南新野人。新野縣現(xiàn)在隸屬南陽市。
鄧綏:鄧綏是漢和帝劉肇的皇后,河南新野人。
班昭:陜西咸陽人。
閻姬:閻姬是漢安帝劉祜的皇后,河南滎陽人。滎陽市現(xiàn)在隸屬鄭州市。
梁妠:梁妠是漢順帝劉保的皇后,甘肅平?jīng)鋈恕?
何蓮:何蓮是漢靈帝劉宏的皇后,河南南陽人。何蓮出身于屠戶家庭,因貌美而入宮成為皇后,漢靈帝死后何蓮臨朝稱制,其兄何進想依靠豪強董卓消滅宦官勢力,結(jié)果宦官先發(fā)制人,殺死何進,董卓攻入洛陽后又殺死何蓮,東漢遂進入群雄割據(jù)狀態(tài)。
蔡文姬:東漢末文學家蔡邕之女,河南杞縣人。杞縣現(xiàn)在隸屬開封市。
貂嬋:據(jù)考證貂嬋本名叫任紅昌,山西忻州人。曾經(jīng)也流傳貂嬋是陜西米脂人,但現(xiàn)在多數(shù)學者認為貂嬋應(yīng)該是山西忻州人。
甄洛:河北無極人。無極縣現(xiàn)在隸屬石家莊市。
郭女王:據(jù)考證郭女王大名叫郭照,她是魏文帝曹丕的皇后,河北廣宗人。廣宗縣現(xiàn)在隸屬邢臺市。
薛夜來(薛夜來本名薛靈蕓):河北正定人。正定縣現(xiàn)在隸屬石家莊市。
孫仁獻(戲曲中稱孫尚香):浙江富陽人。富陽市現(xiàn)在隸屬杭州市。
楊艷、楊芷:楊艷、楊芷是晉武帝司馬炎的皇后,兩人均是陜西華陰人。華陰市現(xiàn)在隸屬渭南市。
梁綠珠:梁綠珠是西晉大富豪石崇的寵姬,廣西博白人。石崇在朝中失勢后,趙王司馬倫的手下孫秀暗慕梁綠珠,并向石崇索取,遭到了石崇的拒絕,孫秀遂向司馬倫進讒言誅殺石崇,石崇臨死前對梁綠珠嘆息道:“我因你而獲罪”,梁綠珠也墜樓自盡。博白縣現(xiàn)在隸屬玉林市。
羊獻容:山東費縣人。羊獻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兩度皇后,她是個美麗善良的女人,先是做了晉惠帝司馬衷的皇后,西晉滅亡后她被匈奴貴族劉曜所得,又成為前趙國的皇后。費縣現(xiàn)在隸屬臨沂市。
褚蒜子:褚蒜子是晉康帝司馬岳的皇后,河南禹州人。褚蒜子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三次臨朝聽政的太后。禹州市現(xiàn)在隸屬許昌市。
鮑令暉:鮑令暉是南朝詩人鮑照之妹,山東郯城人。郯城縣現(xiàn)在隸屬臨沂市。
馮潤、馮清:馮潤、馮清是魏孝文帝元宏的皇后,兩人均是河北冀州人。冀州市現(xiàn)在隸屬衡水市。
胡仙真(歷史上稱為胡充華):甘肅鎮(zhèn)原人。胡仙真即史書上的胡充華,充華為妃嬪封號并非人名。胡仙真是北魏司徒胡國珍的女兒,她在魏宣武帝死后臨朝稱制,她揮霍無度,寵愛男色鄭儼,最終導(dǎo)致北魏六鎮(zhèn)起義。鎮(zhèn)原縣現(xiàn)在隸屬慶陽市。
徐昭佩:山東郯城人。徐昭佩是梁朝大將徐緄的女兒,她就是典故“徐娘半老風韻猶存”的女主角。
張麗華:張麗華是陳后主陳叔寶的寵妃,江蘇南京人。
冼阿莫:廣東陽江人。小說中稱冼夫人為冼英,現(xiàn)在歷史學家已經(jīng)考證出冼夫人叫冼阿莫。
獨孤伽羅:獨孤伽羅是隋文帝楊堅的皇后,河南洛陽人。獨孤伽羅的父親獨孤信是中國歷史上十大美男之一。
蕭美娘:蕭美娘是隋煬帝楊廣的皇后,湖北荊州人。蕭美娘是后梁明帝蕭巋的女兒,雖然蕭氏家族祖上是江蘇常州人,但蕭美娘是在荊州出生、成長的。
唐朝之后的美女:
長孫無垢:長孫無垢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河南洛陽人。
武則天(武則天小名武媚娘):四川廣元人。武則天的父親武士獲雖然是山西文水人,但武則天是在廣元出生、成長的,因此說武則天是四川廣元人。
