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冊語文常考的課外文言文
1. 初一上冊語文課外文言文常考的,普遍的
我就是初一的 告訴你哦 《驅(qū)蚊》 《畫蛇添足》《自護其短》《郁離子·步數(shù)》《西湖二》《以羊易牛》《詠雪》《陳太丘與友期》《智子疑鄰》《塞翁失馬》都會考的.多看多讀.自己就會翻譯了!
驅(qū)蚊
一道士自夸法術(shù)高強,撇得好驅(qū)蚊符。或請得以貼室中,
至夜蚊蟲愈多。往咎道士,道士曰:"吾試往觀之。"見所貼符
曰:"原來用得不如法耳。"問:"如何用法?"曰:"每夜趕好
蚊蟲,須貼在帳子里面。"
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shù)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余。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我能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取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亡其酒。 幫你到這吧
2. 初一考試常出的課外文言文有哪些
殺騾乘雞
原文 有客至,主人具蔬菜,客不悅。主人謝曰:“家貧市遠,不能得肉耳。”
客曰:“請殺我所乘之騾而食之。”
主人曰:“君何以歸?”
客指階前之雞曰:“我借君之雞乘之而歸。”
譯文 有客人來訪,主人只準備了蔬菜招待客人,客人很不高興。主人道歉說:“因為家里沒錢集市又遠,所以沒有肉招待您。”
客人回答:“那么請把我騎來的騾子殺掉吃吧。”
主人說:“那您怎么回去呢?”
客人指著臺階前的雞說:“我借您家的雞騎著回家。”
注釋 (1) 具蔬菜:備辦蔬菜一類菜肴。具:備辦。
(2)謝:道歉。
(3)耳:虛詞,語氣詞,有“而已”、“罷了”的意思。
(4)君何以歸:是一倒裝句,正常的語序應(yīng)是“君以何歸”,意思是“那您怎么回去呢?”
(5) 君:對人的尊稱。
(6)食之:吃掉
(7)客不悅:客人很不高興
斷句:
有客至/主人具蔬菜/客不悅。
感悟 80個字,就將一個吝嗇愚呆的主人和損人不見于外的客人刻畫得惟妙惟肖。這個故事,表面上是在諷刺主人慳吝,而且愚呆──被人損了,還傻傻地表示關(guān)懷。但客人也是,難道非得“具雞黍”才顯出主人的熱情?想吃肉,又不明說,還拐著彎地給主人家挑刺──是不是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口舌之欲呢?不過,話說回來,若是請客,省點了就省點,自己不吃虧,挨點損就罷了。但要是“撿芝麻丟西瓜”,在生死存亡的時刻,還舍不得往外拿,就不見得有好結(jié)果了。
本文不但諷刺了主人(慳吝)的性格特點,而且還諷刺了客人的挑剔和尖刻,讀來令人忍俊不禁。
3. 初一語文常考文言文
(一)《童趣》一、詞語積累(一) 常規(guī)詞語 [余]我. [童稚(zhì)]幼小.稚,幼小. [秋毫]秋天鳥類新生出的纖細羽毛.比喻最細微的事物.毫,細毛. [故]所以. [物外]超出事物本身. [私]暗自,暗暗的. [擬作]比作.擬,比,比擬. [向]接近. [昂首]抬頭.昂,抬. [項]頸,脖頸. [素帳]未染色的帳子. [徐]慢慢地. [觀]看,觀賞. [果]果真. [唳(lì)]鳥鳴. [怡(yí)然]安適、愉快的樣子. [定神]使精神安定. [以……為……]把……當作……. [礫(lì)]碎石、碎瓦. [壑(hè)]坑谷、深溝. [神游]游覽于假想境界中,愉快而滿足. [興]興趣. [蓋]有“原來”的意思. [為(wèi)]被. [方]正. [鞭]用鞭子打. [數(shù)十]幾十. [驅(qū)]趕,驅(qū)逐.(二) 通假字 [強]通“僵”,僵硬的意思.(三)成語 [明察秋毫]明,視力.察,看清.本來形容目光敏銳,連最微小的東西也看得清.后形容人洞察事理. [怡然自得]形容安適、愉快而滿足的樣子.[怡然稱快]形容內(nèi)心十分快意. [龐然大物]外表上龐大的東西.