陳碩真:浙江建德人。建德市現(xiàn)在隸屬杭州市。
上官婉兒:河南三門峽人。
韋香兒:韋香兒是唐中宗李顯的皇后,陜西西安人。
楊玉環(huán):四川成都人。楊玉環(huán)的祖上雖然是山西芮城人,但楊玉環(huán)是在成都出生、成長的,因此說楊玉環(huán)是四川成都人。
江采蘋:江采蘋是唐明皇李隆基的寵妃,福建莆田人。
薛濤:陜西西安人。薛濤幼年隨父薛鄭寓居成都,**歲能詩,父死家貧遂墮入樂籍,脫樂籍后終身未嫁。
關(guān)盼盼:江蘇徐州人。關(guān)盼盼就是“佳人魂斷燕子樓”的女主角。
魚玄機(魚玄機本名魚幼薇):陜西西安人。
花見羞:花見羞是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寵妃,陜西彬縣人。花見羞本姓王,其真名歷史上沒有記載,她被譽為五代第一美女。彬縣現(xiàn)在隸屬咸陽市。
陳金鳳:陳金鳳是閩國王延鈞的皇后,福建福清人。陳金鳳是一個私生子,她父親是當時的福建觀察使陳巖,陳巖有斷袖之癖,寵愛男色侯倫,陳金鳳即為侯倫與陳巖妻子陸氏所生。陳金鳳玉肌滑膚,成為了閩國國王王延鈞的皇后,并獨攬朝政。后來王昶和李春燕發(fā)動兵變,將陳金鳳和王延鈞殺死。福清市現(xiàn)在隸屬福州市。
李春燕:李春燕是閩國王昶的皇后,福建福州人。李春燕家住福州郊外森林中,王昶在一次游獵迷路時與李春燕相遇,后來李春燕幫助王昶奪取了皇位。
金飛山:金飛山是前蜀國王宗衍的皇后,四川成都人。
周娥皇、周女英:周娥皇、周女英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皇后,兩人均是浙江杭州人。
林默:林默被后世尊稱為媽祖天后,福建莆田人。林默出生于莆田湄洲島上,相傳她貌美、深通巫術(shù),時常出海解救落難的人。
劉娥:劉娥是宋真宗趙恒的皇后,山西太原人。
高滔滔:高滔滔是宋英宗趙曙的皇后,安徽蒙城人。蒙城縣現(xiàn)在隸屬亳州市。
李師師:河南開封人。
李清照:山東濟南人。
吳芍芬:吳芍芬是宋高宗趙構(gòu)的皇后,河南開封人。吳芍芬歷經(jīng)高、孝、光、寧四朝,在后位(含太后)長達55年,是中國歷史上在后位時間最長的皇后。
梁紅玉:江蘇淮安人。梁紅玉因戰(zhàn)亂流離潤州為妓,遭人虐待,為韓世忠所救。梁紅玉感其恩義,以身相許,梁紅玉擊鼓退金兵的故事至今仍為人們所傳誦。
李鳳娘:李鳳娘是宋光宗趙敦的皇后,河南安陽人。
楊桂枝:楊桂枝是宋寧宗趙擴的皇后,浙江淳安人。淳安縣現(xiàn)在隸屬杭州市。
謝道清:謝道清是宋理宗趙昀的皇后,浙江天臺人。天臺縣現(xiàn)在隸屬臺州市。
楊妙真:山東青州人。青州市現(xiàn)在隸屬濰坊市。
馬秀英:馬秀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后,安徽宿州人。
錢錦鸞:錢錦鸞是明英宗朱祁鎮(zhèn)的皇后,江蘇連云港人。
萬貞兒:萬貞兒是明憲宗朱見深的寵妃,山東諸城人。明憲宗與萬貴妃“少夫老妻擅寵而終”之事堪稱中國皇家歷史上的奇跡。諸城市現(xiàn)在隸屬濰坊市。
王滿堂:河北霸州人。王滿堂就是著名的“浣衣皇后”,她是霸州有名的美人,被山匪段長所得成為壓寨夫人,明武宗朱厚照發(fā)兵消滅段長后又將王滿堂掠至宮中,王滿堂因是罪犯之妻遂投入浣衣局,明武宗偶然發(fā)現(xiàn)了王滿堂的美貌,非常寵幸她。霸州市現(xiàn)在隸屬廊坊市。
周玉鳳:周玉鳳是明崇禎帝朱由檢的皇后,北京大興人。雖然周玉鳳的祖籍是江蘇蘇州,但周玉鳳是在北京大興出生、成長的
貂禪
元代雜曲《連環(huán)計》,雜曲中說她本名任紅昌,是任昂女兒,在宮中專管貂蟬冠因此又叫貂蟬。實際歷史上只有王允利用一宮女挑撥呂布和董卓關(guān)系,貂蟬的故事是人們根據(jù)這個改編的,但既然能把二人撩撥得神魂顛倒,可見這宮女的確長的不一般。
貂蟬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見東漢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縱,於月下焚香禱告上天,愿為主人擔憂。王允眼看董卓將篡奪東漢王朝,設(shè)下連環(huán)計。王允先把貂蟬暗地里許給呂布,再明把貂蟬獻給董卓。呂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為了拉攏呂布,董卓收呂布為義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從此以后,貂蟬周旋於此二人之間,送呂布於秋波,報董卓於嫵媚。。
呂布自董卓收貂蟬入府為姬之后,心懷不滿。一日,呂布乘董卓上朝時,入董卓府探貂蟬,并邀鳳儀亭相會,貂蟬見呂布,假意哭訴被董卓霸占之苦,呂布憤怒。這時董卓回府撞見,怒而搶過呂布的方天畫戟,直刺呂布,呂布飛身逃走,從此兩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說服呂布,鏟除了董卓。
貂蟬是這部以男性為人物主體的《三國》之中,出場的少數(shù)幾位女子中最為光彩奪目的女性形象。可以這樣說,正是由于貂蟬的出現(xiàn),才有了王司徒巧施連環(huán)計的佳話,才有了呂奉先大鬧鳳儀亭的風波,才有了兇橫無忌權(quán)傾一時的董卓宮門前的被戮,才有了兒女情長武功蓋世呂布的門樓上的殞命。貂蟬形象存在的意義就在于,在這個清一色男人爭霸的世界里,成功地顯示出了一個絕色女子的膽量與智慧,正是這種非凡膽量的展示與高度智慧的運用,加速了漢末軍閥戰(zhàn)亂時代的結(jié)束,促成了一代雄才曹操、劉備、孫權(quán)等人的崛起,從而使已經(jīng)風雨飄搖的漢室江山得以繼續(xù)延續(xù)。
然而,自從呂布白門樓殞命之后,這位膽色俱佳的奇女子便就此不見了蹤跡。是隨失敗的呂布同赴了九泉?還是被勝利的曹操擄回了許昌?這個疑問從群雄爭霸開始一直到歸晉統(tǒng)一也沒有解開,是作者無意間忽略了這樣一個重要的人物,還是出于某種考慮有意識地避開不談?我們無從考證。筆者不甘于就這樣讓一位令人敬慕的奇女子從此無跡可尋,于是參考翻閱了大量社會上流傳的稗官小說、野史評話,終于尋找到了有關(guān)貂蟬身世、結(jié)局的一點蛛絲馬跡,在此記錄下列,權(quán)作對自己好奇心的一種交待。
關(guān)于貂蟬的出身,有野史這樣交待:其人本姓霍,無名,山西人,與名將關(guān)羽為同鄉(xiāng)。自幼人才出眾,聰敏過人,因而被選入漢宮,任管理宮中頭飾、冠冕的女官,故稱‘貂蟬’官。因遭十常侍之亂,避難出宮,為司徒王允收留并認為義女,方才成就了離間董卓、呂布父子的壯舉。關(guān)于貂蟬的結(jié)局,有評話這樣敘述:呂布死后,貂蟬被曹操帶回許昌,作為侍女留在丞相府中,關(guān)羽屯土山約三事暫時降曹之后,曹操為了籠絡(luò)關(guān)羽之心,特賜美女十人,貂蟬便是其中一位,當關(guān)羽聽到貂蟬報出姓名之后,感其膽識,撩髯稱了一聲“好”之后,閉目不言揮手令去,貂蟬聽后,明白關(guān)羽全其名節(jié)之意,回房后遂自盡而亡。
四大美女是?