[夏蚊成雷]夏天蚊子的聲音像雷聲一樣,形容蚊子很多. 二、文學常識 本文選自《浮生六記·閑情記趣》.作者沈復,清代文學家.三、整體把握 本文圍繞“物外之趣”記敘了童年時的幾件趣事:一是把蚊子成雷當作“群鶴舞于空中”、“鶴唳云端”;二是將叢草、蟲蟻、土礫分別當成樹林、野獸、丘壑,神游其中;三是觀蟲時驅(qū)趕癩蝦蟆.首段先點明主旨“物外之趣”,二、三、四段記事分述.作者以“物外之趣”統(tǒng)攝幾件事,意在說明他年幼時已經(jīng)有了自發(fā)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四、閱讀探究 1. 從第一段來看,小時的我有怎樣的本領(lǐng)、習慣和收獲? 本領(lǐng):張目對日,明察秋毫.習慣: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收獲:時有物外之趣.2. 體現(xiàn)全文中心的詞語是什么?物外之趣. 3. 圍繞“物外之趣”寫了哪幾件事? 一將蚊子擬作白鶴之趣. 二 神游叢草、土礫、蟲蟻構(gòu)成的幻境之趣. 三 觀蟲斗、驅(qū)癩蝦蟆之趣. 4. 表現(xiàn)作者心情的詞語有哪些?有怎樣的作用?詞語:“怡然稱快”、“怡然自得”、“神游”、“呀然”等.作用:形象真實地反映了兒童觀物時的心理,表現(xiàn)了“物外之趣”,使讀者如身臨其境. 5. 推測作者將癩蝦蟆“驅(qū)之別院”的目的.可能為“二蟲”復仇,主要原因是它破壞了自己的審美情趣. 6. 第四段表現(xiàn)作者“童稚”的語句是什么? 神定,捉蝦蟆,鞭數(shù)十,驅(qū)之別院. 7. 作者獲得“物外之趣”的基礎(chǔ)和關(guān)鍵是什么? 基礎(chǔ):細致的觀察.關(guān)鍵:豐富的想像. 8. 從文中可以看出“物外之趣”是怎樣得來的? ① 有強烈的好奇心.②有細致的觀察力.③有豐富的想像力.五、遷移運用 1. 學了本文,你得到什么啟示? ① 要熱愛動物、熱愛自然,與大自然中的生命和睦相處. ② 獲得美好的體驗要有強烈的好奇心、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像力. ③ 要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懷有一顆童心,做一個有情趣的人.2. 你的童年也一定有“物外之趣”的美好體驗,寫下來,與大家分享. (如:觀察螞蟻搬家,把它們想像成支援前線的“大軍”;看到漫天飄舞的雪花,把它當作天女散花;自己筑小塘壩堵住水源,而后打開塘壩,把它想象成黃河決堤;自己“過家家”時,拿松針當韭菜、拿手帕當被褥、拿布娃娃當孩子、拿小盒子當房屋,手動著,嘴說著,陶醉其中,其樂無窮.……)3. 生活中,你怎樣做一個有情趣的人?心胸開闊,不為生活所累;遇事想得開,利用想像把困難和挫折當成朋友的善意玩笑;把自己遇到的好事和壞事都當成生活對自己的恩賜等.4. 閱讀下列古詩,談?wù)勥@首詩包含的情趣. 古朗月行李白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兒童善于觀察,對事物懷有強烈的好奇心,又有豐富的想像力.他們在玩味、想像的美好的體驗中得到心理的滿足,獲得了審美情趣.翻譯: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時候,能睜大眼睛直視太陽,視力好極了,每遇見細小的東西,一定要仔細觀察它的紋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脫事物本身的樂趣.夏夜里,蚊群發(fā)出雷鳴似的叫聲,我心里把它們比作群鶴在空中飛舞,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現(xiàn)了千百只白鶴;抬頭看著它們,連脖子也變得僵硬了.我又留幾只蚊子在白色帳子里,慢慢地用煙噴它們,使它們沖著煙邊飛邊叫,構(gòu)成一幅青云白鶴圖,果真像鶴群在青云邊上發(fā)出叫聲一樣,這使我感到高興極了.我常在土墻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臺上雜草叢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臺子一般高,把叢草當成樹林,把蟲子、蚊子當成野獸,把土塊凸出部分當成丘陵,低陷部分當成山溝,我便憑著假想在這個境界中游覽,愉快而又滿足.有一天,我看見兩只小蟲在草間相斗,(便蹲下來)觀察,興味正濃厚,忽然有個極大極大的獸拔山倒樹而來,原來是一只癩蝦蟆,舌頭一吐,兩只小蟲全被它吃掉.我那時年紀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聲驚叫起來.待到神智恢復,捉住癩蝦蟆,抽了它幾十鞭子,把它趕到別的院子去.(二)《〈論語〉十則》一、詞語積累(一)常規(guī)詞語[子]先生,指孔子. [時習]時常地復習.時,時常(又:按一定時間).習,溫習、復習、實習. [朋]同門,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亦]也. [自]從. [(不)知](不)了解.[慍(yùn)]生氣,發(fā)怒. [君子]指高尚的人. [吾]我. [日]每天. [三省(xǐng)]多次進行自我檢查、反省.三,泛。
高一文言文課外淺易短文閱讀系列訓練
3. 高中文言文訓練55篇翻譯 2007文言文翻譯 暑假作業(yè) 1.蕭穎士傲物自侮 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蕭穎士考中進士。 自恃才華,傲慢無比。經(jīng)常攜著一壺酒到野外去喝。 偶然在一處休息,自己喝酒吟詩。正趕上暴雨狂風。 有一位穿紫衣的老人領(lǐng)著一個小孩在同一處避雨。蕭穎士見老人散漫的樣子,口出不遜。 很快雨停...
求10篇初中課外文言文
初中課外文言文閱讀(四)浦口區(qū)橋林中學語文組一、《屈而不信》①孟子曰:“今有無名之指屈而不能信②,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則不遠秦、楚之路③,為指之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則知惡④之;心不若人,則不知惡,此之謂⑤不知類⑥也。”注釋:①選自《孟子?告子上》。②信:同“伸”。③不遠秦、...
初中語文易考文言文
初中語文易考文言文 我來答 1個回答 #熱議# 柿子脫澀方法有哪些?優(yōu)點教育17 2022-11-05 · TA獲得超過2592個贊 知道大有可為答主 回答量:183 采納率:100% 幫助的人:41.2萬 我也去答題訪問個人頁 關(guān)注 展開全部 1. 初中語文常考的課外文言文有哪些 《童趣》、《論語十則》、《世說新...
適合一年級看的文言文
我建議小學一年級左右正是孩子記憶力最好的時候,這個時候可以讓他多了解中國古代經(jīng)典中的故事就很不錯,不一定要求他背誦什么文言文,就是讓他當故事一樣了解...4. 一年級適合看的數(shù)學語文課外書有哪些 一年級數(shù)學繪本推薦書目 1、《過去的人們是怎么數(shù)數(shù)的呢?》【數(shù)數(shù)的歷史】 2、《世界上最帥的豬》【多種...
小學語文課外文言文閱讀題
(1)與家犬雜畜( ) (2)將寐( )(3)將嚙其喉( ) (4)此人何取而自貽患耶( )11.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4分)譯文:12.這段文字寫出了狼的什么特征?作者對狼持怎樣的態(tài)度?(6分)五、閱讀下文,回答問題。(14分)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隨叔父洪仲入魏,尋復南奔。
初中常考課外文言文
1個回答 #話題# 冬至為何分「人冬」和「鬼冬」?順心還婉順的君子蘭5882 2022-10-14 · TA獲得超過1547個贊 知道小有建樹答主 回答量:133 采納率:100% 幫助的人:33.4萬 我也去答題訪問個人頁 關(guān)注 展開全部 1. 初中語文常考的課外文言文有哪些 《童趣》、《論語十則》、《世說新語兩則》(...