匈奴入朝,求美人為閼氏,于是上案圖以昭君行。及去召見,貌為后宮第一,善應(yīng)對,舉止閑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于外國,故不復(fù)更人。乃窮按事,畫工皆棄市,籍其家資皆巨萬。畫工有杜陵毛延壽,為人形,丑好老少必得其真...同日棄市。”�� 在各種傳說中,也有說在和親前毛延壽索賄陷害事即已敗露,...
國代四大美女都是哪里人,要詳細的個人簡介。
編輯本段四大美人的缺陷與彌補 楊貴妃狐臭,發(fā)明了花瓣浴 西施腳大,發(fā)明了長裙 王昭君削肩,發(fā)明了披肩 貂蟬耳朵小,發(fā)明了大耳環(huán) 西施是大腳,楊玉環(huán)有狐臭,王昭君是斜肩膀,貂蟬耳朵小。 中國古代四大古典美女西施、貂蟬、王昭君與楊玉環(huán),都不是完人,都有缺點,都是通過取長補短之后才傳芳名于后世的。 西施是大腳...
求中國古今歷史上全部的名妓以及她們的風流韻事?
李師師只有美名而無才名、陳圓圓怕是借了“沖冠一怒為紅顏”、柳如是僅僅是南北朝亂世名妓、蘇小小雖傳才貌雙全,一時無倆但卻沒有什么大事可入史冊。董小宛一代名女,詩歌雙絕;梁紅玉隨夫從良,成為抗金巾幗,這兩人都不能算做妓女的行列。至于唐時名妓薛濤,曾制薛濤箋,一時名士得箋為幸。唐時另一妓魚玄機...
四大美女都是誰?
“閉月、羞花、沉魚、落雁”是由精彩故事組成的歷史典故。“閉月”,是述說貂蟬拜月的故事。“羞花”,談的是楊貴妃觀花時的故事。“沉魚”,講的是西施浣紗時的故事。“落雁”,指的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西施,名夷光,春秋時期越國人,出生于浙江諸暨苧蘿山村。西施是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又稱西子...
四大美人分別是哪個朝代的
四大美人分別是西漢、東漢末年、春秋時期、唐朝的。1、王昭君(約公元前54年—公元前19年),名嬙,字昭君(一說昭君非表字),乳名皓月,西漢南郡秭歸(今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人,與貂蟬、西施、楊玉環(huán)并稱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成語中沉魚落雁、畫工棄市記載她的...
筒子們,請問哪個朝代美女最多啊?
漢代:戚夫人(因美貌被呂雉砍掉手腳的那一位)李夫人(傾國又傾城的那一位)陳皇后(阿嬌,進屋藏嬌的由來)衛(wèi)子夫(衛(wèi)青的姐姐,從女奴到皇后的女人,應(yīng)該是很美的)卓文君(司馬相如拐跑的女子,想必也是大美人)趙飛燕(環(huán)肥燕瘦,相傳可以被鳳刮起來的女子)趙合德(飛燕的妹妹,據(jù)傳比姐姐更美)...
昭和美女圖鑒大賞:怪不得“昭和顏”又火了!
工藤靜香則被稱為“昭和一代女神”,她的形象深深烙印在了《名偵探柯南》的毛利蘭角色上。天海佑希被譽為“女王”和日本版“東方不敗”,她的嚴厲與氣場讓人印象深刻。井酒法子曾是日本甜妹代表,但吸毒丑聞對其造成影響。田中裕子和八千草熏則是古典美人的典范,而巖下志麻的多元風格和藥師丸博子...
中國四大美人簡介
誰能全部詳細的告訴我中國四大美人簡介她們的曲折路程... 誰能全部詳細的告訴我 中國四大美人簡介 ...因而“沉魚落雁”中的“落雁”由此得名。閉月傳說貂蟬在花園中拜月時,有云彩遮住月光,被王允看到。...西施與楊貴妃、王昭君、貂嬋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字.“沉魚”,講的是...
西施為何成了美女的代名詞?西施的一生是什么樣的?
關(guān)于西施的一生,有人說她是“美人計”的誘餌,有人說她是春秋時期進入?yún)菄摹案呒壣殚g諜”,有人說她是“克格勃”,甚至有人說她是“婦女絕望”的禍根。但我認為西施是一個擔心國家和人民的女人。她有超凡的智慧和純樸。美是真的,美是善,美在本質(zhì)上是神和靈。要從更深層次揭示西施的悲劇命運...
古代妃子的稱呼,怎么說呢,我寫小說是架空,沒有特定的朝代,除了皇上和皇 ...
剛?cè)雽m的叫美人、才人、采女皆可。比皇后小一級別的一般叫貴妃,架空的話,皇妃、宮妃、帝妃,怎么順怎么來。自稱自然是臣妾、本宮,有時用本名,看場合。比宮女高一級,可以用女官稱呼。行文要精細的話,肯定要根據(jù)職務(wù)有特稱,看你寫文的需要編,例如司筵、司樂、司儀、司飾、司醫(yī)、司制等等。
相關(guān)評說:
蘭州市優(yōu)化: ______ 四大美女是指中國古代的貂蟬,西施,王昭君和楊貴妃.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盡雁之容”.“閉月”,是述說貂嬋拜月的故事.“羞花”,說的是楊貴妃觀花時的故事.“沉魚”,講的是西施浣沙時的故事.“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后來人們用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來形容女子的美麗.
蘭州市優(yōu)化: ______ 1妖姬:蘇妲己 2烽火戲諸侯:褒姒 3四大美女之首:西施 4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離:卓文君 5出使西域:王昭君 6亂后宮:趙飛燕 7三國第一美女:貂蟬 8有她所以陳國被滅了:楊麗華 9香消玉殞,恨水東逝:楊玉環(huán) 10漢朝第一:竇氏(竇漪房) 11衛(wèi)子夫 12王政君 13蔡文姬 14大喬 15小喬 16甄姬 等等
蘭州市優(yōu)化: ______ 西施、王昭君、楊玉環(huán)、趙飛燕、李師師等 你好,本題已解答,如果滿意,請點右上角“采納答案”.
蘭州市優(yōu)化: ______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不知道嗎? 西施 王昭君 貂蟬 楊玉環(huán) 至于事跡,你還是看看歷史書吧,或是在百度上查一查
蘭州市優(yōu)化: ______ 四大美女 :西施 王昭君 貂蟬 楊玉環(huán)
蘭州市優(yōu)化: ______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目錄王昭君 貂蟬 西施 楊玉環(huán) 相關(guān)典故 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蟬、王昭君、楊玉環(huán) 中國的四大美女究竟誰排第一,本來已有定論,不過那是古代的排法.西施居首,王昭君次之,貂蟬再次,楊玉環(huán)為末.其中西施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盡雁之容”.“閉月、羞花、沉魚、落雁”是一個個精彩故事組成的歷史典故.“閉月”,是述說貂蟬拜月的故事.“羞花”,說的是楊貴妃觀花時的故事.“沉魚”,講的是西施浣沙時的故事.“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相關(guān)典故 貂蟬拜月 昭君出塞 貴妃醉酒 西施浣紗 沉魚 落雁 閉月 羞花
蘭州市優(yōu)化: ______ 中國古代十大名妓自古美人如名將 不許人間見白頭 綠珠 傾城名花 薄命紅顏 錢塘名妓 蘇小小 蕙心蘭質(zhì) 旖旎才情 巴蜀女詩人 薛濤 才貌雙全 傳奇一生 北宋名妓 李師師 才情斗八高 膽識過須眉 秦淮八艷之首 柳如是 沖冠一怒為紅顏 爭得娥眉匹馬還 陳圓圓 空谷幽蘭 艷冠群芳 傳奇才女 董小宛 亂世名姬 柔腸俠骨 李香君 傾倒西東方的清末名妓-賽金花 不信美人終薄命 自古俠女出英雄 民國俠妓 小鳳仙
蘭州市優(yōu)化: ______ 古代的四大美女分別為:西施【春秋】、王昭君【漢】、貂蟬【三國】、楊貴妃【唐】.
蘭州市優(yōu)化: ______ 中國的四大美女 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蟬、王昭君、楊玉環(huán) 中國的四大美女究竟誰排第一,本來已有定論,不過那是古代的排法.西施居首,王昭君次之,貂蟬再次,楊玉環(huán)為末.其中西施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盡雁之容”.“閉月、羞花、沉魚、落雁”是一個個精彩故事組成的歷史典故.“閉月”,是述說貂蟬拜月的故事.“羞花”,說的是楊貴妃觀花時的故事.“沉魚”,講的是西施浣沙時的故事.“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