中小學重點文言文分類
綜上所述,文言文翻譯,只要平時努力,并注意以上四點,加以靈活掌握,要翻譯正確是不難的。 文言文翻譯得分點把握技巧 2005年語文考試大綱將“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列入了高考考試范圍,對這一知識點的考查,最大的可能是在翻譯題中體現(xiàn),因此,如何做好文言文。 4. 語文版初中重點文言文有哪些 人教版初中語文...
古詩文言文文言文
7. 人教版初中語文古詩文言文大全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文言文翻譯全集第一單元 5、童趣(沈復) 第二單元 10、《論語》十則 第三單元 15、古代詩歌五首 觀滄海(曹操) 次北固山下(王灣) 錢塘湖春行(白居易) 西江月(辛棄疾) 天凈沙·秋思(馬致遠)第四單元 20、*山市(蒲松齡) 第五單元 25、《世說新語》兩則 詠雪...
小學語文必考的183個文言實虛詞,附詞義+例句+出處!高分秘籍!
下面就是一期有關(guān)于 小學語文常用必考的183個文言文實詞虛詞必背匯總表,總共26頁。里面包括150個文言文必背實詞,6個文言文常用虛詞以及27個文言文常考通假字。每個例詞都附帶其本字和詞義,例句以及它的課文出處。 詳情如下:如何打印剩余部分文章?領(lǐng)|公|哈 取 |眾|熊 到 |號|宋 ...
高中文言文那些考的最多
1. 求中考中語文出現(xiàn)最多的,最重要的,最有可能考的古詩,文言文 盼望對你有幫助,有用請采取。 中考基本上都會比平常簡單的,個別都是抓基本,再拼細心,假如你大題做不下來就直接放掉,不過前面一兩步都很簡單的,多留時光去檢查,個人認為語文初三兩本書中文言文最重要,不過基本上到時語文都是考課外的,你要記住...
相關(guān)評說:
黎平縣滾齒: ______ 1.《夢溪筆談》2.《天工開物》3.《聊齋志異》(以上均為文言版,我就考到了)
黎平縣滾齒: ______ 《論語十則》
黎平縣滾齒: ______ 原文《木蘭詩》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
黎平縣滾齒: ______ 像童稚記趣 與朱元思書 論語十則 課文濟南的冬天 還有課外的例如高爾基的童年
黎平縣滾齒: ______ 通假字例如.第十五課出現(xiàn)的.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說通悅.愉快的意思.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zhì)也. 知通智.聰明的意思. 女通汝.人稱代詞你的意思 這些我們期中都有考到.
黎平縣滾齒: ______[答案] 一、楚人學舟 楚①人有習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師之是聽.于是小試洲渚之間,所向莫不如意,遂以為盡操舟之術(shù).... 二、魯人徙越 讀下列這則文言文,回答14~16題(6分) 魯人身善織屨①,妻善織縞②,而欲徙于越.或謂之曰:“子必...
黎平縣滾齒: ______ 出師表、岳陽樓記、課后古詩、小石潭記…
黎平縣滾齒: ______[答案] 童趣——沈復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于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云白鶴...
黎平縣滾齒: ______ 童趣,論語十則,古代詩歌四首:觀滄海,次北固山下,錢塘湖春行,天凈沙秋思.山市,世說新語兩則:詠雪,陳太丘與友期.寓言四則:智子疑鄰,塞翁失馬.課外古詩詞背誦:龜雖壽,過故人莊,題破山寺后禪院,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夜雨寄北,泊秦淮,浣溪沙,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如夢令,觀書有感
黎平縣滾齒: ______ 鄭人買履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謂曰:“吾忘持度!”返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刻舟求劍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